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土壤的基本性质(Soilbasiccharacteristics)1第二章土壤的基本性质1§2-4土壤的结构性与孔隙性§2-2土壤交换吸收性能§2-1土壤酸碱反应§2-5土壤的通气性§2-6土壤热状况§2-3土壤养分2§2-4土壤的结构性与孔隙性§2-2土壤交换吸收性能§2§2-1土壤的酸碱反应3§2-1土壤的酸碱反应3土壤酸碱性反应
我国土壤的酸碱性反应,大多数在pH4.5~8.5之间。在地理分布上有“东南酸西北碱”的规律性。大致可以长江为界(北纬33
),长江以南的土壤为酸性或强酸性,长江以北的土壤多为中性或碱性。我国土壤的酸碱性南北差异很大。4土壤酸碱性反应45566一、土壤酸性(Soilacidity)由土壤溶液中的H+和土壤胶体上吸附的酸离子(H+和Al3+)引起的土壤反应。土壤酸性Soilacidity活性酸度Activeacidity
潜性酸度Potentialacidity交换性酸度Exchangeableacidity水解性酸度Hydrolyticacidity7一、土壤酸性(Soilacidity)土壤酸性活性酸度潜性(一)活性酸度(activeacidity)土壤溶液中游离的H+所直接显示的酸度。用pH值表示:pH=-lg[H+]是土壤酸碱性的强度指标土壤pH值酸碱性级别<5.05.0~6.56.5~7.57.5~8.5>8.5强酸性酸性中性碱性强碱性8(一)活性酸度(activeacidity)土壤pH值酸碱(二)潜性酸度(potentialacidity)土壤胶体上吸附的H+、Al3+所引起的酸度,只有转移到土壤溶液中形成游离的H+才显示出酸性。用1kg烘干土中氢离子(或正电荷)的厘摩尔数(cmol)表示:cmol(H+)/kg或cmol(+)/kg是土壤酸性的容量(数量)指标是土壤酸度的主体9(二)潜性酸度(potentialacidity)91.交换性酸度(exchangeableacidity)用过量的中性盐溶液(1mol/LKCl、NaCl等)浸提土壤时,土壤胶体表面上的H+、Al3+大部分进入到土壤溶液,再用标准碱液滴定测得的酸度。土壤胶粒土壤胶粒H+KCl+HCl
KAlCl3+3H2OAl(OH)3+3HCl土壤胶粒土壤胶粒Al+3KCl+AlCl3
KKK101.交换性酸度(exchangeableacidity2.水解性酸度(Hydrolytic
acidity)用过量的弱酸强碱盐溶液(1mol/LNaOAc)浸提土壤时,从土壤中交换出来的H+、Al3+进入土壤溶液所产生的酸度。CH3COONa+H2OCH3COOH+NaOH水解作用:交换作用:土壤胶粒土壤胶粒Al+4CH3COONa+Al(OH)3+4CH3COOH
NaNaNaNaH112.水解性酸度(Hydrolyticacidity)实验测得的水解性酸度包括了潜性酸度和活性酸度的总和,可作为酸性土壤改良时计算石灰施用量的依据。潜性酸土壤交换性酸度水解性酸度
cmol(+)/kg土黄壤(广西)黄壤(四川)黄棕壤(安徽)黄棕壤(湖北)红壤(广西)3.622.060.200.011.486.812.941.970.449.1412实验测得的水解性酸度包括了潜性酸度和活性酸度的总和,可作为酸(三)活性酸和潜性酸的关系 活性酸和潜酸的总和,称为土壤总酸度。由于它通常是用滴定法测定的,故又称之为土壤的滴定酸度。它是土壤的酸度的容量指标。它与pH值在意义上是不同的。
活性酸是土壤酸度的起源,代表土壤酸度的强度;潜在酸是土壤酸度的主体,代表土壤酸度的容量。土壤总酸度=活性酸度+潜在酸度13(三)活性酸和潜性酸的关系活性酸是土壤酸度的起源,代表土壤酸碱性产生的原因(一)气候因素热带地区气温高、降雨量大,造成土壤中盐基成分的淋失,使土壤逐渐酸化;干旱地区,降雨量远远低于蒸发量,盐基成分易积累,使土壤向碱化方向演化。我国“南酸北碱”。(二)母岩、母质因素母岩为酸性岩易发育为酸性土壤,基性岩则相反。(三)生物因素生物产生的CO2溶于水产生的H+易导致土壤酸化。植被不同,残体成分不同,影响土壤酸碱性。(四)施肥和灌溉长期施用酸性化肥如(NH4)2SO4、KCl等造成土壤酸化等。14土壤酸碱性产生的原因14二、土壤碱性(Soilbasicity/alkalinity
