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阅读江西省九江市2024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泪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遵命曰:“和氏之壁。”和虽献璞而未美,未为主之害也,然犹两足斩而宝乃论,论宝若此其难也!昔者吴起曰:“大臣太重,封君太众;若此,则上主而下虚民,此贫国弱兵之道也。不如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减百吏之禄秩损不急之枝官以奉选练之士。”楚悼王行之期年而薨矣,吴起枝解于楚。商君教秦孝公以连什伍,设告坐之过,燔①诗书而明法令,塞私门之请而遵公家之劳,禁游宦之民而显耕战之士。孝公行之,主以尊安,国以富强。八年而薨,商君车裂于秦。楚不用吴起而削乱,秦行商君法而富强,二子之言也已当矣,然而枝解吴起而车裂商君者,何也?(节选自《韩非子·和氏》)材料二: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蒙工,作古寂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责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而不早图之,其与亡矣。”遂去,入于宕冥②之山,不知其所终。(节选自刘基《诚意伯集》)【注】①燔:fán焚烧。②宕冥:高远幽深貌。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不如使封君之子孙A三世而收B爵禄C减百史之D禄秩E损不急之F枝官G以奉H选练之士。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诳,文中的意思是欺骗、欺瞒,如“出家人不打诳语”意为出家人不说谎话、大话。B.薨,指诸侯之死,唐以后二品以上官员之死也称薨。古代帝王和皇后之死则称“崩”。C.什伍,文中指秦孝公设立的基层居民户籍编制,五家为伍,十户为什,相联相保。D.美,意动用法,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吾妻之美我者”的“美”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和氏在楚山获得璞玉,先后向厉王和武王进献,但都因玉人的误判而被君王处罚,最终失去了双足,楚文王当政后,此玉才被识得。B.吴起、商鞅均具有远见卓识,他们针对本国的实际进行了有效的改革,使得国家富强,但随着国君的离世,二人也被处以极刑。C.从对秦孝公的改革建议中可以发现,商鞅认为秦国社会应当鼓励告发、焚毁诗书、严明法令、杜绝私人请托、提高士兵地位。D.工之侨得到了一块上好的桐木,将其制成了一张音色优美的好琴,把它献给了国家,结果太常以不是古琴为由,拒绝了工之侨。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二子之言也已当矣,然而枝解吴起而车裂商君者,何也?(4分)(2)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4分)14.两则材料都记载了献宝不被赏识的故事,作者的态度有何不同?(3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10.(3分)CEG不如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减百吏之禄秩,损不急之枝官,以奉选练之士。11.(3分)D。文中是形容词作名词,美好的琴。《邹忌讽齐王纳谏》为形容词意动,认为美。二者意思不同。12.(3分)B。他们并未“使得国家富强”,文中指出“楚不用吴起而削乱”,可见吴起没有让楚国富强。13.(8分)(1)(4分)二人的主张已是正确的了,但是肢解吴起与车裂商鞅,这是为什么呢?(“当”1分,“枝解”1分,“而”表并列关系1分,“何也”1分。)(2)(4分)把它装在匣子然后埋在土里,一年后挖出来,抱着它到集市上。(“匣”名作动1分,“诸”1分,“期年”1分,“适”1分。)14.(3分)材料一,作者认为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才能鉴定宝玉,识宝如此之难,由此发出无限感慨,(1分)但对于和氏因献宝不成而惨遭酷刑这一结果,作者表达了强烈的愤慨、悲伤。