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现代游记散文研究1.本文概述2.中国现代游记散文的发展历程中国现代游记散文的发展历程是一段丰富多彩且充满变革的文学旅程。它不仅反映了社会历史的变迁,也映射了文化心理的演进。本节将探讨中国现代游记散文从世纪初至今的发展脉络,分析其各个阶段的特点和代表作品,以及社会文化背景对其影响。中国现代游记散文的滥觞可追溯到20世纪初。这一时期,中国社会正处于动荡和变革之中,西方文化的影响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催生了新的文学形式和思想内容。鲁迅的《野草》、周作人的《自己的园地》等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为现代游记散文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成为文学创作的主导思想。游记散文在这一时期呈现出鲜明的政治色彩和时代特征。作品多聚焦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自然风光的描绘,如杨朔的《茶花赋》等。这一时期的游记散文在艺术上追求写实,强调文学的社会功能。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文学领域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游记散文在这一时期呈现出多样化的风格和主题。一方面,传统的游记散文继续发展,如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另一方面,新生代作家如韩寒、郭敬明等,以其独特的视角和表达方式,为游记散文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游记散文的形式和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博客、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成为游记散文的重要载体。这一时期的游记散文更加注重个人体验和情感表达,形式上也更加自由和多样。同时,网络也为游记散文的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使得更多普通人的旅行体验得以分享。中国现代游记散文的发展历程,不仅是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文学反映,也是对中国文化心理演进的深刻体现。从世纪初的探索与奠基,到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影响下的政治色彩,再到改革开放后的多元发展与创新,直至网络时代下的游记散文,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通过对这一发展历程的梳理,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现代游记散文的丰富内涵和多元面貌。3.中国现代游记散文的主题与风格中国现代游记散文的主题与风格呈现出多样化和丰富性,不仅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氛围,也体现了作者们的个性化追求和文学创新。主题多样性:现代游记散文的主题十分广泛,包括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历史文化的探索、社会现象的观察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例如,沈从文的《边城》通过对湘西边陲小镇的描绘,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传统文化的魅力。而鲁迅的《厦门通信》则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批判精神,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一些游记散文还涉及到了对民族命运的思考和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如巴金的《随想录》。风格创新:在风格上,现代游记散文打破了传统游记的束缚,追求更加自由、灵活的表达方式。许多作家在继承传统文学精髓的同时,也吸收了西方文学的现代主义、象征主义等元素,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如徐志摩的游记散文,其语言优美、情感丰富,融合了浪漫主义和个人主义色彩。