)由土壤中的交换性Na以及Na的弱酸盐(NaCO3、NaHCO3)水解所产生的OH-引起的土壤反应。表示方法:1、pH值2、总碱度总碱度=CO32-+HCO3-[cmol(+)/L]15二、土壤碱性(Soilbasicity/alkalinit3、碱化度(degreeofalkalisation)
碱化度5%~10%——轻度碱化土碱化度10%~15%——中度碱化土碱化度15%~20%——强碱化土碱化度>20%——碱土交换性钠阳离子交换量碱化度=×100%163、碱化度(degreeofalkalisation)四、土壤酸碱反应与生物环境
1.影响土壤养分的有效性17四、土壤酸碱反应与生物环境1.影响土壤养分的有效性1土壤pH在6.5左右各种营养元素的有效性最大N、K、S在中、碱性土壤中的有效性大P在pH6~7时有效性最大,pH<5时易形成磷酸铁、铝沉淀;pH>7时易产生磷酸钙沉淀18土壤pH在6.5左右各种营养元素的有效性最大18Ca、Mg在pH6.5~8.5时有效性最大Fe、Mn、Cu、Zn在酸性条件下有效性大;Mo在pH>6时有效性增大;B在pH6.0~7.0的中性土壤和pH>8的强碱性土壤中有效性大,在酸性土壤和石灰性土壤中有效性低19Ca、Mg在pH6.5~8.5时有效性最大192.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活性细菌和放线菌适于中性-微碱性环境,在pH<5.5的强酸性土壤中活性降低真菌对pH的适应范围很宽3.影响土壤粘土矿物类型和结构性酸性土中的H+和Na+使土壤颗粒易于分散,结构易破坏酸性条件下易形成高岭石,碱性条件下易形成伊利石202.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活性3.影响土壤粘土矿物类型和结构性204.作物的酸碱适应性214.作物的酸碱适应性21三、土壤缓冲性(Soilbufferpower
)土壤抗衡酸、碱物质,减缓土壤pH值变化的能力。常用土壤缓冲容量表示,即缓冲一个pH单位所需要的酸或碱的数量。实际上,土壤对营养元素、污染物质、氧化还原及外界环境变化等的减缓能力都属于广义土壤缓冲性的范围。22三、土壤缓冲性(Soilbufferpower)22(一)土壤酸碱缓冲作用的机制影响因素:土壤胶粒土壤胶粒M+nH++Mn+H···H1.土壤胶体上的交换性阳离子
加入酸:加入碱:土壤胶粒土壤胶粒H+MOH+H2OH阳离子交换量越大,酸碱缓冲能力越强盐基饱和度越大,对酸的缓冲能力越强;盐基饱和度越小,对碱的缓冲能力越强23(一)土壤酸碱缓冲作用的机制影响因素:土壤胶粒土壤胶粒M+2.土壤溶液中的弱酸及其盐
碳酸及其盐类、硅酸及其盐类弱酸缓冲碱,弱酸盐缓冲酸H2CO3+Ca(OH)2=CaCO3+2H2ONa2CO3+2HCl=H2CO3+NaCl3.土壤中的两性物质同时含有酸性基团(如羧基)与碱性基团(羟基、胺基)R-CH-COOH+NaOH=R-CH-COONaNH2NH2R-CH-COOH+HCl=R-CH-COOHNH2NH3Cl242.土壤溶液中的弱酸及其盐碳酸及其盐类、硅酸及其盐类H24.酸性土壤中铝体系