(1分)材料二,作者借工之侨伪造古琴一事,批判了只重虚名,不重真才实学的虚伪之风气。(1分)(其他答案酌情给分。)【文言文参考译文】材料一:楚人卞和在荆山中得到一块玉璞,捧着进献给楚厉王。厉王让玉匠鉴定。玉匠说:“是石头。”厉王认为卞和是行骗,就砍掉了他的左脚。到厉王死,武王继位。卞和又捧着那块玉璞去献给武王。武王让玉匠鉴定,玉匠又说:“是石头。”武王也认为卞和是行骗,就砍掉了他的右脚。武王死,文王登基。卞和就抱着那块玉璞在荆山下哭,哭了三天三夜,眼泪干了,跟着流出的是血。文王听说后,派人去了解他哭的原因,问道:“天下受断足刑的人多了,你为什么哭得这么悲伤?”卞和说:“我不是悲伤脚被砍掉,而是悲伤把宝玉称作石头,把忠贞的人称作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文王就让玉匠加工这块玉璞并得到了宝玉,于是命名为“和氏之壁”。即使卞和献的玉璞不够完美,也并不构成对君主的损害,但还是在双脚被砍后宝玉才得以论定,鉴定宝玉就是如此的困难。从前吴起向楚悼王指出楚国的风气说:“大臣的权势太重,分封的贵族太多。像这样下去,他们就会上逼主而下虐民,这是造成国贫兵弱的途径。不如使分封贵族的子孙到第三代时君主就收回爵禄,取消或减少百官的俸禄,裁减多余的官吏,来供养经过选拔和训练的士兵。”楚悼王施行此法一年就死了,吴起在楚遭到肢解。商君教秦孝公建立什伍组织,设置告密连坐的制度,焚烧诗书,彰明法令,堵塞私人的请托而进用对国家有功的人,约束靠游说做官的人而使农民士兵显贵起来。孝公实行这些主张,君主因此尊贵安稳,国家因此富庶强大。八年后秦孝公死了,商鞅在秦受到车裂。楚国不用吴起变法而削弱混乱,秦国推行商鞅变法而富庶强大。二人的主张已是正确的了,但是肢解吴起与车裂商鞅,又为什么呢?材料二:工之侨得到了很好的桐木,砍下来做成一张琴,装上弦弹起来,像金属和玉石相应和。工之侨自认为是天下最好的琴,就把它献给太常寺。(太常寺)让最优秀的乐师来看看,乐师说:“不是古琴。”把琴退给了他。工之侨带着琴回到了家,与漆工商量,在琴面绘制了断裂的纹理;又与篆工商量,在琴上刻了古代的款识。把它装在匣子然后埋在土里,一年后挖出来,抱着它到集市上。一位达官贵人路过看见了,用一百两黄金买了去,并把它献给朝廷。乐官们传递着看了,都说:“这可是世上少有的珍品啊。”工之侨听到了,慨叹地说:“这样的世道真可悲啊!难道只是这张琴吗?没有什么不是这样的啊!如果不早作打算,就要和这世道一同灭亡了啊!”于是离去,去到宕冥山中,不知道他最终去哪儿了。江西省鹰潭市202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晏子相景公,其论人也,见贤而进之,不同君所欲;见不善则废之,不辟君所爱;行已而无私直言而无讳。有纳书者曰:“废置不周于君前,谓之专;出言不讳于君前,谓之易。专易之行存则君臣之道废吾不知晏子之为忠臣也公以为然。晏子入朝,公色不说,故晏子归,备载,使人辞曰:“婴故老悖无能,毋敢服壮者事。”辞而不为臣,退而穷处,东耕海滨,堂下生藜藿,门外生荆棘。七年,燕、鲁分争,百姓惛乱,而家无积。公自治国,权轻诸侯,身弱高、国。公恐,复召晏子。晏子至,公一归七年之禄,而家无藏。晏子立,侯诸忌其成,高、国服其政,燕、鲁贡职,小国时朝。晏子没而后衰。(节选自《晏子春秋·外篇第七》)材料二:景公燕赏于国内,万钟者三,千钟者五。令三出,而职计莫之从。公怒,令免职计。令三出,而士师莫之从。公不说。晏子见,公谓晏子曰:“寡人闻君国者,爱人则能利之,恶人则能疏之。今寡人爱人不能利,恶人不能疏,失君道矣。”晏子曰:“晏闻之,君正臣从谓之顺,君僻臣从谓之逆。今君赏谗谀之臣,而令吏必从,则是使君失其道,臣失其守也。先王之立爱,以劝善也;其立恶,以禁暴也。昔者三代之兴也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故明所爱而贤良众,明所恶而牙僻灭,是以天下治平,百姓和集;及其衰也,行安简易,身安逸乐,顺于己者爱之,逆于己者恶之,故明所爱而邪僻繁,明所恶而贤良灭,离散百姓,危覆社稷。君上不度圣王之兴,而下不观惰君之衰,臣惧君之逆政之行,有司不敢争”,以覆社稷,危宗庙。”公曰:“寡人不知也,请从士师之策。”国内之禄,所收三也。(节选自《晏子春秋·内篇谏上第一》)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专易之行A存B则君臣之道C废D吾E不知晏子之为F忠臣也G公以为然。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相,文中指辅佐,与屈原《离骚》中“悔相道之不察兮”的“相”意义不同。