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学案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学案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学案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学案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学案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标要求素养达成1.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2.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唯物史观]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中华文明起源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根本原因。[史料实证]运用相关史料,总结石器时代和早期国家的主要表现和阶段特征;归纳商周时期我国奴隶制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结合考古材料与传世文献,认识不同史料在历史研究中的不同作用,探究对于早期国家历史的认识依据和方法。[家国情怀]认识到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培养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增强文化自信,激发奋发图强、报效国家的热情。知识点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1.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时间代表生产生活旧石器时代距今约300万年-1万年元谋人、北京人从事渔猎和采集,过着群居生活,已经学会用火新石器时代距今约7000-5000年仰韶文化(黄河中游)彩绘陶器、种植粟大汶口文化(黄河下游)河姆渡文化(长江下游)种植水稻、养蚕缫丝距今约5000年龙山文化(黄河流域)黑陶,俗称“蛋壳陶”红山文化(辽河上游)误区警示新旧石器时代的区别新旧石器时代的区别在于石器制作技术和获取食物方式的不同。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新石器时代则打制和磨制相结合;获得食物方面,旧石器时代的人们用的是狩猎与采集的方式,而新石器时代更多的依靠农业生产。2.原始社会组织(1)社会分段:原始社会分为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三个阶段。(2)母系氏族社会的特征:生产力十分低下,氏族成员共同劳动,成果共享。(3)父系氏族社会的特征①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开始出现。②组织结构:氏族间的联系趋于紧密,形成较大的部落甚至部落联盟。③文明的萌芽: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部落中出现权贵阶层。他们通过战争不断争夺财富和权力,中国即将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视角中华文明的起源特征材料八个氏族文化区,时间有先有后,规模有大有小,水平上有高有低,但是它们各有特点,自成系统。这就说明中国文化起源地不限于中原一个中心,而是有若干个中心区域;不是单一地从一个氏族文化中心区向四周传播,而是各个氏族文化区既相互交流,又逐渐交融,为以后渐渐形成的古代中国文化共同奠定基础。——摘编自丁季华《中国文化起源“单一中心”说质疑》思考据材料指出中华文明起源的途径,并归纳中华文明起源的总体特征。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途径:各个氏族文化区相互交流,逐渐交融,共同为以后古代中国文化的形成奠定基础。特征:多元一体、兼容并蓄、相互交融、绵延不断。深化拓展中华文明的特点(1)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具有鲜明的本土特点,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2)中华文明的起源如同满天星斗,八方雄起、百花齐放、多元并进,而后又汇聚于中原黄河流域,形成了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的多元一体格局。(3)中华文化在不同区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这种不平衡性导致了不同区域间的互补关系,是中华文化进行汇聚和向一体发展的动力因素。(4)中华文化是兼容并蓄的,不仅各主要史前文化区之间彼此吸收各自长处,交流日益深入,而且中华文明在形成过程中还吸收周边地区先进的文化因素,造就了中华文化的丰富内容与长久生命力,使中华文明成为世界古代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知识点二从部落到国家1.部落时代三皇五帝三皇时代较早,名称众说不一,神话色彩浓重。五帝的事迹较为具体炎黄部落传说五帝之首黄帝联合另一部落首领炎帝,结成炎黄部落联盟,他们被后世共尊为华夏始祖禅让制指古代部落联盟推选首领的方法。起源:尧年老时,根据推举和他的考察,由舜继承其位,这种做法称为“禅让”“万邦”时代考古学证明,大约相当于五帝后期的龙山文化时代,中国大地上邦国林立,史称“万邦”时代。有些邦国都城规模较大,阶级阶层分化比较明显,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2.夏朝的国家治理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禹死后,其子启继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统治方式(1)中央:夏王是最高统治者。中央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2)地方:夏朝社会仍然是聚族而居。除对夏部族生活的地区实行直接统治外,夏朝对其他地方主要通过控制一些部族进行间接统治文化遗存考古学家在河南偃师发现的二里头遗址,很有可能是夏文化的遗存灭亡(1)原因:夏王桀暴虐无道,百姓不断反抗;商汤起兵讨桀。(2)时间: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大败夏兵,夏朝灭亡视角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材料一材料二在考古学语义中,“文明”即国家,文明的诞生就是国家的诞生。正如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这一名著中说“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即国家出现是文明形成的标志。——贺云翱《考古学中发现的有趣的东西方不同文明模式》思考根据以上材料,指出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之间的关系。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出现了剩余产品,产生了私有制;与此同时,贫富分化带来了阶级分化,部落里产生了权贵阶层,他们拥有凌驾其他部落之上的“公共权力”,利用手中的公共权力建立了邦国,早期国家产生,而国家出现是文明形成的标志。