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山东省新高考联合高考生物模拟试卷 答案解析(附后)_第1页
2023年山东省新高考联合高考生物模拟试卷 答案解析(附后)_第2页
2023年山东省新高考联合高考生物模拟试卷 答案解析(附后)_第3页
2023年山东省新高考联合高考生物模拟试卷 答案解析(附后)_第4页
2023年山东省新高考联合高考生物模拟试卷 答案解析(附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山东省新高考联合高考生物模拟试卷

1.肿瘤细胞主要依赖无氧呼吸产生ATP,这使得肿瘤细胞内pH降低。在该环境下,进入

细胞的由光敏剂组装成的纳米颗粒带正电并可以与细胞内的核酸结合,光敏剂被光激发后产

生的自由基(ROS)对细胞造成损伤并导致细胞衰老,因此该光敏剂组装成的纳米颗粒可用

于肿瘤的治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需要吸收大量的葡萄糖来为生命活动供能

B.光敏剂被光激发后会导致肿瘤细胞核减小和细胞膜通透性改变

C.光敏剂组装成的纳米颗粒可能会与染色质和核糖体结合

D.光敏剂被光激发产生的R0S会降低肿瘤细胞的分裂能力

2.细胞在受到物理或化学因素刺激后,胞吞形成多囊体。多囊体可以与溶酶体融合,其中

内容物被水解酶降解,也可与膜融合后释放到胞外,形成外泌体(如图所示),内部包含脂

质、蛋白质、RNA等多种物质。溶酶体蛋白DRAM会降低溶酶体的水解功能。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A,外泌体的形成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特点

B.外泌体是由内、外两层膜包被的囊泡

C,和野生型小鼠相比,DRAM基因缺失型小鼠血浆中外泌体的含量更高

D.可以利用差速离心法提取细胞内多囊体,进一步分析外泌体的结构和成分

3.胃液中的盐酸由壁细胞分泌,胃液中的H+浓度比血浆H+浓度高3X106倍,H+的分泌

是依靠壁细胞顶端的H+-K+质子泵实现的,如图所示。未进食时,壁细胞内的质子泵被包裹

在囊泡中并储存在细胞质中;壁细胞受食物刺激时,囊泡可移动到壁细胞顶膜处发生融合。

第1页,共26页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L进出壁细胞的跨膜方式相同

B.盐酸分泌时壁细胞朝向胃腔的膜面积有所减小

C.餐后血液pH会出现暂时偏高现象

D.盐酸会刺激胃黏膜产生促胰液素,促进胰液分泌,进而促进消化

4.科研人员通过人工模拟潮水系统,探究了水淹胁迫对红海榄幼苗根系呼吸代谢的影响,

相关实验数据如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地下根系生物量地上茎叶生物量总生物量地下根系生物量/地上茎叶生

水淹处理(hQI-i)

/g/g/g物量

03.404.197.590.81

63.414.457.860.77

122.794.227.010.66

182.263.796.050.59

A.每天水淹处理6小时,对红海榄幼苗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B.红海榄幼苗最佳水淹时间为6小时

第2页,共26页

c.减小地下根系生物量分配比例是植物对水淹胁迫的一种适应策略

D.过度水淹情况下,植物可以通过无氧呼吸来弥补有氧呼吸产能的不足

5.玉米的B染色体是独立于20条常规染色体(A染色体)以外的一类特殊染色体,如图

所示。B染色体是由不同的A染色体发生易位形成的,其在减数分裂时不与任何A染色体配

对,且含有B染色体的精子更容易与卵细胞融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KUnitvsit

123456

i7iM8i9i10,…BW

玉米的染色体组(2n=2O+4B)

A,B染色体上的基因一定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B.同一个体的细胞中的B染色体数目相同

C.B染色体携带的基因不容易遗传给后代

D.图示中的玉米发生了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6.某家系中同时存在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两种致病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

如图1所示J-1不携带甲病致病基因,甲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625;乙病患者中约80%

是由于a蛋白205位氨基酸缺失所致,20%由于a蛋白306位氨基酸替换所致。研究者设

计了两种杂交探针(探针1和2)分别能与编码205位氨基酸正常a蛋白和205位氨基酸

缺失a蛋白的基因结合。利用两种探针对部分家庭成员的基因组进行分子杂交,结果如图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O-rO□O

I1,

rt-q

口匚kc⑥白

I.i»4

1省心

।i

A.Ill-l带有来自1-2的甲病致病基因的概率为।

6

B.若111-1与携带乙病致病基因的正常男性婚配,理论上生育一个只患甲病女孩的概率是

第3页,共26页

C.利用这两种探针能对111-2是否患有乙病进行产前诊断

D.如果111-2表型正常,用这两种探针检测出两条带的概率为:

