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抽测九年级语文试题【温馨提示】1.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3.答题过程中,可以随时使用你所带的正版学生字典。导语:习近平总书记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一个民族之所以伟大,根本就在于在任何困难和风险面前都从来不放弃、不退缩、不止步,百折不挠为自己的前途命运而奋斗。”为弘扬“自强不息”的中华传统美德,育才中学九年级语文组组织学生开展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传承自强不息精神”为主题的语文学习任务群活动,邀请你共同参与。【任务一:古贤·自强不息】(25分)为了探究古贤们自强不息的精神,语文组老师设计了以下两项活动,请你参与完成。活动一:体味文人情怀古代诗人通过诗词抒发情志,语文组老师基于“基础型学习任务群”请同学们品读诗词。(10分)1.请根据你的理解完成下面填空。【答案】(1)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5)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诗文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弊、衰、沧、畔、婵、碾”等字容易写错。活动二:探究文人节气为促使学生更深刻感受古代文人的“自强不息”精神,语文组特别开设了“宋代士人气节”专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宋代士人气节”专题活动资料包1044年:【甲】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1045年:【乙】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1075年:【丙】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哺糟啜醨①,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②,瀹③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予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节选自苏轼《超然台记》④)【注释】①醨(lí):淡酒。②秫(shú)酒:黄米酒。③渝(yuè):这里指煮的意思。④《超然台记》:1071年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自请离京出任杭州通判,1074年调任密州知州,第二年修复超然台并作此篇。全文围绕“乐”字,论述了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的思想,但行文也隐约流露出无可奈何的辛酸。2.活动资料包中有一些文言疑难字词,请你根据表格中的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加点字词方法提示解释(1)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词类活用法:渔人甚异之。(陶渊明《桃花源记》)(2)瀹脱粟而食之课内迁移法:一食或尽粟一石。(韩愈《马说》)(3)方是时参考成语法:方兴未艾(4)予弟子由适在济南查找字典法:①到……去。②适合,适宜。③恰好。④刚才,刚刚。(《古汉语常用字字典》)3.亭台名中时常蕴含深意。联系【丙】文,请你找出“超然台”命名原由的句子,用原文回答并翻译。亭台名命名深意醉翁亭欧阳修自号“醉翁”,曾写下千古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超然台原文翻译4.同学们对三则资料的“乐”进行了总结:【甲】文的范仲淹是__________________;【乙】文的欧阳修是与民同乐;【丙】文的苏轼是__________________。5.有同学认为资料包中选取的【丙】文与其他两则资料传递的精神内核不同,不能体现苏轼的“士人气节”,应当换掉。请你结合【甲】【乙】两文,谈谈你的看法。【答案】2.(1)以……为乐(2)吃(3)正在(4)恰好(或选序号③)3.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用来表示我无论到哪里都不会不快乐,大概是我能超脱于事物之外吧。4.①.在天下人都快乐之后才快乐②.与友人自在游玩的快乐(意对即可)5.示例:不必换掉。甲文范仲淹借岳阳楼抒发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乙文欧阳修通过写与宾客在醉翁亭游乐表达自己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丙文苏轼虽然无法实现政治理想,但是却借超然台表现自己超脱物外、随遇而安的心境,从侧面体现了他的“士人气节”。【解析】2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翻译。(1)渔人甚异之:渔人对这件事感到很奇怪。