而林语堂的游记散文则以幽默、讽刺见长,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到的审美趣味。个性化追求:现代游记散文作家们在创作中强调个性化表达,通过游记展现自己的独特视角和生命体验。如冰心的《寄小读者》系列,以其温婉细腻的笔触和深厚的情感,构建了一个充满爱心和童真的文学世界。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则以其清新脱俗的文风和深邃的哲理思考,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生命的感悟。中国现代游记散文在主题和风格上均展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化追求,不仅丰富了文学的表现形式,也为读者提供了多样化的阅读体验。这些作品不仅是对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文化的记录,也是作家们对人生、自然和宇宙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表达。4.中国现代游记散文的文化价值与影响反映社会变迁:分析游记散文如何记录和反映中国社会的变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文化传承与创新:探讨游记散文如何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同时融入现代创新。地域文化的展现:研究游记散文如何展现中国不同地域的特色文化,增进地域间的了解和交流。公众认知的影响:分析游记散文如何影响公众对中国历史、文化、地理的认知。旅游业的促进:讨论游记散文对旅游业的推动作用,如何激发人们对旅游的兴趣。文化自信的增强:探讨游记散文如何增强国民对本土文化的自信和认同。文学风格的演变:研究游记散文对现代文学风格的影响,如何与传统文学形式相结合。作家创作的影响:分析游记散文如何影响其他文学体裁的创作,如小说、诗歌等。国际交流的作用:讨论游记散文在国际文学交流中的作用,如何促进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教育意义:探讨游记散文在教育和学术研究中的价值,如何作为教学和研究的资源。通过这个大纲,我们可以系统地分析和讨论中国现代游记散文的文化价值与影响,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理解视角。5.结论概述特点:总结中国现代游记散文的主要特点,如个性化的叙述视角、丰富的情感表达、深刻的社会和文化反思。发展脉络:简述从20世纪初至当代,游记散文如何随社会变迁而发展,包括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家和作品。文学价值:讨论现代游记散文在文学形式、表现手法上的创新,以及其在丰富中国现代文学体裁方面的贡献。社会影响:分析游记散文如何反映和影响社会观念、文化认同和民族意识。研究意义:强调对中国现代游记散文的研究对于理解中国现代文学、文化和社会的重要性。未来展望:提出未来研究可能的方向,如跨文化比较、游记散文与现代科技结合的新形式等。强调意义:重申现代游记散文在中国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和持续的研究价值。此部分将全文的分析和讨论凝聚为一系列清晰、有逻辑的结论,不仅总结了现代游记散文的文学和社会价值,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方向。参考资料:20世纪的中国,经历了巨大的社会变革和历史动荡,这个时期的游记散文却以其独特的魅力,记录下了这个时代的风云变幻,成为了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本文旨在探讨20世纪中国游记散文的发展历程、特点及其影响。20世纪的中国游记散文,从诞生之初就与时代紧密相连。在清朝末年,许多有识之士走出国门,他们用文字记录下所见所闻,为当时的国人打开了视野。如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他们的作品为中国近代史留下了宝贵的资料。进入民国时期,游记散文更是迎来了一个高峰。许多文人墨客,如鲁迅、郁达夫、徐志摩等,他们不仅在小说、诗歌等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也在游记散文方面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们的作品,既有对异国风情的描绘,也有对祖国山河的赞美,更有对时代社会的反思。