B.轻,文中指轻视,与《孟子》中“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中的“轻”意义不同。C.“万钟者三”“钟”是古代的一种计量单位,在古代“六斛四斗为一钟”,“斛”和“斗”也是古代的计量单位。D.度,文中指推测,与《鸿门宴》中“度我至军中”中的“度”意义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晏子在景公面前谈论人时,能做到推荐贤人,罢黜不善者,不迎合景公,不回避景公所宠爱的人。B.有人认为晏子的行为专断随意,晏子承认自己年老悖谬,不敢任用壮年人,于是辞官归隐。C.晏子归隐后,景公意识到他的重要性,重新召回晏子,晏子最终接受了景公的俸禄。D.晏子重回朝廷后,各国诸侯都敬畏晏子的威名,景公也能在晏子的辅助下称霸诸侯。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废置不周于君前,谓之专;出言不讳于君前,谓之易。(2)今君赏谗谀之臣,而令吏必从,则是使君失其道,臣失其守也。14.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齐国强盛的原因及晏子思想主张。【答案】10.BDG11.D12.B13.(1)在君主面前废黜或使用人才不符合君主的想法,叫作专断;在君主面前说话没有忌讳,叫作轻视。(2)现在大王您赏赐进谗言善于奉承的臣子,却下令让主管官吏一定要听从,这是使君主失去他的道德、臣子失去他的操守。14.①晏子贤德、敢于进谏;齐景公知错能改、善于纳谏。②选拔贤能,不应以君王喜好为标准;君王应当爱对国家有意义的人,以民为本。【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专断和轻视的行为若存在,那君臣的道义就废弃了,我不觉得晏子是个忠臣啊。景公认为有道理。“专易之行”作主语,“存”作谓语,故应在B处断开;“君臣之道”作主语,“废”作谓语,故应在D处断开;“吾”作主语,“不知”作谓语,“晏子之为忠臣也”作宾语,故应在G处断开。故应在BDG处断开。【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和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A.正确。“相”,辅佐;/选择。句意:晏子辅佐齐景公。/我后悔选择人生道路不仔细。B.正确。“轻”,轻视;/地位低下。句意:权势被诸侯们所轻视。/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C.正确。D.“意义不同”错误,两句中的“度”均为推测、估计的含义。句意:国君您上不估计圣王兴盛的原因。/估计我到了军营。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信息的能力。B.“晏子承认自己年老悖谬,不敢任用壮年人,于是辞官归隐”错。根据原文“晏子入朝,公色不说”可知,晏子辞官是因为景公不高兴,并不是“承认自己年老悖谬”。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周”,符合;“易”,轻视;“废置”,废黜或使用;“废置不周于君前”“出言不讳于君前”,状语后置。(2)“谗谀”,进谗言善于奉承;“守”,操守;“则是使君失其道,臣失其守也”,判断句。【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相关内容的能力。(1)根据材料二“晏闻之,君正臣从谓之顺,君僻臣从谓之逆。今君赏谗谀之臣,而令吏必从,则是使君失其道,臣失其守也。先王之立爱,以劝善也;其立恶,以禁暴也……故明所爱而邪僻繁,明所恶而贤良灭,离散百姓,危覆社稷。君上不度圣王之兴,而下不观惰君之衰,臣惧君之逆政之行,有司不敢争”,以覆社稷,危宗庙’”概括:晏子贤德、敢于进谏;根据材料一中“公自治国,权轻诸侯,身弱高、国。公恐,复召晏子”,和材料二“公曰:‘寡人不知也,请从士师之策’”概括:齐景公知错能改、善于纳谏。(2)根据“晏子相景公,其论人也,见贤而进之,不同君所欲;见不善则废之,不辟君所爱;行已而无私直言而无讳”概括:选拔贤能,不应以君王喜好为标准;根据“昔者三代之兴也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故明所爱而贤良众,明所恶而牙僻灭,是以天下治平,百姓和集”概括:君王应当爱对国家有意义的人,以民为本。