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之情感鉴赏 专项讲义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3/18/0A/wKhkFmYMpn2AeAt8AAHoBMlszUE200.jpg)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之情感鉴赏 专项讲义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3/18/0A/wKhkFmYMpn2AeAt8AAHoBMlszUE2002.jpg)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之情感鉴赏 专项讲义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3/18/0A/wKhkFmYMpn2AeAt8AAHoBMlszUE2003.jpg)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之情感鉴赏 专项讲义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3/18/0A/wKhkFmYMpn2AeAt8AAHoBMlszUE2004.jpg)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之情感鉴赏 专项讲义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3/18/0A/wKhkFmYMpn2AeAt8AAHoBMlszUE200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之情感鉴赏专项讲义
考点解读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领域里的瑰宝,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推崇。《课标》对古诗词的学习提出
了具体要求:
工、诵读古诗词,有意识地积累并能理解运用。
2、阅读古诗词,能有自己的感悟和情感体验。
3、领悟并感受古诗词中的意境和形象。
4、了解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5、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把握古诗词情感”这一考点主要考查学生在理解诗词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写作背景、写作风
格、诗词类别、诗词情境、关键字句、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方面,把握作者抒发的情感、领会
人物精神、体会蕴含的感情基调及作者的情绪。
02考杳方式
古诗词情感考查的方式通常有:
二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歪这首诗的某一句或某一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03技巧点拨
诗歌鉴赏中,品味作者思想感情题型就是根据整首诗歌大意及意境,把握作者写作意图及情
感抒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关注题目,推知情感。
诗歌题目有时明确了写作的目的、背景等,不同的写作目的和背景,往往能够提示抒发什么
情感。诗题形式上的标志词有:思、另U、送、谪、行、咏、登、寄、赠、感、遇、访、题……关注
诗歌题目、知晓诗歌内容,可以推知诗歌情感:2."题“、"访",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
第1页共14页
写自然景色。2尸咏"、"感”,咏物言志诗,通过所咏之物寄托诗人品质或理想。3.“谪",即事感
怀诗,因一事而引发感慨,包括离别之事,迁谪之事等。4."行”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
边将士的军旅生活等。送“、“别”,送别诗,分别时的依依不舍、对友人的祝愿、牵挂……
二.明确题材,分析情感。
高考常考查的诗歌类型(按题材分类)包括咏史怀古诗、山水田园诗、送别诗、羁旅行役诗、边
塞诗、咏物诗、讽喻诗等。考生对古诗词不同的题材表达的具体情感内涵先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考生在鉴赏具体诗歌时可以做到心中有数,从容不迫。
田园诗:热爱、向往悠闲平静自由的生活,表达恬淡闲适的心情。写景诗:描绘春夏秋冬、山
川美景,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赞美之情。送别诗:依依不舍的留恋;对友人的思念,劝勉安慰的
豁达;坦陈心志的告白。行旅诗:游子漂泊在外(久戌边关、久宦在外)的孤独寂寞和对家乡、亲人
的思念。咏物诗:借某物的特点来表达自己的人格品性。
三.关注作者,了解风格。
通过诗人来了解古诗词的情感是一个很好的进入方向,因为,古代的很多诗人都有其自己的
写作风格以及写作的倾向,一般通过诗人我们就能大概了解某诗的内容及情感。陶渊明:恬淡平和。
王维:诗中有画。杜甫:沉郁顿挫。李清照:婉约含蓄。当然,也不是说某个诗人一定就会写什么
诗,不同情况下,心情、情感不同,写出的诗也是有差异的。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
四.关注注释,了解背景。
注释,是古诗词中很重要的部分,不仅要借助注释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更要了解诗歌写作
的背景,从而领会诗歌情感。如注释中“作者被贬官”、“作者离开家乡"、“安史之乱”等要紧密联
系分析情感八
五.品味词句,体会感情。
关注诗歌中的关键词或诗眼。所谓“诗眼”,是指一首或一句诗中最精练最传神的最能体现作
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词语,它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如“孤
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中的"孤”字就是表达孤独、孤傲以及现实中遭到打击的悲观愤懑而又超尘
第2页共14页
脱俗、悠然自得之情。又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最爱”表达作者对西湖之景的喜爱;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断肠”表达漂泊在外游子的孤独、思乡之情。
六.熟知意象,感受意境。
诗歌的意象通常是指自然意象,即取自大自然的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古人以为意是内在的
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意
象是指构成一种意境的各个事物,这种事物往往带有作者主观的情感。月-思乡思亲,传达离愁别
恨、寂寞思归之情。夕阳、落日-凄凉失落、忧郁之情。流水、落花-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感
伤与哀愁。烟雾、寒霜-哀怨、惆怅、凄苦等情思。杨柳-离别难舍等情思。梅、兰、竹、菊、松
一高洁坚贞之志。鸦、猿、杜鹃一凄苦哀伤之情。孤雁-孤独、思乡。
04试题举例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夜寒
陆游
斗帐重茵①香雾重,膏粱②那可共功名!