新中国成立后,游记散文的风格和主题发生了变化。这一时期的作品,更多地表现了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和对新中国的赞美。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作家走出国门,他们的游记作品更多地关注异国文化的碰撞与交融。时代性强:20世纪的中国游记散文,紧密地与时代相结合。无论是清末的国门初开,还是民国的文化碰撞,或是新中国的建设热情,游记散文都成为了时代的见证。主题广泛:从异国风情到祖国山河,从社会反思到文化交流,20世纪的中国游记散文主题广泛,展现了作家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思考。艺术性强:优秀的游记散文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具有艺术美感。作家们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20世纪的中国游记散文,不仅丰富了中国的文学宝库,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让国人得以了解世界,开阔了视野;它记录了时代的变迁,成为了历史的见证;它启发了人们对社会、对自然的思考,推动了思想的进步。游记散文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促进了不同文化的相互理解和交融。20世纪中国游记散文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展现了时代的风云变幻,成为了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徐霞客游记》是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创作的一部散文游记,明末徐弘祖经34年旅行,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世传本有10卷、12卷、20卷等数种。在原稿的基础之上,王忠纫手校、季梦良续成稿本,成书于崇祯十五年(1642年)。《徐霞客游记》主要按日记述作者1613年至1639年间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做了详细记录。《徐霞客游记》是系统考察中国地貌地质的开山之作,同时也描绘了中国大好河山的风景资源,此外优美的文字也使之成为文学佳作,在地理学和文学上都有着重要的价值。徐霞客的出游大致分为两个时期:前期北登恒山,南及闽粤,东涉普陀,西攀太华之岭,偏重搜奇访胜,写下了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嵩山、华山、五台山、恒山等名山游记十七篇;后期的西南地区之行,则在探寻山川源流、风土文物的同时,重点考察和记述喀斯特(石灰岩)地貌的分布及其发育规律。《徐霞客游记》全书六十余万字,其中记述游历广西的《粤西游日记》却占了篇幅的约三分之一,可见广西在这一书中的重要地位。徐霞客三十多年的旅行考察,看见过许多地貌形态。记录在游记中的地貌类型就有岩溶地貌、山岳地貌、红层地貌、流水地貌、火山地貌、冰缘地貌和应用地貌七种。被他描述过的地貌形态名称多达一百零二种。其中中国西南地区岩溶地貌尤为详细。地表岩溶方面,徐霞客通过实地考察我国东南、中南和西南地区岩溶地貌最发达的地区,非常全面而系统地记录了这些地区地表岩溶的各类地貌形态,如石芽、溶沟、岩溶裂隙、落水洞、漏斗、竖井、溶蚀洼地、岩溶槽谷、岩溶盆地、盲谷、干谷岩溶嶂谷、天窗、天生桥、岩溶湖岩溶泉、峰林、孤峰、岩洞、穿山、溶帽山等。徐霞客还对岩溶地貌的分布范围及地区差异作了精辟的论述。由此可见,徐霞客对地表岩溶地貌已有一套系统的分类和命名。地下岩溶方面,内容十分丰富,包括溶洞洞穴堆积、地下河、地下湖、洞穴瀑布等。《徐霞客游记》中记载的溶洞共二百八十八个,经他亲自入洞考察的有二百五十个,占百分之八十七,这个数字不包括他游过但现存《徐霞客游记》中没有记载的溶洞,如张公洞、善卷洞等。描述洞穴的内容包括洞穴大小和洞口方向,洞穴类型和形态结构,洞穴堆积,洞穴生物,洞穴气候,洞穴音响,洞穴考古,洞穴利用,洞内石头的颜色,洞穴成因等十二项。有的地方还记述了他考察洞穴的技术。《徐霞客游记》用较大的篇幅描述了各地的水体类型和水文特征,记载大小河流五百五十一条,湖、泽潭、池、沼泽一百九十八个。