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音乐鉴赏》教材解读与教学建议〔2008年修订稿〕湖南文艺出版社一、〔一〕模块的功能和价值音乐鉴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和评价、判断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全体学生获得根本的音乐文化素养的主要渠道。《音乐鉴赏》教材解读〔二〕内容目标●能够认识、理解音乐作品的题材内容、常见音乐体裁及表演形式,认识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欣赏中外作曲家的优秀音乐作品,感受、体验其民族风格、地域风格和时代风格;认识、了解不同音乐流派及其重要代表人物的生平、作品、奉献等。●学习中国传统音乐和世界民族民间音乐,感受、体验音乐中的民族文化特征;认识、理解民族民间音乐与人民生活、劳动、文化习俗的密切关系。●了解中国音乐开展的主要线索和成就。了解西方音乐不同开展时期的简要历史。●聆听有代表性的通俗音乐作品,认识了解中外通俗音乐的开展简况,并能对其做出评价。●能够联系姊妹艺术或其他相关学科,对所聆听音乐作品的音乐风格、文化特征作比较,并进行综合评论。●学习音乐美学的一般常识,了解音乐的艺术特征,能够对标题音乐和非标题音乐有根本的认识。〔三〕活动建议提示以聆听为主。设计具有探究性和启发性的问题进行讨论。进行音乐资料的搜集与交流。展开联想与想像,用口头描述等形式表达音乐鉴赏的心得与体验。〔四〕模块的编写体系与内容框架引言《音乐鉴赏》模块的编写,不同出版社的送审教材呈现出各不相同的面貌:有将中国作品和外国作品分编安排,以中外音乐历史开展的线索展开的;有按音乐的不同体裁和形式类别分章编写的;还有以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认知为引导,将不同的音乐材料进行综合编写的。选自《从实践到决策》(第65页)王安国主编
1、湘艺版《音乐鉴赏》教材,构建了以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与认知为引导的“多元递进”与“人文协同”的编写体系。
附:
“多元递进”与“人文协同”诠释图音乐鉴赏以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与认知为引导多元递进“多元”是指多种音乐学科内容如音乐美的范畴、中外民族民间音乐、中外音乐发展线索等以单元递进方式展开教学人文协同将精选的人文材料整合在相关的音乐学科单元之中,形成协调、同步、合作、互补的协同效应,即1+1>2的效应。提升单元内容的人文品格与审美功效2、模块编写根本理念与框架思路
(1)根本理念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主要表现为以音乐学习的主体—高中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伴随着教材自主的进行音乐体验,并从中获得音乐知识与技能的乐趣,从而增长他们在音乐文化方面的素养与才干。确立以音乐学科知识体系为依据。精选音乐学科中最具本质的音乐知识与技能辅以相关的人文知识为教学内容。重视教师引领作用。明确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进一步深化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这一教育理念。(2)框架思路构建教材中应着力表达:主体意识:明确教材是供高中学生使用的。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建构知识、训练技能,符合他们兴趣爱好。倡导发现、探究式学习方式。审美意识:教材无论在内容、体例上,必须以审美为主线,突出美的本质,关注音乐审美体验的过程。同时要重视教材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美观,有艺术韵味),有审美价值,学生比较喜欢。民族意识:弘扬和开展中华民族的传统音乐文化,要具有中国特色,不盲目照搬西方经验。让学生在开放的多元音乐文化视野中,习得认同感。