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九校高三年级上册开学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九校高三年级上册开学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九校高三年级上册开学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九校高三年级上册开学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九校高三年级上册开学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九校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语文试

题(原卷版+解析版)

齐齐哈尔市九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

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7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

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

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

修正带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答题卡不要折叠。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华文明的独特性之一便是其特重饮食的传统,把饮食问题奉于

至上的位置,而不仅仅停留在感官享受的表层上。历史上,铜鼎这种

食器曾被作为政治与权力的象征。古之兵器、车器、农器、工器众多,

而唯有食器被频繁作为礼器,这些都源于食器的独特地位,反映的是

重饮食的文化习惯。饮食行为与中国古“礼”的形成存在着密切关系。

古人的观念认为:人要生存就需脱离竞争抢夺资源的状况,以“货力

辞让"来安排分配,此即礼的缘起之一。觅食求生是古时最基本的问

题,故礼亦起于会餐分食。由饮食乃有生命;有生命乃能长大成人,

而遂有冠有婚有丧;有个人而后亦有群体,群体间乃需有祭、射、御、

朝、聘等礼以“协于分艺”,才能形成一个彬彬有礼的社会。

其实,围绕饮食与餐桌,每个民族在长期的实践中都会形成自己

的一套规范化的宴饮礼仪。一般认为,筵席的出现与古代的祭祀、礼

俗和宫室、起居密切相关。早在商周时期,中国便已出现宴饮礼仪,

其时制定有“设宴之法"。有学者研究发现,殷商时代的祭祀十分频

繁,需要安排很精致的礼器,盛放丰盛的祭品,奏乐唱歌,顶礼膜拜。

祭祀之后,必得将祭品分给大家吃掉,这便是宴饮的雏形。到了周代,

周公加以变革,把一部分宴饮从祭祀中剥离出来,设宴饮之法,成为

人们在一起宴饮所需要遵循的礼仪规范。随着历史的绵延,筵席得到

长足发展,食礼也几经变化而趋于丰富完善,但中国饮食文化的精蕴

却基本未变,体现中国作为礼仪之邦的风范。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宴饮古礼的内容与细节令人惊叹。通过阅读古

籍文献可以发现,作为汉族传统的安饮礼仪,便有如下纷繁复杂的程

序:首先主人折束相邀,到期迎客于门外;宾至,互致问候,延入客

厅小坐,敬以茶点;导客入席,循就座次;客人坐定,由主人敬酒让

莱,客人以礼相谢。宴毕,导客入客厅小坐,上茶,直至辞别。至于

席间之斟酒上菜的规程,《礼记•曲礼》中记载:“凡进食之礼:左骰

右藏;食居人之左,葵居人之右;脍炙处外;醯酱处内;葱深处末,

酒浆处右。”座次方位同样大有讲究,一般以座北面南为尊,是餐桌

的上首;座东面西次之;座西面东再次;面北为下首。下首通常为主

人座位,最次。在饮食过程中,应依个人的身份地位行事,敬重尊者

与他人,对食的选择、食用的量度均应体现出个人的高贵品德,做一

个有涵养的人,所谓“于饮食中见人品"。

(摘编自陈洪东、任婷《传统宴饮礼仪的社会文化意蕴解读》)

材料二:

宴饮作为一种仪式象征,同时也是家族伦理的存在方式,因此实

饮活动不仅是贵族家庭的一项基本生活内容,而且是出于维护一个和

谐稳定的家族伦理结构和等级秩序的功利目的,

《红楼梦》中宴饮活动的座次方位、场所位置等空间因素无处不

在彰显着伦理化、仪式化的礼制要求。《左传•庄公十八年》云:“名

位不同,礼亦异数。”礼制要求人们的行为表现必须亦步亦趋,循礼

遵节,合乎规范,如此一来,“辨方正位”就显得非常重要。比如各种

传统礼仪都是按男左女右,辈份亲疏,依次排列。平时吃饭坐席,左

上方为上席,一般妇女是不能坐的。通过辨别方向,使各种身份的人

适得其所,以正其位。

在贾府举行的正式豪宴中,在宴请具有尊责身份的客人的情况下,

通常遵循的是尊爵原则。尊得是依据政治关系而形成的礼制秩序,爵

位的高低成为隆重实会场合中安排空间座次的依据和原则。在有男性

家长在场的宴饮场合中,座次安排会依照性别因素,最主要是依照男

尊女卑的原则进行相应的调整。而在没有男性家长参与的安饮场合中,

辈份成为安排座次及方位的总体指导原则,而在有些宴饮场合的座次

安排较明显地又体现出以客为尊的原则。

《红楼梦》中宴饮活动入席就坐的一般是贾府的主子阶层,但并

不是只要隶属主子层就有入席的资格。根据不同性质的宴会场合,媳

妇辈的女主们多数情况下是不能入席就坐的,而只能在地下站立伺候,

个别场合中,若有座位也会独立一桌。宴饮场合中礼制的支配力量几

乎占据着主导性作用,可以说礼制的约束无处不在,但是在某些特殊

的宴饮场合,偶尔也允许暂时挣脱礼制的束缚而出现人情流动与越位

现象。如某学者所言:“礼制的语法原则是一种僵化森严的空间政治

表现,而人情的流动原则却提供平等主义的温暖与弹性。”贾母因其

自身具备了至高无上的母权,从而成为贾府中最高权力的代表和最尊

地位的象征,凡贾母在场的宴饮场合中,贾母的喜好或宠爱便成为超

越礼法之上的最高人情力量,使得在非礼筵盛典的宴饮空间里可以不

那么严格地讲究尊卑原则,甚至偶尔可暂时泯除主仆的阶级之分。而

在贾母缺席的宴饮场合中,人情也往往力困挣脱礼制的约束,旨在表

现宝玉与众青春女儿的诗意人生价值,张扬一种活泼的自由的平等的

浪漫精神。

(摘编自上官文坤《宴饮描写中礼制与人情关系探析》)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作为食器的铜鼎在历史上曾被看做是政治与权力的象征,这

源于食器的独特地位,反映出古人重饮食的文化习惯。

B.中华民族的宴饮礼仪从祭祀礼仪中剥离出来,几经变化而趋

于丰富完善,成为人们在宴饮时需要遵循的礼仪规范。

C.殷商时期,便已出现了宴饮的雏形;周代,设置了宴饮之法。

此后历经几千年,中国饮食文化的精髓几乎没有改变。

D.宴饮作为家族伦理的存在方式,具有维护和谐稳定的家族伦

理结构和等级秩序的作用,座次安排通常有一定讲究。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认为彬彬有礼的社会的形成依靠的是饮食,因此把饮食

