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卫生统计学》考试题库及解析(含答案)_第1页
2023年《卫生统计学》考试题库及解析(含答案)_第2页
2023年《卫生统计学》考试题库及解析(含答案)_第3页
2023年《卫生统计学》考试题库及解析(含答案)_第4页
2023年《卫生统计学》考试题库及解析(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卫生统计学》考试题库及解析(含答案)单选题

1.检查9个人的血型,其中A型2人,B型3人,O型3人,AB型1人。其对应的变量类型是

A、数值变量

B、4项无序分类资料

C、4项有序分类资料

D、9项无序分类资料

E、9项有序分类资料

参考答案:B

解析:血型为分类资料,包括A型、B型、O型、AB型四种类别,且为无序分类资料。

2.欲调查某市娱乐场所女性工作人员对性病/艾滋病的认识,从全市218所美容美发、按摩、洗脚房和歌舞厅等高危娱乐场所随机抽取30所,对该30所娱乐场所中所有18~45岁女性工作人员实施问卷调查。该抽样方法属于

A、整群抽样

B、单纯随机抽样

C、系统抽样

D、分层抽样

E、分层整群抽样

参考答案:A

解析:整群抽样是先将总体划分为K个“群”,每个群包含若干个观察单位,再随机抽取k个群(k<K),由抽中的各群的全部观察单位组成样本。【该题针对“调查设计★”知识点进行考核】

3.以下检验方法中,属于非参数检验方法的是

A、方差分析

B、Z检验

C、t检验

D、H检验

E、q检验

参考答案:D

解析:方差分析、Z检验、t检验、q检验均属于参数检验方法,H检验即成组设计多个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它属于非参数检验方法,故选项D正确。【该题针对“非参数检验概念和适用范围★”知识点进行考核】

4.假设检验中,P与α的关系是

A、P越大,α越大

B、P越小,α越大

C、二者均需事先确定

D、二者均需通过计算确定

E、P的大小与α无直接关系

参考答案:E

解析:P值即概率,反映某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统计学根据显著性检验方法所得到的P值,显著性水平是估计总体参数落在某一区间内,可能犯错误的概率为显著性水平,用α表示。计算出P值后,将给定的显著性水平α与P值比较,就可作出检验的结论。

5.计量资料的正确定义是指

A、每个观察单位的观测值都是绝对数的资料

B、每个观察单位的观测值都是相对数的资料

C、每个观察单位的观测值都是平均数的资料

D、每个观察单位都有1个数值,无论该观测值是绝对数、相对数还是平均数的资料

E、将每个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或类别分组,然后清点各组的观测单位数得到的资料

参考答案:D

解析:计量资料又称数值变量,其变量值是定量的,表现为数值大小,一般有度量衡单位。

6.下列关于医学参考值范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无疾病者的解剖、生理、生化等数据的波动范围

B、习惯以包含95%或99%的观察值为界值

C、根据专业知识确定单侧范围或双侧范围

D、资料为正态分布时,可用正态分布法计算

E、资料为偏态分布时,可用百分位数法计算

参考答案:A

解析:医学参考值范围是指大多数“正常人”的人体形态、功能和代谢产物等各种生理、生化指标的波动范围,所谓“正常人”不是指完全健康的人,而是指排除了影响所研究指标的疾病和有关因素的同质人群。故A选项不正确,本题应选A。

7.描述血清抗体滴度资料的平均水平宜选用

A、均数

B、中位数

C、几何均数

D、标准差

E、四分位数间距

参考答案:C

解析:几何均数适用于原始观察值呈偏态分布,但经过对数变换后呈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的资料,如血清抗体滴度资料等,故选项C正确。

8.关于t界值表错误的一项是

A、双侧t0.10,20=单侧t0.05,20

B、单侧t0.05,20<双侧t0.05,20

C、双侧t0.05,20<双侧t0.01,20

D、单侧t0.05,20>单侧t0.05,15

E、单侧t0.05,20<单侧t0.05,15参考答案:D

解析:本题答案选择D。建议结合t分布概率曲线理解记忆。若α给定,t分布自由度越大,t界值越小。所以单侧t0.05,20<单侧t0.05,15。故答案D是错误的,是本题的答案。A选项,在同一自由度下,双侧概率为单侧概率的2倍时,所对应的t界值相等。A选项描述的是双侧0.10界值与单侧0.05界值相等,所以A说法是正确的。B选项,同一自由度,相同的概率,单侧概率对应的t值<双侧概率所对应的t值;C选项,同一自由度,均取双侧概率,概率大的所对应的t值<概率小的所对应的t值;E选项,相同的概率,均取单侧,自由度大的所对应的t值<自由度小的所对应的t值。

9.某地对中、小学生贫血患病情况进行调查,抽查小学生410名,有贫血患者120名;抽查中学生320名,有贫血患者58名,该资料属于

A、配对计量资料

B、成组计量资料

C、成组分类资料

D、配对分类资料

E、等级资料

参考答案:C

10.相关系数r的正、负取决于下列哪一项的正、负

A、lxx

B、lyy

C、∑x

D、∑y

E、lxy

参考答案:E

解析:由于相关系数的分母为正值,故相关系数r的正、负取决于分子lxy,故选E。【该题针对“直线相关和等级相关★”知识点进行考核】

11.满足下列何种条件,泊松分布可认为近似正态分布

A、样本率p不接近于0或1

B、n足够大

C、λ≥20

D、方差等于均数

E、总体均数不大

参考答案:C

解析:λ≥20时,泊松分布可认为近似正态分布

12.成组四格表资料采用基本公式或专用公式计算不校正χ2值的条件是

A、所有的理论频数均大于5

B、样本总例数大于40,且只有一个理论频数小于5

C、样本总例数大于40,且最小的理论频数大于5

D、样本总例数小于40,且最小理论频数大于5

E、两个样本率均大于5%

参考答案:C

解析:成组四格表资料计算不校正χ2值的条件是:n≥40且所有理论数大于或等于5(即最小理论数大于或等于5),所以选项C正确。

13.在回归和相关分析中,下列哪一种情况计算的回归系数b=0

A、x增大,y增大

B、x增大,y减少

C、x减少,y增大

D、x减少,y减少

E、x增大,y不变

参考答案:E

解析:在回归和相关分析中,当x增大,y不变时,b=0,所以答案选E。【该题针对“直线回归方程的建立及其应用☆”知识点进行考核】

14.、随机抽取某年某市15名9岁女童体重(kg)均数,与3年前当地人口普查得到的9岁女童体重(kg)均数比较的检验为

A、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比较的t检验

B、配对t检验

C、成组t检验

D、u检验

E、X2检验

参考答案:A

解析:随机抽取某年某市15名9岁女童体重(kg)均数为样本均数,3年前当地人口普查得到的9岁女童体重(kg)均数为总体均数,所以应该是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比较的t检验。所以本题答案选择A。

15.配伍组方差分析中,若总例数为N,处理组数为k,配伍组数为b,则SS误差的自由度为

A、N-k

B、N-b

C、N-b-k

D、N-b-k-1

E、N-b-k+1

参考答案:E

解析:SS误差的自由度为v误差=v总-v处理-v区组=(N-1)-(k-1)-(b-1)=N-b-k+116.编制寿命表时,下列指标中,可从实际调查中直接获得的是

A、死亡概率

B、死亡率

C、死亡人数

D、尚存人数

E、平均人口数

参考答案:E

解析:平均人口数与实际死亡数,是寿命表编制的基础,一般由公安户籍部门或人口普查等获得,故选项E正确,而其他选项中的指标均需以平均人口数与实际死亡数为基础经计算得出,其中死亡人数是以0岁组人口数为100000的假设,结合年龄别死亡概率计算而得的,不是实际的死亡人数,故选项C不正确。【该题针对“寿命表及其编制的基本原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17.成组设计两样本比较秩和检验中,当两组间出现相同观察值时,编秩方法是