异,对……感到怪异。据此可以推测:“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句意是:而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乐,以……为乐。(2)一食或尽粟一石句意是:吃一次有时候要吃一石粟米。据此推断:“瀹脱粟而食之”句意是煮糙米来吃。食,吃。(3)方兴未艾的意思是: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或还没有停止。“方是时”的句意是:正在这个时候。方,正。(4)予弟子由适在济南句意是:我弟弟子由恰好在济南。跟第三个义项吻合;故选③。【3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及翻译。根据原文“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予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可知,超然台命名的原因是“予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重点词语:以,用来;见,表示;无所往,没有到哪里;盖,大概是;游,超脱;物外,事物之外。【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情感的理解和概括。根据“后天下之乐而乐”可知,范仲淹是在天下人都快乐之后才快乐。根据【丙】文“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哺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可知,在苏轼看来,万物皆有可观可乐之处。根据“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可知,与友人自在游玩也感到很快乐。【5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结合【甲】文“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可知,范仲淹劝诫被贬谪的友人媵子京不要沉酒于个人的喜悲之中,应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表现了他广阔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乙】文《醉翁亭记》中,欧阳修虽被贬滁州,但仍旧不忘他的政治理想,悉心治理,努力消除与百姓之间的阶级差距,与民同乐,将此地建设为如同桃花源般的地方。根据“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可知,一个封建地方长官能“与民同乐”的情怀;结合【丙】文“乐哉游乎!”“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可知,苏轼知足常乐、超然达观的人生态度。这也是一种淡泊名利、不计得失,荣辱看淡的士人气节。所以说不必更换。【点睛】参考译文:【甲】他们必定会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就忧愁了,在天下人都享福之后才享吧”吧!唉,没有这种人,我和谁一道呢?【乙】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丙】任何事物都有可观赏的地方,如有可观赏的地方,那么都可使人有快乐,不必一定要是怪异、新奇、雄伟、瑰丽的景观。吃酒糟、喝薄酒,都可以使人醉,水果蔬菜草木,都可以充饥。以此类推,我到哪儿会不快乐呢?……这台虽然高,但却非常安稳;这台上居室幽深,却又明亮,夏凉冬暖。雨落雪飞的早晨,风清月明的夜晚,我没有不在那里的,朋友们也没有不在这里跟随着我的。我们采摘园子里的蔬菜,钓取池塘里的游鱼,酿高粱酒,煮糙米,大家一边吃一面赞叹:“多么快活的游乐啊!”这个时候,我的弟弟苏辙字子由,恰好在济南做官,听说了这件事,写了一篇文章,并且给这个台子取名“超然”,以说明我之所以到哪儿都快乐的原因,大概就是在于我的心能超乎事物之外啊!【任务二:壮士·自强不息】(12分)6.《水浒传》中塑造了很多具有“自强不息”精神的人物,语文组从“整本书阅读”出发,开展经典情节品读活动。请结合提供的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甲】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kuà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似的虎尾倒shù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乙】(1)请根据【甲】文段中的拼音填写汉字,并给加点的字注音。腰kuà()霹雳()倒shù()(2)为了突显武松的勇敢无畏,作者在描写大虫时运用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3)下表是【乙】图人物资料卡,请将其填写完整。姓名
绰号
