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材料作文名人篇 尼采(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材料作文名人篇 尼采(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材料作文名人篇 尼采(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材料作文名人篇 尼采(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材料作文名人篇 尼采(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材料作文专练.....名人篇(尼采)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尼采说:“为了发展,我们必须放弃稳定的安身之地。为了生存,我们又必须寻找一个

稳定的安身之地。”

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作成文,字数800以上。

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德国哲学家尼采曾作诗谈“处世之道”说:“别在平野上停留,也别去爬得太高。打从

半高处观看,世界显得最美好。”这是一种追求“半”的人生哲学。但是生活中追求“全”

的人也大有人在。

请选择一个角度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就此谈谈你的看法。体裁不

限(诗歌除外)。

3.作文。

尼采说:“要真正体验生命,你必须站在生命之上!为此,要学会向高处攀登!为此,

要学会俯视下方!”

对此,你有什么感悟和思考?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能写成诗歌)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哲学家尼采说:“感恩就是灵魂上的健康。”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文体不限。

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①其实人跟树是一样的,越是向往高处的阳光,它的根就越要伸向黑暗的地底。(尼采)

②人从枝上折下花来,供在瓶里,到了结果的时候,却对着空枝叹息。(冰心)

富有哲理的句子总是会点燃内心的某些火花。读了上面句子,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

此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

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

1.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此题着眼于“生存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具有思辨性,也考查学生的思维层次。

“生存”与“发展”是目标,“放弃”与“寻找”是策略与手段。“安身之地”,在只求生存的阶段,

是生存下去的基本条件;但到了求发展的阶段,则可能成为走不出的“舒适圈”,成为限制发

展的因素。

人既要“发展”,也要“生存”,“生存”后要“发展”,“发展”不能无“生存”,“生存”是为了更好

的“发展”,“发展”又为了更好的“生存”。二者的此消彼长,因时因地因人而异,两者或有先

后、轻重、缓急之分,但都不可或缺,关联紧密,矛盾统一。我们要懂得远近兼顾,要懂得

张弛有度,要懂得内外相济,要懂得进退裕如,要懂得儒道互补。在这不同的阶段、时机、

机缘下,我们要灵活合理的处理它们与“安身之所”之间的关系。

写作时,角度可小可大,内容可实可虚,个体、群族、文化、国家、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之道,

均可入文。在行文过程中,重在富有思辨性地处理“生存”“发展”与“安身之所”三者之间的辩

证关系。三者的关系,可以这样来辨析:在求生存阶段,应该找到安身之所,以满足基本的

生活需求,以便蓄势待发;在求发展阶段,应该脱离安身之所,以迎接新挑战,开拓新领域,

创造新辉煌。

立意:

L保证生存,力谋发展。

2.莫让庇护之所成为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

3.走进安身之所生存,走出安身之所发展。

2.例文:

人生何处不精彩

爱默生有言:“生活难,难就难在选择。”杜甫认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尼采却

觉得站在半高处看,这个世界真美好。其实,人生也如登山,无论是半高处或是顶峰,只要

努力攀登,同样会收获精彩!

他站在了半高处,没有奖牌,却赢得了掌声....

在伦敦奥运会上,来自南非的“刀锋战士”皮斯托瑞斯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奥运梦想,成为了

奥运田径赛场上的首位残疾运动员。虽然他最后惨遭淘汰,与金牌无缘,但他努力拼搏的精

神感动了全世界,换来的是为他骄傲的掌声。

白哲特曾说:“坚强的信念能赢得强者的心,并使得他们变得更坚强。”正因为皮斯托瑞斯

有着坚强的信念,坚持不懈地拼搏,虽然最后只站在半高处,无法登上冠军的顶端,却同样

精彩。

他站在了最顶峰,成为万众瞩目的作家……

2012年10月,诺贝尔文学奖花落中国,莫言因其作品“将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时事以魔

幻写实手法冶于一炉”,以丰富的想象力,写出富有张力、情感饱满的农村“民间深层经验”,

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成为诺贝尔文学奖中国籍作家第一人,填补了中国文学界的空白。

泰戈尔说过:“莲花的花瓣不会闭合,深藏的花蜜定会显露。”正因为莫言用自己潜心几十

年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大胆细腻的创作征服了世界,最终登上了诺贝文学奖的最高峰,从而绽

放出夺目的异彩!