对河流水文的描述包括流域范围、水系、河流大小、河水的流速、含沙量水量变化、水质、分水岭、伏流、河床的地区差异等。为了论证长江的源头,晚年他专门写了《江源考》,据理反驳“岷山导江”的错误,理直气壮地主张:“推江源者,必当以金沙为首”。为人们正确地认识江源作出了贡献。《徐霞客游记》把沼泽称作“阻洳”“湖”或“干海子”。当他考察了云南保山大寨的干海子后,写了一篇相当精彩的论述沼泽形态性质、生产性能水文特征的专题论文,把这个沼泽的形状、大小、生物、土壤、水文、生产、交通,物理性质作了详细的描述。像这样详细而具有科学价值的论述沼泽的文献,在徐霞客以前没有出现过。根据徐霞客的描述,现代地理学者认为这个沼泽“可能是一片泥炭沼泽地”。在这片泥炭沼泽地里,上面生长着芜草青青的茂密植被,下有草土浮结和芜土交工陷的泥炭层,而且还有补给沼泽的溪水流经其间。这个地方,已建成水库,叫做大海坝水库。再也见不到当年徐霞客所描述的景象了。《徐霞客游记》关于地下热水的记载也很丰富。他把水温不同的地下热水分成四类:(1)冷水泉,与冷矿水相当,水温在25℃以下。(2)温泉,与低中温热水相当,温度在25—55℃。(3)热水泉,与高温热水相当,温度在55—90℃。(4)沸泉,与过热水相当,温度在90℃以上。徐霞客对地下热水的分类跟现代地下热水分类很接近,难能可贵。记载了当时人们利用地下热水资源的各种办法,如沐浴、治病、食品加工、提取地下热水中的矿物资源——硫黄、硝等。《徐霞客游记》中有不少人文地理内容,如手工业矿业、农业、交通运输,商业贸易、城镇聚落、少数民族、各地民情风俗等。如书中记载了煤、锡、银、金、铜、铅、硝、盐、雄黄、硫黄、玛瑙、大理石等十二种矿物的产地、开采和冶炼情况,是明代重要的矿冶史料。徐霞客纠正了地理文献中的一些错误,如否定《尚书》以来流行一千多年的“泯山导江”说,肯定了金沙江是长江上源,还正确指出河床坡度和侵蚀力成正比。植物学方面,他明确提出了地形、气温、风速对植物分布和开花早晚的各种影响。徐霞客的游历大致可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始自丁未年(1607年)泛舟太湖、登洞庭山,但因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虽然他的母亲也鼓励他,并为他制作远游冠,以壮行色,但直到天启五年(1625),他每次出游的时间都不会太长,甚至有些年整年家居未出。例如万历三十八年(1610)、三十九年(1611)、四十年(1612)、四十三年(1615)、四十五年(1617)、四十七年(1619)、天启元年(1621)、二年(1622)都未出游;泰昌元年(1620)出游63日;天启三年(1623)出游54日。第二阶段则自天启五年(1625)他母亲王孺人逝世后直到崇祯十二年(1639),他的旅游“不计程亦不计年,旅泊岩栖,游行无碍”,这期间历游浙、闽、赣、楚、粤西、黔、滇等地。吴国华为徐霞客作《圹志铭》,说他的游历“最奇者,晚年流沙一行,登昆仑天柱,参西番法宝,往来鸡足山中,单装徒步,行十万余里,因得探江河发源,寻三大龙脉”。徐霞客的游历日记,在他自己有生之年并未加以整理编次。他于崇祯十三年(1640)从云南回到故家之后,将游历所记原稿托给他的家庭教师季梦良整理。季梦良先是推辞,后来要接受这项任务之时,徐霞客就过世了,这些文稿被徐的友人王忠纫携去,但此时文稿已有部分遗失。不久,王前往福建任官,仅将原稿略加排序,即交徐霞客之子徐屺带回。徐屺仍将文稿托给季梦良说:“非吾师不能成先君之志也。”于是季梦良“遍搜遗帙,补忠纫之所未补,因地分集,录成一篇”。《徐霞客游记》形成一部完整著作形式,是季梦良的整理之功,这也是《徐霞客游记》的第一个抄本。《徐霞客游记》中关于景物的描写不仅贴近现实,而且十分准确。现代科技也印证了徐霞客对于地质地貌和岩石景观记载的准确性,据对比,徐霞客对华东地区和桂林许多岩石、溶洞的描述与科学工具的实际测量惊人地吻合。例如在《游桂林日记》中对伏波试剑石的描写:“一石柱下垂覆崖外,直抵下石,如莲萼倒挂,不属于下者,仅寸有余焉。是名伏波试剑石。”准确说明了石柱的具体位置是“下垂覆崖外,直抵下石”,形态形貌“如莲萼倒挂”,尤其是“仅寸有余”的精确描述,比前人笼统地记载要科学得多。徐霞客“欲尽绘天下名山胜水为通志”,为了达到“尽”的标准,《徐霞客游记》关于景观的描写也十分全面。这一方面体现游记所包含的内容跨时长、地域广。徐霞客二十二岁起在母亲的资助下开始云游四方,游历祖国的山水,一直到五十六岁过世之前几乎都在进行旅行考察。在这三十四年间,他的脚步东到浙江普陀,西到云南腾冲,北至河北盘山,南到闽奥一带,覆盖了十九个省、市(区)。另一方面体现对景物的描写全面。桂林的七星岩历来是游客和地理学家的关注点,徐霞客一生两次到访七星岩,为它作较为全面的记载。在《粤西游日记》中,他写道:“盖此处岩洞骈峙者三:栖霞在北,而下透山之东西;七星在中,而曲透山之西北;南岩在南,而上透山之东西。”