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金华市十校高三语文4月模拟预测考试卷及答案解释_第1页
2024年金华市十校高三语文4月模拟预测考试卷及答案解释_第2页
2024年金华市十校高三语文4月模拟预测考试卷及答案解释_第3页
2024年金华市十校高三语文4月模拟预测考试卷及答案解释_第4页
2024年金华市十校高三语文4月模拟预测考试卷及答案解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年金华市十校高三语文4月模拟预测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024.04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①张岱年先生在论述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时,将“刚健有为”放在首位,认为这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思想和基本人文精神之一。“刚健”的自然之力与精神之美,是中华美学精神的重要特征,并在传统文艺创作和美学思想体系中呈现出丰富的表述形态,构成中华美学精神乃至中华人文精神的鲜明底色。以“刚健”为中心生成“风骨”“雄浑”等内涵丰富的传统文论思想,深刻影响着传统文艺各个门类的美学选择和审美风格。②“风骨”是刚健美学思想在传统文论中重要表达之一。刘勰在《文心雕龙·风骨》中写道:“刚健既实,辉光乃新。……若能确乎正式,使文明以健,则风清骨峻,篇体光华。”我们知道,“风”原本指的是人的气质、风度,为“风骨”生成之本;“骨”则决定着人的体格并通过外在肌肤呈现体貌。《文心雕龙》以“风骨”设喻诗文,则“风”为诗文之命意,“骨”以文辞呈现作品的形象实体。刘勰认为真正的好诗文应是“风清骨俊”,标举和倡导明朗洗练、爽直而又劲健有力的美学风格。③晋代司空图继承“刚健”美学的基本品格,强调诗人要效法“天行健”精神,积蓄刚健之气,并结合诗歌创作对“刚健”美学进行更为细致和全面的分类表达,提出“雄浑”“劲健”“豪放”“悲慨”等具体的诗歌美学风格类型。《二十四诗品》所阐释的“刚健”美学的风格特征,是对“刚健”美学丰富形态的系统概括与归纳。深深影响中华传统美学的发展进程。尽管宋元以降空灵淡远成为文人的审美风尚,司空图所标举的雄浑、悲慨、豪放、劲健品格,仍然深刻地影响着中国诗学的美学追求,宋代诗学“兴趣”与“妙悟”说的倡导者严羽,赞赏盛唐之诗“既笔力雄壮,又气象浑厚”。④刚健美学思想在明清时期受到文论家的重视,并进行更为丰富的阐发和描述。如姚鼐指出:“其得于阳与刚之美者,则其文如霆,如电,如长风之出谷,如崇山峻崖,如入大川,如奔骐骥;其光也,如果日,如火,如金锡铁;其于人也,如凭高视远,如君而朝万众,如鼓万勇士而战之。”这里,“阳刚”之美作为刚健美学的新表达,进入文论话语之中。⑤西方美学的“崇高”范畴引入后,有人认为中国美学思想中的刚健、雄浑、阳刚之美等都可包括在“崇高”范畴之中。实际上,由于人文基因和文化传统不同,中华美学的“刚健”精神与西方美学的“崇高”范畴并不相同,有其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并在中西美学观念的对比中体现出鲜明的美学价值。⑥西方美学的“崇高”观念,产生于抵抗浩大外力之时人的内在感受,蕴含着感性与理性的不和谐。西方近代美学家们认为,“崇高”指向关于伟大、壮丽、惊人甚至恐惧的心理状态,是与美相对立的、外在的观念。在对“崇高”范畴的理论阐发中,西方美学家往往注重冲突各方的矛盾对立与分裂,认为“崇高”是一种由痛感转化出来的消极快感,起源于人们面临危险时所产生“自我保护的心理”,恐怖和惊惧是崇高感的心理内容,只在生命受到严重威胁时才活跃起来。⑦与西方美学范畴不同,中华美学的“刚健”之美,源自民族文化精神上的刚健有为、不屈不挠,是正面的、积极奋发的力量表现。宇宙雄浑劲健、运行不息,中华民族的先人从宇宙伟力中感悟永恒而又深邃的启示,充分肯定和高扬人的尊严、自信和理性力量,在人与自然的和谐中获得人的最大自由。