7.视杆系统是人视网膜中的一种重要的感光系统,对光的敏感度高,主要由3种神经元细

胞构成,其结构如图所示,在明亮处视杆细胞中的视色素感受光刺激并在光下分解,从而诱

发视杆细胞兴奋,由双极细胞传递到神经节细胞,通过总和作用使神经节细胞产生动作电位,

成为视觉信号。视色素在暗处又重新合成,有助于适应光线暗的环境,合成和分解反应是可

逆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视杆细胞

②双极细胞

③神经节细胞

、神经冲动

视神经

A.视觉信号的产生属于反射

B.兴奋在双极细胞和视杆细胞间的传递是双向的

C.人在暗处视物时视色素的合成量超过分解量

D.兴奋传递到神经节细胞时,膜上Na+通道打开,Na+内流,即可形成动作电位

8.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B细胞和浆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

B.甲状腺中的细胞和下丘脑中的细胞能够选择性表达促甲状腺激素受体基因

C.将蛙神经纤维置于适宜的溶液后再适当增加溶液的KCI浓度,其静息电位绝对值会减小

D.机体在寒冷环境下通过血管收缩等方式途径减少散热,散热量低于炎热环境下的散热量

9.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赤霉素决定细胞的分化

B.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广泛分布,乙烯只分布在成熟果实中

C.脱落酸促进细胞分裂和果实脱落

D.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种激素的调节表现出一定的顺序性

10.海蛰、缢螺、对虾、鱼的人工立体养殖是基于其生活、摄食习性互补的特点进行的。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第4页,共26页

A.浮游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小于输入该鱼塘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该模式充分利用了群落的水平结构,增加了单位水体的生物量

C.该模式可以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

D.该模式比单一品种的养殖稳定性更高

11.海洋是固定碳、储存碳的一座大宝库,储存了地球上约93%的二氧化碳。海草床、红

树林、盐沼被认为是三个重要的海岸带生态系统,这些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动物以及底部沉

积物都储存了大量的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碳在海草、红树中主要以含碳有机物形式存在

B.海草是许多动物的食物来源,可以为动物提供栖息地和隐蔽场所

C.参与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的海洋生物只有生产者

D.生物圈是一个在物质和能量上自给自足的系统

12.棉妹虫排泄的蜜露含有丰富的糖、氨基酸等营养物质,为蚁所嗜食;蚁可为棉螃虫清

除排泄物并助其搬迂扩散、驱除天敌,棉蚪虫的爬迁蔓延还受光的影响;棉蜗虫受到天敌攻

击时会立即释放告警外激素,通知同类个体逃避;棉田中插种的高粱可以招引天敌从而控制

棉娜虫的数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棉螃虫与蚁的种群密度可能存在正相关

B.棉妍虫的化学信息可来自于非生物环境和生物个体或群体

C,棉田插种高粱属于生物防治

D.信息传递还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13.蓝莓含有的花青素具有抗炎症、降血脂、抗氧化、抗癌等多种生物活性。乳酸菌发酵

能够提高蓝莓果汁中的花青素的含量,发酵后的蓝莓汁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明显增强。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A.为防止杂菌污染,发酵前需对蓝莓果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放凉后再接入发酵菌种

B.该发酵与啤酒的工业化生产的主发酵均需密封发酵罐,并严格控制温度和发酵时间

C.制作果醋的主要微生物和乳酸菌都是原核生物,二者的呼吸类型相同

D.自由基可来自细胞中的氧化反应,通常是指异常活泼的带电分子或基团

14.环境中存在着丰富的纤维素降解菌,主要包括真菌、放线菌及细菌等,但单一菌株生

成的纤维素酶种类单一,产酶能力弱,降解能力有限。研究发现,木霉(真菌)产生的纤维

素酶可通过协同作用,实现对纤维素的高效降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筛选高产纤维素酶的木霉的培养基需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并将pH调至中性或弱碱性

B,可根据选择培养基上菌落的大小、形状和颜色等进行初步筛选

C.筛选出的纤维素降解菌可用显微镜直接计数,实际数量往往比统计结果低

第5页,共26页

D.将不同的高产纤维素酶的木霉菌株混合培养需考虑不同菌株的拮抗作用、菌株的生长周

期等因素

15.关于动物细胞培养和植物细胞培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动物细胞培养的原理是细胞增殖,植物细胞培养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B.动物细胞培养需在培养基中添加血清等天然成分,还需添加琼脂以便于动物细胞贴壁生长

C.与植物细胞培养过程中细胞生长状态类似,一部分动物细胞也可以悬浮在培养液中生长

D.植物细胞培养的目的主要是获得植物生长和生存所必需的次生代谢物

16.大气中的CO?需通过植物叶片内部结构最终扩散到叶绿体基质内进行光合作用,叶肉

细胞可导致CO?传递受阻从而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该现象称为叶肉限制;叶肉限制的大小

可用叶肉导度(CO2从气孔到叶绿体内的扩散阻力的倒数)表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植物细胞壁越厚,叶肉导度越大