pH<4的极酸性土壤中,Al3+对OH-起缓冲作用2[Al(H2O)6]3++2OH-→[Al2(OH)2(H2O)8]4++4H2O一个Al3+与六个H2O结合,加入OH-后,其中一、两个H2O解离出H+与OH-中和;两个水合Al共用两个OH-代替两个H2O的位置。pH>5,Al3+与OH-结合为Al(OH)3沉淀,失去对碱的缓冲能力254.酸性土壤中铝体系2[Al(H2O)6]3++2OH-(二)土壤酸碱缓冲作用的意义1.使土壤的pH不致因施肥、根系呼吸、有机质分解等引起剧烈变化,为植物生长和微生物活动创造一个稳定良好的土壤环境条件。2.土壤酸、碱性改良时应充分考虑到土壤的缓冲性。26(二)土壤酸碱缓冲作用的意义1.使土壤的pH不致因施肥、根系四、土壤酸碱性的改良1、土壤酸性土改良经常使用石灰。达到中和活性酸、潜性酸、改良土壤结构的目的。沿海地区使用含钙的贝壳灰。也可用紫色页岩粉、粉煤灰、草木灰等。石灰施用量的计算:生石灰需要量(g/m2)=阳离子代换量*(1—盐基饱和度)*土壤重量*28*1/1000
27四、土壤酸碱性的改良1、土壤酸性土改良272、中性和石灰性土壤的人工酸化露地花卉可用硫磺粉(50g/平方米)或硫酸亚铁(150克/平方米),可降低0.5—1个pH单位。也可用矾肥水浇制。3、碱性土壤施用石膏,还可用磷石膏、硫酸亚铁、硫磺粉、酸性风化煤。282、中性和石灰性土壤的人工酸化28§2-2土壤交换吸收性能29§2-2土壤交换吸收性能29一、土壤胶体:直径为1~100nm的土壤固体颗粒。直径小于1000nm(1μm)的土壤颗粒都可以归属为土壤胶粒的范围。30一、土壤胶体:30(一)土壤胶体的种类土壤胶体无机胶体(inorganiccolloids)有机胶体(organiccolloids)无定形硅酸盐层状硅酸盐含水氧化铁、氧化铝胶体有机-无机复合胶体(organo-mineralcomplex)31(一)土壤胶体的种类土壤胶体无机胶体有机胶体无定形硅酸盐层状层状硅酸盐1:1型2:1型高岭石类Kandites蒙脱石类Smectite蛭石类HydrousMica水云母类Vermiculite32层状硅酸盐1:1型2:1型高岭石类蒙脱石类蛭石类水云母类3233333434(二)土壤胶体的构造扩散层胶体微粒土壤溶液胶核双电层决定电位离子层补偿离子层非活性补偿离子层胶粒土壤胶体分散系35(二)土壤胶体的构造扩散层胶体微粒土壤溶液胶核双电层决定电位胶核是胶体的固相部分,由粘粒、腐殖质或两者的复合体等组成。胶核表面因分子解离而产生一层离子并带有某种电荷——决定电位离子层(双电层内层)。通常所说的胶体带电既指该层电荷。决定电位离子层吸附介质中与其电荷相反的离子,形成补偿离子层。按吸附力的大小分为非活性层和扩散层。胶核、决定电位离子层和非活性补偿离子层常成为一个整体——胶粒。36胶核是胶体的固相部分,由粘粒、腐殖质或两者的复合体等组成。3(三)土壤胶体的特性1.土壤胶体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和表面能
比表面积=表面积/质量由于表面的存在而产生的能量叫做表面能。胶体的比表面积越大,表面能也越大,吸附能力也越强。37(三)土壤胶体的特性1.土壤胶体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和表面能粒级直径(μm)比面积(cm2/g)粗砂粒中粉粒粗粘粒胶粒10001010.0522.6226422641452830土粒越细,比表面积越大。38粒级直径(μm)比面积(cm2/g)粗砂粒1002mm表面积=2×2×6=24mm21mm表面积=1×1×6×8=48mm2392mm表面积=2×2×61mm表面积=1×1×6×8391.土壤胶体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和表面能
2.胶体一般带有电荷(1)永久电荷(内电荷)(permanent/innercharge)
——同晶代换的结果同晶代换:铝硅酸盐矿物中的配位中心离子(硅或铝),被与其大小相近、电性相同的离子所取代,但其晶层结构未变的现象。永久电荷数量不受介质pH值的影响401.土壤胶体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和表面能(1)永久电荷(内(2)可变电荷(variablecharge)