参考译文:材料一:晏子做齐景公的丞相,选拔人才时,看到贤德的就提拔,不苟同君主的想法;看到不好的就废黜,不讳开君主喜爱的人;立身行事而没有私心,正直说话而没有忌讳。有人写信给景公说:“在君主面前废黜或使用人才不符合君主的想法,叫作专断;在君主面前说话没有忌讳,叫作轻视。专断和轻视的行为若存在,那君臣的道义就废弃了,我不觉得晏子是个忠臣啊。”景公认为有道理。晏子上朝,景公表露出很不高兴的脸色,因此晏子回到家,把行李装上马车,派人去跟景公辞行,说:“我晏婴本来就年老糊涂又无能了,不敢担任青壮年该做的事情了。”于是辞职不做景公的臣子,引退闲居,在东海边耕种,堂前长满了野草,门外长满了荆棘,七年间家中也没有积蓄。景公自己治理国家,权势被诸侯们轻视,自身地位比高氏、国氏还要卑弱,燕国和鲁国都来瓜分争抢齐国的土地,百姓混乱不堪。景公惶恐不安,又召回了晏子。晏子回到都城,景公把七年的俸禄都还给了他,他却没有私藏在自己家里。晏子又站上了丞相的位置,诸侯们忌惮他的威势,高氏、国氏都服从他的政令,燕国、鲁国前来上贡,小国也时常来朝见。晏子死后,齐国就逐渐衰败了。材料二:景公在国内举行宴饮大行赏赐,赏了三个人一万钟粮食、五个人一千钟粮食。命令下了好几次,但掌管钱粮会计的职计都没有听从。景公很生气,就下令罢免这个官员。命令下了好几次,但掌管司法的士师都没有听从。景公非常不高兴。晏子拜见景公,景公对晏子说:“我听说统治国家的人,喜欢谁就能让谁得到利益,讨厌谁就可以疏远谁。现在我喜欢一个人却不能让他受益,讨厌一个人却不能疏远他,这是失去做君主的权利了。”晏子说:“我听说,君主品行端正而臣子听从叫作顺,君主行为邪僻而臣子听从叫作逆。现在大王您赏赐进谗言善于奉承的臣子,却下令让主管官吏一定要听从,这就是使君主失去他的道德、臣子失去他的操守。古代圣王树立爱的规范,是为了劝勉百姓做好事。他们树立恶的典型,是为了禁止暴乱。从前夏、商、周三代兴盛时,君主喜爱有利于国家的人,讨厌有害于国家的人。所以昭明君主喜爱什么,贤良的臣子就众多。昭明君主厌恶什么,邪僻的臣子就绝迹了。因此天下安定太平,百姓和睦团结。等到三代衰败时,君主的行为满足于粗陋无礼,自身满足于安逸享乐,顺从自己的就喜爱他,违逆自己的就厌恶他。所以昭明君主喜爱什么,邪僻的臣子就繁多。昭明君主厌恶什么,贤良的臣子就绝迹了,使得百姓离散,国家倾覆。国君您上不估计圣王兴盛的原因,下不考察昏君衰亡的原因,我怕您的行为违背政教,使得主管官吏不敢诤谏,导致国家倾覆,宗庙危亡。”景公说:“我太不明智了,请听从司法官的决策。”全国的俸禄(即不合理的赏赐),收缴的数量占了朝廷所有俸禄的三成。江西省九校联考2024届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往岁,友人以白磁①缸一口见遗。体圆,而资极莹彻,高尺许,径一尺有半,中可贮水五十升。汉人谓玉晶盘与冰同洁,兹庶几焉。验之,盖正德间器也。未几,客有载一白石山来求售者,大不盈尺,高倍之。客不自知其名,予曰:“此玉华石也,出将乐洞。”虽工人稍斫,其初而天造奇形故在,巉岩礌砢,片片可镜。其阴则斗削壁立,上下两空洞,有含烟出云之形,即《小山赋》不尽其奇矣。因以布十匹易之,客大溢所望而去。顷予抱病溽暑喘息如焚思欲登雪山而浴冰井不可得,因取玉华石置左,名之曰“雪山”,白磁缸置右,而实以清泉,名之曰“冰井”。乃布竹榻其间,朝夕养疴,偃仰坐卧焉。遂觉暑气渐微,凉意渐洽,泠泠然爽致宜人。间起而摩挲之,则倏然山欲雪、井欲冰也。已而自笑曰:“炎方六月,何自有冰雪哉?夫霄壤之间,凡可强而名者,借也。而吾以其不可名者寄焉,亦借也。岂惟拳石勺水为然?仰积气而为天,俯积块而为地,皆强而名之也,托之乎象其形也。天地且尔,又何一物非借乎?乃予之左雪山而右冰井也,亦象其形而借其意耳。《汉书》云:‘清室则中夏含霜。’夫室可霜也,安见山不可雪而井不可冰乎?”客有闻予言而叹者,曰:“信如子言,不知真之为借,借之为真矣。”(选自《甔甀洞稿》,有删改)材料二:董偃②常卧延清之室,以画石为床,文如锦也。石体甚轻,出郅支国。上设紫琉璃帐,火齐屏风,列灵麻之烛,以紫玉为盘,如屈龙,皆用杂宝饰之。侍者于户外扇偃。偃曰:“玉石岂须扇而后凉耶?”侍者乃却扇,以手摸,方知有屏风。又以玉精为盘,贮冰于膝前。玉精与冰同其洁澈。侍者谓冰之无盘,必融湿席,乃合玉盘拂之,落阶下,冰玉俱碎,偃以为乐。此玉精千涂国所贡也。武帝以此赐偃。(选自王嘉《拾遗记》,有删改)[注]①磁:旧同“瓷”。②董偃:汉武帝的弄臣。