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策略与路径_第1页
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策略与路径_第2页
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策略与路径_第3页
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策略与路径_第4页
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策略与路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策略与路径

一、主要环节第一步,研读教材,对标学科核心素养与学业质量标准,从大观念、大任务、大问题、大项目中选择一个合适的统摄中心来组织单元;第二步,确定单元名称,规划单元课时安排;第三步,依据素养目标、教材内容、学生情况,确定单元目标;第四步,依据单元目标,设计真实情境下的综合性单元评价任务;第五步,将单元目标细化为课时目标,进而分课时设计评价任务和体现学习进阶与“教-学-评”一致的学习过程;第六步,整体设计单元作业与检测;第七步,设计学后反思,搭建支持性的反思支架,以实现教下去的是“知识与技能”,留下来的是“素养”。二、教学的两种思路教育技术的思路目标导向,常以目标、教学、评价为要素,通过前置评价任务凸显“教-学-评一致性”,以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建构主义的思路强调学习者的主动建构,常以主题、探究、表达为核心要素三、历史大单元教学的三种形式一是作为内容单位的单元(教材单元)中国古代史1.1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1.2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1.3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1.4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1.5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1.6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1.7三国至隋唐的文化。。。。。。二是作为活动单位的单元(学科内整合单元)中华文明5000多年历史的起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与巩固的重要意义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与发展中国古代历史上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中国古代史上历代中央政权对边疆地区的有效治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各历史时期的具体表现三是作为学习单位的单元(跨学科单元)是将历史课程与其他课程所学的知识与能力综合起来,围绕若干跨时期、跨领域的主题,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学习活动。结合地理、语文、道德与法治、艺术、技术等课程三是作为学习单位的单元(跨学科单元)历史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学习有机整合不同学习领域的知识整合、方法的综合利用历史学习与现实探究有机结合史料研习与社会实践有机配合校内学习与校外活动有机融合培育学生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有机结合中华英雄谱:项目式学习、成果表现形式、跨学科小钱币,大历史:跨学科、综合实践能力和金融素养历史上的中外文化交流:跨学科、世界观、文化观历史上水陆交通的发展:跨学科、实践探究生态环境与社会发展:跨学科的综合素养、家国情怀学科课程综合化、实践活动课程化、校本课程国家化跨学科主题学习:作为学习单位的单元在身边发现历史:跨学科、创新探究方式探寻红色文化的历史基因:体认革命精神,弘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看电影,学历史:发现历史细节、综合探究能力历史地图上的世界格局: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古代典籍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多元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跨学科主题学习:作为学习单位的单元学科课程综合化、实践活动课程化、校本课程国家化一是,基于课程标准,指向明确,具有问题性二是,把握认识重心,意义明确,具有整体性三是,立足典型知识,依托明确,具有可操作性;四是,素养层次分明,能够达成,具有可检测性。

否则,“目标遥远,可望不可及”“虽尽力然效果不佳”;“目标模糊,虽有动态然终不是有意义的生命”“虽有形制然实不能有价值的规矩。”四、关于教学目标的制定

五、关于教学内容的整合(一)设计新的综合性的学习主题

教师在使用新教材时,要依据新课标,在分析课程结构的基础上,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对教科书的顺序、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将教学内容进行有跨度、有深度的重新整合,设计出更具有探究意义的综合性的学习主题。这种对教学内容的整合,主要方式有:纵向联系、横向联系、共性专题等。了解并初步认识四种重要的历史联系:1、历史发展的古今联系。如以中国的疆域为例,能够从古今联系与变化的角度,对其进行简要论述。2、不同史事的因果关系。如以工业革命为例,能够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初步分析生产力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的推动作用;通过历史上治乱兴衰的史事,如以秦统一中国、秦末农民起义、西汉建立、文景之治为例,简要说明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3、不同领域的横向联系。如以唐太宗和贞观之治为例,能够对一定时空条件下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之间的相互关系与相互影响作出合理的解释。4、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如以近代中国为例,能够分析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原因,理解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认识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能够感悟五四精神、伟大建党精神、抗战精神等。历史知识的整合:把散落在不同模块中的相关史事进行梳理和归类,实现复习历史知识的目标。素养培育的整合:把类似的孕育有核心素养的内容进行归类、提炼和整

合,构建多视角多类型多层次的核心素养培育体系,实现素养培育的目标能力提升的整合:让学生在复习相关内容的过程中,提升知识获取、实践操作和思维认知的能力,实现提升学生关键能力的目标。模块整合实例:复习罗马帝国的形成、发展、扩张及对外交流活动时,可以结合材料对教材内容进行跨模块整合,以强化对其的理解和认识。材料:罗马作为意大利中部的一个小城邦,凭借调整内部关系、公民权相对开放,击败意大利,征服了整个地中海地区而成为一个庞大的帝国,并以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统治之,如行省制,将其文化输出到行省,让行省接受罗马的文化,此即罗马化。罗马对于西方文明的发展来说,可以当之无愧地和希腊并列为西方文明的两大源头。——晏绍祥:《伟大归于罗马——古罗马帝国的崛起与统治》

分别从罗马帝国的建立与衰亡,罗马帝国的政治和军事,罗马帝国的商业贸易,罗马帝国的文化与交流4个维度,梳理归纳出罗马帝国的所有内容;