主要情节()→倒拔垂杨柳→()(4)如果还需要从《水浒传》中再找一个人物补充“自强不息”资料,你会选择谁?请结合他的事迹说明选择理由。【答案】(1)①.胯②.pīlì③.竖(2)①.比喻②.夸张(3)鲁智深(或鲁达)花和尚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大闹桃花村/火烧瓦罐寺大闹野猪林/单打二龙山(4)示例:燕青。他自幼父母双亡,由卢家抚养长大,是卢俊义心腹家仆,练就一身武艺,善用弩箭,不惧逆境,曾在卢俊义遇险时英勇救主。(意对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对汉字字音字形的正确使用。腰胯:读音为,yāokuà;意思为,腰部。霹雳:读音为,pīlì;意思为,雷电,是云与地面之间发生的强烈雷电现象。倒竖:读音为,dàoshù;意思为,倒着竖立。【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辨析。根据“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的内容可知,此处将大虫的吼声比作“霹雳”,根据“把这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的内容可知,此处将老虎的尾巴比作“铁棒”,运用了比喻修辞;根据“振得那山冈也动”的内容可知,此处夸大大虫吼声,甚至能振动山冈,运用了夸张修辞。【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常识。根据【乙】中的图片和表格中“倒拔垂杨柳”的相关故事可知,此处的人物姓名为“鲁智深”,因身上有花绣(文身),身为和尚却不守清规戒律,所以其绰号为“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这一情节出自《水浒传》第七回“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所以前一个空要在这一章回前选择相关故事,后一个空要在这一章回后选择相关故事。例如:拳打镇关西和大闹野猪林等。【小问4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的个性化分析。开放性试题,任选一个“自强不息”的人物,结合相关情节分析原因即可。示例:宋江。宋江是梁山好汉的领袖,他具有强烈的正义感和高度的责任心。虽然被逼上梁山,但他始终坚持替天行道,为民除害。在招安之后,他带领梁山好汉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宋江的自强不息精神,体现在他为了实现正义和理想,不断努力奋斗。【任务三:英雄·自强不息】(23分)现代文学作品中也有很多体现“自强不息”这一中华传统美德的人物,语文老师带领同学们走进经典作品,进行思辨性阅读。擦拭烈士雕像的老人乔桦①我工作调转到A城,我很喜欢这里有一条穿城而过的大江。②每天黄昏,我都去江边广场走走。我觉得,匍匐在城市中的大江,就像一只硕大无比的肺叶,可以让我呼吸的空气变得清新水灵。③我每次来到江边广场,都会看到有很多游人在瞻仰方辉烈士的雕像。④“这些个孩子,快到别的地方玩去,让他们清静些!”一个极其苍老的声音,犹如秋风摇曳木门发出的咯吱声,突然就飘落到我的耳朵里。⑤顺着声音望去,我看见一个发白如雪的老太太,手拄拐杖,正朝着几个在雕像附近追逐打闹的孩子喊话。老人身着深蓝色衣裤,干瘪瘦弱得就像一件单薄易碎的青花瓷。江风很大,老人满头白发被风撩拨着,散落成一朵白菊。⑥方辉烈士是小城的抗日民族英雄,江边广场就是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广场正中,坐北朝南伫立着方辉烈士巨大的花岗石雕像。年轻的方辉梳着齐耳短发,正用坚定而热切的眼神凝望着眼前这片繁华的土地。在方辉烈士广场的东西两侧,伫立着二十多座抗战烈士铸铜雕像。⑦我想上前跟那几个孩子说去别的地方玩。就在我犹犹豫豫间,一个小伙子大步流星地朝几个孩子走去。“小伙子别着急,可别吓着孩子。”老人不放心地叮嘱小伙子,她说话有些喽气喘。⑧“这个白发老人住在江边吗?她是干什么的?”我问一个经常到江边遛弯的熟人。⑨“不知道,我也是第一次看到。”⑩孩子们在广场上一刻都没停留,他们疯闹着、追逐着,一阵风似的跑远了。老人在雕像面前伫立良久。⑪我把目光从广场移向江面,一艘货轮由远而近,像一只白色的大蒸汽熨斗,正把江面上金光闪闪的波纹连同刚才的一幕,都平整地熨到了越来越浓重的暮色里。⑫第二天黄昏,在江边烈士广场,我又遇到了那位白发老人。老人正拿着一条湿毛巾,一点一点地挨个擦拭烈士雕像上的浮尘。老人擦拭完,就会一动不动地站在一对抗联母女的雕像前。她神情专注,在漫天落霞的辉映下,犹如一尊金色的雕像。⑬这尊铸铜雕像上的抗联母女,我听人介绍过。当年,母亲带着幼小的女儿在小城生活战斗过。后来她们参加了东北抗日联军,在一次战斗中,母女俩都牺牲了。我还知道那个孩子叫秦英子,牺牲时只有八岁。⑭我轻轻地走到老人身边,好奇地问:“奶奶,您为啥给这些烈士雕像擦灰尘?”⑮老人转过头,淡漠地看了我一眼,一言未发。……⑯夏天撒着欢儿一路奔跑,转眼秋天就到了。我依然每天黄昏都去江边烈士广场上散步。几乎每次去都能看到那个白发老人在擦拭烈士雕像上的灰尘。慢慢地,我发现她也是江边广场上的一景。北方的冬天来得早,刚进入十一月份,一场雪就接踵另一场雪,整座城市都进入严寒之中。⑰这天,当我再次来到江边方辉烈士广场时,看到所有烈士雕像的脖子上,都系着一条鲜艳的红围巾。围巾是用红毛线织成的,针脚细密匀称。那些戴着红围巾的革命烈士,傲雪迎风,让我心生敬意。