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新疆乌鲁木齐101中高二(上)开学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50分)
1.能源和环境是人类关注的两大热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减少火力发电,推广风力、光伏发电等措施有利于实现碳达峰
B.南水北调可以优化水资源配制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C.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仍然是当前人类使用最多的常规能源
D.在燃煤中添加石灰石,可以减少SO?、CO2的排放,防止污染环境
2.下列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光
A
-CH4+Cl2tCH3C1+HC1
c催化剂
B-CH=CH+HOtCH3cH20H
222△
「点燃
JCH3cH20H+3O2t2CO2+3H2O
D.,/八也月•,
3.古医典富载化学知识,下述之物见其氧化性者为()
A.金(Au):“虽被火亦乘熟“
B.石灰(CaO):“以水沃之,即热蒸而解”
C.石硫黄(S):“能化……银、铜、铁,奇物”
D.石钟乳(CaC03):“色黄,以苦酒(酸)洗刷刷白”
4.已知某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可用于表示Mg与硫酸反应
B.该反应只有在加热条件下才能进行
C.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该反应可以用于表示CaCC)3受热分解的反应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油脂在酸的催化作用下可发生水解,工业上利用该反应生产肥皂
B.乙醇能发生氧化反应,苯不能发生氧化反应
C.一定条件下,氨基酸之间能发生反应,合成更复杂的化合物(多肽)
D.所有的糖类、油脂和蛋白质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6.下列各组物质中互为同系物的是()
A.CH3-CH2-CH3WCH3-CH2-CH2-CH2-CH3
B.CH3-CH3和CH3-CH=CH2
C.CH3-CH2-CH3和CH3-CH=CH2
D.CH3-CH2-CH=CH2和CH3-CH2-CH2-CH3
7.甲烷分子结构具有高对称性,且断开ImolC-H键需要吸收440kJ能量。无催化剂作用下,甲烷的在温度
达到1200久以上才可裂解。在催化剂及一定条件下,CH,可在较低温度下发生裂解反应,甲烷在银基催化剂
上转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相过渡念口
对过渡套I
健i-\过渡套■
,
:(其中及附在催
化剂友面的物肿
,用・・•加注)
,1।।.
CIU—•CH,+•H-•c»4«II—«0211:
①②③
A.甲烷催化裂化成C和H?需要吸收1760kJ能量
B.步骤②、③反应均为放热反应
C.催化剂使用一段时间后失活的原因可能是碳在催化剂表面沉积
D.使用该催化剂,反应的焙变不变
8.下列有关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Znr-iZn
WHAO.
N
A.装置I中Mg为原电池的负极
B.装置II为一次电池
c.装置m可构成原电池
D.装置iv工作时,电子由锌通过导线流向碳棒
9.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纯碱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
B.“火树银花”中的焰火实质上是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
C.碳酸顿可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
D.煤经过气化、液化等化学变化过程,可以转化为清洁能源
10.化学知识无处不在。下列与古诗文记载对应的化学知识或原理不正确的是()
选项古诗文记载化学知识或原理
A《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胶体的丁达尔效应
B《石炭行》“投泥泼水愈光明”与煤的气化原理相似
《宝货辨疑》“金遇铅则碎,和银者性柔
C铜金合金硬度大于各成分单质的硬度
和铜者性硬”
《寄题龚立道农隐堂》“人生请治田,种
D淀粉通过水解反应直接得到酒精
秫多酿酒”
A.AB.BC.CD.D
11.化学与生产、生活、科技、环境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华为麒麟980”手机中芯片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B.“复兴号”高铁车厢连接处使用的增强聚四氟乙烯板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C.《本草纲目》中“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中的碱是Na2c
D.《梦溪笔谈》中“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中的磁石主要成分为FezO3
12.纯二氧化硅可用下列流程制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匣产2詈凶竽国号随
A.X可用作木材防火剂
B.步骤H的反应是NazSiOs+H2sO4=H2SiO31+Na2sO4
c.步骤n中的稀硫酸可用co2来代替
D.步骤III若在实验室完成,一般在蒸发皿中进行
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有机物碳原子数越多,沸点一定越大
B.丙烯与澳加成的产物是CHzBr-CH?-CHzBr
C.淀粉和纤维素都可以发生水解,最终产物都是葡萄糖
D.正丁烷与异丁烷互为同分异构体是因为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空间结构不同
14.为落实“五水共治”,某工厂拟综合处理含NHj废水和工业废气(主要含电、C02.SO?、NO、CO,不考
虑其他成分),设计了如图流程。已知:CO和CH30H的燃烧热分别为283.0kJ和726.5kJ。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固体1中主要含有Ca(0H)2、CaCO3>CaSO3
B.气体X在流程中体现还原性
C.相同质量的C0和CH30H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的热量多