B.增加叶肉细胞生物膜的通透性,可以降低叶肉限制

C.缺水条件下,叶肉限制可能会增大

D.叶肉导度越大,光合速率越小

17.SRY基因是只位于小鼠Y染色体上的决定雄性性别发生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无等位

基因。带有SRY基因的染色体片段可转接到X染色体上。已知配子形成不受SRY基因位置

和数量的影响,染色体能正常联会、分离,产生的配子均具有受精能力;含SR丫基因的受精

卵均发育为雄性,不含SR丫基因的受精卵均发育为雌性,但含有两个丫染色体的受精卵不发

育。一个基因型为XXSRY的受精卵发育成能产生可育雄配子的小鼠,若该小鼠与一只体细胞

中含有两条性染色体但基因型未知的雌鼠杂交得FjF1小鼠雌雄间随机杂交得F2。下列叙

述错误的是()

A.由题意推测种群中雄鼠的基因型有3种

B.Y染色体上带有SRY基因的片段转接到X染色体上属于基因重组

C.F]小鼠中雌雄比例为1:1或1:3

D.若雌鼠的基因型为XY,则F2小鼠中雌雄比例为8:7

18.CD226和TIGIT是表达于T细胞、NK细胞等淋巴细胞表面的分子,可竞争性结合抗

原呈递细胞(APC)表面的CD155分子,从而分别活化和抑制相关淋巴细胞,TIGIT与CD155

的亲和力高于CD226。研究表明,CD155分子也在多种肿瘤细胞上过量表达,若肿瘤细胞

上CD155分子的丢失,则能通过肿瘤内在机制减少肿瘤的生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PC包括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B细胞等,可以特异性摄取、加工处理抗原

B.正常情况下,TIGIT发挥作用有利于防止机体自身免疫病的发生

C.CD155分子在肿瘤细胞中的过量表达既有促进肿瘤生长的作用,又有帮助肿瘤细胞逃避

第6页,共26页

免疫自稳的作用

D.增强CD226的表达及研发使用TIGIT单克隆抗体,均可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19.研究表明,蝙蝠身上能携带100多种毒性极大、凶险无比的病毒,蝙蝠却可以与这些

病毒相安无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蝙蝠与其携带的病毒在长期的生存斗争过程中相互选择,共同进化

B.蝙蝠属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调查种群密度时可用标志重捕法

C.蝙蝠能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来确定猎物的位置,这说明其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

D.蝙蝠为寄生于体内的病毒提供了病毒复制所需的核酸模板、氨基酸和核糖体

20.科研人员采用富集培养方法从土壤中分离出能降解对羟基苯甲酸的微生物的实验过程,

)

将士城样品接触到含

将嵌的簿接师到液体

行对羟基笨甲酸的液

在含斤对茶茶甲培养茶并进行培养

体富集培养基中K

酸的1'板衣血培养

取少量取少M

培养,培界

他落在平没有对设基笨含存对里基茶

板上生长甲酸的培养禁甲酸的培养底

A.富集培养基以对羟基苯甲酸为唯一碳源,不能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B,取少量样品重复培养的目的是使能降解对羟基苯甲酸的微生物比例增高

C.在图中1、2试管中都有微生物生长,说明该富集培养得到了欲分离的微生物

D.富集培养后通过平板划线法得到纯培养物

21.图1是某种植物叶绿体中进行光合作用示意图,PSI(光系统I)和PSII(光系统II)是

由蛋白质和光合色素组成的复合物。图2是某科学家研究光反应过程做的相关实验。

(1)图1的生物膜名称是,光系统在能量转化中的作用是,自然界中某些

细菌如硫细菌进行光合作用时不会产生氧气,推测此类细菌可能不具备(填“PSI”

或"PSII”)O

(2)光合作用发现过程中的希尔反应发生在离体的叶绿体中,类似于图1中过程

(填编号),还需在离体叶绿体悬浮液中加入作为接受H+和e-的受体。

第7页,共26页

(3)若CO2浓度降低,则图1中电子传递速率会(填“升高”或“降低”),原

因是______

(4)图2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结合图1可以推测出在叶绿体内,类囊体膜内

侧H+浓度(填“高"或"低”)。

22.果蝇(2n=8)的I号染色体为性染色体,II、III、IV号染色体为常染色体。野生型翅脉

对网状翅脉为显性,控制该对性状的基因用N、n表示;短粗翅与正常翅受等位基因D、d

控制。体细胞中缺失一条染色体的果蝇可以存活,并能正常繁殖后代,缺失纯合体则无法存

活。假设下列杂交子代数量均足够多,回答下列问题。

(1)选网状翅脉果蝇与纯合野生型翅脉果蝇进行正反交,根据F]表型(能或不能)

判断该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理由是O

(2)现有染色体分别缺失一条的野生型翅脉与网状翅脉果蝇及染色体数目正常的野生型翅

脉与网状翅脉果蝇若干,请设计杂交实验,根据£的表型确定N、n基因位于几号常染色体

上。写出杂交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3)若已确定N、n基因位于II号常染色体上。纯合正常翅网状翅脉与纯合短粗翅野生型翅