开放意识:充分汲取世界各国优秀音乐文化精华,虚心借鉴国外高中音乐教材建设方面的经验。现代意识:在内容选择上能及时接纳和传播最新的音乐创作精品,在编写手段上、内容上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网站下载,数字技术等)。教材文本最终应表达:根底性:不仅仅指传统意义上的音乐根底知识与根本技能,还应关注音乐社会学、音乐人类学等多学科的根本原理,以及人类音乐艺术开展历史的根本脉络等内容。实践性:音乐本是活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材编写充分考虑高中生的身心特点,打破模仿专业音乐教材,以及以学科本位为主的教材体系。多样性:教材载体的多样性,如课本文字教材,声像教材,多媒体教材和电子读物等。开放性:学生习得的音乐经验并不完全是学校音乐教材。传统音乐教材比较封闭,使得学生所获得的许多音乐经验都来自教材之外,因此教材应保持一种开放的姿态。开放性主要表现为:其一,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上不追求系统全面和统一,以利于因材施教;其二,教材应有利于学生改变呆板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发现、实践、交流合作、资料收集以及体验、感悟和反思活动。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拓展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其三,教材为教师和学生留有足够的创造余地,把学生喜爱的最新音乐精品引入课堂。其四,教材应面向全体同学,关注有特长的同学的兴趣爱好。其五,关注社会音乐教育活动的开展,使之与学校音乐教育密切配合。3.模块的内容框架
《音乐鉴赏》模块分为五个局部或大的单元,其单元名称分别是:音乐的欣赏、音乐的美、音乐与民族、音乐与时代、音乐的体裁。这五个局部又细分为23个人文主题的小单元〔约33~34节课),供普通高中一年级学生使用,共2个学分。二、《音乐鉴赏》教材分析与
教学建议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当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专家走向教师,由学科走向学生的时候,课程就不只是“文本课程”(教学方案、教学大纲、教科书等文件),而更是“体验课程”(被教师与学生实实在在地体验到的课程)。即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有机构成局部并作为相互作用的主体,教师即课程,教师不是孤立于课程之外的,而是课程的有机构成局部、课程的创造者、课程的主体;学生同样是课程的有机构成,同样是课程的创造者的主体。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课程的开发,这样教学就不只是忠实地实施课程方案(方案)而更是课程的创生与开发。(选自《<根底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第271页)对教材使用(处理)应表达:文本凭据调整取舍补充创生内化拓展第一单元音乐的欣赏〔3课时〕一、音乐能告诉我们什么〔1课时〕少女的祈祷第一交响曲〔第二乐章〕重点:1.了解音乐是什么。音乐是以流动的音响,塑造音乐形象,反映社会现实生活,表现人们思想情感的艺术。音乐是以流动的音响为根底,在时间上进行的,通过人们听觉器官来感知,反映社会生活与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艺术样式。2.音乐的根本表现要素及表现意义。通常为:旋律、节奏、力度、速度、音色、和声、复调、调式与调性、曲式等。3.音乐的表现特征。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以音响为物质外壳。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声波是流动的,具有时间上的持续性和流动性,而没有空间性。音乐是表情的艺术,与其他姊妹艺术比较,能强烈、细腻地表现人的内心情感。二度创作。在文学艺术领域中,文学、绘画是属于一度创作;音乐属于二度创作,无论是歌曲还是乐曲,必须通过艺术家的演唱、演奏等再创造过程才能转化为可听可视可感的艺术形象,产生审美效应。为此,二度创作是音乐最终完成的重要一环。有了这一环节,音乐创作才能获得实际的社会存在价值。听赏交响诗篇《土楼回响》第五乐章