A、舍去不计

B、取较小秩次

C、取较大秩次

D、取其平均秩次

E、不必平均

参考答案:D

解析:秩和检验中编秩,将两组数据混合由小到大统一编秩。编秩时,遇相同数值在同一组内,可顺次编秩;当相同数值出现在不同组时,则必须求平均秩次。【该题针对“完全随机设计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知识点进行考核】

18.同类定量资料下列指标,反映样本均数对总体均数代表性的是

A、四分位数间距

B、标准误

C、变异系数

D、百分位数

E、中位数

参考答案:B

解析:样本均数的标准差即均数的标准误,简称标准误。可用来描述样本均数的抽样误差,标准误越小,则说明样本均数的抽样误差越小,样本均数对总体均数的代表性越好

19.变异系数越大,说明

A、标准差越大

B、平均数越小

C、平均数越大

D、标准差和均数都大

E、单位均数的变异越大

参考答案:E

解析:变异系数大,说明单位均数的变异越大。变异系数的定义是标准差与算术均数之比,描述了数值的相对离散程度,本题正确答案为E。

20.实验设计中影响样本含量大小的因素为

A、α

B、参数的允许误差

C、β

D、总体标准差

E、以上都是

参考答案:E

解析:同常α和β越小,所需要样本量越大;总体标准差越大,所需样本量也就越大;参数的允许误差越小,所需样本量也越大。【该题针对“样本含量的估计”知识点进行考核】

21.某研究者收集了200例某恶性肿瘤术后的随访数据,并将其整理成分组资料,现欲计算生存率,可选择

A、确切概率法

B、乘积极限法

C、寿命表法

D、最小二乘法

E、正态近似法

参考答案:C

解析:当样本例数足够多时,可按时间分组,用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该题针对“生存分析”知识点进行考核】

22.说明某现象发生强度的指标为

A、构成比

B、相对比

C、定基比

D、环比

E、率

参考答案:E

解析:率又称频率,指某现象实际发生数与可能发生该现象的观察单位总数之比,用以说明某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常用百分率、千分率或10万分率等表示。

23.生存分析中的“终点事件”是指

A、观察对象失访

B、观察对象意外死亡

C、观察对象死于其他疾病

D、观察对象的治疗方案改变

E、反映处理措施失败或失效的特征事件

参考答案:E

解析:终点事件泛指反映处理措施失败或失效的特征事件,故选项E正确。观察对象失访、意外死亡、死于其他疾病、改变治疗方案,均是导致截尾值的原因,故可排除其他选项。【该题针对“生存分析”知识点进行考核】

24.反映某事物现象实际发生严重程度的指标宜采用

A、年龄发病构成比

B、年龄别发病率

C、性别发病比

D、发展速度环比

E、标化率

参考答案:B

解析:年龄别发病率是发病专率,是表示发病危险的直接指标。【该题针对“疾病统计指标★”知识点进行考核】

25.一个大样本成年男性舒张压测量资料的均数与中位数均是83mmHg,标准差是

12.25mmHg,则

A、理论上有95%男子的舒张压在59~107mmHg之间

B、30~69岁男子的舒张压总体均数95%的可信区间为59~107mmHg

C、理论上有5%男子的舒张压超过107mmHg

D、理论上有5%男子的舒张压低于59mmHg

E、理论上有5%男子的舒张压≤83mmHg

参考答案:A

解析:因该资料均数与中位数相等,为对称分布,又因样本量大,故可按正态分布处理。

26.服从Poisson分布,需满足哪些条件

A、普通性

B、平稳性

C、独立增量性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

参考答案:D

解析:从理论上说满足下列三个条件的随机变量服从Poisson分布:①普通性:在充分小的观测单位上X的取值最多为1(所观察的随机事件在充分小的观察单位上最多只可能发生一次)。说明所观察的随机事件没有重叠的现象。②平稳性:X的取值只与观测单位的大小有关,而与观测单位的位置无关。说明所观察的随机事件没有聚集的现象。③独立增量性:在某个观察单位上X的取值与前面各不同观察单位上X的取值均独立。

27.完全随机设计的多个样本均数比较,经方差分析,若P≤a,则结论为

A、各样本均数全相等

B、各样本均数全不相等

C、至少有两个样本均数不等

D、至少有两个总体均数不等

E、各总体均数全相等

参考答案:D

解析:任何的假设检验都是推断总体,方差分析对两个或多个样本均数比较时,目的就是要推断两个或多个样本均数所代表总体均数的情况。若P<α,即为小概率事件,有理由认为至少有两个总体均数不等。

28.某职业病防治院测定了11名石棉沉着病患者、9名石棉沉着病可疑患者和11名正常人的用力肺活量,求得其均数分别为1.79L、2.31L和3.08L,能否据此认为石棉沉着病患者、石棉沉着病可疑患者和正常人的用力肺活量不全相同

A、能,因3个样本均数不同

B、需作3个均数的两两t检验才能确定

C、需作3个均数的两两SNK-q检验才能确定

D、需作完全随机设计3个均数比较的方差分析才能确定

E、需作配伍组随机设计3个均数比较的方差分析才能确定

参考答案:D

解析:需作完全随机设计3个均数比较的方差分析才能确定。H0为三个总体均数相等,H1为三个总体均数不等或不全相等,所以答案选D。

29.在四行三列表χ2检验中,统计量χ2的自由度等于

A、2

B、3

C、4

D、6

E、12

参考答案:D

解析:在行×列表χ2检验中,其自由度=(行数-1)×(列数-1)。本题中自由度=(4-1)×(3-1)=6。

30.进行方差分析时,数据应满足

A、独立性、正态性、大样本

B、独立性、正态性、方差齐性

C、独立性、方差齐性、大样本

D、独立性、正态性、平行性

E、正态性、方差齐性、大样本

参考答案:B

解析:方差分析的适用条件是:各样本是相互独立的随机样本,均服从正态分布以及各样本的总体方差相等,即独立性、正态性及方差齐性,故选项B正确。

31.计算某年的婴儿死亡率,其分母为

A、年活产数

B、年初0岁组人口数

C、年中0岁组人口数

D、年末0岁组人口数

E、年任意时刻0岁组人口数

参考答案:A

解析:婴儿死亡率指某地未满1周岁的死亡数与全年的活产数的比值,计算公式为:婴儿死亡率=(同年内不满1周岁婴儿的死亡数/某年的活产总数)×1000‰。由于婴儿抵抗能力较差,易患传染病而导致死亡,故婴儿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卫生文化水平的较敏感的指标。所以,正确答案为A。【该题针对“人口统计指标★”知识点进行考核】

32.在常用的几种抽样方法中,最便于组织并且节省经费的是

A、单纯随机抽样

B、分层抽样

C、整群抽样

D、机械抽样

E、单纯随机抽样和机械抽样

参考答案:C

解析:在常用的几种抽样方法中,最便于组织,并且节省经费的是整群抽样。故答案选C。【该题针对“调查设计★”知识点进行考核

33.一组观察值如果每个值都同时增加或减少一个不为0的常数,则

A、均数改变,几何均数不变

B、均数改变,中位数不变

C、均数,几何均数和中位数都改变

D、均数不变,几何均数和中位数改变

E、均数,几何均数和中位数都不变

参考答案:C

解析:一组观察值如果每个值都同时增加或减少一个不为0的常数,则均数、几何均数、中位数都改变。本题选C。

34.Wilcoxon两样本比较秩和检验在编秩次时,若遇到相同数值在不同组别中,应

A、不计秩次

B、依顺序编秩

C、取其平均秩次

D、取最小秩次

E、取最大秩次

参考答案:C

解析:Wilcoxon两样本比较秩和检验在编秩时,当相同数值在同一组内,可按顺序编秩;当相同数值出现在不同组时,则必须求平均秩次。故选项C正确。

35.一般来说,一个基本的统计表其标题、标目和线条的数量为

A、1、2、3

B、1、3、2

C、2、1、3

D、3、1、2

E、3、2、1

参考答案:A

解析:一般来说,一个基本的简单统计表有1个标题、2个标目、3条横线。【该题针对“统计表★”知识点进行考核】

36.四个处理组均数比较时,直接采用两组比较的t检验

A、会增加犯Ⅰ型错误的概率

B、会增加犯Ⅱ型错误的概率

C、会出现检验效能不够的情况

D、由于方差分析的两两比较方法不完善,故t检验更优

E、不能确定犯Ⅰ型错误和Ⅱ型错误的概率是否会增加

参考答案:A

解析:多组均数比较时,直接采用两组比较的t检验,会增加犯Ⅰ型错误的概率,应采用方差分析。所以答案选A。

37.调查研究和实验研究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是否

A、随机

B、重复

C、施加处理因素

D、设置对照

E、分布均衡

参考答案:C

解析:流行病学实验研究是指研究者将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对试验组人为地施加或减少某种因素,随访观察一段时间,然后比较和分析各组人群的结局,从而判断处理因素的效果。人为施加的干预措施是与调查研究的一个根本不同点。【该题针对“调查设计★”知识点进行考核】

