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中国近代史纲要历年真题按章节(论述题)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三,简答,论述题一,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2010.10)P2答:1,在经济上,封建土地全部制占主导地位,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冲突尖锐。2,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3,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冲突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冲突二,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而衰的主要表现。(2010.07)P3答:1,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官僚机构膨胀,官吏贪污腐败严峻。2,经济上,人均土地占有量逐年下降,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日益增多。地租剥削,赋税征收逐年加重,广阔农民生活日渐困苦。3,思想文化上,清政府厉行专制主义,大兴文字狱,整个社会一片死寂。4,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八旗兵,绿营不堪一击。5,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使中国处于及世隔绝的状态。三,试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特点。(2012.07)P12答:1,资本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经济命脉,而且限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确定性力气。2,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外国列强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往,3,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依旧在广阔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围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峻障碍。4,中国资本主义有所发展,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确定的作用,但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体。5,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极不平衡,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6,人民毫无政治权利,生活极端贫困化。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冲突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2009.07,2011.01,2012.04)P14答:1,帝国主义及中华民族的冲突,封建主义及人民大众的冲突是两对主要冲突。第一个冲突是各种冲突中最主要的冲突。2,两对主要冲突之间的关系:一是当外国列强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中国内部阶级能够短暂团结起来共同对敌,阶级冲突降到次要地位,而民族冲突上升到主要地位。二是当外国侵略者同中国封建政权相勾结共同镇压中国革命,尤其是封建地主阶级对人民的压迫特殊残酷时,中国人民往往用战争得形式反对封建政权,这时阶级冲突就上升为主要冲突。三是国内战争发展到直接威胁帝国主义在华利益以及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统治时,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完全公开站在一条战线上。五,近代中国工人阶级的特点。(2009.07,2011.10,2012.01)P14答:中国工人阶级除了具备世界工人阶级的一般特点如大公无私,富有组织纪律性等外,自身特点如下:1,深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三重压迫和剥削,其革命性最强。2,人数虽少,但相对集中,便于形成革命的力气和传播先进的思想。3,主要是由破产农民和家庭手工业者转化而来,同农民有着自然的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六,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是什么(2009.04,2010.04)P14答:1,民族资产阶级在其生存和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在确定条件下可以参与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或在斗争中保持中立;2,另一方面因其力气薄弱,又及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斗争中缺乏彻底的革命性。3,中国资产阶级的两重特点和双重性格,确定它不可能引导中国的民主革命走向成功。七,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2009.10,2013.04)P15答: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冲突确定了近代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1,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2,实现国家繁华富强和人民共同富有。两大历史任务既相互区分,又相互联系。其区分在于,二者的主体,内容是不一样的。前者要改变民族遭压迫,人民受剥削的地位和状况,是要从根本上推翻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解放生产关系问题;后者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落后的地位和状况,是要充分发展近代民族工商业,解放生产力问题。两者的联系在于,只有完成第一大任务,才能为第二大任务的完成创建条件。第二大任务是第一大任务的最终目的。八,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失败的主要缘由是什么(2010.01)P19-P20答:1,社会制度的腐败。近代以来封建社会制度没有根本改变。清政府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常常压制人民的抗拒斗争,力主避战求和,为此不惜割地,赔款。2,经济技术的落后。近代以来,中国经济技术落后,导致中国在武器装备,军队素养,综合实力等方面远远落后于帝国主义列强,必定导致被动挨打。经济技术的落后是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缘由,但根本缘由还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九,中日甲午战争后,严复提出的救亡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011.07)P21答:严复《天演论》的主要思想是: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激发人们的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严复大声疾呼,世界上一切民族都在为生存而竞争,中华民族也不能例外,中国假如不能自强,就会“弱者先决”,亡国灭种,失去民族生存的权利,这些言论对中国人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究三,简答,论述题一,《天朝田亩制度》的土地安排方案及其意义是什么?(2010.04)P25-P26答:1,内容:土地安排方案:确立了平均安排土地的方案,依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田地分为9等,好坏搭配,按人口平均安排,16岁以上分一整份,16岁以下分一半。2,意义:它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代表了农民要求平均安排土地的剧烈愿望,反映了农民反对封建土地全部制的普遍要求;《天朝田亩制度》有更完备的内容和更触及封建社会冲突核心的深度,应当说这个纲领是比历代农民起义所提出的口号的思想内容更为深刻。