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山东省潍坊市现代中学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解析版)_第1页
2023届山东省潍坊市现代中学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解析版)_第2页
2023届山东省潍坊市现代中学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解析版)_第3页
2023届山东省潍坊市现代中学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解析版)_第4页
2023届山东省潍坊市现代中学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类型:A

潍坊市高考模拟考试

语文

2023.2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

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仅仅凭历史学家在研究工作中离不开时间这一事实,还不足以断言历史学就是时间的科学。只有当我

们认识到,不论在历史学者身上,还是在历史研究的对象、方法和手段上,时间在历史研究过程中无处不

在的时候,历史学才真正称得上是时间的科学。

社会中的任何存在都是历史性的存在,这为历史研究规定了时间界限。历史学研究人类文明的演变,

文明有起源,仅就此而言,历史必然有一个时间上的开端。同时,自有人类以来,世界上有无数的文明起

起落落,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列举了21个具有文明发展过程的社会,而在他那个时代,已知的原始社

会的数量已经超过了650个。因此,凡历史性的存在,都有一个时间的终点。不论是文明,还是更加具体

的历史事件和进程,在时间上都有开端和终结,在这个意义上,历史就意味着时间。所以,历史年代学就

成为历史研究中一个很重要的辅助学科,它的作用就是把历史事件根据一定的时间顺序排列起来。目前流

行的公元纪年方法,是在中世纪到近代初期逐渐地创立、完善和推广的。有了这样一种方法,历史上所发

生的事件都可以井井有条地被安放在这条可以向前和向后无限伸展的时间之线上。而且,世界上不同地方

在其曾经使用过的各种纪年法上的历史事件,都可以转换到这一线性的时序中。

这种以数字标记的线性时间,看起来客观、中性,其实不然。虽然每个以数字表现出来的年代,原本

并没有什么意义,但是,当历史学家在这些年代上开始编排历史事件的时候,这些年代就被赋予一定的意

义。例如,476年,是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年,这在西方的历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

洲,这一年被认为对近代历史发展有深远意义。这种被赋予了重要意义的年代,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上几乎

到处存在。历史学家对历史事件的选择和倾向性,使一些数字化的时间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历史时间承

载着意义这一事实说明,历史学家根据自己的价值观给历史时间确定性质,历史上的年代标记、时代和时

期的划分,是历史学家有意识的活动所引起的结果。

(摘自俞金尧《历史学:时间的科学》)

材料二:

在欧洲,有人曾提出这样的问题:中国历史学家的时间是否不是连续时间,而是“分球号网”?

这可能是一种偏见。的确,单纯的纪年法,比如奥林匹克纪年或者公元纪年,都没有在中国自发产生。

中国以朝代和统治纪年,自公元前140年左右以来朝代中又有年号。但中国的历史学家又想出了一套关于

王朝合法性的融贯的"单独/'攀诊,努力把同时代的小王朝、王国和蛮族的纪年法与所采用的主要时间标

度关联起来。年代学领域的天文学家刘兼叟在他的《刘氏辑历》中确认了干支周期、闰月、冬至夏至等,

体现了其“长术”(调和长期数据之术)的成果。

此外,中国的历史编纂绝不限于朝代史的框架,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形式的“通史”发展起来,

以处理包括若干个朝代兴亡在内的长时间历史。司马迁本人为通史的写作树立了典范,因为他的《史记》

从远古一直讲到公元前100年左右的西汉时代,但他并没有提出很多理论来讨论历史学家的工作。从唐代

刘知几的《史通》开始,历史哲学才得到了精彩的研究。《史通》是世界上第一部讨论历史编纂方法的著作,

很值得与八个半世纪以后的欧洲史学先驱博丹和拉波普利尼埃尔的著作相比较。刘知几的儿子刘秩与另一

位唐代学者杜佑发明了一种全面的新型制度通史,刘秩作了《政典》,杜佑作了著名的《通典》。但直到1322

年元代马端临的《文献通考》出版,这种类型的著作才达到高峰。

司马光于1084年主持完成了中国最伟大的通史著作——《资治通鉴》,由此书又产生了另一种体裁,

即“纪事本末”。1190年左右,袁枢考虑到《资治通鉴》材料过于庞杂,遂选出239个论题,在其《通鉴

纪事本末》中分别论述,这又给接下来几个世纪创造了一整套历史体裁。这样中国人便克服了时间的“分

段化”。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司马光巨著的标题——“资治”。历史服务于一项重要的道德目的,即“资治”,

指导行政工作,抑恶扬善。这便是中国历史编纂基本的“褒贬”理论,它是人类精神的一种崇高努力,尽

管会使一些西方现代历史学家感到不快。由这导致的任何看似恃谬的东西,都可以通过深藏于一代代中国

历史作家心中的一种深刻信念将其化解,那便是社会的显露和发展过程的一种内在逻辑,一种内在的道,

因此“仁心”(善心、不忍人之心、恻隐之心)终究会得到社会的善果,而不仁之心则会导致无法挽回的

罪恶。人们感到这种归纳有非常充分的经验依据。于是,历史是道的显现。怎么会有人以为中国人的时间

意识不如欧洲人呢?我们甚至可以说,是欧洲人的时间意识不如中国人,因为道在历史中的化现是一个不

断更新的连续过程。

(摘自英国李约瑟《时间、年代学和中国的历史编纂》)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历史年代学以历史时间为研究对象,可帮助历史研究者用时间线排序不同时空的历史事件。