脉果蝇杂交,弓表型为正常翅野生型翅脉,可推断为显性性状。

①Fi相互交配得到F2,若F2表型及比例为,可推断D、d基因也位于II号常染色体

上。若D、d基因位于II号常染色体上,选F?中野生型翅脉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得到F3,则F3

中短粗翅野生型翅脉果蝇占的比例为O

②选杂合的短粗翅野生型翅脉果蝇与杂合的正常翅网状翅脉果蝇杂交,根据子代表型

(填“能"或''不能")确定D、d基因也位于II号常染色体上,理由是。

23.乳腺癌是乳腺上皮细胞在多种致癌因子的作用下,发生增殖失控的现象。根据治疗乳

腺癌药物的作用机制不同,分为内分泌治疗(通过减少或阻断雌激素的作用,以阻止乳腺上

皮增生)、化学药物治疗(即化疗)等。无论采用什么途径给药(口服、静脉和体腔等),

药物都会随着血液循环遍布全身的器官和组织。治疗过程中引起的脱发是最明显的不良反应

之一。回答下列问题,

(1)与正常上皮细胞相比,癌细胞膜上的等物质减少,细胞间黏着性显著降低,易

在体内分散和转移,除此之外,癌细胞还具备特征有。

(2)乳腺上皮细胞中的DNA上本来就存在与癌变相关的两类基因,请从原癌基因及其表达

的角度分析引起细胞癌变的原因可能是。

(3)研究发现某中药成分是一种较好的内分泌治疗药物,依据题干信息分析,该药物的作

用机制可能是。

(4)化疗期间,“头皮冷却”(用冷却装置对头皮进行持续性冷敷)是预防脱发的最有效

方法。从减少毛囊细胞内药物含量的角度分析,原因是O

第8页,共26页

24.红树林是海陆交界地带的特殊生态系统。为了探究树种及潮位对红树林生态修复工程

早期的固碳效果(用碳密度表示)的影响,研究者选取了某红树林生态修复工程中3个相同

面积种植块为研究对象,分别为高潮位(一天内水淹时间短)区桐花树(HAc)、高潮位区

无瓣海桑(HSa)和低潮位(一天内水淹时间长)区无瓣海桑(LSa),为基于碳汇(森林

吸收并储存CO?的量)功能的红树林生态修复工程选址、选种提供参考。在2〜3年(a)

内获取的数据如表和图所示。

造林时间a样地植株密度/(株IZBim-2)株高/m

HAc4666.670.88

2LSa2933.332.87

HSa1133.332.48

HAc36001.22

3LSa19003.04

HSa10003.38

(1)研究某区域内苗木的种类、数目应采用法。在相同潮位条件下,红树林修复3

年后,拥有更高的桐花树群落具有更高的固碳量,

(2)在造林2〜3年内,表中与LSa样地相比,HSa样地表现出的特点是的°由

此推断滩地高程的提升有助于提高造林的植株存活率。通过研究对比两个样地的植物的凋落

物(与土壤表面紧密接触,极易腐烂分解)和土壤肥力发现,在植物凋落物量相同的情况下,

HSa样地土壤肥力高于LSa样地,原因是。

(3)碳循环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关系非常密切,碳循环是指。碳循环中伴随着哪些形

25.研究发现,实体肿瘤内部通常是缺氧的环境,葩麻毒素蛋白(RTA)可作用于核糖体,

使蛋白合成受阻,从而引起细胞死亡。TAT是一种短肽,可转导蛋白进入细胞,含有氧依赖

性降解区域ODD(多肽)的融合蛋白可以适应低氧条件稳定存在,但在常氧条件下会被蛋白

酶降解。科研人员以RTA作为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活性分子,利用TAT的作用将融合蛋白

转运进入肿瘤细胞,并利用ODD的作用减轻RTA对正常细胞的毒性,分别构建了含

第9页,共26页

TAT-RTA(660bp)和TAT-RTA-ODD(870bp)融合基因的表达载体,并成功得到相关

融合蛋白。

(1)可采用PCR的方法获取融合基因TAT-RTA,需要根据TAT和RTA基因设计引物,引

物的作用是。已知RTA基因和欲得到的TAT-RTA融合基因的结构如图1所示,TAT

基因编码链序列5'ATGAGCTACGGCCGTAAAAAGAGACGCCAACGTAGA3,,为顺利构

建表达载体,需要在引物1的5'端加入酶切位点,引物2的5'端加入

酶切位点,利用TAT和RTA核酸序列设计引物时,要求在RTA蛋白的前端引入TAT短肽,

请根据要求写出引物1(写出引物5'端的12个碱基即可)。

引物2

CGAAACAG1ACC-……-CCGCCGAGCAGCCAGITC.------------

_____________R1A基—部分序列|终止子卜

引物1注:D、A编码谴为标录

时所用模板道的互补造

BamHI5-GGATCC-3'

