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8课自主赏析夜归鹿门歌_第1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8课自主赏析夜归鹿门歌_第2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8课自主赏析夜归鹿门歌_第3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8课自主赏析夜归鹿门歌_第4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8课自主赏析夜归鹿门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8课自主赏析夜归鹿门歌夜,总能给人一种惬意而温馨的感受,总能让人的思绪静静地随着时光流淌。在诗人的笔下,在隐者的情怀里,那更是一种特殊的境界。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孟浩然,欣赏他那优美的诗篇《夜归鹿门歌》。1.作家作品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称为孟山人。与王维并称于诗坛。其诗语言清淡,长于写景,多反映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2.背景解读东汉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岘山南园的家里,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追步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在鹿门山辟一住处,偶尔也去住住,其实是个标榜归隐性质的地方。此诗当作于作者四十岁后隐居鹿门时,所以题曰“夜归鹿门”。3.相关知识山水田园诗派:山水田园诗派以孟浩然、王维为代表。他们继承晋、宋以来陶渊明、谢灵运、谢朓等人的田园诗、山水诗的创作传统,形成了具有共同题材内容和相近艺术风格的诗歌流派。他们的诗歌描绘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表现返璞归真、怡情养性的情趣,抒写隐逸生活的闲情逸致。他们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淡远闲适,写景状物传神,是唐诗艺苑中的一枝奇葩。4.文化常识【渔梁】洲名,在湖北襄樊汉水中。《水经注·沔水》中记载:“襄阳城东沔水中有渔梁洲,庞德公所居。”例如: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1.字音识记①岩扉(fēi)②栖隐(qī)③寂寥(liáo)2.辨形组词①eq\b\lc\{\rc\(\a\vs4\al\co1(喧喧闹,暄寒暄))②eq\b\lc\{\rc\(\a\vs4\al\co1(径径直,胫胫骨))③eq\b\lc\{\rc\(\a\vs4\al\co1(揖作揖,辑编辑))④eq\b\lc\{\rc\(\a\vs4\al\co1(薄厚薄,簿账簿))3.词语解释(1)山寺钟鸣昼已昏:天已黄昏(2)惟有幽人自来去:隐居者,诗人自指(3)岩扉松径长寂寥:石门1.此诗按照时空顺序,分别写了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比较诗人描写这两个场景时不同的侧重点,说说它们是如何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诗境的。提示:江边是一片争渡的喧闹声,人们沿着江边向着江村走去;江中是“我”摇着小船回鹿门。村民晚归,充满质朴的田园气氛;“我”夜归鹿门隐居别业,情景和谐,表现出诗人的隐逸志趣和淡泊情怀。2.结合全诗,分析这首诗写景和用典的好处。提示:“渔梁”是洲名,诗人从岘山南园渡汉江往鹿门,途经沔水口,可以望见渔梁渡头。首两句即写傍晚江行见闻,听着山寺传来黄昏报时的钟响,望见渡口人们抢渡回家的喧闹。这悠然的钟声和尘杂的人声,显出山寺的僻静和世俗的喧闹,两相对照,唤起联想,使诗人在船上闲望沉思的神情,潇洒超脱的襟怀,隐然可见。五、六句是写夜晚攀登鹿门山山路,“鹿门月照开烟树”,朦胧的山树被月光映照得格外美妙,诗人陶醉了。忽然,很快地,仿佛在不知不觉中就到了归宿地,原来庞德公就是隐居在这里,诗人恍然了。这微妙的感受,亲切的体验,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隐者为大自然所融化,以至于忘乎所以。末两句便写“庞公栖隐处”的境况,点破隐逸的真谛。诗人彻底领悟了“遁世无闷”的妙趣和真谛,躬身实践了庞德公“采药不返”的道路和归宿。在这个天地里,与尘世隔绝,唯山林是伴,只有他孤独一人寂寞地生活着。3.本诗是如何将写景与抒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提示:这首诗是写“夜归鹿门”,读来颇像一则随笔素描的山水小记。但它的主题是抒写清高隐逸的情怀志趣和道路归宿。