三更骑报河冰合,铁马何人从我行?
【注】①重茵:多层褥垫。②膏梁:享受奢侈的公子哥儿。
【问题】“铁马何人从我行”一句中蕴含了哪些情感?
【答案】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无人相随的境遇。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
“铁马何人从我行”意思是:但是没有人知道有谁会跟随诗人的行动。纵然铁马渡河的行动是这样英勇壮烈,
可是在当时没有人肯于响应,结果诗人只能发出“何人从我行”的叹息,深深地流露出他的孤独和悲哀以及
无人相随的境遇。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乌江亭①夏日绝句李清照
杜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第3页共14页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注】①乌江亭:楚汉相争时,西楚霸王项羽在此兵败自刎,乌江亭由此闻名。
【问题】两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题乌江亭》:表达了对胜败得失、世事变化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有时要忍辱负重,重整
旗鼓,或能转败为胜,东山再起。《夏日绝句》:认为做人要讲求节操,活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死
了也要气壮山河。
【解析】本题考查诗人的思想情感。
做此题首先要了解项羽乌江自刎的事件。再结合古诗对古诗内容加以了解,并体会诗人的情感。项羽遭到
挫折便灰心丧气,含羞自刎,对此杜牧发表议论“包羞忍耻是男儿”,意思是能够面对失败并能重整旗鼓才
是真正的男儿本色,结合”卷土重来未可知”可知此诗中作者的态度是遗憾和惋惜,胜败乃兵家常事,有时
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或能转败为胜,东山再起;而同样是这件事,李清照却有截然相反的看法:“至今
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即他在惨遭失败之时,宁可自杀也不愿逃回江东,对项羽自刎之事给予了赞扬和肯
定,活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死了也要气壮山河。
据此回答即可。
三、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除夜宿石头驿®
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晚年任抚州剌史时期。
【问题】无数人期待除夕团聚守岁,辞旧迎新。诗人在除夕夜抒发了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
【答案】①新年将至,万象更新,而诗人却日渐衰老,透露出对人生迟暮的无奈;②诗人年年逢春,年年
仍在漂泊,岁岁满腹愁绪,表达了诗人的羁旅漂泊之苦。
【详解】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
阅读全诗可知,“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写明了一个孤独的旅客夜宿在旅馆中,接着用“一年将尽夜,万
第4页共14页
里未归人”补充说明这个"夜"是“除夜”,这个“人”是离家很远的人。“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上句回想
过去,没有得意事可供现在愉快地回忆;下句是自怜,现在已没有壮健的躯体能忍受流浪的生活。“愁颜与
衰鬓”就是“此身”的“支离"形状。这样一个既忧愁,又衰老的旅客,独宿在旅馆里,明日又将逢到春天,真
不知今后的命运如何。但新的一年又要来到,反衬作者日渐衰老,满腹愁绪,倍感凄凉,使他的愁苦心情
更加沉重。
据此回答即可。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黄泥山①
张骞
幽壑穷余赏,林阴趁夕魄。
寺从山侧见,水向路边分。
轩②槛诗龛敞,蔬苔庙祝③耘。
便期肩一镶种药与锄云。
[注释]①黄泥山:位于南通市南郊,南通狼山风景区五山之一。②轩:即新绿轩,当地人大多在此读书。
③庙祝:寺庙里主持祭礼的人。④镶(jue):一种农具。
【问题】结合诗句,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答案】这首诗记述了张骞游览黄泥山的所见所感。全诗围绕“赏”字,游览了幽壑、林阴、山寺、新绿轩
等景,借景抒情,表达诗人对黄泥山美景的喜爱和游玩时的欣喜之情;尾联”便期肩一镶,种药与锄云”直
抒胸臆,表达诗人对美景的流连忘返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诗句情感。
本诗描写了“幽壑“、"林阴"、"夕晡"、"寺"、"山"、"水轩"、"云”等景色,借景抒情,表现出环境
的清幽,表达出诗人恬淡闲适的心境以及对景色的喜爱之情。
“便期肩一镶,种药与锄云”意为:希望能够肩扛农具,到田里种药材和除草。诗句直抒胸臆,表达对景色
的喜爱之情以及归隐田园的期望。
05综合训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各题。
池州翠微亭①
第5页共14页
岳飞
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②寻芳上翠微。
好山好水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注:①池州翠微亭,在今安徽贵池齐山,相传是唐朝诗人杜牧所建。这首诗写于抵抗金兵驻军安徽期间。
②特特:特地。
1.这是一首记游诗,作者没有具体描写所见景物,而侧重于。