二,《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及其性质是什么?P26答:主要内容是:在政治方面,主见加强中央集权;学习西方,制定法律,制度。在经济方面,主见发展近代工矿,交通等事业;吸取外国的科学技术,嘉奖科技独创和机器制造;提出“准富者请人雇工”,即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在思想文化方面,提出监督官员,改革弊政;主见革除社会陋俗;提倡兴办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在外交方面,主见同世界各国交往,通商;强调外国人不得干涉天朝内政。其性质是:它是一个带有显明资本主义色调的改革及建设方案,但通篇未涉及农民及土地问题。这一样命弱点,确定了这个方案从一开始就缺乏实施的阶级基础及社会条件。三,如何相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2009.04)P28答:1,它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剧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特殊是它坚持14年之久,革命势力扩展到18个省,这是以往历次农民起义都比不上的。2,它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特点是: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它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比较完整地表达了千百年来农民对土地的渴望;《资政新篇》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调的改革方案。3,它对儒家经典给以严厉的批判,确定程度地减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4,它有力地击了外国侵略势力。5,它和其它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在亚洲的统治。四,太平天国农民革命失败的缘由和教训。(2009.07,2010.01,2012.10)P29答:失败缘由:1,根本缘由是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农民阶级带有小生产者固有的局限性。2,没有科学理论及指导,不能正确的对待传统文化。3,对帝国主义侵华野心的警惕性不够,缺乏理性相识。教训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具有宏大的革命力气,但它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成功的重任。五,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是什么?(2011.10,2012.07,2013.01)P32答:1,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成为中国近代教化的开端。3,传播了新知识,打开了人们的眼界。4,引起了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变化。六,洋务运动失败的主要缘由是什么?(2012.07)P33答:1,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其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派只留意西法练兵和办企业,而不去改变落后的政治制度。2,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靠性。洋务派依靠西方列强“求强求富”目的无异及虎谋皮。3,洋务企业管理腐朽。洋务派实行封建衙门式的管理方法,使企业缺乏朝气和活力。七,19世纪末,维新派对封建主义妥协的主要表现。(2010.10)P37答:1,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幻想通过合法手段实现君主立宪。2,经济上,没有触及封建主义经济基础——封建土地全部制。3,思想上,虽提倡学习西方,却仍借孔子之名“托古改制”。八,戊戌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及失败的缘由及维新派自身的弱点和局限是什么?(2009.04,2011.07,2012.01)P36-P37答:历史意义:1,它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是维护民族独立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救国运动反映了时代的要求。2,它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维新派鼓吹民权,提倡设议院,主见用君主立宪制来取代君主专制制度。在确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3,它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维新派大力传播西方的社会政治学说,形成广泛的文化革新运动,并对近代教化发展起了主动作用。4,戊戌维新运动在改革社会风气方面也有不可低估的意义。失败的缘由是:在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强大守旧势力的反对。维新派的弱点和局限:1,不敢否定封建主义;2,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3,脱离人民群众。第三章辛亥革命三,简答,论述题一,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的主要内容。(2008.10)P44-P45
答:1,民族主义,指“驱除鞑虏,复原中华”。主要是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变“次殖民地”的中国为独立的中国。但没有明确的反帝主见,没有明确把汉族军阀,官僚,地主作为革命对象。2,民权主义,指“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为资产阶级革命提出了一套建国方案,但没有明确广阔劳动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也难以保障人民的真正权利。3,民生主义,指“平均地权”。基本方案是:核定地价,按价征税,涨价归公,按价收买。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全部制,不能满意农民的土地要求。难以成为发动群众的理论武器。它是一套在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建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备的民主主义革命纲领,推动了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运动的发展。二,1905年至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及改良派进行论战的意义及革命派的局限性。(2009.01,2009.04,2009.07,2011.01,2011.07,2013.01,2013.04)P45-P46答:1,内容:1)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这是论战的焦点;2)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3)要不要社会革命。2,意义:1)论战划清了革命及改良的界限,使人们清晰地相识到实行民主革命的必要,参与到革命的行列。2)论战使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三民主义学说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播,促进了革命力气的壮大,为推翻清王朝统治的革命斗争奠定了思想基础。3,局限性主要表现在:1)革命派未能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不仅不敢提出反帝口号,反而盼望争取帝国主义的支持。2)革命派停留在民主制度的形式理解上,缺乏对民主建政的深入相识,方案不具有可操作性。3)革命派未能把土地全部制度改革和反封建联系起来无法真正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三,1911年保路风潮发生的缘由是什么(2011.10)P47答:1911年5月,清政府为筹集借款,宣布“铁路干线收归国有”,并将粤汉,川汉铁路的路权出卖给帝国主义,引起湖北,湖南,广东,四川民众剧烈反对,四川省尤其剧烈。保路运动遭到清政府镇压并造成成都血案,在同盟会会员的参及下,掀起了全川武装暴动。