奉于至上的位置,而这也造就了中华民族独有的文明。

B.材料一第三段写宴饮礼仪中,座北面南为尊,座南面北最下,

置菜要“脍炙处外,醯酱处内"等等,目的是反映儒家礼制的等级思

想。

C.礼的产生一方面源于古人财货和人力应谦逊推让分配的观念,

另一方面则源于古时的“会餐分食”问题。

D.古代宴饮活动礼制要求十分严格,比如《红楼梦》中,无论

主仆,在宴饮场合都要亦步亦趋,循礼遵节。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第三段引用《礼记•曲礼上》中的记载,论证了宴饮

中斟酒上菜的规程和座次方位都大有讲究。

B.材料一主要对中国传统宴饮古礼的源起、发展过程、具体内

容等情况进行了较为详尽的介绍。

C,材料二采用总一分一总结构,主要就《红楼梦》所展现的宴

饮礼制与人情关系进行探析,条理清楚。

D.两则材料都谈到了我国宴饮古礼中的座次方位问题,虽侧重

点不同,但都表明了“辨方正位”的重要性。

4.请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族传统宴饮古礼的两个显著特点。

5.《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筱芜讽和螃蟹

咏”中,贾母、薛姨妈、宝钗、黛玉、宝玉等众人在藕香榭游园、吃

螃蟹,座次安排如下图所示。请根据材料二,分析这样的座次安排反

映的宴饮礼仪遵守的原则。

(二)现代文阅读n(本题共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十八岁的李响

蔡楠

说实话、我比较讨厌李响。我这些天很忙,正忙一件大事。我越

忙,他越来添乱。他这么大岁数了,冷不丁就会出现在我的办公室,

还一直蹦来跳去的。他耳不聋眼不花,就是嘴笨,说话磨磨唧唧的。

我就讨厌他这一点,有话就说,说完就走不好吗?还有,我还怕他蹦

来跳去掉坏了,我可没时间送他去医院。李直也没时间。李直比我更

讨厌他。

于是我想赶他走。我泡上了一杯茶,给他端过去。我把茶水送到

了他的嘴边,喝点吧,

喝完了哪里来就回哪里去吧,我明天还出门呢!

李响就把一杯茶喝光了。我看到那杯茶透亮亮地流到了李响的体

内,他的身体就不飘了,也不蹦不跳了,稳稳当当地站在了那里。

我知道,茶水冲掉了这些年堵在他喉咙里的东西,他的声道开始

通畅了。我拿出一个宜兴紫砂陶壶,又拿出一罐好茶给他,“你可以

走了!"他把东西拨拉到一边去,清清爽爽地说,“我不是来要东西的,

我想跟你出门,去南泥湾一一”

我吃了一惊。他怎么会知道我要去南泥湾?我赶紧去扶他,我怕

他说胡话犯病啥的。我把座椅搬了出来,放到他的屁股底下。他却不

坐,腰板挺直了盯着我:“李游,你说到底带我去不?"

“我去是有项目做,你去干什么?”

“我给你当向导,我熟悉那里,在那里打过仗!"李响一字一顿

地说。

“快别说你打仗的事了,你当年是偷着跑出去的,瞒着父母,连

新婚10天的媳妇都瞒着。知道李直为什么讨厌你吗?就是讨厌你偷

着跑了

“我那不是偷着跑,是当兵抗日去了。"李响争辩着。“那你打仗

了吗?”

“打了,不过,也算没……没打。"李响这回坐下了,我看到他

的眼神有些黯淡,“我跟队伍走的第三天,就在石家庄附近的陈庄和

鬼子打了一仗,还没冲锋,我的腿就中了一枪。后来腿痛了,我就当

了炊事员。”

我“噗嗤"一声,刚喝进去的一口茶差点喷出来。“那后来呢?”

“后来我还参加了百团大战,后来就跟着部队去了晋西北,再后

来……就去了延安。”李响的眼神突然有了光芒,“我是一痼一拐地

跟着部队来到延安来到毛主席身边的。那时候,我和战友们都觉得这

回有仗要打了,我们得保卫延安啊!可是……可是毛主席却让我们去

南泥湾种地。”

“你是说,你去南泥湾开过荒?"我觉得李响顺畅的话有点离谱,

“怎么这些年也没听你说过呢?”

“这有什么好炫耀的。我在老家又不是没种过地!"李响摆了摆

手,“再说了,你和李直哪里关心过我啊。”

李响说得对,李直和我确实不大关心他。他从18岁就扔下媳妇

跑了,李直出生的时候都不知道他爹是谁。李直他们娘俩在动乱的时

光里自己熬过来就不错了,哪里还能关心他。

“你们不关心我,可我惦记你们!”李响叹了口气,“原来我想打

完鬼子就回来,后来我又想等南泥湾的地种好了再回来。可南泥湾很

难缠啊……”

“你就别找理由了,你根本没想过回来!"我望着李响。

“别……别瞎说,我李响不是那种人。那时候的南泥湾,天寒地

冻,荒无人烟。部队开拔到那里,没吃没穿没住的。我当炊事员还不

知道吗?红米饭南瓜汤,那是后来才有的,挖野菜也当粮,大冬天往

哪里去挖野菜?反正,炊事班里也没饭可做,我就拿起做饭的铁铲。

穿着单衣,跟大家去开荒了……”

我不说话了。听李直讲过,他两岁的时候,县上的干部送李响的

包裹回来时,确实带着一把铁铲,不过铲子只剩了个破片片。

见我不说话,李响来劲了,说,“你承认我说的是真的吧?带我

去吧!"

我凑近李响,把他抱住了。他的身体很轻,我知道我抱住的不单

是李响。还有李响的故事。

我决定带李响走。

李响跟着我来到了南泥湾,却蒙圈了。他找不到开过荒的地方了。

他不吹了,只能由我给他当向导。我开着导航,带他去了三五九旅旅

部旧址、南泥湾垦区政府旧址,带他去了党徽广场,还带他去了南泥

湾风景区,参观了南泥湾待有的民宿……

“看,我就在这里开过荒,在这里住过一一”

李响在一孔被改造成农家院的窑洞前站住了,大呼小叫起来。

我知道,我应该办我的大事了。我走进窑洞,一群人早已等在那

里了。那是南泥湾开发区的领导。我从电脑包里拿出了一份签好字的

合同。我说:“这是我们公司引进的石墨烯技术,现在我无偿地献给

南泥湾,用上这种材料,窑洞加热快,也非常环保。再有,我的集团

公司,捐献一批白洋淀环保充电车,方便旅游,第一批已经在路上

了……"

办完这件大事,我回头再找李响,却没有他的踪影了。我不能弄

丢李响。

我知道李响去了哪里。我急匆匆来到了九龙泉烈士纪念碑前,果

然看到李响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确切地说,是他的名字嵌在了纪念

碑里。我听到了导游的讲解:

李响,河北雄安人,曾经创造一天开荒4.23亩的记录,他用铁

铲和锹头连续开荒一个月,最后累死在了地里,那年他只有十八

岁...

