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行政处罚法论文:《行政处罚法》程序创新[内容提要]《行政处罚法》对原有的行政处罚制度进行了改良,基于行政法制化和人权保障的需要,推动行政处罚领域的制度创新,包括设定权、知情权、一事不再罚制度等。这些制度的创新对于规范行政处罚的设定和实施,推进依法行政进程、建设法治政府和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行政处罚;知情权;听证;制度创新1996年3月17日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从而使我国有了一部关于行政处罚的基本法律。其实,早在《行政处罚法》出台之前,我国就通过大量的单行法律、法规、规章建立了行政处罚制度,但是为了规范政府的行政处罚行为,制止乱处罚、乱罚款现象,保护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需要制定行政处罚法。一、主要的进展与创新《行政处罚法》加强了对行政处罚行为的规范和约束,在原有行政处罚制度的基础上前进了一大步。主要成就如下:第一,《行政处罚法》第四条规定:“行政处罚遵循公正、公开的原则。设定和实施行政处罚的规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对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的规定必须公布;未经公布的,不得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该条明确规定对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必须公布,未经公布的,不得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以公众不知道的规则实施行政处罚不仅对当事人是不公正的,而且也使未受处罚的其他相对人的合法权益面临潜在的威胁,既不利于发挥行政处罚的教育作用,也不利于社会对行政处罚进行监督。《行政处罚法》关于对违法行为给予处罚必须公布的硬性规定填补了原有行政处罚制度的一个空白,对于遏制及逐步消除行政机关运用不公开的规定处罚相对人的不公正现象,必将起到积极作用。第二,《行政处罚法》第九条规定:“法律可以设定各种行政处罚。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设定。”以及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三条通过分配行政处罚设定权,明确了有权设定行政处罚的规范性文件的范围及其权限,现实生活中行政机关和地方人大,乃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非国家机构乱设行政处罚的现象将得到治理。《行政处罚法》的现行规定基本上可以起到治乱的作用,同时又不致控得过死,影响行政管理的有效性。以我国行政法治建设的现有水平衡量,应当承认,《行政处罚法》关于行政处罚设定权的规定是现实的和进步的。第三,《行政处罚法》第十八条规定:“受委托组织在委托范围内,以委托机关名义实施行政处罚;不得再委托其他第一,关于处罚类型的完善。要把握行政罚款制度的严谨性,在行政处罚中,行政罚款备受关注。行政处罚比较乱,主要表现在行政罚款上。行政罚款制度不严谨,立法对于罚款数额不作规定或者规定不严谨,是产生滥罚款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行政罚款与部门利益的高度关联性直接影响着行政罚款制度的设定和实施,所以需要建立行政罚款与部门利益的隔离,减少和消除部门利益对行政罚款制度的影响。第二,关于行政处罚实施主体制度的完善。首先是关于综合执法机构的行政处罚实施主体资格问题。这主要涉及处罚权相对集中行使的制度。处罚实施权相对集中行使制度与逐步发展起来的行政综合执法制度,被认为是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产物,符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方向,符合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其次是行政处罚权由行政机关过渡到司法机构的趋势。行政处罚实施权的制度安排必须贯彻法治原则,应当将行政处罚实施权逐步划转法院,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权只能是例外。但是制度的发展总需要一个过程,需要系统和现实的考虑,可以考虑一些重大的行政处罚的实施,像劳动教养、拘留、重大的财产罚等,由行政机关和法院共同完成,行政机关行使追诉和检控权,处罚的决定权交由法院行使。第三,关于行政处罚相关主体的完善。行政处罚相对人与相关人首先是一种观念,应当排除长期以来形成和保持并根深蒂固的将相对人与相关人客体化的意识,确立相对人与相关人在权力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参与、监督作用,需要相对人与相关人制度化。完善和发展相对人和相关人制度,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行政处罚主体制度的需要,是参与行政处罚设定和实施过程、监督行政处罚设定和实施的需要,是维护行政相对人和行政相关人权利和利益的需要。建立行政处罚相关人制度,根本目的是保护与行政处罚有厉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给予相关人和相对人相同的权利,包括知情权、听证权、诉讼权等,使行政处罚相关人能够有效的参与行政处罚过程,监督行政处罚权的行使,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通过程序制度的完善和程序性权利的赋予,明确相对人和相关人的主体地位,促使相对人和相关人成长为行政处罚的重要参与和监督力量。