四,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历史局限性。(2011.04,2012.10,2013.07)P49答: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宏大的历史意义。1,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在中国的统治。为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发绽开拓了道路。2,宣告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和民国的建立。它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观念开始深入人心。3,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开启了思想进步和民族觉醒的大门。4,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变化。5,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由于其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自身的懦弱性,造成其局限性包括:1,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2,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使得革命根基相当单薄。3,没有建立坚毅的革命政党,发挥团结一切革命力气的强有力的核心作用。它的局限性致使辛亥革命难以摆脱失败的命运,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它反映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不能救中国。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三,简答及论述题一,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及局限性?(2009.01,2010.04,2010.07)P57答: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成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记。内容:提倡民主和科学。民主是指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科学是指自然科学,以科学的精神和科学方法来探讨社会。提倡白话文,新文学,反对文言文,旧文学,主见文学革命。意义:它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同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持续,沉重打击了封建专制主义。它大力宣扬了民主和科学,将人们从封建专制所造成的蒙昧中解放出来,开启了思想解放的潮流。它为中国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打算了相宜的土壤,为以五四运动为开端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创建了思想文化上的条件。局限性:脱离现实经济基础,新文化运动的提倡者没有揭示封建专制主义得以存在的社会根源;脱离经济而把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失败的根本缘由归之于思想文化,是错误的。他们提倡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不能有效地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脱离广阔劳动群众,他们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地位,但是又脱离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革命实践,没有把运动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呼喊,其目标就难以实现。思想方法形式主义,少数人在思想方法上存在确定确定或确定否定的形式主义偏向。二,五四运动爆发的社会历史条件(2009.10)P59答:1,新时代历史条件,它发生在十月革命所开拓的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2,新的社会力气的成长。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短暂而又快速的发展。中国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力气也近一步壮大起来3,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高潮的推动为五四运动打算了最初群众基础和骨干力气4,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三,中国早期接受,宣扬马克思主义的三类代表人物。(2011.01)P61答:1,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其代表是李大钊,陈独秀。2,五四运动中的左翼骨干,其代表是毛泽东,杨匏安,蔡和森,周恩来等。3,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活动家,以董必武,林伯渠等为代表四,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历史特点是什么
P61答:1,重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明确地同第二国际的社会民主主义划清界线。2,留意从中国的实际动身,学习,运用马马克思主义理论,事实上初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应当及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3,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五,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及宏大意义是什么
(2010.10)P64-P65答:1,历史特点:一方面,它成立于俄国十月革命成功,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破产之后,得到了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的指导和帮忙,是依据列宁的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它所接受的是马克思主义完整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另一方面,它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基础上产生的。中国工人阶级具有坚毅的革命性,不存在欧洲那种工人贵族阶层,没有社会改良主义基础。所以,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的,区分于第二国际社会改良主义政党的新型工人阶级革命政党。2,宏大意义:1)它标记着中国革命最终有了一个坚毅的领导核心。2)中国革命从今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为中国人民指明白斗争的目标,革命的前途和走向成功的道路。3)沟通了中国革命及世界革命的联系,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前途。4)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六,中共二大制定的纲领的主要内容。(2013.07)P66答:1,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2,最低纲领:即党在当前阶段(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是:消退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3,中共二大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七,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三民主义的新阐释是什么(2012.04,2013.04)P68