我的眼泪急速地涌了出来,我大声喊道,爷爷,你的孙子来看你

了……

(有删改)

【注】1941年3月,八路军三五九旅在旅长王震的率领下在南

泥湾开展了著名的大生产运动。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是()

A.小说开头提到“正忙一件大事”,这既是李游讨厌李响的说辞,

又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B.从一线战士到炊事员再到开荒者,身份的变化,既丰富了李

响的经历,又使小说主题更加突出。

C.小说中用“我”的不断追问和“扑哧一笑”的表现,意在说明

“我”觉得祖父李响瞒着家里去参加革命是可笑而且没有意义的。

D.导游对李响故事的讲解,让读者更客观地了解了爷爷的伟大,

丰富人物形象,增强感染力。

7.关于文中南泥湾垦荒的相关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响回忆南泥湾开荒的情形,表现出生产运动的艰苦,反映

了当时革命形势的严峻。

B.“拿起做坂的铁铲”“穿着单衣”等细节,以点带面,展现了

战士们坚韧顽强的品质。

C.李响南泥湾开荒的经历,集中体现了南泥湾精神,也促使后

文中李游的态度发生变化。

D.南泥湾垦荒的情节,是李游与李响故事的纽带,也是下文“我

不能弄丢李响”的原因。

8.小说前后分别使用“李响”和“爷爷”两个不同的称呼,其中

蕴涵着“我"怎样的情感态度?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9.本文荣获“南泥湾杯”全国征文大赛一等奖,请结合文本从

构思和主题两方面分析小说获奖原因。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姚崇尝有子丧,谒告十余日,政事委积,卢怀慎不能决,惶恐入

谢于上。上曰:“朕以天下事委姚崇,以卿坐镇雅俗耳。"崇既出,须

臾,裁决俱尽,颇有得色,顾谓紫微舍人齐浣曰:“余为相,可比何

人?”浣未对,崇曰:“何如管晏?"浣曰:“管、晏之法虽不能施于

后,犹能没身。公所为法,随复更之,似不及也。”崇曰:“然则竟如

何?"浣曰:“公可谓救时之相耳。”崇喜,投笔曰:''救时之相,岂易

得乎!"

怀慎与崇同为相,自以才不及崇,每事推之,时人谓之“伴食宰

相”。

臣光日:昔鲍叔之于管仲,子皮之于子产,皆位居其上,能知其

贤而下之,授以国政,孔子美之。曹参自谓不及萧何一遵其法无所变

更汉业以成。夫不肖用事,为其僚者,爱身保禄而从之,不顾国家之

安危,是诚罪人也。贤智用事,为其僚者,愚惑以乱其治,专固以分

其权,娼嫉以毁其功,愎戾以窃其名,是亦罪人也。崇,唐之贤相,

怀慎与之同心戮力,以济明皇太平之政,夫何罪哉!

(取材于《资治通鉴》,有改动)

材料二:

唐卢怀慎,清慎贞素,不营资产。器用屋室,皆极俭陋。既贵,

妻孥尚不免饥寒,而于故人亲戚散施甚厚。

后为黄门监兼吏部尚书,卧病既久,宋璟、卢从愿常相与访焉。

常器重璟及从愿,见之甚喜,留连永日,命设食。有蒸豆两瓯、菜数

茎而已,此外脩然无办。因持二人手谓曰:“二公当出入为藩辅,圣

上求理甚切,然享国岁久,近者稍倦于勤,当有小人乘此而进,君其

志之。"不数日而终。疾既笃,因手疏荐宋璟、卢从愿、李杰、李朝

隐。上览其表,益加悼惜。

(取材于《明皇杂录》)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相

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曹参自谓A不及B萧何C-D遵其法E无所变更F汉业以成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其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是()

A.“谒告”在文中是请假的意思,姚崇为了给儿子办丧事请了

十多天假。

B.“管晏”在文中指的是管仲和晏婴的并称,两人都是历史上的

名相。

C.“固”在文中的意思是“固执(保位)",与《离骚》中“固

前圣之所厚”的“固”意思不相同。

D.“相与”在文中是“共同"意思,与《赤壁赋》里的“相与枕

藉乎舟中”的“相与"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姚崇请假为儿子办丧事,假满回来,很快就把积累的政事办

完了,可见其理政的才能极高,深得皇上信任。

B.齐浣认为姚崇作为宰相,比不上古代“管晏”那样的名相,

是因为姚崇制订的法度总是随时更改,所以他只能算得上是一位“救

时宰相"o

C.卢怀慎不谋求钱产资财,他的住宅和家里的陈设用具都非常

简陋,妻儿还经常挨饿受冻,所以他的亲朋好友经常慷慨地接济他们。

D.司马光与“时人”的观点不一样,认为唐明皇的盛世基业,

是姚崇和卢怀慎两人齐心协力的结果,对卢怀慎给予了肯定。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能知其贤而下之,授以国政,孔子美之。

(2)然享国岁久,近者稍倦于勤,当有小人乘此而进,君其志

之。

14.世人对卢怀慎褒贬不一,综合材料,你觉得卢怀慎是一个怎

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拟古(其七)

陶渊明

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

佳人美清夜,达曙酣且歌。

歌竞长叹息,持此感人多。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

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天气晴朗,春风和畅,暖气袭人,在这样的良辰美景中,佳

人款款出现。

B.美丽的佳人白天又黑夜的酣畅淋漓的唱歌,为后面的抒情蓄

势。

C.佳人竟然发出长长的叹息,怎么不让人心生感叹呢?