难点:领悟音乐艺术的非语义性和非具象性〔形象性〕、不确定性的内涵与特征。理解音乐不可能明确“告诉”我们表现什么的道理,即音乐具有不确定性和多解性。问:音乐有涵义吗?答:有。问:你能用语言把这种涵义说清楚吗?答:不可能。是的,音乐的语言只能感悟,在心灵上引起强烈的共鸣,却无法用言语来表达或用言语描述得很清楚。为什么?因为音乐的语言不具有语义性和具象性。用比较法举例:语言文字:喂!快来吃饭啰!绘画:
音乐:i60|56
56|5-|56
56|5-|24〔比较时先唱曲谱〕喂!快来吃饭啰,快来吃饭啰
!二、培养音乐的耳朵〔2课时〕
山林的呼唤〔交响组曲《山林之歌》第一乐章〕夜〔《山林之歌》第五乐章〕1812年序曲重点:1.引导学生认真倾听〔或记忆〕《山林的呼唤》或《1812序曲》的音乐主题、典型节奏以及乐曲结构。逐步领悟“培养音乐的耳朵”这句话的含义。
“培养音乐的耳朵”含义的诠释第一层意思:音乐是以听觉为根底的审美体验活动或接受活动。“培养音乐的耳朵”不是单纯生理方面的“听力”,而是具有审美意义的“音乐鉴赏能力”。前一种感知是指耳朵区分声波振动的能力,属于物理现象,后者是指人通过听觉获得审美体验能力,它具有社会的、文化的属性,这种感知是建立在物理现象上的精神现象。例如敲门声“嘭”与听某种音乐是绝然不同的两种声音体验。应该培养学生用比较宽泛的心态欣赏音乐作品,感悟作品的整体生命。第二层意思:培养音乐的耳朵的内涵是什么?音乐的聆听体验活动,首先是引起感性体验能力,这种体验能力具体表现为:(1)对音乐自身各种听觉属性的感受能力:如上下(如高音让人产生亮、轻、小的感觉;低音使人产生暗、重、大的感觉等)、长短、强弱、快慢、音色、节奏、旋律、力度、速度等。
(2)对声音之间结构关系的感受能力。人的听觉感受能力,主要表现在对具有听觉属性相似的声音之间联系的判断,这种听觉联系的判断取决于对声音的选择性注意和保持能力。如关注音响结构之间各种细致的变化,旋律展开比照,节奏的转换,和声的浓淡(和谐、不和谐、尖刺),乃至力度与速度的骤变等。其次,通过唤起学生的联系〔想像〕与综合经验生成新的体验。如生活经验的激活,产生综合更复杂感性体验,甚至上升至某种观念形态或思想及哲理。当代学者研究说明:在欣赏音乐中,“在复杂结构中,对声音选择性注意力,对声音注意的保持(实际属于记忆),以及对音响结构整体属性的感知力,是具有音乐审美能力与没有审美能力之间的关键区别”。(选自王安国主编《从实践到决策》第85页)第三层意思:培养学生在欣赏中的主体创造性有一些理论家认为音乐作品具有“多义性”,音乐作品内容那么具有“多解性”或“不确定性”。他们往往是从音乐构成物的“非语义性”和“非空间造型性”等特点中去寻找。但从主体音乐欣赏者的意识活动来探讨和研究这些问题,可清楚认识其中奥秘。众所周知:“一千个观众,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音乐作品内容的“多义性”与“多解性”,其实还反映出音乐欣赏者审美体验的丰富性和创造性。由于音乐作品的表情性和描绘性(造型性)通常使其具有相对稳定的状态的性质,例如从《二泉映月》这首乐曲中,我们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发出欢乐或豪迈的激情,而当一曲《蓝色多瑙河》回响在耳边时,我们的脑里绝不会出现死亡、阴暗的景象。也不可能把这首乐曲同哀怨、愤懑的情感体验联系在一起。欣赏者总是与音响结构和感性样式相吻合。