答:1,民族主义突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强调对外争取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同时主见国内各民族一律同等;2,民权主义强调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3,民生主义在“平均地权”基础上增加了“节制资本”原则,并提出改善工农的生活状况。
这样,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和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在基本原则上是一样的,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革命统一战线的共同纲领。八,1924年至1927年国民革命的历史意义。(2008.10)P73答:1,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势力,中国人民觉悟和组织程度明显提高,是迎接将来革命成功一次宏大学习。2,它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的政治影响,宣扬了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使党经受了一次洗礼,积累了初步的阅历。开始懂得进行土地革命和驾驭革命武装的重要性。为土地革命打算了必要条件。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三,简答及论述题一,1927年建立的国民党南京政权实行独裁统治的主要表现是什么(2012.04)P76答:1,为镇压人民和歼灭异已力气,国民党建立了庞大军队。2,为镇压人民和歼灭异已力气,国民党建立了庞大的全国性特务系统。3,为了限制人民,禁止革命活动,大力推行保甲制度。4,为了限制舆论,剥夺人民的言论和出版自由,国民党还厉行文化专制主义。二,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是什么?(2009.04,2010.04)P79答:1,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比重很小,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主要形式。2,在民族资本中,工业资本所占比重小,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所占比重大。3,民族资本所经营的工业,规模小,经营分散,技术设备落后,生产率低。4,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以轻工业为主,缺乏重工业,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4,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封建势力有联系。三,八七会议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地位(2013.07)P82答:1,八七会议的主要内容有:1)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方针,保证中国革命的接着向前发展。2)选出了以瞿秋白为书记的中央临时政治局。3)毛泽东在发言中着重阐述了农民问题和武装斗争对于中国革命的极端重要性。2,八七会议的历史地位。1)八七会议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白出路,2)为挽救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3)这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一个历史转折点。四,“三湾改编”的主要内容及意义是什么(2010.01)P83答:1,主要内容:1)将原有的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2)在部队中建立各级党组织并将党支部建在连上;3)成立各级士兵委员会,部队内部实行民主管理。2,意义:是建设共产党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五,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和地位。(2010.07,2012.01)P83答:1,打响了武装抗拒国民党反动的第一枪,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前赴后继革命的精神。2,它成为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宏大开端。3,它揭开了土地革命的序幕。六,井冈山依据地创建的历史意义(2012.10)P83答:1,它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共产党领导武装起义树立了榜样。2,它从实践上开拓了一条在敌我力气非常悬殊的状况下,共产党深入农村保存和发展革命力气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代表了1927年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七,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缘由及条件是什么(2011.07)P85
答:1,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缘由:中国是一个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的政治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2,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两个客观条件:
1)国民革命的影响。2)全国革命形势的接着向前发展。3,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两个主观条件:
1)相当力气的正式红军的存在。2)共产党组织的坚毅有力和各项政策的正确贯彻执行。八,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2009.10)P92答:1,它解决了当时具有确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团,全权负责红军的军事行动。2,遵义会议在及其危险的状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领导,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记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3,它证明白中国共产党历来都是正视自己的错误,并留意从自己所犯的错误中学习前吸取教训的。不断把党及党领导的革命事业推向前进。九,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成功的历史意义。(2010.10)P93-P94答:1,粉碎了国民党“围剿”红军,歼灭革命力气的企图,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2,通过长征,把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放在了西北,为迎接抗日救亡的新高潮打算了条件3,保存并锤炼了中国革命的骨干力气。4,播撒了革命的火种。5,铸就了宏大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志向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定成功的精神,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险,不惜付出一切的牺牲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动身的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及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及共,艰苦奋斗的精神。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三,简答及论述题一,中共洛川会议制定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012.01)P108