B.1492年以数字来标记,本身是客观、中性的,但因与哥伦布到达美洲关联而具有历史意义。

C.中国没有自发产生单纯的纪年法,缘于古代以朝代和统治纪年能够融贯王朝的合法性。

D.材料二中认为《史通》可以与欧洲史学家的著作相比较,这样让西方读者更容易理解。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我们没能认识到时间在历史学中已充分渗透、在历史研究过程中无处不在这一事实,历史学就不是

时间的科学。

B.从汤因比这一例子可以推断出,世界上曾经有过许多的文明或社会,但大多数都已经走向时间的终点,

成为历史。

C.《史记》以创作实践树立写作典范,《文献通考》达到制度通史写作的高峰,这都说明一些中国史学家

极具时间意识。

D.纪事本末体以历史事件为中心,以时间先后为顺序,体现了连续时间,能让人清晰了解具体历史事件的

开端和终点。

3.依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的举例与相关概念,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概念举例

梁启超主张中国历史应以孔子纪年,将孔子生年作为纪年的开

A线性时间

始,以此确立时间之线,方便考古。

深知年号繁多的弊端,朱元璋登基后规定,从他以后的皇帝只

B分段时间

能制定一个年号,并且以此作为祖训。

“单轨”理《汉书》中用汉武帝元朔二年与匈奴的纪年时间进行关联,《新

C

论唐书》中用唐朝年号纪年为沙陀国作列传。

“褒贬”理孔子修改了鲁国史书中不合微言大义的部分,删除了无关治道

D

论人伦的内容,最后编定了《春秋》。

A.AB.BC.CD.D

4.材料二对西方学者的偏见进行了反驳,请简要说明文章是如何逐步展开反驳的。

5.下面这段改编歌词串联各个朝代,如同一部微型中国通史。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分析其体现出的历史

时间的特点。

周朝太长,一分成了双;春秋在竹简上,战国忙打仗。

秦灭六国,长城曾辉煌;因为那暴政,二世而亡。

汉在远方,西元前后伤;随风飘散,新的模样。

三国残,两晋荡,胡人模样已泛黄……

北风乱,夜未央,二十五史剪不断……

【答案】1.C2.A3.B

4.①首先指出中国史学家用“单轨”理论等调和朝代、年号纪年等分段时间;

②接着指出史学家用通史处理长时间历史以跳出朝代史框架;

③然后指出纪事本末体克服了时间的“分段化”;

④最后指出道在中国历史中的化现是一个不断更新的连续过程,反驳了对方偏见。

5.①历史性的存在有时间界限。中国历史以朝代和统治纪年,如周、秦、汉等朝代各有起点和终点。

②历史时间承载着意义。歌词中秦国的灭亡,三国、两晋等时期的划分等都具有褒贬之意。

③中国历史时间整体上是连续时间。“二十五史剪不断”体现了各个朝代前后相续。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缘于古代以朝代和统治纪年能够融贯王朝的合法性”错,结合材料二第2段第2句可知“中国没有自

发产生单纯的纪年法”是对的,再结合第3、4句,尤其第4句的“但”可知,“缘于……”强加因果了。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A.“历史学就不是时间的科学”错。结合材料一第1段的“仅仅凭历史学家在研究工作中离不开时间这一

事实,还不足以断言……只有当我们认识到,不论在历史学者身上,还是……”可知"在历史研究过程中

无处不在”只是条件之一。

故选Ao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B.朱元璋规定只能制定一个年号实际上是克服年号繁多带来的时间“分段化”。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论证思路的能力。

本题考查的是思路,可以借鉴“思路脉络题型来理答案要点。要准确拟出答案,需要先逐段分析概括材料

二的内容。

材料二第1段''在欧洲,有人曾提出这样的问题:中国历史学家的时间是否不是连续时间,而是‘分段时

间’”提出问题;

第2段开头一句“这可能是一种偏见”明确表明自己的观点,接着用让步关系的句子“中国的历史学家又

想出了一套关于王朝合法性的融贯的‘单轨'理论,努力把同时代的小王朝、王国和蛮族的纪年法与所采

用的主要时间标度关联起来”指出:中国史学家用“单轨”理论等调和朝代、年号纪年等分段时间;

第3段“此外……”告诉我们这是又一反驳的理由,段首句强调了“发展起来的通史处理了包括若干个朝

代兴亡在内的长时间历史”,指出史学家用通史处理长时间历史以跳出朝代史框架;

第4段根据“这又给接下来几个世纪创造了一整套历史体裁。这样中国人便克服了时间的‘分段化’”可

知,指出纪事本末体克服了时间的“分段化”;

第5段最后部分小结,根据“于是,历史是道的显现……道在历史中的化现是一个不断更新的连续过程”

可知,指出道在中国历史中的化现是一个不断更新的连续过程,反驳了对方偏见。

最后用“首先……,接着……,然后……,最后”的格式回答即可。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中作者观点的概括理解的能力。

审题的侧重点在“体现出的历史时间的特点”,梳理材料一各段内容。

第1段是提出中心观点,历史学是时间的科学。

第2段通过分析历史存在都有时间界限,有开端和终结,阐释历史意味着时间,历史年代学的作用就是把

历史事件根据一定的时间顺序排列起来。结合举例中“周朝太长,一分成了双;春秋在竹简上,战国忙打

仗。秦灭六国,长城曾辉煌;因为那暴政,二世而亡。汉在远方,西元前后伤……”可以看出,中国历史

以朝代和统治纪年,如周、秦、汉等朝代各有起点和终点。历史性的存在有时间界限。

第3段的主要意思在开头两句,转折关系的句子告诉我们侧重点在转折之后,那就是在年代上编排历史事

件时,年代被赋予了一定的意义。显然,结合“秦灭六国,长城曾辉煌:因为那暴政,二世而亡。汉在远

方,西元前后伤;随风飘散,新的模样。三国残,两晋殛……”可知,歌词中秦朝的灭亡,三国、两晋等

时期的划分等都具有褒贬之意。历史时间承载着意义。

材料二总体上就是来反驳西方学者的偏见,“二十五史剪不断”体现了各个朝代前后相续,说明中国历史

时间是连续时间。

(二)现代文阅读n(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公社书记

郭澄清

我被分配到公社里做宣传干事,今天上任。

公社办公室里冷清清的,只有秘书一个人。他待人很热情,一面给我倒水,一面向我介绍书记是谁,

社长是谁……我问他:“他们都干什么去啦?”“全下队啦。”

“项书记什么时候下去的?”