D.处理含NHj废水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NO]=N2T+2H2O
15.下列空气污染物与其主要来源对应错误的是()
选项污染物来源
Aso2雷电时在空气中产生
BNO和NO2飞机、汽车尾气
C悬浮颗粒物建筑施工、燃煤的使用
家具生产与使用、质量低劣的涂料的使
DHCHO
用
A.AB.BC.CD.D
1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宇宙星体、地球内部都处于高压状态,探究“高压下钠和锂单质金属->绝缘体转变”现象的本质、理解
处于高压状态下一些物质的行为具有重要意义,它们可以为研究星体和地球内部构造提供理论支持
B.工业、农业以及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污水应当分开处理.常用的污水处理方法有中和法、氧化还原法、离
子交换法、萃取法、吹脱法、吸附法、电渗析法等,其中前三种属于化学处理方法
C.新型炸药-(4塑胶炸药得名于其空间网状延展结构的每个结构基元含有4个碳原子,由于该炸药成体时无
需包裹金属外壳及添加金属芯件,因此能轻易躲过普通X光安全检查,具有较强的隐蔽性
D.建筑领域常使用的黏土、石英、白垩石和多用于农业和食品工业的硅藻土、硅胶均不属于硅酸盐材料的
范畴
17.“类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想,化学知识有规律可循,但也存在“反规律”现象,下列“类比”正确
的是()
A.HQ气体用浓硫酸干燥,HBr气体也可以用浓硫酸干燥
B.碱金属元素单质熔点从Li到Cs逐渐降低,碱土金属元素单质熔点从Be到Ba也逐渐降低
C.AI2O3是两性氧化物,B2O3也是两性氧化物
D.实验室用FeS与稀盐酸反应制%S,也可用CuS与稀盐酸反应制H2s
18.化学与生产、生活联系紧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能使气体反应体系中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
B.水垢中的Cas。*可先转化为CaC()3,再用酸除去
C.胃舒平(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铝)和食醋同时服用可增强药效
D.用升华法分离碘和氯化镀的混合物
19.化学与科技、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利用高纯单质硅的半导体性能,可以制成光电池,将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B.天然气、沼气和水煤气分别属于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和二次能源
C.我国首艘国产001A型航母用于舰载机降落的拦阻索是特种钢缆,属于金属材料
D.纳米铁粉可以高效去除污染水体中的Pb2+、CM+、Cd2+>Hg2+等重金属离子,其本质是纳米铁粉对重金
属离子有较强的物理吸附
20.一种以保电极废料(含Ni以及少量AI2O3、Fe2()3和不溶性杂质)为原料制备NiOOH的过程如图所示,“酸
浸”后溶液中的金属离子除用2+外还有少量的AF+和Fe2+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稀硫酸KC1。溶液
A.还原性:Fe3+>Ni2+
B.除杂过程仅为过滤操作
C.氧化过程中每生成ImolNiOOH消耗4moi0H-
D.工业上也可电解碱性Ni(0H)2悬浊液制备NiOOH,加入一定量的KC1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1.如图是乙酸乙酯的绿色合成路线之一:
(1)M的分子式为。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
A.淀粉和纤维素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B.M可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砖红色沉淀
C.所有的糖类都有甜味,都可以发生水解反应
D.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可以鉴别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
(3)乙醇分子结构中的化学键如图所示:
HH
cba
H-----c—Hc—H0+H
H
①乙醇与乙酸反应时,断裂的化学键是(填字母序号),乙醇在铜作催化剂时与氧气反应,断裂的
化学键是(填字母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乙醇和乙酸在一定条件下制备乙酸乙酯。
①乙酸中官能团的名称是o
②生成乙酸乙酯的反应是可逆反应,下列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填序号)。
A.单位时间里,生成Imol乙酸乙酯,同时生成Imol水
B.单位时间里,生成Imol乙酸乙酯,同时生成Imol乙酸
C.单位时间里,消耗Imol乙醇,同时消耗Imol乙酸
D.正反应的速率与逆反应的速率相等
E.混合物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相等
(5)乙酸乙酯和丁酸互为同分异构体,丁酸有种结构。
22.浓硫酸与木炭在加热条件下可发生化学反应,为检验反应的产物,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据
此回答下列问题:
(1)A中的实验现象是,证明产物中有。
(2)B中的实验现象是,证明产物中有。
(3)装置C和D的作用是什么?。
23.某校化学兴趣小组拟探究SO?与Ca(NC>3)2溶液的反应。
I.实验一: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SO2,然后将SO2,通入Ca(NC)3)2溶液中,有白色沉淀M产生。
(1)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仪器a的名称是。
(2)装置D的作用是。
(3)配制lmol」TCa(NO3)2溶液时所用蒸储水必须除去溶解的氧气,除氧方法是。
II.根据所学知识推测:白色沉淀M可能为CaS03或Caso”也可能是二者混合物。(查阅资料得知:CaSO,微
溶于水;CaSO3难溶于水)
实验二:探究白色沉淀M的成分。反应后将装置C中物质转移到烧杯中静置,TbTCT得到沉淀M。取沉淀
M少许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HC1充分反应,发现沉淀部分溶解。由此可知白色沉淀M含有CaSO3。
(4)操作b,c的名称分别为,。
(5)取加入过量稀HC1静置后的上层溶液于试管中,加入一种试剂,可进一步证实沉淀M中含有CaSO3,则所
