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战争是古代诗人常写的主题之一,古代描写战争的诗句有许多。《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唐·王昌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唐·李贺《雁门太守行》“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宋·范仲淹《渔家傲·秋思》“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元·张可久《卖花声·怀古》“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首有关战争的诗---《诗经•秦风》中的《无衣》。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1.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及重章叠唱的写作手法;2.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体会诗经对我国文学、特别是对诗歌的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3.体会主人公乐于为国效力的无私品质和浓郁的家国情怀;过程与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主人公乐于为国效力的无私品质和浓郁的家国情怀;重点难点1.理解并体会秦国军民团结互助、共御外辱的高昂士气和乐观精神。2.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及重章叠唱的写作手法。【课堂知识点拨】一.《诗经》(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诗经》在先秦叫做《诗》,或者取诗的数目整数叫《诗三百》,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本来只是一本诗集,从汉代起,儒家学者把《诗》当作经典,尊称为《诗经》,列入“五经”之中。(2)内容:风、雅、颂。风(160篇):民间乐歌,十五国风,是出自各地的民歌,这一部分文学成就最高,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雅(105篇):宫廷乐歌,分《大雅》、《小雅》,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颂(40篇):宗庙乐歌和舞歌,为宗庙祭祀之用。(3)手法:赋、比、兴。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包括铺排陈述和一般陈述两种情况;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它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4)语言:四言为主,重章叠唱。《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二节拍的四言句带有很强的节奏感,是构成《诗经》整齐韵律的基本单位。四字句节奏鲜明而略显短促,重章叠句和双声叠韵读来又显得回环往复,节奏舒卷徐缓。所谓重章叠唱,就是指诗的各章在结构和语言上几乎完全相同,中间只换几个字,有时甚至只换一两个字,通过每章的重复出现,反复咏唱。从而起到强化音乐节拍,深化主题、强化抒情、增加感染力的审美艺术效果。二.写作背景《秦风·无衣》《无衣》选自十五《国风》中的秦风,属于秦国民歌,也是秦地的军中战歌。由于作品的创作年代久远,文字叙述简略,故而后代对于它的时代背景、写作旨意产生种种推测。大致说来,主要有三种意见:第一,认为《秦风·无衣》是讽刺秦君穷兵黩武、崇尚军力的作品,如《毛诗序》说:“《无衣》,刺用兵也,秦人刺其君好攻战,亟用兵而不与民同欲焉。”第二,认为《秦风·无衣》乃是秦哀公应楚臣申包胥之请,出兵救楚抗吴而作,是哀公征召秦民从军,士卒相约之歌。据《左传》记载,鲁定公四年(公元前506年),吴国军队攻陷楚国的首府郢都,楚臣申包胥到秦国求援,“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于是一举击退了吴兵。可以想像,在秦王誓师的时候,此诗犹如一首誓词;对士兵们来说,则又似一首动员令。第三,认为《秦风·无衣》是秦人攻逐犬戎时,兵士间团结友爱、同仇敌忾、偕作并行、准备抵御外侮的歌声。公元前771年,周幽王奢侈淫逸,朝政腐败黑暗,统治集团内讧,造成国弱兵残。周幽王岳父申侯趁机勾结西戎犬戎攻入国都,幽王死,周域大半沦落,于是平王举室东迁。勇武善战的秦地人民,眼看沦陷的国土将要遭到敌人的蹂躏,便纷纷响应秦襄王兴师御敌的号召,保家卫国,参军参战,一鼓作气击退了侵扰的贼兵。《无衣》便是在此历史背景下所产生的,是一首秦国人民慷慨从军、抗击西戎入侵的军中歌谣。本诗标题“无衣”的意思是说当时军情紧急,征衣一时难以齐备。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袍:长袍,类似于斗篷,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披风。行军者日以当衣,夜以当被。王于兴师:王,此指秦君。一说指周天子。于,句中助词;兴师,起兵,意思是周王出兵打战。修:整治。戈矛:都是长柄的兵器,戈头平,矛头尖锐。同仇:同伴。仇,匹偶。一说共同对敌。泽:同“襗”,贴身穿的衣服,即内衣。戟(jǐ几):具有月牙形锋刃的长兵器。偕(xié斜)作:一起准备,共同行动。裳:下衣,这里指战裙。
