静安区高三语文一模试卷_第1页
静安区高三语文一模试卷_第2页
静安区高三语文一模试卷_第3页
静安区高三语文一模试卷_第4页
静安区高三语文一模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5分)(1),尘满面,鬓如霜。(苏轼《·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2)纵豆蔻辞工,,难赋深情。(姜夔《扬州慢》)(3)本来是自己思念对方,却描写对方如何思念自己,有人将这种手法命名为叫“从对面写起”;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中运用这种手法的句子是:“,、”。2.按要求选择。(5分)(1)在横线上填入合适的名句,最合适的一项是()。(2分)每一个人的人格都应受到尊重。自尊、自重,就意味着尊重他人,自主、自由,就意味着尊重他人的自由权利。我们常常发现,标榜者与者发生在一个人身上,唯命是听的人往往不负责任。与完全相反,宽以待己者往往严以对人。这正是因为自尊者尊重人,自由选择的人是负责的人,而又决不强人所难,自爱的人爱人,他们懂得。①摧眉折腰事权贵②己所不欲,勿施予人③不为五斗米折腰④躬自厚而薄责于人A.③①②④B.①③④②C.③①④②D.①③②④(2)青年作者王俐平在一次座谈会上认识了《文学月刊》的编辑李格非老师,王俐平为了投稿和请教方便,主动加了李格非老师的微信。某日,王俐平将自己的短篇小说用微信发送给李格非老师,微信是这样写的:尊敬的李老师,奉上一篇小作,请您多加指教;如有可能发表在贵刊,将是我莫大的荣幸。李格非因为工作调动,不再担任该刊编辑,于是回复道:谢谢您的信任,很抱歉,我已调离编辑部。下面是几位同学替王俐平拟定回复李老师的微信,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太遗憾了!他们会为失去一位这么好的编辑而感到惭愧。B.噢,谢谢您一直以来对我的帮助,祝您在新的岗位顺利。C.那是巨大损失啊,您现在做什么?我马上加入您的队伍。D.这样啊,你应该在杂志上通告一下,免得我们以后误投。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启蒙思潮与公私观念刘志琴①对个体生命关怀的学说在中国不绝如缕。即使在先秦时代,也星星点点地散见于诸子的篇章中。到封建社会后期,在宋明理学崇天理、灭人欲的高压下,“私”无藏身之处,然而发展到明后期,王艮对天理作了重新的解释,他说:“天理者,天然自有之理也。”人的本性是自然,自然趋向快乐,穿衣吃饭是自然要求,顺应自然要求,就是至道和快乐。这就从理论上提出了“人同此欲”是“自然天则”的命题,强调人欲与天理并非天生对立。顺应自然的发展,以己欲度人欲,乃是顺人意应天理的行为。②由肯定人欲进而提出“尊身”的观念,认为“尊身不尊道,不谓之尊身。尊道不尊身,不谓之尊道。”。王艮提出“爱身如宝”的思想:“知保身者,则必爱身如宝。能爱身,则不敢不爱人。能爱人,则人必爱我。人爱我,则我身保矣。……能敬身,则不敢慢人。不慢人,则人不慢我。人不慢我,则吾身保矣。此‘仁’也,‘万物一体之道’也。”并按此理推至“齐家”“治国”“平天下”,认为“吾身保,然后能保天下矣”,把“尊身”提到“尊道”的地位,认为保身与保国、保天下是一致的,这是对“身”的最高评价,显然,这“身”是依托个体的人而存在的,有身尊才能做到道尊,实际上这已超越群体,属于个体性的范畴。在群体为本位的传统文化中,突出“身”和“生”的观念,回归人的本性,是个体从群体剥离的前提,是冲破封建伦理坚冰而走向人文启蒙的先导。③这在中国是个艰难的历程,近代人文启蒙以崇尚个人价值和人格独立为内涵,这是封建文化对人的传统观念中难以含有的内容。“人文”这一概念在中国虽然古已有之,但这是指人与人的关系,与西方的人文观大相径庭。在中国呼唤个人意识的觉醒,首先要有“私”的回归,这是近代中国启蒙的必然历程。王艮在个体性和“人同此欲”方面突破了传统禁锢,触发了个人意识的觉醒。④此后,“说私”“道私”的思潮接连而出,覃思不断。袁宏道以“目极世间之色,耳极世间之声,身极世间之鲜,口极世间之谈”激励人们尽情享受个人的欢乐,独抒性灵,使人耳目一新。李贽说:“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黄宗羲说:“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他们都对“私”的合理性作了重新估价,使人振聋发聩。冯梦龙进而提出“以情设情”,鼓吹情能动天地、泣鬼神、生万物。他列举周文王喜好《关睢》,吕尚掩面斩妲己,不忍心美人死在自己的刀下等,阐明圣人也有为情色而动心的私情。⑤因此冯梦龙说“人知圣贤不溺情,不知惟真圣贤不远于情”,宣称六经皆为情教,倡议创立情教。傅山提出的反奴俗、反自锢更是高人一筹。凡此种种“性灵说”“童心说”“情教说”在明末风动一时,都以论证私情、私欲的合理性而启人心智,启动了中国人文启蒙的新思潮。它从明清之际开启,经过中断,再开启,前进又徘徊,直到20世纪初年章太炎才提出人的“自性”和“主体在人”的思想,并从科学的角度系统地论证了人的自然性,才进入真正的启蒙时代。3.第①段加点词“不绝如缕”是指“对个体生命关怀的学说”在中国历史上。