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宋夏金元: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继续发展时期+专题训练 高三历史统编版二轮复习_第1页
辽宋夏金元: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继续发展时期+专题训练 高三历史统编版二轮复习_第2页
辽宋夏金元: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继续发展时期+专题训练 高三历史统编版二轮复习_第3页
辽宋夏金元: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继续发展时期+专题训练 高三历史统编版二轮复习_第4页
辽宋夏金元: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继续发展时期+专题训练 高三历史统编版二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宋夏金元: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继续发展时期1.(经典高考题)南宋时书籍流行,文人刻书蔚然成风,如陆游、范成大、杨万里、朱熹等人在各地任官期间,都曾刊行自己或先人、名宦、师友、乡贤的著述,地方官学、民间书院等亦以刻书为己任。这有助于()A.士族阶层的出现B.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C.科举制度的兴起D.社会文化水平的提升2.(经典高考题)民众日常生活能够反映时代特点。下列情景中,可能出现于北宋都城市民日常生活中的是()A.早晨在家喝红薯玉米粥B.晚上去夜市听人说书C.到指定市场用银元购物D.出门时穿件黄色棉袍3.(2023·山东卷,4)北宋理学家张载认为:“封建者,天下之事,分得简则治之精,不简则不精,故圣人必以天下分之于人,则事无不治者。……为天下者,奚为纷纷必亲天下之事?”这表明张载主张()A.扩大地方权力 B.恢复郡国并行制度C.健全中央机构 D.简化官员选任程序4.(2023·湖北卷,4)宋代依据有无田产,将全国户口分为主户和客户。下表是北宋宝元元年(1038)和元丰元年(1078)三路主户、客户的统计数据,表中客户比率变化反映()宝元元年元丰元年荆湖南路主户456431475677客户354626395537客户比率0.4370.454荆湖北路主户350593280000客户238709377533客户比率0.4050.574江南东路主户902261926225客户171499201086客户比率0.1600.178A.土地兼并程度加深 B.地域经济差别扩大C.商品经济发展加快 D.贫富差距逐渐缩小5.(2023·湖南卷,4)宋仁宗下诏废郭皇后。御史中丞孔道辅、谏官范仲淹等以“后无过不可废”,跪求奏对。仁宗遣宰相吕夷简告知他们皇后应废的理由。事后,孔道辅等遭贬黜,朝廷诏令御史、谏官不得“相率请对”。这反映了宋代()A.皇帝家事不容外朝官员置疑B.士大夫政治降低了皇帝权威C.御史与谏官职能有混通趋势D.宰相已沦为君主专制的工具6.(2023·海南卷,3)有学者认为,宋代的识字率相对较高。真定府的一处摩崖石刻显示,山区牧羊人也有能读会写者;南方农村的文化教育水平高于北方,如建州“耕且读者十家而五六”,邵武军的许多村落“皆聚徒教授”。这一现象表明当时()A.书院制度日趋完备B.雕版印刷相当普及C.崇文兴教渐成风尚D.文化重心已经南移7.(经典高考题)宋朝海外贸易中,输出的商品主要是丝织品、瓷器、漆器、铁器等,输入的商品以香料、犀角、象牙、珊瑚、珍珠等为大宗。政府每年从海上进口贸易中获利颇丰。这表明,在宋朝()A.进口商品成为基本生产资料B.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C.外贸成为国家税收主要来源D.手工业生产较为发达8.(经典高考题)宋朝在州府设通判,重要州府设两名,民户少的州可以不置,但若武官任知州,则必置。通判有自己专属的衙门通判厅,与知州(府)共议政务、同署文书,“有军旅之事,则专任钱粮之责”。据此可知,设置通判的主要目的是()A.规范地方行政 B.防止武人干政C.提升军事能力 D.削弱州府权力9.