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宿州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_第1页
安徽省宿州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_第2页
安徽省宿州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_第3页
安徽省宿州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_第4页
安徽省宿州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宿州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1.默写。古诗中有各种各样的美。王维《竹里馆》中“,”表现出悠远宁静之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表现出悠扬深远之美;韩愈《晚春》中“,”表现出个性张扬之美;《木兰诗》中“,”表现出淡泊名利之美;岑参《逢入京使》中“,”表达出眷恋故园的深情之美。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读书,就像是隐身地串门,经过半个学期的语文旅行,我们获得了许多的阅读感悟和体验。读杨振宁的《邓稼先》,我们感受到了邓稼先鲜为人知的为国献身的情怀;读臧克家的《说和做》,我们感受到了闻一多先生契而不舍的钻研精神;读光未然的《黄河颂》,我们感受到黄河勇敢坚强的英雄气魄;读端木燕良的《土地的誓言》,我们感受到作者zhì_______痛的爱国情怀;读杨绛的《老王》,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在迟暮之年对车夫老王真诚的愧怍_______之情……阅读让我们把生活中寂寞的时光变成了享受。(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①愧怍 ②zhì痛(2)“鲜为人知”中“鲜”的意思是A.新的,不陈的 B.很少 C.味道的美好 D.有光彩的(3)以上文段主要运用了、的修辞手法。(4)以上文段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正确写法是。综合性学习。某校七年级(1)班开展“天下国家”系列活动,请你参与。3.按要求修改学生发言。①关心祖国命运,为之奋斗为之牺牲;赞美祖国山河,为之描画为之歌咏;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历史文化、为之沉醉为之感动……这些都是爱国主义情怀的表现。②在中华文明悠远的历史中,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得以凝聚,生存和发展的强壮动力。①语段中有一处标点符号有错误,请找出来并修改。②划线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给下列爱国故事配上有关联的人物。①精忠报国的 ②宁死不降元朝的③用胸膛堵住敌人机枪眼的 ④回国报效的数学家5.下列不能体现对国家、对民族热爱的古诗词名句是A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B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C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6.在经典诗词朗诵环节,要为下面这首爱国诗歌的朗诵选配一支背景曲,根据下列名曲的介绍,选配最恰当的一项是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痰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浪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A.《平沙落雁》,曲风静美舒缓,优美动听。 B.《十面埋伏》,曲风凄冷悲壮,激昂慷慨。C.《春江花月夜》,曲风委婉质朴,旋律流畅。 D.《渔樵问答》,旋律悠然恬静,节奏轻快。7.名著阅读。祥子的车卖了!他像傻了一般,看着大家忙乱,他只管往外掏钱。他的眼红得可怕,眼角堆着一团黄白的眵日糊;耳朵发露,愣愣磕磕地随着大家乱转,可不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他的脑中像烧着一把烈火,把泪已烧干,想哭也哭不出。(1)这段文字选自(人名)创作的《》,书中与祥子关系密切的两位女性分别是虎妞和。(2)文段中祥子“想哭也哭不出”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40分)阅读。母亲用秤潘军家里有杆老秤,是母亲用来称东西的专用品。这杆秤不知使用过多少年,也不知存放了多少年,在一个角落里静静地躺着,要不是搬家,还真想不起它。母亲没念过书,可玩秤比有文化的父亲还精明。父亲开玩笑说,母亲天生就是耍秤杆子的料,比他耍笔杆子强。早年间家里穷,父亲说有秤也没用;但母亲说,家里有个秤还是比较方便。一番争吵过后,还是母亲坚持己见——这秤,我买定了!母亲更闲不住了,晌午间每每跑去山里刨药,刨了许多许多天,总算凑齐了买秤的钱。秤买回来了,但母亲并不识秤,那上面没有数字,只有点点金星,母亲跟村里认秤的人学,让人教她,教了很久总算学会了用秤。【甲】很长时间里,秤是家里唯一的度量单位,每天做饭,母亲总会用秤称一称,几口人吃饭,下多少米面,她都要心中有数,既够吃,也不浪费。就连亲戚之间走动,母亲对来往的东西也都称一称,她说不占人家便宜,咋来咋走,宁肯做那吃亏的一方。【乙】用秤称完,母亲还要用她独特的方法记上账,那账单我完全看不懂,都是点点,像秤杆上面的准星,有大有小。