(2分)4.对“尊身”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尊身”的观念是在顺应天理、肯定人的欲望的基础上提出的。B.王艮将“尊身”提到“尊道”的地位,是对“身”的最高评价。C.群体本位下,突出“身”“生”观念,意味着人的本性的回归。D.“尊身”意味着对群体的剥离和否定,是走向人文启蒙的先导。5.根据上下文,对第③段加点词“西方的人文观”含义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中实现人与人交流的自由和率性。B.崇尚自我价值体现,关注人格独立,维护人性尊严。C.“私”的观念至上,呼唤个人意识觉醒,关注启蒙。D.突破传统禁锢,张扬个体性,强调个体欲望的实现。6.对第④段的引证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袁宏道认为目耳身口可极尽色声鲜谈,从欲望的角度证明私的必要。B.李贽认为有“私”才能治家理政,从本心角度证明人们对私的接纳。C.黄宗羲认为人本来是自私自利的,从人性角度重新评价了私的合理。D.冯梦龙以圣人有为情色而动的私情,证明私情乃人间最美好的情感。7.本文从明代“私”的观念的确立来追述中国思想启蒙的历程,话题集中,思路清晰,请对此加以评析。(5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15分)大江奔流谢阁兰①我不确知它从何奔流而来。它自己也不知道,更不必说那贯穿它,鼓动它,为它的每一次跃动打上印记的江神了。在青藏高原的腹地,一茎细流,才是它的源头。一切江河命中注定了不认识其他江河,只知自己。所有的大河命运相似,它们在世上独一无二,但凡一条河去接触同类,都只是去吞并它。相形之下,山的精魂友于兄弟,山头和山头可以自由相望,且经由地脉相联相通。河流,就算靠得再近,也一个同类都不认识。两股水流,无论路径是否平行,无论水质是否相同,都只是沿着自己的道路前进,犹如天上的两颗星星,即便是它的支流,它去接受,去认识,只是为了立即将它们吸纳为自己的一部分,那时便少不得一场搏斗,时而造成强大的涡流。所有的大河,都绝对唯一而无与匹敌;美丽的生命,苦涩而高傲,从不触类旁通,唯有一己的曼曼长波。②它兼并了嘉陵江,势力得以壮大,于是丰盈,坚实,与群山较劲,义无反顾,一往无前,它投身于崎岖坎坷的幽谷,这一切,位处重庆和宜昌之间,那是它伟大的成熟岁月,充满暴力的年纪:险滩和山峡接踵而至的征途。③重庆的岬角是它新生活开启的标志。当它来到此地,已经拥有了它美丽的醇厚色彩。它打磨了如许的陡岸,它舔舐了如许赤红、赭色、灰色或是微蓝的黏土,而它的水一旦混和了所有这些尘土,便呈现出一种特殊的色泽。不再是愚蠢的清澈,不再是它源泉的眼神里那种天真;而是变幻如虹影的乳色;不再如玻璃般透明,亦不再冷漠……河岸与水的长期磨合造就了这油润的水流。它阻断窥探隐私的目光,藏匿深渊,唯示人以变幻的光影,时而铁锈色,时而蓝绿色,取决于这是它那流动之身本来的颜色,还是蓝天的颜色投映在它不透明的表面上。在翻卷这些泥土,翻卷微尘的过程中,大江回味过往,继续前程。④重庆的岬角是它步入成年的标志。大江雄风浩荡的岁月,正是在重庆。正是在那儿,突然,嘉陵江呼啸而来。起初,尖尖的山嘴将它们隔开:它们本行将相遇,大山蛮横地插手将它们阻拦,在两边都造成了激荡。且看两个敌手先是猛然跳开,再重新扑向对方,厮打起来。它俩分歧显著,差异鲜明:水量、宽度、丰枯季节和水位完全不同。这种反差时时造成剧烈的涡流。大江和嘉陵江搏斗一场,取得了胜利,立即将对手拽上了自己的道路。此时的大江,水量丰沛,仍然鼓胀,只不过是在涪陵江口的对岸。这水融入大江的生命,它顿时春光焕然,步履轻盈。这水蹦蹦跳跳,透着一种天真朝气。正是在险滩的核心,大江所拥有的暴力品质、能量、对付大山的谋略,都达到了极致。险滩滩可谓强暴品质达到巅峰的时刻。它拥抱并包围的每一道障碍,每一次跌宕,都是一头活蹦乱跳的猎物,而大江似乎并不知道能否顺利过关。在这关口之前两三里的地方,我们看到它突然沉静下来,舒展肢体,流速减缓,仿佛陷入一种慵懒的状态。在此,大江肯定是自知即将进入险境,预作准备。在这儿,大江每分钟都在搏动,这是险滩的脉搏,决战在即的颤抖。⑤正是如此,收魄敛魂,屏气凝神,专心致志,水流非常缓慢,却已经因奔向障碍而激动得发抖。大江准备就绪,只等第一次飞颤,周边的岩石不胜高峻,略无缝隙可通,大山拦在那里,扑灭了所有绕道的希望。大江开始加速,坚定无比地奋勇向前:它的脉搏总是堆持同样的节奏,然而愈来愈喧嚣,柔滑的江波变成了狂野的惊涛,涡流和轻微的震颤已经出现,最底下,左右两边突出的岩石像两道栈桥一样,收束着水流,所有奔腾的水正要从那里一泻而过。大江刹那间改变了性格,崩射而出,光滑得犹如一把镪亮的利剑,那是因急速而坚硬无皱褶的水;凝成一股绳的不屈的江流。⑥然而在它岸边,下面,两旁,更深处,所有尚未过关的浩荡洪流在抗争,接着是所有它迄今未知的障碍、顽石、断壁。一些漩涡往一侧打旋,另一些则反向旋转,将它们碰破。水中有瀑布,有水洞。有自下而上的涌射,向水面冲破一只只水泡。大江分散在努力之中,仿佛碎成齑粉,没有脉搏,没有江流,没有意识。唯独在下一道河湾,当它恢复了宁静,平息了暴怒,仅仅当速度重新变得均匀,归于平衡;大江回忆起先前的搏斗,于是明白,那一刻已成过往。8.