“今天早上。”秘书回答说,“昨天晚上赶回来,向县委作了个电话汇报,今天起早看了一阵文件,

又下去了。”

“去哪儿啦?”

“那我得看看。”秘书往东南墙角一望,回头说,“上南部去啦。老项有个习惯,南去准扛猎枪,北

去准背粪篓。”

“这是为什么?”

“你听我说呵、北部有条公路,车马多,粪多,背上筐,走一越,准能闹个满载;南部有片山岗,草

多,洞多,野物多,扛上枪,保险!”

我又乘兴问道:“书记的枪法怎么样?”“百发百中,全社第一。”

这时,我恨不能一下子见到项书记。秘书向我建议说:“他不来,你也没事干,你干脆去找他吧!”

我离开公社,顺着杨柳成荫的机耕道,一直向南走去。天晴地湿,风吹禾摇,一路都是丰收景象。我

听见一伙干活的社员们,好像是在议论项书记,就势问道:“喂!借光,你们见到项书记没有?”

“见到啦!刚过去,到方庄去啦!”一位快嘴姑娘指手画脚地说,还有几位老汉插言插语,热情地向

我介绍书记的长相和衣着。不过,我都没有用心听,一个公社书记的模样,我是可以想象出来的!

又走了一里多路,见路边蹲着一个人,农村干部打扮,怀里竖着一支长筒猎枪,蹲在那儿正对着一棵

棉花出神。我暗自赞叹:“项书记可真朴素呵,不愧为劳动人民出身的干部!”

“项,项……同志,你就是项书记吧?”

那人打量我一眼,眯笑着说:“对了一半儿!我姓项,可不是书记,是副社长!”

他告诉我,方才项书记和社员们锄了一阵地,又和他研究了一番棉花生长情况,对棉花的中期管理提

出指导意见,把枪放在这儿,就往方庄去了,现在还过不去前面的黄土岗……

来到黄土岗,只见有一位推车的老汉。这老汉,标准的老农打扮:头上戴着一顶破草帽,肩上搭着一

件灰不灰黄不黄的褂子,整个脊背又黑又亮,裤脚卷过膝盖,脚上没有穿鞋,后腰上插着旱烟袋,像钟摆

似的两边摆动着。

“老乡,到哪儿去呀?”

“上方庄。”他擦了一把满脸的汗水,又问我,“小伙子,你上哪?”

“也到方庄。”

“那好,我抓你个差吧。”说着,他放下车子,在车子上栓了一条绳子,向我一举,笑哈哈地说:“来,

小伙子,帮帮忙吧,前边这条路不大好走!”

没办法,我只好接过绳子,拉起车子来。使我惊奇的事发生了,他抓我这个差,不感激我也罢,还一

股劲地挑三挑四:

“小伙子,你缺'基本功'呵——不带劲!……不懂?我告诉你——塌下腰,挺起胸来、再挺挺。把

头抬起来,眼向前看。把膀子晃开,把胳膊甩开,甩上点劲儿”

走进方庄,天已傍晌,社员们刚刚收工。一进村,几个男社员从各个角落凑过来,热情地打招呼。一

位小伙子接过车子,继续推。一位大娘大概是听到了喊声,急急忙忙走出门,手扶门框开了腔:“老项!

中午到我家来,我还有活叫你干哩!”老项摘下草帽扇着风,笑哈哈地说:“好吧,王大娘,中午你多做

一个人的饭,我先到队部。”

方才我被这情景迷住了。现在老项一走,我倒忽地想起一件事来,便向身边的一位中年人问道:“同

志,项书记在哪里?”

“项书记?”那人沉静一下,“哦,你找我呵??”

我就自我介绍起来。说着说着,他喷嘎地笑了:“同志,你弄错了。你是找公社书记吧?我是支部书

记!”

“公社书记呐?”

“方才你给谁拉的车子?他就是公社书记呀!”

支书又补充说:“你别看我们老项这样儿,论本事可不简单啦,是锄杆,是枪杆,是笔杆……”他一

说到“笔杆”,我忽然想起一件事来:前几天的省报上,曾发表过他的一篇稿子。他在这篇稿子里,用自

己的工作实践,论证了研究党的政策的重要性。这篇稿子发表后,影响很大。当时,我曾这样想:“项书

记一定是个知识分子干部,也一定整天埋头书案……”

支书越说越有劲:“老项常跟咱讲,建设社会主义,'三个杆子'缺一不可。对于咱们这些领导农业

生产的人来说,尤其是不要跟锄杆子闹不团结!”

支书领我来到队部,这时的项书记,打扮和在路上一样;不过,我觉得他似乎比那时高了许多。我走

上前去,恭敬地喊了一声“项书记”,接着就自我介绍。他非要让我喊他“老项”,说:“你就把路上叫

我‘老乡’的尾音加重,'老乡'改成‘老项',这多省劲!小崔!”