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中,实质上是写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诗人以谈心的语调,自然的结构,省净的笔墨,疏豁的点染,真实地表现出自己内心的体验和感受,动人地显现出恬然超脱的隐士形象,形成一种独到的意境和风格。从艺术上看,诗人把自己内心的体验表现得平淡自然、优美真实、技巧老到、深入浅出,是成功的,也是和谐的。也正因为诗人真实地抒写出隐逸情趣,脱尽尘世烟火,因而表现出消极避世的孤独寂寞的情绪。4.闻一多曾评价孟浩然说“诗如其人”,请结合诗句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提示:在《夜归鹿门歌》中,后四句的景色宁静、清幽,孟浩然的心境也是宁静、清幽的,主客体浑然一体,构成宁静、清幽的意境。宁静、清幽就是这首诗歌的艺术境界,也是孟浩然的思想境界,艺术境界和思想境界高度一致,所以说“诗如其人”。1.课文主旨这首诗通过描写夜归鹿门山途中的景色,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中,实质上是为了表现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之道,抒写诗人清高悠远的情怀志趣。2.结构图示夜归鹿门歌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知人论世情感山寺宁静反衬渡头喧闹超脱世人江村对比诗人鹿门隐逸月照烟树触景生情庞公隐处向往岩扉松径情景交融自由来去无奈3.写法赏析(1)对比与衬托“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开篇二句写诗人傍晚江行的见闻。首句写白昼已尽,黄昏降临,幽僻的古寺传来了报时的钟声;次句写沔水中的渔梁渡头人们急于归家时抢渡的喧闹。首句表现的是安宁静谧的环境,次句却表现喧嚣,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比照,这是远离人寰的禅境与喧杂纷扰的尘世的比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这两句是以人归引出自归,作为前文的具体补述。前句承“渔梁”诗意,是写村人各自上岸还家;后句承“山寺”诗意,写自己回到鹿门。两种归途展现出两种不同的心境,这是一个衬托,从中表现出诗人与世无争的隐逸志趣和不慕名利的淡泊情怀。(2)景象清新,平淡自然“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鹿门山的林木被暮霭笼罩,朦胧而迷离,山月一出,清光朗照,霭雾尽消,树影清晰。诗人完全为大自然所陶醉,他忘情地攀登着崎岖的山路,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庞公昔时隐居的地方。庞公,即庞德公,东汉隐士。《后汉书·逸民传》载:“庞公者,南郡襄阳人也,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后遂携其妻子登鹿门山,因采药不返。”孟浩然仰慕庞公的志节,他在《登鹿门山怀古》中也吟有“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的诗句。这两句是写“夜归鹿门”一路所见的景物。“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山岩之内,石扉半掩,松径之下,自辟小径。这里没有尘世干扰、唯有禽鸟山林为伴,隐者在这里幽居独处,过着恬淡而寂寥的生活。这两句是写回到鹿门隐居之所。这首诗的题材是写“夜归鹿门”,读来颇像一则随笔素描的山水小记。但它的主题是抒写清高隐逸的情怀志趣和道路归宿。4.课文译释夜归鹿门歌eq\f(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山寺里的钟声响起,天色已经昏暗,渔梁渡口,人们争着过河)eq\f(喧。,喧闹不已。)eq\f(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行人沿着沙岸向江村走去,我也乘着小舟返回鹿门山。)eq\f(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鹿门山的月亮照清楚了朦胧的树影,不觉中忽然来到庞德公)eq\f(栖隐处。,隐居的地方。)eq\f(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石门及松间的小路长时间静悄悄的,只有我这个隐者独自)eq\f(来去。,来来去去。)怎样分析景与情的关系一、知识讲解古典诗歌在景与情的关系上存在两个方面的特点:和谐与反差。和谐,指的是诗歌所描绘的景物和诗人所表现的心情意绪和谐一致。反差,则是诗歌所描绘的景物和诗人所表现的心情意绪相对甚至相反。因此注意分析景和情的和谐与反差,有利于深入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把握诗歌的主旨。1.分析景与情的和谐“情乐则景乐,情哀则景哀”“喜景衬喜情,哀景衬哀情”,就是景与情的和谐。古诗往往借秋之肃杀表现孤独、寂寞,或怀才不遇,或思乡离别等;以春之生机写青春年少、壮志抱负等欢愉;以壮阔浩渺写豪情;以淡雅写闲适等。