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1页
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2页
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3页
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4页
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II摘要课程思政不是一个专门的课程而是一种教育理念。它是将课堂作为育人主渠道,旨在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各门课程的教学和改革,完成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效结合,实现立德树人的润物无声,进而实现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以及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的根本任务。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除了承担着本身的学科知识,还承担着一部分思政教育的内容。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意义重大。本研究使用访谈法、问卷法、文献法,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课程思政融入有名无实、资源利用率低、融入时间安排比重失衡、融入的方法单一的问题,使得小学语文教学中课程思政的融入质量低。本文将基于这些问题从教师面入手分析原因,并根据原因分析提出可行性对策:3575提高教师对于课程思政融入的认识、7514拓展课程思政教学资源获取途径、989优化课程思政融入时间节点安排以及32297创新课程思政融入的教学方法。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质量。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课程思政

AbstractCurriculumideologyandpoliticsisnotaspecializedcourse,butaneducationalphilosophy.Itistotaketheclassroomasthemainchannelforeducatingpeople,aimingtoorganicallyintegrate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intotheteachingandreformofvariouscourses,realizetheeffectivecombinationofknowledgetransmissionandvalueguidance,realizethesilentcultivationofvirtueandcultivationofpeople,andthenrealizethefundamentaltaskofcultivatingsocialistbuildersandsuccessors,cultivatinggenerationsofusefultalentswhosupporttheleadershipoftheCommunistPartyofChinaandChina'ssocialistsystem,andaredeterminedtofightforsocialism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forlife.Asabasicsubject,primaryschoolChinesenotonlybearsitsownsubjectknowledge,butalsoundertakespartofthecontent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Therefore,itisofgreatsignificancetointegratecurriculumideologyandpoliticsintoprimaryschoollanguageteaching.Thestudyusedtheinterviewmethod,questionnairemethodandliteraturemethodtoinvestigatetheintegrationofcurriculumideologyandpoliticsinprimaryschoollanguageteaching,andfoundthattherewereproblemsinprimaryschoollanguageteachingsuchastheintegrationofcurriculumideologyandpoliticsinnameonly,theutilizationrateofcurriculumideologicalandpoliticalresources,theimbalanceoftheproportionofcurriculumideologicalandpoliticalintegrationtimeline,andthesinglemethodofcurriculumideologicalandpoliticalintegration,whichmadethequalityofcurriculumideologicalandpoliticalintegrationinprimaryschoollanguageteachinglow.Basedontheseproblems,thispaperwillanalyzethereasonsfromtheperspectiveofteachers,andputforwardfeasiblecountermeasuresaccordingtothecauseanalysis:improvetheunderstandingofcurriculumideologicalandpoliticalintegration,expandcurriculumideologicalandpoliticalteachingresources,optimizethetimenodearrangementofcurriculumideologicalandpoliticalintegration,andinnovateteachingmethodsofcurriculumideologicalandpoliticalintegration.Itishopedthatthroughtheresearchofthispaper,thequalityofintegratingcurriculumideologyandpoliticsintoprimaryschoolChineseteachingwillbeimproved.Keywords:Primaryschoollanguage;Languageteaching;Curriculumideologyandpolitics目录TOC\o"1-3"\h\u9426摘要 I11487Abstract II143351绪论 142781.1研究背景 1113881.2研究目的及意义 1273571.2.1研究目的 1123721.2.2研究意义 2320121.3国内外研究现状 