是谁给烈士织的红围巾?我想起了那位老人。于是我用目光搜寻广场四周,可是,并没有看到老人那熟悉的身影,我心里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此后,我再也没有看到她。⑱春天来了,江边烈士广场上游人如织,可那个老人再也没有出现过。没有人知道老人从哪里来,又去了哪里。老人的身份,小城流传着好几个版本,但哪个版本都不能让我完全信服。⑲老人给一座城市的留白,让许许多多的市民主动拿起毛巾,接替老人去擦拭烈士铸铜雕像上的浮尘。我也成了其中的志愿者。⑳我是前几天在城市晚报上看到的老人照片,才知道那位老人是已经“牺牲”了八十多年的秦英子。当年,她在日军血洗抗联被服厂的一次战斗中,幸存下来。㉑那天,她在家中安详辞世,享年九十一岁。(选自《中国铁路文艺》2023年第3期,有删改)7.请依据文章内容,在横线上概括段落内容,在括号里填写记叙顺序,完成情节梳理。8.小说讲究“一波三折”的叙述方法,本文看似平淡,实则有很多巧妙的伏笔,请找出其中两处并作简要分析。9.文中的“老人”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分析并在文中找出依据。10.请从不同角度赏析下面句子。(1)老人身着深蓝色衣裤,干瘪瘦弱得就像一件单薄易碎的青花瓷。(从修辞手法角度)(2)北方的冬天来得早,刚进入十一月份,一场雪就接踵另一场雪,整座城市都进入严寒之中。(从描写角度)11.艺术来源于生活,下面是一位抗战老兵的事迹,请结合小说内容和链接材料,说说“老人”和“老兵”的事迹给你怎样的启示。【链接材料】胡兆富,1926年出生,曾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各类战役战斗46次,26次立功受奖。但就连胡兆富的子女们,在很长时间里也只知道父亲当过兵。直到2019年7月,浙江省常山县退役军人事务局进行退役军人信息核对工作时,才揭开了胡兆富的英雄经历。(摘自《共产党员网》)【答案】7.(1)再见,老人擦拭烈士雕像(2)不见老人,只见戴着红围巾的烈士雕像(3)插叙(4)老人身份及结局8.“老人在雕像面前伫立良久”,暗示了老人对烈士雕像的情感特别;老人“挨个擦拭烈士雕像上的浮尘”和烈士雕像身上的红围巾,都暗示老人把烈士雕像当作亲人对待;“一动不动地站在一对抗联母女的雕像前”暗示老人与“抗联母女”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分析有理,意对即可)9.老人叮嘱小伙子别吓着孩子,可见她对孩子很慈爱;“我”看见老人“一点一点地”“挨个”擦拭烈士雕像,而且几乎每次去都能看见老人,可见老人对待事情认真细致,坚持执着;老人年幼时参加过抗战,是战斗英雄,英勇无畏。10.(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身着深蓝色衣裤的老人比作青花瓷,写出了老人瘦弱单薄的特征,也体现出老人洁净优雅的姿态。(2)环境描写,写北方冬天来得早且严寒,为下文写老人离世做铺垫。11.文章中的老人年幼时参加抗日战争,之后隐姓埋名每日为牺牲的战斗英雄擦拭雕像;链接中的老兵参加过多次战斗并获得荣誉无数,但从不以此宣扬自己的英雄经历。二者体现出来的爱国奉献、默默守护的精神值得我们中学生去传承与发扬。(意对即可)【解析】【7题详解】第一空:本题考查概括能力。根据第⑫段“第二天黄昏,在江边烈士广场,我又遇到了那位白发老人。老人正拿着一条湿毛巾,一点一点地挨个擦拭烈士雕像上的浮尘”、第⑯段“夏天撒着欢儿一路奔跑,转眼秋天就到了。我依然每天黄昏都去江边烈士广场上散步。几乎每次去都能看到那个白发老人在擦拭烈士雕像上的灰尘”概括得出:再见,老人擦拭烈士雕像;第二空:本题考查概括能力。根据第⑰段“这天,当我再次来到江边方辉烈士广场时,看到所有烈士雕像的脖子上,都系着一条鲜艳的红围巾。围巾是用红毛线织成的,针脚细密匀称。那些戴着红围巾的革命烈士,傲雪迎风,让我心生敬意。是谁给烈士织的红围巾?我想起了那位老人。于是我用目光搜寻广场四周,可是,并没有看到老人那熟悉的身影,我心里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概括得出:只见戴着红围巾的烈士雕像,不见老人;第三空:本题考查叙述顺序。根据第⑬段“这尊铸铜雕像上的抗联母女,我听人介绍过。当年,母亲带着幼小的女儿在小城生活战斗过。后来她们参加了东北抗日联军,在一次战斗中,母女俩都牺牲了。我还知道那个孩子叫秦英子,牺牲时只有八岁”分析,本段介绍抗联母女的事迹,属于插叙。第四空:本题考查概括能力。根据第⑳段“我是前几天在城市晚报上看到的老人照片,才知道那位老人是已经‘牺牲’了八十多年的秦英子。当年,她在日军血洗抗联被服厂的一次战斗中,幸存下来。”、第㉑段“那天,她在家中安详辞世,享年九十一岁”概括可知,介绍了老人的真实身份及最后的结局:她在日军血洗抗联被服厂的一次战斗中幸存下来,享年九十一岁。【8题详解】本题考查伏笔。答案不唯一,写出两处并作简要分析即可。示例1:结合第⑬段中“我还知道那个孩子叫秦英子,牺牲时只有八岁”与第⑳段“我是前几天在城市晚报上看到的老人照片,才知道那位老人是已经‘牺牲’了八十多年的秦英子”分析,相呼应。第⑬段中“我还知道那个孩子叫秦英子,牺牲时只有八岁”是伏笔,其作用是:为后文埋下伏笔,结构上使文章浑然一体,更加完整严谨,内容上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使出乎意料的情感表达得更加强烈。