她站在半高处收获成功,也站在顶峰创造精彩……

1989年,陶华碧在贵阳市开了一家“实惠餐厅”,专卖凉粉和冷面。她靠自己的努力与真

诚来经营这家餐厅,因此小店的生意很红火。后来她招了40名工人,办起了一家食品加工

r,专门生产麻辣酱,取名为“老干妈麻辣酱”。仅仅用了3年半的时间,“老干妈”公司

便迅速壮大到了1200多人,产值将近3亿元。现在,“老干妈”公司累计产值已经高达13

亿元,在中国私营企业50强排行榜上名列第5。她所开发的产品覆盖了全国除台湾省以外

的每个省份,并远销世界各地。

威廉•钱宁说过:“要想人生过的有意义,唯一的办法就是努力努力再努力。”陶华碧先前

做小生意一在半高处收获过成功,后来选择开办麻辣酱生产厂一在顶峰创造了精彩,是啊,

只要努力,人生何处不精彩?

无论你相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还是相信“站在半高处,这个世界真美好”,其

实,只要你努力攀登,人生每一处都精彩!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写材料作文,首先要读懂材料,抓住主旨,注意材料的

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

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其次要选择

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

发散思维多向立意。

【审题】在本材料中,尼采有意识的将世界划分成三个高度:山脚、山腰、山顶。对这三个

高度的具体含义,材料本身并没有加以解说和限定,这给写作留下了一定的空间。学生可以

根据自己的理解,赋予不同的人生站位的含义。

参考立意:

立意角度一:

站在半山腰看,世界最美好。俯视走过的路,我们会为我们的勇气和智慧惊叹,我们会为我

们取得的成绩而骄傲;仰视山顶,我们会为山顶壮丽的景观而着迷,从而信心满怀继续登攀。

立意角度二:

站在山顶看,世界最美好。经过奋力登攀,终于到达了山顶,放眼望去,一切都尽收眼底。

作为过来人的我们,心胸开阔,头脑清醒,不受蒙蔽,步入了人生的最高境界,这个时候看

到的一切,又怎么会不美好呢?

立意角度三:

站在山脚看,世界最美好。站在山脚,仰望山顶,云雾缭绕,不管是你、是我、还是他,都

会因好奇而渴望登攀,尽管峰回路转,猿猴哀鸣,处处是艰难险阻。不是吗?我们哪一个人

不曾有过梦想,并为之奋斗。

参考素材:

例文2:

毋需选择

叠罗汉时你喜欢在哪一个位置?最上面的?会摔得很惨。最下面的?会压得很痛。中间的?

又似乎不够刺激。叠罗汉时,我总是后悔我选择的任何位置。一一几米

生或死,这是一个问题;站在哪里生或死,则是问题中的问题。秋日的扶桑,朝雾弥漫,

枝头犹有残红,推开玄关,源氏公子倚在雕栏上,暂时欣赏这般美景。他低头思索着,离开

宫门后,当户的残月会否为他指引。

你也如此徘徊过吗?犹豫着应该背负西西弗斯的罪名,永无止境地推动巨石;还是踏在

《理想国》上,高呼: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最终朝向孤独。无论选择什么,破晓之

前,我们必须找到那三尺黄土。其实,又何必期望这黄土呢,既然来时未带一物,走后又必

期望这黄土呢,既然来时未带一物,走时又何必窃取这不属于自己的呢?于是,勿受那黄土

的束缚,走到哪里,便看到哪里的世界,因为一辈子从一个角度看世界,是很郁闷的。

如果一定要说这脚下踏着的是什么,或许是痛苦吧。在无法逃避的痛苦到来时,能做的,

唯有将它踏在脚下,积累的痛苦能使你看到更远。

站在世人的随意之中,站在自己的痛苦之上,得到的或许不是公认的幸福,但至少是自

己认为幸福的生活。与其思索所站的位置,不如在任意位置尽心窥视世界,不是无欲则刚吗?

或许站在哪里看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看。阿尔伯特说,人生不过是从上帝那儿借来的

一段岁月。我也认为,人还活着,是因为上帝忘记了你还活着,或者,上帝忘记了你不该活

着。既然如此,这似乎偷来的生命,又怎么忍心在上面多加一点灰白呢,以孩童般的好奇张

望这个世界,它需要色彩,而不是神伤的灰黄。现在,所需要的,可能正是那份随遇而安。

天晴的时候,我想到山上赏鸟;天晴的时候,我想到花园种花;天晴的时候,我想去拜访朋

友……然而雨始终下不停。直到我决定在雨中赏鸟、在雨中种花、在雨中访友。

雨终于停下来了。

例文3:

曲径通幽

倦然,携一独枝入山,清晨的空气和温热暖阳阳地照在身上,每一处都氨氤着自然的气

息,无限熨帖无限惬意。

人生是一种味道浓烈的干邑白兰地,热情醇厚给你支撑的力量。山,望之弥高,总会在不经

意的转角给你惊喜,无异于“落崖惊风,朝瞰夕日”,宁愿守着一过寂寞,也不要世袭隆重的

庸俗,情绪是很微妙的东西,指引着你开发自己内心的潜力。

沿山拾阶,道路两旁芳草萋萋,更兼有落英缤纷,以为误闯了桃花源,乃惊于此山的别有洞

天。原来山脚也有一派生机和魅力,无限生命的跃动,那阳光无阻隔无间隙地颓洒热情,那

狂放肆的自然热情,山脚的世界徜徉着自由和奔放。

越行越青年了吧!偶尔,几声鸟鸣也会惊吓到整座山的安谧,阳光温柔地从树叶缝里泻下,

抚摸着已经熟透的春光,后阶缝隙间充满了细细柔柔的嫩草,仿佛那么柔弱的它们会因承爱

不了过多的热情而死去,但它们却如此坚定执着的生长着,在幽深的林间独自开放、独立凋

谢,我踏上那石阶,就仿佛踏上了一种微漠的薄薄凄凉,人生,开放在一处无人欣赏的柔和

角度,点破了山的寂寞,增添了山的内容,透过它们,仿佛一片广阔的意境在扩大。

终于可以看到那树林深处的禅寺,那清泉在侧,月色冷青的幽清古,山顶上仍是一片寂静,

无人语,恐惊了天下人,阳光依然柔和,清流也充满了哲理。

敲开寺的门,老者正在参禅,一人一寺一孤僧,一草一木一世界。清茶伴我入座,入山无非

过一栈道再经一座桥,转头,却已另一世界无岸无渡非山非水。成人,无非渡一苦海再棹一

舟楫,回眸,竟也物是人非,已是凡人孤寂,又求高僧打坐禅悟,原来世界便在这里,我问

老者“参禅何如",他告之我以山顶啸歌。清脆,浓重并且真挚。

原来,心境统一,站在哪里看世界都一样,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我大约能够明白

老者为什么执拗地孤身一人守着这古寺。无需竹弦洞萧,自的鸟鸣盈耳。无需挂画,有幅巨

画名叫自然。抬头是一片天,低头又是一个世界。

例文1结构分析:

作者通过名言开端,然后引出材料要点,紧接着提出中心论点,可谓言简意赅。主体部分从

三个不同的角度,运用例证法和引证法深入阐述“人生何处不精彩”这一中心论点,结尾再次

回扣材料并与开头呼应,使之浑然一体。可以说,全文中心突出鲜明,结构一目了然。典型

的论据,深入的分析,精当的语言,让文章也收获了精彩。

【点睛】高质量的考场作文,具体来说要特别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读懂材料,全面把握

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没有读懂材料必然会模糊作文,以致出现偏题或者离

题的现象,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明白内容,

理清关系,理解中心,为立意奠定一个较好的审题基础。

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但

是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这对于把握材料的中心很有帮助。

二、立意求准,力求新颖

材料作文也是“命意作文”,立意好坏直接影响到作文的深刻与否和创新程度,因此,写材料

作文,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要尽量在立意上求准求新。

所谓求准,就是要把握住材料的内容,牢记主题必须从材料中得来,切不可脱离材料,否则

就容易写出失败之作。

所谓求新,就是要努力突破思维定势,超越一般人的惯常思路,应该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

所不能言,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新”字上下功夫,这样写成的文章才有希望

焕发出创造的光彩。

三、使用材料,恰当巧妙

在材料作文中,材料在文章中的使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一般来说,引用材料有两

种形式,即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化用)。根据文体的不同,使用材料也有不同,一般而言,

写成议论文,开头最好引述材料,以便更好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他文体也不能完全脱开材

料,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和间接引用一下材料,否则容易造成于材料疏远的感觉。

3.例文:

善待顺境,挑战逆境

生命的真正意义,简单的沉浸在日常生活里是感觉不到的,只有经历苦难或者困苦,在

挫折中成长,用生命创造出高于他人的价值,生命才有意义。

如果人们总在平坦的大道上前行,肯定不会跌倒。但如果在崎岖的弯路上,你摔倒了,

这很平常。假如你靠着自己的力量重新站起来了,那才是值得称赞的。逆境时抬头是一种韧

劲,顺境时低头是一种冷静,我们处世,宜当善待顺境,而挑战逆境。

人的一生,顺逆交织,有谁能预知下回的分解!