288881.3.1国内研究现状 293881.3.2国外研究现状 3170481.4研究内容及方法 3182791.4.1研究内容 3326271.4.2研究方法 475131.5本文拟解决的问题 4259152相关概念界定 535262.1小学语文 594052.2语文教学 5149762.3课程思政 510113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 6305513.1课程思政融入有名无实 677123.2课程思政资源利用率低 657193.3课程思政融入时间安排比重失衡 8229613.4课程思政融入的方法单一 8303604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0271844.1缺乏对课程思政的重视 10294214.2忽视身边可利用的思政资源 1099394.3对课堂重点的把握不够准确 11303964.4缺少课程思政融入方法的创新 116125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对策 13293645.1提高对课程思政融入的认识 1360435.1.1转变传统功利思维 13308005.1.2强化立德树人使命 1354125.2拓展课程思政教学资源 13149105.2.1深入挖掘教材中的课程思政元素 13283845.2.2将地方思政资源融入课堂 14248625.3优化课程思政融入时间节点安排 1497635.3.1科学设计课程思政融入环节 14243885.3.2根据课堂实际情况适时进行思政引导 14186915.4创新课程思政融入的教学方法 158505.4.1创设相关情境 1522875.4.2合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融入课程思政元素 1518668结论 162853参考文献 178155致谢 1927079附录A 2025931附录B 23PAGEPAGE11绪论1.1研究背景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而“课程思政”的提出正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探索REF_Ref16026\r\h[1]。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实施的目的是实现“立德树人”、“协同育人”,在教育过程中通过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同向同行,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教育理念,强化对学生的“三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使其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接班人,从而实现协同育人的建设目标REF_Ref13901\r\h[2]。小学实施课程思政有着丰富的理论基础。因为小学阶段的教育在性质上属于基础教育,在学生发展阶段属于学生智力水平和思维水平发展的关键期,在教学目标上主要进行习惯养成和行为规范指引REF_Ref13963\r\h[3]。小学语文是在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相当于盖房子的“地基”。通过语文学科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个性、品格和人格等方面。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人才基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规定:语文课程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建立文化自信,养成良好习惯方面发挥重要作用REF_Ref16310\r\h[4]。由此可见小学语文中蕴含着丰富的课程思政资源,且小学语文的独特魅力与实用功能使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具有独特意义。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却发现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施小丹(2022)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中提出小学语文教学中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应用存在红色资源挖掘不足、红色文化育人目标不明、红色文化教学意识不强、红色文化教学效果不佳的问题REF_Ref16434\r\h[5]。笔者通过对实习小学的调查也发现在语文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存在课程思政融入有名无实、课程思政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本文将以此为出发点,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分析原因,进而提出应对策略。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课程思政的融入质量。1.2研究目的及意义1.2.1研究目的课程思政是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新课标中规定语文课程在学生核心素养、个性和人格的培育等方面发挥着奠基石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具有重要意义。而目前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情况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因此,本研究从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角度出发,研究了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实际情况,并分析在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可行性解决策略,以期为小学语文教师履行新课标要求、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更好地进行思政育人方面提供一定的借鉴。1.2.2研究意义从理论方面,本研究搜集了小学语文、语文教学、课程思政等相关理论文献,对其进行文献资料的整理和归纳,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小学语文、语文教学、课程思政等相关概念的界定,并得出研究结论,有助于小学语文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的相关理论延伸和扩展。从实践方面,本研究将为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提供一定的借鉴。