加试剂及现象是。
实验三:探究SO/的产生途径,将SO?分别缓慢通入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无氧Cad?溶液、有氧CaC)溶液、
无氧Ca(N03)2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测溶液的pH,结果表明:①无氧CaCk溶液中无沉淀,其他两溶液中
均有沉淀;②三种溶液均呈酸性,其中无氧CaCk溶液酸性最弱,有氧Cad2溶液酸性最强。
(6)有氧CaCk溶液中通入SO?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7)从上述实验现象,你认为对SO?氧化起主要作用的是(填“。2”或“NO,),其理由是
24.物质A、B、C、D、E、F、G、H、I、J、K存在下图转化关系,其中气体D、E为单质,试回答: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是,D是,K是»
(2)写出反应“C-F”的离子方程式:o
(3)写出反应“F-G”的化学方程式:。
(4)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5)在溶液I中滴入NaOH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25.近年来电池研发领域涌现出的纸电池,其组成与传铳电池类似,主要包括电极、电解液和隔熟膜(如图
所示),电极和电解液均“嵌”在纸中。纸电池像纸一样轻薄柔软,在制作方法和应用范围上与传统电池相
比均有很大的突破。
(1)某学生在课外活动时:根据纸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利用实验室中的氯化钠、蒸镭水和滤纸制备了电解液
和隔离膜,用铜片分别与锌片和另一种银白色金属片,先后制作了两个简易电池。在用电流表测试这两个
电池时,发现电流表的指针都安生了偏转,但转方向相反。你能对该同学的实验结果作出解释吗?
(2)请利用家庭易得材料,设计制作一个简易电他,并实验其能否产生电流(画出设计图、并标明所用材料
)------------------------0
(3)根据纸的特性,试推测纸电池会有哪些不同于传统电池的特别之处,并通过网络搜索检证你的推测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减少火电会使用含碳燃料,增大二氧化碳的排放,利于实现“碳中和、碳达峰”,故A正
确;
B.南水北调可解决北方缺水,南水北调可以优化水资源配置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故B正确;
C.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仍然是当前人类使用最多的常规能源,故C正确;
D.在燃煤中添加石灰石不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可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故D错误;
故选:D。
A.为达到控碳目标,应减少使用含碳燃料,开发新能源;
B.南水北调可解决北方缺水;
C.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仍然是当前人类使用最多的常规能源;
D.在燃煤中添加石灰石不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本题考查清洁能源、环境保护及石油裂化和石油裂解,难度不大,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
2.【答案】A
【解析】解:A.甲烷中H被氯原子取代,为取代反应,故A正确;
B.碳碳双键转化为羟基,为烯燃的加成反应,故B错误;
C.燃烧为氧化反应,故C错误;
D.为煌的裂化反应,故D错误;
故选:Ao
有机物中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取代的反应,为取代反应,以此来解答。
本题考查有机反应,题目难度不大,明确官能团的变化、有机反应类型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
力的考查,注意选项D为解答的难点。
3.【答案】C
【解析】解:A.金“虽被火亦未熟“是指金单质加热时也不发生反应,即金的性质稳定,没有体现氧化性,
故A错误;
B.石灰(CaO)“以水沃之,即热蒸而解”是指CaO+H2O=Ca(OH)2,反应放热,产生大量的水蒸气,使CaO
由块状变为粉末状,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没有体现氧化性,故B错误;
C.硫黄(S)“能化……银、铜、铁,奇物”是指2Ag+S=Ag2S,Fe+S=FeS,2Cu4-S=Cu2S,反应中S化
合价降低,作氧化剂,表现出氧化性,故c正确;
D.石钟乳(CaC()3)“色黄,以苦酒(醋)洗刷则白”是指CaCC)3+2cH3coOH=(CH3COO)2Ca4-C02T+H20,
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没有体现氧化性,故D错误;
故选:Co
A•金的性质稳定,不与氧气发反应;
B.CaO+H2O=Ca(OH)2,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C.在反应中2Ag+S=Ag2S,Fe+S=FeS,2Cu+S=Cu2S,S元素化合价降低,作氧化剂;
D.CaCO3+2cH3coOH=(CH3COO)2Ca+C02T+H20,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本题主要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属于基本知识得到考查,难度不大。
4.【答案】D
【解析】解:由图可知,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A.Mg与硫酸的反应为放热反应,而图示为吸热反应,故A错误;
B.反应条件与反应热之间没有必然关系,有些吸热反应在常温下就可以发生,如氢氧化钢晶体与氯化镀的
反应,故B错误;
C.结合图示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C错误;
D.CaCC)3受热分解为吸热反应,可以用图示反应表示,故D正确;
故选:D«
由图可知,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常见的吸热反应有:多数分解反应、少
数化合反应(如C和CO2的反应)、某些复分解反应(如镂盐和强碱的反应)等,常见的放热反应有:燃烧反应、