在这和谐的壮美之中,没有偏颇、极端、分裂与毁灭,更无恐怖和惨厉。同时,中华美学的“刚健”之美,既包含着阳刚、壮美的精神追求,也包含着刚柔相济的宇宙哲学。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从不对立。《尚书》中就推重“刚而无虐,简而无傲”;《易传》认为“刚柔相摩,八卦相荡”;姚鼐说“阴阳刚柔并行而不容偏废”;刘熙载也说“书,阴阳刚柔不可偏陂”。“刚健”之中蕴含着韧性的追求,这是中华民族用中、守中致和的思维方式决定的。在中华美学思想中,阳刚之美不仅雄伟要有内在蕴藉,不能锋芒毕露。现代画家傅抱石、关山月合作的山水巨制《江山如此多娇》,正是两种美的完美结合。当然,在两种美之中,阳刚美始终是主导方面,这是中华文化“刚健”之美的鲜明特征。(摘编自叶青《传承“刚健”的自然之力与精神之美》)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刚健”作为中华美学精神的重要特征,构成中华美学精神乃至中华人文精神的鲜明底色。B.“风骨”“雄浑”“阳刚”“空灵淡远”等美学风格都与“刚健”的美学精神一脉相承。C.宋代严羽倡导“兴趣”与“妙悟”说,也非常赞赏盛唐诗歌所表现出来的刚健品格。D.姚鼐对刚健美学进行了丰富的阐述,“阳刚”由此成为刚健美学新表达,进入文论话语中。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刘勰以“风骨”设喻诗文,“风”为立意,“骨”为实体,佳作应“风清骨俊”,《文心雕龙》就践行了这种美学风格。B.司空图结合诗歌创作对“刚健”美学进行了细致全面的分类表达,其《二十四诗品》深刻影响了中华传统美学的发展进程。C.中华美学的“刚健”精神与西方美学的“崇高”范畴并不相同,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美学价值更胜一筹。D.山水巨制《江山如此多娇》,是阳刚和阴柔美的完美结合,在主体部分阳刚美则是主导,体现出“刚健”之美的鲜明特征。3.下列诗文名句中,最不符合文中“刚健”之美的一项是(3分)A.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姚鼐《登泰山记》B.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D.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4.下列关于本文论证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以张岱年先生关于“刚健有为”的论断开篇,引出全文的论述中心,增加了论证的分量。B.文章②—④段论述“刚健”美学思想的丰富拓展,从刘勰到姚鼐逐一展开,言之有序。C.文章在第④段和第⑦段两次引用姚鼐的言论,论证“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从不对立”的美学原则。D.文章综合运用引用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材料丰富,对比鲜明,论证充分。5.西方美学的“崇高”与中华美学的“刚健”有哪些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山歌天上来(节选)韩少功当年的老寅背有点儿弯,在椅子里坐久了,背上挤出几轮布的皱折,使上衣变得前长后短,一起身,后片像幕布一样向上拉吊。当年的老寅在汽车站等了片刻,打了个长长的哈欠,看天色已晚,扛着他的竹椅四处找人问路,最后找到了县文化馆。①现在,他已经面对我们,让我们略略感到挑选词语的困难。比如他的脑袋小,不好说一个,更像是一粒;眉毛粗,不好说两条,更像是两把;耳朵倒很大,说两扇或者两页,可能更合适。文化馆的柳老师肯定是不大习惯这个一粒,挥挥手,说出去出去,这里没有人买椅子。听对方申明自己是来报到的学员,柳老师才有些吃惊:你说你就是毛三寅?“唔呵……”“你就是边山峒的那个毛三寅?”