——胶核表面分子(原子团)解离的结果粘土矿物晶面上–OH的解离含水铁、铝氧化物的解离含水氧化硅的解离腐殖质上原子团的解离电荷性质与数量受介质pH值的影响41(2)可变电荷(variablecharge)电荷性质与1.土壤胶体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和表面能2.胶体一般带有电荷3.土壤胶体有凝聚与分散的作用
带电荷的土壤胶体颗粒之间相互排斥溶胶colloidalsol凝胶gel凝聚作用分散作用
加入电解质中和土壤胶体的电荷421.土壤胶体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和表面能带电荷的土(一)土壤阳离子交换作用土壤胶粒土壤胶粒CaNH4+3K++Ca2++NH4+
KKKK+的吸附过程K+的解吸过程二、土壤离子交换作用:土壤吸收和保持土壤溶液中的分子和离子,悬液中的悬浮颗粒、气体以及微生物的作用。43(一)土壤阳离子交换作用土壤土壤CaNH4+3K++Ca1.阳离子交换作用的特点(1)可逆反应(Reversiblereaction)土壤胶体表面吸附的阳离子与土壤溶液中的阳离子存在动态的平衡,反应迅速。(2)等价离子交换(Equalcharge)以相等电荷数量进行交换
如1molCa2+交换2molNH4+(3)符合质量作用定律(Massactionlaw)441.阳离子交换作用的特点(2)等价离子交换(Equal2.阳离子交换能力一种阳离子将土壤胶体表面吸附的另一种阳离子交换出来的能力。影响因素:(1)离子价
X3+>X2+>X+由大到小顺序:
Fe3+、Al3+>H+>Ca2+>Mg2+>NH4+>K+>Na+452.阳离子交换能力影响因素:由大到小顺序:45(3)离子浓度同一种离子,浓度越大、交换能力越大。(2)离子半径、离子水化半径同价离子,离子半径越大、水化半径越小,交换能力越大。(H+除外)46(3)离子浓度(2)离子半径、离子水化半径463.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ationexchangecapacity,CEC)一定pH条件下,每kg干土所能吸附的全部交换性阳离子的厘摩尔数,单位是cmol/kg或cmol(+)/kg。
CEC是土壤保肥性的重要指标。>20cmol(+)/kg——保肥性强20-10cmol(+)/kg——保肥性中<10cmol(+)/kg——保肥性差473.土壤阳离子交换量>20cmol(+)/kg—(3)土壤pH值
在一定范围内,土壤pH值越高,土壤胶体上H+的解离越多,土壤所带的负电荷越多,CEC越大(2)胶体类型
有机胶体>矿质胶体2:1型粘土矿物>1:1粘土矿物>铁、铝氧化物影响因素:(1)胶体数量土壤胶体物质越多,CEC越大48(3)土壤pH值(2)胶体类型影响因素:484.盐基饱和度(Basesaturationpercentage)土壤中交换性盐基离子(K+、Na+、NH4+、Ca2+、Mg2+等)总量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盐基离子(Bases):K+、Na+、NH4+、Ca2+、Mg2+
等阳离子。酸离子(Acidicions):H+、Al3+离子。494.盐基饱和度(Basesaturationperc盐基饱和度与土壤酸碱性的关系:
我国干旱半干旱的北方地区,土壤盐基饱和度大,土壤的pH值高;多雨湿润的南方地区,土壤盐基饱和度小,土壤pH值低。盐基饱和度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盐基饱和度>80%——肥沃;盐基饱和度50%~80%——肥力中等;盐基饱和度<50%——肥力较低。50盐基饱和度与土壤酸碱性的关系:盐基饱和度与土壤肥力的关系:(二)土壤阴离子交换作用土壤中带正电荷胶体吸附的阴离子与土壤溶液中阴离子相互交换的作用。