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顷予A抱病B溽暑C喘息D如焚E思欲登雪山F而浴G冰井H不可得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巉岩,高而险的山岩,与《蜀道难》中“畏途巉岩不可攀”的“巉岩”意思相同。B.偃仰,这里指安居、休息,与《项脊轩志》中“偃仰啸歌”的“偃仰”意思相同。C.中夏,也称仲夏,指夏季的第二个月,后也指盛夏。D.文,指花纹,与《论语》中“质胜文则野”的“文”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冰井”其实是朋友丢弃的大概是正德年间的白磁缸,缸体呈圆形,因为看上去和冰一样晶莹透明而被“我”称为“冰井”。B.客人出售的玉华石保持了天然的奇特造型,即便是《小山赋》也不能尽显其妙,“我”以超出客人预期的价钱买下,后给它起名“雪山”。C.材料一以“我”为收藏的玉华石、白磁缸命名并自得其乐的故事,总结出“借”的意义,既有生活情趣,又富哲理思索。D.材料二通过侍者的眼神、举动间接描绘出火齐屏风的剔透洞亮和玉精盘的洁澈:以手摸,方知屏风;用手拂,方显玉盘。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客有载一白石山来求售者,大不盈尺,高倍之。(4分)(2)仰积气而为天,俯积块而为地,皆强而名之也,托之乎象其形也。(4分)14.材料二写汉武帝弄臣董偃的日常生活以寄寓贬斥之意,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3分)10.CEH[(原文标点)顷予抱病溽暑,喘息如焚,思欲登雪山而浴冰井,不可得]11.D(“质胜文则野”中的“文”指学问、文采)12.A(“丢弃”错误,“遗”应翻译为“赠送”;另外“因为看上去和冰一样晶莹透明而被‘我’称为‘冰井’”分析不准确,从文中“乃予之左雪山而右冰井也,亦象其形而借其意耳”,“我”称它为“冰井”不仅是其形状相似,还在于用它盛上清澈的水,放在身边,自己可以有“浴冰井”的感觉)13.(1)有一个用车拉着像山一样形状的白色石头来请求出售的客人,(他卖的)石头大小不满一尺,高比底(宽)大一倍。(关键点“盈”和定语后置句,每点1分,大意2分)(2)仰视积聚的云气称它为天,俯视堆积的土块称它为地,都是强行命名它们啊,依赖的是它们的形状相似。(关键点“托”和判断句式,每点1分,大意2分)14.①贬斥王公贵族的奢华生活。一个弄臣,日常的消暑生活就如此奢侈,王公贵族的情况可想而知。②批判朝臣和侍从的生活悬殊。玉石不需要扇就会凉,侍者不知,董偃却习以为常,可见二人生活的差距之大。③暗讽君主对弄臣的骄纵。冰玉这样的珍贵宝器碎掉,董偃却以之为乐,毫不在乎,透露出君主对弄臣的骄纵。(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即可得满分;只答出贬斥之意不结合文本具体分析的酌情给分;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材料一:前几年时,朋友拿一口白磁缸赠送给我。白磁缸缸体是圆的,(看上去)晶莹透明,高一尺左右,直径一尺半,缸中可以贮存五十升水。汉代人说水晶盘和冰一样莹洁,这也差不多吧。(我让人)鉴定了白磁缸,那大概是正德年间的器物。不久,有一个用车拉着像山一样形状的白色石头来请求出售的客人,(他卖的)石头大小不满一尺,高比底(宽)大一倍。客人自己不知道它的名字,我说:“这是玉华石,产自将乐洞。”虽然工人稍微加工了它,(但)它最初的天然奇特的造型还在,陡而隆起的岩石堆积在一起,每一片都像镜子一样明亮。它的背面陡峭壁立,上下两个中空的洞,呈现出吞烟吐云的形态,就是《小山赋》也不能描写完它的奇特啊。于是我用十匹布交换了它,大大地超过了客人的期望,(客人心满意足地)走了。不久之前我在盛夏天气潮湿闷热时生病了,喘出的气体像火一样热,想登上雪山在冰凉的井中沐浴,都不能实现,于是取来玉华石放在身体的左面,把它命名为“雪山”,取来白磁缸放置在右面,缸内装满清凉的泉水,把它命名为“冰井”。我就在它们中间布置上竹床,每天在那里养病,俯仰坐卧。于是感觉暑气渐渐变小,凉意渐渐浸润,清凉爽快,非常宜人。间或起来抚摸它们,就猛然感觉到像山上要下雪、井水要结冰的子。然后自己笑着说:“炎热的南方六月,哪里有冰雪呢?天地之间,凡是可以强行命名的,是借。我因为它们不可以命名寄寓其上,也是借。哪里只是拳头大小的石块、一勺水是这样呢?仰视积聚的云气称它为天,俯视堆积的土块称它为地,都是强行命名它们啊,依赖的是它们的形状相似。天地尚且这样,又有哪一个事物不是借呢?这样我命名左雪山、右冰井,也是借用它们形状相似和意图相同罢了。