“唔呵……”“慢点,你们那里没有另外一个毛三寅吧?”②“村里的伙计把我家老大叫宽老信,把我家老二叫宜老信,把我就叫成寅老信。我不喜欢这个名字,没有办法呵。”小脑袋一脸的无辜。柳老师是当时为数不多的大学毕业生之一,小县城里的大牌艺术家,经常在剧院舞台一侧指挥乐队。柳老师理论水平也高,经常哗哗哗地甩着扇子,把任何曲子都分析得头头是道,比如分析出一个主题两个形象三个发展四个特点五个什么什么,用有些学员的话来说,③随便捡根草都打得出一锅理论汤。学习班的内容不光是培训,更重要的是创作:四天之内,每个学员都要交出一首歌曲,优胜之作将参加地区和省里的大赛。柳老师有些着急,但着急的时候居然偏偏少了一个人,走到老寅的房间里,只见床上一个大花被子隆起来,罩住了一个人形。柳老师气得差点要晕过去,想把这只假鸡婆从鸡窝里揪出来,让他该去哪里就去哪里。他气冲冲找到馆长,强烈要求领导出面严肃纪律,把那个来混饭吃的小脑袋赶快轰走。馆长想了想,说边山峒的人你最好莫惹。柳胖子不明白这话的意思。馆长见柳老师还不明白民情,就说起当年边山峒剿匪,说那时各乡的土匪都降了,只有边山峒不降。他们情愿受火刑,皮子都烧炸了,也没有半句求饶。有的受剐刑,剐上一整天,死也不吭一声。馆长这话把柳老师吓得脸色灰白匆匆告辞,再也不敢提小脑袋。柳老师没有料到的是,四天过去以后,老寅倒是真在床上孵出了鸡,一只金鸡。八个学员的作品之中,他的《犁田山歌》首屈一指。凭正统科班的见识,柳老师得承认,如果遮去作者姓名,他完全有可能会把它误当大师的杰作搬到课堂上去。田里犁田是何人?犁田硬要犁得深。莫云古曰犁无三寸土,如今犁田啰——四寸浅了,五寸浅了,六寸浅了,犁下七寸是黄金,深耕才有好收成……不过就是这么几句普通甚至浅白和零乱的词,如何可以谱得这样动人心魄?这真是奇了,怪了,邪了!肯定是抄袭。柳老师恨恨地想着。不过,曲调中明明伏有本地山歌的素材,看上去不大可能来自外地的大师。他定定神,决定去找老寅查问个清楚。柳老师付出了好茶、好烟,还有一顿饭,却听得云里雾里。他太不了解老寅。那一天老寅没有喝酒。照理说,人喝酒才醉,他这个人恰恰是不喝酒便昏,便乱,便野,便语无伦次信口开河。被烈日晒得晕头晕脑,就是老寅无酒时的思想。把舌头割去一截,就是老寅无酒时的语言。老寅嗜酒是从壮族山寨里开始的。当时他从中央音乐学院附中读到学院本科,是特招的农民学员,去广西参加社教和体验生活。他那时崇拜广西的米酒,崇拜广西的刘三姐,梦想着写出一部《刘三姐》那样的歌剧。太多梦想灌醉了他,使他在社教结束的时候,擅自离队而去,沿着壮乡歌声的余音去了云南,又糊糊涂涂去了什么缅甸以及印度,直到两年后戴着手拷满身虱子被押解回国。回到家乡以后,他的酒瘾越来越大,宁可无饭,不可无酒,碰到衣袋里布贴布,也三天两头要去酒坊,深深地嗅几下,好歹让鼻子止瘾。在喝醉的时候,他不但写得好音乐,还能清醒判断很多复杂的问题。若碰上音乐爱好者,他还说得清歌剧《刘三姐》的一切细节,对中外音乐大师的作品如数家珍信手拈来。不要看他的发声有点尖削,甚至有点娘娘腔,但这个时候的他随口唱出一个音,就是准确无误的中央C,或者是铁板钉钉的降B,根本用不着什么定音叉和定音笛,让行内人不得不服。他随手抄起一件乐器,无论胡琴、琵琶、笛子、芦笙还是唢呐,不说玩得天花乱坠,至少也要得中规中矩。还有手里的石头,脚下的水,嘴里的一片树叶,桌上的筷子和碗钵,都常常被他折腾出声音,准确地说,是折腾出音乐。多少年后,有一个记者想写篇民乐奇才的文章,到边山峒去访他,一进山就有各种离奇的景象竞相入目,让人晕眩和踉跄。一只老鼠居然把老猫追得四处乱窜,不知是来自噩梦还是来自现实。有时南瓜地里有一个瓜出奇地巨大,整整有桌面大,但其他南瓜该小的小,该死的死,它们各行其是从不引起人们的在意。有时还有一大片燕子不知从何而来,栖在几面粗糙的墙上,使白墙突然变成全黑,如此吓人的景观却被人们视而不见,从不瞥上一眼。记者一路上心惊肉跳,发现山里的很多事物不是憨头憨脑随心所欲,就是胆大包天胡作非为,都是醉翻了一般,只能使人们的脑子跟着生乱。他说,他已经知道老寅是怎么回事了,知道老寅的曲子是怎么回事了。记者后来没有访到老寅,据说是遭遇到了瘴气,两腿立即肿大和奇痒;又据说是糊糊涂涂迷失了方向,只好搭乘一辆运木头的汽车出山。④这些说法,也没有得到过证实。