遇到顺境,既不苦其筋骨,也不饿其体肤,有左右逢源之乐,无横过加身之忧,在此情

况下,若能奋发努力,锲而不舍,定能取得不凡业绩。

例如诺贝尔,他家就很富有。他从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且家庭也大力支持他。凭着家

庭的支持和自己的努力,他最终在物理、化学等领域都有了极深厚的造诣。

优越的条件,能减少很多妨碍人成才的因素,但若不充分利用,而陶醉其间,可能会乐

极生悲!

顺境,固然可喜,但人的一生总不可能一帆风顺,总是会遭到一些挫折的,但不要紧,

真的猛士是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的。

屈原遭放逐,挥笔著有《离骚》,残疾人邰丽华也能登上世界顶尖艺术殿堂;集聋哑盲

于一身的海伦凯勒亦能成为著名作家。越王勾践,昔日君王一朝沦为阶下囚,受了吴王夫差

的多少白眼和羞辱,常人无法想象。但他却并未因此消沉下去,卧薪尝胆,身着粗布,顿顿

粗粒,与百姓一起耕作,终于使国家强盛,六年后,击败吴王,一洗前耻。

所有这些,都足以说明:逆境,甚至不幸,都不意味着生活充满灰色与失败,只要我们

以一颗不灭的上进心,以坚强的毅力去挑战,去拼搏,也是能够创造奇迹的!有句古话说得

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呢?

顺境易成才,也容易造就蠢才,我们面对顺境,不能陶醉其中;披一路尘土,数千载风

流,看夕阳西下,唱大江东去,我们面对逆镜,不能萎缩。

朋友!逆境时抬头是一种韧劲,顺境时低头是一种冷静。让我们共同牢记:善待顺境,

而挑战逆境这句话吧!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写作文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作文任务十分

明确一对此,你有什么感悟和思考。任务驱动型作文隶属于材料作文,对于材料作文一方

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

行写作,切不可偏题。

【审题】首先审读材料。材料出自尼采的名言,可以分为三个短句,“要真正体验生命,你

必须站在生命之上!”“为此,要学会向高处攀登!”“为此,要学会俯视下方!”审题时,抓

住两个“为此”,第一处“为此,要学会向高处攀登”,想要体会到生命的真正意义,简单的沉

浸在日常生活里是感觉不到生活的力量的,通过经历苦难或者困苦,在挫折中成长,用生命

创造出高于他人的价值,生命有了超越生活层次的意义,而不是单纯的活着,这个是生命的

本质,也是使得生命变得伟大的地方,当一个人可以用生命创造力量,才能体验到生命的本

质。第二处“为此,要学会俯视下方!”抬头看天是一种方向,低头看路是一种清醒;抬头做

事是一种勇气,低头做人是一种底气;抬头微笑是一种心态,低头看花是一种智慧;逆境时

抬头是一种韧劲,顺境时低头是一种冷静;位卑时抬头是一种骨气,位高时低头是一种谦逊;

失意时抬头是一种自信,得理时低头是一种宽容。然后分析文体,材料没有限定文体,考生

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作文,但要求文体特征要鲜明。

参考立意:

在挫折中成长,用生命创造价值;要方向,更要清醒;勇气于底气;逆境抬头,顺境低头。

行文结构安排:首先拟一个隐含或者直接点明观点的题目,比如“在挫折中成长”。然后引题:

要体会到生命的真正意义,只有经历苦难或者困苦,在挫折中成长,用生命创造出高于他人

的价值,人生才会更加美好。正文部分列举名家事例论证观点。结尾部分先列举排比增加文

采,佐证观点,再以总结性的句子呼应开头和标题。

素材:

1.但凡成功之人,往往都要经历一段没人支持、没人帮助的黑暗岁月,而这段时光,恰恰是

沉淀自我的关键阶段。犹如黎明前的黑暗,挨过去,天也就亮了。

2.人可以在社会中学习,然而,灵感却只有在孤独的时候,才会涌现出来。-歌德【德】3.

