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和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件-高考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1页
第25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和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件-高考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2页
第25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和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件-高考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3页
第25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和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件-高考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4页
第25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和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件-高考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时空坐标阶段特征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1949-1978年)的这段历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时期。政治(1)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基本政治制度,它们初步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体系。(2)“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遭到破坏。(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按照“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4)20世纪70年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中美、中日关系改善,外交取得重大突破,国际地位大大提高经济(1)“一五”计划期间取得重大成就,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建立。(2)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过程中虽出现“左”倾错误,但也取得了重要成就。(3)社会生活受政治环境影响较大,体现了时代色彩思想文化(1)毛泽东思想继续发展,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武器。(2)科技文教事业取得重要成就,但由于受“左”的路线干扰,科技文教事业的发展经历曲折阶段特征第25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和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标要求必修1.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2.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巩固人民政权的主要举措;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民主政治建设和向社会主义过渡所作出的努力。3.了解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贡献,认识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4.了解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和伟大成就,认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及教训。5.理解新中国在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等领域所取得成就的历史性意义。6.了解和感悟这一时期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选必修1.了解共和制在中国建立的曲折过程。2.了解当代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意义。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准备两次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成立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盛大的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举行【思考】为什么说《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能;规定了国家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意义民族解放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发展方向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新的纪元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世界影响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过渡时期(二)人民政权的巩固1.军事上——剿匪镇反背景新中国成立初期,还有大量的反动势力威胁新生政权的安全内容追歼残余敌人,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意义基本上肃清了国民党和帝国主义遗留在大陆的反动势力2.经济上——土地改革与稳定物价(1)土地改革背景新中国刚成立时,全国尚有大量农民被束缚在封建土地制度之下概况1950年夏,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到1952年年底,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意义农民从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农村生产力得到大解放,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二)人民政权的巩固近现代中国的土地改革1927~1937年,中共在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了联合地主阶级共同抗日,在土地政策方面作了让步,将“耕者有其田”的政策改为地主减租减息政策,借以减轻农民所受的封建剥削,提高他们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同时实行农民交租交息,借以照顾地主的利益,团结对敌。

解放战争战争开始以后,1947年7~9月,中共中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1950年6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除了西藏和其他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及尚未解放的台湾省以外,广大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都宣告完成。(2)稳定物价背景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财政困难,投机商人囤积居奇,拒用人民币,倒卖银元,加剧物价飞速上涨。为制止投机资本制造的市场混乱,巩固人民政权举措“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意义到1950年春,全国物价趋于稳定;政务院通过采取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管理、物资管理、现金管理等措施实现了国家财政经济的统一。到1952年年底,之前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二)人民政权的巩固2.经济上——土地改革与稳定物价3.外交上——抗美援朝背景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作出武装干涉朝鲜内战的决定,并派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阻挠中国的统一大业,严重威胁中国国家安全概况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1953年7月,美国不得不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意义①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国威和军威,提高新中国的国际地位;②志愿军涌现出大量英雄模范和功臣集体,他们的英雄事迹汇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锻造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极大鼓舞全国人民为保卫和建设祖国而团结奋斗;③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二)人民政权的巩固(三)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背景国内新生的人民政权需要巩固国际美苏冷战,美国对华采取封锁、孤立和威胁政策2.外交方针:“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3.成就日内瓦会议1954年4月,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这次重要会议,讨论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周恩来首次提出;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在同两国总理发表的联合声明中确认。亚非会议1955年4月,亚非会议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这是战后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中国提出并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中国代表团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为进一步开展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创造了条件(三)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的特点(1)过渡性:从革命型外交向国家型外交过渡,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逐渐摆脱了国家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束缚,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2)平等性: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以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为基础,这体现了新中国主张在平等的基础上发展外交关系。(3)革命性:新中国成立初期确立的三大外交方针体现了与帝国主义的针锋相对,表现出一种强烈的革命性。(4)结盟性:“一边倒”即新中国站在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一边,这是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一大特点。

(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背景1953年,中国共产党根据国内经济、政治条件及国际形势的变化,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内容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结果1956年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一五”计划提前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1.经济上→一化三改1954年宪法1.颁布: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性质及原则:这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政治制度体系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基本政治制度,它们初步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体系(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2.政治上→民主法制建设在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过程中,毛泽东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毛泽东思想不仅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也是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3.思想上【概念阐释】毛泽东思想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中国长期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做了理论概括而形成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的指导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