(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部分先描写了毛三寅的后背,再转向正面,寥寥几笔将人物出场刻画得活灵活现。B.“奇了,怪了,邪了”简短有力,体现出柳老师对于《犁田山歌》既欣赏又不敢相信的心理。C.“灌醉”生动形象写出毛三寅沉醉于音乐梦想的忘我状态,使他被押解回国的情节变得合理。D.文中多次提到“边山峒”,表现了边山峒人民的坚韧与倔强,突出了毛三寅与他们不同。7.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句子①中“现在”“面对我们”打破了叙述者、故事人物与读者间的时空壁垒,呈现出多重叙事层次。B.句子②中“老信”称呼的表达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这体现了韩少功在方言运用上的探索。C.句子③中“随便”与“都”突出了柳老师的理论水平之高,此句表达了作者对这类知识分子的肯定。D.句子④与上段记者的奇遇相照应,为老寅的故事增添了神秘色彩,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8.选文倒数第三段颇具魔幻现实主义的风格,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9.作为二十世纪文学“寻根”的代表人物,鲁迅、沈从文、韩少功的侧重点各不相同。有学者评价认为:鲁迅寻的是“国民劣根”,沈从文寻的是“生命之根”,而韩少功寻的是“传统文化之根”。请结合选文与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理解。(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孝文且崩时,诚太子曰:“即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文帝崩,拜亚夫为车骑将军。孝景三年,吴楚反。亚夫以中尉为太尉,东击吴楚。因自请上曰:“楚兵剽轻,难与争锋。愿以梁委之,绝其粮道,乃可制。”上许之。太尉既会兵荥阳,吴方攻梁,梁急,请救。太尉引兵东北走昌邑,深壁而守。梁日使使请太尉,太尉守便宜,不肯往。梁上书言景帝,景帝使使诏救梁。太尉不奉诏,坚壁不出,而使轻骑兵弓高侯等绝吴楚兵后食道。吴兵乏粮,饥,数欲挑战,终不出。夜,军中惊,内相攻击扰乱,至于太尉帐下。太尉终卧不起。顷之,复定。后吴奔壁东南陬太尉使备西北已而其精兵果奔西北不得入。吴兵既饿,乃引而去。太尉出精兵追击,大破之。吴王刘濞弃其军,而与壮士数千人亡走,保于江南丹徒。汉兵因乘胜,遂尽虏之,降其兵,购吴王千金。月余,越人斩吴王头以告。凡相攻守三月,而吴楚破平。于是诸将乃以太尉计谋为是。由此梁孝王与太尉有隙。(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材料二: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凡兵上义;不义,虽利勿动。非一动之为利害,而他日将有所不可措手足也。夫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凡战之道,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谨烽燧,严斥埃,使耕者无所顾忌,所以养其财;丰犒而优游之,所以养其力;小胜益急,小挫益厉,所以养其气;用人不尽其所欲为,所以养其心。故士常蓄其怒、怀其欲而不尽。怒不尽则有余勇,欲不尽则有余贪。故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不养其心,一战而胜,不可用矣。(节选自苏洵《心术》)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后吴A奔壁B东南陬C太尉D使备西北E已而其精F兵果奔G西北H不得入。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尉,始置于秦朝时期,与丞相、御史大夫并称“三公”,汉朝时存时废。