在南美洲的安第斯高原海拔4000多米人迹罕至的地方,生长着一种花,名叫普雅花。花期

只有两个月,开花之时极为绚丽。然而,谁能想到,为了这两月的花期,它竟然等了100

年。100年中,它只是静静地伫立在高原上,栉风沐雨,用叶子采集太阳的光辉,用根汲取

大地的养料……就这样默默地等待着,等待着100年后生命绽放的惊天一刻,等待着攀登者

身心俱疲的眼前一亮。

4.历来成大器者,他们不受外力影响,不为环境所左右,始终把主要精力放在对理想、对事

业的不懈追求上,他们可以说都是耐得住寂寞的佼佼者。韩信甘受垮下之辱,始成一代名将;

勾践卧薪尝胆,逐成春秋霸主;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双目失明著成《国语》。实践证

明,事业有成者的秘诀尽管有很多,但他们均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能耐住寂寞,并且善于

用犁锌去开垦寂寞,从而创造出一片成功的天地。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一)一个响亮的标题。就是在审题的

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

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

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

想。(二)引述+表态+观点。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

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

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有了态度

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

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

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四)进一步深入阐述。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

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

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

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

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

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

曲终人散、回味无穷。

4.例文:

感恩,灵魂上的健康

如果有人问我:“感恩是什么?”

“感恩即是灵魂上的健康”在我心里,这是最好的回答。人生在世,不能仅向生活一味索

取,还要学会感恩,去追求灵魂上的健康,我愿常伴一颗感恩之心,让生命之花开出最美好

的姿态。

一个人学会了感恩,他便学会了用乐观谦卑对事待人。当他与生活中神圣时刻共舞时。

他感恩,这是生活对他的恩赐。当暴风雨到来时,他感恩,这是帮助他心里和精神成长的甘

露。在一次又一次真诚的感恩下,他的灵魂因洁净而愉悦,因健康而富有光彩。感恩清洁了

他的灵魂。

会感恩的人有许多。“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站着不说话,便十分美

好”那是顾城对自然的感恩,他用纯净的文字将最平凡的景象,幻化成世间最美的风景,他

明白,无论是普遍还是美妙,存在的,都是他值得用心去感恩的,“花未全开月未圆,就是

人生最好的境界”那是李娟对求而不得的感恩,她将失落化为动力,她知道,圆只是暂时的

满足,缺,有种持久的期待,面对这样的和谐,她是应该去感恩的。“猥以微贱,当待东宫,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那是李密对皇上能赏识自己的感恩,虽然他出于原因无法任职,但他懂

得,一个人不能要求太多,能得到选用便是对他的肯定,他是要用感恩来报答的。

这些人因感恩而热爱身边的人和事,因感恩而包容人生的平淡与不公。他们用感恩清洁

自己的灵魂,得到灵魂上的健康。

相反,当一个人失去了感恩,将生活的美好当作理所应当,而遇一点小事便充满了愤怒

与怨恨,满腹牢骚,怨天尤人,大喊生命的不公。甚至逃避现实,沉浸在自己的悲怨中难以

自拔。活脱脱地让自己变得阴暗,让灵魂变得浊臭,他忘记了无论是惆怅还是幸福,无论是

忧伤还是欢喜,都是人生的滋味,值得我们品尝,因为他忘记了感恩!

我听闻,一位女孩因母亲不给她出国留学的钱,竟用刀捅死了母亲。她难道懂得感恩吗?

不懂感恩的孩子竟比狼还可怕!也许她从小就被呵护着长大,把母亲对她的爱当作理所当然。

可是她不明白,是母亲赋予了她生命与优越的生活,给她钱是情分,不给她是本分。亲情不

是提款机,也不是还债的工具,既然因为各自缘分被安排在一起,就应该学会感恩,倍感珍

惜,而不是发生这样毫无人性的惨案。她正是因为没有感恩才使得内心变得冷漠,才使得灵

魂变得病态。

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会感恩,用感恩带来灵魂上的健康。

蒋勋说:“活得像个人,才能看见美”那么怎样才能活得像个人,答案是感恩。只有当我

们学会感恩,有了灵魂的健康,才能从人类升华成一个人。我们不仅要用感恩对待每一朵花

开,每一声鸟啼,也要用感恩去对待每一次批评和挫折,因为他们虽看似痛苦,但能带给我

们成长,让我们从一次次的跌倒中站起,变成更强大的我们。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常怀一颗感恩之心,拥有灵魂上的健康,与这世界温柔相抱,让生命

之花开出最美的姿态。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新材料作文。首先解读材料,把握材料的中心