2.这首诗的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1.抒写游览经过和个人感受2.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高度赞美、无限热爱和留恋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这首诗的大意是年复一年,我驰骋疆场,战袍上洒满了灰尘;今天特地骑马到达翠微亭,观赏齐山美景。
祖国大好河山看不够,在马蹄声声的催促中,踏着明亮的月色归来。作者没有具体描写所见景物,而侧重
于抒写游览经过和个人感受,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心情。诗人通过描述自己在翠微亭游览的经历,表达了对
山水美景的喜爱和留恋忘返的情感,同时也表现出了自己抵御金兵入侵、保卫国家的决心和勇气。
2.本题考查诗歌情感表达。
“好山好水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意思是祖国大好河山看不够,在马蹄声声的催促中,踏着明亮的月色
归来。这两句并没有像一般的记游诗那样,对看到的景色作具体细致的描述,而是着眼于主观感觉,用“好
山好水”概括地写出了这次“寻芳”的感受,将秀丽的山水和优美的景色用最普通、最朴实、最通俗的“好”
字来表达,既有主观的感受,又有高度的赞美。同时,又用“看不足”传达自己对“好山好水”的喜爱、依恋
和欣赏。“马蹄催趁月明归“中的“催”字则写出了马蹄声响使诗人从陶醉中清醒过来的情态,确切而传神。“月
明归”说明回返时间之晚,它同上句的“看不足”一起,表现出诗人为祖国壮丽的山河所陶醉,乐而忘返,直
到夜幕降临,才在月光下骑马返回。充分写出了诗人对山水景色的高度赞美、无限热爱和留恋之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寻南溪常道士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屐痕。白云侠静渚咒芳草可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第6页共14页
①渚:水中的小洲I。
3.颔联中"依"“闭"两字用得极妙,请任选一字作简要分析。
4.这首诗的标题是“寻南溪常道士”,结合诗意谈谈,诗人“寻”到了什么?其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
情?
【答案】3.依:用拟人手法,将白云人格化,写出白云悠悠,也似有情,依傍着静静的沙洲,富有情趣。
闭:蓬门关闭着,却说是碧草当门,写出了草的繁茂,衬托出友人寓所环境之宁静、清幽。
4.作者沿着山路顺着莓苔屐痕寻道士而不遇,于是看松色寻水源而见溪花;人虽未晤却仿佛寻得禅意,表
达诗人春日里访友的闲适、恬静心情。
【解析】3.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白云依静渚,芳草闭闲门”意思是:白云依偎安静沙洲I,春草环绕道院闲门。“依”,依偎,将白云人格化,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白云悠悠飘荡,好想依偎在沙洲怀里,白云也有了“人情味”,富有情趣。“闭”字
写出了蓬门前边长满了草,写出了草的繁茂,运用环境描写,衬托出友人寓所环境清幽、雅静。
4.本题考查作者情感。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屐痕。白云依静渚,芳草闭闲门”意思是:一路上经过的地方,青苔小道留下鞋痕。
白云依偎安静沙洲I,春草环绕道院闲门。作者沿着山路顺着留下的鞋痕来寻找道士,却没有遇见道士。”过
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意思是:新雨过后松色青翠,循着山路来到水源。看到
溪花心神澄静,凝神相对默默无言。雨后环境清新雅致,看松色寻水源,看到溪花内心变得宁静,仿佛进
入禅境,表现了作者春日里访友的闲适、恬静。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金陵怀古四首(其一)
王安石
霸祖①孤身取二江②,子孙多以百城降。
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东府旧基留佛刹,《后庭》余唱落船窗。
《黍离》《麦秀》③从来事,且置兴亡近酒缸。
【注】①霸祖:指在金陵开创基业,取得霸权的历朝开国君主。②二江:宋代江南东路和江南西路的简称,
第7页共14页
也是建都金陵诸国的主要统辖区域。③《黍离》《麦秀》:西周灭亡后,周朝士大夫路过旧都,见昔日官殿
成为长满禾黍的田地,作《黍离》诗哀之。商朝灭亡后,商纣王的叔父箕子路过殷商旧墟,看到宫室毁坏,
长满禾黍,作《麦秀歌》以示慨愤。二者都是哀国伤亡之辞。
S.诗的首联运用手法,揭示建都金陵的诸国兴亡相继,创业艰辛但难守成的历史现象,引发
怀古之情。颔联中诗人认为国家遭遇灾祸的主要原因是统治者沉迷于“"(用诗中词语填空)。
6.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5.对比逸乐
6.对千百年来人们无力左右兴亡更替的慨叹和只能借酒排遣伤感的无奈。
【解析】5.本题考查诗句内容理解赏析。
第一空,首联“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意为:昔日在金陵开创基业,取得霸权的历朝开国君主,
凭借一己之力便能攻下建都金陵诸国的主要统辖区域;如今作为子孙一辈人却用多座城池投降苟且存活。
据此可知,首联将开国君主与子孙后代进行对比,运用对比的手法揭示建都金陵的诸国兴亡相继,创业艰
辛但难守成的历史现象,引发怀古之情。
第二空,颔联”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大意为:功成名就后就会享受荣华富贵,但只知安逸享
乐又怎能料到祸患就会接踵而至呢。据此可知,颔联中诗人认为国家遭遇灾祸的主要原因是统治者沉迷于