分析作者在第①段中描写的大河的特点。(3分)9.赏析第③段描写江水颜色变化的画线句子。(4分)10.第③段说“重庆的岬角”是大江“新生活开启的标志”,第④段说它是大江“步入成年的标志”,对同一地址赋予不同说法,请分析不同说法的原因。(4分)11.请以第⑤⑥两段为例,选择除修辞之外的两个角度,评析本文的语言特点。(4分)(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2-14题。(8分)浣溪沙[宋]周邦彦争挽桐花两鬓垂。小妆弄影照清池。出帘踏袜趁蜂儿②。跳脱添金双腕重①,琵琶拨尽四弦悲。夜寒谁肯剪春衣③。[注]①跳脱:手镯。戴上手镯这里指成年。②踏袜:来不及穿鞋,只穿袜子。趁:追逐。③剪春衣:裁剪春衣,寄给远方丈夫。12.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争挽桐花两鬓垂”,以桐花装饰两鬓,尽显小姑娘活泼之态。B.“弄影照清池”,小姑娘在池边欣赏自己妆容,一派烂漫天真。C.“双腕重”,戴上金镯,说明姑娘长大成人,显得端庄、凝重。D.这首词抓住细节变化,写出了女性从活泼到凝重这一必经历程。13.对这首词的“悲”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四弦悲”写儿时欢笑已经遥远,“悲”字堪称点睛之笔。B.“夜寒谁肯剪春衣”,剪衣寄远突显丈夫不在身边之“悲”。C.女性消失了儿时情态,说明生活艰难磨灭了她身上的灵气。D.本词之“悲”主要体现于“虽儿情如昨,而回首俱非”上。14.“出帘踏袜趁蜂儿”运用细节描写刻画儿时情态,细腻传神,请对此加以赏析。(3分)(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18分)孔夫人家传刘树堂①夫人孔氏,名祥淑。六岁随兄从袁石斋先生学。课毕,坐而听讲,人咸异之,先生未之奇也。越明年,诸兄学诗,夫人亦诗;诸兄学文,夫人亦文。先生曰:“尔读书不过记名姓耳,不似尔弟兄博取科名也。”夫人曰:“不科名即不读书耶?”曰:“亦须晓义理。”夫人曰:“晓义理何分儿女耶?”先生抚几而起曰:“七岁女子能发此论,奇哉!若男儿,他日必成伟器。”②庚午,夫人二十四岁,是年三月来嫔于我,家计窘甚。夫人曰:“窘非难,处窘为难;不量出入,取窘之道。”夫人综理筹运,可汰者汰之,可减者减之。有息之债,典妆奁偿之。三年可敷用矣,五年有余蓄矣。夫人一日曰:“做女人须要脱女人气。”语奇甚,询之,夫人曰:“女人多见小有己,未识我行事何尔。”癸酉八月,先严由甘致仕,道出长安,疾劳交作。书至,夫人将分娩,代治装促驰往。冬仲迎养至保。侍奉三年如一日,先慈见背又复然。八弟树仁索捐花样,力不逮,夫人曰:“虽若有一缺,弱弟事借债亦须办,我易簪珥以佐之。”③癸未三月,权天津道,夫人偕行。秋,直东豫三省大水,天津众汇所归,无堤不险。力求抢护,未增料重赏不可。仆回取款,告夫人曰:“此举恐贻他日累。”夫人曰:“全郡几成泽国,犹计及此耶?”悉出私蓄以给之。不足,开官库以补之。各堤埝无一溃者,由夫人不吝重赀,靡不一以当百,而踊跃争先也。是冬,就食者众,我司赈务亦惟满是惧或远而止之或择而收之故孤嫠得以多收也。④惟其明大义,顾大局,得以公私无忝;而夫人劳心苦思,匪伊朝夕,气体阴受其伤,而忽不加察。暇犹手不释卷,偶感复尔吟咏,我从事鞅掌①,愧弗能和。夫人曰:“尘俗纷沓中,惟此可瀹灵府②耳。”[注]①鞅掌:事纷扰烦忙②瀹灵府:浸润心田。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1)先生抚几而起曰()(2)典妆奁偿()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1)力不逮()A.追上,赶上B.及,比得上C.前后相接D.趁机(2)权天津道()A.衡量,比较B.权柄,权力C.权宜,变通D.代理官职17.把第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5分)夫人曰:“窘非难,处窘为难,不量出入,取窘之道。”18.对第③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司赈务/亦惟满是惧/或远而止之或择而收之/故孤嫠得以多收也。B.我司赈务亦惟满是惧/或远而止之/或择而收之/故孤嫠得以多收也。C.我司赈务/亦惟满是惧或远/而止之或择而收之故/孤嫠得以多收也。D.我司赈务亦惟满/是惧或远而止之/或择而收之故/孤嫠得以多收也。19.第④段除总结夫人性格中深明大义、顾全大局的一面,还突出了夫人、的一面。(2分)20.文章记载的夫人的言语富有个性,请任举两例加以评析。(4分)(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13分)野鹤轩壁记①[明]归有光①嘉靖戊戌之春,余与诸友会文于野鹤轩。吾昆之马鞍山②,小而实奇。轩在山之麓,旁有泉,芳冽可饮。稍折而东,多盘石,山之胜处,俗谓之东崖,亦谓刘龙洲③墓,以宋刘过葬于此。墓在乱石中,从墓间仰视,苍碧嶙峋,不见有土。惟石壁旁有小径,蜿蜒出其上,莫测所在,意其间有仙人居£。②始,慈溪杨子器名父创此轩。令能好文爱士,不为俗吏者,称名父。今奉以为名父祠。嗟夫!名父岂知四十余年之后,吾党之聚于此耶?