答:1,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强调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关键在于使已经发动的抗战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为此,必需实行全国军事的总动员,全国人民的总动员;必需改革政治机构,给人民以充分的抗日民主权利,并适当改善工农大众的生活。2,会议强调,必需紧靠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在敌人后方放手发动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在国民党统治区放手发动抗日的群众运动。3,《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要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民战争路线,是彻底的抗日纲领。二,毛泽东在《论长久战》中阐述的中日之间相互冲突的四个特点及抗日战争历史进程(2011.01,2012.10)P108-P109答:1,四个特点: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敌我力气的强弱,是侵略或被侵略的基本条件,确定了抗日战争只能是长久战。敌退步我进步是日本必败,中国必胜的主要依据。敌小国我大国,是敌我能否支持长期战争的主要条件之一。敌少助我多助,虽然是附随因素,然而它对战争的过程和结局能起重大影响。2,抗战的发展进程: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卫,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其中相持阶段是取得最终成功的最关键的阶段。只要坚持长久抗战,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将在这个阶段中获得转弱为强的力气。三,抗战初期的平型关大捷及其意义是什么?(2011.07)P109答:全国性抗战开始后,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马上投入抗日斗争。1937年9月,八路军第115师主力在晋东北平型关旁边伏击日军,歼敌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多辆。这是全国性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的第一次重大成功,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中间势力及争取中间势力的条件是什么(2009.01,2012.07)P112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中间势力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并明绅钟士和地方实力派。争取中间势力的主要条件:1,共产党要有足够的力气;2,要敬重中间势力的利益;3,要同顽固派作坚决的斗争,并能取得成功。五,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是什么(2013.01)P112答:总方针是: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1,进步势力主要是指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他们统一战线的基础,抗战的主要依靠力气。这是整个策略的中心环节。2,中间势力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它是统一战线的重要任务。争取中间势力的条件是:共产党要有足够力气;敬重他们的利益;同顽固派坚决斗争并聚星成功。3,顽固势力是指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抗日派。他们实行两面政策,既抗日也反共。共产党必需以革命的两面政策应付他们,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以团结为主。六,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爱国官兵英勇抗敌的主要表现是什么?答:1,在抗战初期,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国民党军队组织了淞沪,忻口,徐州,武汉会战等一系列大战役,消耗了日军,迟滞了日军的进攻。2,国民党爱国官兵,不畏牺牲,英勇抗敌,用生命捍卫了民族尊严,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鼓舞了全国人民。例子有:台儿庄大捷,八百壮士守四行等。佟麟阁,赵登禹等高级将领壮烈殉国。七,中国抗日战争成功的宏大历史意义是什么?(2008.10)P118答:1,彻底战胜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免遭殖民奴役厄运2,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奠定了基础。3,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宏大精神。4,为战胜世界法西斯势力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八,中国抗日战争成功的主要缘由是什么(2009.10,2010.04,2013.04)P118-P119答:1,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这是及历次反侵略战争最大区分2,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成功的确定性因素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成功,同世界全部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气的怜悯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成功的基本阅历是什么?(2009.04,2011.10)P119答:1,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抗战成功的力气源泉。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宏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3,中国人民酷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不惧怕战争。十,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的历史地位(2013.07)P120答: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求亡图存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1,它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2,中国人民的长久抗战,大大减轻了其他战场的压力,为同盟国军队完成太平洋战场的战略转折和实施战略反攻创建了有利条件。3,中华民族在夺取抗战成功的同时,也赢得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中国国际地位随抗战成功得到提高。总之,中国是全世界参与反法西斯战争的五个大国之一,是在亚洲大陆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主要国家。中国人民在抗战中,为了自己解放,为了帮忙各同盟国,为了战胜法西斯,维护世界和平付了巨大牺牲,作出了宏大贡献。第七章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三,简答及论述题一,抗日战争成功后,中国国内形势发生的新变化是什么(2012.01)P124答:1,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组织程度空前提高。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力气都有壮大。全国人民渴望国内和平,民主,团结。2,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国民党集团,坚持独裁内战卖国,接着走半殖民地半封建老路。中国面临两个命运和前途的斗争。3,三种建国方案和两个中国之命运的斗争日益尖锐。二,抗日战争成功后全国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国内的三种建国方案(2009.07,2011.07)P124答:1,以地主阶级及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它是维护地主和买办阶级利益的,及广阔人民利益及愿望背道而驰2,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这个方案在中国行不通。帝国主义不容许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懦弱性没有实力去领导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斗争。3,以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在工人阶级及其正党的领导下,通过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气的人民民主专政的人民共和国。这一方案是引导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从而为实现国家富强开拓道路的科学建国方案。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是什么P130