B.引,率领,与《兰亭集序》“引以为流觞曲水”中的“引”意思不同。C.兴,出现,与《赤壁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中的“兴”意思相同。D.谨,重视、慎重,与《齐桓晋文之事》“谨庠序之教”中的“谨”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汉文帝和汉景帝都对周亚夫十分看重,周亚夫奇智多谋,不负众望,最终平定了吴楚之乱。B.周亚夫作战知己知彼,他认为楚军勇猛迅捷难以直接战胜,决定放弃救援梁国,断叛军粮道。C.汉军将帅同心,吴楚之乱历时三月,诸将始终理解并执行周亚夫的决策,这是取胜的重要因素。D.苏洵认为带兵必须坚持“义”,并且要做到战前让士兵培养战斗力,战时调动士气,战胜后修养心性。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汉兵因乘胜,遂尽虏之,降其兵,购吴王千金。(2)故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14.材料二中说:“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糜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周亚夫在平定吴楚之乱中是如何体现这一点的?请简要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满江红·酬韩子师尚书陈亮曾洗乾坤①幽,问何事、雄图顿屈?试著眼、阶除当下,又添英物。北向争衡幽愤在,南来遗恨狂酋失。算凄凉、部曲几人存?三之一。诸老尽,郎君出。恩未报,家何恤。念横飞直上,有时还戢。笑我只知存饱暖,感君元不论阶级。休更上、百尺旧家楼,尘侵帙。【注释】①曾洗乾坤:是对宋代抗金名将韩世忠不朽功勋的高度概括,题目中的“韩子师”即韩世忠之子,亦主张抗金。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韩世忠曾“北向争衡”,与金军交战,可惜没擒住“狂酋”,留下了幽愤和遗恨。B.在上片最后,词人用设问句式,写出韩世忠部队的将士所剩无多,情感凄凉悲壮。C.当“诸老尽,郎君出”时,词人认为,新一代的英雄儿郎应不顾小家,报答国恩。D.虽然韩子师笑“我”还在为温饱奔走,“我”却感念他折节下交,不以阶级论人。16.本词题为“酬韩子师尚书”,为什么上片却从韩世忠的功业和遗恨写起?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陶渊明觉今是昨非,归心日重,在《归去来兮辞》中自问“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王维幽居山中,在《山居秋暝》中借山水寄慨言志,自言“,”可谓跨越时空的交流。(2)从《陈情表》中“,”两句可以看出,魏晋时对汉代的选官制度有所沿用。(3)小刚看连环画《赤壁之战》,读到了右页曹操南下攻打东吴,踌躇满志,在长江上大张筵席、大会文武的相关信息。他觉得学过的古代诗文中,“,”两句与该页部分内容相符。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①我们应向一切虔信的民族学习一个基本信念,就是敬畏自然。我们要记住,无论人类创造出怎样伟大的文明,自然永远比人类伟大。人可以亲近自然,可以认识自然,但这是有限度的,自然有其不可接近和揭穿的秘密,虔信的民族把这秘密称作神,我们应当尊重这秘密。②人类曾经以地球的主人自居,对地球为所欲为,结果破坏了地球上的生态环境,并最终使自身受到伤害,可谓(A)。于是,人类开始反省自己的行为。反省的第一个认识是,人不能像奴隶主对待奴隶那样(B)地奴役和蹂躏地球,否则必将遭到地球的报复。然而在这一认识中,主人的地位未变,只是统治的方式开明了一些。于是反省的深入正在形成更高的认识:人作为地球主人的地位真的(C)吗?与地球上别的生物相比,人真的拥有特权吗?③人是自然之子,在自然的规定范围内,可制作,可创造,可施展聪明才智。