38.最小二乘法原理是指各实测点距回归直线的

A、垂直距离相等

B、垂直距离的和最小

C、垂直距离的平方和最小

D、纵向距离之和最小

E、纵向距离平方和最小

参考答案:E

解析:在直线回归分析中,按最小二乘法原理,推导出回归系数的计算公式,从而建立回归方程。最小二乘法原理即各实测点距回归直线纵向距离平方和最小,故选项E正确。【该题针对“直线回归方程的建立及其应用☆”知识点进行考核】

39.两样本均数比较(双侧)的t检验,检验统计量t=1.45,α=0.05统计推断为

A、两样本均数的差别有显著性

B、两总体均数的差别有显著性

C、两样本均数的差别无显著性

D、两总体均数的差别无显著性

E、本题未给出自由度,所以还不能推断

参考答案:D

解析:因为本题没有给出具体的自由度,所以无法直接与相应的t界值进行比较,只能进行推断。t界值表中,t值是随自由度的增大而减小,当自由度无穷大时,其t值与标准正态分布的Z界值一致,α=0.05时,Z界值为1.96。也就是说α=0.05检验水准下,t界值最小时就是1.96,本题中统计量t=1.45,小于1.96,故也肯定小于相对应的t界值,所以P>0.05,故按照检验水准α=0.05,不拒绝H0,无统计学意义,即两总体均数的差别无显著性。答案选择D。

40.下列关于均数的标准误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样本均数的标准差

B、反映样本均数抽样误差大小

C、与总体标准差成正比,与根号n成反比

D、增加样本含量可以减少标准误

E、其值越大,用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的可靠性越好

参考答案:E

解析:样本均数的标准差称为均数的标准误,是描述样本均数抽样误差大小的指标,其大小与总体标准差成正比,与根号n成反比。标准误越小,抽样误差越小,用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的可靠性越好。故选项E叙述错误,本题选E。

41.某医师随机抽样调查了500例本地产妇及400例外来人口中产妇的如下指标:婴儿性别、产妇年龄、年人均收入(元)、产前检查次数、是否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有无子痫、基础血压(mmHg)等,要分析本地产妇及外来人口中产妇平均年龄的不同应该首选的统计分析方法是

A、行x列表x2检验

B、四格表x2检验

C、相关分析

D、配对x2检验

E、方差分析

参考答案:E

解析:年龄是计量资料,而备选答案中D均是处理计数资料的检验方法,备选答案C是相关:分析;题中要求分析“本地产妇及外来人口中产妇平均年龄的差别”,因此,5个备选答案中仅有E(方差分析)可供选择。所以,正确答案为E。方差分析不仅适用于多组均数的比较,也适用于两组均数的比较。

42.老年人口增加可能使

A、死亡率下降

B、死亡率增加

C、婴儿死亡率下降

D、婴儿死亡率增加

E、新生儿死亡率增加

参考答案:B

解析:死亡率容易受年龄、性别构成等的影响,老年人口增加意味着一个地区老年人口所占的比例增大,死亡总数可能增加,则死亡率可能增加,故选项B正确。【该题针对“人口统计指标★”知识点进行考核】

43.为研究甲、乙两种培养基的生长效果是否相同,将100份标本的每一份一分为二,分别接种于甲、乙培养基,所得结果为:甲、乙培养基均生长的有30份,甲生长、乙不生长的25份,甲不生长、乙生长的35份,甲、乙均不生长的10份。据此资料与研究目的

A、宜将资料整理后作t检验

B、宜将资料整理后作成组设计四格表χ2检验

C、宜将资料整理后作成组设计秩和检验

D、宜将资料整理后作行×列表χ2检验

E、宜将资料整理后作配对设计四格表χ2检验

参考答案:E

解析:该题目中,将每份标本一分为二,分别接种于甲乙两种培养基,属于配对设计,应将数据整理成规范的配对设计四格表形式,并作配对设计χ2检验,所以答案为E。

44.正态分布线下,横轴上从均数μ到μ-1.96σ的面积为

A、45%

B、47.5%

C、90%

D、95%

E、97.5%

参考答案:B

解析:正态分布曲线下,在(μ-1.96σ,μ+1.96σ)范围内曲线下面积为95%,μ为正态曲线的对称抽,所以μ到μ-1.96σ的面积为95%/2=47.5%。45.在对两个样本均数作假设检验时,若P>0.1,则统计推断为

A、两总体均数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B、两样本均数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C、有0.9的把握度认为两总体均数无差别

D、犯第Ⅱ类错误的概率为0.1

E、两总体均数的差别无显著性

参考答案:E

解析:P>0.1,按α=0.05水准,不能拒绝H0,所以两总体均数的差别无显著性46.配对设计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若n=9,T=41,查表得T0.01(9)=1~44,T0.05(9)=5~40,T0.10(9)=8~37,则其P值为

A、P<0.01

B、P<0.10

C、0.01<P<0.05

D、0.05<P<0.10

E、P>0.05

参考答案:C

解析:因为T=41落在界值T0.01(9)=1~44范围内,而在界值T0.05(9)=5~40范围外,所以0.01<P<0.05。【该题针对“配对设计的符号秩和检验★”知识点进行考核】

47.假设检验中,犯第Ⅰ类、第Ⅱ类错误的概率α、β间的关系有

A、α+β=1

B、α>β

C、α<β

D、增加样本量是同时减少α及β的唯一方法

E、若α确定,β也能确定

参考答案:D

解析:若要求重点减小犯I型错误的概率,可以取α=0.01;若重点减小犯Ⅱ型错误的概率,可以取α=0.05,或者取α=0.10。要同时减小α和β,只有通过增加样本含量来实现。

48.正态分布的特点有

A、算术均数=几何均数

B、算术均数=中位数

C、几何均数=中位数

D、算术均数=几何均数=中位数

E、以上都没有

参考答案:B

解析:正态分布资料属于单峰分布,左右对称,其中位数等于均数

49.12名男性乙肝患者,按照病情和年龄相近配成4组,甲组3人,乙组3人,丙组3人,丁组3人,再将每一年龄组的了人随机分配人了个治疗组,测得每名患者治疗后的GPT下降量。已知病情和年龄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欲比较三种药物降低乙肝患者血液中GPT量的效果。若α=

0.05,则界值为

A、X20.05,4

B、F0.05,(2,9)

C、F0.025,(2,5)

D、F0.05,(2,6)

E、X20.05.6

参考答案:D

解析:根据题目要求,U处理=k-1=3-1=2U配伍=b-1=4-1=3,U误差=U处理XU配位=2x3=6,U总变并=n-1=3x4-1=11。因此,若x=0.05,则方差分析F的界值为F0.05,(2.6),所以,正确答案为D

50.用两种方法检查已确诊的肺癌患者100名,甲法检出68名,乙法检出54名,甲、乙两法一致的检出数为38名。欲比较两种方法的检出结果有无区别,其检验假设H0为

A、μ1=μ2

B、μ2=0

C、π1=π2

D、b=c

E、P1=P2

参考答案:D

解析:此为两种不同方法对同一疾病的检查的配对设计,所以应该用配对卡方检验,其无效假设为H0:b=c,备择假设为H1:b≠c。

51.欲编制某地区某特定人群的寿命表,需利用该人群的

A、总死亡数

B、总死亡率

C、人口年龄构成

D、年龄别死亡率

E、不同性别的死亡率

参考答案:D

解析:编制寿命表时,若已知年龄别死亡率,则可计算年龄别死亡概率、尚存人数、死亡人数、生存人年数和预期寿命等指标,故选项D正确。【该题针对“寿命表及其编制的基本原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52.为了研究铅作业与工人尿铅含量的关系,随机抽查四种作业工人的尿铅含量。欲了解四种作业工人尿铅含量是否有差别,可选用哪种统计方法?