答: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1)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全部;2)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全部;3)爱护民族工商业。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1948年4月,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提出,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就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总路线和总政策。四,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经过土地改革运动出现的新面貌。(2008.10,2010.01)P131答:1,广阔农民对中国共产党更加信任和拥护,工农联盟以及解放区的人民民主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2,广阔农民从封建的生产关系中解放出来,生产主动性空前提高,解放区农村的经济面貌得到明显改观。3,大批青壮年农民踊跃参军,协作解放军作战,人民解放战争有了巩固的后方和最基本的人力和物力保证。五,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日益加深的主要缘由。(2009.01)P131-132答:1,抗战成功后,国民党把接收变成“劫收”,大发“成功财”,使民众期望破灭。2,国民党违反全国人民迫切要求养息 生息,和平建国的意愿,实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并为了支持内战从多方面加剧了对人民的疯狂掠夺。3,国民党发动内战将全国人民置于饥饿和死亡线上,迫使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共同反蒋。六,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各民主党派及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的主要表现。(2011.01)P136答:1,重庆国共谈判和政协会议期间,各民主党派同共产党一起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内战独裁政策,为和平民主而共同努力。2,在国民党当局撕毁政协协议,发动全面内战时,民主党派中的大多数同共产党保持一样;拒绝参与国民党一手包办的“国民大会”,反对国民党炮制的“宪法”。3,民主党派的很多成员主动参与和支持共产党领导的爱国民主运动,为此流血牺牲。4,在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反攻并且取得节节成功的形势下,各民主党派都公开宣言,站在人民革命一边,同共产党一道为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而共同奋斗。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的基本民族政策是什么?(2012.07)P141答:1,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同等;2,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3,各少数民族均有发展其语言文字,保持域改革其风俗习惯及宗教信仰的自由。4,人民政府应帮忙各少数民族的建设事业。使中国成为各民族友爱合作的大家庭。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规定的新中国的国体和政体P141答:1,国体:中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2,政体:中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各级政权机关一律实际民主集中制。3,它是《共同纲领》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规定的新中国经济工作方针是什么(2011.04,2013.04)P142答:1,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沟通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华经济之目的;2,国家应调剂国营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等3,使各种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促进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十,统一战线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的基本阅历之一,其主要内容是什么(2009.10,2010.10,2011.10,2012.10,2013.01)P143答:1,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坚持和发展革命的政治基础,有其必要性和可能性。2,统一战线中存在着两个联盟:一个是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这是基本的,主要的;一个是劳动者及非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劳动者及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有时还包括及一部分大资产阶级的短暂的联盟,这是协助的,同时又是重要的。必需坚决依靠第一个联盟,争取建立和扩大第二个联盟。3,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的关键,是坚持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权,率领同盟者向共同的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成功;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对被领导者给以政治教化;对同工人阶级争夺领导权的资产阶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4,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文化都是由工人阶级领导的因而都具有社会主义因素。这些因素的增长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以后向社会主义转变创建了必要条件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三,简答及论述题一,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拓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2010.04,2010.07)P147答:1,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今结束,中华民族一洗近百年来蒙受的屈辱,开始以崭新的姿态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在中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从今结束,长期以来受尽压迫和欺凌的广阔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开始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3,军阀割据,战乱频仍,匪患不断的历史从今结束,国家基本统一,民族团结,社会政治局面趋向稳定,各族人民开始过上安家立业的生活。4,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建了条件。5,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的执政党,它可以运用国家政权凝合全国力气,解放并发展社会生产力,以造福于整个中华民族。二,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考验。(2009.01)P148答:1,能不能保卫住人民成功的成果,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2,能不能战胜严峻的经济困难,快速复原和发展国民经济。3,能不能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4,能不能经受住执政的考验,接着保持虚心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三,简述没收官僚资本对新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2010.10)P151-P152