XboI5-CTCGAG-3

限制初I识别序限制682识别序

DNASi/7H”

码谴5'-[GGATCCj-“-皿鼠弓ApCACCACCACCACCACCAClTGAGAJ

酸GiySer-.........-LeuGiuThrProProProProProLeuArg—

序列注:Gty甘我酸Ser丝氧酸ProWS^Arg精拿馥

Leu壹氨酸Giu谷氨酸Thr方冢酸

图2

图3

(2)载体的部分结构如图2所示,His标签由连续的6个组氨酸构成,可用于对重组融合

蛋白进行分离纯化,将PCR得到的TAT-RTA融合基因和载体双酶切后,再用酶连

接。但是在研究时,发现融合蛋白中没有His标筌蛋白,据图分析原因是o可通过

引物2的特殊设计使His标签正常表达,请结合图1和图2写出引物2(引物中如

需添加碱基补足对应的密码子,可以添加任意碱基)。

(3)科研人员将得到的重组融合蛋白经腹腔给药荷瘤小鼠(患实体肿瘤的小鼠称为荷瘤小

鼠),研究荷瘤小鼠肿瘤体积变化,结果如图3所示,

第10页,共26页

请写出本实验的结果。

产生该实验结果的原因是

第11页,共26页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肿瘤细胞主要依赖无氧呼吸产生ATP,产生的能量少,故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

胞需要吸收大量的葡萄糖来为生命活动供能,A正确;

B、光敏剂被光激发后会导致细胞衰老,导致肿瘤细胞核增大和细胞膜通透性改变,B错误;

C、光敏剂组装成的纳米颗粒可以与细胞内的核酸结合,染色体和核糖体都含有核酸,故可能会

与染色质和核糖体结合,C正确;

D、光敏剂被光激发产生的ROS对细胞造成损伤并导致细胞衰老,故会降低肿瘤细胞的分裂能力D

正确。

故选:B。

细胞衰老的特征包括细胞体积减小,细胞核体积增大,细胞膜通透性改变,色素沉积,酶的活性

降低等。

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癌变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能够结合题干信息和所学

知识进行分析应用。

2.【答案】D

【解析】解:A.外泌体的形成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A错误;

B、外泌体是由单层膜包被的囊泡,B错误;

C、溶酶体蛋白DRAM会降低溶酶体的水解功能,因此,DRAM基因缺失型小鼠血浆中外泌体的

含量更低,C错误;

D、利用差速离心将外泌体分离出来,然后进一步分析,D正确。

故选:Do

外泌体是由细胞释放的,内含脂质、蛋白质、mRNA以及非编码RNA等物质的“分子运输车”,

其携带的物质可起到信息传递的作用,外泌体携带者信息分子直接与靶细胞接触释放内容物质,

进而完成信息传递。

本题主要考查各类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能够结合题干信息和

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应用。

3.【答案】C

【解析】解:A,Q-进入壁细胞是由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属于主动运输;CI-运出壁细胞是由高

浓度运输到低浓度,属于协助扩散,跨膜方式不同,A错误;

B、盐酸分泌时壁细胞朝向胃腔的膜会有囊泡的融合,膜面积有所增大,B错误;

第12页,共26页

C、餐后囊泡可移动到壁细胞顶膜处发生融合,血液中H+减少,pH会出现暂时偏高现象,(:正

确;

D、盐酸会刺激小肠黏膜产生促胰液素,D错误。

故选:C。

1、主动运输的特点:(1)逆浓度梯度运输;(2)需转运蛋白的协助;(3)需消耗能量。

2、协助扩散的特点:(1)顺浓度梯度运输;(2)需转运蛋白的协助;(3)不需消耗能量。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能够结合题干信

息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应用。

4.【答案】B

【解析】解:A,每天水淹处理6小时,与对照组相比地下根系生物量和地上茎叶生物量均有所

增加,则对红海榄幼苗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A正确;

B、据表可知,红海榄幼苗在水淹处理6小时/天时,总生物量最大,但是由于每组实验水淹处理

时间间隔较大,故不能说明红海榄幼苗最佳水淹时间为6小时,B错误;

C、随着每天水淹时间增加,地下根系生物量分配比例减小,是植物对水淹胁迫的一种适应策略,C

正确;

D、过度水淹情况下,无氧呼吸增强,植物可以通过无氧呼吸来弥补有氧呼吸产能的不足,D正

确。

故选:B„

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水淹胁迫对红海榄幼苗根系呼吸代谢的影响,自变量是水淹处理的时间,因

变量是地下根系生物量、地上茎叶生物量。

本题结合表格数据,考查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呼吸的类型及产物,掌握影响

细胞呼吸的环境因素,能正确分析表格,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准确答题。

5.【答案】D

【解析】解:A,B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不与任何A染色体配对,联会紊乱,不遵循孟德尔遗传

规律,A错误;

B、由于B染色体的分离是随机的,同一个体的细胞中的B染色体数目不一定相同,B错误;