A、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

B、配伍组设计方差分析

C、2×4表的卡方检验

D、每两组作t检验

E、每两组作配对t检验

参考答案:A

解析:欲了解四种作业工人尿铅含量是否有差别,应采用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所以答案选A。

53.在直线回归分析中,如果算得回归系数b>0,可以认为β

A、大于0

B、小于0

C、等于0

D、不等于0

E、还需进一步检验确定

参考答案:E

解析:在直线回归分析中,计算得出的b是样本回归系数,即使b≠0,总体回归系数β可能等于0,也可能不等于0,需要进一步进行统计检验,所以答案为E。【该题针对“直线回归方程的建立及其应用☆”知识点进行考核】

54.在配对设计差值的符号秩和检验中,已知T+=10.5,T-=34.5,若a=0.05的界值范围为5~40,则作出的统计推断是

A、T+<40,不拒绝H0

B、T+>5,拒绝H0

C、5<T-<40,不拒绝H0

D、T->5,拒绝H0

E、T+>5,T-<40,不能作出判断

参考答案:C

解析:T+=10.5,T-=34.5,T+及T-均在5~40界值范围内,因此P>0.05,不拒绝H0,所以答案选C。【该题针对“配对设计的符号秩和检验★”知识点进行考核】

55.关于标准差,错误的一项是

A、反映全部观察值的离散程度

B、最适用于对称分布资料

C、反映了均数代表性的好坏

D、一定大于或等于零

E、不会小于算术均数

参考答案:E

解析:标准差是描述对称分布资料变异程度的指标,离散度越大其数值越大,它的大小与算术平均数无关。

56.下列抽样方法中需要按混杂因素(非研究因素)将总体分为若干组的方法是

A、单纯随机抽样

B、系统抽样

C、随意抽样

D、分层抽样

E、机械抽样

参考答案:D

解析:分层抽样是先将总体中全部个体按对主要研究指标影响较大的某种特征分成若干“层”,再从每一层内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观察单位组成样本。【该题针对“调查设计★”知识点进行考核】

57.变异系数是

A、描述计量资料平均水平的指标

B、描述计量资料绝对离散程度的指标

C、描述计量资料相对离散程度的指标

D、描述计数资料各部分构成的指标

E、描述计数资料平均水平的指标

参考答案:C

解析:变异系数简记为CV,为标准差与均数之比,是描述计量资料相对离散程度的指标。故C选项正确。

58.下列关于率的标准误Sp的叙述,错误的是

A、样本率的标准差称率的标准误

B、率的标准误反映率的抽样误差大小

C、Sp越小,用样本率估计总体率的可靠性越大

D、Sp的计算公式为Sp=p(1-p)/n

E、增大样本含量可减少Sp

参考答案:D

解析:率的标准误的估计值为Sp=√p√(1-p)/√n

59.两种疗法治疗某种疾病疗效比较,当n=24时,检验两种疗法疗效有无差别,可采用

A、t检验

B、秩和检验

C、成组设计四格表资料的X2检验

D、配对资料四格表资料的X2检验

E、直接计算概率法

参考答案:E

解析:由于n=24<40,所以应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即直接计算概率法

60.某研究组调查得甲县食管癌死亡率p=43.12/10万,乙县食管癌死亡率p=39.46/10万,经标准化后,甲县标准化食管癌死亡率p'=45.23/10万,乙县标准化食管癌死亡率p'=49.87/10万。要对比两县食管癌死亡总水平,进行率的标准化,目的是为了消除两县

A、总死亡率的影响

B、总人口数不同的影响

C、人口年龄构成不同的影响

D、食管癌死亡构成不同的影响

E、年龄别食管癌死亡水平不同的影响

参考答案:C

解析:要对比两县食管癌死亡总水平,显然不能排除两县总死亡率的影响,所以,备选答案A1正确。总人口数不同对比较两县食管癌死亡总水不会有影响,所以,备选答案B不正确。食管癌贝亡构成指食管癌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构成比这种构成比的不同不会影响两县食管癌死亡总水的比较,所以,备选答案D不正确。年龄别食管死亡水平不受人口任从从上影山目有可比性。进行率的标准化,目的并不是消除两县年龄别食管癌死亡水平不同的影响,所以,备选答案E不正确。根据题中提供的资料,要对比两县食管癌死亡总水平,进行率的标准化,目的是消除两县人口年龄构成不同的影响,所以,备选答案C正确。

61.5个总体率比较的行×列表资料χ2检验的无效假设是5个总体率

A、至少有2个相等

B、至少有3个相等

C、至少有4个相等

D、全相等

E、各不相等

参考答案:D

解析:行×列表资料χ2检验的无效假设是各总体率全相等。所以选项D正确。

62.下列关于t分布与正态分布的关系,正确的是

A、均以0为中心,左右对称

B、总体均数增大,曲线变得瘦长

C、曲线下两端5%的面积对应的分位点为±1.96

D、随样本含量增大,t分布逼近标准正态分布

E、样本含量无限增大,两者分布完全一致

参考答案:D

解析:t分布与标准差正分布具有如下关系:随样本含量增大,t分布逼近标准正态分布,所以D选项正确。

63.欲计算2006年某地肝癌的发病率,其分母为2006年该地

A、体检人数

B、肝癌患者人数

C、肝炎患者人数

D、平均人口数

E、平均就诊人数

参考答案:D

解析:率是指某现象实际发生数与可能发生该现象的观察单位总数之比。本题中,计算2006年某地肝癌的发病率时,分母应为同年该地可能发生肝癌的总人数,故选项

A、E错误。选项

B、C不能代表所有可能发生肝癌的人,故选项D正确。

64.某医师随机抽样调查了500例本地产妇及400例外来人口中产妇的如下指标:婴儿性别、产妇年龄、年人均收入(元)、产前检查次数、是否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有无子痫、基础血压(mmHg)等.要分析外来人口中产妇的年人均收人(元)与产前检查次数的关系,应选用的分析方法是

A、进行标准化

B、成组t检验

C、四格表x2检验

D、方差分析

E、配对t检验

参考答案:C

65.标准化死亡比(SMR)属

A、构成比

B、定基比

C、相对比

D、比数比

E、环比

参考答案:C

解析:标准化死亡比(SMR)属于相对比,故选C。

66.下列关于总体和样本说法正确的是

A、总体的指标称为参数,用拉丁字母表示

B、样本的指标称为统计量,用希腊字母表示

C、总体中随机抽取的部分观察单位组成了样本

D、总体中随机抽取的部分观察单位的变量值组成了样本

E、总体中随意抽取的部分观察单位的变量值组成了样本

参考答案:D

解析:总体:根据研究的目的所划定范围内的同质的个体构成的全体,所有同质观察单位某种观察值(即变量值)的集合。样本:总体中随机抽取的一部分观察单位的观测值的集合。

67.表示儿童体重资料的平均水平最常用的指标是

A、算术平均数

B、中位数

C、几何均数

D、变异系数

E、百分位数

参考答案:A

解析:算术平均数简称均数,均数适用于描述单峰对称分布资料,特别是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资料的集中位置。