(2022·北京卷,3)北宋中期,各地知州积极修建亭台馆榭以供民众游玩,甚至将其作为一项重要政务。欧阳修《丰乐亭记》载:“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范仲淹曾在名胜“严子陵钓台”边修建先贤祠堂以“咏其风”,认为这样“有大功于名教”。上述材料佐证了北宋()A.注重推行社会教化B.放松了对经济的控制C.鼓励文学艺术创作D.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10.(2022·海南卷,4)种植桑、枣树是唐宋以降施仁政的象征。宋太祖下诏“广植桑枣者”免税,“伐桑枣为薪者”治罪;西夏有“禁民伐桑枣为薪”的规定;金朝也规定“凡桑枣,民户以多植为勤”,即使户籍少的猛安谋克也须拿出十分之一的土地种植桑枣。上述现象说明两宋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表现在()A.疆域拓展 B.民户管理C.文化认同 D.政权认同11.(2022·天津卷,4)辽都上京城由北部的皇城和南部的汉城组成,皇城是契丹皇帝和贵族理政、生活之地,皇城内除宫城外还有官署、孔庙和佛寺;汉城为汉人、商人、使节等居住之所。这样的都城布局体现了()A.因俗而治的统治思想B.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C.儒家文化的全面影响D.称霸中原的强盛国力12.(2022·江苏卷,4)元朝创建行御史台“主察行省”。至元二十年,江淮行省“有欲专肆而忌廉察官者”,建议行御史台隶属行省。经重臣董文用据理力争,该图谋未能得逞。至元二十八年,行御史台不受行省节制在法令上被确认。这说明元代()A.行省长官的特权受到否定B.地方权力的监督机制得到改善C.地方的吏治问题得以解决D.行省事务最终由朝廷大臣决定13.(2022·辽宁卷,4)金朝海陵王前期,宰执中女真宗室出身的大贵族占据重要地位,他们议国事、治国政。正隆元年(1156年),海陵王改革中央官制,宰执中没有宗室大贵族。这一变化反映了()A.官僚体系完善 B.宗室素质下降C.吏治腐败严重 D.君主专制加强14.(2022·山东卷,3)目前考古发现的宋代纺织品,主要有福建福州黄昇墓的纺织品和衣物300余件,江苏金坛周瑀墓的衣物50余件,江苏武进宋墓衣物残片,湖南衡阳宋墓和宁夏西夏陵区108号墓丝麻织品,浙江兰溪南宋墓棉毯,江西德安南宋周氏墓丝织衣裙,浙江台州南宋赵伯澐墓纺织品60余件等。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宋代()A.海上丝绸贸易兴盛B.纺织业中心位于南方C.衣料材质发生明显变化D.南方纺织技艺已超过北方15.(2022·天津卷,3)北宋以紫色为尊贵颜色,宋太宗曾下诏禁止民间服紫,然“冒法者众”。当时的人们以“巧制新妆,竞夸华丽”“愈厌而好新,月异而岁殊”为荣。这种好新求奇的风尚主要得益于宋代()A.中央集权日益加强B.社会环境相对宽松C.海外贸易繁荣发展D.封建等级不复存在16.(2022·重庆卷,4)北宋开封商人孙赐号,本是酒馆侍者,“诚实不欺,主人爱之,假以百千,使为脚店(小酒馆)……其货渐侈大,乃置图画于壁间,列书史于几案,为雅戏之具,皆不凡,人竞趋之。久之,遂开正店,建楼,渐倾中都”。材料有助于说明北宋()A.士人阶层壮大 B.心学思想盛行C.坊市制度流行 D.抑商政策加强17.(2022·福建卷,2)度牒是僧人出家的许可证,由官府颁发。北宋时,持有者须凭资获取,可免除赋役。至南宋中期,度牒逐渐成为官府用于海外贸易的主要支付手段,由此可以推知,该时期()A.纸币供应不足 B.佛教日益兴盛C.财政问题严重 D.中外贸易受阻18.(2022·湖南卷,4)南宋画家李唐感叹:“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这反映当时()A.艺术水准下降 B.绘画题材集中C.画家地位不高 D.世俗文化兴盛19.(经典高考题)宋代,官府强调“民生性命在农,国家根本在农,天下事莫重于农”,“毋舍本逐末”。苏辙说:“凡今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郑至道说,士农工商“皆百姓之本业,自生民以来未有能易之者也”。从中可以看出宋代()A.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阻碍B.