本研究通过发现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具有科学、合理、具体、可行的对策,为教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提出针对性的指导。1.3国内外研究现状1.3.1国内研究现状本研究以“小学语文”“语文教学”“课程思政”等为关键词检索相关研究,发现国内不同学者关注的视角不同。首先,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重要性的分析。安晓(2022)在《小学语文融入课程思政的探究》中指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不仅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时代的需要,更与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相符合REF_Ref16542\r\h[6]。田恬、吕佳瑞(2022)在《小学语文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更是直接指出“小学语文课程是落实课程思政的有效载体”REF_Ref16643\r\h[7]。其次,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存在问题的分析。李孟洁(2022)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课程思政”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中指出,部分教师存在课程思政意识不强、课程思政资源利用率不高;课程思政形式单一;课程思政评价缺失的问题REF_Ref17336\r\h[8]。张亚妮(2022)在《小学课程思政的定位与实施研究》中提出,小学课程思政实施存在思政目标脱离教学内容、未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政资源、教学过程生硬、课程评价比重失衡等问题REF_Ref17411\r\h[9]。最后,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策略的分析。师锦丽(2022)在《小学语文落实课程思政的路径探索》中对小学语文落实课程思政提出了四点对策:转变观念,提升教师素养;挖掘教材,丰富思政资源;巧设流程,融入思政元素;探索教法,贴近学生生活REF_Ref17483\r\hREF_Ref17483\r\h[10]。郑丽芬(2020)在《课程思政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探究》指出教师要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与意识并在教学中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好思想政治教育REF_Ref17567\r\h[11]。1.3.2国外研究现状通过文献查询发现,国外并没有“课程思政”这一概念,但通常会结合本国国情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本波拉斯(2007)主张将爱国主义视为一种公民美德,并且她认为在某些条件下“爱国主义适合在公立学校教学”的观点应该被认可REF_Ref19499\r\h[12]。塞达特与法提赫(2010)表示爱国主义教育是现代课程中价值观和公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REF_Ref28879\r\h[13]。\o"ViewotherworksbyRandallCurren"兰德尔·库伦和\o"ViewotherworksbyCharlesDorn"查尔斯·多恩(2021)在他们的著作中写道:爱国主义既是一种内在的令人钦佩的属性,也是良好公民的基本动机基础REF_Ref14698\r\h[14]。根据相关文献整理,总结出国外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有几种:第一,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本国课程中。这既包括设立专门的课程,又包括在其他课程中贯穿爱国主义教育。例如波兰,不仅开设了专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程,还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合在学校的科目里。第二,借助宗教的道德教化功能培养国民的民族精神。如日本的神道教,它利用信仰来团结人心从而达到增强国家凝聚力的作用。第三利用地方资源,如博物馆、纪念馆等进行民族自豪感和国家意识的培养,以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例如法国会将每年9月的最后一个周末定为全国“文化历史遗产日”,并在这一周末在将全国的博物馆和古建筑都对外开放,让后人接受历史文化教育,传承民族精神,增强爱国情感REF_Ref6108\r\h[15]。第四,将各种节日、纪念日作为教育资源,表达对英雄人物的怀念,以巩固对祖国和领袖的纯洁热爱。如美国将林肯诞辰设为纪念日,用来怀念这位伟大的总统先生。第五,把国旗教育和国歌教育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一种。通过对公民进行国旗教育、国歌教育来培养公民的爱国意识。例如葡萄牙会在各学科中多次介绍本国国旗。除了国旗,葡萄牙还会加强学生对国歌理解以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目的。通过国内外研究现状发现,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这一话题国内研究较多,且多集中在融入策略这方面。国外多是结合本国科目或者是资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本研究基于以上研究,更多侧重于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提出对策,使得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得到改善。1.4研究内容及方法1.4.1研究内容本研究以小学语文教学与课程思政的融和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搜集相关文献资料以及发放问卷、进行访谈等方式,了解H市A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分析原因。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策略。进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的质量,并根据研究内容总结全文。1.4.2研究方法文献法。