示例2:结合⑱“春天来了,江边烈士广场上游人如织,可那个老人再也没有出现过”分析,“那个老人再也没有出现过”暗示了老人的去世。为下文第㉑段“那天,她在家中安详辞世,享年九十一岁”埋下伏笔。9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特点。根据第⑦段“‘小伙子别着急,可别吓着孩子。’老人不放心地叮嘱小伙子,她说话有些喽气喘”分析,老人叮嘱小伙子别吓着孩子,可见她对孩子很慈爱;根据第⑫段“第二天黄昏,在江边烈士广场,我又遇到了那位白发老人。老人正拿着一条湿毛巾,一点一点地挨个擦拭烈士雕像上的浮尘”、第⑯段“夏天撒着欢儿一路奔跑,转眼秋天就到了。我依然每天黄昏都去江边烈士广场上散步。几乎每次去都能看到那个白发老人在擦拭烈士雕像上的灰尘。慢慢地,我发现她也是江边广场上的一景”分析,“我”看见老人“一点一点地”“挨个”擦拭烈士雕像,而且几乎每次去都能看见老人,可见老人对待事情认真细致,坚持执着;根据第⑳段“我是前几天在城市晚报上看到的老人照片,才知道那位老人是已经‘牺牲’了八十多年的秦英子。当年,她在日军血洗抗联被服厂的一次战斗中,幸存下来”分析可知,老人年幼时参加过抗战,是战斗英雄,英勇无畏。【10题详解】(1)本题考查修辞方法及作用。结合语境首先写出修辞方法,然后写出表达效果和体现的情感。“干瘪瘦弱得就像一个单薄易碎的青花瓷”把干瘪瘦弱的老人比作单薄易碎的青花瓷,这是比喻的修辞。联系“干瘪瘦弱”和“单薄易碎”可知,这个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老人进入了风烛残年,而且年迈瘦弱。(2)本题考查对环境描写作用的把握。结合“北方的冬天来得早,刚进入十一月份,一场雪就接踵另一场雪,整座城市都进入严寒之中”分析,是自然环境描写,写北方冬天来得早且严寒,结合第㉑段“那天,她在家中安详辞世,享年九十一岁”分析,为下文写老人离世做铺垫。【11题详解】本题考查阅读启示。答案不唯一。写出“老人”和“老兵”的事迹给你怎样的启示即可。根据第⑫段“第二天黄昏,在江边烈士广场,我又遇到了那位白发老人。老人正拿着一条湿毛巾,一点一点地挨个擦拭烈士雕像上的浮尘”、第⑯段“夏天撒着欢儿一路奔跑,转眼秋天就到了。我依然每天黄昏都去江边烈士广场上散步。几乎每次去都能看到那个白发老人在擦拭烈士雕像上的灰尘。慢慢地,我发现她也是江边广场上的一景”分析,文本中的老人是一位抗日英雄,解放后隐姓埋名,每日为牺牲的战斗英雄擦拭雕像。根据链接材料“胡兆富,1926年出生,曾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各类战役战斗46次,26次立功受奖。但就连胡兆富的子女们,在很长时间里也只知道父亲当过兵”分析可知,链接中的老兵参加过多次战斗并获得荣誉无数,但从不以此宣扬自己的英雄经历。“老人”和“老兵”体现出来的爱国奉献、默默守护的精神值得我们中学生去传承与发扬。【任务四:我辈·自强不息】(30分)为了通过主题任务群学习活动来促进学生领悟、传承炎黄子孙的“自强不息”精神,全面提升同学们的语文核心素养,语文组老师设计了三项活动。活动一:演12.语文组于2023年10月9日下午两点在校报告厅组织学生观看“自强不息”的人物故事剧演,并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的层面要求学生参与本次剧演的海报设计。请你找出海报初稿中存在的问题,参与完成修改。(1)海报中有一个词语书写有误,应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2)划线句子成分残缺,请提出修改意见。(3)海报有一处信息不完整,请你修改。(4)以下书法作品分别属于什么书体,请选择其中一幅作为海报背景图,并结合书体特征说说你的选择理由。①②③(5)语文组准备再选取一则符合“自强不息”主题的成语故事加入剧演,请你选择最合适的一项()A.卧冰求鲤 B.南柯一梦 C.刻舟求剑 D.闻鸡起舞【答案】12.①.从生②.丛生13.在“一往无前”后加上“的精神”。14.时间改为“2023年10月9日下午两点”15.①楷书②行书(行楷)③隶书示例:选①楷书因为它形体方正庄重,笔法严谨,符合故事人物的特点。16.D【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字形辨析。丛生:指草木聚集在一处生长。故“从生”应改为“丛生”。【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病句修改。本句成分残缺,“自强不息是一种……的精神品质”,后面缺少宾语,故在最后加上“的精神品质”。【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海报修改。结合题干“语文组于2023年10月9日下午两点在校报告厅组织学生观看‘自强不息’的人物故事剧演”可知具体时间要写出来,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前往观看,故要将海报中的“2023年10月9日”改为“2023年10月9日下午两点”。【小问4详解】本题考查字体特点辨析。从字体上划分,书法可分为篆、隶、真、行、草五种字体:(1)篆书,包括甲骨文、金文、大篆与小篆,目前主要以石鼓文与李斯小篆为篆书书法成熟的标志,用笔以中锋为主,笔画匀称,字形稍长而整齐,布局上字距与行距基本相等!(2)隶书,隶书是秦汉时期由小篆发展而来。