但是,自然的规定不可违背。人不可背离土地,不可遮蔽天空,不可忤逆自然之道。④人习惯于把万物视为自己认知和利用的对象。海德格尔则呼吁我们与万物平等相处,摆脱认知和被认知、利用和被利用的关系。这样,人不再是主体,物不再是客体,而都成了宇宙大家庭中的平等成员。要知道,在观赏者眼中,再美的花也只是花而已。唯有当观赏停止,而交流和倾听开始之时,花儿才会对你显灵和倾谈。18.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句话放在段首,最合适的位置是(3分)A.①B.②C.③D.④19.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20.文中画波浪线处连续使用“可”和“不可”,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数字孪生大脑是指通过大量的神经影像学和神经生物学数据,结合人工智能技术,使用数字技术来模拟或模仿生物脑功能,形成的类脑人工智能系统。复旦大学冯建峰团队用时三年多搭建了数字孪生脑平台,实现了人脑860亿神经元的模拟再现。数字孪生大脑的出现,表明①。在电影《流浪地球2》中,图恒宇女儿的意识以类脑芯片的形式被储存,通过人工神经网络不断进化和成长,这场景生动地描绘出了数字生命的A“生机盎然”,数字生命指将生物个体的生理活动、认知过程以②,实现B“个体数字孪生”。其核心是先收集个体多层次数字化生物数据,再通过深度学习和多模态算法,③,以此建立数字化的个体,实现对个体生理状态、认知能力,乃至情感的预测和模拟。该虚拟个体在数字空间中拥有独立意识和行为,可以与人交流和互动。数字生命可打通物理空间和数字空间,实现生命形态的延续,我们或将迈向一种更长久和数字化的生命方式。这将是一场技术和哲学的思辨,如同笛卡尔的C“我思故我在”,数字生命将进一步引发人们对生命和存在的深刻思考。21.材料中A、B、C三处引号,哪处与下面句子中的引号用法相同?请简要分析。(4分)我曾想:在水底的鱼群中可能有一些鲤鱼“科学家”。(加来道雄《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现当代文学是近百年中国社会的一面镜子,折射出社会变革发展的曲折历程,在表现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方面有着独特的贡献。学校校刊准备开设“文学与社会”读书研讨专栏并向同学们征稿,具体方向包括以下三种。1.有人说中国现代文学的特点之一是“感时忧国”,作家的目光更多地凝聚在国家命运和人民悲欢上。你是否赞同这种概括?请联系自己读过的作品,谈一谈你的理解与思考。2.梁晓声在《关于小说<人世间>的补白》中说:“作家是文学动物,而文学本身并不能解决什么现实问题。”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悟?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思考。3.从以下作家中任选一位,从人物经历、写作理念、艺术特色、语言风格等方面深入思考,结合你对作家创作风格的认识和代表作品的阅读体验,向同学们介绍这一作家。鲁迅沈从文老舍艾青徐志摩莫言请选定一个方向完成文章写作。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B(“空灵淡远”不属于“刚健”的美学精神)2.B(A“践行”错,C“更胜一筹”错,D“在主体部分阳刚美则是主导”错)3.D(不属于“刚健”之美)4.C(第④段引用姚鼐的言论不是论证“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从不对立”的美学原则)5.①从起源看:西方美学的“崇高”观念,产生于抵抗浩大外力时人的内在感受;中华美学的“刚健”之美,源自民族文化精神上的刚健有为、不屈不挠。②从心理指向看:西方美学的“崇高”指向恐怖和惊惧,注重矛盾对立与分裂;中华美学的“刚健”之美,指向和谐。