通过对小学语文、语文教学、课程思政等方面的文献进行搜集和归类,在此基础上进行整理,并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研究意义、目的及现状,从理论方面获得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认识和理解,为论文的理论的撰写奠定基础和提供参考。问卷法。选取H市A小学200名语文教师为样本,进行调查。采取对小学语文教师发放自编式问卷,再回收问卷的方式。通过问卷反映的情况分析调查结果,以此得出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现状,进而提出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为论文对策部分提出方法和措施。访谈法。通过自行编制相关访谈提纲,拟定访谈对象,选取了H市A小学的语文教师6名,以谈话方式获取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相关情况资料。1.5本文拟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H市A小学进行调查、分析、研究,提出了A小学在语文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存在课程思政融入有名无实、课程思政资源利用率低、课程思政融入时间安排比重失衡、课程思政融入的方法单一的问题。这些问题使得A小学在语文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质量低,制定方案解决问题,使A小学在语文教学中能够更好的融入课程思政。2相关概念界定2.1小学语文语文是一个多义词,通常作为语言文字、\t"/item/%E8%AF%AD%E6%96%87/_blank"语言文学、\t"/item/%E8%AF%AD%E6%96%87/_blank"语言\t"/item/%E8%AF%AD%E6%96%87/_blank"文化的简称,其本义为“语言文字”REF_Ref7127\r\h[16]。在\t"/item/%E8%AF%AD%E6%96%87/_blank"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语文是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除此之外语文还是\t"/item/%E8%AF%AD%E6%96%87/_blank"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是一门重要的\t"/item/%E8%AF%AD%E6%96%87/_blank"人文社会科学,更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工具,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特点REF_Ref12851\r\h[17]。而小学语文主要是指6-12岁在学校学习的一门基础学科。这门基础学科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识文断字还能伴随学生成长,帮助学生体验情感,体会生活,树立正确观念,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2语文教学“语文教学”包括两部分:语文和教学。语文通常指语文课程,而教学则是指一种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素质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REF_Ref13194\r\h[18]。教学除了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外,还要发展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才能。教学与教育两个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培养人的活动,是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进行学习的活动。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是专指各级各类学校中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教学活动,既有课堂的,也有课外的。在本研究中语文教学是指教师教学生学习语文学科知识,使其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3课程思政课程思政是一种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教育理念。其主要形式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到各门课程中去,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REF_Ref11802\r\h[19]。结合本研究,可将其界定为以小学语文教学为载体,将思政教育融入平时的语文教学中的一种育人理念和手段。3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3.1课程思政融入有名无实在课程思政的落实中,教师既是主导因素又是最为关键的因素,还是思想政治教育能够真正在语文课堂中渗透与落实的前提。因此课程思政能否融入于语文课堂,关键点在于教师。一堂课,学生是课堂的主角,教师作为这节课的“执行者”,是学生的“引路人”。但是通过调查发现,作为“执行者”和“引路人”的教师并没有将课程思政融入到语文教学中,那么对于这节课背后的思政内涵学生也就无法了解。在问卷调查结果如图3-1中显示:只有36.66%的老师能够经常在上课时将课程思政渗透、融合到自己课堂中;56.67%的教师偶尔会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6.67%的教师则很少将课程思政融入语文课堂。在访谈时教师A也表示“因为一节课就40分钟,如果讲点思政内容,课会讲不完。”教师B则表示“语文课还是以学生的成绩提高为主要的指标,讲课程思政内容学生理解程度有限,而且还会占用时间。”既然“课都讲不完”那教师就不会在课堂渗透课程思政;怕“学生不能理解”那教师就更不会在课堂中融合课程思政。因此,课程思政的融入“有名无实”是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之一。图3-1语文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情况3.2课程思政资源利用率低在调查中发现H市A小学的语文教师对课程思政资源的利用率较低。H市A小学所使用的语文教材是部编版,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资源。比如我们熟悉的革命传统作品,它作为反映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抗击压迫、谋求自由独立、国家繁荣富强的经典典籍,承载着百年来革命英雄们为实现民族独立抛头颅洒热血的艰苦奋斗历程,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因此革命传统作品在育人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价值REF_Ref13913\r\h[20]。