这时,街上传来老大娘的喊声:“老项哟!吃饭了!”于是,我随在老项的身后,向王大娘家走去。

我实在跑累了,吃完饭,身子一躺就入了梦乡。一觉醒来时,天已过半晌。我赶到地里时,人们大概

已经干了一阵子活,老项正坐在柳树下和社员聊天。

我问老项:“我干什么活呀?”

你第一次出勤,就派你个轻松活吧!”他指着那辆车子说,“你把它送到何庄去吧。"又嘱咐说:

“你到了那里,要利用今天晚上的时间,帮助队干部们,讨论讨论抓好生产和群众生活问题……”

我推着车子走在路上,耳边还在响着老项那朗朗的笑声,眼前晃动着老项那高大的身影……

(选自1963年11月《人民文学》,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对老乡“挑三挑四”的态度感到惊奇但并不厌烦,展现了基层青年干部谦逊的服务态度。

B.小说中“塌下腰”“挺起胸”“把胳膊甩开”等动作要求,间接勾勒出农村人们劳作的真实状态。

C.小说多处用“老项”这一称呼,既体现项书记平易近人,又反映当时农村和谐融洽的干群关系。

D.“农村干部打扮”“标准的老农打扮”“知识分子干部”,项书记鲜明形象在“我”面前依次呈现。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的开头写“我”上任报到,公社办公室冷冷清清,只有秘书一人,其目的是与下文农村热闹劳动场

面形成对比。

B.寻找途中、姑娘和几位老汉的热情指点与后文中方庄社员们的热情招呼相呼应,从侧面衬托出项书记深

受群众的爱戴。

C.“我忽然想起一件事来”运用插叙,丰富了小说内容,突出了项书记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水平,强化了小

说的现实意义。

D.小说采用第一人称,讲述“我”上任第一天的所见所闻,记叙了平凡普通的乡村生活故事,给读者以亲

近感和真实感。

8.小说采用延宕手法突出项书记的人物形象,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有人评价,这篇小说是20世纪60年代中国乡土小说的“范本”。本文的乡土特色体现在哪些方面?请

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6.D7.A

8.①“我”到公社报到,项书记下乡,“我”未能与他相见,从秘书口中感知项书记的勤政爱民;②在寻

找项书记途中,把项副社长误认成项书记,与副社长交流中得知项书记重视生产管理;③在黄土岗,帮助

老乡拉车却不知他的真实身份,在相处中写出了项书记的农民本色;④进入方庄后,把项支书误认成项书

记,在项支书的叙说中凸显了项书记“多面手”的高大形象。

9.①呈现了典型的农村生活内容。如叙写了“锄地”“研究棉花生长”“收工”“劳动间隙聊天”等乡土

生活场景。②塑造了栩栩如生的农村百姓群像。如塑造了“快嘴姑娘”“王大娘”“村支书”等农民形象。

③凸显农村基层干部形象,表现了农村干群关系和谐、积极向上的主题。④语言生活化、口语化,亲切自

然。如“闹个满载”“不带劲”“傍晌”等充满了浓郁的乡土特色。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D.“农村干部打扮"“在'我'面前依次呈现"错误,根据原文“又走了一里多路,见路边蹲着一个人,

农村干部打扮,怀里竖着一支长筒猎枪,蹲在那儿正对着一棵棉花出神……我姓项,可不是书记,是副社

长”可知,“农村干部打扮”的是副社长,选项张冠李戴;根据原文“这老汉,标准的老农打扮:头上戴

着一顶破草帽,肩上搭着一件灰不灰黄不黄的褂子,整个脊背又黑又亮,裤脚卷过膝盖,脚上没有穿鞋,

后腰上插着旱烟袋,像钟摆似的两边摆动着”“你别看我们老项这样儿,论本事可不简单啦,是锄杆,是

枪杆,是笔杆……”“他一说到‘笔杆’,我忽然想起一件事来……项书记一定是个知识分子干部,也一

定整天埋头书案……”可知,作者对项书记的刻画,有自己的亲眼所见,也有自己的个人看法,选项“在

‘我'面前依次呈现"错误,与原文表述不符。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A.“其目的是与下文农村热闹劳动场面形成对比”错误,其目的应该是为了下文寻找项书记,刻画项书记

的农村基层干部形象作铺垫。

故选Ao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根据原文“公社办公室里冷清清的,只有秘书一个人……全下队啦"''昨天晚上赶回来,向县委作了个电

话汇报,今天起早看了一阵文件,又下去了”“上南部去啦。老项有个习惯,南去准扛猎枪,北去准背粪

篓”可知,“我”到公社报到,项书记下乡,“我”未能与他相见,从秘书口中感知项书记的勤政爱民;

根据原文“那人打量我一眼,眯笑着说:'对了一半儿!我姓项,可不是书记,是副社长’……现在还过

不去前面的黄土岗”可知,在寻找项书记途中,把项副社长误认成项书记,与副社长交流中得知项书记重

视生产管理;

根据原文“‘那好,我抓你个差吧。'说着,他放下车子,在车子上栓了一条绳子,向我一举,笑哈哈地

说:'来,小伙子,帮帮忙吧,前边这条路不大好走’……把头抬起来,眼向前看。把膀子晃开,把胳膊

甩开,甩上点劲儿……”可知,在黄土岗,帮助老乡拉车却不知他的真实身份,在相处中写出了项书记的

农民本色;