母亲告诉我,那些点点,大的是斤,小的是两,准确率不差分毫。若是母亲借东西,还账时定是秤杆子仰头,有时秤砣都站不住,母亲风趣地说,这叫“抬头见喜”。【丙】后来,山乡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从原本的寂静到后来的喧嚣。母亲的心也有几分不安分了——她是村里最早耍秤杆子的人,知道秤上的学问。【丁】母亲在路边摆了个小摊,自家地里种植的,山野采摘的,都成了母亲小摊上的货品。母亲不喜欢叫卖,可东西比谁卖得都快,特别是那些回头客,总会争着抢着再度购买。母亲卖东西总是先掂一掂,然后再称,完事再抓一把添上,保多不少。有时候,不等母亲做这道“附加工序”,顾客自己就上手了,母亲也只是笑笑,像是默许了。有一次,一位城里来的女游客在母亲的小摊位前,望着一篮子山桃发呆,想买又想走的样子,母亲见状,就和她闲聊起来。那人说,她母亲曾在这里插过队,就喜欢吃这里的山桃,如今母亲患病卧床,还想着吃这山桃呢,自己很想买一些带回去,可钱包不知啥时丢失了……母亲默默地将山桃装好一大袋,外加10元钱,一同递给了那位女士,那人连摆手,母亲轻声言说:出门在外,谁都可能遇到难处,帮一把,不算事。母亲用她那杆秤做了十几年买卖,和邻里、游客都处得很好,可我家的日子却没有发生多大的改观,反倒是家里的土产特产再没有了积压和库存,每年都早早“被打发”得干干净。我们笑说母亲瞎忙乎,母亲很认真地说:“挣多少是多?够上碗边儿就行了。”母亲最大的“业绩”就是磨光了那杆老秤上面的星星点点;我一直奇怪没有星星点点之后母亲咋称斤论两呢?有一天,我终于忍不住问了母亲,母亲笑笑透露了谜底——其实,我压根儿就不识秤,手里拿杆秤,不过是让人对我信任;做人厚道,人心是秤,不用称。母亲是在教我做人的道理啊!(选自《北京晚报》2022年9月6日,有删改)8.下面的句子出自原文,它在文中的位置应该是母亲用秤最多的地方,是邻里之间一些米面的借用与归还。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9.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母亲也只是笑笑,像是默许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文章结尾才说母亲“压根儿就不识秤”,前面有哪些伏笔和铺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文章结尾说“母亲是在教我做人的道理啊”,说说母亲用秤中所包含的做人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回答问题。【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圈,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魅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吾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吾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乙】南方多没人①,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②、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③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注释:①没人:能潜水的人;②涉:越水过河,③道:规律。12.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①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②尔安敢轻吾射③故北方之勇者 ④见舟而畏之13.翻译下面句子。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吾亦无他。惟手熟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请你结合【甲】【乙】两文,说说你从其中分别获得了哪些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作文(45分)1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邓稼先那始终站在研究第一线,昼夜计算筹划的身影,令人感动;阿长那虽然不识字却拿着《山海经》给鲁迅的身影,令人感动;老王那重病缠身,临死前给杨绛送香油和鸡蛋的身影,令人感动;父亲那用大半辈子,一块砖一片瓦修建新台阶的身影,令人感动……在你的生活中,相信也有令你感动的身影,触发过你的情思,影响了你的成长。请以“那个身影”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500字;字迹工整、书面整洁;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解析】【分析】本题需要重点识记和正确书写的字词有:深林、玉笛、洛城、红紫、芳菲、可汗、尚书郎故园、路漫漫、龙钟。故答案为: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点评】本题考查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根据提示和语境写出相应的句子,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2.【答案】(1)zuò;挚(2)B(3)比喻;排比(4)契而不舍;锲而不舍【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汉字的字形、注意。题目中的汉字、拼音分别是:魄挚zuòmò。