③时会者六人,后至者二人。潘士英自嘉定来,汲泉煮茗,翻为主人。余等时时散去,士英独与其徒处。烈风暴雨,崖崩石落,山鬼夜号,可念也。[注]①野鹤轩:在昆山境内。写作此文时归有光32岁。②昆:昆山。马鞍山在昆山西北。③刘龙洲:南宋爱国诗人,号龙洲道人。积极要求抗金北伐,诗风豪放。死后葬于马鞍山。2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内的虚词是()。(1分)A.耳B.乎C.矣D.也22.对第②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浙江慈溪人杨子器是野鹤轩的创建人,曾任昆山县令。B.杨子器为政清廉,贤能有德,喜爱富有文学才华的士人。C.作者称杨子器“不为俗吏者”,赞叹了杨氏官品和人品。D.作者与友人相聚于杨子器墓侧,暗含其追慕先贤之意。23.第①段写刘过的墓,用意是。(2分)24.赏析第③段画线句。(3分)25.本文为题写于野鹤轩壁上的短文,全文围绕与野鹤轩有关的人事展开,章法谨严,请对此加以分析。(4分)三写作70分26.阅读下面材料,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1318年,王冕八岁,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2018年,王晃二十岁,大二学生,他不想去听课,每月花一千元雇佣同学替他去听课,应付老师的点名。【写作助手】如有困难,可参考下面表格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立意的必备条件)。说明王冕是元代著名画家,王晃(化名)是当代某大学学生。设想王冕长大之后有怎样的人生?王晃在中小学是怎样读书学习的?……追问王晃为什么发生这些变化?发生这些变化令人遗憾,但发生这些变化是否完全是王晃的个人原因?追问原因是不是比简单的道德判断更有意义?……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19.12一、(10分)1.(1)纵使相逢应不识江城子(2)青楼梦好(3)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5分)2.(1)C(2分)(2)B(3分)二、(70分)(一)16分3.从未断绝,(1分)在整个封建时代都零星、片段地存在着。(1分)4.D(3分)5.B(3分)6.D(3分)7.文章首先提出,明末思想者重新解释天理,肯定了人欲的合理;(1分)在此基础上提出“尊身”观念,突出“身”和“生”,这是人文启蒙的先声;(1分)对“私”的回归意味着个人意识的觉醒,这是启蒙的必经历程;(1分)随后,大批思想者对“私”的合理性进行论证,使得20世纪初进入真正的启蒙时代。(1分)全文围绕对“私”的重新解释,逐层推进,强调了“私”的意识觉醒实际就是思想启蒙的历程。(1分)(二)15分8.①江河只知自己,独一无二,彼此不容。②江河的接触不是共存,而是吸纳和消化对方。③美丽、苦涩而高傲,孤独前行。(各1分)9.以“愚蠢”修饰清澈,是说单纯透明的水流未经冲刷激荡,处于毫无经验的天真状态;(2分)而一当水流变成“油润”的“乳色”,则象征了反复磨合,由单纯走向了成熟;(1分)“铁锈色”“蓝绿色”的江水成功阻断了窥探隐私的目光,意味着河水的丰富、深沉。(1分)10.大江进入重庆岬角时,打磨陡岸,舔舐各色黏土,拥有了醇厚色彩,意味着大江“新生活开启”;(1分)进入岬角后与嘉陵江搏斗,大江变得水量充沛、春光焕然;品质能量都达到极致,为下一步进入险境预作准备;(2分)“岬角”是大江由透明向醇厚的转折点,其时大江的力量和心态在厮打后都走向了成熟,“开启”与“成年”是对“岬角”不同侧面的刻画。(1分)11.[评分建议]概括语言特点,得1分;举例准确,评价其效果,得1分。举例略。①动词使用精准;刻画江流奔腾有声有色。②形容词摹状精确;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势。③语言充满力度;与江流气势互为表里。④语言总体上风格典雅;四字句、文言短语的运用,雅洁爽净。(三)8分12.D(2分)13.C(3分)14.小姑娘在室内本来是脱掉鞋子席地而坐的,大概在帘内看见蜂儿在采蜜,为了出帘追赶蜂儿,她来不及穿鞋,就踏袜冲出去;(1分)“出帘”“踏袜”“趁蜂儿”三个动词的错杂排列(动作的先后应是“踏袜”“出帘”“趁蜂儿”),(1分)写出了动作的迅捷和小姑娘的可爱情态。(1分)(四)18分15.(1)拍,轻击(1分)(2)抵押,典当(1分)16.(1)B(1分)(2)D(1分)17.夫人说:“穷困不是令人为难的事,身处穷困之中(学会怎样处置)才是难事;不考虑收入和支出的情况,是导致穷困的途径。”(5分)18.B(3分)19.百忙中不忘读书吟诗(1分)看重精神生活(1分)20.[评分说明]任选一处,概述正确1分,评价正确1分。[答案示例]夫人六岁时,针对先生对女童读书的轻视反问:不参加科举考试就不读书吗?先生被迫回答:还是要读书明理。夫人追问:既然要晓事明理,还分什么男女?(两处对话,2分)由此可见夫人年幼即通晓事理,既富机智,又有锐气。(2分)其言语还有以下数则:“窘非难,处窘为难;不量出入,取窘之道。”