但是很多教师在讲课时往往只看到了课文表层的内容,并没有深挖文章中的思政内涵。在问卷调查结果如图3-2中显示我们也可以看到偶尔会对教材中有关课程思政的内容进行深度挖掘的教师占67.89%,32.11%的教师未对课本中的课程思政资源进行挖掘。图3-2课堂上对教材中的课程思政的内容进行深度挖掘的情况除了课本里的思政资源,各地还有一些带有地方特色的思政资源。例如笔者所在的H市就有不少博物馆、纪念馆或者是专门纪念烈士的纪念碑。如果将这些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以及树立长远的理想信念。但是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如图3-3所示,只有26.67%的教师会经常利用这些带有本地特色的思政资源进行小学语文课程的思政教育。73.33%的教师中有66.67%是偶尔会对地方思政资源进行挖掘,6.66%的教师则从未利用过本地的思政资源。由此可见课程思政资源利用率低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之一。图3-3本地思政资源的利用情况3.3课程思政融入时间安排比重失衡通过调查发现在课程思政融入时间安排方面,存在过量或者不足的情况。例如笔者在实习期间听课时发现,有的教师一节40分钟的语文全都在讲语文知识,对于课程思政内容一带而过,学生难以抓到思政点,课程思政简短的融入对学生的作用微乎其微。在访谈时教师B表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在课上的首要任务就是讲语文知识,至于课程思政的内容鉴于时间的关系就会简单说几句”。也有部分教师在语文课堂中融入课程思政时间比例过多,在语文课堂中,主角是“语文学科知识”,配角是“思政教育”。小学课程思政的实施是以学科教学为主,思政教育为辅,因此无论课程思政的内容多么丰富有趣,也不能让思政教育的比重过量。但是在实际教学环节中,有些教师把握不住讲授时间,使得语文课变成思政课,偏离了原本的课程轨迹。例如,在访谈时C教师就表示自己也曾出现过这种情况:“虽然课前有所设计,但是在实际上课过程中时间就没有把握好。在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时候我就会多分享一点思政内容。”因此,从访谈中我们可以看出课程思政融入的时间比重失衡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存在问题之一。3.4课程思政融入的方法单一笔者发现很多教师在语文课上融入课程思政方法较为单一。教师在讲授时往往集中于某一点,比如这节课教师选择以出示图片的方式来融入课程思政,那这一节课的思政内容都与这个图片相关。在具体融入方法上,26.63%的教师选择出示相关图片,16.67%的教师选择展示文字资料,26.67%的教师选择播放视频动画,23.66%的教师选择了口头描述。只有6.37%的教师选择多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在访谈时教师D也表示:“我会选择一种方法——出示资料。这样省时省力。”教师B也表示:“我通常会选用方便并且省时的方法去融入课程思政的内容”。由此可见,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会因为融入课程思政占用学科知识讲授时间等原因而选取单一的方法分享思政内容。图3-4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具体方法的选择情况4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4.1缺乏对课程思政的重视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重要举措,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REF_Ref2861\r\h[21]。而小学教育阶段是每个人接受教育的开始,承担着“地基”的作用。可以说这一阶段的身心发展状况对他们未来成长有着重大影响。因此教师必须重视课程思政。但是从问卷调查结果如图4-1中显示:39.26%的教师认为需要在语文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50.48%的教师觉得在语文课中融入课程思政是可有可无的;而10.26%的教师则觉得语文课中不需要融入课程思政。在笔者访谈时,教师E表示“语文课,我的首要任务是讲好语文,讲别的内容会影响课程内容讲授。”而教师D则表示:“落实课程思政是道法教师的任务,作为语文教师,讲好语文才是我的任务。”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有名无实的原因是教师缺乏对课程思政的重视。图4-1语文教学中是否需要融入课程思政这一问题的选择情况4.2忽视身边可利用的思政资源小学语文的教材中蕴藏着非常丰富的思政资源,除了教科书中,新课标中也提到过“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形成正确三观、帮助他们建立文化自信同时吸取人类优秀文化”。但是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了身边可利用的思政资源,这也是导致语文教学中课程思政资源利用率低的原因。比如在讲授《吃水不忘挖井人》这一课,教师往往会着重去讲述知恩图报、懂得感恩的道理,但很容易忽视了课文背后“军民鱼水一家亲”、“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的红色思政内涵。笔者在访谈时询问过原因,教师C表示:“在备课的时候主要集中在对于课文内容表达出来的思政元素,忽略了结合背景更深入地挖掘思政内容。”除了课本中的思政资源,带有地方特色的思政资源也很容易被教师忽略。在我国先行的课程标准中,语文课标强调:每个地区和学校都有十分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因此要树立起资源意识,结合地区和学校语文的教学实际情况,积极开发和利用本地、本校的课程资源。其中点明了地方语文课程资源对于语文学科教学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在访谈时,教师F表示:“本地的博物馆、纪念碑确实是很好、很独特的思政资源,但是在备课的时候经常忽略将这些思政元素融入课程设计。”教师A也表示“我们本地的思政资源确实好,但是在讲课时往往就忘记了它们的存在。”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课程思政资源利用率低的原因是教师忽视了身边可利用的思政资源。4.3对课堂重点的把握不够准确从前文可以看到,教师对于课程思政融于语文课堂是赞成的,但由于对课堂重点的把握不够准确使得教师对课程思政融入语文课堂的时间安排比重失衡。课程思政通过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入到不同学科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而将课程思政融于语文课堂则是因为小学语文课程是落实课程思政的有效载体。因此,在本质上这仍然是一节语文课而不是一节思政课。