D.本诗平淡自然又情味隽永,熔诗情、画意、哲理于一炉,极

富魅力。

16.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本诗“先扬”的乐景及“后抑”的哀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高适《燕歌行》中,“,"两句描写出了边

塞的广漠、苍凉、壮美,与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异曲

同工。

(2)韩愈《师说》中,强调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人的年龄大小

无关的句子是“,"o

(3)李白在《蜀道难》中表明蜀国长久以来交通不便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

事也……"《兰亭集序》的真迹之所以被评为“天下行书第一”,这得

益于汉字的结构。汉字结构,有一种稳重端庄的整体感,这表现在汉

字的上下左右都处于相互对应、相互平衡的状态中。还有一种审美感,

即人们见到汉宇,一种审美愉悦之情就会o这是

因为汉字的形态具有艺术特质,也就是说汉字的偏旁、部首大都是对

自然形状的描绘,能使人一下子进入到所创造的意境里。汉字的构形

往往体现出中国文化的特质,日常生活中常有借用字形譬况事物形状

的现象,如"八字须”"十字路口”“金字塔""国字脸”等。像这样

传达出传统文化的汉字。这一特性是其他文字所

没有的。中国汉字还有神奇的社会功效,就是中华民族在的生

存土地上能维持着南腔北调的民众彼此相沟通的大一统局面,这得益

于汉字所起的维系团结的重要作用。今天穿越历史云烟,搜寻文字初

创和演变过程,不仅可以体认先民的文化创造力,还可挖掘贮存在汉

字中的文化基因。

18.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涉及到了哪些文化常识,请列举出三

点。

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成语。

20.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

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二)语言文字运用11(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叶酸也叫维生素B9,是一种水溶性的维生素。血红蛋白、红细

胞、白细胞快速增生、氨基酸代谢、大脑中长链脂肪酸如DNA的代谢

等都少不了它,叶酸在人体内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叶酸对孕妇具有保健功能,孕期缺乏叶酸,容易导致先兆子痫、

胎盘早剥的发生率增高,还有可能因胎盘发育不良导致自发性流产,

准妈妈服用叶酸可以大大降低新生儿的神经管畸形。同型半胱氨酸

(HCY)跟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概率相关,HCY浓度高,人患心脑血

管疾病的概率就高,适量地补充叶酸,可降低血液中HCY的浓度,①

___________O

②。研究表明,叶酸摄入过多会出现偏头痛、肌肉疼痛、

关节炎、尊麻疹等疾病,严重者会导致心悸、发胖等。孕妇摄入过多

还会导致孩子一些与自闭症相关的神经组织的损伤。无论是正常人还

是孕妇,都应在医生指导下正确服用,③―。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2.简述第二、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转折关系和

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不超过65个字。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青年志存高远,就能激发奋进潜力,青春岁月就不会像无舵之

舟漂泊不定。一一习近平

②现在的青年,最要紧的是“行”,而不是“言一一鲁迅

③24岁的四川女孩刘仙是一位餐饮从业者,2月初,她带着厨师

和食材,从成都赶到武汉,每天为医院送400〜600份盒假。刚开始

没有防护服,她穿着雨衣奔走在各家医院,被医护亲切地称为“雨衣

妹妹",近日,联合国秘书长青年特使办公室在联合国网站推荐了全

球10位年轻人参与抗“疫”的故事,其中就包括中国“雨衣妹妹二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体现你

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齐齐哈尔市九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

语文试题答案解析

本试卷共7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

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

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

修正带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答题卡不要折叠。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华文明的独特性之一便是其特重饮食的传统,把饮食问题奉于

至上的位置,而不仅仅停留在感官享受的表层上。历史上,铜鼎这种

食器曾被作为政治与权力的象征。古之兵器、车器、农器、工器众多,

而唯有食器被频繁作为礼器,这些都源于食器的独特地位,反映的是

重饮食的文化习惯。饮食行为与中国古“礼”的形成存在着密切关系。

古人的观念认为:人要生存就需脱离竞争抢夺资源的状况,以“货力

辞让“来安排分配,此即礼的缘起之一。觅食求生是古时最基本的问

题,故礼亦起于会餐分食。由饮食乃有生命;有生命乃能长大成人,

而遂有冠有婚有丧;有个人而后亦有群体,群体间乃需有祭、射、御、

朝、聘等礼以“协于分艺",才能形成一个彬彬有礼的社会。

其实,围绕饮食与餐桌,每个民族在长期的实践中都会形成自己

的一套规范化的宴饮礼仪。一般认为,筵席的出现与古代的祭祀、礼

俗和宫室、起居密切相关。早在商周时期,中国便已出现宴饮礼仪,

其时制定有“设宴之法”。有学者研究发现,殷商时代的祭祀十分频

繁,需要安排很精致的礼器,盛放丰盛的祭品,奏乐唱歌,顶礼膜拜。

祭祀之后,必得将祭品分给大家吃掉,这便是宴饮的雏形。到了周代,

周公加以变革,把一部分宴饮从祭祀中剥离出来,设宴饮之法,成为

人们在一起宴饮所需要遵循的礼仪规范。随着历史的绵延,筵席得到

长足发展,食礼也几经变化而趋于丰富完善,但中国饮食文化的精蕴

却基本未变,体现中国作为礼仪之邦的风范。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宴饮古礼的内容与细节令人惊叹。通过阅读古

籍文献可以发现,作为汉族传统的安饮礼仪,便有如下纷繁复杂的程

序:首先主人折束相邀,到期迎客于门外;宾至,互致问候,延入客

厅小坐,敬以茶点;导客入席,循就座次;客人坐定,由主人敬酒让

莱,客人以礼相谢。宴毕,导客入客厅小坐,上茶,直至辞别。至于

席间之斟酒上菜的规程,《礼记•曲礼》中记载:“凡进食之礼:左骰

右藏;食居人之左,葵居人之右;脍炙处外;醯酱处内;葱深处末,

酒浆处右。"座次方位同样大有讲究,一般以座北面南为尊,是餐桌

的上首;座东面西次之;座西面东再次;面北为下首。下首通常为主

人座位,最次。在饮食过程中,应依个人的身份地位行事,敬重尊者

与他人,对食的选择、食用的量度均应体现出个人的高贵品德,做一

个有涵养的人,所谓“于饮食中见人品”。

(摘编自陈洪东、任婷《传统宴饮礼仪的社会文化意蕴解读》)

材料二:

宴饮作为一种仪式象征,同时也是家族伦理的存在方式,因此实

饮活动不仅是贵族家庭的一项基本生活内容,而且是出于维护一个和

谐稳定的家族伦理结构和等级秩序的功利目的,

《红楼梦》中宴饮活动的座次方位、场所位置等空间因素无处不

在彰显着伦理化、仪式化的礼制要求。《左传•庄公十八年》云:“名

位不同,礼亦异数。"礼制要求人们的行为表现必须亦步亦趋,循礼

遵节,合乎规范,如此一来,“辨方正位”就显得非常重要。比如各

种传统礼仪都是按男左女右,辈份亲疏,依次排列。平时吃饭坐席,

左上方为上席,一般妇女是不能坐的。通过辨别方向,使各种身份的

人适得其所,以正其位。

在贾府举行的正式豪宴中,在宴请具有尊责身份的客人的情况下,

通常遵循的是尊爵原则。尊得是依据政治关系而形成的礼制秩序,爵

位的高低成为隆重实会场合中安排空间座次的依据和原则。在有男性

家长在场的宴饮场合中,座次安排会依照性别因素,最主要是依照男

尊女卑的原则进行相应的调整。而在没有男性家长参与的安饮场合中,

辈份成为安排座次及方位的总体指导原则,而在有些宴饮场合的座次

安排较明显地又体现出以客为尊的原则。

《红楼梦》中宴饮活动入席就坐的一般是贾府的主子阶层,但并

不是只要隶属主子层就有入席的资格。根据不同性质的宴会场合,媳

妇辈的女主们多数情况下是不能入席就坐的,而只能在地下站立伺候,

个别场合中,若有座位也会独立一桌。宴饮场合中礼制的支配力量几

乎占据着主导性作用,可以说礼制的约束无处不在,但是在某些特殊

的宴饮场合,偶尔也允许暂时挣脱礼制的束缚而出现人情流动与越位

现象。如某学者所言:“礼制的语法原则是一种僵化森严的空间政治

表现,而人情的流动原则却提供平等主义的温暖与弹性。"贾母因其

自身具备了至高无上的母权,从而成为贾府中最高权力的代表和最尊

地位的象征,凡贾母在场的宴饮场合中,贾母的喜好或宠爱便成为超

越礼法之上的最高人情力量,使得在非礼筵盛典的宴饮空间里可以不

那么严格地讲究尊卑原则,甚至偶尔可暂时泯除主仆的阶级之分。而

在贾母缺席的宴饮场合中,人情也往往力困挣脱礼制的约束,旨在表

现宝玉与众青春女儿的诗意人生价值,张扬一种活泼的自由的平等的

浪漫精神。

(摘编自上官文坤《宴饮描写中礼制与人情关系探析》)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作为食器的铜鼎在历史上曾被看做是政治与权力的象征,这

源于食器的独特地位,反映出古人重饮食的文化习惯。

B.中华民族的宴饮礼仪从祭祀礼仪中剥离出来,几经变化而趋

于丰富完善,成为人们在宴饮时需要遵循的礼仪规范。

C.殷商时期,便已出现了宴饮的雏形;周代,设置了宴饮之法。

此后历经几千年,中国饮食文化的精髓几乎没有改变。

D.宴饮作为家族伦理的存在方式,具有维护和谐稳定的家族伦

理结构和等级秩序的作用,座次安排通常有一定讲究。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认为彬彬有礼的社会的形成依靠的是饮食,因此把饮食

奉于至上的位置,而这也造就了中华民族独有的文明。

B.材料一第三段写宴饮礼仪中,座北面南为尊,座南面北最下,

置菜要“脍炙处外,醯酱处内”等等,目的是反映儒家礼制的等级思

想。

C.礼的产生一方面源于古人财货和人力应谦逊推让分配的观念,

另一方面则源于古时的“会餐分食"问题。

D.古代宴饮活动的礼制要求十分严格,比如《红楼梦》中,无

论主仆,在宴饮场合都要亦步亦趋,循礼遵节。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第三段引用《礼记•曲礼上》中的记载,论证了宴饮

中斟酒上菜的规程和座次方位都大有讲究。

B.材料一主要对中国传统宴饮古礼的源起、发展过程、具体内

容等情况进行了较为详尽的介绍。

C,材料二采用总一分一总结构,主要就《红楼梦》所展现的宴

饮礼制与人情关系进行探析,条理清楚。

D.两则材料都谈到了我国宴饮古礼中的座次方位问题,虽侧重

点不同,但都表明了“辨方正位”的重要性。

4.请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族传统宴饮古礼的两个显著特点。

5.《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筱芜讽和螃蟹

咏"中,贾母、薛姨妈、宝钗、黛玉、宝玉等众人在藕香榭游园、吃

螃蟹,座次安排如下图所示。请根据材料二,分析这样的座次安排反

映的宴饮礼仪遵守的原则。

【答案】1.B2.C3.B

4.①在实践中长期形成下来的。②有纷繁复杂的程序,非常多

的细节。

5.①符合了传统礼仪中按男左女右,辈分亲疏来依次排列的原

则。②符合了在个别场合中妇女丫鬟若有座位也会独立一桌的原贝人

③符合了在礼制当中人情的流动原则提供平等主义的温暖与弹性的

原则。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B.“中华民族的宴饮礼仪从祭祀礼仪中剥离出来”错误。根据材

料“到了周代,周公加以变革,把一部分宴饮从祭祀中剥离出来,设

宴饮之法,成为人们在一起宴饮所需要遵循的礼仪规范"可知,原文

说的只是“一部分”宴饮。

故选Bo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古人认为彬彬有礼的社会的形成依靠的是饮食,因此把饮食

奉于至上"错误,强加因果。由材料“由饮食乃有生命;有生命乃能

长大成人,而遂有冠有婚有丧;有个人而后亦有群体,群体间乃需有

祭、射、御、朝、聘等礼以'协于分艺',才能形成一个彬彬有礼的

社会”可知,两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B.“反映儒家礼制的等级思想"错误。”一般以座北面南为尊,是