“做女人须要脱女人气。”“女人多见小有己,未识我行事何尔。”“虽若有一缺,弱弟事借债亦须办,我易簪珥以佐之。”“全郡几成泽国,犹计及此耶?”“尘俗纷沓中,惟此可瀹灵府耳。”(五)13分21.D(1分)22.B(3分)23.表达对刘过的敬慕之情;刘过乃爱国志士,作者引以为同类。(2分)24.四字短语,简洁迫促,渲染出惊心动魄的场景,暗示聚会诸君的不同凡响。(3分)25.野鹤轩在马鞍山脚下,文章从马鞍山写起,以芳冽泉水、嶙峋磐石衬托刘过墓地;(1分)然后写建造此轩的县令的美政;(1分)最后写聚会轩中的场景;(1分)全文没有写野鹤轩的建筑结构,但借助此轩有关的刘过、杨子器、友人,聚焦了作者奋发有为的心志,结撰有力。(1分)三、(70分)26.参考上海市2019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2019届静安区高三期末质量检测(一模)语文试卷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1)分野中峰变,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金石可镂。(荀子《劝学》(3)《师说》开头一句说“”。文中引用孔子“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接着说,“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阴晴众壑殊(2).终南山(3).锲而不舍(4).古之学者必有师,师不必贤于弟子2.按要求选择。毕业送别,为了激励同学,小李准备的诗词用作赠言最适合的一项是()A.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B.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D.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答案】C3.按要求选择。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____________。例如用手势招呼别人,用面部表情传达某种信息,这些符号的使用范围是极有限的。___________,一般人用电报陈述意见,诸如此类的符号都是在已有的语言基础上编制出来的,是语言符号的符号。由此可见,___________,它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__________________。①人们进行交际,交流思想,可以不使用语言符号②语言是应用最广泛的符号③军队用旗语发布命令④人类社会的所有活动都离不开语言A.③②①④B.②①③④C.③①②④D.①③②④【答案】D二、阅读7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下文,完成各题。文明的调停者——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文化定位李泽厚①全球化首先是由经济或物质生活带动的。全球化之所以不能抗拒或“大势所趋”不在于超级大国或跨国公司如何阴险毒辣和厉害,当然也有这些因素,但主要在于全球化能令大多数人生活有所改善。因为全球化是与工业化、现代化连在一起的,现代化使大多数人的整体生活素质有所提高尽管它也迅速地和极大地造成了贫富悬殊和各种异化,但两相比较,前者毕竟还是主要的。20年来的中国情况就是如此。②我经常举欧盟的例子。欧洲本来是非常多事的地方,两次世界大战是在那个地方开始的,马克思号召的无产阶级国际革命指的也是那个地方。但是一百多年后,资产阶级、管理科研人才、知识分子却联合起来,排除了语言、文字、文化、宗教种种歧异和矛盾,通过全民投票,实现了经济上的多元统一,十分了不起。③当然,历史总是在悲剧中行进,任何进步,总带来很多负面因素,如道德堕落、“人心不古”,如自然环境的破坏等,物质生活的趋同,也带来精神生活的趋同,传统文化不可避免地将有所丧失,汉堡包、牛仔裤无处不在,电影压倒戏曲,流行音乐胜过古典音乐,如此等等。当然也不会全部丧失,特别是深层的东西,相反可以在全球化、现代化过程中创新,以保持自己的特色。④例如,中国没有像犹太教、基督教或伊斯兰教那样的宗教,便是中国文化的深层特色。中国的神明是非常世俗的,关帝、妈祖等都是由人而神的,没有那种唯我独尊的超验的绝对权威感。中国宗教信仰着眼于现阶段的幸福求神拜佛是为了家宅平安、消灾祛病,不只是拯救灵魂。对死后的期望,也是希望跟现世一样,从远古的冥器到今天的冥钞,都希望死者仍能享受现民的幸福。孔子不是神,梁武帝把佛教定为国教,唐代佛教地位很高,孔子在佛陀之下,也没有什么不可以,不像上帝或安拉、基督或先知,不可以降低一点地位。中国有烈士,有许多志士仁人慷慨捐躯、为民喋血,但大概很难有为关帝或孔子去自杀献身的,也许中国人过分讲求实际效用了。⑤有学者说,中国要现代化,非要学习基督教不可;也有学者说,要有伊斯兰教的殉教精神。