类型:(1)易被土壤吸附的阴离子:磷酸根(H2PO4-HPO42-、PO43-)、硅酸根(HSiO3-、SiO32-)、某些有机酸根(C2O42-);(2)很少或不被吸附的离子:Cl-、NO3-NO2-,易随水流失;(3)中间类型的阴离子:SO42-、CO32-、HCO3-、某些有机酸(CH3COO-)。51(二)土壤阴离子交换作用类型:51影响因素:(1)离子价数:离子价越大,吸附力越强(OH-除外)OH->PO43->SO42->NO3-、Cl-(2)胶体组分:水化氧化铁、氧化铝胶体含量越高,土壤吸收阴离子的能力越强(3)土壤pH值:pH值越低,土壤吸收阴离子的能力越强52影响因素:52(三)土壤离子交换作用对土壤的影响1.影响土壤物理性状Na使土壤颗粒分散,结构破坏Ca使土壤颗粒凝聚,形成水稳性结构体2.影响土壤养分有效性养分离子从土壤胶体上被交换到土壤溶液中,易被作物吸收(有效性提高),但也易流失53(三)土壤离子交换作用对土壤的影响1.影响土壤物理性状2.土壤阳离子组成[cmol(+)/Kg]K+Ca2+Mg2+Fe3+Al3+H+NH4+AB6.64.66.42.33.80.40.40.40.82.50.50.88.53.0提问求两土壤的CEC、盐基饱和度、K+的饱和度,并比较两土壤的保肥性和K+的有效性。土壤CEC盐基饱和度K+饱和度保肥性K+有效性AB24.214.095.2%76.4%24.4%32.8%强弱小大54土壤阳离子组成[cmol(+)/Kg]K+Ca2+Mg2+§2-3土壤养分状况55§2-3土壤养分状况55一、土壤养分的种类中量营养元素大量营养元素微量营养元素来自空气肥料三要素56一、土壤养分的种类中量营养元素大量营养元素微量营养元素二、土壤养分的形态与转化迟效态速效态57二、土壤养分的形态与转化迟效态速效态575858soil地面径流surfacerun-off土面蒸发evaporation叶面蒸腾leaftranspiration渗漏leakage降水precipitation地下水上升ascendingofgroundwater地面径流surfacerun-off灌溉irrigation土壤水分蒸发蒸腾量(蒸散量/腾发量,evapotranspiration):作物蒸腾和土面蒸发水量的总和。一、土壤水分的调节(一)农田水分动态平衡59soil地面径流土面蒸发叶面蒸腾渗漏降水地下水上升地面径流灌(二)土壤水分调节控制地表径流,增加土壤水分入渗
通过合理耕翻、改良土壤质地结构、等高种植等措施,减少或消除地表径流损失,增强水分的入渗。2.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通过中耕除草、地面覆盖、施用保水剂等减少土面蒸发3.合理灌溉
控制灌溉时间与灌水量,采取科学的灌溉方法4.提高土壤水分的有效性5.及时排除多余水60(二)土壤水分调节控制地表径流,增加土壤水分入渗60二、土壤空气的调节施用有机肥,改良土壤结构2.合理灌排,控制地下水位3.合理中耕松土,增强通气性三、土壤温度的调节施用有机肥,改善土壤热性质2.合理灌排,以水调温3.合理覆盖,保温或降温61二、土壤空气的调节施用有机肥,改良土壤结构三、土壤温度的6262§2-4土壤孔隙性与结构性§2-4
soil
porosity、structure63§2-4土壤孔隙性与结构性63一、土壤孔隙性土壤孔性:土壤孔隙的数量、大小及其比例等性质(一)土壤孔隙度(soilporosity
)1.土粒密度(particledensity):又称土壤密度(soilspecificgravity),单位体积固体土粒(不包括粒间孔隙)的烘干重。受土壤矿物组成、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一般取值为2.65。64一、土壤孔隙性土壤孔性:土壤孔隙的数量、大小及其比例等性质(2.土壤容重(soilbulkdensity):(1)概念:单位体积土体(包括粒间孔隙)的烘干重,单位为g/cm3或t/m3。旱地土壤在1.14~1.26g/cm3之间最适宜。