话题和情感趋向,“感恩就是灵魂上的健康”,尼采这句话的中心词是“感恩”,尼采明确指出感恩

对于一个人的价值,即拥有感恩之心,人的灵魂才是健康的。虽然设题人给出“你同意这种说法

吗”这一提问,实际上答案并不具有两面性,换言之,应该认可这句话,肯定人应该拥有感恩之心。

考生要思考如下几个问题:什么是感恩,宽泛的说就是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它的情

感比感谢要深切、要厚重、要丰沛;对谁感恩,在写作范围上同学们一定要拓宽选材空间,可

以思考的范围有:回顾历史,放眼社会,倾听大自然,展望未来,在写作对象上同学们要倾

注丰富情感,可以寄托的情感的载体有人、物、景、事等;为何要感恩,如感恩充实着我们的

生活,如感恩塑造着我们的心灵,如感恩使世界变得美丽,感恩使我们拥有爱心。但现代社会中

有很多缺乏感恩的表现:对父母辛苦的无动于衷、对老师付出的漠然置之、对动物受伤的冷

眼相待、对别人危难的缺乏同情、对民族忧患的缺乏关注……面对这些现象,我们可以展现

自己与写作对象之间发生的事件交往、情感交流和独特体悟。然后分析文体,材料在文体上

没有限制,考生可以选取自己擅长的体裁写作,如写作议论文要有明确的观点,如写作记叙文,

在写作中要注意所叙之事必须真实感人,把握好感情基调,主题要积极向上,注意在行文中

将一些真实细腻的情感生动细腻地描写出来;要叙议结合,在叙事中恰当地穿插抒情议论,

深化主题。最后分析行文构思,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

可采用层进式的结构行文,首先分析何为“感恩”,接着分析为何要感恩,然后联系现实,指出生

活中缺乏感恩的现象,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安排结构的时候,要时刻凸显一下标题、开头、

结尾的照应关系。

参考立意:

心灵之瓶,感恩不绝;感恩创造美好世界;感恩,与青春同行;心存感恩,方能行稳致远。

素材:

为何国王把王位传给第三个儿子?

有个国王有三个儿子,他很疼爱他们,但不知传位给谁。最后,他让三个儿子回答如何

表达对父亲的爱。大儿子说:“我要把父王的功德制成帽子,让全国的百姓天天把您供在头

上。”二儿子说:“我要把父王的功德制成鞋子,让普天下的百姓都知道是您支撑他们。‘‘三

儿子:“我只想把您当做一位平凡的父亲,永远放在我心里。”最后,国王把王位传给了第三

个儿子。

通过这则材料我们总结出的是:一感恩需要真诚,它应该来自心灵的深处。

小女孩为何获得“雷鸣般的掌声”?

老师正在做一次如何感恩父母的调查。一个同学马上说:“等我长大的时候,我要送一

套很大很大的别墅给他们。”其他的同学露出惊奇和羡慕的目光。另一个同学接着说:“我要

请爸爸妈妈出去旅游,南极的冰川和北极的极光就是我送给他们的礼物!”其他的同学传出

不小的赞叹声。只有一个女孩怯怯地说:“我要给妈妈洗头,让,”,让她的长发飘逸起来,”,“空

气在这一刻凝固了,教室里静得能听见心跳声。“为什么?”老师不解地问。“在一次车祸中,

妈妈的双手致残了,只有我给她洗头,”,对妈妈来说,洗头是种幸福!”教室里爆发出雷鸣般

的掌声。

通过这则材料我们总结出的是:

—感恩需要爱,它是幸福的另一种表达。

——感恩需要细心呵护,它应该来自平凡的生活。

奥运会冠军顾俊的感人之处何在?

《江南时报》报道,载誉归来的奥运会冠军顾俊回到家乡无锡,得知父亲顾德元所在的

无锡第四纺织机械厂正遇到贷款难题,便毫不犹豫地拿出自己的16枚金牌,给父亲拿去作

为贷款抵押。如今,这家企业蒸蒸日上。当职工们共拿出20万元奖励她时,顾俊却说:“我

为家乡人民做些事情是应该的,”,没有家乡的哺育,就没有我的今天。”

通过这则材料我们总结出的是:

——感恩需要提升境界,它应该来自博大的胸怀。

【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

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

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

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

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

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

“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

的审视角度。

5.例文:

励志成功,始于信念

我先给大家讲个故事。在非洲的一片茂密丛林中,走着4个皮包骨头的男子,他们扛着

一只沉重的箱子,在密林里踉踉跄跄地向前走。他们跟随队长进入丛林探险,队长却在任务

即将完成时患疾病二不幸长眠于丛林中了。

临终前队长把亲手制作的箱子托付给他们,并十分诚恳地说:“如果你们能把这个箱子

送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