重农抑商政策瓦解C.社会群体间流动性增强D.四民社会地位相同20.(经典高考题)宋代盛行婚姻论财,遭到一些士大夫的批评。南宋理学家张栻认为,“婚姻结好,岂为财物?”甚至表示“治其尤甚者,以正风俗”。还有理学家强调婚姻是“合二姓之好”,上能事先祖,下可继后世。这反映了当时理学家()A.淡化婚姻中的宗族观念B.意图维护礼教纲常C.背离政府对民俗的引导D.促成婚姻习俗变革21.(经典高考题)北宋时,宋真宗派人到福建取得占城稻三万斛,令江淮两浙诸路种植,后扩大到北方诸路;宋仁宗时,大、小麦被推广到广南东路惠州等地。南宋时,“四川田土,无不种麦”。这说明宋代()A.土地利用效率提高 B.发明翻车提高了生产力C.区域经济发展均衡 D.民众饮食结构根本改变22.(经典高考题)宋太祖开宝六年(973年)省试后,主考官李昉徇私录取“材质最陋”的同乡武济川一事被告发,太祖在讲武殿出题重试,殿试遂成常制。经此事后,宋代科举()A.否定了世家大族特权B.确立了省试考试权威C.完善了考试录取程序D.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23.(2020·山东卷,4)王安石在变法中“募饥民修水利”,以“赈救食力之农”“兴陂塘沟港之废”。与“煮粥赈灾”“开仓放粮”等赈灾方式相比,王安石此举力图()A.尽量减轻政府的救灾负担B.稳定灾区的社会秩序C.从长远上解决灾民生计问题D.建立政府抗灾救荒体系24.(2020·海南卷,4)《东京梦华录》记载了北宋都城汴京的一景:“亦间或有卖洗面水、煎点汤茶药者,直至天明。其杀猪羊作坊,每人担猪羊及车子上市,动即百数。”此景的出现,表明()A.经济重心开始南移B.宽松环境利于商业繁荣C.官营手工业的发展D.重农抑商政策已经改变25.(经典高考题)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这一制度()A.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 B.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C.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D.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26.(经典高考题)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1.D根据材料可知,南宋文人士大夫、地方官学以及民间书院都热衷于刻书事业,客观上有利于知识的传播和儒学世俗化,从而有利于社会文化水平的提升,故选D项;士族阶层出现与汉代察举制息息相关,东汉末年已出现,排除A项;汉武帝时期尊崇儒术,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排除B项;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度形成,排除C项。2.B红薯、玉米作为高产作物传入中国是在明清时期,故A项错误;宋代商业发展突破了时空限制,晓市、夜市出现,坊市界限已经被打破,故B项正确;白银货币化是在明中叶,故C项错误;棉花在内地的推广得益于元代黄道婆改进棉纺织技术,棉袍才能为一般民众使用,故D项错误。3.A从材料可知张载主张推行分封制,认为天下的事情,权力分得简明则利于治理,分得不简明则难以治理,这说明作者看到了过分集权的弊病,主张扩大地方权力,A项正确;题干主张恢复分封制,而不是郡国并行制,B项错误;题干中强调的是给予地方权力,不是健全中央机构,C项错误;题干没有涉及简化官员选任程序方面的内容,D项错误。4.A从材料信息看,三路客户比率都呈上升趋势,客户是指没有土地的农民,客户比例的上升表明失去土地的农民数量增多,反映了土地兼并程度的加深,故选A项;材料反映的是主、客户数量和客户比率的变化,不能体现区域经济的差异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B、C两项;客户比率的上升,会促使贫富差距扩大,排除D项。