(2)影响因素:土壤的矿物组成和含量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质地土壤结构土壤松紧度人类活动652.土壤容重(soilbulkdensity):(2)3.土壤孔隙度:土壤孔隙的数量指标,即单位体积土壤中孔隙体积占整个土壤体积的百分数。663.土壤孔隙度:土壤孔隙的数量指标,即单位体积土壤中孔隙体土壤孔隙比:土壤中孔隙体积与土粒体积的比值。结构良好的耕层土壤的孔隙比应≥167土壤孔隙比:结构良好的耕层土壤的孔隙比应≥167(二)土壤孔隙类型1.当量孔径:与一定的土壤水吸力相当的孔径,它与土壤孔隙的形状及其均匀度无关。d:当量孔径,mmS:土壤水吸力,100Pa(mbar)68(二)土壤孔隙类型1.当量孔径:与一定的土壤水吸力相当的孔径2.土壤孔隙类型:无效孔隙(非活性孔隙)(inactivepore):d<0.002mm,S>1.5×105Pa几乎始终充满无效水,与土粒大小和分散度有关毛管孔隙(capillarypore):0.002mm<d<0.02mm,1.5×105Pa>S>1.5×104Pa可保持毛管水,也可通气通气孔隙(aerationpore):d>0.02mm,S<1.5×104Pa
经常被空气占据,重力水的通道692.土壤孔隙类型:无效孔隙(非活性孔隙)(inactive用质量为100g、体积为100cm3的环刀取原状土,环刀与土壤的总质量为240g,105℃下烘干8h后称重为220g,求该土壤的容重。70用质量为100g、体积为100cm3的环刀取原状土,环刀与土二、土壤结构性土壤结构:土壤各粒级土粒在内外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相互团聚成大小、形态和性质不同的团聚体,这些团聚体称为土壤结构,或土壤结构体。71二、土壤结构性土壤结构:土壤各粒级土粒在内外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一)土壤结构体的类型72(一)土壤结构体的类型72块状结构体(blocky):“坷垃”,近立方体,2.核状结构体(subangular):“蒜瓣土”,棱角明显,表面常有褐色胶膜,多出现于缺乏有机质的心、底土。3.柱状、棱柱状结构体(columnar):“立土”,纵轴大于水平轴,立柱状,边面不明显的称柱状,边面棱角明显的称棱柱状。常出现于底土层。73块状结构体(blocky):“坷垃”,近立方体,2.核状团粒结构(spheroidal):“米糁子”,近似球形,疏松多孔的小团聚体,直径0.25-10mm之间,<0.25mm的称微团粒。形成于有机质丰富的耕层土壤中。
生产中最理想的是直径为2-3mm的水稳性团粒。片状结构体(platy):“卧土”,水平轴大于纵轴,扁平状,厚度1-5mm。常出现与犁底层和雨后或灌溉地表结壳。74团粒结构(spheroidal):“米糁子”,近似球形,疏(二)土壤团粒结构与土壤肥力良好的团粒结构:有一定的结构形态和大小
旱地1~3mm的最佳;水田<0.25mm的微团粒有多级孔隙有一定的稳定性
水稳性、机械稳固性、生物稳定性75(二)土壤团粒结构与土壤肥力良好的团粒结构:有多级孔隙团粒结构对土壤肥力的作用:协调土壤水、气矛盾协调土壤有机养分消耗与积累的矛盾能稳定土壤温度,调节土壤热量状况改良土壤耕性,有利于根系伸展76团粒结构对土壤肥力的作用:协调土壤水、气矛盾76促进团粒结构形成的措施:合理施肥正确的土壤耕作合理的轮作调节土壤阳离子组成合理灌排、晒垡、冻垡施用土壤结构改良剂77促进团粒结构形成的措施:合理施肥77§2-5土壤的通气性78§2-5土壤的通气性78(一)土壤通气性的含义即土壤气体交换的性能,指土壤与近地表大气之间的气体交换以及土体内部的气体交换过程。一、土壤的通气性79(一)土壤通气性的含义即土壤气体交换的性能,指土壤与近地表大(二)土壤空气的运动1.