C、B染色体的精子更容易与卵细胞融合,B染色体携带的基因容易遗传给后代,C错误;

D、图示中的玉米多了B染色体,发生了染色体数目的变异,D正确。

故选:D„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

由组合。

第13页,共26页

本题考查了基因分离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需要学生掌握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识图能力和分析能力,结合各选项即可答题。

6.【答案】A

【解析】解:A,111-1带有来自1-2的甲病致病基因的概率为‘x'=I,A正确;

B、若控制甲病基因用A/a表示,控制乙病基因用B/b表示,由图2结果可知,111-1的基因型bxb2

(其中队是控制205位氨基酸缺失,b2是控制306位氨基酸替换),与携带乙病致病基因的正

常男性婚配,生出乙病正常概率是.;,III」的基因型是Aa的概率是1,甲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

为,.:,a的基因频率是',正常男性是Aa的概率是::=,理论上生育一个只患甲病女孩

的概率是:B错误;

C、探针1和2分别能与编码205位氨基酸正常a蛋白和205位氨基酸缺失a蛋白的基因结合,

乙病患者中约80%是由于a蛋白205位氨基酸缺失所致,20%由于a蛋白306位氨基酸替换

所致,因此,利用这两种探针不能对111-2是否患有乙病进行产前诊断,C错误;

D,由于11-1关于乙病的基因型未知,如果川-2表型正常,用这两种探针检测出两条带的概率不能

确定,D错误。

故选:A。

1号和2号正常,生出了患甲病、乙病的3号,则甲病、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本题主要考查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危害,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

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难度适中。

7.【答案】C

【解析】解:A.视觉信号的产生不是反射,未经完整反射弧,A错误;

B、由图可知,兴奋在双极细胞和视杆细胞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即由视杆细胞传向双极细胞,B

错误;

C、人在暗处视物时视色素重新合成,所以合成量大于分解量,C正确;

D、兴奋传递到神经节细胞时,膜上Na+通道打开,钠离子内流达到一定的量,才会形成内正外

负的动作电位,D错误。

故选:C。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所有的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兴奋在

反射弧中的传递是单向的,这是由突触的结构决定的。

本题考查神经调节,需要学生掌握兴奋的传导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获取信息并

第14页,共26页

利用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8.【答案】C

【解析】解:A,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A错误;

B、甲状腺上有甲状腺激素受体,但下丘脑上没有甲状腺激素受体,因此,甲状腺中的细胞能够

选择性表达促甲状腺激素受体基因,B错误;

C、将蛙神经纤维置于适宜的溶液后再适当增加溶液的KCI浓度,由于膜内外K+的浓度差减小,

其静息电位绝对值会减小,C正确;

D.与炎热环境相比,寒冷环境下外界温度与体温相差较大,其散热量多于炎热环境,D错误。

故选:Co

人体体温调节:

(1)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

散热的途径为皮肤毛细血管收缩等。

(2)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

加、皮肤毛细血管舒张。

本题考查血糖调节'体温调节、水平衡调节和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血糖调节、体

温调节和水平衡调节的具体过程,掌握免疫细胞的类型及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

项。

9.【答案】D

【解析】解:A、细胞分裂素决定细胞的分化,A错误;

B、乙烯在植物的各个部位都能合成,B错误;

C、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和促进果实脱落,C错误;

D、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种激素的调节还往往表现出一定的顺序性,D正确。

故选:D。

1、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

的微量有机物。

2、植物激素调节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激素调节只

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

序性表达的结果。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

多种变化,进而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

本题主要考查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能够结合题干信息和所

学知识进行分析应用。

第15页,共26页

10.【答案】B

【解析】解:A、输入该鱼塘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会有一部分能量散失,浮游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总

量小于输入该鱼塘生态系统的总能量,A正确;

B、海水立体养殖体现了群落的分层现象,充分利用了群落的垂直结构,B错误;

C、海水立体养殖模式可以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C正确;

D,海水立体养殖模式由于生物种类更多,食物网更复杂,比单一品种的养殖稳定性更高,D正

确。

故选:B。

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会有以下4个去向:自身呼吸消耗、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和热能,流

向下一营养级,残体、粪便等被分解者分解,未被利用(包括生物每年的积累量,也包括动植物

残体以化学燃料形式被储存起来的能量)。

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能够结合题

干信息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应用。

11.【答案】D

【解析】解:A、碳在海草、红树等植物中主要以含碳有机物形式存在,A正确;

B、海草是许多动物的食物来源,植物的分层现象可以为动物提供栖息地和隐蔽场所,B正确;

C、生产者能够参与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C正确;

D、生物圈是一个在物质自给自足的系统,但能量需要从外界获得,D错误。

故选:D。

有关“碳循环”,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碳在无机环境中的存在形式主要是碳酸盐和二氧化碳;

2、碳在生物群落中的存在形式主要是含碳有机物;