5.C据题干可知,宋仁宗下令废后,遭到了御史和谏官的反对,事后朝廷诏令御史、谏官不得“相率请对”,即两个机构不能联合起来奏对,应各负其责,这从侧面表明御史与谏官职能有混通趋势,故选C项;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皇帝的家事即国事,不能说不容置疑,排除A项;从题干信息看,御史和谏官的行为遭到了皇帝的强力反击,维护了皇帝的权威,排除B项;“仁宗遣宰相吕夷简告知他们皇后应废的理由”不能说明宰相沦为君主专制的工具,排除D项。6.C材料强调宋代南北方识字率均较高,且识字的人群不仅仅是社会上层,也包括大量普通民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宋代科举制完善及统治者崇文的统治方针有关,所以选C项;宋代书院教育发达,但材料反映的读书授徒行为未必与书院相关,故排除A项;雕版印刷普及有利于推动文化普及,但与材料中宋代社会重视文化教育关系不大,故排除B项;材料虽然指出南方教育高于北方,但总体上是强调宋代社会对文化教育的重视,故排除D项。7.D宋朝海外贸易中,输出商品多为手工业产品,而输入商品多为奢侈品,政府每年从海上进口贸易中获利颇丰,意味着当时贸易出口量较大,说明手工业生产较为发达,D项正确;进口商品是奢侈品,不是基本生产资料,排除A项;汉朝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排除B项;通过材料无法看出外贸在国家财政中所占比重,排除C项。8.A由材料可知,通判的设置起到了协理政事、审核把关、权力监督及制衡等作用,有助于规范地方行政,A项正确;知州一般是文官,武官担任较少,排除B项;通判一般是文官,且相互制约,不能提升军事能力,排除C项;通判与知州一起行使州府权力,州府总体权力未变,削弱的不是州府,而是知州,排除D项。9.A据材料“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有大功于名教”可知,北宋士大夫积极倡行修建亭台馆榭以供民众游玩,将礼义教化之风融入民众日常生活,最终起到移风化俗的作用,即注重推行社会教化,故选A项。B、C、D三项均与材料无关。10.C种植桑、枣树是唐宋以降施仁政的象征。北宋、西夏、金政权的相关规定是对这一仁政象征含义的认同,表现在两宋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上即为文化认同,故选C项;西夏和金朝属于独立王朝,不属于宋朝的疆域,排除A项;政府鼓励种植桑树和枣树是为了体现仁政,排除B项;西夏、金朝和宋朝属于不同的政权,周边少数民族认同的是中原文化而不是中原政权,排除D项。11.A由题干所述内容可知,辽都上京城布局的特点是北面是契丹皇帝和贵族理政、生活的皇城,南面是汉人、商人、使节等居住的汉城,体现了辽代“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的因俗而治的统治思想,故选A项;材料体现的是辽都上京城布局特征,与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无直接关联,排除B项;根据材料中皇城内有孔庙可知,都城布局受到了儒家文化影响,但C项“全面影响”说法不够准确;材料中没有反映辽国称霸中原的强盛国力,排除D项。12.B材料指出有欲专权的行省官员建议将作为监察机构的行御史台隶属行省,如果建议通过,将使行御史台的监察职能受到限制;而该建议被否决,而且后来还通过法律明确行御史台不受行省节制,有利于保证其监察权的有效行使,所以B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行省长官的特权、地方吏治和行省具体事务处理权问题,所以排除A、C、D三项。13.D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2世纪中期,金朝统治者改革中央官制,不再让女真宗室大贵族担任宰执,削弱其在国事、国政中的影响,反映了君主专制加强,故选D项;材料不足以说明金朝官僚体系完善,排除A项;宰执中没有宗室大贵族不能说明宗室素质下降,排除B项;吏治腐败严重与宗室大贵族不再担任宰执无关,排除C项。14.B根据材料可知,目前考古发现的宋代纺织品主要是在福建、江苏、湖南、宁夏、江西、浙江等地区,这些地区主要是在南方,由此推断宋代纺织业中心位于南方,故选B项;古代东西方的海上交通线称为海上丝绸之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A项内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宋朝的衣料材质发生明显变化,排除C项;材料没有对南北方纺织技艺进行对比,无法得出D项内容,排除。