认知升华从“二重证据法”看待远古传说的史料价值王国维是最早提出“二重证据法”的学者,即纸上之材料(传世文献)与地下之新材料(考古发掘)相互印证,使某部分猜测证明为信史。在文字发明以前,口耳相传的、没被考古资料证明的神话传说,是先民对上古洪荒时期历史的一种夸张的记述,不可否认有神话的成分,但不难发现这其中蕴含着某些比较可靠的历史信息。知识点三商和西周1.商朝建立约公元前1600年,商部族首领汤推翻夏朝,建立商朝。公元前14世纪,商朝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一带),所以商朝也称殷朝实证殷墟遗址出土的甲骨文是商人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占卜记录,证实了文献中有关商朝的部分历史记载统治方式商王是最高统治者,下设有尹及各类事务官;实行内外服制的国家管理方式,内服指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外服指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族势力范围东到大海,西及陇山,南跨江汉,北至燕山2.西周建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经过牧野之战,灭商建周,定都镐京,史称西周政治制度实行分封制与宗法制,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金字塔型的等级结构。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政治统治,解决了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和财产分配方面的冲突和矛盾灭亡公元前841年,引发“国人暴动”,周厉王出逃,召公、周公共同执政,史称“共和行政”;公元前771年,西北游牧民族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图解历史西周政治制度关系示意图3.商和西周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奴隶制社会经济发展并走向繁荣表现农业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农业生产中主要使用木、石、骨、蚌等材质的工具,青铜农具极少。实行井田制,周天子名义上占有全国的土地和臣民,土地不能随意买卖,其实质是奴隶主土地国有制手工业青铜铸造是主要部门,青铜器种类繁多,劳动人民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视角分封制材料周代受封诸侯从周天子手中得到的最重要的权力便是因地制宜、开疆拓土……周代分封“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在分封制条件下,整个西周时期,周天子与各地诸侯的君臣关系和天下共主的权威一直到春秋初都是实际存在的。——摘编自董恩林《论周代分封制与国家统一》思考根据材料,指出分封制的特点。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受封诸侯拥有较大实权;诸侯之间有着严格的等级;周天子具有“天下共主”的权威。认知升华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神权色彩浓厚。(2)血缘关系同政治关系相结合。(3)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网络构建史论要旨1.旧石器时代是指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新石器时代是指以磨制的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新石器时代文化逐渐朝着多元一体、中原为核心的方向发展。2.父系氏族社会时期,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的萌芽开始出现,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3.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商朝的甲骨文是一种成熟的文字。西周实行分封制与宗法制。4.商和西周是我国奴隶制社会经济发展并走向繁荣的时期。跟踪训练过关检测1.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将中国早期文明划分为六个区域:陕豫晋邻近地区、山东及邻省一部分地区、湖北和邻近地区、长江下游地区、以鄱阳湖—珠江三角洲为主轴的南方地区、以长城地带为重心的北方地区。这反映了中华文明具有()A.统一性 B.连续性C.开放性 D.多源性答案D解析据材料可知,在各个地区有不同特色的文明,这反映了中华文明具有多源性,故D项正确。2.下图是姜寨聚落遗址(位于陕西西安临潼),内有五组房屋,系五个大家族。其中,大房子是族内举行集会议事的公共场所,中型房子供族长使用,小房子供各家庭使用。据此推断该聚落()A.居民的血缘关系相对固定B.以水稻为主要栽培作物C.已经产生明显的贫富分化D.是良渚文化的典型代表答案A解析姜寨遗址中房屋的功能固定,所属家族固定,说明居民的血缘关系也相对固定,故选A项;以水稻为主要栽培作物的是河姆渡居民,位于浙江省,与题干陕西省不符,排除B项;材料主要涉及房屋的固定功能,并未提到阶级分化,因而不能说明当时产生了明显的贫富分化,排除C项;良渚文化最大特色是所出土的玉器,而材料只是涉及房屋的功能,排除D项。3.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是托祖先转达。据此我们可以断定商代()A.祖先的地位高于神B.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C.王权与神权相结合D.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答案D解析材料“托祖先转达”体现了商代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故D项正确;A项和材料“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帝’”的描述不符,排除;B项说法过于绝对且和材料无关,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商王借助神权进行统治,无法得出王权与神权相结合,排除C项。4.在研究西周某一政治制度时,学者董恩林指出:“周代受封诸侯从周天子手中得到的最重要的权力便是因地制宜、开疆拓土,在分封各诸侯‘并国’‘开地’的过程中,周王的天下一统局面才得以形成和扩展,达到空前广袤的程度。”作者意在强调()A.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B.西周的国家政权开始逐渐趋向严密C.宗法制保证了各级贵族的政治特权D.礼乐制度保证了周王具有至尊权威答案A解析西周诸侯从周天子处获得了因地制宜、开疆拓土的权力,使得周王天下一统的局面得以形成和扩展,表明分封制的实行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故选A项;国家政权趋向严密指的是国家政权的结构和管理更加合理有效,材料内容与此无关,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分封制,排除C、D项。5.《周礼·地官·小司徒》记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