3、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

4、碳在生物群落内部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

5、碳循环过程为:无机环境中的碳通过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进入生物群落,生物群落中的

碳通过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燃烧进入无机环境。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重点考查碳循环,要求考生识记碳循环的具体过程,能对相关知识进

行归纳总结,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2.【答案】B

【解析】解:A、棉期虫与蚁为互利共生关系,二者种群密度可能存在正相关,A正确;

B,棉妹虫的化学信息可来自于生物个体或群体,B错误;

C、棉田中插种的高粱可以招引天敌从而控制棉螃虫的数量,属于生物防治,C正确;

第16页,共26页

D、信息传递在群落、生态系统层面的功能为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

稳定,D正确。

故选:Bo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1、概念:信息一般是指日常生活中,可以传播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与信号等。

2、种类(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

如蜘蛛网的振动频率。(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了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

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动物的性外激素等。3)行为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

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如孔雀开屏。

本题主要考查种间关系、信息的种类、特点,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能够结合题干信

息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应用。

13.【答案】D

【解析】解:A,蓝莓果汁制成后,不需要将蓝莓果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A错误;

B、酵母菌繁殖时需要通气,所以啤酒的主发酵时前期不能密封,B错误;

C,制作果醋的主要微生物是醋酸杆菌,是进行有氧呼吸,乳酸菌是进行无氧呼吸,C错误;

D、自由基可来自细胞中的氧化反应,另外,辐射和有害物质入侵也会刺激细胞产生自由基,通

常是指异常活泼的带电分子或基团,D正确。

故选:D。

果酒制作的原理是利用酵母菌无氧呼吸分解有机物产生酒精冰9。2,酒精发酵时需控制无氧环境

果醋制作的菌种是醋酸杆菌,是一种好氧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果

醋发酵时需通入无菌空气。28七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酒精发醉的最佳温度是在189〜30(,

醋酸菌生长的最佳温度是在30匕〜352。

自由基学说我们通常把异常活泼的带电分子或基团称为自由基。自由基含有未配对电子,表现出

高度的反应活泼性。在生命活动中,细胞不断进行各种氧化反应,在这些反应中很容易产生自由

基。此外,辐射以及有害物质入侵也会刺激细胞产生自由基。

本题主要考查果酒、果醋的制作,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能够结合题干信息和所学知

识进行分析应用。

14.【答案】A

【解析】解:A,筛选高产纤维素酶的木霉的培养基需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并将pH调至酸性,A

错误;

B、不同的微生物形成的菌落特征一般不同,纤维素降解菌的初步筛选可以根据菌落的大小、形

状和颜色等进行,B正确;

第17页,共26页

C、筛选出的纤维素降解菌可用显微镜直接计数,由于该方法不能区分死菌与活菌,因此实际数

量往往比统计结果低,C正确;

D、混合培养需考虑不同菌株的拮抗作用、菌株的生长周期(不同菌株的生长周期可能不同)等

因素,D正确。

故选:Ao

纤维素分解菌可以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进行筛选,刚果红染液可以鉴别纤维素分

解菌。接种时接种工具需要进行灭菌,固体培养基的接种方法常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或平板划线法。

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要求学生识记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灵活

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

15.【答案】C

【解析】解:A、动物细胞培养的原理是细胞增殖,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A

错误;

B、动物细胞培养需在培养基中添加血清等天然成分,不需要添加琼脂,需要用液体培养基,B

错误;

C,体外培养的动物细胞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细胞能够悬浮在培养液中生长增殖;另一类则需

要贴附于某些基质表面才能生长增殖,C正确;

D、植物细胞培养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大规模的细胞培养,以获得人类所需的细胞次生代谢产物,D

错误。

故选:Co

体外培养的动物细胞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细胞能够悬浮在培养液中生长增殖;另一类则需要贴

附于某些基质表面才能生长增殖,大多数细胞属于这种类型,这类细胞往往贴附在培养瓶的瓶壁

上,这种现象称为细胞贴壁。悬浮培养的细胞会因细胞密度过大、有害代谢物积累和培养液中营

养物质缺乏等因素而分裂受阻。

本题考查动物细胞工程和植物组织培养相关知识,要求学生理解识记有关技术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掌握各步躲中需要注意的细节,能将教材中知识结合题中信息进行迁移应用。

16.【答案】AD

【解析】解:A、植物细胞壁越厚,(:。2从气孔到叶绿体内的扩散阻力越大,叶肉导度越小,A

错误;

B、增加叶肉细胞生物膜的通透性,叶肉导度变大,CO2从气孔到叶绿体内的扩散阻力越小,可

以降低叶肉限制,B正确;

C、缺水条件下,气孔关闭,叶肉细胞导致CO?传递受阻增大,叶肉限制可能会增大,C正确;

D、叶肉导度越大,CO2从气孔到叶绿体内的扩散阻力越小,CO2吸收量越大,光合速率越大,D

第18页,共26页

错误。

故选:AD。

光合作用的过程:

①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水的光解产生NADPH与。2,以及ATP的形成;

②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NADPH

的作用下还原生成C5和糖类等有机物。

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及应用,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能够结合题干信息

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应用。

17.【答案】BCD

【解析】A、由题意推测种群中雄鼠的基因型有3种,即XXSRY、XSRYY、XYSRY,A正确;

B、丫染色体上带有SRY基因的片段转接到X染色体上属于染色体变异,B错误;

C、若雌鼠基因型为XX,其与XXSRY杂交所得F1小鼠中XX表现为雌性,XXSRY表现为雄性,比

例为1:lo若雌鼠基因型为XY,其与XXSRY杂交所得Fi小鼠中XX、XY表现为雌性,XXSRY、

XSRYY表现为雄性,比例为1:1,C错误;

D,若雌鼠基因型为XY,其与XXSRY杂交所得F1小鼠为XX、XY表现雌性,XXSRY、XSRYY表现

雄性,F]随机杂交得F2,F2小鼠基因型及比例为XX:XY:XXSRY:XSRYY=3:4:6:2,故F2

小鼠中雌雄比例为7:8,D错误。

故选:BCD。

根据题干信息“带有SRY基因的染色体片段可转接到X染色体上”,一个基因型为XXSRY的受

精卵发育成能产生可育雄配子的小鼠,与一只体细胞中含两条性染色体但基因型未知的雌鼠杂交,

则该雌鼠肯定不含SRY基因,且体细胞中有两条性染色体,所以其基因型可能是XX、XY。

本题考查学生从题干中获取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伴性遗传的知识做出正确判断,属于应用层次

的内容。

18.【答案】BD

【解析】解:A、APC包括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B细胞等,摄取、加工处理抗原时没有特异

性,A错误;

B,TIGIT可与抗原呈递细胞表面的CD155分子,TIGIT发挥作用有利于防止机体自身免疫病的

发生,B正确;

C、CD155分子在肿瘤细胞中的过量表达有促进肿瘤生长的作用,C错误;

D、增强CD226的表达,则TIGIT不能与CD155特异性结合,以及研发使用TIGIT单克隆抗

体,均可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思路,D正确。

故选:BD。

第19页,共26页

体液免疫: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一些病原体被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这为激

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

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二个信

号,辅助性丁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B细胞受到两个信号的剌激后开始分裂、

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

浆细胞产生和分泌大量抗体,抗体可以随体液在全身循环并与这种病原体结合,抗体与病原体结

合可以抑制病原体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本题主要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能够结合题干信息和所学

知识进行分析应用。

19.【答案】AB

【解析】解:A、蝙蝠与其携带的病毒在长期的生存斗争过程中相互选择,共同进化,A正确;

B、蝙蝠属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调查种群密度时可用标志重捕法,B正确;

C、蝙蝠能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来确定猎物的位置,这说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C

错误;

D、病毒复制所需的核酸模板来自于病毒自身,D错误。

故选:AB。

1、估算种群密度时,常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其中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或活动能力弱,活

动范围小的动物,而标记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2、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作用:

(1)有利于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如背苣在适宜的波长下才能萌发生长、蝙蝠依赖超声波进行

定位、取食和飞行;

(2)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如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

(3)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如狼能够根据兔子留下的气味去追捕兔子。

本题考查生物进化、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作用和病毒的增殖,考查了学

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具有一定的难度。

20【答案】B

【解析】解:A、为“从土壤中分离能降解酚类化合物对羟基苯甲酸的微生物',富集培养基应

以对羟基苯甲酸为唯一碳源,培养基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A错误;

B、实验中取少量样品进行重复培养,其目的是使能降解对羟基苯甲酸的微生物比例增高,B正

确;

C、在图中L2试管中都有微生物生长,说明通过富集培养分离获得的主要是分解对羟基苯甲酸

的微生物,同时还有其他微生物,C错误;

第20页,共26页

D,图示所采用的是稀释涂布平板法,使聚集在一起的细菌细胞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能在培养

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以便纯化菌种,得到纯培养物,D错误。

故选:B。

实验的目的是“从土壤中分离能降解酚类化合物对羟基苯甲酸的微生物”,则应利用选择性培养

基,以对羟基苯甲酸为唯一碳源。实验过程中重复培养的目的是让微生物扩大培养,增加其数量。

实验设计需遵循对照原则,1号试管为对照组,2号试管为实验组,目的是说明通过选择培养获

得了目的微生物。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要求考生识记培养基的种类和功能,掌握纯化微生物

常用的两种方法,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

21.【答案】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将光能转化为不稳定的化学能PSII①铁盐或其他氧化剂降

低CO?浓度降低,C3生成量减少,用于还原C3的NADPH消耗量减少,生产的NADP+减少,

接受的e减少光合作用合成ATP所需要的能量不是光直接提供的(或者光合作用合成ATP所

需要的能量来自类囊体膜两侧的H+浓度差所含的分子势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