《汉书》说:‘清凉的屋子就是盛夏也像屋内结了霜。’屋内可以下霜,哪里看得出山不可以下雪,井不可以结冰呢?”有一个听了我的话的客人感叹说:“确实像你说的,不知道真实的是借呢,还是借是真实啊。”材料二:董偃常常躺在延清室(休息),用画石做床,画石的花纹像画。这种石头很轻,产自郅支国。床上有紫色的琉璃帐幔,(前面)有用火齐宝石做的屏风,排列着用灵麻做的蜡烛,(还有)用紫玉做的盘子,床像一条弯曲的龙,全都用各色宝物装饰起来。侍者在床外面给董偃扇风。董偃说:“玉石难道必须扇风之后才清凉吗?”侍者于是收拢扇子,用手一摸,才知道有屏风。董偃又用玉精做的盘子,盛上冰块放在膝前。玉精与冰都是洁白透明的物品。侍者说冰块不用盘子盛着,一定会融化了弄湿席子,于是董偃向冰块和玉盘(伸手)一拂,冰与玉盘全都(落地)摔碎了,董偃便大笑起来。这种玉精是千涂国进贡的。汉武帝把它赐给了董偃。江西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传》曰“君子大居正”,又曰“王者大一统”。正者,所以正天下之不正也;统者,所以合天下之不一也。由不正与不一,然后正统之论作。尧、舜之相传,三代之相代或以至公或以大义皆得天下之正,合天下于一,是以君子不论也,其帝王之理得而始终之分明故也。及后世之乱,僭伪兴而盗窃作,由是有居其正而不能合天下于一者,周平王之有吴、徐是也;有合天下于一而不得居其正者,前世谓秦为闰是也。由是正统之论兴焉。自汉而下,至于西晋,又推而下之,为宋、齐、梁、陈。自唐而上,至于后魏,又推而上之,则为夷狄。其帝王之理舛而始终之际不明,由是学者疑焉,而是非又多不公。自周之亡迄于显德,实千有二百一十六年之间,或理或乱,或取或传,或分或合,其理不能一概。大抵其可疑之际有三:周、秦之际也,东晋、后魏之际也,五代之际也。秦亲得周而一天下,其迹无异禹、汤,而论者黜之,其可疑者一也。以东晋承西晋则无终,以隋承后魏则无始,其可疑者二也。五代之所以得国者虽异,然同归于贼乱也,而前世议者独以梁为伪,其可疑者三也。夫论者何?为疑者设也。尧、舜、三代之始终,较然著乎万世而不疑,固不待论而明也。后世之有天下者,帝王之理或舛而始终之际不明,则不可以不疑。故曰由不正与不一,然后正统之论作也。(节选自欧阳修《正统论》)材料二:不幸有天子之实,而无其位;有天子之名,而无其德。是二人者立于天下,天下何正何一,而正统之论决矣。正统之为言,犹曰有天下云尔。人之得此名,而又有此实也,夫何议?天下固有无其实而得其名者,圣人于此不得已焉,而不以实伤名。而名卒不能伤实,故名轻而实重。不以实伤名,故天下不争;名轻而实重,故天下趋于实。(节选自苏轼《正统论》)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三代A之相代B或以C至公D或以E大义F皆得G天下H之正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得,具备的意思,和成语“相得益彰”“怡然自得”中的“得”意思均相同。B.夷狄,中国古代称东方部族为夷,北方部族为狄,“夷狄”常泛称除华夏族以外的各族。C.虽,虽然的意思,与“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郦道元《三峡》)中的“虽”意思不同。D.趋,趋向的意思,与苏洵《六国论》中“日削月割,以趋于亡”的“趋”字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欧阳修认为,从周朝灭亡到显德年间的多个政权是否符合正统,可以一概而论,大抵存有三处疑问。B.欧阳修分别对“正”和“统”进行了解说,认为匡正天下那些不正当的是“正”,统一天下还没有统一的是“统”。C.欧苏二人都认为,正统之论的产生完全是为了解决后世统治者继承帝位时出现的不正与不一的问题。D.欧阳修认为,秦朝直接传承周的政权,统一天下,其行为和大禹、商汤没有区别,评论的人不应该贬黜它。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有合天下于一而不得居其正者,前世谓秦为闰是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天下固有无其实而得其名者,圣人于此不得已焉,而不以实伤名。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欧阳修和苏轼评判一个政权是正统的依据分别是什么?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BDF(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四处及以上不得分。)