答:1,一方面,减弱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力气。旧中国官僚资本同民族资本的比例是8∶2,没收官僚资本,也就把中国资本主义的主要部分歼灭了。2,另一方面,壮大了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没收官僚资本归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全部,就使人民共和国驾驭了国家的经济命脉,使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四,新中国建立初期开展的“三反”,“五反”运动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2010.01,2012.04)P153
答:1,“三反”:针对不法资本家行贿党政干部状况的严峻发展,1951年底到1952年春,中国共产党在党政机构工作人员中开展了反贪污,反奢侈,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处决了犯有严峻贪污罪行的中共天津地委前任书记刘青山,现任书记张子善,处理了一批党政干部。促进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廉政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2,“五反”:1952年1月,中共中央确定开展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要求依靠工人阶级,团结守法的资本家及其他市民,打击了不法资本家的“五毒”行为,在工商业者中进行了一次守法经营教化,推动了在私营企业中建立工人监督和实行民主改革。五,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内容及其特点,为什么说反映了历史的必定
(2011.04,2013.07,2008.10,2012.01,2012.07)P159-P160答:1,总路线内容:“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其特点是:“一化”“三改”,一化反映了生产力方面的要求,三改则反映出对生产关系的改造,体现了二者的统一。3,为什么说其反映了历史必定1)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的力气比较强大,它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求和必要条件2)资本主义经济力气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1950年后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积累了初步的阅历。3)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必要条件。必需通过实行农业合作化来满意日益力增长的人民生活和工业发展的须要。4)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新中国在成立后,长期受到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严密封锁和遏制只有社会主义的苏联能够救济中国六,我国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原则和方针是什么?(2011.07)P161答:1,在中国的条件下,可以走先合作化,后机械化的道路。2,充分利用和发挥土改后农民的两种生产主动性,通过互助组,初级,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这种由低到高的互助合作的组织形式,实行主动发展,稳步前进,逐步过渡的方针。3,农业互助合作的发展,要坚持自愿和互利原则,实行典型示范,逐步推广的方法。4,要始终把是否增产作为衡量合作社是否办好的标准。5,要把社会改造同技术改造相结合。七,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经验的几种经济组织形式及其性质(2009.10,2013.01)P161答:1,互助式,这是具有社会主义的萌芽2,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在土地及牲畜,大农具私有的基础上土地入股统一经营有较多的公共财产实行土地分红和按劳安排相结合的原则这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3,高级农业合作社,将土地及其他只要生产资料归集体全部统一经营集体劳动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安排的原则。八,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政策的特点。(2009.07,2011.01,2012.10)P164答:1,有偿地,逐步地改变资产阶级的全部制。2,在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同时,赐予资本主义工商业者必要的工作安排。3,不剥夺资产阶级的选举权,对其进步的代表人物给以恰当的政治安排。九,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意义是什么(2013.04)P166-P167答:1,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中国继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以后,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也建立起来了。这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最主要标记。社会主义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的经济基础,这是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成果。2,社会主义改造是在生产关系方面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一场宏大变革,使社会生产力从旧的生产关系束缚中解放出来,对生产力的发展直接起到了促进作用。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究中曲折发展三,简答及论述题一,中共八大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国内主要冲突和主要任务的阐述。(2012.10)P172
答:1,我们国内的主要冲突,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冲突,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须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意人民须要的状况之间的冲突。这一冲突的实质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及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冲突。2,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气来解决这个冲突,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二,中共八大提出的我国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执政党建设的指导方针是什么(2010.01,2012.01)P173