我以为恰恰相反,注重现世生活、历史经验的中国深层文化特色在缓和、解决全球化进程中的种种困难和问题,在调停执着于一神教义的各宗教、文化的对抗和冲突中,也许能起某种积极作用,所以我曾说,与亨廷顿所说(注,指《文明的冲突》)相反,中国文明也许能担任基督教文明和伊斯兰文明冲突中的调停者。当然,这要到未来中国文明的物质力量有了巨大增长之后。⑥中国文化有很大的包容性、变异性和坚韧性很注重人的主动性。天地人三才,人可以参天地化育,这在许多宗教是不可思议的,人怎么可以做上帝的事情呢?中国人很勤快,强调坚持不懈的韧性奋斗,即使在逆境中也相信只要努力,便可“时来运转”,所以重视经验的合理性,不依靠和强调超验的上帝或先验的理性,历史意识非常强。我想对这种深层文化的东西,应好好了解,对其优劣作一些分析。对中国现代化物质文明的发展而言,这是很好的思想资源,而且未来也能在全球化的国际文明中起某种作用。例如中国文化中的阴阳观念,既不同于波斯势不两立的阴暗善恶,也不同西方的矛盾、冲突,它强调的是矛盾互补。中国文化中人的地位很高,另一方面又非常尊重甚至崇拜自然,因而并不是人类中心论。人类中心论恰好是从神至高无上、以神为中心发展出来的,今天,将中国深层文化的这些观念应用到现实层面,例如在环境保护和工业发展的问题上,在对待贫富分化问题上,等等,都非常有用。⑦又如全球化问题,既为大势所趋,便应积极对待,但又要允许反对声音充分表达,以有益于及时处理各种危机和问题,允许两种力量、两种意见并存,作良好的互动,通过“度的艺术”取得平衡,以有益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这不是依靠绝对的神明、先验的理性,而是从具体实践总结出来的经验合理性,即实用理性。它如能渗透到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便可以使中国在物质生产以及文化发展上不必步西方的后尘,走出一条自己的路,进而影响全世界。(有删节)4.第①段中加点词“大势所趋”在文中具体是指。5.简析第③段的作用。6.根据文意做出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全球化造成贫富悬殊和各种异化需要均衡和调停。B.欧盟是资产阶级、管理科研人才、知识分子联合起来全球化的结果。C.中国人过分讲求实际效用可能影响了并调停着全球化的进程。D.中国深层文化特色决定了中国文明也许能担任其它文明的调停者。7.第⑥段画线句推断出中国人“历史意识非常强”这一结论的理由是()A.奋斗积累的经验给人启示。B.韧性是奋斗的基本精神。C.中国人奋斗了五千年。D.奋斗使中国人不怕逆境。8.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答案】4.文中指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阻挡。5.承上辩证指出全球化趋势带来的负面因素,对下引出中国文化深层特色的论述。6.D7.A8.本文首先从全球化是大势所趋、利大于弊说起并举“欧盟”为例加以论证继之举例辩证地指出了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因素和趋同性,强调创新可以保持自己的深层东西。接着从中国人对于神明世俗的现象,概括出了注重现世生活、历史经验的中国深层文化特色。重点论述了中国文化的包容性、变异性和坚韧性,尤其是人的主动性,从而得出结论:强调实用理性能够发挥调停作用使中国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并影响全世界。(二)文学类文本阅读下文,完成各题。赛里木湖·果子沟汪曾祺①乌鲁木齐人交口称道赛里木湖、果子沟。他们说赛里木湖水很蓝;果子沟要是春天去,满山都是野苹果花。我们从乌鲁木齐往伊犁一路上就期待着看看这两个地方。②车出芦草沟,迎面的天色沉了下来,前面已经在下雨。到赛里木湖,雨下得正大。③赛里木湖的水不是蓝的呀。我们看到的湖水是铁灰色的风雨交加,湖里浪很大灰黑色的巨浪,一浪接着一浪,扑面涌来。撞碎在岸边,溅起白沫,这不像是湖,像是海。荒凉的,没有人迹的,冷酷的海。没有船,没有飞鸟,赛里木湖使人觉得很神秘,甚至恐怖。赛里木湖是超人性的。它没有人的气息。④湖边很冷,不可久留。⑤林则徐一八四二年(距今整一百四十年)十一月五日,曾过赛里木湖。林则徐日记云:“土人云:海中有神物如青羊,不可见,见则雨雹其水亦不可饮,饮则手足疲软,谅是雪水性寒故耳。”林则徐是了解赛里木湖的性格的。⑥到伊犁,和伊犁的同志谈起我们见到的赛里木湖,他们都有些惊讶,说:“真还很少有人在大风雨中过赛里木湖。”⑦赛里木湖正南,即果子沟。车到果子沟,雨停了。我们来的不是时候,没有看到满山密雪一样的林檎的繁花,但是果子沟给我留下一个非常美的印象。⑧吉普车在山顶的公路上慢行着,公路一侧的下面是重重复复的山头和深浅不一的山谷。山和谷都是绿的,但绿得不一样浅黄的、浅绿的、深绿的。每一个山头和山谷多是一种绿法。大抵越是低处,颜色越浅;越往上越深。新雨初晴,日色斜照,细草丰茸,光泽柔和,在深深浅浅的绿山绿谷中,星星点点地散牧着白羊、黄犊、枣红的马,十分悠闲安静。迎面陡峭的高山上,密密地矗立着高大的云杉。一缕一缕白云从黑色的云杉间飞出,这是一个仙境。我到过很多地方,从来没有觉得什么地方是仙境。