如果抓不住重点,盲目地开展课程思政的教学,很容易出现本末倒置的情况,远离课程思政实施的育人初心。笔者在访谈时教师B表示:“在实际讲课的过程中,遇到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确实会忽略时间,搞错了课堂的重点。”教师D也表示:“如果对课堂重点的把握再深一点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学中课程思政融入时间安排比重失衡的原因是教师对课堂重点的把握不够准确。4.4缺少课程思政融入方法的创新在语文课堂中融入课程思政,方法很重要。好的方法可以吸引住学生,优化一节课,使其发挥出最大功效;但是如果方法老套,那么不仅不会吸引导学生的注意,还会在一开始就让他们对这节课失去兴趣。笔者在调查时发现,在语文课中教师融入课程思政方法单一,且都是一些固定的模式。笔者在访谈时曾询问过原因,教师A表示:“目前这些方法就足够了。探索新方法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新方法效果未知。和课堂融合的好,那我们可以说成功;要是融合的不好既费时费力还浪费了至少一节课。目前的这些方法起码能保证课堂不出错。”教师F也表示:“固定的思政融入方法可以使用就没有再去研究别的方法,费时费力不说还不一定有结果。”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方法单一的原因是缺少课程思政融入方法的创新。5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对策5.1提高对课程思政融入的认识5.1.1转变传统功利思维教育的目的是教书育人,课程思政的建设也是围绕人的成长来开展,但是目前教育中存在的功利导向严重影响课程的育人本性。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学过于功利,不仅会影响学生身心健康还会改变教师和学生对语文的初心。因此教师要转变传统功利思维。首先,教师要注重学科素养的培养。语文学科素养在日常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观察、感悟、审美、表达能力,对学生人格养成也有一定作用;其次,教师要转变应试教育观。学生接受教育不只是为考试服务,而是为了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最后,教师要平等的尊重信任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不以成绩论英雄,要对他们进行综合评价。只有转变了功利思维才能使课程思政更好的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5.1.2强化立德树人使命在全球化和世界文化相互激荡、价值观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积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强化国家认同,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变得尤为重要和紧迫REF_Ref3821\r\h[22]。这也就意味着教师要强化立德树人使命,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首先,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才能在与时俱进的同时培养更多人才。其次,教师应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典范。一个教师,哪怕有再多的经验、再好的教学水平,但是没有道德也是不行的,因为我们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长久而深刻的。最后,还要有责任心。一个没有责任心的教师是无法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的。综上,强化立德树人使命对课程思政融入小学语文教学有重要意义。5.2拓展课程思政教学资源5.2.1深入挖掘教材中的课程思政元素语文教学要立足于教材,教材中的思政资源是语文课中最主要的思政元素来源之一。很多文章都在向学生传导正面价值,并且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展开培养与塑造REF_Ref30198\r\h[23]。因此对于教材中所蕴含的思政资源我们要进行深入挖掘。首先,我们我们可以在上课之前对本节课或是本单元进行深入解读分析,吃透教材,做到对课文心中有数。其次对于课本中含有思政资源的文章我们可以多与其他教师交流,做到集思广益、查缺补漏。最后,可以通过判断作品的时代背景,分析作者的文章情感来判断、挖掘课文中蕴含的思政资源。5.2.2将地方思政资源融入课堂除了课本中的思政资源,地方思政资源也可以作为思政元素引入小学语文课堂。地方思政资源不仅是宝贵的物质财富还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我们可以让旧址遗迹成为思政教育的“教室”,让文物史料成为思政教育的“教材”,让英烈模范成为思政教育的“教师”REF_Ref32171\r\h[24]。地方思政资源在课堂上融入的好不仅可以让文中的人物“活”过来还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文章的意义。首先,教师可以将本地思政资源进行分类,并对它们的作用意义进行逐个了解,再将它们与课文进行结合。其次可以开展校地合作,将地方思政资源与学校结合,建设教育基地。最后还可以利用地方史补充教材讲义。将我们所需要的地方史摘出来,在语文课中作为地方资源进行补充。5.3优化课程思政融入时间节点安排5.3.1科学设计课程思政融入环节在课堂中要把握好课堂重点,牢记本节课是一节语文课而非是披着语文外套的思政课。因此教师必须科学设计课程思政的融入环节,既不能让文章失去了背后蕴含的思政的教育意义,也不能让它失去了原本语文课的意义。首先,教师在备课时可以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参考他们的意见,将好的部分融会贯通后再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方法,联系课文实际对自己的课进行调整讲授。其次,教师可以听听其他教师是如何进行讲授的,参考他们讲授时的流程与各环节的时间安排再结合自己用到的方式方法和教具对课堂进行调整。最后,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进行试讲,通过试讲发现各环节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方法并合理安排课程思政的融入时间。5.3.2根据课堂实际情况适时进行思政引导语文教材中的很多课文都蕴含着思政资源,但是每节课的思政资源又都有不同之处。因此在教学中如何进行思政引导也是不同的。有的课文所蕴含的思政资源的意义浅显易懂,那教师在讲课时稍微的引导一下学生,学生就能够懂了。但是有些课文中蕴含的思政意义不是一眼就能看到或者一下就能理解的,这时候教师就要耐心对学生进行引导。比如《我不能失信》这节课,这节课的思政教育意义就十分浅显,它就是在告诉我们做人要讲诚信,答应了别人的事就一定要做到。