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应、中和反应、铝热反应等,以此进行判断。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应用,为高频考点,把握图示曲线变化的意义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常见
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与应用能力,题目难度不大。
5.【答案】C
【解析】解:A.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反应称为皂化反应,工业上利用该反应生产肥皂,故A错误;
B.乙醇能发生氧化反应,苯可以燃烧,也能发生氧化反应,故B错误;
C.氨基酸含有氨基和竣基,一定条件下,氨基酸之间能发生反应,合成更复杂的化合物(多肽),故C正确;
D.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故D错误;
故选:Co
A.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反应称为皂化反应;
B.燃烧也是氧化反应;
C.氨基酸含有氨基和按基,一定条件下,氨基酸之间能发生反应,合成更复杂的化合物(多肽);
D.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
本题主要考查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分类与性质,属于基本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
6.【答案】A
【解析】解:A.CH3-CH?-CH3和CH3-CH?-CH?-CH?-CH3均为烷烧,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1个
CH2,互为同系物,故A正确;
B.CH3-CH?是乙烷,CG-CH=C也是丙烯,二者结构不同,不是同系物,故B错误;
C.CH3-CH?-CH3是丙烷,CH3-CH=C也是丙烯,二者结构不同,不是同系物,故C错误;
D.CH3-CH2-CH=CH?是丁烯,CH3-CH?-CH?-CH3是丁烷,二者结构不同,不是同系物,故D错误;
故选:A»
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n个C&原子团的化合物之间互为同系物,以此来解答。
本题考查了同系物的判断,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明确同系物的判断方法,互为同系物的有机物分子中,如
果含有官能团,则含有官能团类型及数目一定完全相同。
7.【答案】A
【解析】解:A.CH4存在4个C-H键,断开4moic-H需要吸收能量为44OkJx4=1760kJ,而不是甲烷催化
裂化成C和电的焙变,故A错误;
B.由图可知,步骤②、③反应物总能量都大于生成物总能量,则步骤②、③反应均为放热反应,故B正确;
C.由图可知,C可吸附在催化剂的表面,则催化剂使用一段时间后失活的原因可能是碳在催化剂表面沉积,
故C正确;
D.催化剂不改变反应的熔变,则使用该催化剂反应的焙变不变,故D正确;
故选:Ao
A.根据断开ImolC-H需要吸收440kJ能量分析;
B.当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则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C.由图可知,C可吸附在催化剂的表面;
D.催化剂不改变反应的焰变。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能量变化,从宏观和微观理解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原因是解题的关键,注意催化剂不能
改变反应的焙变,此题难度中等。
8.【答案】D
【解析】解:A.装置I中A1能与NaOH溶液反应,Mg与NaOH溶液不反应,故A1作负极,Mg作正极,故A错
误;
B.铅蓄电池可多次充放电,属于二次电池,不是一次电池,故B错误;
C.装置HI中电极材料相同,不能形成原电池,故C错误;
D.原电池工作时,电子从负极(Zn)经导线流向正极(碳),故D正确;
故选:Do
A.A1能与NaOH溶液反应;
B.一次电池不可充电;
C.原电池构成条件为活性不同的两个电极、电解质溶液、闭合回路和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D.装置IV中Zn活泼作负极,碳作正极。
本题考查原电池原理,题目难度中等,掌握原电池的基本构成条件和正负极判断是解题的关键。
9.【答案】C
【解析】解:A.纯碱溶液中碳酸根离子水解使溶液呈碱性,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所以可用于去除餐具的
油污,故A正确;
B.金属灼烧发出特殊的焰色,“火树银花”中的焰火实质上是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故B正确;
C.碳酸钏可溶于盐酸,碳酸钢不能用于钢餐,一般硫酸钢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故C错误;
D.煤经过气化、液化等化学变化过程,可以转化为CO、氢气、甲醇等清洁能源,故D正确;
故选:Co
A.纯碱溶液中碳酸根离子水解使溶液呈碱性;
B.金属灼烧发出特殊的焰色;
C.碳酸钢可溶于盐酸,碳酸钢不能用于领餐;
D.煤经过气化转化为CO、氢气,液化转化为甲醇。
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侧重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试题比较简单。
10.【答案】D
【解析】解:A.这里的“紫烟”指水产生的雾气,属于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故A正确;
B.高温条件下,碳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碳生成水煤气的反应属于煤的气化,故B正确;
C.“和铜者性硬”体现了合金硬度大于成分金属硬度,故C正确;
D.淀粉通过水解反应不能直接得到酒精,而是淀粉先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再发生分解反应生成酒精,
故D错误;
故选:D。
A.“紫烟”是水气受到光照后产生的光学现象;
B.高温条件下,碳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
c.合金的硬度大于其组成金属的硬度;
D.淀粉通过水解反应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发生分解反应生成乙醇。