15.B题干中,宋太宗曾下诏禁止民间服紫,但“冒法者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社会与前代相比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新变化,包括门第观念淡化、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正因为如此,北宋才出现了这种“好新求奇”的社会风尚,故选B项;A、C两项内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D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16.A材料描述了宋代商业发展的特点。材料中北宋开封商人孙赐号开设的店铺颇受欢迎,其原因在于他开设的店铺颇具文化品位,这迎合了士人阶层的需求,因而“人竞趋之”,这从侧面反映了宋代士人阶层壮大,故选A项。心学出现在南宋时期,代表人物是陆九渊,排除B项;坊市制度是指商业区与居民区分离,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材料体现了宋代商业的发展,而非抑商政策,宋代的抑商政策有所放松,排除D项。17.C试题选用两宋时期,作为僧人出家许可证的“度牒”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与变化的相关史料创设问题情境。作为僧人出家许可证的“度牒”,其持有者可免除赋役。在商品经济发达的两宋时期,这意味着“度牒”等同于一定价值的货币,且“度牒”是由官府颁发的,南宋中期官府把“度牒”用于海外贸易的主要支付手段是无可奈何之举,说明官府财政困难,故C项正确。纸币与题干信息无关,故A项错误。佛教日益兴盛可能导致“度牒”颁发数量增加,但并不意味着“度牒”可以作为货币流通,故B项错误。题干史料信息并未体现中外贸易受阻,故D项错误。18.D画家李唐生活在南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世俗文化兴盛,画家感叹寄情山水的山水画不如浓色重彩的牡丹受时人欢迎,故选D项;题干中两种画作风格不同,艺术水准没有高低之分,排除A项;宋代民间绘画、宫廷绘画、士大夫绘画等各自形成体系,彼此又互相影响、吸收、渗透,构成宋代绘画丰富多彩的面貌,排除B项;宋代统治者大多对书画十分热爱,加上宋代重文轻武,画家社会地位相对较高,排除C项。19.C由材料可知,官府强调重农抑商政策,强调农业的重要性,而苏辙认为农工商贾之家都有从事士的人员,并不是固守各自原本的行业,这说明当时社会群体间流动性增强,C项正确;宋代商品经济高度繁荣,工商税收成为国家财政税收重要来源,排除A项;宋代政府厉行重农抑商政策,重农抑商政策并未瓦解,排除B项;封建社会等级森严,四民社会地位相同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20.B由材料“上能事先祖,下可继后世”可知,当时理学家强调婚姻中的宗族观念,排除A项;宋代理学的基本目的是通过宣扬伦理制度维护社会等级制度,材料中宋代实行的以财产为基础的婚姻受到士大夫批评,“治其尤甚者,以正风俗”体现出理学家对于婚姻的观点,其目的是维护礼教纲常,故选B项;理学家对婚姻论财的批评符合当时政府对民俗的引导,排除C项;材料只是理学家对婚姻论财的批评,并未促成婚姻习俗的变革,排除D项。21.A根据材料“到福建取得占城稻……江淮两浙诸路种植……扩大到北方诸路”“大、小麦被推广到广南东路惠州等地”等可知,水稻种植北扩,大、小麦种植在南方推广,这样可以使水稻与小麦等作物轮种,从而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故A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曹魏时,经改制的翻车用于灌溉,故B项错误;仅凭材料中水稻与大、小麦的种植情况,无法得出区域经济发展均衡,故C项错误;水稻与大、小麦的种植推广能改善民众饮食结构,但不可能根本改变民众的饮食结构,D项说法绝对。22.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