甲兵:盔甲和兵器。偕行:一起出发。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译文】怎么能说没有衣服穿呢?我的长袍跟你共享。周王出兵打仗,修好我们的戈与矛,我跟你共同对付敌人。怎么能说没有衣服穿呢?我贴身穿的衣服跟你共享。周王出兵打仗,修好我们的矛和戟,我跟你共同行动。怎么能说没有衣服穿呢?我的下衣跟你共享。周王出兵打仗,修好我们的铠甲和兵器,我跟你共同奔赴战场。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诗歌内容结构:第一章:统一思想。当时军情紧急,一时难以备全征求。“无衣”,这是实写。也可以理解为夸张的写法,为国征战,不计衣物不全的困难,“与子同袍”,与战友共用一件战袍。“王于兴师”,大家就急忙修理好戈矛。为什么大家能够克服困难、团结备战呢?“与子同仇”,大家认识到,仇敌是共同的,必须一起抗击共同的敌人。第二章:统一行动。“与子同泽”“修我矛戟”。大家一起行动起来,“与子偕作”,投身到征战中。第三章:一起上战场。“与子同偕”,激昂高歌,团结对敌,奔赴战场。【探究】
1.诗歌第一句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分别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案】修辞手法:①诗歌第一句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②以否定反问的形式强烈阐述了“有衣”的情怀,鲜明地表达了战士们团结一致,共同对抗外敌强烈的思想感情。思想感情:①抒发了满腔热忱的爱国情怀。②“无衣”两字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明出征给的士兵条件之艰苦,表达了战士们一心为国征战,不计较衣物不全的爱国的思想感情。2.诗歌第二句在全文中具有什么样的作用?【答案】①(内容)“王于兴师”首先交代了事情发生的直接原因,诗人将其放在后面,具有补充交代的作用。②(结构)诗人先“议”后“叙”,不但能够避免诗歌的平铺直叙,增强诗歌气势,而且能够激发战士们强烈的爱国热情。③(情感)突出了战士们为国而战的斗争精神,“与子同仇”,表明了大家认识到仇敌是共同的,必须团结一致去抗击共同的敌人。3.朗读《无衣》这首诗,思考三章的异同点,并回答其原因。【答案】异同点:所谓同为句式相同,内容相近。所谓异为每章仅三字不同。原因:属重章复唱的手法,不仅构成类同排比的方法,便于加深所要抒发的感情,同时也为了换韵,充实和扩展内容。4.请分析本诗重章复唱内容及其作用。【答案】内容:每章第一、二句,分别与“同袍”“同泽”“同裳”,表现战士们克服困难、团结互助的情景;每章第三、四句,先后写“修我戈矛”“修我矛戟”“修我甲兵”,表现战士齐心备战的情景;每章最后一句,写“同仇”“偕作”“偕行”,表现战士们的爱国感情和大无畏精神。作用:①语言上,语言精练、优美,节奏、音韵协调,容易记忆和传唱。②结构上,结构清晰一致,具有一种整齐美,回环美。③主题上,一唱三叹,渲染气氛,强化感情,深化主题。内容更具体,战斗力更强。当劳动人民在强敌压境、外族入侵时,大家同仇敌忾,保卫家园,争取和平生活,爱国热情空前高涨。5.诗中在与“子”相对上用了一个“我”字,每一章中又省去两处“我”字,诗中的“我”是怎样一个形象?【答案】①“我”是主人公,也是主要人物形象,是一个象征。“我”是出自内心的自觉者形象,保卫家园的爱国者形象。②每章首句均用反问句开头,更突出主人公的爱国精神。③开头反问,后以“我”的行为(“同”和“修”)书写正义参军歌,爱国之情,英雄之举,跃然纸上。【小结】《秦风·无衣》一首激昂慷慨、同仇敌忾的战歌,表现了秦国军民团结互助、共御外侮的高昂士气和乐观精神。全诗风格矫健爽朗,采用了重章叠唱的形式,抒写将士们在大敌当前、兵临城下之际,以大局为重,与周王室保持一致,一听“王于兴师”,磨刀擦枪,舞戈挥戟,奔赴前线共同杀敌的英雄主义气概和爱国主义精神。【课堂即学即练】1.下面对这首诗的词语理解及评价有误的一项是(
)A.袍:长衣,即战袍。于:语气助词,不译。兴师:出兵。同仇:你的仇人就是我的仇人,引申为共同抗敌。B.泽:内衣。偕作:一起行动。裳:下身的衣服,即战裙。偕行:一同出发。C.同穿一“袍”,或同穿一“泽”,或同穿一“裳”,是说老百姓们从军时贫穷“无衣”,反映了他们悲愤哀怨、无可奈何的感情。D.“同仇”“偕作”“偕行”,恰好显示了战前动员、整理行装、一同出发这一过程,表现了战士们不断高涨的斗志。【答案】C【解析】“反映了他们悲愤哀怨、无可奈何的感情。”错,面对生活困难的战争环境,战士们有一种同仇敌忾,斗志昂扬的无畏精神。2.选出下列各项中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同袍:同穿一件外衣。
同泽:大家一起洗澡。B.兴师:出兵。
同仇:有共同的敌人。C.偕作:大家一块儿起身。
修:整顿。D.甲兵:盔甲武器。