第四,关于行政处罚适用制度的完善。首先关于行政处罚不重复规则。当同一个行为违反数个行政规范时,将涉及行政处罚合并实施的问题。一是如果同一违法行为将面临两次以上的罚款的行政处罚,执法机关低数额罚款后,依法实施高数额罚款的执法机关能否追罚;二是不同行政处罚种类能否并罚,比如罚款与责令停产停业。解决这样的矛盾的最好的制度选择是确立一事不再罚的补充规则,将“罚款从重”规定为一事不再罚的补充规则。其次是关于行政处罚转换规则。指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科处违法的行政相对人以某种处罚难以执行或执行已无必要,执行机关可以依法以另外的处罚种类代替原处罚种类。但是行政处罚转换规则必须遵循法定规则,只有这样,才能符合行政处罚的法定原则。第五,关于行政处罚程序的完善。首先是关于行政处罚强制执行措施的更新改造。近年来日本韩国等国家加强了对强制执行制度的改造力度,日本学界已经在理论上认可授意行政行为的撤回、违法事实的公布、给付的拒绝等手段为新的强制措施。日本授意行政行为的撤回,韩国称之为官许事业限制,是指经许可、认可从事经营等活动的公民或法人违反有关法令时,行政厅通过撤回或取消许可、予以制裁,以此间接强制义务人履行行政法上的义务。所谓违法事实的公布,韩国称之为公表制度,美国称之为“作为制裁的信息批露”,是指将不遵守行政秩序的公民或法人的违法行为通过一定的方式向社会公开,以此间接强制义务人履行行政法上的义务。所谓给付的拒绝,韩国称之为供给拒否,是指通过保留拒绝提供电气、自来水等生活或生产必需的服务为手段,迫使义务人履行行政法的义务。国外行政强制手段多元化的趋势,特别是从权利保障的角度完善强制措施的思路,对我国行政处罚强制执行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是非常有借鉴意义的。其次,建立完善的行政处罚程序权利制度。行政处罚程序制度最基础的制度是程序权利制度,大多数程序制度是程序权利制度的自然延伸或者说必然产物。比如,知情权制度关联着告示制度、说明理由制度等,受到公正处罚的权利关联着回避制度、听证制度、职能分离制度等。行政处罚程序权利制度应当建立一个完整的程序权利体系,这个完整的程序权利体系应当包含着受到公正处罚的权利、参与处罚过程的权利、监督行政处罚的权利、知情权、要求回避的权利、陈述权、申辩权、质证权、听证权等。再次,健全听证制度。把听证制度应用到行政处罚设定领域,使听证范围更广泛,更好的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适当借鉴案卷排他性制度。这种制度是指行政机关的裁决只能以案卷作为根据,不能在案卷之外,以当事人未知悉的或者未论证的事实作为裁决依据的制度。美国是规定案卷排他性制度最为典型的国家。还要发展行政听证主持人制度,使听证主持人和听证程序脱离行政执法机关的控制范围,保障行政听证的公正性和有效性。[参考文献][1]胡锦光.行政处罚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2]法律考试中心组.重点法条导读[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4]冯军.行政处罚法新论[M].北京:中国检查出版社,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修枝剪产业规划专项研究报告
- 医用隔离衣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医用口香糖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指甲干燥用化妆制剂产品供应链分析
- 凸轮链轮引擎定时组件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
- 提供麻将馆行业相关项目经营管理报告
- 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上册 期末补全对话练习
- 医用佐药产品供应链分析
- 制动液更换加注机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
- 声音接收装置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
- 标准化与食品标准的制定-食品企业标准的制定程序
- 猜歌名教学讲解课件
- 三氯甲烷的产品包装说明和使用说明书
- 《批判性思维与中学物理(批判性思维与基础教育课程教学丛书)》读书笔记模板
-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小狗的小房子 导读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 2023年中国铁路上海局招考聘用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62人)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
- 旅游概论旅游资源教学设计教案
- 气排球记录方法五人制2017年5月9日
- 信用管理师(三级)理论考试题库(300题)
- 医学创新与科学研究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岳阳职业技术学院
- 社会体育导论教学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