“逸乐”。
6.本题考查情感主旨。
尾联大意:当年东周的大夫和殷朝的旧臣悯伤故国,眷怀旧都,因而作了《黍离》《麦秀》之歌,然而千百
年来,兴亡更替,人们对此既无能为力,那还是置之不论,一切付之酒杯,以免徒然的伤感吧。“从来事”
表达诗人对历朝历代兴盛衰亡的感慨,"且置兴亡近酒缸”抒发诗人对无力改变现状,只能借酒消愁聊以慰
藉的无奈之情。
四、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望岳
[唐]杜甫
第8页共14页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乙】
望岳©
[唐]杜甫
西岳②岐嘈©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
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
车箱④入谷无归路,箭枯⑤通天有一门外
稍待西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
【注】①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六月。杜甫饱经忧惠终于重返朝廷,却因宰相房瑁败绩
丧师于陈涛斜之事,被牵连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②西岳:即华山,位于陕西省华阴市。③崂噌(依gc泳g):
形容山势高峻。④车箱:华阴市西南二十五里有车箱谷,深不可测。⑤箭枯(gua):指华山箭括峰,箭枯
原意为“箭的末端”。⑥一门:此处指南天门。
7.下列对乙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紧扣诗题,切合仰望华山之意。“尊”字,写出了华山的崇高、险峻和尊严。
B.颔联通过想象,发出疑问,“安得"二字,既是前行之路艰难的体现,也是诗人困惑之感的体现。
C颈联写进了车箱谷就不好走回头路,而山峰像通天的箭尾直抵天门,难以登爬,进一步突出了华山
的险峻。
D.尾联写诗人想要探寻白帝之居,与甲诗尾联有异曲同工之妙,体现了勇攀高峰的决心。
8.两首《望岳》先后创作于杜甫的青年和中年时期,两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
【答案】7.D
8.甲诗体现此时的诗人意气风发、昂扬乐观。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写诗人从望岳产生了登
岳的想法,再一次突出了泰山的高峻,写出了雄视一切的雄姿气势,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体现了诗
第9页共14页
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乙诗体现此时的诗人失意、彷徨、苦闷。尾联以“稍待西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作结,现实环境的不
顺,使得诗人产生了厌倦宦途之情,期望于热闹中寻得凉冷以自疗创痛。以华山之顶比白帝之居,体现了
诗人彷徨,想远离尘嚣的生活态度。
【解析】7.本题考查理解诗句。
D理解有误。乙诗尾联意思是:稍稍等待天气转凉后,登上山顶去,看山本貌。暗示了作者宦途的坎坷。
现实环境的不顺,使得作者产生了厌倦宦途之情,期望于热闹中寻得凉冷以自疗创痛。以华山之顶比白帝
之居,更表现了作者自感理想无可实现的失意禧徨。
故选D。
8.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体会诗歌感情的能力。结合诗句的意思来理解表达诗人的情感即可。
(甲)诗《望岳》全篇紧紧抓住“望”字写景,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神细望,最后虚写俯望。通过描绘泰
山雄伟磅礴的气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乙)
诗从''车厢入谷无归路,箭枯通天有一门”,写出了华山险峻难登,突出一个"险"字。"车厢”“箭",以地名
巧妙入诗,天衣无缝,又可看出山路艰难车不能回。这两句实际上是计划未能实行,作者在望岳时的盘算,
藉以自我安慰而己。情况一如作者纵有一腔抱负理想,却只能空自盘算,无法行之于世。体现了诗人彷徨,
想远离尘嚣的生活态度。
五、阅读下面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甲】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
沙丘城®下寄杜甫
唐・李白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第10页共14页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②。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久
【注】①沙丘城,位于山东汶水之畔,是李白在鲁中的寄寓之地。②空复情:徒有情意。③汶水:鲁地河
流名。④南征;南行,指代往南而去的杜甫。一说南征指南流之水。
q.古人说:“凡景语,皆情语。”【甲】诗中选取了、两种意象,点明时节,营
造全诗的基调氛围。【乙】诗中通过写、特定的景物烘托出一种凄凉的意境。
w.这两首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和“思君若汶水,浩荡资南征”两句运用了不同的修
辞手法,请分别简要分析手法其及作用。
11.两首诗写作境况不同,但都抒发了深厚的感情。请分析这两首诗抒发情感的异同之处。
【答案】9.杨花子规古树日夕/秋声
W.拟人,把明月当作使者,抒发了诗人对朋友的无限怀念和深切同情的。运用了比喻,寄情于流水,抒
发诗人别离杜甫以后备感孤寂、备觉友谊珍贵继而更加“相思”的情感。11.两首诗都是作者寄赠友人