偕行:一同前往。【答案】A【解析】“同泽”是“穿相同的衣服”之意。3.选出对《无衣》这篇作品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反映了战土间的友爱合作精神。B.这首诗表现了战士勇于从军征战的豪情。C.这首诗反映了征战生涯中的艰难与困苦。D.这首诗用士兵间相互交谈的口吻写成。【答案】C【解析】并没表现征战中的艰难和困苦。4.下面对这首诗的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第一节是全诗的总领。为了“同仇”这个目标,所以才能“同袍”“同泽”“同裳”。B.第一、二节表达了同心协力共同对敌的决心。反问句的使用,使语气更强烈,增强了诗句的艺术感染力。C.第三节诗的句式与前两节相同,但表达的感情与上文不同,主要强调了慷慨从军、一同出发这一中心。D.全诗叙写了出征前战友相互勉励的情景,抒发了团结友爱、共御外侮的壮志豪情。【答案】A【解析】二者不是一因果关系。生活困难是一种客观事实。【课外拓展训练】(全国新课标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①《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准确的。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段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②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簪献曲”或者“瞍赋”、“矇诵”并提。③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提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段的耳中。④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和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晨就赋《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将仲子》本来是一首爱情诗歌,这当中有“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的话,是说女的爱着男的,又怕旁人说闲话;子展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⑤三百篇到了孔子的时代,由于新声代替古乐,造成了诗与乐的分家,诗也就由乐歌逐渐变为纯粹的语言艺术了,“赋诗”、“献曲”也不大见到了。诗三百篇在社会上的实际用途缩小了,封建士大夫就逐渐把诗的意义和封建教化的原则联系起来。比如公孙丑问《伐檀》诗中,为什么君子不耕而食?孟子回答道:“国君用了他,就得到安富尊荣;子弟信从他,就学会孝悌忠信。君子不劳而食,还有谁比他功劳更大呢?”封建统治阶级就是这样“以意逆志”,最后把诗尊为“经”。直到五四运动以后,这部伟大的诗集才冲开了各种乌烟瘴气,在思想和艺术上放射出夺目的光辉。(摘编自中华书局“知识丛书”金开诚《诗经》)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并没有深刻的含意,但是封建统治阶级却把它尊为经典,用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B.在春秋中叶以前,诗三百篇曾经作为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成为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的一部分仪式或娱乐宾主的节目。C.所谓“献诗陈志”,一种情况是指卿士通过贡献诗歌,向国君或同僚陈述自己的心意,以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D.在古籍记载中,卿士“献诗”经常和“瞽献曲”、“矇诵”等一起出现,是因为卿士做诗以后,总是通过乐工的演唱来呈献。
【答案】A【解析】题支中“原来是普通的诗歌”与原文中“原来是诗”不相符,在“诗”前加一个“普通的”修饰限制语,范围变小了,不合原意。在原文一二段,“并没有深刻的含意”属于主观臆造即无中生有。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六年级语文课件
- 《房地产估价成本法》课件
- 财务应用调研报告范文
- 劳务班组分包合同
- 2024版建筑施工合同标的工程质量及进度补充协议2篇
- 玻璃厂选址报告范文
- 铝合金自行车制造购销合同2024
- 灵芝黑咖啡采购合同范本
- 食堂合作协议
- 七上生物课件显微镜
- 供应商审核检查表(铸造类专用)
- 电大公共政策概论形考任务1-4答案
- 亲子阅读陪伴成长PPT
- 工程主要材料总需用量计划表(样表)
- 计算机网络地址解析协议ARP
- 石膏基础知识简介
- 【三级联动】2020实验室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学校自查项
- 《珠宝销售技巧培训》课件
- 鲁教五四学制2011版四年级美术上册《我是汽车设计师》评课稿
- 法律法规清单2023
- 养老院食物中毒应急预案3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