但在讲授《吃水不忘挖井人》这一课时,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明白知恩图报的道理,还要告诉学生:我们的党、我们的人民子弟兵、我们的伟大领袖始终是和人民站在一方的,他们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5.4创新课程思政融入的教学方法5.4.1创设相关情境真实的情境能够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热情,将枯燥的思政理论知识以更加趣味的方式呈现出来,拉近其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帮助学生在体验之中自主生成感悟、建构知识,实现思政教育的浸身入心REF_Ref13184\r\h[25]。因此在讲课时教师可以创设相关情境。比如在讲授某一节课时我们可以在课前创设一个与本节课有关的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去感受课文,让他们对文章内容有自己的感悟和思考。或者我们可以单独拿出一节课,将我们讲的课文安排成舞台剧,让同学们自己动手去布置、扮演、排练、讨论、修改,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增加学生对课文的参与感和体验感,使学生对课文及文中人物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并且充分认识文章及人物的同时也让他们牢牢记住了这节课。5.4.2合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在课堂上融合课程思政的手段有很多,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种科学技术手段在教育上的应用屡见不鲜。而小学生思维活跃,获取知识时往往没有耐心,没法深入分析文字,重点和难题无法获得有效突破,学习效果当然会受到影响REF_Ref14765\r\h[26]。因此我们可以将多种手段结合起来达到课堂效果的最优化。比如我们出示图片时可以一起播放音频,既有视觉刺激又有听觉刺激,学生更容易接受。并且,我们不应该长期使用固定融入手段,否则学生容易产生疲劳,应将多种手段穿插使用。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探究新的融合方法,比如在讲授某一位主人公形象时我们可以将投影技术与沙画进行结合,既抓住了学生眼球又让他们有新奇的体验。结论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需要教师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努力和改进,需要教师们的共同探究,以提高课程思政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本文是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针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课程思政融入有名无实、课程思政资源利用率低、课程思政融入时间安排比重失衡以及课程思政融入的方法单一的问题,研究过程中得出如下结论。首先,教师要提高对课程思政融入的认识。转变传统功利思维,注重学科素养的培养,抛弃应试教育观,不以分数论英雄;强化立德树人使命,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以身作则,增强责任心。其次,要拓展课程思政教学资源。要深入挖掘课本中的思政资源,吃透教材,多与其他教师交流;除了课本中的思政资源,地方思政资源也要融入课堂。可以将地方思政资源进行分类整合或者是地校合作建设教育基地,还可以用地方志补充教材。再次,优化课程思政融入时间节点安排。科学设计课程思政融入环节,根据课堂实际情况适时进行思政引导。最后,创新课程思政融入的教学方法。创设相关情境,可以根据创设的情境讲课;合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可以将多种教学手段结合或者是将教学手段穿插使用亦或者是探究新的教学手段。希望通过以上对策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课程思政的融入质量。由于自身能力和研究条件有限,本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恳请专家和学者给予批评和指正!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还有待本人继续进行深入学习、研究。参考文献何玉海.关于“课程思政”的本质内涵与实现路径的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10):130-134.郑德顺,石梦岩,李云波等.“地质学基础”课程思政育人元素知识体系构建[J].中国地质教育,2020,29(04):39-42.王琰.小学课程思政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202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05-06.施小丹.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西宁:青海师范大学,2022.安晓.小学语文融入课程思政的探究[J].成才,2022(11):41-42.田恬,吕佳瑞.小学语文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2,23(04):42-45.李孟洁.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课程思政”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长春:吉林外国语大学,2022.张亚妮.小学课程思政的定位与实施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22.师锦丽.小学语文落实课程思政的路径探索[J].中国德育,2022(07):76-78.郑丽芬.课程思政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探究[J].教育观察,2020,9(23):54-55.BenporathSR.CivicVirtueOutofNecessity:PatriotismandDemocraticEducation[J].Theory&ResearchinEducation,2007,5(01):41-59.SedatY,FatihY.PatriotismEdrcation:AStudyonthePerceptions,AttitudesandEducationalPracticesOfHistoryandSocialStudiesTeschers[J].journalofinternationalsocialresearch,2010(10):15-17.Curren,Randall&Dorn,Charles(2021).Patriotic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