本题综合考查物质的性质、用途等知识,为高频考点,侧重化学与生活的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
科学素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题目难度不大。
11.【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性质与应用,为高考常见题型,侧重于化学与生活、生产的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
的科学素养,提高学习的积极性,难度不大。
【解答】
A.“华为麒麟980”手机中芯片的主要成分是晶体硅,不是二氧化硅,故A错误:
B.聚四氟乙烯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故B正确;
C.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碳酸钾水解显碱性,可洗衣服,《本草纲目》中“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
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中的碱是K2CO3,故C错误;
D.磁石主要成分为四氧化三铁,三氧化二铁不具有磁性,故D错误:
故选:Bo
12.【答案】D
【解析】解:A.硅酸钠水溶液具有阻燃性,可用作木材防火剂,故A正确;
B.硅酸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硅酸沉淀,所以步骤H的反应是Na2Si()3+H2SO4=H2SiO3I+Na2S04,故B正
确;
C.碳酸、硫酸的酸性都强于硅酸,都能够与硅酸盐反应生成硅酸,故C正确;
D.加热分解固体应在坦烟中进行,故D错误;
故选:D。
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硅酸钠,硅酸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硅酸沉淀,硅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硅,结合
硅及其化合物性质判断。
本题通过框图形式考查了硅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熟悉相关物质的性质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13.【答案】C
【解析】解:A.有机物的沸点还与有机物的结构官能团有关,比如乙醉的沸点高于丁烷的沸点,故A错误;
B.丙烯与滨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溪丙烷,得不到CMBr-CHz-MBr,故B错误;
C.淀粉和纤维素水解产物都是葡萄糖,故C正确;
D.正丁烷与异丁烷互为同分异构体是因为分子式相同,空间结构不同,故D错误;
故选:Co
A.有机物的沸点还与有机物的结构有关;
B.丙烯与漠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漠丙烷;
C.淀粉和纤维素水解产物都是葡萄糖;
D.同分异构体是因为分子式相同,空间结构不同。
本题考查了有机物性质,明确烯烧结构特点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14.【答案】B
【解析】解:A.由上述分析可知,固体I中主要成分为CaC()3、CaS()3、Ca(OH)2,故A正确;
B.X可为空气,反应中0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气体X在流程中体现氧化性,故B错误;
C.结合题干数据可知,每克CO、CH30H完全燃烧生成C()2(g)和出0(1)放出的热量为:符kJalO.lkJ、
簧kJ=22.7,所以相同质量的CO和CH30H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的热量多,故C正确;
D.处理含NH。废水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由电子、电荷守恒可知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1+NO]=
N2T+270,故D正确;
故选:B。
工业废气中CC>2、S02可被石灰水吸收,生成固体1为CaCC)3、CaSC)3及过量的Ca(0H)2,气体1是不能被过量
石灰水吸收的电、NO、CO,气体1通入气体X,用氢氧化钠溶液处理后到的NaNOz,X可为空气,但不能过
量,否则得到硝酸钠;NaNOz与含有NH:的溶液反应生成无污染气体(N2),应生成氮气,则气体2含有CO、
N2)捕获剂所捕获的气体主要是CO,以此来解答。
本题考查混合物分离提纯,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混合物分离提纯流程、氧化还原反应为解答的
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综合性较强,题目难度不大。
15.【答案】A
【解析】解:A.二氧化硫来源主要是煤燃料产生的废气,故A错误;
B.大气中氮氧化物的主要来源是燃煤、飞机、汽车尾气排放,故B正确;
C.悬浮颗粒物来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施工产生的扬尘,故C正确;
D.甲醛主要来自于家具生产与使用、质量低劣的涂料的使用,故D正确;
故选:A»
A.二氧化硫来源主要是矿物燃料的燃烧;
B.氮氧化物的主要来源是燃煤、汽车尾气排放;
C.悬浮颗粒物来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扬尘;
D.甲醛主要来源于复合地板,油漆,涂料及其他化学制品。
本题考查环境污染及治理,侧重于化学与人体健康的考查,为高考常见题型和高频考点,有利于培养学生
的良好科学素养,难度不大,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
16.【答案】C
【解析】解:A.高压下金属钠转变为透明绝缘体的奇异现象,破解了金属锂的高压半导体相的结构谜团,实
现了高压下金属-绝缘体转变这一高压相变领域多年期盼的科学夙愿,突破了固体高压金属化的传统观点和
认识,为研究星体和地球内部构造提供理论支持,故A正确;
B.现代废水处理方法主要分为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和生物处理法三类,化学处理法有:中和法、离子
交换法、氧化还原法等,取法、吹脱法、吸附法、电渗析法属于物理处理方法,故B正确;
C.若C,炸弹为空间网状结构的原子晶体,则其熔点很高、很难爆炸,实际上它是以C4为单元的分子晶体,
故C错误;
D.黏土、石英、白垩石、硅藻土、硅胶主要成分都不是硅酸盐,不属于硅酸盐材料,故D正确;
故选:C.