餐桌的上首;座东面西次之;座西面东再次;面北为下首”“脍炙处

外;醯酱处内",只是为了说明宴饮礼仪有纷繁复杂的程序。

D.“无论主仆,在宴饮场合都要亦步亦趋,循礼遵节”错误。根

据材料“根据不同性质的宴会场合,媳妇辈的女主们多数情况下是不

能入席就坐的,而只能在地下站立伺候,个别场合中,若有座位也会

独立一桌。宴饮场合中礼制的支配力量几乎占据着主导性作用,可以

说礼制的约束无处不在,但是在某些特殊的宴饮场合,偶尔也允许暂

时挣脱礼制的束缚而出现人情流动与越位现象"可知,在某些特殊的

宴饮场合,偶尔也允许暂时挣脱礼制的束缚而出现人情流动与越位现

象。

故选CO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概括和分析论证特点能力。

A.“论证了宴饮中斟酒上菜的规程和座次方位都大有讲究”错误。

根据原文“至于席间之斟酒上菜的规程,《礼记•曲礼》中记载:'凡

进食之礼:左骰右裁;食居人之左,羹居人之右;脍炙处外;醯酱处

内;葱深处末,酒浆处右'"可知,《礼记•曲礼》只谈到了宴饮中斟

酒上菜的规程,无座次方位。

C."材料二采用总一分一总结构”错误。根据材料二内容可知,

文章主要是“总一分”结构。

D.“但都表明了‘辨方正位'的重要性”错误,材料一的座次方

位只是举例,没有表明重要性。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概括的能力。

结合材料“围绕饮食与餐桌,每个民族在长期的实践中都会形成

自己的一套规范化的宴饮礼仪"可知,汉族传统宴饮古礼的一个显著

特点是在实践中长期形成下来的。

结合材料“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宴饮古礼的内容与细节令人惊叹。

通过阅读古籍文献可以发现,作为汉族传统的宴饮礼仪,便有如下纷

繁复杂的程序:首先主人折柬相邀,到期迎客于门外;宾至,互致问

候,延入客厅小坐,敬以茶点;导客入席,循就座次;客人坐定,由

主人敬酒让菜,客人以礼相谢。宴毕,导客入客厅小坐,上茶,直至

辞别。至于席间之斟酒上菜的规程……”可知,汉族传统宴饮古礼的

一个显著特点是有纷繁复杂的程序,非常多的细节。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根据座位表:宝玉、李纨的座位在左侧,林黛玉的位置在下面可

知,这样的座位顺序符合了传统礼仪中按男左女右,辈分亲疏来依次

排的原则。

根据座位表:平儿、彩云、彩霞等人的座位独立在主人座位之外

可知,这样的座位顺序符合了在个别场合中,妇女丫鬟若有座位也会

独立一桌的原则。

根据座位表:贾母的座位放在主桌的第一位,再结合原文“贾母

因其自身具备了至高无上的母权,从而成为贾府中最高权力的代表和

最尊地位的象征,凡贾母在场的宴饮场合中,贾母的喜好或宠爱便成

为超越礼法之上的最高人情力量,使得在非礼筵盛典的宴饮空间里可

以不那么严格地讲究尊卑原则,甚至偶尔可暂时泯除主仆的阶级之分

"可知,这样的座位顺序符合了在礼制当中人情的流动原则提供平等

主义的温暖与弹性的原则。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十八岁的李响

蔡楠

说实话、我比较讨厌李响。我这些天很忙,正忙一件大事。我越

忙,他越来添乱。他这么大岁数了,冷不丁就会出现在我的办公室,

还一直蹦来跳去的。他耳不聋眼不花,就是嘴笨,说话磨磨唧唧的。

我就讨厌他这一点,有话就说,说完就走不好吗?还有,我还怕他蹦

来跳去掉坏了,我可没时间送他去医院。李直也没时间。李直比我更

讨厌他。

于是我想赶他走。我泡上了一杯茶,给他端过去。我把茶水送到

了他的嘴边,喝点吧,

喝完了哪里来就回哪里去吧,我明天还出门呢!

李响就把一杯茶喝光了。我看到那杯茶透亮亮地流到了李响的体

内,他的身体就不飘了,也不蹦不跳了,稳稳当当地站在了那里。

我知道,茶水冲掉了这些年堵在他喉咙里的东西,他的声道开始

通畅了。我拿出一个宜兴紫砂陶壶,又拿出一罐好茶给他,“你可以

走了!”他把东西拨拉到一边去,清清爽爽地说,“我不是来要东西的,

我想跟你出门,去南泥湾一一"

我吃了一惊。他怎么会知道我要去南泥湾?我赶紧去扶他,我怕

他说胡话犯病啥的。我把座椅搬了出来,放到他的屁股底下。他却不

坐,腰板挺直了盯着我:“李游,你说到底带我去不?”

“我去是有项目做,你去干什么?"

“我给你当向导,我熟悉那里,在那里打过仗!”李响一字一顿

地说。

“快别说你打仗的事了,你当年是偷着跑出去的,瞒着父母,连

新婚10天的媳妇都瞒着。知道李直为什么讨厌你吗?就是讨厌你偷

着跑了。"

“我那不是偷着跑,是当兵抗日去了。”李响争辩着。“那你打仗

了吗?"

“打了,不过,也算没……没打。”李响这回坐下了,我看到他

的眼神有些黯淡,“我跟队伍走的第三天,就在石家庄附近的陈庄和

鬼子打了一仗,还没冲锋,我的腿就中了一枪。后来腿痛了,我就当

了炊事员。"

我“噗嗤”一声,刚喝进去的一口茶差点喷出来。''那后来呢?"

“后来我还参加了百团大战,后来就跟着部队去了晋西北,再后

来……就去了延安。”李响的眼神突然有了光芒,“我是一痼一拐地

跟着部队来到延安来到毛主席身边的。那时候,我和战友们都觉得这

回有仗要打了,我们得保卫延安啊!可是……可是毛主席却让我们去

南泥湾种地。"

“你是说,你去南泥湾开过荒?“我觉得李响顺畅的话有点离谱,

“怎么这些年也没听你说过呢?"

“这有什么好炫耀的。我在老家又不是没种过地!”李响摆了摆

手,“再说了,你和李直哪里关心过我啊。"

李响说得对,李直和我确实不大关心他。他从18岁就扔下媳妇

跑了,李直出生的时候都不知道他爹是谁。李直他们娘俩在动乱的时

光里自己熬过来就不错了,哪里还能关心他。

“你们不关心我,可我惦记你们!”李响叹了口气,“原来我想打

完鬼子就回来,后来我又想等南泥湾的地种好了再回来。可南泥湾很

难缠啊……"

“你就别找理由了,你根本没想过回来!”我望着李响。

“别……别瞎说,我李响不是那种人。那时候的南泥湾,天寒地

冻,荒无人烟。部队开拔到那里,没吃没穿没住的。我当炊事员还不

知道吗?红米代南瓜汤,那是后来才有的,挖野菜也当粮,大冬天往

哪里去挖野菜?反正,炊事班里也没代可做,我就拿起做饭的铁铲。

穿着单衣,跟大家去开荒了……"

我不说话了。听李直讲过,他两岁的时候,县上的干部送李响的

包裹回来时,确实带着一把铁铲,不过铲子只剩了个破片片。

见我不说话,李响来劲了,说,“你承认我说的是真的吧?带我

去吧!”