答:1,在经济建设上,大会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2,在政治建设上,大会要求:1)接着加强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2)加强国内各民族的团结;3)接着巩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4)逐步制定完备的法律,建立健全的法制。3,在执政党建设上,要提高全党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水平,健全党内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制度,反对个人崇拜,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三,陈云在中共八大提出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是什么
(2012.07,2013.01,2013.07)P173答:1,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确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2,安排生产是主体,确定范围的自由生产为补充;3,国家市场是主体,确定范围的自由市场为补充。四,简述“七千人大会”的内容及其历史作用。(2010.04,2010.07)P181答:1,主要内容:对大跃进所造成的严峻经济困难进行指责和自我指责,总结阅历教训,明确工作方向,统一了思想。毛泽东在会上系统阐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2,历史作用:这次会议对于复原实事求是,民主精神和自我指责精神起了主动作用,在贯彻落实“八字方针”,推动形势快速好转的过程起了关键作用。五,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两步走”的战略是什么(2009.04,2011.04)P194答:1,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是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强国。2,步骤实行“两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中国的经济走在世界前列。六,简述毛泽东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提出的主要思想。(2010.10,2012.04)P194答:1,要正确处理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2,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条件下,坚持工业和农业并举,重工业和轻工业并举,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并举,大中小企业并举等“两条腿”走路的方针;3,正确解决好综合平衡的问题,处理好积累和消费,生产和生活的问题,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统筹兼顾,适当安排。七,毛泽东在探究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理论贡献的主要方面。(2008.10)P194答:1,论述了必需实行马克思主义及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基本思想;2,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冲突的学说;3,阐明白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八,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方面,毛泽东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009.01,2011.10)P195
答:1,我们的目标,是想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安逸,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2,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冲突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坚持人民民主,尽可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气;3,处理好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坚持长期共存,相互监督的方针,巩固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4,要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各项权利,尤其是人民参及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的权利5,社会主义法制要爱护劳动人民利益,爱护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爱护社会生产力。第十章改革开放及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三,简答及论述题一,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宏大的历史性转折?(2009.04,2013.04)P199-P200答: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冲破了长期“左”的错误严峻束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探讨,并且断然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2,全会复原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审查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3,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始了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国拔乱反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是什么(2011.04)P200答:1,鉴于全国范围的大规模的揭批林彪,“四人帮”的群众运动已经基本上成功完成,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应当从1979年起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2,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须要,全会确定在党的生活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加强民主,明确党的思想路线,加强党的领导机构和成立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3,从现在起,应当把立法工作摆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重要议程上来。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需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三,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2009.07)P201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信息安全保密协议合同标准文本
- 2025隧道衬砌加固施工合同
- 2025主要贷款合同-科技园
- 农业劳务公司合同标准文本
- 个人股权激励合同标准文本
- 以我读书我快乐为主题的作文5篇
- 倒运土方合同标准文本
- 买猪合同范例
- 侧石安装合同标准文本
- 农村做房合同标准文本
- 设备移交清单
- 中考语文复习“病句辨析与修改”课件
-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全册课时练习讲解课件
- Tecplot-360中文教程(最全)
- 危重护理常规最新
- 混凝土及外加剂配制数字量化课件
- 2022年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日语水平统一考试真题
-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完成情况台账模板
- 商务英语知识竞赛考核试题与答案
- 盐雾试验机点检表
- DB12-T688-2016机动车维修业开业条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