之作,都抒发了对友人深厚的感情。甲诗更侧重抒发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切;乙诗表达在思念之情的同时,
寄托了诗人闲居沙丘时乏味、苦闷的心情。
【解析】/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第一、二空,甲诗中“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意思是在柳絮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
贬为龙标尉,要经过五溪。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
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
第三、四空,乙诗中“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意思是沙丘城边有一颗苍老古树,在秋风中日夜发出瑟
瑟之声。据此可知,诗中描绘了“古树、日夕、秋声”,选择其中两个作答即可。
据此填空即可。
W.本题考查重点诗句的赏析。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的意思是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月亮,希望它能随着风一直陪着您
到夜郎以西。通过丰富的想象,作者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人格化,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
第11页共14页
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
迁谪者。借此表达了诗人对王昌龄的同情和慰藉;
“思君若汶水,浩荡资南征”的意思是我的思君之情犹如这一川浩荡的汶水,日夜不息地紧随着你悠悠南行。
通过丰富的想象,诗人寄情于流水,运用比喻的修辞,将思君之情犹比作这一川浩荡的汶水,照应诗题,
点明了主旨,那流水不息、相思不绝的意境,抒发诗人别离杜甫以后备感孤寂、备觉友谊珍贵继而更加“相
思”的情感,更造成了语尽情长的韵味。
据此回答即可。
11.本题考查比较阅读。
从“《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和“《沙丘城下寄杜甫》”中"寄”可知,两首诗都是作者寄赠友人之作。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大概作于公元755年(唐玄宗天宝十二载)。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
龙标县(今湖南省黔阳县)尉,李白在扬州听到好友被贬后写下了这首诗。诗人以描写"杨花''子规”起笔,
为全诗营造了悲凉的氛围;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表达
出作者对友人的深深同情和关切。
《沙丘城下寄杜甫》将思君之情犹比作这一川浩荡的汶水,抒发诗人别离杜甫以后备感孤寂、备觉友谊珍
贵继而更加“相思”的情感;诗中“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通过写“古树、日夕、
秋声''等景物景物寄托诗人在友人杜甫离开后闲居沙丘时乏味、苦闷的心情。
据此回答即可。
六、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各题。
【甲】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乙】
行香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护栏生产废弃物处理合同
- 2025年度教育机构场地租赁合同范本-@-1
- 2025年度建筑智能化施工安全防护用品采购合同
- 2025年度供暖企业供暖效果监测与分析合同
- 2025年度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交易信息发布与推广合同
- 2025年度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施工合同定额结算及安全监测服务协议
- 2025年度货运代理企业文化建设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大型活动现场速记转录与版权使用合同
- 2025年度搅拌车混凝土运输时效性保障合同范本
- 2025年度文化创意产业贷款合同保证担保规范
- 第五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24年形势与政策
-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
- 2024年贵州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B卷)
- 三年级(下册)西师版数学全册重点知识点
- 期末练习卷(试题)-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
- 2025年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与参考答案
- 抑郁症课件教学课件
- 关于消防安全评估设备操作说明详解
- 2009年公务员国考《申论》真题卷及答案(地市、副省)
- 2025年高考作文专练(25道真题+审题立意+范文)- 2025年高考语文作文备考总复习
-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要点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