根据原文“支书又补充说……尤其是不要跟锄杆子闹不团结”可知,进入方庄后,把项支书误认成项书记,

在项支书的叙说中凸显了项书记“多面手”的高大形象。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根据原文“他告诉我,方才项书记和社员们锄了一阵地,又和他研究了一番棉花生长情况,对棉花的中期

管理提出指导意见,把枪放在这儿,就往方庄去了,现在还过不去前面的黄土岗……”可知,呈现了典型

的农村生活内容。如叙写了“锄地”“研究棉花生长”“收工”“劳动间隙聊天”等乡土生活场景。

根据原文“'见到啦!刚过去,到方庄去啦!'一位快嘴姑娘指手画脚地说”“一位大娘大概是听到了喊

声,急急忙忙走出门,手扶门框开了腔:'老项!中午到我家来,我还有活叫你干哩!'老项摘下草帽扇

着风,笑哈哈地说:'好吧,王大娘,中午你多做一个人的饭,我先到队部'”“支书又补充说……支书

越说越有劲……尤其是不要跟锄杆子闹不团结”可知,塑造了栩栩如生的农村百姓群像。如塑造了“快嘴

姑娘”“王大娘”“村支书”等农民形象。

根据原文“你别看我们老项这样儿,论本事可不简单啦,是锄杆,是枪杆,是笔杆……”“老项常跟咱讲,

建设社会主义,‘三个杆子’缺一不可。对于咱们这些领导农业生产的人来说,尤其是不要跟锄杆子闹不

团结”可知,凸显农村基层干部形象,表现了农村干群关系和谐、积极向上的主题。

根据原文“你听我说呵、北部有条公路,车马多,粪多,背上筐,走一趟,准能闹个满载;南部有片山岗,

草多,洞多,野物多,扛上枪,保险”“小伙子,你缺'基本功'呵一一不带劲”“走进方庄,天已傍晌,

社员们刚刚收工”可知,语言生活化、口语化,亲切自然。如“闹个满载”“不带劲”“傍晌”等充满了

浓郁的乡土特色。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魏主雅重门族。陇西李冲以才识见任,当朝贵重.所结姻亲,莫非清望。帝以其女为夫人。魏旧制:

王国舍人①皆应娶八族及清修之门。咸阳王禧娶隶户为之,帝深责之,因下诏为其聘室:“前者所纳,可

为妾媵。咸阳王禧,可聘故颍川太守陇西李辅女。”时赵郡诸李,人物尤多,各盛家风。众议以薛氏为河

东茂族。帝曰:“薛氏,蜀也。岂可入郡姓!”直阁薛宗起执戟在殿下,中冬对日:“臣之先人,汉末仕

蜀,二世复归河东,今六世相袭,非蜀人也。住以陛下黄帝之胤,受封北土,岂可亦谓之胡邪?今不预郡

姓,何以生为!”乃碎戟于地。帝徐日:“然则朕甲、卿乙乎?”乃入郡姓,仍目:"卿非'宗起',乃

,起宗'也!”帝与群臣论选调口:“近世高卑出身,各有常分,此果如何?”李冲对口:“未审上古已

来,张官列位,为售学子弟乎,为致治乎?"帝曰:“欲为治耳。”冲日:“然则陛下今日何为专取门品,

不拔才能乎?”帝曰:“苟有过人之才,不患不知。然君子之门,借使无当世之用,要自德行纯笃,朕故

用之。”冲日:“傅说、吕望,岂可以门地得之!"帝曰:“非常之人,旷世乃有一二耳。”秘书令李彪

日:“陛下若专取门地,不审鲁之三卿②,孰若四科③?”著作佐郎韩显宗曰:“陛下岂可以贵袭贵,以

贱袭贱!"帝曰:“必有高明卓然者,朕亦不拘此制。”顷之,刘昶入朝,帝谓昶曰:“或言唯能是寄,

不必拘门,朕以为不尔。何者?清浊同流混齐一等君子小人名品无别此殊为不可我今八族以上士人品第有

九九品之外小人之官复有七等若有其人.可冬冬为三公。正恐贤才难得,不可止为一人浑我典制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齐纪六》)

[注]①王国舍人:指诸王嫔妃。②三卿:春秋时期鲁国三位御大夫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③四科:

原为儒家评定人物的分类,指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此处指四科的代表人物。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清浊同流混齐/一等君子小人/名品无别/此殊为不可/我今八族/以上士人品第有九/九品之外/小人之官

复有七等/

B.清浊同流/混齐一等/君子小人/名品无别/此殊为不可/我今八族/以上士人品第有九/九品之外/小人之

官复有七等/

C.清浊同流混齐/一等君子小人/名品无别/此殊为不可/我今八族以上士人/品第有九/九品之外/小人之官

复有七等/

D.清浊同流/混齐一等/君子小人/名品无别/此殊为不可/我今八族以上士人/品第有九/九品之外/小人之

官复有七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次的“次”指行列、队列,与《兰亭集序》中“列坐其次”的“次”含义相同。

B.伏,在此表示下对上的谦敬,与《孔雀东南飞》中“伏惟启阿母”的“伏”相同。

C.膏粱,此指富贵之家,与《红楼梦》中“寄言纨挎与膏粱”的“膏粱”含义相近。

D.起家,此指从家中征召出来,授以官职,与“白手起家”中的“起家”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帝因为咸阳王禧违背魏国已有的制度聘娶隶户人家的女儿做嫔妃,不仅对其深加责备,还下诏书为他