A.高压下金属钠转变为透明绝缘体的奇异现象,破解了金属锂的高压半导体相的结构谜团,实现了高压下
金属-绝缘体转变这一高压相变领域多年期盼的科学夙愿,突破了固体高压金属化的传统观点和认识;
B.现代废水处理方法主要分为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和生物处理法三类,化学处理法有:中和法、离子
交换法、氧化还原法等;
C.若C4炸弹为空间网状结构的原子晶体,则其熔点很高、很难爆炸,实际上它是以C4为单元的分子晶体;
D.黏土、石英、白垩石、硅藻土、硅胶主要成分都不是硅酸盐.
本题立足课本、兼顾实事,考察学生的化学素养和逻辑能力,难度较大,要求学生对现代化学理论研究给
予一定的关注,对物质结构与用途熟悉.
17.【答案】B
【解析】解:A.HBr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可被浓硫酸氧化为澳单质,故A错误;
B.碱金属元素和碱土金属元素都属于金属晶体,从上到下,原子半径依次增大,金属键依次减弱,熔沸点
依次降低,故B正确;
C.B2O3是酸性氧化物,并不是两性氧化物,故C错误;
D.CuS不与盐酸反应,因此制取不了H?S,故D错误;
故选:Bo
HBr具有较强的还原性,熟悉元素周期律,以此做题。
本题主要考查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总体难度不大。
18.【答案】B
【解析】解:A.增大压强,单位体积的活化分子的数目增多,但不能改变活化分子的百分数,故A错误;
B.利用沉淀的转化原理,用饱和的碳酸钠溶液浸泡水垢中的Cas。,,可先转化为CaCC>3,再用酸除去,故B
正确;
C.胃舒平可中和胃酸,但不能与醋酸混用,因为醋酸能溶解A1(OH)3降低药效,故C错误;
D.碘、氯化筱受热均变为气体,且温度稍低时又都生成固体,不能利用升华法分离,故D错误;
故选:Bo
A.增大压强不能改变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B.碳酸钙溶解度小于硫酸钙,含有硫酸钙的水中加入可溶性碳酸盐能够使亚硫酸钙转化为碳酸钙,碳酸钙
易溶于酸;
C.氢氧化铝与醋酸能够发生酸碱中和反应;
D.碘、氯化镀受热均变为气体。
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与生活联系知识,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化学与生活、生产的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
良好的科学素养,明确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熟悉溶度积规则,把握物质的性质等是解题关键,题目
难度中等,注意对相关知识的积累。
19.【答案】D
【解析】解:A.晶体硅为良好的半导体,利用高纯单质硅的半导体性能,可以制成光电池,将光能直接转化
为电能,故A正确;
B.天然气是古代生物在地下发生复杂的变化形成的,是化石能源,沼气是由植物秸秆等发酵形成的,属于
可再生能源,水煤气是碳和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生成的,属于二次能源,故B正确;
C.特种钢缆为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C正确;
D.纳米铁粉可以高效去除污染水体中的Pb2+、CM+、Cd2+、Hg2+等重金属离子,其本质是纳米铁粉对重金
属离子的还原性,故D错误;
故选:Do
A.晶体硅为良好的半导体;
B.天然气是由古代生物在地下发生复杂的变化形成的,沼气是由植物秸秆发酵形成的,水煤气是由煤与水
蒸气反应生成的;
C.合金与金属单质都属于金属材料;
D.依据铁的还原性解答。
本题综合考查物质的类别及应用等知识,为高频考点,题目难度不大,体现了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
活的特点,平时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侧重于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
20.【答案】D
【解析】解:A.氧化铁与酸应生成Fe3+,反应后滤液中含有Fe2+,说明Ni单质与Fe3+反应生成Fe?+,则氧化
性:Fe3+>Ni2+,故A错误;
B.Fe2+不易除去,需要加入氧化剂将Fe2+氧化为Fe3+,所以除杂过程应该包括氧化、调节溶液pH、过滤等
操作,故B错误;
C.由流程可知,碱性条件下,Ni2+和KC1O反应被氧化为NiOOH,同时生成氯离子和水,发生反应为2Ni2++
--
CIO+40H=2NiOOHI+C「+H20,则氧化过程中每生成1moiNiOOH消耗2moiOHL故C错误;
D.电解时Ni(0H)2悬浊液中加入一定量KCLC「在电极上得到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CLCl2与碱反应生成
CIO-,C10-具有氧化性,可以将悬浊液中Ni(0H)2氧化成NiOOH,从而提高了NiOOH产率,故D正确;
故选:Do