从高角度全面说明了各个洞口的布局。《徐霞客游记》的另一处魅力在于作者对语言有高超的驾驭能力。作者描写景观中的山、石、水、云、雾都十分生动,活灵活现。他写自己在丹江漂流的情景,“时浮云已尽,丽日乘空,山岚重叠竞秀,怒流送舟,两岸浓桃艳李,泛光欲舞”,“山岚重叠竞秀“生动地写出了乘船顺流而下的感受,”泛光欲舞“则是对两岸的桃树李树缤纷绽放,花势良好的生动描写,他写龙虎山龟峰的水市洞是“时朔风舞泉,游洋乘空声色俱异。霁色忽开,日采丽崖光水低徘徊不能去”,把水帘洞飞泉灵动的状态、色彩、声音、气势都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出来。《徐霞客游记》的语言魅力还表现他善于使用各种修辞手法。一是生动贴切的比喻。他把桂林的叠彩山层层叠叠的山石比作浪花和鲜花,说是“如浪痕腾涌,花尊攒簇,令人目眩”,把桂林一座座俊俏秀丽的山峰比作一个个美人,说是“尤婷婷作搔首态”,《雁荡山游记》中写玉女峰好像是头戴花饰的少女,说是顶有春花,宛然插髻”,把山石比作大象、乌龟、蟾蜍、花卉、彩带等更是数不尽数。各种比喻无不新鲜贴切、奇特生动。二是气势磅礴的排比。徐霞客游历到云南洱海时,对水流湍急的普陀崆峡谷情有独钟,他在《滇游日记》中写道“江流捣崆中愈骤,崆中石耸突而激湍,或为横槛以扼之,或为夹门以束之,或为龃龉,或为剑戟,或为犀象,或为鸷鸟,百态以极其搏截之势,而水终不为所阻,或跨而出之,或穿而过之,或挟而潆之,百状以尽超越之观。”一连用了九个”或“,来表达自己对深峡陡崖的惊叹与赞美。三是丰富阅历基础上的比较。在《黄草坝札记》中,他写迤东之县,通海为最盛;迤东之州,石屏为最盛;迤东之堡聚,宝秀为最盛皆以免于普祸也。县以江川为最调,州以师宗为最敝堡聚以南庄诸处为最惨,皆为普所蹂躏也。“比较说滇东所有的县里,通海是最兴盛的;滇东所有的州里,石屏是最兴盛的;滇东所有的堡聚里,宝秀是最兴盛的,则都是因为它们没有受到普通名胜祸害。而这些县城里江川是最衰败的,州郡里师宗是最衰败的,堡聚里南庄是最凄衰败的,这是因为它们受到了普通名胜祸害的缘故。徐霞客以他丰富的地域阅历通过比较给出了较为综合的分析。清代学者钱谦益:霞客先生游览诸记,此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不当令泯灭不传,仁兄当急为编次,谋得好事者授梓,不惟霞客精神不磨,天壤问亦不可无此书也。英国科学家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徐霞客游记》读来并不像是十七世纪的学者所写的东西,倒像是一位二十世纪的野外勘测记录。民国学者刘虎如:其词意之高妙,备极诸长,非身历其境者,何能出此……霞客之游记,非仅写景物、谈风月而已,对于山岭之来脉、江海之源流,而未尝无所发现,其有助于地理,自不可没。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中国旅美地理学家谢觉民:读徐霞客的游记,最好是旅行时随身携带。《徐霞客游记》中描写事物所采用的清新优美文笔,使读者爱不释手。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以前的一百三十五年间,完全靠读者用笔抄写来流传。乾隆四十一年以后,才有刻本流传。对《徐霞客游记》的文学价值,不少名家有过中肯的评论。《徐霞客游记》的史料价值,涵盖层面甚广。徐霞客对于山水地理方面的贡献,除了对山形地貌的观察外,对于水文分布、江源探寻以及山水与气候关系的体验,也有翔实的记录。徐霞客对于当时政治情势的观察也很深入,他游历各地看到整体政治风气的败坏、藩镇的巧取豪夺、土司制度的紊乱、人民生活的困顿以及边关军事防卫的松弛,都显示出晚明政治的腐败现象。他的游记登录许多书院、古迹、碑碣、辞匾以及少数民族的特殊文化等等,对于文化古迹方面的记录保存,发挥很大的作用。徐霞客对于各地的宗教信仰、道观寺庙也多有记载,为儒、释、道各种宗教在各地的传布情形,留下了历史的轨迹。由这些丰富的内容来看,这部游记能在历史上留名,被认为是晚明时期一部跨越文学与科学的著作,确实有其道理。季梦良,字会明,是徐氏家庭教师,又是徐霞客的好友,徐霞客亲自把整理《游记》的事托付给季会明,季会明也圆满完成了他的庄严承诺。他“遍搜遗帙,补忠纫之所未补,因地分集,录成一编”,一些散乱的篇页,是他寻获的,一些缺佚内容,甚至找同行的顾仆核补,《徐霞客西游记》作为完整著作的形象是经季会明之手形成的,该本现散逸流失。现藏于北京图书馆,书名《徐霞客西游记》,共五册,938面,计28万多字,每册皆有提纲。该书应是根据季会明整理本的重抄本。书上还有“莫友芝图书印”、莫绳孙印”、“吴兴刘氏嘉业堂藏书印”等,说明后来曾先后被著名藏书莫友芝、莫绳孙父子的影山草堂和民国年间著名藏书家刘承干的嘉业堂藏过。1662年,徐霞客孙建极抄写,先后为邓之诚、谭其骧先生收藏,近年谭先生又交给邓先生的家属邓可。