隶书,有秦隶、汉隶等,一般认为由篆书发展而来,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磔”。根据出土简牍,隶书始创于秦朝,传说程邈作隶,汉隶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上承篆书传统,下开魏晋、南北朝,对后世书法有不可小觑的影响,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说法。有《曹全碑》《张迁碑》《乙瑛碑》等代表性作品。(3)楷书,楷书由隶书到汉简发展而来,到钟繇已经较成熟,由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把正书(包括楷、行、草)完成奠基性的工作,由隶到楷演变正式完成,魏碑与唐楷都是楷书。楷书的笔画特点是方圆并用,用笔以中锋为主侧锋辅助,结体严谨,讲究法度,章法布局以纵成行,字、行间距差不多大!唐代则是楷书的巅峰期,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代表性大书法家字体!(4)行书,行书由楷书发展而来,书写速度较楷书快,增加了映带勾连,实用性较高,用笔以中锋为主,侧锋辅之,用笔流畅,富有动感,艺术性强,可纵成行,字之间笔画可连带,代表作有《兰亭序》《伯远帖》《中秋帖》《祭侄文稿》《寒食帖》等。(5)草书,草书是有篆书发展而来,艺术性大于实用性,由于楷书笔法非常完备,后世主张先学习楷书,再学习行书与草书,若从篆书入手,将加大现在学习书法者进入的门槛!草书主要有中锋用笔完成,快慢变化大,有飞白出现较多,章法较自由奔放!草书由隶书演化而来的叫“章草”,“今草”由“草圣”张芝开始由王羲之而成熟,唐代有“巅张狂素”为草书代表性大书法家,草书代表性作品有《十七帖》《古诗四帖》《自序帖》等!据此可以判断①为楷体,②为行书,③为隶书。任选一幅,结合“自强不息”的主题阐述理由即可。示例:我选③,这几个字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很有厚重感,符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更具有感染力。【小问5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辨析。A.卧冰求鲤:讲述晋代琅琊临沂人王祥冬天为继母捕鱼的事情,被后世奉为奉行孝道的经典故事。与“自强不息”无关,故不符合;B.南柯一梦:泛指一场梦,或比喻一场空欢喜,与“自强不息”无关,故不符合;C.刻舟求剑:形容那些固执己见、不懂得变通的人,与“自强不息”无关,故不符合;D.闻鸡起舞:出自于《晋书·祖逖传》,它的意思是听到鸡叫声便起床练习舞剑,常用来比喻有志向的人发奋图强、及时振作、努力刻苦,与“自强不息”有关,故符合;故选D。活动二:读新时代青少年更应当学习并传承自强不息精神,语文组此搜集了相关文章,请你共同参与研读探究。【材料一】脚踏实地成就梦想①“新时代是追梦者的时代,也是广大青少年成就梦想的时代。希望你们心系祖国,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在奋斗中创造精彩人生,为祖国和人民贡献青春和力量。”日前,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单板滑雪运动员苏翊鸣回信,向他和中国冰雪健儿在冬奥赛场取得的优异成绩表示祝贺,并对大家提出殷切期望。②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是青年成长成才的正道。在树立远大理想的同时,只有脚踏实地、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奋斗,才能最终成就自己的梦想。③脚踏实地、成就梦想,首先需要打好基础、增长才干。短绠难汲深井之水,浅水难负载重之舟。任何人都不可能轻轻松松地成才,要想干成一番事业,必须积极主动学习新知识新思想,练就过硬本领。④脚踏实地、成就梦想,还要不惧困难、顽强拼搏。人生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年轻人很容易因受到挫折而气馁,但绝不能因此一蹶不振、自暴自弃。在北京冬奥会上斩获2金1银的谷爱凌曾经训练摔倒造成脑震荡,“记不起任何东西”,还曾右手粉碎性骨折、大拇指韧带撕裂,但仍坚持带伤参加比赛;苏翊鸣年仅18岁,多次骨折,但一次次受伤从未动摇他继续训练的决心;28岁的短道速滑运动员武大靖因常年训练脚上满是伤疤、老茧,骨头也变形了,他说“我有一双很丑的脚”,但网友说他是中国最帅的奥运冠军……中国冰雪健儿们的事迹告诉我们,面对挫折困难,要始终坚守希望、不惧挫折、迎难而上、坚持到底,才能获得成功,笑到最后。⑤脚踏实地、成就梦想,还应久久为功、接续奋斗。行百里者半九十。人类的美好理想,都不可能唾手可得,都离不开艰苦奋斗。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从积贫积弱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发展繁荣,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顽强拼搏,靠的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⑥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毫不畏惧面对一切艰难险阻,用青春和汗水创造精彩人生,书写新的奇迹!