因此,总的来说,音乐鉴赏是培养学生主体的审美活动,音乐审美是1+1>2的体验活动,是对音乐生命整体动态的把握与感受,也是对音乐生命的动态比较宽泛的整体感悟,而不是机械图解与诠释式的体验。第四层意思:“培养音乐的耳朵”要着力克服教学的失误1、“对号入座”欣赏方法:如《龟兔赛跑》一课,教师往往这样讲解,长笛代表小鸟,竖琴代表流水,单簧管代表兔子,大管代表乌龟等。开始是早晨的音乐(播放录音)……龟兔开始赛跑(播放录音)。将音乐与有关乐器、内容一一对应,认为这样就理解音乐了。将音乐欣赏具象化,从而使学生主体的感受都指向教化目标。这种将音乐作为一种语言,关注音乐“说了什么”,以听懂音乐所说〔内容〕为目的的教学方法,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应该抛弃。2、“按图索骥”欣赏方式。教师将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图挂在黑板上,先向学生介绍作品的曲式结构,然后按曲式结构顺序听音乐。考试时只要学生能够听出曲式结构,就等于懂得了听音乐,就可以算是有“音乐的耳朵”了。这种方式表现上向音乐靠近了一步,实际上是作品分析,是1+1=2的认识活动,是理性思辩活动。这种活动几乎有近似于“尸体解剖”之嫌。下面请大家比较两种欣赏教学的个案:课题:流水〔古琴曲〕学生一边欣赏一边听老师说音乐:这首乐曲描绘了清流从高山大谷中流出,淙淙作响,潺潺向前,这是长江的上游,这是可爱的……演奏出一些碎音,表现漩涡急转,流礁相冲,好一派奔腾的景象:游历了祖国大江,欣赏了各种奇景,人们的感情得到一种升华,思想进入一种境界,激情的旋律发自心底,直冲而出,由衷赞美祖国山河……课题:两个犹太人〔一个富人,一个穷人〕〔穆索尔斯基曲,拉威尔配器〕老师导引:这首标题音乐作品明显地分为三段,有两个设计得有些夸张、幽默的主题,一段主题旋律在低音区粗壮地齐奏出来,节奏长短不一,不讲条理的表现给人造成一种蛮横而不可通融的印象,根据标题的提示以及史料对作曲家该曲创作动机的介绍,我们可以猜测得出这段音乐要表现的是那幅画中的“富犹太人”的形象。第二段音乐中再现了浅淡而薄弱的和声,主题的旋律移至高音区,用细碎的节奏型单调而乏味地奏出,末了还表现得有些怪气,我们猜测,这大概就是那个贫穷屈辱的犹太人可怜巴巴的形象表现。
第三段音乐出现了复调,作曲家将第一段音乐与第二段音乐在这里进行了重叠,就像那幅画中确有两个人物一样,此时在前面分别陈述过的两个音乐形象起到了一起,但就是不那么协调,因为这两个主题形象是鲜明比照着的,而作曲家要的就是这个……是的,从教师导引〔或解读〕而言,《流水》这首乐曲的导言,论文辞,这段话很美,用以美化音乐带给个人的感受也未尝不可,但用来指导人们听音乐并要求相信这是真实的,麻烦可就大了。针对此,在学生中所做过的调研问卷招致了普遍的反对:“我怎么感觉不到?”“好端端的音乐欣赏咋的就使我觉着自己变成了《皇帝的新衣》中的看客?!”这已经成为当前普通高校或高中音乐欣赏教学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必须引起我们执教者的高度注意!透过《两个犹太人》这首乐曲的导言,我们已经很理性地思考到,像这样的“说音乐〔或解读音乐〕”,教师刻意降低了言语中主观臆断的属性,也给“说音乐”的勉为其难留下了“这样也可,那样也行”的弹性空间,不失为一个可以借鉴的“说”的思路。要特别指出的是,古今中外的音乐名作中,以文学的方式为音乐的表现加注的例子可谓数不胜数,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以及清晰的音乐美学认识而去唐突描述,让自己无形之中陷入不可自圆其说的语言困境,那是随时都可能发生的教学失误。2.初步了解欣赏音乐中三种不同的假设阶段,即:“美感阶段”、“表达阶段”、“纯音乐阶段”的内涵〔1〕美感阶段:指无意识地沉浸在音响之中。任随音乐的感染力,把人带到一个舒适而愉悦的心情中。〔2〕表达阶段:指在不同的时刻,能体验音乐无数细微的差异和变化,表达其中一种情绪或别的情绪产生。如洋溢安详或表达情感,懊悔与胜利、愤怒或喜悦的情绪。〔3〕纯音乐阶段:指既能进入音乐,又能超脱音乐,一方面品评音乐,一方面欣赏音乐。可时而为它所陶醉,时而又能对它进行冷静的批评。第二单元音乐的美〔4课时〕一、优美与壮美〔1课时〕
优美牧歌月光奏鸣曲〔第一乐章〕夜曲彩云追月壮美国际歌大进行曲〔歌剧《阿依达》选曲〕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重点:1.理解优美与壮美的根本含义。2.了解音乐形式美与内容美的根本内容。