聘娶陇西人李辅的女儿为妻室。

B.魏帝认为薛氏属于蜀地不应该入郡姓,但在薛宗起据理力争、碎戟于地甚至以死相逼下,不仅同意薛氏

入郡姓,还对薛宗起赞赏有加。

C.李冲认为自古以来陈设官爵名位就是为了把政事处理好,应该选取有才能的人充任,而不应该像魏帝那

样只凭门第选取显贵人家子弟。

D.魏帝虽然表示可以打破常规选用出身低微的旷世之才,但仍然不废弃以门第选人的制度,因为他认为君

子之门出来的人德行纯粹笃厚。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陇西李冲以才识见任,当朝贵重,所结姻亲,莫非清望。

(2)或言唯能是寄,不必拘门,朕以为不尔。

14.文中薛宗起和李彪在应答魏帝时,采用的说理方法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

【答案】10.D11.A12.B

13.(1)陇西人李冲凭着才学见识被任用,是当朝显贵的重臣,他联姻缔结的亲戚,没有不是有清誉的望

族。

(2)有人说,把重任托付给有才能的人,不一定受门第拘泥,我认为不是这样。

14.薛宗起:类比论证;李彪:对比论证。(如答“薛宗起:归谬法;李彪:假设论证”亦可)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为:因为清浊同流,混杂在一起,士人和庶人,爵位品级没有差别,这在是不可以的。我们现在八族

以上的人,品第有九种;九品之外,出身低贱而做官者又分为七等。

“品第”作主语,“有”作谓语,“九”作宾语,故应在“品第”前停顿,排除AB。

“清浊同流”作主语,“混齐一等”作谓语,“君子小人”作“名品无别”的主语,故“混齐一等”中间

不能停顿,排除C。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和文言实词的能力。

A.“含义相同"错。

“出次对曰”句意:出列回答说。

《兰亭集序》中“列坐其次”中的“次”意思是“旁边”,这里指水边。句意:排列坐在曲水旁边。

故两个“次”含义不同。

B.”伏惟启阿母”句意:我要恭恭敬敬地再向母亲您哀求。

C.“寄言纨挎与膏粱”句意:送给富贵哥儿们一句话:可别学贾宝玉这般模样。

D.“白手起家”的“起家”,兴家立业。句意:空手创立家业。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信息的能力。

B.“赞赏有加”错,原文是“直阁薛宗起执戟在殿下,出次对曰:‘臣之先人,汉末仕蜀,二世复归河东,

今六世相袭,非蜀人也。伏以陛下黄帝之胤,受封北土,岂可亦谓之胡邪?今不预郡娃,何以生为!’乃

碎戟于地。帝徐曰:'然则朕甲、卿乙乎?'乃入郡姓",可见,并没有“赞赏有加”。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见任”,见识被任用;“当朝贵重”,是当朝显贵的重臣;“清望”,清誉的望族。

(2)“或”,有人;“唯能是寄”,宾语前置,应为“唯寄能”;“不必”,不一定;“拘门”,受门第

拘泥;“以为”,认为。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艺术手法的能力。

(1)根据“臣之先人,汉末仕蜀,二世复归河东,今六世相袭,非蜀人也。伏以陛下黄帝之胤,受封北土,

岂可亦谓之胡邪”概括:薛宗起采用类比论证,把薛家在蜀地做官已六代,应不是河东人和魏帝是黄帝后

代,受封到北方,但不是胡人作类比,使得魏帝把薛姓列为郡姓。

(2)根据“陛下若专取门地,不审鲁之三卿,孰若四科”概括:李彪采用对比论证,把鲁国的三卿与孔门

四科的弟子相比,阐述选拔官吏要根据人才而不能根据门阀地位。

参考译文:

魏主(北魏孝文帝)很看重门第家族。陇西人李冲凭着才学见识被任用,是当朝显贵的重臣,他联姻

缔结的亲戚,没有不是有清誉的望族。魏帝选了他的女儿做夫人。北魏旧有的制度:王国的诸嫔纪都应娶

自八大姓及有清望的门第人家的女儿。咸阳王元禧娶隶户人家的女儿做嫔妃,魏帝严厉地责备了他,于是

下诏令替他重新聘娶妻室,说:“以前纳娶的,可以改做小妾。咸阳王元禧,可以聘娶前颍川太守陇西人

李辅的女儿。”当时,赵郡李姓诸门中,人物尤其多,都有美盛的家风。众人议论,认为薛氏是河东兴盛

的家族。魏帝说:“薛氏,是蜀地人。怎么能入郡姓!”当时直阁薛宗起正在殿下拿着长戟,出列回答说:

“我的祖先,汉朝末年在蜀地做官,两代以后又还归河东,如今已经六代相沿袭,不是蜀地人了。我斗胆

问一句,陛下是黄帝后代,受封到北方,难道也可以说是胡人吗?现在如果不认我们为郡姓,活着还有什

么意思!”于是,把手中的戟摔碎在地上。魏帝慢悠悠地说:“既然这样,那么我排列在甲,你排列在乙

了?”于是,把薛姓列为郡姓,接着说:“你不是宗起,而是起宗了!”魏帝与群臣谈论选拔调派官员的

事,他说:“近世以来,出身高低贵贱,各有固定名分:这种做法究竟如何?”李冲回答:“不知道上古

以来,陈设官名位,是为了富贵人家的子弟呢,还是为了把政事处理好呢?”魏帝说:“想把政事处理好

罢了。”李冲说:“既然这样,那么陛下为什么专门选取显贵人家的子弟,而不选拔真正有才能的人呢?”