(选自2022年3月20日《人民日报》,有删改)【材料二】志存高远脚踏实地①志存高远,方能登高望远。脚踏实地,方能行稳致远。实现梦想的旅途上,二者缺一不可。【甲】②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意味着树立远大志向后,还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把人生的路一步步走稳走实。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乙】对青年人来说,在校园中学习,就要孜孜不倦、打好基础;在职场上打拼,就要立足本职、埋头苦干。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方能将高远的志向变成可及的未来。③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还意味着在日复一日的努力中,不忘最初的梦想,守住内心的志向。真正踏上追梦之旅后,沿途有平川也有高山,有缓流也有险滩,有丽日也有风雨。拥有高远的志向,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江苏镇江市镇江新区永兴农机机械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魏巧,是一名返乡创业的80后。创业伊始,由于缺乏务农经验,第一季的种植曾遭遇失败。然而,怀着当好新时代“新农人”的志向,她不断探索大田数字化种植模式,农田里的喜讯越来越多。回首来时路,“直面困难,未来可期”是她对学生们的寄语。④脚踏实地的路上,难免遇到挫折。【丙】青年人应努力做到“受挫而不短志”,目标坚定、目光长远,不为一时一事所惑,不因暂时的困难停下前行的脚步。或许一次考试成绩不够理想,或许第一份工作不够满意,或许客观条件暂时受限,只要志气在,不放弃追求与探索,人生便有无限可能。⑤【丁】梦在前方,路在脚下。梦想要志存高远,行路要脚踏实地。坚定出发吧,勇往直前才能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选自2023年4月2日《人民日报》,有删改)13.下列对两则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第①段仅通过举例论证的方法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同时引出论点。B.材料一第④段将中国冰雪健儿们的事迹作为事实论据,具体有力地阐述了“面对挫折困难,要始终坚守希望、不惧挫折、迎难而上、坚持到底,才能获得成功”这一观点。C.材料二第①段提出“实现梦想必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二者缺一不可”这一中心论点D.材料二第③段运用了比喻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告诉我们追求梦想过程中难免遇到挫折,但踏上追梦之旅后,要不惧挫折失败,守住内心的志向。14.论证要求结构合理,思路清晰。请阅读材料一,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15.下面文字摘自材料二,你认为它应该放在【甲】【乙】【丙】【丁】中的哪个位置,为什么?在世界技能大赛为国家争光,曾是00后小伙马宏达的梦想。备赛期间,他每天至少训练7个小时;一双5厘米厚、能穿一年的劳保鞋,在他脚上两个月就磨破底。终于,马宏达在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上获得抹灰与隔墙系统项目金牌,从技工学校学生成为世界冠军。16.以上两则材料围绕青年如何实现远大志向提出了观点,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提出一个与材料不同的观点,并作简要阐述。【答案】13.A14.中心论点:在树立远大理想的同时,只有脚踏实地、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奋斗,才能最终成就自己的梦想。分论点1:脚踏实地、成就梦想,需要打好基础、增长才干。分论点2:脚踏实地、成就梦想,要不惧困难、顽强拼搏。分论点3:脚踏实地、成就梦想,应久久为功、接续奋斗。15.应放在乙处。论据中所述的是马宏达为实现远大梦想脚踏实地训练并最终取得成功的事迹,这与材料二第②段论述的“树立远大志向后,还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把人生的路一步步走稳走实”的分论点一致。放乙处,用马宏达的事迹使得第②段的分论点更有说服力。16.观点鲜明,阐述理由,意对即可。【解析】【13题详解】本题考查材料的理解和分析。A.结合材料一“新时代是追梦者的时代,也是广大青少年成就梦想的时代。希望你们心系祖国,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在奋斗中创造精彩人生,为祖国和人民贡献青春和力量”可知这是引用了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单板滑雪运动员苏翊鸣回信的内容,引用论证更具说服力,选项“仅通过举例论证的方法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有误;故选A。