镇电极废料(含Ni以及少量A1203、Fe2()3和不溶性杂质)加入稀硫酸酸浸,银、铝、铁转化为附2+、$3+和Fe2+,
除去A13+和Fe2+等杂质后得到WSO4溶液,在碱性条件下加入KC10溶液得到NiOOH沉淀,发生反应为2Ni?++
--
CIO+40H=2NiOOHi+C「+H20o
本题考查混合物分离与提纯方法的综合应用,为高频考点,把握流程中发生的反应、混合物分离提纯方法、
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信息的应用及实验设计,题目难度中等。
21.【答案】CHOCaad2CHCHOH+02CHCHO+2HO竣基BD2
6126322△32
【解析】解:(1)淀粉或纤维素完全水解得到M为葡萄糖,结构简式为H0CH2(CH0H)4CH0,葡萄糖在酒化
酶作用下得到CH3cH2OH,CH3cH20H发生氧化反应得到CH3coOH,CH3COOH与CH3cH20H发生酯化反应得
至UCH3COOCH2cH3,葡萄糖的分子式为C6H12。6,
故答案为:c6Hl2。6;
(2)A.淀粉和纤维素化学式均可表示为(C6Hi°0s)n,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故A正确;
B.M为葡萄糖,含有醛基,可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砖红色沉淀,故B正确;
C.糖类分为单糖,双塘,多糖,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并不是所有的糖都有甜味,故C错误;
D.乙酸乙酯在碳酸钠溶液中分层,乙醇、乙酸均溶于碳酸钠溶液,且乙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现
象各不同,可以进行鉴别,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3)乙醇,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酸失去羟基,醇失去羟基上的氢原子,乙醇中0-H键断裂;
乙醇发生催化氧化生成乙醛,反应方程式为2cH3cH20H+。2-2CHCHO+2HO,乙醇中0-H键断裂、
△32
羟基连接的碳原子中的C-H键断裂,
故答案为:a;ad;2cH3cH2OH+O2驾2cH3CHO+2H2。;
△
(4)①乙酸的结构简式为CH3coOH,官能团的名称为竣基,
故答案为:竣基;
②A.单位时间里,生成Imol乙酸乙酯,同时生成lmol水,都表示正反应方向速率,故A错误;
B.单位时间里,生成lmol乙酸乙酯,同时生成lmol乙酸,表示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B正确;
C.单位时间里,消耗lmol乙醇,同时消耗lmol乙酸,都表示正反应方向速率,故C错误;
D.正反应的速率与逆反应的速率相等,达到化学平衡,故D正确;
E.混合物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相等,不能表示达到平衡状态,故E错误;
故答案为:BD;
(5)乙酸乙酯和丁酸互为同分异构体,分子式为C4H8。2,丁酸有正丁酸和异丁酸两种结构,
故答案为:2。
淀粉或纤维素完全水解得到M为葡萄糖,葡萄糖在酒化酶作用下得到CH3cH2。1CH3cH20H发生氧化反应
得到CH3coOH,CH3coOH与CH3cH20H发生酯化反应得至1JCH3COOCH2cH3;
(1)M为葡萄糖,写出分子式;
(2)A.淀粉和纤维素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大;
B.M为葡萄糖,具有还原性;
C.糖类分为单糖,双塘,多糖,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
D.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加入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分析现象是否相同;
(3)乙醇,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乙醇发生催化氧化生成乙醛,对比有机物的结构判断断裂的化
学键;
(4)①乙酸中官能团的名称是较基;
②较酸与醇发生酯化反应,竣酸提供羟基、醇提供羟基氢,相互结合生成水,其它基团结合生成酯;
③可逆反应得到平衡时,同种物质的消耗速率与生成速率相等,据此判断;
(5)乙酸乙酯和丁酸互为同分异构体,分子式为C4H8。2,根据丁酸的分子式判断结构的种类。
本题考查有机合成,侧重考查学生有机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试题难度中等。
22.【答案】白色固体变蓝色水品红褪色二氧化硫除去二氧化硫并检验二氧化硫是否除尽;检验二氧
化碳
【解析】解:(1)浓硫酸与木炭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和水,无水硫酸铜用于检验水,可观察到白色
固体变蓝色,故答案为:白色固体变蓝色:水;
(2)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可使品红褪色,故答案为:品红褪色;二氧化硫:
(3)高锌酸钾具有强氧化性,可除去二氧化硫,澄清石灰水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如观察到高镒酸钾溶液颜
色变浅,没有完全褪色,说明二氧化硫完全除尽,且石灰水变浑浊,可说明生成二氧化碳,故答案为:除
去二氧化硫并检验二氧化硫是否除尽;检验二氧化碳。
浓硫酸和碳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验证生成产物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
需要先利用无水硫酸铜检验水蒸气的生成,依次检验二氧化硫气体,用品红试液褪色证明,利用高铳酸钾
溶液除去二氧化硫,利用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二氧化碳的存在,以此解答该题。
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实验,为高频考点,把握制备原理、实验装置的作用、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
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23.【答案】Na2sO3+H2so式浓)=Na2sO4+SO2T+H2O分液漏斗尾气处理、防倒吸将蒸播水煮沸过
2++
滤洗涤过氧化氢;产生白色沉淀Ca+2SO2+02+2H2O=2CaS04I+4H02氯化钙溶液在有氧条
件下比硝酸钙溶液在无氧条件下的酸性要强
【解析】解:(1)装置A制备二氧化硫,方程式为Na2sO3+H2so式浓)=Na2sO4+SO2T+H2O:根据仪器
构造可知仪器a的名称为分液漏斗,
故答案为:Na2sO3+H2so式浓)=Na2s。4+SO2T+出0;分液漏斗;
(2)二氧化硫有毒,易溶于水,装置D的作用是尾气处理,同时防止倒吸,
故答案为:尾气处理、防倒吸;
(3)配制Imol•LTCa(N03)2溶液时所用蒸储水必须除去溶解的氧气,除氧方法是将蒸锚水煮沸,
故答案为:将蒸储水煮沸;
(4)反应后将装置C中物质转移到烧杯中静置,过滤、洗涤即得到沉淀M,
故答案为:过滤;洗涤;
(5)取加入过量稀HC1静置后的上层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氧化氢,如果存在亚硫酸根离子即可被氧化成硫
酸根离子,然后产生白色沉淀,可进一步证实沉淀M中含有CaSC>3,
故答案为:过氧化氢;产生白色沉淀;
(6)有氧CaCk溶液中通入SO?,SO2被氧化为三氧化硫,随后溶于水产生硫酸根离子和钙离子产生硫酸钙沉
淀,对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2++2sO2+02+2H2。=2CaS04i+4H+,
2++
故答案为:Ca+2SO2+02+2H2O=2CaS04I+4H;
(7)结合实验现象和方程式可知,从上述实验现象可得出对SO?氧化起主要作用的是氧气,其理由是氯化钙
溶液在有氧条件下比硝酸钙溶液在无氧条件下的酸性要强,这个强度是硫酸所体现的,
故答案为:。2:氯化钙溶液在有氧条件下比硝酸钙溶液在无氧条件下的酸性要强。
浓硫酸与亚硫酸钠反应,产生二氧化硫气体,通过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除去硫酸蒸汽,随后SO2通入硝酸钙
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钙沉淀,装置D用于尾气处理,结合物质的性质、问题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侧重考查学生性质实验方案设计的掌握情况,试题难度中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管道施工安装合同范本
- 出国劳动合同范本
- 辽宁省铁岭市铁岭县2025届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期末考试数学试卷
- 2025年终总结汇报模板8
- 2025景观照明工程施工合同书
- 2025年合作经营合同模板示例
- 2025建筑吊车租赁合同模板
- 2025成都市房屋租赁合同样本
- 高一语文新学案:第二单元《短歌行》
- 2025房屋租赁合同范本授权标准版
- DBJ50T-481-2024 装配式开孔钢板组合剪力墙结构住宅 技术标准
- 2024版《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更新要点
- 海绵城市课程设计
- 2023.05.06-广东省建筑施工安全生产隐患识别图集(高处作业吊篮工程部分)
- 广告媒体投放分包合作协议
- 小儿疼痛与镇痛的管理
- ISO15614-1 2017 金属材料焊接工艺规程及评定(中文版)
- 高二综评研究性课题研究成果
- 2024年江苏连云港市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自考复习资料】05175税收筹划(重点知识汇总)
- 美国睡眠医学会睡眠及其相关事件判读手册规则、术语和技术规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