③从内涵看:西方美学的“崇高”是关于伟大、壮丽、惊人甚至恐惧的心理状态,是与美相对立的、外在的观念;中华美学的“刚健”既包含着阳刚、壮美,也包含着刚柔相济。(每点2分,共6分)6.D(作为“边山峒”的一员,毛三寅身上同样具有坚韧和倔强的性格特征,故“突出了毛三寅与他们不同”说法错误)7.C(此句表达的是作者对于柳老师这样脱离实践空谈理论的知识分子的讽刺)8.①“老鼠”“老猫”“南瓜”“燕子”本是乡村常见的景象,但“老鼠追猫”“桌面大的南瓜”等奇幻场景给文章增添了鲜明的魔幻色彩,体现出魔幻现实主义的特征。②这一场景与老寅醉后的创作状态相符,以魔幻表现现实,暗示老寅的曲子既是醉后生发,又深受边山峒的影响。③这种诡异的景象突出了边山峒原始的生命状态,具有浓郁的地方与民族特色。(4分。第①点2分,答出第②点或第③点任意一点得2分。若答出“想象”“夸张”或“预叙”可酌情给分)9.①鲁迅寻的“国民劣根”指的是旧中国人民愚味而不自知的状态,如《阿Q正传》中阿Q可悲可笑的“精神胜利法”、《祝福》中困住祥林嫂和鲁镇众人的贞洁观与鬼神观。②沈从文寻的“生命之根”指的是一种健康、自然、优美的生命意识与生活方式,如《边城》中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③韩少功寻的“传统文化之根”指的是对传统文化的挖掘与展现,如《山歌天上来》中富有特色的方言与民歌要素,以及老寅这个学过现代理论却回归传统民乐创作的音乐家形象。(6分,每点2分,其中解析1分,举例1分)10.CEH(每处1分,多涂不给分)11.C12.C13.(1)汉兵因此乘胜追击,于是全部俘虏了叛军,并使他们投降,又悬赏千金买吴王人头。(关键词“降”“购”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2)所以即使吞并了天下,战士也不厌恶打仗,这就是黄帝的军队经历了七十次战斗仍不懈怠的原因。(关键词“并”“殆”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14.①梁国危急,梁王求救,景帝下诏命其救援,周亚夫均不为所动,坚决执行自己的战略战术。②叛军缺粮,屡次挑战,周亚夫始终不出兵应战。③夜里营中惊扰,甚至闹到自己帐前,周亚夫也静卧不起。④叛军使用声东击西的战术,周亚夫不为所惑。(每点1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15.D(“笑”和“感”的主语都是我)16.①写其父韩世忠的功业,是对韩子师为名将之后的赞美。②写韩世忠的功业,为下文韩子师出场做铺垫,与下文写韩朝廷“又添英物”相照应。③写韩世忠的功业和遗憾,能比较委婉地勉励韩子师要子承父志,激发他的斗志。(每点2分,共6分)17.(1)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2)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诏书特下,拜臣郎中(3)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舳舻千里,旌旗蔽空/月明星稀,乌鹊南飞18.C19.a自食其果(自作自受、咎由自取)b肆无忌惮c不容置疑(每处1分。如有其他答案,正确合理亦可给分)20.①句中反复使用“可”与“不可”,构成两组排比句,句式整齐和谐,节奏协调,强调了人的行为的自由与不自由。②“可”与“不可”形成对比,突出“自然的规定不可违背”的道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21.A处。例句引号表示特殊含义,A处“生机盎然”原本形容草木生命力旺盛,此处使用比拟手法,表现出数字生命技术的蓬勃发展,加引号也是表明特定含义。(答对句子给1分,分析准确给3分。)22.①数字生命离我们不再遥远;②以数字化形式记录和模拟;③将这些数据进行整合。(每点2分,共6分。第①句赋分点:数字生命、不再遥远/即将成真;第②句赋分点:数字化形式,记录模拟;第③句赋分点:数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