68.关于正偏态分布资料的描述,说法错误的是

A、变量值的频数分布不对称

B、大多数变量值集中在小的一端

C、绘成的曲线高峰偏右,长尾向左侧

D、不宜用算术均数表示其平均水平

E、可考虑运用中位数指标来描述其集中位置

参考答案:C

解析:正偏态分布资料的曲线高峰偏左。

69.某医师调查得10名女中学生体重X(kg)与肺活量Y(L),经直线回归分析知,b=0.0748,若如tb>t0.05,8,按a=0.05可认为

A、肺活量与体重大小无关

B、肺活量随体重增加而增加

C、体重与肺活量间有函数关系存在

D、体重与肺活量均值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E、体重与肺活量间无线性相关关系存在

参考答案:B

解析:按α=0.05可认为,肺活量与体重大小有关,且肺活量随体重增加而增加。所以本题正确答案选择B。【该题针对“直线回归系数的含义及其假设★”知识点进行考核】

70.欲测量某地2002年正常成年男子的血糖值,其总体为

A、该地所有成年男子

B、该地所有成年男子血糖值

C、2002年该地所有正常成年男子血糖值

D、2002年所有成年男子

E、2002年所有成年男子的血糖值

参考答案:C

解析:欲测量某地2002年正常成年男子的血糖值,其总体为2002年该地所有正常成年男子的血糖值,所以答案选C。

71.方差分析中计算得到的F值

A、一定小于0

B、一定小于1

C、一定等于0

D、可以为负值

E、一定为正值

参考答案:E

解析:方差和F值肯定不会出现负值!(x-a)2≥0,这是不用争辩的数学常识,即使x和a都小于零也是如此。∑(x-a)2≥0,亦即,非负实数之和仍是非负的。而试验数据的个数n及自由度更不会是负数了。F值是两个均方的比值[效应项/误差项],也不可能出现负值的。F值越大[与给定显著水平的标准F值相比较]说明处理之间效果[差异]越明显,误差项越小说明试验精度越高。方差分析中计算得到的F值一定为正值。所以答案为E。

72.计算2007年某地的婴儿死亡率,分母应为2007年

A、年初0岁组人口数

B、年中0岁组人口数

C、年末0岁组人口数

D、活产数

E、平均人口数

参考答案:D

解析:婴儿死亡率指某年某地活产儿中不满1周岁婴儿的死亡频率。计算公式为:婴儿死亡率=同年未满1岁婴儿死亡数/某年活产总数×1000‰。故选项D正确。【该题针对“疾病统计指标★”知识点进行考核】

73.自由度为1的χ2检验是

A、成组设计四格表资料χ2检验

B、配对设计四格表资料χ2检验

C、成组设计四格表资料χ2检验或配对设计四格表资料χ2检验

D、2行多列的行×列表资料的χ2检验

E、多行2列的行X列表资料的χ2检验

参考答案:C

解析:成组设计或配对设计的四格表χ2检验,自由度均为1。所以答案选C

74.下列不是Poisson分布的是

A、单位时间内某急救中心收到的呼救次数

B、某山区成年男子平均脉搏数

C、某放射性物质发射出的粒子数

D、单位空间中粉尘颗粒数

E、野外单位空间中某种昆虫数

参考答案:B

解析:Poisson分布是一种常用的离散型概率分布,一般而言,Poisson分布常用于描述在单位时间(或单位空间、容积)内某随机事件发生的次数。例如单位时间内某急救中心收到的呼救次数、某放射性物质发射出的粒子数、在充分摇匀的水中单位容积的细菌数、单位空间中粉尘颗粒数、野外单位空间中某种昆虫或野生动物数等。而某山区成年男子平均脉搏数符合正态分布,所以本题答案选择B。

75.假设检验时,若α=0.05,则下列关于检验结果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若P大于0.05,则拒绝H0,此时可能犯I型错误

B、若P小于0.05,则拒绝H0,此时可能犯Ⅱ型错误

C、若P小于0.05,则不拒绝H0,此时可能犯I型错误

D、若P小于0.05,则不拒绝H0,此时可能犯Ⅱ型错误

E、若P大于0.05,则不拒绝H0,此时可能犯Ⅱ型错误

参考答案:E

解析:按a=0.05水准,若P小于等于0.05,则拒绝H0;若P大于0.05,则尚不能拒绝H0。可排除选项A、C、D。假设检验作出的推断结论(拒绝H0或不拒绝H0)可能发生两类错误:①I型错误:拒绝了实际上成立的H0;②Ⅱ型错误:不拒绝实际上不成立的H0。即拒绝H0只可能犯I型错误,不拒绝H0只可能犯Ⅱ型错误,故排除选项B。故正确答案为E。

76.在π=6.0%的总体中,随机抽取250例样本,得样本率p=6.3%,产生样本率与总体率不同的原因是

A、样本量过大

B、测量误差

C、抽样误差

D、混杂因素

E、构成比不同

参考答案:C

解析:在抽样研究中,由于个体变异,随机抽样会引起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之间的差别,这种误差称为抽样误差。

77.配对资料符号秩和检验,若有两个差数的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其前已排至第2秩次,则它们的秩次应编为

A、3和4

B、3.5和3.5

C、3和(-4)

D、(-3)和4

E、(-3.5)和3.5

参考答案:E

解析:在配对比较符号秩和检验时,若两个差数的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则取平均秩次为(3+4)/2=3.5,且加以正负号。【该题针对“配对设计的符号秩和检验★”知识点进行考核】

78.在计算标准化率时,标准人口应选择

A、文献中经常涉及的非目标人群

B、方便获得、与目标人群不同类的人群

C、前人研究过、与目标人群不相关的人群

D、根据研究目的随机抽样获得的小样本人群

E、有代表性的、较稳定的、数量较大的人群

参考答案:E

解析:计算标准化率时,应根据研究目的选择有代表性的,较稳定的、数量较大的人群作为标准组。如以全国的、全省的或本地区历年累积的数据作为标准组较为理想,故选项E正确。

79.某医师随机抽样调查了500例本地产妇及400例外来人口中产妇的如下指标:婴儿性别、产妇年龄、年人均收入(元)、产前检查次数、是否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有无子痫、基础血压(mmHg)等.要分析外来人口中产妇的年人均收人(元)与产前检查次数的关系,应选用的分析方法是

A、进行标准化

B、配对x2检验

C、四格表x2检验

D、等级相关分析

E、配对t检验

参考答案:D

解析:按题意要求进行产妇年人均收入(元)与产前检查次数的关系分析,在题中给出的5个备选答案中仅有D是适宜的,所以,正确答案为D。百分之十几的考生分别选择了备选答案B或C。该考题不可能进行配对x2检验,也不是四格表资料,不能进行四格表X2检验。

80.单因素方差分析中,不正确的计算公式是

A、SS组内=SS总-SS组间

B、v总=v组间+v组内

C、MS组间=SS组间/v组间

D、MS组内=SS组内/v组内

E、F=MS组内/MS组间

参考答案:E

解析:正确的应该是F=MS组间/MS组内

81.方差分析借助F分布作统计推断的基本思想是根据变异来源分解

A、方差

B、均数

C、离均差平方和

D、抽样误差

E、标准差

参考答案:C

解析: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是根据变异来源分解总变异,以判断各部分的变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总变异用离均差平方和表示。所以C项正确。