书名《游记》,今存第六册、第八册,第十两册皆分上、下,共六册。每册首页前面署有“孙建极录”四字。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李寄获得曹骏甫本以后。他四处搜求佚文,把已缺的《滇游日记一》的《游太华山记》、《滇中花木记》、《游颜洞记》、《随笔二则》、《盘江考》等补人;还进行了大量的文字校改、订正;当然也不适当的作了若干删削、综合、改并。曹本是早期用徐霞客原稿抄录的一种,共四册,较杂乱。康熙五年(1666年)归史夏隆,史氏“遂于甲子年清和月,率其子拜授原书”,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为李寄所得。据史夏隆序,史氏得曹骏甫本,先录其四分之一,20年后,又“日限一篇,凡九阅月而告竣”,史氏自认为这是“抄订”,霞客之书“五十年后,予为脱稿”。则已形成了史夏隆本。据杨名时序一:“已丑仲夏,将赴淮浦,舟中无事,展阅外舅南开先生所抄《徐霞客游记》。抵寓后,既终卷。”此本于途中船上就看完,抄一遍也仅需两月,足见其分量不大。据杨名时序二,此本“出于宜兴史氏”。据杨名时序一,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杨名时据刘南开本“手录而存之,凡两阅月而毕”。但由于底本系据史夏隆本抄录,删削太多,分量单薄。这是杨名时的第一一次抄本,杨对此很不满意。此本今不传。现藏于上海图书馆,列目十册,装订为八册。第一册首为史夏隆序、陈函辉《墓志铭》。据奚序,奚又溥为霞客“同里后学”,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觐霞即徐曾起,为建极子,霞客曾孙。奚又溥从觐霞处借得的,是既经季会明整理、又经李寄补缺整理的本子,而不是徐霞客的原稿。奚本已不存。此本共十二册。今本《徐霞客游记》的基本轮廓已经形成,末附杨天赐跋,因称杨天赐本。可惜此本今已不存。据陈泓《诸本异同考略》,此本前后编次俱同奚本,但最后增人诗文册,该本为草纸,用蝇头小楷书写,但讹字极多。据陈泓《诸本异同考略》,此本从奚氏原本录出后,又以诸删本点窜于上而成。杨本二形成的时间,在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九月至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二月,杨名时是霞客的同乡,他是抄录过《徐霞客游记》两个本子的第一人,杨名时整理本流传广,对后世影响大。《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载:“《徐霞客游记》十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没后手稿散逸,其友季梦良求得之,而中多缺失,宜兴史氏亦有抄本,而讹异尤甚。此则杨名时所重加编订者也。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共八册,布套两函。原书抄誊工整,单面9行,每行24字,原未分卷。北京图书馆藏,共十册,分十二卷四十二篇。每面9行,行23或24字。上海图书馆藏,共十册,不分卷。首为钱谦益《徐霞客公传》并附《瞩仲昭刻游记书》,但未落名。此系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购得,成书时间当比此更早。后来,曾为民国年间藏书家叶景葵收藏。卷首叶景葵题记。南京图书馆藏,共六册,每单面10行,每行30字,编有页码,共377页,约22万多字。这是徐氏家族的藏本,且形成时间比较早。台湾图书馆藏,每单面10行,每行20字。有朱、墨二色批校。首为杨名时《徐霞客先生游记序》及《重录徐霞客游记序》。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共四册。首页有“韵石山房”印章。首列《徐霞客传》并附《嘱仲昭刻游记书》,皆未落作者名。后为杨名时两篇序。不分卷。知不足斋抄本,北京图书馆藏;十册残抄本,上海图书馆藏;求是斋残抄本,上海图书馆藏等。徐霞客(1587—1641),名宏祖,字振之,霞客是他的别号,江阴(今江苏江阴)人,明代地理学家。他从22岁起第一次到太湖地区进行考察,直到逝世的30多年间,几乎每年都要外出进行地理考察,足迹踏遍了中国的16个省市。他把自己的考察所得记录下来,这就是闻名于世的《徐霞客游记》。这本书以散文和日记体的形式,记载了徐霞客在游历中所经历和观察到的各种地理现象、自然规律、气候状况、动植物情况,乃至少数民族地区的风俗习惯、经济状况等。他特别考察和研究了中国石灰岩地貌的分布区域、地貌特征及其发育规律,比西方人的考察早了二三百年。这部著作是中国地理史上的重要著作,在世界地理学史上也有着重要的地位。