【优美】常被人称之为“阴柔美、秀美、纤丽美、典雅美”等,从形式上看,优美在感性形式上一般都具有纤巧、柔和、雅致、轻盈、秀婉、淡雅、舒缓、圆润、活泼、曲线的流动变化等特征。【壮美】常被人称之为雄伟、雄浑、阳刚美,在形式上,常表现出雄壮、粗暴、刚毅、果敢、勇猛、豪放、铿锵的特征。聆听乐曲:牧歌(第一段)、月光奏鸣曲(引子与主题局部)、大进行曲(全曲)、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第一局部)音乐形式美:主要指旋律的美、节奏的美、音色的美、结构的美与和声的美等因素。音乐内容美:主要指音乐作品表现现实生活的美和思想情感的美以及作品意境的美。分析优美与壮美有哪些相同与不同的特点其一,要根据优美与壮美的范畴进行比较。其二,要根据优美与壮美的音乐形式美进行比较。其三,从优美与壮美的音乐作品的内容美进行比较。二、崇高美与欢乐美〔1课时〕
崇高美祖国颂龙华祭战争安魂曲〔第四乐章〕欢乐美祝酒歌赛龙夺锦拨弦波尔卡第五〔命运〕交响曲〔第四乐章〕重点:1.引导学生在聆听音乐时体验崇高美的意蕴。2.理解崇高、崇高美的根本含义。3.体验感悟:为什么说崇高美比优美更壮丽,比壮美更深刻、更富于哲理的内涵。【崇高】与优美相对。指在审美实践中,审美客体以巨大的形态、力量展现在审美主体的面前,以对主体暂时的压倒。或者经过由对立、矛盾和斗争,主体发挥巨大的本质力量,到达与对象的统一,实现善与真的融合,这时便形成崇高。人们对崇高对象在心理上由惊惧,到愉悦的反映称为崇高感。通俗地说,事物形体上巨大有力与精神上伟大雄浑,令人震惊或崇敬、神往的特征,谓之崇高。崇高有物体的崇高与精神的崇高之分。物体的崇高如自然物、社会物质产品等的崇高,在形式上表现为高大、广阔、粗暴、挺拔等形态和磅礴、突兀等不可阻抑的气势,它往往突破了均衡、比例、节奏、和谐等形式美的规律;在性质上表现为坚强、有力、坚韧、超凡的物质力量,使人震慑、惊惧。
精神崇高是人在为进步事业而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博大胸怀、坚强意志、非凡才能和勇敢行为等高尚伟大的思想、品格、行为,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最充分的显现。聆听乐曲:祖国颂、龙华祭(第一局部)分析:为什么崇高美比优美更壮丽,比壮美更深刻,更富于哲理。三、悲剧美〔1课时〕
松花江上荣耀牺牲英勇就义第三〔英雄〕交响曲〔第二乐章〕一个华沙幸存者〔片断〕
重点:1.引导学生在倾听悲剧美的音乐时,获得深层次悲剧美的情感体验。2.理解悲剧美的根本含义。【悲剧性】与喜剧性相对,指现实生活中或艺术中那些肯定性的社会力量,在具有必然性的社会矛盾剧烈冲突中,遭到不应有的、但又不可防止的苦难或消灭,从而引起悲哀、同情、发奋的一种审美特性。“一切伟大的世界历史事变和人物”,第一次是“作为悲剧出现”〔马克思语〕。悲剧冲突本质上在于“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恩格斯语〕,因此产生悲剧的结局——主人公的消灭,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消灭给人看,即使人悲哀、同情、深省,又肯定其正义性,从而鼓励人们为正义而斗争。四、喜剧美〔1课时〕
这一仗打得真漂亮跳蚤之歌托卡塔——喜报看秧歌重点:1.引导学生在欣赏音乐时体验喜剧美的意蕴。2.理解喜剧美的内涵本质。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10课时〕一、五十六朵芬芳的花〔4课时〕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2课时〕辽阔的草原酒歌纺织谣牡丹汗一杯酒歌唱美丽的家乡汉族民歌〔2课时〕黄河船工号子澧水船夫号子赶牲灵下四川小河淌水无锡景铜钱歌重点:1.引导学生感受不同民族音乐文化的风格特征。2.能初步区分本课六首民间音乐所属的民族。3.能根据欣赏汉族民歌的感受,对民歌进行分类。能总结、归纳出不同类别民歌的音乐特点。4.在教师指导下开展音乐学科的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一般步骤:1.确定研究方向——课题以及课题研究方案。2.分小组搜集整理有关资料,讨论课题呈现方式。3.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选题举例:〔1〕安徽巢县民歌《喊秧歌》的声腔与结构探微。〔2〕浅谈《八月桂花遍地开》的音乐特色。〔3〕安徽小戏种生存状态调查。〔4〕安庆市某社区群众歌咏活动调查。二、亚细亚民间风情〔2课时〕
东亚民间音乐清津浦船歌索兰调东南亚民间音乐我们跳喃旺日出南亚民间音乐海鸥晚上的拉格中亚民间音乐信号苏丽珂西亚民间音乐你呀你呀塔尔即兴独奏塔克西姆