土壤空气扩散(soilairdiffusion)F:单位时间通单位面积的气体量D:扩散系数dc∕dx:气体浓度(分压)梯度F=–D·dc∕dx气体浓度(分压)梯度是土壤气体扩散作用的主要动力,它使土壤气体各组分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运动:O2进入土壤,CO2排出土壤——土壤呼吸(soilrespiration)80(二)土壤空气的运动1.土壤空气扩散(soilaird2.土壤空气整体交换土壤空气在温度、气压、风、降雨或灌水等因素的作用下整体排出土壤,同时大气也整体进入,又称整体流动,交换速度较快。推动力:总气压梯度812.土壤空气整体交换土壤空气在温度、气压(三)影响土壤通气性的因素1.土壤与大气间的温度和气压差2.土壤含水量的变化3.土壤通气孔隙的大小、数量、联通状况4.土壤与大气间的O2、CO2浓度差82(三)影响土壤通气性的因素1.土壤与大气间的温度和气压差2(四)土壤通气性的指标1.土壤呼吸系数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的土壤表面扩散出的CO2与O2体积的比率一般应接近1,大于1说明土壤通气性差1.土壤中氧的扩散率(ODR)单位时间(1min)内扩散通过每cm2土层的氧的g数,g/(cm2·min)83(四)土壤通气性的指标1.土壤呼吸系数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3.土壤通气量单位时间内、单位压力下,通过单位体积土壤的空气总量(CO2+O2),mL/(cm3·s)4.土壤通气孔隙度土壤中通气孔隙的百分率,10-20%为宜5.土壤氧化还原单位843.土壤通气量单位时间内、单位压力下,通过单位体积土壤的空(一)土壤中的氧化还原体系五、土壤的氧化还原性85(一)土壤中的氧化还原体系五、土壤的氧化还原性85由土壤溶液中氧化物态物质和还原态物质的浓度变化而产生的电位(V或mV)。[氧化态]+ne[还原态]E0:标准氧化还原电位,体系中氧化态和还原态物质浓度相等时的电位,因pH不同而异n:反应中电子转移数(二)土壤的氧化还原电位
(soilredoxpotential,Eh)86由土壤溶液中氧化物态物质和还原态物质的浓度变化而产生土壤中主要的氧化剂是大气中的氧进入土壤中,与土壤中的化合物起作用,得到两个电子而还原为O2-;土壤氧化态物质浓度越大,Eh值越大,故Eh可以反应土壤氧的分压,进而可以评价土壤通气性的强弱。氧化还原状况Eh范围(mV)化学反应对作物的影响氧化态>400O2占优势,以氧化态为主旱作有利弱度还原400~200O2、NO3-、Mn4+还原水稻生长正常,旱作受影响中度还原200~-100Fe3+、SO42-还原旱作发生湿害强度还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个人土地无偿赠与合同范本
- 个人家政保洁合同范本
- 制定合同范本 作用
- fidic条件合同范本
- 买卖延期合同范本
- 医用机甲租赁合同范本
- 净水设备售卖合同范本
- 劳动合同范本药店
- 出租和谐公寓合同范本
- 修建垃圾台合同范本
- 城市绿化与生态环境改善
- 监理人员安全培训考试试卷(答案)
- 2024-2025学年中小学校第二学期师德师风工作计划:必看!新学期师德师风建设秘籍大公开(附2月-7月工作安排表)
- xxx项目财务评价报告
- 《急性心力衰竭的急救处理》课件
- 2024年中国养老产业商学研究报告-银发经济专题
- 高教版2023年中职教科书《语文》(基础模块)下册教案全册
- 川教版四年级《生命.生态.安全》下册全册 课件
- JJG 693-2011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
- 工程结算单(样本)
- 浅谈如何加强建筑施工企业的营销之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