我凑近李响,把他抱住了。他的身体很轻,我知道我抱住的不单

是李响。还有李响的故事。

我决定带李响走。

李响跟着我来到了南泥湾,却蒙圈了。他找不到开过荒的地方了。

他不吹了,只能由我给他当向导。我开着导航,带他去了三五九旅旅

部旧址、南泥湾垦区政府旧址,带他去了党徽广场,还带他去了南泥

湾风景区,参观了南泥湾待有的民宿……

“看,我就在这里开过荒,在这里住过一一"

李响在一孔被改造成农家院的窑洞前站住了,大呼小叫起来。

我知道,我应该办我的大事了。我走进窑洞,一群人早已等在那

里了。那是南泥湾开发区的领导。我从电脑包里拿出了一份签好字的

合同。我说:“这是我们公司引进的石墨烯技术,现在我无偿地献给

南泥湾,用上这种材料,窑洞加热快,也非常环保。再有,我的集团

公司,捐献一批白洋淀环保充电车,方便旅游,第一批已经在路上

了……”

办完这件大事,我回头再找李响,却没有他的踪影了。我不能弄

丢李响。

我知道李响去了哪里。我急匆匆来到了九龙泉烈士纪念碑前,果

然看到李响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确切地说,是他的名字嵌在了纪念

碑里。我听到了导游的讲解:

李响,河北雄安人,曾经创造一天开荒423亩的记录,他用铁铲

和撅头连续开荒一个月,最后累死在了地里,那年他只有十八岁……

我的眼泪急速地涌了出来,我大声喊道,爷爷,你的孙子来看你

了……

(有删改)

【注】1941年3月,八路军三五九旅在旅长王震的率领下在南

泥湾开展了著名的大生产运动。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是()

A.小说开头提到“正忙一件大事",这既是李游讨厌李响的说辞,

又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B.从一线战士到炊事员再到开荒者,身份的变化,既丰富了李

响的经历,又使小说主题更加突出。

C.小说中用“我”的不断追问和“扑哧一笑”的表现,意在说明

“我”觉得祖父李响瞒着家里去参加革命是可笑而且没有意义的。

D.导游对李响故事的讲解,让读者更客观地了解了爷爷的伟大,

丰富人物形象,增强感染力。

7.关于文中南泥湾垦荒的相关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响回忆南泥湾开荒的情形,表现出生产运动的艰苦,反映

了当时革命形势的严峻。

B.“拿起做饭的铁铲”“穿着单衣”等细节,以点带面,展现了

战士们坚韧顽强的品质。

C.李响南泥湾开荒的经历,集中体现了南泥湾精神,也促使后

文中李游的态度发生变化。

D.南泥湾垦荒的情节,是李游与李响故事的纽带,也是下文“我

不能弄丢李响”的原因。

8.小说前后分别使用“李响”和“爷爷”两个不同的称呼,其中

蕴涵着“我”怎样的情感态度?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9.本文荣获“南泥湾杯"全国征文大赛一等奖,请结合文本从构

思和主题两方面分析小说获奖原因。

【答案】6.C7.D

8.采用“李响”称呼,使其成为观察与描写的对象,蕴含“我"

客观冷静的态度。②使用“爷爷”称谓,拉近距离,增强亲近感,既

是对爷爷的怀念,也是对老一代革命者的尊敬;③称呼的转换,蕴含

着“我"由不关心到仰慕的情感变化。

9.构思:①小说采用幻想与现实相交融的手法,讲述李响的故

事,给读者带来极为独特的阅读体验;②小说采用双线结构,将李响

的故事和李游的故事交织在一起,使小说结构精巧,叙事集中。

主题:①塑造李响等老一代革命者形象,歌颂了他们献身革命、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②赞美了新一代青年传承革命精

神、无私奉献的社会担当。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C.“扑哧一笑”“是可笑而且没有意义的"错,原文"我'噗嗤'

一声,刚喝进去的一口茶差点喷出来”是对李响的经历感到吃惊,不

是笑;不断追问是对李响的经历感兴趣,不是认为没有意义。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D."是下文’我不能弄丢李响’的原因"错误。“南泥湾”这个地

名把祖孙两代紧密相连,"我"要去南泥湾做公益项目,“我”的爷爷

为革命牺牲在南泥湾,“南泥湾”见证了革命精神的薪火相传。南泥湾

垦荒的情节并不是下文“我不能弄丢李响”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我

不能丢弃爷爷的革命精神。

故选Do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称特点、鉴赏文本情感的能力。

“他从18岁就扔下媳妇跑了,李直出生的时候都不知道他爹是

谁。李直他们娘俩在动乱的时光里自己熬过来就不错了,哪里还能关

心他",采用李响称呼,使其成为观察与描写的对象,蕴含“我”客

观冷静的态度;

“我的眼泪急速地涌了出来,我大声喊道,爷爷,你的孙子来看

你了……",使用爷爷称谓,拉近距离,增强亲近感,既是对爷爷的

怀念,也是对老一代革命者的崇敬;

“李响说得对,李直和我确实不大关心他”“爷爷,你的孙子来

看你了……",称呼的转换,蕴含着“我”由不关心到仰慕的情感变

化。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本艺术特色的能力。

构思:“确切地说,是他的名字嵌在了纪念碑里"“李响,河北雄

安人,曾经创造一天开荒四亩的纪录,他用铁铲和头连续开荒一个

月,最后累死在了地里,那年他只有十八岁……”,原来爷爷早已成

为烈士,这场祖孙的对话只能在想象中完成,略显荒诞,但这种虚实

结合的独特写法令人耳目一新,令人回味,结局令读者恍然大悟,给

读者带来新奇的阅读体验。

小说采用双线结构,通过祖孙对话这种虚写方式交代革命烈士李

响的人物经历,又实写革命先烈后代一一“我"到南泥湾做公益项目,

“我从电脑包里拿了一份签好字的合同,说,这是我们公司引进的石

墨烯技术,现在我把它无偿献给南泥湾,用上这种材料,窑洞加热快,

也非常环保。再有,我的公司想捐赠一批环保充电车,方便南泥湾的

旅游,第一批已经在路上了……”,这样虚实穿插交织,革命烈士后

代的“我"继承了“爷爷”的遗志,革命精神后继有人,薪火相传,

将李响的故事和李游的故事交织在一起,使小说结构精巧,叙事集中。

主题:“你当年是瞒着父母偷着跑出去的,连新婚十天的媳妇都

瞒着"“后来我参加了百团大战,跟着部队去了晋西北,再后来就去

了延安”“他十八岁就扔下媳妇偷着跑了,李直出生的时候都不知道

他爹是谁原来我想打完鬼子就回来,后来我又想等南泥湾的地种

好了再回来,可南泥湾很难缠啊……”,塑造以"李响”为代表的舍小

家、为大家的革命烈士形象,歌颂了他们献身革命、自力更生、艰苦

奋斗的南泥湾精神;