(1)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时间:1956年4月25日,提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意义:标志中共以苏为鉴,独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始。经济关系方面政治关系方面对外关系方面二、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成功探索(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成功探索背景1956年年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内容(1)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2)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意义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2)中共八大(3)双百方针(1956年)地位:是我国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指导方针。材料: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讲话:“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我看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内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成功探索内容1957年春,毛泽东提出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影响为认识中国基本国情奠定了理论基础;全党整风运动和全国反右派斗争开展起来,但反右派斗争被严重扩大化了(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成功探索(4)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2.曲折失误表现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评价总路线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由于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以及当时的自然灾害等因素,1959年至1961年,我国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3.调整提高时间1961年1月开始内容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同时对政治、文化、教育、科研、民族、知识分子等方面的政策进行重要调整意义1962年下半年到1965年,国民经济稳步增长,接近并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水平;1964年,“四个现代化”伟大目标的提出极地激发了亿万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积极性(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二)“文化大革命”过程1966年发动,1976年结束评价“文化大革命”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而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都是错误的(三)伟大的建设成就原因党的领导在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人民奋斗全国人民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成就生产生活领域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两弹一星”增强了国防力量。三线建设不仅增强了国防力量,而且改善了工业布局。这期间建设起来的一些基础设施、基础项目和大中型企业至今仍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农业、教育、卫生事业蓬勃发展成就外交领域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1972年,中美开始走向关系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这些外交成就极大地改善了中国的安全环境,拓展了外交活动的舞台意义历史进程这些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都具有开创性、奠基性的意义,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三)伟大的建设成就三线建设的战略目标三线建设的第一个战略目标,是在西部构筑备战基地。西部纵深地带,是保障国家安全的天然的战略后方。三线建设的第二个战略目标,是平衡全国工业布局,促进西部的经济发展。时代精神雷锋

王进喜钱学森焦裕禄

邓稼先李四光华罗庚艰苦奋斗、奋发图强、崇尚劳动、敬业守信、精益求精、敢于创新1956~1978年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合作探究:20世纪50—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有哪些成功与失误?总结其经验教训。1.成功:2.失误:3.经验教训:

(1)依据国情,实事求是。(2)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3)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不能急于求成。(4)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实际水平。(5)国民经济必须按比例协调发展,搞好综合平衡。社会主义建设面临如此多的困难,为何还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呢?材料:毛泽东思想以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它培养的大批骨干,不仅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挥了重要作用。

——习近平材料:毛泽东在1961年末中共中央召开工作会议期间讲到:这十二年,恐怕还是做对了的是主要的,占第一位,错误占第二位。我们十二年,已经有了两方面的经验,这就更强了,而不是更弱了。——《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5卷党的正确领导及科学指导;及时的政策调整;人民的辛勤劳动与奉献;英雄模范的担当与引领作用一、新中国的三大政治制度(选必1第3课、第13课)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规定了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性质是以人民代表大会为核心和主要内容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链接贯通作用(1)保证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这一组织形式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后,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挫折1957年以后,受反右斗争扩大化和“左”倾指导思想的影响,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的破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受严重破坏和挫折完善1982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进一步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的阶段链接贯通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议会制的区别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内容(1)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2)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与中国共产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3)人民政协是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方面代表人士组成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其基本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链接贯通发展1956年中共中央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八字方针,进一步确立了社会主义条件下我国多党合作的基本格局完善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被写入宪法,使得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走上了制度化轨道链接贯通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建立过程1941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1945中共中央提出“对内蒙的基本方针,在目前是实行区域自治”1947成立内蒙古自治区。新中国成立后,它成为我国第一个省一级的自治区链接贯通194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1954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概况: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先后成立。此外,还成立了一批自治州、自治县(旗)。链接贯通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建立过程(2)发展历程198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正式颁布实施,民族自治地方进行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制定工作1990中共中央提出“三个离不开”,深刻阐述了中国各民族休戚相关、命运与共的血肉关系1997中共十五大明确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链接贯通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发展影响维护国家的集中统一,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加快发展链接贯通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中共十八大以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主题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目的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措施A.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B.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被写入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赋予民族工作新的内涵和重大历史使命链接贯通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中共十八大以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主题目的措施目标党和国家努力创造各族人民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让各族人民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实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伟大目标链接贯通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是指以中国为主要区域,形成的具有中华民族历史文化联系、稳定经济活动特征和心理素质的民族综合体。主要包括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方式等方面。中华民族共同体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政治上团结统一,文化上兼容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民族共同体,是建立在共同历史条件、共同价值追求、共同物质基础、共同身份认同、共有精神家园基础上的命运共同体。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要改革(选必修1第4课)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改革:推行土地改革和各项民主改革,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2.1956-1978年中国的探索失误由于“左”倾错误的出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出现了严重曲折成就初步建立起进行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物质技术基础,培养了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积累了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链接贯通三、20世纪60~70年代的外交(选必修1第14课)(1)20世纪60年代A.背景:亚非拉国家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中国给予了多方面的支持和援助。B.成就:出现了以与亚非民族独立国家建交为基本特点的建交高潮。逐步冲破西方国家的封锁:1964年与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