82.某研究者收集了两种不同方法治疗某病的随访资料,现欲比较两法生存率曲线是否有差别,可选择

A、线性回归

B、X2检验

C、u检验

D、t检验

E、log-rank检验

参考答案:E

解析:比较两种方法生存率曲线是否有差异,应采用log-rank检验。【该题针对“生存分析”知识点进行考核】

83.为比较某新药与常规药治疗贫血的疗效是否有差别,将80名中度贫血的10岁男童按身高、体重相近配成40对。将对子中的两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给予新药,另一组给予常规药物。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后,测量其血红蛋白增加量(g/L)。假设新药组和常规药物组的血红蛋白增加量服从正态分布,应采用的假设检验方法为

A、χ2检验

B、配对t检验

C、成组t检验

D、配对设计差值的符号秩和检验

E、成组设计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

参考答案:B

解析:本题资料为配对设计定量资料,且已知新药组和常规药物组的血红蛋白增加量服从正态分布,应采用配对t检验,故选项B正确。

84.一般不放在统计表中的项目为

A、线条

B、横标目

C、纵标目

D、数字

E、备注

参考答案:E

解析:一般放在统计表中的项目有横标目、纵标目、线条、数字,而备注一般不放在统计表中,一般位于表格下方。【该题针对“统计表★”知识点进行考核】

85.对多个样本均数进行两两比较的q检验,以下正确的一项是

A、两均数之差越大,所用的临界值越小

B、两对比组之间包含的组数越多,所用的临界值越小

C、计算检验统计量q的分母不同

D、均数之差小的对比组经检验有显著性,不一定均数之差大的对比组也有显著性

E、如果有6个均数需要对比,则对比组之间包含的最大组数为4

参考答案:D

解析:对比组内包含组数(a)是排序后两对比组间包含的组数(包含本身在内),如1与3比较,a为3;2与3比,a为2;1与6比,a为6。

86.研究者收集了某地两年三种疾病的死亡率(1/10万),你认为描述资料适宜的统计图是

A、散点图

B、普通线图

C、单式直条图

D、直方图

E、复式直条图

参考答案:E

解析:复式直条图可以反映三种疾病两年的死亡率情况,所以答案为E。【该题针对“统计图★”知识点进行考核】

87.完全随机设计5组均数比较方差分析的备择假设(H1)是:5个总体均数

A、相同

B、至少有2个相同

C、至少有3个相同

D、5个总体均数不同或不全相同

E、5个总体均数各不相同

参考答案:D

解析:多组均数比较的方差分析备择假设(H1)是5个总体均数不同或不全相同。所以D选项正确。

88.下列关于频数表说法错误的是

A、便于观察离群值

B、便于观察异常值

C、便于观察平均值

D、可以看出频数分布的集中趋势

E、可以看出频数分布的离散趋势

参考答案:C

解析:从频数表便于观察离群值和异常值,还可以看出频数分布的两个重要特征: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平均值不能通过观察得出,需要进行计算,所以C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

89.两样本均数比较的假设检验可考虑用

A、F统计量

B、t统计量

C、A、B均可

D、χ2统计量

E、秩和检验

参考答案:C

解析:t检验可用于单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间的比较、两样本均数比较。方差分析可以用来两样本或者多个样本均数间的比较。所以本题t统计量和F统计量均可。

90.在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中,已知第1组的样本量为n1=10,秩和T1=136,第2组的样本量为n2=15,秩和T2=189,若双侧0.05的T界值范围为94~166,按a=0.05,作出的统计推断是A、94<T2,P<0.05,拒绝H0

B、T2>166,P<0.05,拒绝H0

C、T1<166,P>0.05,不拒绝H0

D、94<T1,P<0.05,拒绝H0

E、94<T1<166,P>0.05,不拒绝H0

参考答案:E

解析:以样本量小的秩和作为检验统计量T,当此秩和在T界值范围内,则P值大于相应的概率。此题目中第1组n1=10,为样本量较小组,T1=136落在94~166之间,所以P>

0.05。所以本题正确答案选择E。【该题针对“完全随机设计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知识点进行考核】

91.秩和检验适用的资料类型不包括

A、等级资料

B、分布类型未知资料

C、极度偏态分布资料

D、数据一端不确定资料

E、二项分布资料

参考答案:E

解析:秩和检验适用的资料类型主要有等级资料、分布类型未知资料、不符合参数检验条件的资料、数据一端或两端有不确切数据的资料等。二项分布资料一般采用Z检验或χ2检验,故选项E正确。【该题针对“非参数检验概念和适用范围★”知识点进行考核】

92.随机抽取了10名肺气肿患者,测量他们在接受某一项治疗前后的呼吸量,资料如下:治疗前2750、2360、2950、2830、2260、2480、2650、2190、2940、2550;治疗后2850、

2390、2990、2870、2330、2530、2690、2240、2980、2600,应选用何种统计方法分析治疗有无效果?

A、成组t检验

B、两本率比较的t检验

C、配对t检验

D、秩和检验

E、单因素方差分析

参考答案:C

解析:本例为同一受试对象处理前后的比较,且为计量资料,属于配对t检验。

93.最小二乘法原理是指各实测点距回归直线的

A、垂直距离相等

B、垂直距离的和最小

C、垂直距离的平方和最小

D、纵向距离之和最小

E、纵向距离的平方和最小

参考答案:E

解析:在直线回归分析中,按最小二乘法原理,推导出回归系数的计算公式,从而建立回归方程。最小二乘法原理即各实测点距回归直线纵向距离平方和∑(y-y^)2最小,故选项E正确

94.在配对设计差值的符号秩和检验中,绝对值等于3的差值有4个,它们是-3、-3、3、3。如果它们的位次为4、5、6、7,则第2个-3的秩次应为

A、-5.5

B、-5

C、4

D、5.5

E、7

参考答案:A

解析:在配对设计差值的符号秩和检验中,对于同时存在绝对值相等的差值,符号相反则按平均秩次编秩,再加以正负号。第2个-3的秩次应为-(4+5+6+7)/4=-5.5。【该题针对“配对设计的符号秩和检验★”知识点进行考核】

95.已知某常规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率为70%。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取300例冠心病患者,采用某新药进行治疗,结果显示240例患者有效。欲比较新药的疗效是否好于常规药,宜采用

A、样本率与总体率比较的Z检验

B、两样本率比较的Z检验

C、两样本均数的t检验

D、配对设计四格表资料的χ2检验

E、成组设计四格表资料的χ2检验

参考答案:A

解析:本题为样本率与总体率的比较,目的是推断样本所代表的未知总体率与已知总体率是否不同。符合Z检验的条件,故选项A正确。

96.关于统计表的列表原则,下列哪项叙述是错误的

A、备注可在表内用“*”标出,写在表的底线下

B、横标目是研究对象,列在表的上行

C、表内的数据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D、统计表中线条不宜过多

E、标题在表的上方中央,简要说明表的内容

参考答案:B

解析:统计表中,横标目是研究对象,列在表格左侧,所以B项叙述错误。【该题针对“统计表★”知识点进行考核】

97.设两个定性因素为A和B,每个因素的两水平分别用“+”和“-”表示有无,则配对四格资料是检验

A、A+B-与A-B+差别

B、A+B+与A-B-差别

C、A+A+与B+B+差别

D、A-A-与B+B+差别

E、A-A-与B-B-差别

参考答案:A

解析:配对设计四格表的统计检验,是检验两因素不一致的情况是否有差别,即检验A+B-与A-B+差别,所以答案选A。

98.百分条图表示各组成部分的百分构成比,其作用同于

A、条图

B、线图

C、圆图

D、直方图

E、散点图

参考答案:C

解析:百分条图表示各组成部分的百分构成比,其作用同于圆图,答案C正确。百分条图和圆图都用于表示各组成部分的构成比。【该题针对“统计图★”知识点进行考核】

99.关于非参数检验,以下错误的一项是

A、适用于非正态分布资料

B、适用于分布类型未知的资料

C、若是正态分布资料,非参数检验犯第Ⅱ类错误的概率增大

D、若是正态分布资料,非参数检验的检验效率降低

E、若是正态分布资料,非参数检验的检验效率不变

参考答案:E

解析:非参数检验是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后再进行检验,与参数检验相比它降低了检验效能,所以若是正态分布资料,非参数检验的检验效率将减小。【该题针对“非参数检验概念和适用范围★”知识点进行考核】