重点:
1.引导学生感受亚洲五个音乐文化区域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色,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多元音乐文化的意识。2.能在亚洲地理填空图上标出东亚、东南亚等五个音乐文化区域的位置。3.能自主搜集某一国的民族民间音乐的文字资料和音响,在班级介绍交流,与大家一起分享。三、走进非洲与美洲〔2课时〕
非洲民间音乐马达加斯加竹筒琴演奏我的祖国津巴布韦拇指钢琴演奏纳米比亚弦弓弹唱拍手舞北美民间音乐晒稻草白桦林好地方深深的河Jambalaya〔什锦菜〕拉丁美洲民间音乐多巴哥钢鼓合奏牙买加民谣尼加拉瓜假面舞哥伦比亚新音乐组合拉丁美洲排箫三重奏
四、欧洲民间音乐掠影〔2课时〕
西欧和西南欧的民间音乐苏格兰勇士即使你的青春消逝可爱的故土多快乐妈妈谢谢中欧和东欧的民间音乐清晨小鸟田野静悄悄在晨露中华尔兹舞曲
东南欧的民间音乐牧童乐夏天快来吧牧童与少女斯堪的纳维亚和北欧的民间音乐一、华夏音乐之光〔1课时〕八音和鸣〔楚调〕酒狂阳光三叠黄莺吟湘妃泪二、蛰龙飞起舞东方〔1课时〕黄河卖布谣开路先锋光明行台湾舞曲〔选段〕第四单元音乐与时代〔7课时〕三、一唱雄鸡天下白〔1课时〕
全世界人民心一条瑶族舞曲挑担茶叶上北京我们走在大路上在希望的田野上春天的故事重点:1.引导学生认真聆听我国古代、近现代、当代音乐的风格与韵味。2.了解中国古代、近现代与当代音乐开展的线索与成就。五、音乐——从古典走向浪漫〔2课时〕
第九〔合唱〕交响曲〔第四乐章选段〕c小调练习曲飞行的女武神芬兰颂四、音乐——从宗教走向世俗〔1课时〕
春〔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之一〕水上音乐组曲〔第一曲〕第一百零一〔时钟〕交响曲〔第二乐章〕弦乐小夜曲〔第二乐章〕六、音乐——从印象走向现代〔1课时〕
海妖〔《夜曲》第三乐章〕第十一交响曲〔第二乐章〕蓝色狂想曲〔节选〕远古孩子的声音〔选段〕重点:1.引导学生倾听、体验欧洲中世纪和文艺复兴以来——巴罗克时期、维也纳古典乐派时期、浪漫乐派时期、民族乐派、印象主义时期和现代派音乐的风格韵律。2.了解西方音乐不同开展时期的简要历史。第五单元音乐的体裁一、音乐与诗歌的交融〔2课时〕
群众歌曲与艺术歌曲我爱你,中国马赛曲年轻的朋友来相会菩提树和未来有约大型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冰湖大战〔清唱剧《亚历山大·涅夫斯基》第五乐章〕重点: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度门窗安装与绿色建筑认证服务合同7篇
- 二零二五年度农家乐旅游咨询服务与导游服务合同4篇
- 房地产市场调研报告
- 二零二五年度文化旅游节庆活动策划合同:文化旅游活动整体运营管理协议3篇
- 2025年度个人艺术品收藏与交易合同范本10篇
- 房地产市场供给侧改革
- 2025年地表水资源勘察合同
- 2025年贵州嘉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青海省青海湖旅游集团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湖北省十堰市城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综合物理试题(含答案)
- 2024企业答谢晚宴会务合同3篇
-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试题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及答辩》教学大纲
- 《客舱安全管理与应急处置》课件-第14讲 应急撤离
-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 2025届高考作文押题预测5篇
- 节前物业安全培训
- 阿里巴巴国际站:2024年珠宝眼镜手表及配饰行业报告
- 高甘油三酯血症相关的器官损伤
- 手术室护士考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