“我从电脑包里拿了一份签好字的合同,说,这是我们公司引进

的石墨烯技术,现在我把它无偿献给南泥湾,用上这种材料,窑洞加

热快,也非常环保。再有,我的公司想捐赠一批环保充电车,方便南

泥湾的旅游,第一批已经在路上了……”,革命烈士后代的“我”继承

了“爷爷”的遗志,赞美了新一代青年传承革命精神、无私奉献的社

会担当。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姚崇尝有子丧,谒告十余日,政事委积,卢怀慎不能决,惶恐入

谢于上。上日:“朕以天下事委姚崇,以卿坐镇雅俗耳。"崇既出,须

臾,裁决俱尽,颇有得色,顾谓紫微舍人齐浣曰:“余为相,可比何

人?”浣未对,崇曰:“何如管晏?"浣曰:“管、晏之法虽不能施于

后,犹能没身。公所为法,随复更之,似不及也。”崇曰:“然则竟如

何?"浣曰:“公可谓救时之相耳。”崇喜,投笔曰:“救时之相,岂易

得乎!"

怀慎与崇同为相,自以才不及崇,每事推之,时人谓之“伴食宰

相”。

臣光曰:昔鲍叔之于管仲,子皮之于子产,皆位居其上,能知其

贤而下之,授以国政,孔子美之。曹参自谓不及萧何一遵其法无所变

更汉业以成。夫不肖用事,为其僚者,爱身保禄而从之,不顾国家之

安危,是诚罪人也。贤智用事,为其僚者,愚惑以乱其治,专固以分

其权,娼嫉以毁其功,愎戾以窃其名,是亦罪人也。崇,唐之贤相,

怀慎与之同心戮力,以济明皇太平之政,夫何罪哉!

(取材于《资治通鉴》,有改动)

材料二:

唐卢怀慎,清慎贞素,不营资产。器用屋室,皆极俭陋。既贵,

妻孥尚不免饥寒,而于故人亲戚散施甚厚。

后为黄门监兼吏部尚书,卧病既久,宋璟、卢从愿常相与访焉。

常器重璟及从愿,见之甚喜,留连永日,命设食。有蒸豆两瓯、菜数

茎而已,此外脩然无办。因持二人手谓曰:“二公当出入为藩辅,圣

上求理甚切,然享国岁久,近者稍倦于勤,当有小人乘此而进,君其

志之。"不数日而终。疾既笃,因手疏荐宋璟、卢从愿、李杰、李朝

隐。上览其表,益加悼惜。

(取材于《明皇杂录》)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相

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曹参自谓A不及B萧何C—D遵其法E无所变更F汉业以成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其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是()

A.“谒告”在文中是请假的意思,姚崇为了给儿子办丧事请了

十多天假。

B.“管晏”在文中指的是管仲和晏婴的并称,两人都是历史上的

名相。

C.“固”在文中的意思是“固执(保位)",与《离骚》中“固

前圣之所厚”的“固”意思不相同。

D.“相与”在文中是“共同”的意思,与《赤壁赋》里的“相与

枕藉乎舟中”的“相与"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姚崇请假为儿子办丧事,假满回来,很快就把积累的政事办

完了,可见其理政的才能极高,深得皇上信任。

B.齐浣认为姚崇作为宰相,比不上古代“管晏”那样的名相,

是因为姚崇制订的法度总是随时更改,所以他只能算得上是一位“救

时宰相"。

C.卢怀慎不谋求钱产资财,他的住宅和家里的陈设用具都非常

简陋,妻儿还经常挨饿受冻,所以他的亲朋好友经常慷慨地接济他们。

D.司马光与“时人”的观点不一样,认为唐明皇的盛世基业,

是姚崇和卢怀慎两人齐心协力的结果,对卢怀慎给予了肯定。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能知其贤而下之,授以国政,孔子美之

(2)然享国岁久,近者稍倦于勤,当有小人乘此而进,君其志

之。

14.世人对卢怀慎褒贬不一,综合材料,你觉得卢怀慎是一个怎

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答案】10.CEF11.D12.C

13.(1)(鲍叔等人)能够了解他们(管仲等人)的贤能而甘居

其下,将国家事务交给他们(处理),孔子赞美了这种做法。

(2)但是(皇上)在位的时间长了,近来对勤政逐渐有所懈怠,

这时候往往就会有小人乘机接近讨好皇帝,你们两个人一定要记住这

个事。

14.①谦逊让贤;②清正廉洁;③善于荐人;④明察政事;⑤理

政能力有限。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汉朝丞相曹参自认为才能不及萧何,因而完全奉行萧何制

定的法度,没有变化或修改的内容,汉家的功业即因此而得以成就。

“不及萧何”是动宾结构,做“曹参自谓”的主语,主谓宾中间

不断开;“一”是"全部、都”的意思,修饰“遵,所以“萧何”与

“一”之间应该断开,即C后断开

“遵其法”为动宾结构,后面断开,即E后断开;

“无所变更”省略了主语,表意完整,前后断开;“汉业”是“成

”的主语,“汉业”前断开,即F后断开。

故需要涂黑的标号是CEF。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及文言一词多义

的能力。

A.正确。

B.正确。

C.正确,“固”意思不相同,分别是“固执(保位)”和“本来”。

句意:用独断固执来削弱他的权力。/这本为古代圣贤所称赞。

D.错误,“相与”意思不同。分别是“共同”和“互相句意:

宋璟和卢从愿经常一起去探望他。/大家互相枕着垫着睡在船上。

故选Do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所以他的亲朋好友经常慷慨地接济他们"错,文中“而于故

人亲戚散施甚厚”意思是“卢怀慎虽然贫穷,但是他对亲戚朋友的帮

助和接济非常大方”。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下”,居于……之下;”授以国政,介词结构后置句,应

为“以国政授之“,将国家事务交给他们(处理);“美”,形容词作动

词,赞美。

(2)“享国”,在位;“稍”,逐渐;“其”,一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