【14题详解】本题考查论证思路分析。结合材料一第①段可知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单板滑雪运动员苏翊鸣回信的内容,用引用论证、举例论证引出第②段的观点“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是青年成长成才的正道。在树立远大理想的同时,只有脚踏实地、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奋斗,才能最终成就自己的梦想。”接下去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分别是第③段“脚踏实地、成就梦想,首先需要打好基础、增长才干”,第④段“脚踏实地、成就梦想,还要不惧困难、顽强拼搏”,第⑤段“脚踏实地、成就梦想,还应久久为功、接续奋斗”,最后得出结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毫不畏惧面对一切艰难险阻,用青春和汗水创造精彩人生,书写新的奇迹”。据此可填空。【15题详解】本题考查论据补充。结合材料二第①段“志存高远,方能登高望远。脚踏实地,方能行稳致远。实现梦想的旅途上,二者缺一不可”可知甲处与“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两者都有关系;结合第②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意味着树立远大志向后,还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把人生的路一步步走稳走实”可知乙处告诉我们树立志向后要脚踏实地地走稳;结合第④段“脚踏实地的路上,难免遇到挫折”可知丙处与脚踏实地的路上遇到的挫折有关;结合第⑤段“梦在前方,路在脚下。梦想要志存高远,行路要脚踏实地”可以丁处告诉我们既要有梦想又要脚踏实地,与开头相呼应。而补充的论据讲述的是00后小伙马宏达有着“在世界技能大赛为国家争光”的梦想,并“每天至少训练7个小时”“一双5厘米厚、能穿一年的劳保鞋,在他脚上两个月就磨破底”一直在脚踏实地地努力着,最终取得成功的例子,这是在脚踏实地地走稳,这与乙处相吻合。故放在【乙】处。【16题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言之有理即可。示例:作为青少年,我们要把长远理想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立志从现在做起。鲁迅先生说过:“失掉了现在,也就没有了未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谢觉哉也说过:“最好不是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去幻想什么,而要在旭日初升的时候即投入工作。”有的青少年朋友谈起理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开学第一课安全主题班会教案范例
- 2025年玻璃花盆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猴头菇多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牛皮纸绳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石家庄财经职业学院《时尚健美操》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省淮北市2025年三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 上海市青浦区达标名校2025年初三5月份考试物理试题含解析
- 三亚城市职业学院《医学实验基本技术与设备》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交通学院《大数据基础实践》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省遂宁市重点中学2024-2025学年初三毕业班联考生物试题试卷含解析
- DB3309T 86-2021 晚稻杨梅生产技术规程
- 水电安装合同范本6篇
- 2024年03月徽商银行社会招考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中国儿童营养趋势洞察报告
- 第一章-地震工程学概论
- 孩子畏难情绪心理健康教育
-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更新要点解读
- 手术患者液体管理
- 中国融通集团北京企业管理共享中心社会招聘笔试真题2023
- T-CCSAS 042-2023 在役常压储罐检验与适用性评价技术规范
- 2024年10月自考15040习概试题及答案含评分参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