11.A(成语“相得益彰”中的“得”是映衬、配合的意思,而“怡然自得”中的“得”是称心如意的意思,和文中的“得”意思不同。)12.B(A项,“可以一概而论”错,原文有“自周之亡……其理不能一概”,意为不能一概而论。C项,虽然欧阳修和苏轼都在《正统论》中讨论了正统之论的问题,但欧主要关注正统之论的产生和演变,以及后世统治者继承帝位的不正与不一的问题;而苏则更侧重于正统的定义,即必须同时拥有天子之实和天子之名才能算是正统。因此,不能说两者都认为正统之论的产生完全是为了解决统治者继承帝位的问题。D项,“评论的人不应该贬黜它”错。根据原文可知,欧阳修只是提出疑问,没有明确对此表示否定。)13.(1)也有统一了天下却不能够占据正统,前世说秦是非正统就是这种情况。(“居其正”“闰”各1分,判断句1分,句意1分)(2)天下本来就有没有天子的德才却得到天子名位的人,圣人对此也没有办法啊,但不用德才来伤害名位。(“固”“不得已”“伤”各1分,句意1分)14.(1)欧阳修:①帝王获得天下要具备帝王相承的义理。②朝代始末要清楚明白。(2)苏轼:帝王要德才兼备。(欧阳修的标准:2分,每点1分,苏轼的标准:1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文言文参考译文:材料一:《传》上写“君子大居正”,又写着“王者大一统”。正,就是用来匡正天下那些不正当的;统,就是用来统一天下尚未统一的。因为有不正当和不统一的情况存在,这样之后是不是正统的争论就出现了。尧、舜相传,夏、商、周相互取代,有的因为大公,有的因为大义,都统一了天下,天下人都认为是正当的,所以君子从不讨论他们是否符合正统,这是因为帝王相承的义理具备而且政权始末清楚了,伪政权出现了,所以就有了正当却不能统一天下的情况,周平王有吴国和徐国就是这样;也有统一了天下却不能够占据正统,前世说秦是非正统就是这种情况。从此,关于正统之争就兴起了。从汉代往后就是西晋,再往后,是宋、齐、梁、陈。从唐朝往前推是后魏,再往前推,就是夷狄政权。王朝的传承不是顺理成章,始末界限也不分明,因此学者就有了疑惑,而对是非的评判又大多不够公允。从周朝灭亡到显德年间,一千二百一十六年里,或治或乱,或夺取或传承,或分裂或统一,是否符合正统,不可一概而论。可疑之处大概有三点:周、秦的时候,东晋、后魏的时候,五代的时候。秦直接传承周的政权统一天下,其行为和大禹、商汤没什么区别,可是评论的人却贬黜它,这是第一个可疑之处。东晋传承了西晋,可无法再传下去,是无终,隋传承了后魏,可再往前推就找不到源头,是无始,这是第二个可疑之处。五代夺取政权的方式虽然不尽相同,但都属于乱臣贼子,可是前代议论的人认为只有梁是伪政权,这是第三个可疑之处。为什么要有争论呢?因为有疑惑。尧、舜、夏商周三代,始末明明白白,千秋万代没有人疑惑,本来不必争论就清楚明白。后世拥有天下的人,王朝的传承有的不是顺理成章,始末不分明,所以不可能不疑惑。所以说,因为有不正当和不统一,这样之后才有是否符合正统的争论。材料二:不幸有了天子的德才却没有天子的名位;有天子的名位却没有天子的德才。这样两种人站在天下,天下谁是正当谁统一,用正统的理论可以判断了。正统论所说的,就好比说拥有天下正统不正统罢了。一个人得到了天子的名位,又拥有天子的德才,那还有什么好议论的呢?天下本来就有没有天子的德才却得到天子名位的人,圣人对此也没有办法啊,但不用德才来伤害名位。而名位最终也不能伤害德才,所以名位轻而德才重。不用德才来伤害名位,所以天下不会争;名位轻而德才重,所以天下才趋向于德才。2024届江西省高三年级二轮复习阶段性检测模拟预测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齐桓公见小臣,三往不得见。左右曰:“夫小臣,国之贱臣也,君三往而不得见,其可已矣!”桓公曰:“恶!是何言也!吾闻之:布衣之士不欲富贵,不轻身于万乘之君;万乘之君不好仁义,不轻身于布衣之士纵夫子不欲富贵,可也;吾不好仁义,不可也。”五往而得见也。天下诸侯闻之,谓桓公犹下布衣之士,而况国君乎!于是相率而朝,靡有不至。(节选自韩婴《韩诗外传·卷六》)材料二:国家悟乱而良臣见。鲁国大乱,季友之贤见。僖公即位而任季友,鲁国安宁,外内无忧,行政二十一年。季友之卒后,郝击其南,齐伐其北,鲁不胜其患,乞师于楚以取全耳。倍公之性,非前二十一年常贤,而后乃渐变为不肖也,此季友存之所益,亡之所损也、夫得贤失贤,其损益之验如此,而人主忽于所用,甚可疾痛也。夫智不足以见贤,无可奈何矣;若智能见之,而犹豫不用,而大者死亡,小者乱倾,此甚可悲哀也。