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常考语文基础知识及文学常识_第1页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常考语文基础知识及文学常识_第2页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常考语文基础知识及文学常识_第3页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常考语文基础知识及文学常识_第4页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常考语文基础知识及文学常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易误用褒贬的成语

【暗送秋波】原指暗中眉目传情。后泛指献媚取宠,暗中勾结。

【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多含贬义)。

【别出机杼】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

【,惨淡经营】指苦心费力经营。

【彻头彻尾】从头到尾,完完全全(多用于贬义)。

【惩前思后】吸取过去失败的教训,以后小心,不致重犯错误。宓,谨慎,小

心。

【从善如流】形容能很快地接受别人的好意见,像水从高处流到低处一样顺畅

自然。

【大放厥词】原指极力铺陈辞藻,现多指夸夸其谈、大发议论(含贬义)。

【弹冠相庆】指一人做官,其同伙也互相庆贺即将有官做(含贬义)。常被误解为

中性的"互相庆贺"。

【党同伐异】跟自己意见相同的就袒护,跟自己意见不同的就加以攻击。原指

学术派别之间的斗争,后用来指一切学术上、政治上或社会上的集团之间的斗

争(贬义)。

【道貌岸然】形容神态庄重严肃,一本正经的样子。现多含讥讽意。

【得陇望蜀】比喻贪得无厌。

【得鱼忘筌】筌是用来捕鱼的竹器,得到了鱼,就忘掉筌。比喻达到目的以后

就忘了原来的凭借。

【耳提面命】褒义词。形容对人教导殷切(多用于长辈对晚辈)。常误用为贬义词。

【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权术。贬义。

【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事物。

【改头换面】改换一副面孔。比喻形式变了而内容不变。贬义。

【过江之鲫】东晋时,中原沦落,北方很多知识分子纷纷南渡,来到江南。后

人有诗云“过江名士多如鲫"。后用"过江之鲫”形容多而且纷乱。

【邯郸学步】比喻模仿别人不成,反而丧失了原有的技能。

【好为人师】指喜欢以教育者自居,不谦虚。

【苦心孤诣】指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达到别人达不到的境界;也指为寻求解

决问题的办法而煞费苦心。苦心,费尽心机。孤诣,独到的境地。

【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

【面目全非】事物的面目变得完全不像原来的样子。贬义。指变得很糟,不能

表示"变化大得不认识了"。

【明火执仗】点着火把,拿着武器,公开活动(多指抢劫)。

【墨守成规】形容因循守旧,不肯改变。

【巧舌如簧】形容能说会道,善于狡辩。

【巧言令色】指用花言巧语和假装和善来讨好别人,也指讨好别人的花言巧语

和伪善态度。令,美好。

【罄竹难书】把竹简用完了都写不完,形容事实(多指罪行)很多,难以说完。贬

义。

【趋之若鹫】像野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形容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某种事物(含

贬义)。

【如丧考妣】考,父亲。妣,母亲。如同死去了父母那样悲痛。贬义。

【上行下效】上面或上辈的人怎样做,下面或下辈的人就学着怎样做(多指不好

的事)。

【师心自用】形容固执己见,自以为是。易误用为“善于学习借鉴,为我所用”。

【始作俑者】泛指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死得其所】指死得有价值,有意义。褒义词,不能用于犯罪分子。

【推波助澜】比喻助长事物的声势以扩大影响(多含贬义)。

【忘乎所以】指由于过度兴奋或骄傲自满而忘记了言行应该把握的分寸。

【危言危行】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褒义词。不能理解为"危险的言论和行

为"。

【微言大义】包含在精微语言里的深刻的道理。

【无所不至】指凡能做的都做了,什么事都干得出来(多含贬义)。与此相类似的

还有“无所不为"。这两个词都不能用来形容好的事情。

【一丘之貉】比喻彼此相同,没有差别的坏人。

【一团和气】原指和蔼可亲,现多指态度温和而缺乏原则。

【移天易日】比喻用欺骗的手段窃取国家的大权。贬义。

【亦步亦趋】原意是说,别人慢走跟着慢走,别人快走跟着快走。比喻缺乏主

见,或为了讨好,事事模仿或追随别人。贬义。不能表示"紧跟潮流"。

【意气用事】凭感情办事,缺乏理智。不表示"讲义气、重感情"。

【溢美之词】过分赞美的言辞。常误用于褒义场合。

【越俎代庖】一般用来比喻超过自己的职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情。

【振振有词】贬义词,形容自以为理由很充分,说个没完。常被错用来代替"理

直气壮”。

【炙手可热】炙,烤,烧。手一接触就感觉到热得烫人。比喻气焰盛,权势大。

用于有权势者,含贬义。有些媒体扩大其使用范围,形容一切“吃香”的事物,

完全背离其本义。

【重整旗鼓】指失败后重新聚集力量再干。褒义。

古代文化常识

帝王权贵称号+年龄称谓+学校、教师称谓

一、谥号、庙号、年号、改元、尊号、徽号谥号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

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

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谥号是对死者生前事迹和品德的概括。谥

号按性质分为三类:

(1)表扬性的:

经天纬地曰文布义行刚日景

威强睿德曰武柔质慈民日惠

圣闻周达曰昭圣善闻周日宣

行义悦民日元安民立政曰成

布纲治纪曰平照临四方曰明

辟土服远日桓聪明睿智曰献

温柔好乐日康布德执义日穆

(2)批判性的:乱而不损曰灵杀戮无辜曰厉近内远礼曰炀

⑶表同情的:恭仁短折曰哀慈仁短折曰怀在国遭忧日愍(min)

庙号是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等。从汉代

起,每个朝代一般是第一个皇帝的谥号太长,不便称呼,所以唐宋以来的皇帝都

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

年号是纪年的名称,也是帝王用的,如“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

改元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称为“改元”。同一皇帝在位

时也可以改元,如汉武帝改了十一次年号。到了明代以后,才规定一帝一元,才

有可能用年号来称呼皇帝。如清高宗的年号是乾隆,清高宗就被称为乾隆皇帝。

尊号、徽号“尊”为尊敬,“徽”为美好。“尊号”和“徽号”都是为尊者加上

的号,以表示尊崇褒美的意思。尊号起于唐代。皇帝和皇后往往在生前就有尊号。

如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受尊号为开元圣文神武皇帝,清代同治帝曾尊生母那拉氏

为圣母皇太后,再加上徽号为“慈禧”。封建时代帝后的尊号可以加几次,实际

上都是臣子对他们的阿谀奉承。现代也有赠送徽号这种情况,但性质和内容已不

一样,如孙炳文曾赠给郭沫若一个徽号一一“戎马书生”。

年龄称谓

襁褓本义是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语出《论语•子路》:“则四方之民襁褓

负其子而至矣。”后来以此来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指二三岁的儿童。例如: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孟子•尽心上》

齿靛•貂靛(tid。ch©n)指儿童换牙时,五六岁。例如:有遗男,始龊。《愚公

移山》

总角•垂髯指幼年儿童。例如: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

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例如: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赠别》

笄(ji)年指女子十五岁。例如:复有双幼妹,笄年未结编。《对酒示行简》

束发•成童指男子十五岁。例如:余自束发读书轩中。《项脊轩志》

冠•加冠•弱冠指男子二十岁。例如: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

序》

而立之年三十岁。

不惑之年四十岁。

知命•知天命•半百•知非之年五十岁。

花甲•花甲子•耳顺之年六十岁。天干地支按顺次组合为六十个纪序名号,自

甲子到癸亥,错综参互相配,故称花甲或花甲子。又《论语》中有“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故称六十岁为耳顺之年。

耆(qi)艾古指六十岁为耆,五十岁为艾。例如:耆艾而信,可以为师。《荀子•致

士》

古稀七十岁。例如: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杜甫《曲江》)

耆耋(di6)指高寿,老年。耋指七十岁(一说八十岁)。

耄(mM)耋指高寿,老年。耄指八十岁(一说九十岁)。

期(qi)颐一百岁。例如: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苏轼《次韵子由》)

学校与教师

庠(xidng)殷商时代学校的名称。

序周代学校的名称。古人常以庠序称地方学校,或泛指学校及教育事业。例如: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

国学先秦学校分为两大类:国学和乡学。国学为天子或诸侯所设,包括太学和

小学两种。太学、小学的教学内容都以“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为主,

小学尤以书、数为主。

乡学与国学相对而言,泛指地方所设的学校。

稷下学宫战国时期齐国的高等学府,因设于都城临淄稷下而得名。当时的儒、

法、墨、道、阴阳等各学派都汇集于此,他们兴学论战、评论时政和传授生徒,

孟子和荀子等都曾来此讲学,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重要园地。

太学封建时代的教育行政机构和最高学府。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

(监),或两者同时设立,名称不一,制度也有变化,但都是教授王公贵族子弟的

最高学府,就学的生员皆称太学生、国子生。

国子监(jiGn)汉魏设太学,西晋改称国子学,隋又称国子监,从此国子监与太

学互称,都是最高学府,兼有教育行政机构的职能。

书院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

研究学问的场所。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是: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

岳麓书院、湖南衡阳的石鼓书院和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明代无锡有“东林书

院”,曾培养了杨涟、左光斗这样一批不畏阉党权势、正直刚硬又廉洁的进步人

士,他们被称为“东林党”。

学官古代主管学务的官员和官学教师的统称。如祭酒、博士、助教、提学、学

政、教授和教习、教谕等。

祭酒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战国时荀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的祭

酒,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唐代的韩愈、明代的崔铳(《记王忠肃公翱事》的作

者)都曾任过国子监祭酒。

博士古为官名,现为学位名称。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

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三国志•吕蒙传》: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送东阳马生序》:“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司业学官名。为国子监或太学副长官,相当于现在的副校长,协助祭酒主管教

务训导之职。

学政学官名。“提督学政”的简称,是由朝廷委派到各省主持院试,并督察各

地学官的官员。学政一般由翰林院或进士出身的京官担任。《促织》:“又嘱学

使俾入邑庠。”学使即学政的别称。《左忠毅公逸事》:“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

京畿。”指左光斗任京城地区的学政。

教授原指传授知识、讲课授业,后成为学官名。汉唐以后各级学校均设教授,

主管学校课试具体事务。

助教学官名。是国子监或太学的学官,协助国子祭酒和国子博士教授生徒,又

称国子助教。

古诗鉴赏知识点汇总

(1)诗歌鉴赏答题“五读”法:读题目、读作者、读内容、读注释、读命题。

(2)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

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