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演绎整合出罗马帝国发展扩张的完整脉络,理解罗马帝国文明的多元性,理解文明发展过程中最大的特点在于它们的多维形态,以及彼此间的碰撞与交融。复习古代希腊和罗马的殖民扩张时,可以带领学生比对“古希腊人在地中海和黑海地区的殖民示意图”和“2世纪初的罗马帝国”疆域图,然后再结合相关材料创设冲突情境:同样是对外殖民,为什么古希腊的殖民扩张呈点状,就像“蚂蚁或青蛙围绕着一个池塘”,而古罗马却是连成片状,形成一个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

为了解决这一认知冲突,可以整合教材中的相关内容。

古罗马最初的地理位置与古代希腊相当,都不是特别有利,但是罗马在早期共和国的时候就努力调整内部关系,使得平民和贵族融合成了一个统一的公民团体,国民的凝聚力大为增强。

罗马人的殖民与希腊人也不同。希腊人一旦出去殖民,就会建立一个独立的国家,与原来的母邦没有关系,各城邦彼此独立,围绕着地中海“就像蚂蚁或者青蛙围绕着一个池塘”呈点状分布。而罗马殖民地的建立者,仍然保留罗马公民的身份,所以其殖民地就与原来的母邦连接成片。(二)把握重点专题中的关键问题

教师在钻研教材时,要对学习专题的内容进行梳理,明确该专题所涉及的范围及重要内容,在此基础上,概括和确定该专题中最为关键的问题,并将这些关键问题的解决与核心素养的发展建立起联系,围绕关键问题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三)确定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

新课标明确要求,“教师在进行本模块的教学设计时,要仔细分析每个学习专题的核心内容和关键问题,选择和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采取多种手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通过对重点内容、核心概念、关键问题的理解,带动对整个学习专题的探讨和认识。”

有效整合教材构建主干知识结构创设问题情境精心设计教学结构课堂师生互动动态生成认知结构揭示内在联系围绕主干知识和重难点预设生成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六、关于教学过程的设计大单元教学设计基本思路课堂教学设计课型课时重点难点活动策略资源支持单元总结与评价情境/问题解读课标分析学情核心内容主

题与目标

任务分析与评价设计系统分析整体设计在历史的风陵渡口——大西洋东岸的汹涌潮流明晰概念:何谓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是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历程,它是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革命性的变化生产方式:由手工生产到机器生产生产组织形式:由手工工场到机器工厂生产动力:由人力、畜力到蒸汽力量机器时代工厂时代蒸汽时代细流:边陲岛国的蓄势潮流:变革世界的引擎暗流:工业文明的威能顺流逆流:工业革命冲击下的中国教学内容:英国的优势资本技术基础劳动力制度能源市场他国的劣势荷兰先天不足法国战乱不断德国四分五裂美国尚未独立西葡两国封建统治意大利经济衰落(一)细流:边陲岛国的蓄势论据1:背景背景原料与市场劳动力与技术上层建筑国内市场海外殖民→获得原材料与海外市场圈地运动、手工工场、科学技术君主立宪制,先进的上层建筑可以维护和巩固新的经济关系15世纪1763年圈地运动英法七年战争结束1674年三次英荷战争结束1588年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1687年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权利法案1689年工业化开始18世纪60年代漫长的积累之路!一国先驱多国并进技术改进理论科学传统行业新型产业工厂制度垄断组织工匠技师科学大家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二)潮流:变革世界的引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逐渐形成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德】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三)暗流:工业文明的威能

1.无尽的屈辱与苦难(四)顺流?逆流?:工业革命冲击下的中国

2.艰难的探索与转型(四)顺流?逆流?:工业革命冲击下的中国3.新时期,路在何方?大国崛起呼唤工匠精神;中国制造转型中国创造;科技进步需要创新环境;社会发展勿忘人文关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五)顺流?逆流?工业革命冲击下的中国2.根据单元导言的内容,你能凝练出几个关键词吗?吗?1.阅读第五单元的导言,圈画出重要的历史核心概念。单元大概念:

嬗变·困顿·憧憬嬗变困顿憧憬单元主题:

工业革命带来的变化课程标准:

1.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和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2.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人类社会生活产生的深远影响。“嬗变”与“困顿”的时代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本课目录一、“嬗变”之因——工业革命的背景、过程二、“嬗变”之象——工业革命的影响三、“困顿”之思——工业革命的反思七、关于课堂教学的表述(1)注重学生整体思维能力的培养(2)注重有感情的叙述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要注重有感情的叙述,而非空洞的说教。(3)注重现代信息技术的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适应信息时代人们的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将学生的学习过程由封闭转向开放,由单一转向多样,由被动转向主动,促进教与学的互动和交流。八、关于专业研究的问题

如果你想使教育工作给教师带来欢乐,使每天的上课不至变成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请你把每个教师引上进行研究的幸福之路吧。——苏霍姆林斯基

1.做好教研准备:

——内在要求和外力助推理想与规划——态度

理想不同梦想,是对在现实环境中依据科学逻辑推测出来的可能实现的结果的憧憬,它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实现性。规划是对自己进行比较全面的长远发展计划,是对未来的总体考量和设计整套行动的方案。规划有长远期和短期之分(总体目标、阶段目标、学年学期目标)。人生需要理想,更需要规划,教科研工作亦是如此。2.循序与积累——厚度从文章入手(从报纸到一般杂志到专业期刊再到核心期刊;从解题类与学科整合到课堂教学方法研究再到新课程理论与教学实践结合的文章。)从论文撰写到课题研究(先参与后主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