100.两个样本均数比较作t检验,其他条件不变,犯第Ⅱ类错误的概率最小的是

A、α=0.05

B、α=0.01

C、α=0.1

D、α=0.2

E、该问题提法不对

参考答案:D

解析:一类错误α和二类错误β有一定的关系,α越大,β越小。所以本题答案选择D。

101.标准正态分布曲线下90%所对应的横轴尺度Z的范围是

A、—1.645到1.645

B、—∞到1.645

C、—∞到2.58

D、—1.96到1.96

E、一2.58到+∞

参考答案:A

解析:正态分布曲线下,在(μ—σ,μ+σ)范围内曲线下面积为68.27%,在(μ—1.645σ,μ+1.645σ)范围内曲线下面积为90%,在(μ—1.96σ,μ+1.96σ)范围内曲线下面积为95%,在(μ—2.58σ,μ+2.58σ)范围内曲线下面积为99%。标准正态分布的μ为0,σ=1,所以本题答案选择A。

102.比较两药疗效时,下列可作单侧检验的是

A、己知A药与B药均有效

B、不知A药好还是B药好

C、己知A药与B药差不多好

D、己知A药不会优于B药

E、不知A药与B药是否有效

参考答案:D

解析:已知A药不会优于B药,只有低于B药的一种可能,所以可作单侧检验。

103.有关假设检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检验假设针对的是总体,而不是样本

B、进行假设检验时,既可只写出H0或H1,也可同时写出H0和H1

C、H0为对立假设

D、H0的内容反映了检验的单双侧

E、都需先计算出检验统计量后再获得P值

参考答案:A

解析:检验假设针对总体,而不是样本。进行假设检验时,应同时写出H0和H1,H1为备择假设,它的内容反映了检验的单、双侧。假设检验有时可直接计算P值(如Fisher精确概率法)。所以本题正确答案选择A。

104.现测得15名正常人、13名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和12名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白细胞介素,其均数分别为:0.203、2.738和2.844。欲判断上述三类人群白细胞介素均数是否不同,宜选择

A、经χ2检验后才能确定

B、先作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再作q检验才能确定

C、作配伍组设计的方差分析,再作q检验才能确定

D、需分别作两类患者与正常人的t检验才能确定

E、需分别作两类患者与正常人的q检验才能确定

参考答案:B

解析:对于多组均数的比较,资料满足正态性,方差齐性要求时,可以先作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再作q检验或其他两两比较的方法确定组间是否有差别。

105.若用图形表示儿童的身高和年龄间关系,宜绘制

A、圆图

B、线图

C、条图

D、直方图

E、散点图

参考答案:E

解析:散点图可表示儿童的身高和年龄之间的相互关系。【该题针对“统计图★”知识点进行考核】

106.直线回归与相关分析中,回归系数b=-2.689,P<0.05,则

A、回归直线斜率等于零

B、相关系数r小于零

C、相关系数r大于零

D、截距a一定等于1

E、截距a一定等于-1

参考答案:B

解析:回归系数与相关系数符号相同,若b<0,则r一定小于0。所以答案选B。【该题针对“直线相关和等级相关★”知识点进行考核】

107.成组设计多个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若最小样本例数大于5,统计量H近似服从的分布是

A、t分布

B、正态分布

C、χ2分布

D、F分布

E、标准正态分布

参考答案:C

解析:成组设计多个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H检验或K-W检验)在确定P值,作出判断,当组数k>3,或k=3但最小样本例数ni>5时,H分布近似服从于ν=k-1的x2分布,可查x2界值表确定P值。所以本题的答案是C。【该题针对“完全随机设计多个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知识点进行考核】

108.人口自然增长率计算公式正确的是

A、自然增长率=粗再生育率-粗死亡率

B、自然增长率=粗出生率-粗死亡率

C、自然增长率=净再生育率-粗死亡率

D、自然增长率=总和生育率-粗死亡率

E、自然增长率=总生育率-粗死亡率

参考答案:B

解析:自然增长率是粗出生率与粗死亡率之差,所以B项正确。【该题针对“人口统计指标★”知识点进行考核】

109.下列关于方差和标准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方差的单位与标准差的单位相同

B、方差的单位是标准差单位的平方

C、都用于描述定量资料频数分布的变异程度

D、二者值越大,说明资料的变异程度越大

E、均适用于对称分布,特别是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资料

参考答案:A

解析:方差的单位是观察值单位的平方,在实际工作中使用不便,因此将方差开算术平方根得到标准差,故选项A不正确,选项B正确;方差和标准差均是描述对称分布,特别是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资料变异程度的常用指标,值越大,说明资料的变异程度越大,选项

D、E正确,故本题应选A。

110.某医师随机抽取正常大白鼠13只,由测得的内毒素x(μg/ml)与24小时肌酐清除率y(ml/分)的数据算出∑x=1.32∑x2=0.15∑xy=189.19∑y=1728.03∑y2=244464.11,则有

A、r=-1.84

B、r=1.84

C、r=0.84

D、决定系数等于-0.71

E、决定系数等于3.3856

参考答案:C

解析:由相关系数计算公式计算而得。相关系数r取值范围在-1到1之间,故排除法即可得出正确答案。【该题针对“直线相关和等级相关】

111.据以往经验,新生儿染色体异常率一般为1%,某医院观察了当地400名新生儿,只有1例染色体异常,欲检验该地新生儿染色体异常率是否低于一般,应进行

A、两样本率比较的双侧检验

B、两样本率比较的单侧检验

C、样本率与总体率比较的双侧检验

D、样本率与总体率比较的单侧检验

E、秩和检验

参考答案:D

解析:样本率与总体率的比较目的:推断样本率所代表的未知总体率π与已知总体率π0是否相等。根据资料的具体情况,可选用直接计算概率法或正态近似法。本例中“检验该地新生儿染色体异常率是否低于一般”,应该用单侧检验。

112.直接法计算6年生存率公式中的分母是

A、所有观察对象数

B、所有活满6年的对象数

C、所有6年内死亡的对象数

D、6年内死于本病的对象数

E、6年内死于本病及活满6年的对象数

参考答案:E

解析:直接法计算6年生存率公式的分母是观察满6年的人数,分母包括6年内死于本病及活满6年的观察对象数。所以选项E正确。【该题针对“生存分析”知识点进行考核】

113.当四格表的四个周边合计数不变时,若某格的实际频数有变化,则其相应的理论频数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不确定

E、随该格实际频数的增减而增减

参考答案:C

解析:X2检验中,从样本中观察到的频数称为实际频数,用符号A表示;在无效假设Ho成立的前提下,各个格子的期望频数称为理论频数,用符号T表示。第R行第C列格子的理论频数TRC=nRnC╱n式中nR为该格子对应的行合计数,nC为该格子对应的列合计数,n为总例数。因此,当四格表的周边合计数不变时,不管实际频数怎么变化,其相应的理论频数不变,故选项C正确。

114.两样本率比较可用u检验的条件是

A、两个样本率的差别大

B、两个样本率的差别小

C、两个样本率均较大

D、两个样本率均较小

E、两个样本含量均较大,且两个样本率均不接近0也不接近1

参考答案:E

解析:两样本率比较可用u检验的条件是两样本的样本含量均较大,且两个样本率均不接近0也不接近1。所以答案为E。

115.多个样本率比较X2检验中,若P≤a,拒绝H0,接受H1,所得的结论是

A、多个样本率全相等

B、多个总体率全相等

C、多个样本率不全相等

D、多个总体率不全相等

E、多个总体率全不相等

参考答案:D

解析:多个样本率的检验假设,H0多个总体率全相等,H1是多个总体率不全相等.