因此,要注意从景与情和谐的角度由景入情鉴赏诗歌。2.分析景与情的反差有时候为了使诗歌具有特殊的表达效果,诗人往往故意打破景与情的和谐,通过对比反差的形式形成突兀、相反相成的效果,给人强烈的冲击和深刻的印象,常见的表现是以乐景写哀情。对于涉及景物描写的诗歌,要注意从景与情的和谐和反差的角度去分析把握诗人情感。分析时要注意准确地把握以下几种关系: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衬乐情等。二、答题步骤步骤一,结合诗句详细阐述写了什么景色。步骤二,然后说明这些景色的表达效果(氛围、情感等)。三、实战演练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题目。春江晚景张九龄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征路那①逢此,春心益渺然②。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注:①那:通“哪”。②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答:本诗首联描绘了树木繁茂、落霞与夕阳交相辉映的春江晚景,色彩艳丽,含蓄地传达出作者喜悦的心情。颔联则直接抒发作者在征路上见到美景时喜出望外的心情。两联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拓展阅读]孟浩然与他的山水田园诗黄海峰读孟浩然的作品应该是从那首《春晓》开始的,幼时的我不懂为什么明明“处处闻啼鸟”了,而作者偏偏还要说“花落知多少”,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悲伤。而现在要弄清这个问题,那就必须知人论世了!孟浩然(689—740),襄阳人,是盛唐诗人中终身不仕的一位作家。40岁以前,他隐居于距鹿门山不远的汉水之南,曾南游江、湘,北去幽州,一度寓寄洛阳,往游越中。开元十六年(728),他入长安应举,结交王维、张九龄等人,开始遍交诗坛群彦。次年赋诗秘省,以“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一联名动京师,但却不幸落第。随后,他南下吴越,寄情山水。开元二十五年(737)入张九龄荆州幕,酬唱尤多。三年后不达而卒。提起孟浩然,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的山水田园诗。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与王维齐名,世以“王孟”并称。他们也同样有着隐士情怀。可以说,孟浩然是一位才华横溢的隐者。孟浩然的才华从杜甫的“赋诗何必多,往往凌鲍谢”(《遣兴》)“复忆襄阳孟浩然,清诗句句尽堪传。即今耆旧无新语,漫钓槎头缩颈鳊”(《解闷十二首》其六)可见一斑。对孟浩然的性情,李白有著名的《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我们学过的那首《春晓》,作者在不经意的猜想中透露出明媚宜人大好春光,似有惋惜之情,却又无迹可寻。诗语自然纯净而采秀内映,相较而言,似比王维的诗更显淳朴,更接近陶渊明诗豪华落尽见真淳的境界。这也是我很喜欢孟浩然诗的原因之一。然而作者在遇景入咏时,他常从高远处落笔,自寂寞处低回,随意点染的景物与清淡的情思相融,形成平淡清远而意兴无穷的明秀诗境。如《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凡有唐诗选,必有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因为它是田园诗中恬淡、宁静的代表作品。古人今人对《过故人庄》的分析已经不胜枚举。对这样的诗,就我来看,首先它是诗,而且是难得的好诗,同时,又能把它看作是一幅美丽的连环画,这样的话,才能看出新意来,才会别有一番滋味。“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这是连环画的第一幅,画面是接受邀请。“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是第二幅,画面是赶路赴约。虽然景物只有村庄、远山,但全是“绿”“青”,全是真的村野。我们看到的应该是,上高坡,过小桥,青草掩着的弯弯村道上,一个人在前引路,另一个紧随其后,仰天俯地,东张西望,磕磕绊绊,乐不可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这是第三幅,画面是边喝边谈。开轩,就是开窗子。只是个极为简单、极为普通、极为细小的动作,可是,这动作的自然,显示了心灵的纯净。我们看到的应该是,一张小小的、不讲究的桌子,甚至是有些裂纹的桌子,上面并没有几个碟子,但酒是一大壶。没有劝喝,没有推让,也没有为别人夹菜,二人自顾自地呷着。“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这是第四幅,画面是与主人告别。诗中的菊花不禁让人想到了陶渊明的田园之乐了,当然这两个人的情趣是有区别的,但是对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