魏帝说:“如果真有过人的才能,就不担心在上位的人不知道。然而君子的门下,即使没有当代合用的人

才,德行总是纯粹笃厚,所以我任用他们。”李冲说:“傅说、吕望,怎能凭门阀地位来选拔!”魏帝说:

“这种不平常的人才,从古以来才有一两个罢了。”秘书令李彪说:“陛下如果专门根据门阀地位来选拔

官吏,不知道鲁国的三卿与孔门四科的弟子相比,谁更优秀些?”著作佐郎韩显宗说:“陛下怎能以显贵

的承衾显贵的地位,以卑贱的承衾卑贱的地位!”魏帝说:''如果真有高明卓越的,我也不拘泥这一制度。”

一会儿,刘昶来到朝中,魏帝对他说:“有人说,把重任托付给有才能的人,不一定受门第拘泥,我认为

不是这样。为什么呢?因为清浊同流,混杂在一起,士人和庶人,爵位品级没有差别,这在是不可以的。

我们现在八族以上的人,品第有九种:九品之外,出身低贱而做官者又分为七等。如果有特异人才,可以

授予官职做到三公。我正担心贤才难得,但也不可以仅为一个人而乱了我的典章制度。”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画松

元稹

张碟①画古松,往往得神骨。

翠帚扫春风,枯龙夏②寒月。

流传③画师辈,奇态尽埋没。

纤枝无潇洒,顽干空突兀。

乃悟埃尘心,难状烟霄质④。

我去淅阳山,深山看真物。

[注]①张碟:唐代画家,工画树石山水。②戛:敲击。③流传:流俗,平庸。④烟霄质:指松树高凌

云霄烟霞的气质。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四句描述了画中松树的形象,翠绿的生枝和盘曲的枯干虽然形态各异,但都颇具神韵。

B.中间四句诗人由张碟的松画联想到世俗画师,并将其与张璟对比,继而引出下文的感慨。

C.诗中“烟霄质”遥承开头四句,诗人借此间接交代了张碟画作的格调,抒发对其赞美之情。

D.最后两句收束全篇诗意,以去淅阳山看松结尾,传达出观再好的画作也不如看真松的感受。

16.本诗通过谈画松,体现了诗人怎样的绘画主张?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5.D16.①抓住事物特征,绘出事物神骨。三、四句写出张瑛抓住了松枝的“奇态”,凸显出

松树的神韵。②提高思想境界,加强艺术素养。九、十句指出平庸的画师格调不高,修养不够,难以画出

松树的气质。③深入生活,善于观察体悟。最后两句传达出画师应善千观察体悟,从生活中获取创作的灵

感。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D.“传达出观再好的画作也不如看真松的感受”错,最后两句是说诗人因为仰慕画家的传神之笔要亲自再

去深山欣赏一下真物。

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涵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三、四句“翠帚扫春风,枯龙戛寒月”意思是:(张瑛画的古松画的很好)枝叶茂盛看起来就像是翠色的智

帚在春风中扫动(或者是翠色的笞帚扫起了一阵春风),苍松的枝干盘曲如龙,仿佛在轻轻地敲打天上的那

轮寒月。其中,“翠帚”形容松树枝叶之颜色与形状。“枯龙”形容松树枝干如龙之躯干,松树之皮如龙

之鳞。这两句写出张瑛抓住了松枝的“奇态”,凸显出松树的神韵。

九、十句"乃悟埃尘心,难状烟霄质”,“埃尘心”指“流传画师辈”的平庸低下的思想品格、文化素质

和艺术修养。“烟霞质”,指张碟画松“得神骨”,具奇姿的画艺。有着“埃尘心”的画师,自然难以画

出“烟霞质”的松画来。即画家只有思想修养和艺术修养平庸低下,就难以描状出烟霞凌霄的自然美景。

元稹诗的言外之意便是主张提高思想境界,加强艺术素养。

“我去淅阳山,深山看真物”中“深山看真物”,传达出画师应善于观察体悟,从生活中获取创作的灵感。

即诗人主张绘画要深入生活,善于观察体悟。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里仁》中告诫人们要学会以他人为镜,贤则学之、不贤则反躬自省的句子是“,

(2)刘克庄在《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中用“,?”两句呼吁当权者要不

拘一格降人才。

(3)“山”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传统意象,诗人常借这一意象寄托遁世归隐或激越豪迈的情怀,如

【答案】①.见贤思齐焉②.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③.未必人间无好汉④.谁与宽些尺度

⑤.少无适俗韵⑥.性本爱丘山(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第(1)(2)句易错字有:“省”“与”。

第(3)句要抓住题干中“山”这一意象,和“这一意象寄托遁世归隐或激越豪迈的情怀”默写,注意“少

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中易错字"适”“性”,注意“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中易错字

“事”“艰”。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邮票的内容可谓①,如自然风光、文化艺术、历史地理、人物动物等,而生肖作为其主题是从1980

年开始的。40多年来,我国已经完整发行了三轮生肖邮票,今年春节期间发行的是第四轮的第八套。一枚

枚生肖邮票,讲述时代的变迁,②文化的底蕴、早已成为民众记忆与年俗文化的一部分。

生肖邮票备受关注,与其投资价值与升值空间有关,更源于其蕴含的中华传统民俗文化的魅力。比如

“癸卯寄福”,依据兔伴嫦娥、遥踞月宫的传说,采用了卯兔传书的新颖构想,以“传书”寓意“寄福”。

艺术欣赏与审美喜好往往百人百味,美好寓意与文化归属感或许才是更多人成为其“铁粉”的心理动因。

方寸之间乾坤大。走过40多年历程的生肖邮票在内容上看,既有细节演变也有一脉相承,能够反映出

所处时代的特征。一人一属相.一岁一生肖。③是生肖邮票④是其它带有生肖元素的礼品.这些

增添新春仪式感的物件承载的,都是辞旧迎新、春回大地的浓浓年味,是时间向前、生活向上的幸福光影。

18.根据下面要求,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

(1)在①处填写一个成语:

(2)在②处从“沉积”与“沉淀”中选一词填写:

(3)在③④处填写一组关联词语: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走过40多年历程的生肖邮票从内容上看,既有一脉相承也有细节演变,能够反映出所处时代的特征。

B,走过40多年历程的生肖邮票在内容上看,既有一脉相承也有细节演变,能够反应出所处时代的特征。

C.走过40多年历程的生肖邮票从内容上看,既有细节演变也有一脉相承,能够反应出所处时代的特征。

D.走过40多年历程的生肖邮票在内容上,既有细节演变也有一脉相承,能够反映出所处时代的特征。

20.今年我国发行了癸卯年特种邮票两枚,一枚是材料中的“癸卯寄福”,另一枚是下图的“同圆共生”。

请写出下图的构图要素(汉字、英文、数字除外)及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

【答案】18.①.包罗万象②.沉淀③.无论……还19.A

20.邮票由三只首尾相接的奔兔、内含“玉兔捣药”图案的圆月和吉祥云纹组成。圆形奔兔和圆月寓意生生

不息、团圆美满,“玉兔捣药”图案和吉祥云纹寓意平安健康、纳福致祥.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第一空,根据前文“邮票的内容”和后文“如自然风光、文化艺术、历史地理、人物动物等”可知,此处

是说内容丰富,故可填“包罗万象”.“包罗万象”的意思是形容内容丰富,无所不有。

第二空,“沉积”,水流、风等流体在流速减慢时,所携带的砂石、尘土等沉淀堆积起来;指物质在溶液

中沉淀积聚的现象.

“沉淀”,溶液中难溶解的固体物质从溶液中析出;比喻凝聚,积累。

结合前文“讲述时代的变迁”和后文”文化的底蕴、早已成为民众记忆与年俗文化的一部分”可知,此处

是说邮票凝聚的文化底蕴,故选择“沉淀”。

第三、四空,结合“……是生肖邮票……是其它带有生肖元素的礼品”“这些增添新春仪式感的物件承载

的……生活向上的幸福光影”可知,此处是表条件关系,故可填“无论……还……”。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横线句子的语病有:1.“既有细节演变也有一脉相承”,语序不当,应改为“既有一脉相承也有细节演

变",排除CD;2.“在内容上看"搭配不当,应是“从内容上看",排除BD。

“反应”,指有机体受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的相应的活动。也指物质受作用而引起变化的现象和过程。

“反映”,反照。比喻表现出客观事物的本质。也指把情况、意见等告诉上级及有关部门。根据原文“所

处时代的特征”可知,是表现时代特点,应用“反映",排除BC。

故选Ao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和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

首先照全构图要素,一一写出来,尽量遵循一定的顺序,比如自上而下由高到低从左至右由中间向四周等

等,力求条理清楚层次井然。比如:三只首尾相接的奔兔、内含“玉兔捣药”图案、圆月、吉祥云纹四部

分组成。

然后明确寓意,即构图要素单独的意思、,组合在一起有什么含义等等。理解内涵时别忘了参考主题和邮票

的名字,从中体会深层含义或者指向。结合题干“同圆共生”可知,圆形奔兔和圆月寓意生生不息、团圆

美满,“玉兔捣药”图案和吉祥云纹寓意平安健康、纳福致祥。

(二)语言文字运用n(本题共2小题,io分)

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继“社交恐惧症”“热度排斥症”之后,一种新型“病症”——“文字讨好症”冲上了热搜,①:

有人认为“这是刚需”,有人认为“被戳中了”,还有人感觉“被冒犯到了”。

所谓“文字讨好症”,指的是人们在线上用文字聊天时,会习惯性地添加一些语气词或者特定符号对

语言进行“软萌化”,以达到讨好的目的。比如“好的”会说成“好嘲”“好哒”“好滴”等;“收到”

说成“收到啦”“收到哈”“收到了哟”等。某网站曾以“语言通货膨胀”来形容这一现象,但该词并没

有流行起来。

文字讨好,“症”从何来?在疫情的大背景之下,网络成为了人们社交的主要阵地之一。网络虽然便

利了人们的交往,却阻隔了情绪的传达。因此,为了弥补这一缺失,可爱的语气词和表情包成为了传达我

们情感的工具。从中我们可以看出,②.而是为了避免歧义和误会。与其因词不达意引发矛盾,花更

多时间解释,不如多打几个字或加上各种辅助修饰,好让对方明白自己的真实意思——这是许多“文字讨

好症患者”的心理。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

字。

22.“语言通货膨胀”和“文字讨好症”是针对同一现象的两种不同的命名,为什么后者成为了信息时代的

网络“热词”?请简要分析。

【答案】21.①并且引发了不少争议②“文字讨好症”的初衷并不是讨好

22.①后者更语合大众语言风格,“通货膨胀”是书面语,“讨好症”更语口语化;②后者更贴近网络语言

环境,“文字”适合网络交流,“症”字更语合网络受众特点;③后者更具有语言表现力,“讨好症”更

生动形象;④后者更具有话题热度,“讨好症”容易引发网络争议,比“通货膨胀”更具有话题热度。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景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根据该句后的冒号可知,补写句是总结后句内容;再根据前句“'文字讨好症'冲上了热搜”和

后句“有人认为'这是刚需',有人认为'被戳中了',还有人感觉'被冒犯到了’”等信息可知,此处

是说“文字讨好症”引起人们很多争议,故补写内容为“并且引发了不少争议”。

第二空,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