116.某研究者欲利用2000年的人口出生和死亡登记资料评价某地居民健康状况,宜选择的指标

A、生存率

B、死亡率

C、预期寿命

D、出生率

E、病死率

参考答案:C

解析:欲利用2000年的人口出生和死亡登记资料评价某地居民健康状况,可计算预期寿命。【该题针对“寿命表常用四项指标的意义”知识点进行考核】

117.在计算标准化率时,标准人口应选择

A、文献中经常涉及的非目标人群

B、方便获得、与目标人群不同类的人群

C、前人研究过、与目标人群不相关的人群

D、根据研究目的随机抽样获得的小样本人群

E、有代表性的、较稳定的、数量较大的人群

参考答案:E

解析:计算标准化率时,应根据研究目的选择有代表性的、较稳定的、数量较大的人群作为标准组。如以全国的、全省的或本地区历年累积的数据作为标准组较为理想,故选项E正确

118.若用图直观地表示某城市在8年中肝炎的发病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宜选择

A、散点图

B、普通线图

C、直条图

D、直方图

E、圆图

参考答案:B

解析:若用图直观地表示某城市在8年中肝炎的发病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应采用普通线图。线图表示某事物随时间或另一事物的变化趋势,所以答案为B。【该题针对“统计图★”知识点进行考核】

119.实验研究是

A、将研究对象按随机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B、实验组与对照组不是随机的

C、实验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在某些方面必须相似

D、常用于行为观察

E、从原因到结果的调查研究

参考答案:A

解析:实验研究是指将实验对象随机分配到两个或多个处理组,通过比较不同处理的效应(或结果)是否有差别,说明处理因素是否对受试对象产生效应。【该题针对“实验设计★”知识点进行考核】

120.直接标准化法选择的标准是

A、各年龄组标准人口构成比或各年龄组标准化死亡率

B、各年龄组标准人口构成比或各年龄组标准人口数

C、各年龄组标准人口数或各年龄组标准死亡率

D、各年龄组标准预期死亡人口数

E、各年龄组标准分配死亡率

参考答案:B

解析:直接标准化法选择的标准是各年龄组标准人口构成比或各年龄组标准人口数,所以B选项正确。

121.若以成年男性血红蛋白低于120g/L为贫血的判断标准,调查某地成年男性1000人,记录每人是否患有贫血,结果有19名贫血患者,981名非贫血患者,则该资料的类型为

A、定量资料

B、二项分类资料

C、有序多分类资料

D、无序多分类资料

E、可看作定性资料,也可看作定量资料

参考答案:B

解析:该资料将该地成年男性分为“贫血”和“非贫血”两类,表现为两种互不相容的属性,为二项分类资料,故选项B正确。

122.在进行临床试验设计时,允许犯第Ⅱ类错误的概率最大值是取

A、β=0.01

B、β=0.05

C、β=0.10

D、β=0.20

E、β=0.25

参考答案:D

解析:允许犯第二类错误的概率最大值取

0.20。过大后会造成检验效能(1-β)太低,出现过多的假阴性结果。【该题针对“样本含量的估计”知识点进行考核】

123.用常规培养法与荧光抗体法对同一批肉制品沙门菌样品进行检测,欲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是否有差别,宜选用

A、四格表资料配对χ2检验

B、两样本资料χ2检验

C、行×列表资料χ2检验

D、配对t检验

E、配对设计的符号秩和检验

参考答案:A

解析:配对设计且实验结果为二分类资料时,可整理为配对设计四格表资料,该题目中,用常规培养法与荧光抗体法对同一批肉制品进行检测,属于配对设计,应采用配对设计的四格表χ2检验。所以答案选A。

124.在配对比较符号秩和检验时,有两个差数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且是绝对值最小的两个差数,则编秩时应分别编为

A、-1和2

B、1和-2

C、1和2

D、1.5和-1.5

E、1.5和1.5

参考答案:D

解析:根据配对比较符号秩和检验的编秩原则,最小的两个秩次为1,2,由于符号相反,所以需要求平均秩次,(1+2)/2=1.5。分别冠以正负号,即可得到D选项为正确答案。【该题针对“配对设计的符号秩和检验★”知识点进行考核】

125.宜用均数和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的资料是

A、正态分布资料

B、对数正态分布资料

C、正偏态分布资料

D、负偏态分布资料

E、两端无确切值的资料

参考答案:A

解析:均数适用于描述单峰对称分布,特别是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资料的集中位置,标准差是描述其变异程度的常用指标,故选项A正确。

126.某研究组调查得甲县食管癌死亡率p=43.12/10万,乙县食管癌死亡率p=39.46/10万,经标准化后,甲县标准化食管癌死亡率p'=45.23/10万,乙县标准化食管癌死亡率p'=49.87/10万。计算得到的各县标准化食管癌死亡率

A、完全可代替实际的食管癌死亡率

B、更能反映食管癌死亡的实际水平

C、只能说明两县食管癌死亡相互对比的水平

D、更能反映两县食管癌死亡率的发展变化趋势

E、更能说明各自食管癌死亡的频率或强度

参考答案:C

127.配对设计的两组计量资料样本均数差别的检验

A、只能用配对t检验

B、只能用配伍组方差分析

C、配对t检验与配伍组方差分析的结果一致

D、只能用成组t检验

E、只能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参考答案:C

128.为研究

A、B两种试剂盒测量人体血液中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含量(mmol/L)的差异,分别用两种试剂盒测量同一批检品(200例),假设检验方法应选用

A、成组t检验

B、成组u检验

C、两样本χ2检验

D、配对t检验

E、配对χ2检验

参考答案:D

解析:配对资料比较的t检验——配对资料(三种情况)①配对的两个受试对象分别接受两种处理之后的数据;②同一样品用两种方法(或仪器等)检验的结果;③同一受试对象两个部位的数据。目的:判断不同的处理间是否有差别?即:差值的总体均数为

0129.欲估计某地青少年龋齿患病率的95%可信区间,抽样调查了该地180名青少年龋齿患病情况,检出126例,应采用

A、查表法

B、公式p±1.645Sp

C、公式p±2.58Sp

D、公式p±1.96Sp

E、公式p±t0.05,179Sp

参考答案:D

解析:总体率的置信区间估计方法有以下两种:

1.查表法:当n≤50,可采用查表法,获得总体率的95%和99%置信区间。

2.正态近似法:当n足够大,p和1-p均不太小时[一般要求np与n(1一p)均大于5],样本率的抽样分布近似服从正态分布,这时可利用正态分布理论来估计总体率的置信区间。总体率的(1-α)置信区间按下式计算:(p-Zα/2Sp,p+Zα/2Sp)欲估计某地青少年龋齿患病率的95%可信区间,可采用正态近似法,计算公式为公式p±1.96Sp。

130.比较甲、乙两种方案治疗失眠的效果,把300例病人随机分到两组,每组150例,结果甲组有效105例,乙组有效135例,首选的检验方法是

A、成组四格表X2检验

B、四格表的确切概率法

C、配对四格表X2检验

D、行×列表X2检验

E、两样本秩和检验

参考答案:A

解析:本题中的资料给出的是按照随机原则分配到两个组中去的,并不是配对资料,故首选的检验方法是成组四格表X2检验。

131.欲研究新法接生是否能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选择某市级医院为试验组,进行新法接生,选择某县级医院为对照组,用常规方法接生,该方案

A、可行

B、不可行,未使用盲法观察

C、不可行,未随机化

D、不可行,对照设立不当,可比性差

E、不可行,样本含量太小

参考答案:D

解析:本题中试验组和对照组来自不同级别的医院,其医疗技术、设备、人员素质等可能存在较大差别,试验组与对照组可比性差,故选项D正确。【该题针对“实验设计★”知识点进行考核】

132.关于率的标准化叙述中错误的是

A、标准化率也称调整率

B、率的标准化是采用统一的标准进行计算

C、率的标准化可按已知条件选择计算方法

D、标准化率要高于实际率

E、标准化率常用于反映总体率间相互对比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