徐霞客对中国水文地理学的发展也故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对长江和盘江作了详细的考察后,写了《江源考》和《盘江考》。这两部书是水利科学史上的重要著作。2020年4月,列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2023年5月19日,是《徐霞客游记》宁海开篇410周年纪念日,第二十一届徐霞客开游节在中国旅游日发祥地浙江宁海开幕,“奔赴山海”大巡游同时启动。中国现代游记散文作为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体现了旅行文化的独特魅力,还反映了社会文化的变迁。本文将从中国现代游记散文的特点、魅力、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同时结合个人经历和感受,以期让更多人了解和这一文学形式。真实性:中国现代游记散文注重对旅行过程中的所见所闻进行真实描述,作者们深入体验旅行中的点滴细节,为读者呈现出真实的旅行感受。文化性:游记散文在描述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同时,也展示了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作者通过对当地历史、风俗、人文等元素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不同地域的文化魅力。知识性:游记散文在描述旅行见闻时,往往会涉及诸多方面的知识,如地理、历史、人文等。这些知识不仅增加了游记的阅读价值,也激发了读者的求知欲望。思想性:优秀的游记散文往往能引发读者的思考,作者们在描述旅行经历的过程中,会表达出对自然、社会、人生等问题的独特见解,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获得思考的启示。传递美:游记散文通过文字将旅途中的美好传递给读者,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美的力量,从而激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旅行的向往。启发想象:游记散文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真实的故事,让读者感受到旅行的魅力和美好,从而激发读者的想象力,让读者对未知的世界充满好奇和期待。文化传播:游记散文在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作者们在描述旅行经历时,往往会涉及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从而让读者更加了解和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文化传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班10以内课件
- 不爬桌子安全
- 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考试题库
- 学前儿童手工活动的内容
- 小学四年级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质量考核口算题带答案
- 关于考研的职业规划
- 现代办公事务处理信息的收集与处理
- 意外情况的沟通刘洋单位长沙民政
- 《安恩和奶牛》课件
- MDS相关贫血的治疗
- 挡土墙基础混凝土检验批质量检验记录表标准范本
- 八年级地理教案-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居民与聚落》教案
- 中国气象站点分布信息
- 2022年军队文职人员招聘考试公共科目真题
- 身份验证系统整体解决方案
- 汽车技术人员奖惩制度范本
- 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自查范文(通用5篇)
- 互联网背景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论文
- 传统节日文化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论文
- 《机械设计基础A》机械电子 教学大纲
- 2022宁夏共享集团公司校园招聘48人上岸笔试历年难、易错点考题附带参考答案与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