到了这儿,我蓦然想起这两个字,我觉得这里该出现一个小小的仙女,穿着雪白的纱衣,披散着头发,手里拿一根细长的牧羊杖,赤着脚,唱着歌,歌声悠远,回绕在山谷之间……⑨从伊犁返回乌鲁木齐,重过果子沟。果子沟不是来时那样了。草、树、山,都有点发干,没有了那点灵气。我不复再觉得这是一个仙境了,旅游,也要碰运气。我们在大风雨中过赛里木,雨后看果子沟,皆可遇而不可求。⑩汽车转过一个山头,一车的人都叫了起来:“哈!”赛里木湖,真蓝!好像赛里木湖故意设置了一个山头,挡住人的视线。绕过这个山头,它就像从天上掉下来的似的,突然出现了。⑾真蓝!下车待了一会,我心里一直惊呼着:真蓝!⑿我见过不少蓝色的水。“春水碧于蓝”的西湖,还有最近看过的博格达雪山下的天池,都不似赛里木湖这样的蓝蓝得奇怪,蓝得不近情理,蓝得就像绘画颜料里的普鲁士蓝,而且是没有化开的。湖面无风,水纹细如鱼鳞,天容云影,倒映其中,发宝石光。湖色略有深浅,然而一望皆蓝。⒀上了车,车沿湖岸走了二十分钟,我心里一直重复着这一句:真蓝,远看,像一湖纯蓝墨水。⒁赛里木湖究竟美不美?我简直说不上来。我只是觉得:真蓝。我顾不上有别的感觉,只有一个感觉一蓝。⒂为什么会这样蓝?有人说是因为水太深。据说赛里木湖水深至九十公尺。赛里木湖海拔二千零七十三公尺,水深九十公尺,真是不可思议。⒃“赛里木”是突厥语,意思是祝福、平安。突厥的旅人到了这里,都要对着湖水,说一声:⒄“赛里木!”⒅为什么要说一声“赛里木!”是出于欣喜,还是出于敬畏?⒆赛里木湖是神秘的。9.第③段画线句的含义是。10.请结合内容赏析第⑧—⒁段的语言特点。11.本文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请根据文本相关内容简析。12.评析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意义。【答案】9.表达了赛里木湖荒凉、冷酷、神秘的原始自然状态远远超出人们对于自然景观的通常感受。10.第⑧段描写了果子沟的仙境之美。语言细腻生动,清新自然,形象地刻画了一片明丽景物的特点。第⑩—⑭段写赛里木湖的印象,在略作比较和比喻的同时,重点连用了5个“真蓝”,反复表达感叹,语言简约质朴,强调赛里木湖蓝得出人意料,与众不同,格外令人惊异!11.本文以游程为线索描述了往返两次所见在不同天气情形中赛里木湖和果子沟呈现的不同景色特点,从而巧妙充分地表现了两处景色的神奇变化和神秘性质。前后对比,自然无痕。选材精当,详略分明。内容安排,自然流转。全文结构,浑然天成。12.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溢于言表。字里行间透露的都是自然变幻莫测的原始品质与特性,表现了自然本身的主体地位,抒发了意外惊喜的内心感受,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给我们以具体启示:即要热爱、理解和尊重自然。(三)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移居(二)【东晋】陶渊明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13.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对仗的情况看,本诗不是一首格律诗。B.从诗歌的内容来看,本诗是一首田园诗。C.“相思则披衣”句写邻里交往自然随性,不受拘束。D.“言笑无厌时”句写邻里交谈欢笑没有冲突的时候。14.以下对语言风格的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A.明快峭拔B.幽默含蓄C.自然质朴D.平淡婉约15.赏析“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两句。【答案】13.D14.C15.这种邻里畅谈欢饮之乐岂不比什么都美?用反问句强调对农耕生活中邻里交往之乐的由衷欢喜!告诉大家不要忽然抛弃这种做法。此句以情化理,理入于情,理趣在笔墨之外,真情融于意象之中。家常自然,意味深长。(四)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各题。谢翱传(明)宋濂①谢翱,字皋羽,福之长溪人,后徙建之浦城。父钥,至孝,居母丧,哀毁庐墓,终身不仕。通《春秋》,著《春秋衍义》、《左氏辨证》传于时。翱世其学,试进士不中,落魄漳、泉二州,倜傥有大节。会丞相文天祥开府延平长揖①军门,署咨事参军,声动梁、楚间,已复别去。②及宋亡,天祥被执以死,翱悲不能禁,只影行浙水东,逢山川池榭、云岚草木与所别处及其时、号②相类,则徘徊顾盼,失声哭。严有子陵台,孤绝千丈,时天凉风急,翱挟酒以登,设天祥主荒亭隅,再拜跪伏,酹毕,号而恸者三,复再拜,起,悲思不可遏,乃以竹如意击石作楚歌招之……,歌阙,竹石俱碎,闻者为伤之,然其志汗漫超越,浩不可御,视世间事无足当其意者。独嗜佳山水,雁山天姥、金华洞天……,搜奇秘,所至即造游录,持以夸人,若载七宝③归者。……其诗直逆盛唐而上不作近代语卓卓有风人之余。文尤崭拔峭劲,雷电恍惚,出入风雨中,当其执笔时,瞑目遐思,身与天地俱忘。每语人曰:“用志不分,鬼神将通之。”其苦索多类此。婺睦人士,翕然从其学。③赞曰:翱一布衣尔,未尝有爵位于朝,徒以被天祥之知,麻衣绳屦,章皇山泽间,若无所容其身,使其都重禄,受社稷民人之寄,其能死守封疆决矣。