宋殇公、鲁庄公知能见贤而皆不能用,故宋殇公以杀死,鲁庄公以贼嗣。使宋殇蚤任孔父①,鲁庄素用季友,乃将靖邻国,而况自存乎!桓公问于管仲曰:“吾欲使酒腐于爵,肉腐于俎,得无害于霸乎?”管伸对曰:“此极非其贵者耳,然亦无害于霸也。”桓公曰:“何如而害霸?”管仲对曰:“不知贤,害霸;知而不用,害霸;任而不信,害霸。”桓公:“善。”齐桓公使管仲治国,管仲对曰:“贱不能临贵。”桓公以为上卿,而国不治。桓公曰:“何故?”管仲对曰:“贫不能使富。”桓公赐之齐国市租一年,而国不治。桓公曰:“何故?”对曰:“疏不能制亲。”桓公立以为仲父。齐国大安,而遂霸天下。孔子曰管仲之贤不得此三权者亦不能使其君南面而霸矣。(节选自刘向《说苑·尊贤》)【注】①孔父:人名,宋国贤才。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孔子曰A管仲之贤B不得C此D三权者E亦不能使F其君G南面H而霸矣。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夫子,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夫子何哂由也”的“夫子”意思相同。B.见,与司马迁《屈原列传》中“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的“见”意思相同。C.亡,与贾谊《过秦论》中“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的“亡”意思不同。D.以为,与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中“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的“以为”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齐桓公没有听从身边大臣的劝阻,前往五次终于见到了想见的小臣。齐植公的这种行为受到天下诸侯的赞赏,他们纷纷前来朝拜齐桓公。B.鲁僖公任用季友时,鲁国内外无患;季友去世后,鲁国国内动荡,外患严重,不得不向楚国求援。由此可知,贤才对于国家是极其重要的。C.酒在酒器中放坏,肉在砧板上放烂,这样奢侈的生活会不会对称霸造成危害?齐植公对此有所担心;管仲认为,这不会对称霸造成危害。D.宋殇公、鲁庄公在使用贤才的问题上给人们留下了惨痛的教训;而齐桓公满足了管仲的三个要求,任用管仲,使得齐国大治,并由此称霸天下。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是何言也!吾闻之:布衣之士不欲富贵,不轻身于万乘之君。(4分)(2)使宋殇蚤任孔父,鲁庄素用季友,乃将靖邻国,而况自存乎!(4分)14.国君应该如何对待贤才?请根据两则材料进行概括。(3分)10.【答案】ABE(每处1分。涂黑超过三处,整题不给分)【解析】原文标点为:孔子曰:“管仲之贤,不得此三权者,亦不能使其君南面而霸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腹泻的中医辩证分型及治疗
- 课件开头动画教学课件
- 精准开采课件教学课件
- 胃肠道术后饮食护理
- 虫咬伤课件教学课件
- 2.3.1物质的量+课件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 犬咬伤应急演练方案
- 高血压预防:控制血压的方法
- 解决方案总监年终述职
- 舞者表演规范
- 大课间跑操细则
- 小学语文-整本书《漂亮老师和坏小子》读书分享会教学课件设计
- 教学查房-子宫内膜息肉
- ISO9001-ISO14001-ISO45001三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
- 华为鸿蒙系统
- 中国城市代码对照表
- 黑水虻处理餐厨垃圾与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循环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大学生劳动教育完整PPT全套教学课件
- 国网基建各专业考试题库大全-计划专业(考题汇总)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中国农业大学
- 六顶思考帽与创新思维训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