翱不负天祥,肯背国哉?翱盖天下之士也。(节选自《宋濂散文选集》有删节)【注】①长揖:投拜。②号:名称。③七宝:用多种宝物装饰的器物。也指珠宝、白象宝等七种宝物。16.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会丞相文天祥开府延平()(2)徒以被天祥之知()17.下列两小题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选项是:号而恸者三()A.号召B.哭喊C.呼啸D.号令18.下列两小题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选项是:翱不负天祥()A.依仗B.辜负C.违逆D.担负19.第②段画波浪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其诗直逆\盛唐而上不作近代语卓卓\有风人之余。B.其诗直逆盛唐而上\不作近代语\卓卓有风人之余。C.其诗直逆\盛唐而上不作近代\语卓卓有风人之余。D.其诗直逆盛唐\而上不作近代语卓卓\有风人之余。20.把第②段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当其执笔时,瞑目遐思,身与天地俱忘。每语人曰:“用志不分,鬼神将通之。”21.第②段写“祭拜天祥”和“嗜游山水”反映了谢翱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特点。22.分析第③段议论的作用。【答案】16.(1).(1)适逢、恰巧。(2).(2)了解、赏识。17.B18.B19.B20.当他拿笔写作时,瞑目遐思,忘记了自己与周围的一切。他常对别人说:“运用心思,专一而不分散,鬼神都会给他灵感力量。”21.(1).知恩图报(2).热爱自然22.第③段在①②两段叙述的基础上展开议论,赞叹谢翱身为普通老百姓,对文天祥给他的施展才能机会竭尽全力知恩图报,并由此推断,如果他有报效机会,他一定更会殚精竭虑,奉献自己,为民谋利,为国尽忠。这样的赞叹和推断更突出了谢翱本是布衣,却具有“天下士”的人格的可贵!【参考译文】谢翱,字皋羽,福建长溪人。他的父亲谢钥为人非常讲孝道,为母亲服丧期间,悲伤地拆掉自己的房屋住在墓边守孝,并且终身没有做过官,精通《春秋》,写了《春秋衍义》《左氏辨证》,流行于世。谢翱没有考中进士,落魄地住在漳、泉二州,风流洒脱,具有高远宏大的志节。正赶上丞相文天祥在延平建立府署并自选僚属,让谢翱暂时代理谘事参军。等到南宋灭亡以后,文天祥被俘而死,谢翱悲痛难忍,只身在浙江以东地区游荡。遇到高山大川、池苑台榭、云雾草木,如果与他跟文天祥分别时的情景正好相似,他就会失声痛哭。浙江桐庐建有东汉时期的严子陵台,威严高耸达千丈。当时天寒风大,谢翱带着酒登临高台,在台上荒亭的一角设立文天祥的牌位,举手行了两遍礼,然后跪倒在地。祭奠完毕,多次嚎啕痛哭,又拜了两遍礼才站起身。谢翱悲痛的心情不可遏制,就用竹如意敲击着身边的岩石,高唱楚地的歌谣来为文天祥招魂。唱完以后,竹如意与石头都碎了。谢翱特别喜欢风景优美的山水,雁山的鼎湖、沃州的天姥山、四明山的金华洞,他到达后就造访游览。累了,就憩息在浦阳江岸边,等来到睦州的白云村,与隐士方凤、吴思齐昼夜吟诗。他的诗风直追盛唐。当他挥笔写作时瞑目遐思,忘记了自己与周围的一切。他常常对别人说:“运用心思,专一而不分散,鬼神都会回避。”他深思苦索大都如此。婺、睦二州的文人墨士都纷纷跟着他游学。到了元甲午年间,谢翱离开当地来到杭州西湖居住,前朝的遗老还有很多活着的,他们都诧异自己与谢翱相见恨晚。第二年乙未年间,谢翱因为肺病发作而死,时年四十七岁。在他快要去世的时候,嘱咐他的妻子说:“我远离家乡千里,所交的朋友唯有韶卿、子善最亲近,无异于亲兄弟,小心收拾好我的文稿和尸骨托付给他们。”韶卿即方凤,子善即吴思齐。不久方凤等人果然来到,把谢翱安葬在严子陵台的南面,用谢翱的文稿来为他殉葬,采伐石材刻上“粤谢翱墓”的字样。我称颂评价他说:谢翱不过是一介平民,在朝中不曾有什么高官爵位,只因为受到了文天祥的知遇,就穿着麻衣、草鞋,终日奔波于高山大泽之间。谢翱不辜负文天祥的知遇,难道会辜负国家吗?谢翱可以说是才德非凡之士。(不完全对应)(五)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各题。巢经巢记(节选)清·郑珍①余幼喜泛窥①,见人家稍异者,必尽首末。稍长,读《四库总目》,念虽不得本,犹必尽见之。②家赤贫,不给饘粥。冻馁迫逐,时有所去。去即家人待以食。归而顾担负,色喜也。解包,乃皆所购陈烂,相视爽然。而余常衣不完,食不饱,对妻孥脙槁寒栗象②,亦每默焉自悔。然性终不可改易,迄今二十余年矣。计得书万余卷,汉、魏后金石文字暨宋、元来名人真迹,又近千卷。虽不能名藏家,吁,亦多矣!其得之之难为何如□玉川子③欲舍遗经,巢之空虚,诚贵之也。以余得之之难,其视玉川之贵之,又当何如?僦④寓夷牢水⑤上,若羁禽无定栖。③嗟乎!书犹财也。当其无,百方期有之;有而仅摄缄固鐍⑥,不为己用,则反不若不有不为累。或用而仅罄之居服饮博,淫荡无益,亦未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