(2)本题考查词语的意思。“鲜为人知”的意思是很少有人知道。

故选B。

(3)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判断。“读书,就像是隐身地串门”,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读书比喻成隐身地串门。“读杨振宁的《邓稼先》,我们感受到了邓稼先鲜为人知的为国献身的情怀;读臧克家的《说和做》,我们感受到了闻一多先生契而不舍的钻研精神;读光未然的《黄河颂》,我们感受到黄河勇敢坚强的英雄气魄;读端木燕良的《土地的誓言》,我们感受到作者挚痛的爱国情怀;读杨绛的《老王》,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在迟暮之年对车夫老王真诚的愧怍之情”,该句使用的是排比的修辞手法。

(4)本题考查形近字。“锲而不舍”的“锲”不能写作“默契”的“契”。

故答案为:

(1)魄挚zuòmò;

(2)B;

(3)比喻排比;

(4)契而不舍锲而不舍。【点评】(1)本题考查汉字的字音和字形。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2)本题考查词语的意思。结合积累即可解答。

(3)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判断。比喻、夸张、排比、拟人、反复、对偶、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在语言写作时表达方法的集合。

(4)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形。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仔细辨析。【答案】3.①将“凝聚”后面的逗号改为顿号。②将“强壮”改为“强大”。4.①岳飞;②文天祥;③黄继光;④华罗庚5.C6.B【解析】【点评】(1)考查语病。常见的病句种类有:(1)语序不当;(2)搭配不当;(3)成分残缺或赘余;(4)结构混乱;(5)表意不明;(6)不合逻辑。

(2)本题考查文化常识。写出题干中提出的爱国故事所关联的人物,注意姓名要书写正确,不要有错别字。

(3)本题考查古诗词理解。结合内容即可解答。

(4)本题考查诗朗诵配乐。结合词的思想内容即可做出选择。3.①本题考查标点。“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得以凝聚,生存和发展”中“凝聚”“生存”属于词语并列,应该将“凝聚”后面的逗号改为顿号。②本题考查病句修改。画线句用词不当,将“强壮”改为“强大”。4.本题考查文化常识。写出题干中提出的爱国故事所关联的人物,注意姓名要书写正确,不要有错别字。根据积累作答。“精忠报国”是抗金英雄岳飞;“宁死不降元朝”的是南宋的文天祥;“用胸膛堵住敌人机枪眼”的是黄继光;回国报效的数学家是华罗庚。5.ABD:体现对国家、对民族热爱。C:不能体现,这两句诗写的是乡愁,与“对国家、对民族热爱”的主题无关。

故答案为:C。6.本题考查诗朗诵配乐。《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这首词讽刺了朝廷,委婉地暗示了自己对于朝廷的不满,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一腔爱国豪情,慷慨悲壮。所选配音也应该凄冷悲壮,激昂慷慨。故答案为:B。7.【答案】(1)老舍;骆驼祥子;小福子(2)祥子因为给虎妞办丧事而卖车,难受得哭不出来。【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由选段中“祥子”可知,这两段文字选自老舍先生创作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书中与祥子关系密切的两位女性是虎妞和小福子,虎妞是祥子的妻子,祥子喜欢小福子,小福子的死击垮了祥子,从此开始自暴自弃。

(2)本题考查对名著的理解能力。此题要结合对情节内容的掌握进行理解。虎妞因难产而死,祥子只能卖车办丧事,这时的祥子非常悲伤,“想哭也哭不出”。

故答案为:

(1)老舍骆驼祥子小福子

(2)祥子因为给虎妞办丧事而卖车,难受得哭不出来。【点评】(1)本题考查名著内容及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学生必须对名著内容熟悉,才能准确把握所给语段描述的是什么故事情节,其中人物是谁。读了原著,问题迎刃而解。

(2)本题考查对名著的理解能力。对于考试范围中提到的中外名著,一定要读,要熟读。对于书中重点塑造的人物形象,某个人物的经典故事,语言风格,思想意义等一定要了然于心。可以用表格或画图的形式把书的故事脉络理顺,帮助理解。【答案】8.B9.神态描写,“只是笑笑”的神态,表现出母亲对顾客的大方。10.①母亲没念过书。②母亲跟村里认秤的人学,让人教她。③母亲卖东西总是先掂一掂,然后再称。④老秤上面的星星点点磨光后还能用。11.①亲戚之间来往,不占人家便宜。②别人遇到难处,要帮人一把。③手里拿杆秤,不过是让人信任。④做人厚道,人心是秤,不用称。【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补全原文。解答此题,需要掌握精读文章内容,梳理思路。

(2)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解答此题,需要掌握精读文章内容,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

(3)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需要认真研读内容,剖析归纳。

(4)本题考查对包含道理的理解。解答此题,需要认真研读内容,从母亲的故事中分析答案。8.“母亲用秤最多的地方,是邻里之间一些米面的借用与归还”,【乙】处母亲记上账、借东西等字眼,说明是母亲在和邻里借还东西,用在此处非常恰当。9.“母亲也只是笑笑,像是默许了”指母亲卖东西时,顾客自己上手,再抓一把添上。通过神态描写,表现出母亲的大方、不计较。10.母亲“压根儿就不识秤”,主要从文中以下内容体现:“母亲没念过书”“母亲跟村里认秤的人学,让人教她”“母亲卖东西总是先掂一掂,然后再称”“磨光了那杆老秤上面的星星点点”。11.母亲虽然没有文化,但是通过“称”这个载体教会我许多做人的道理。和邻居的借还,母亲说“抬头见喜”,可以看出母亲不爱占便宜,比较大方。“母亲默默地将山桃装好一大袋,外加10元钱”别人遇到困难,母亲心地善良,伸出援手。“不过是让人对我信任;做人厚道,人心是秤,不用称”母亲做人做事厚道,获得广泛信任。【答案】12.放下;怎么;……的人;害怕13.①他每十箭射中八九箭,只是微微点了点头。②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14.从甲文中,我懂得了熟能生巧的道理,并告诉我们人即使有什么长处也没必要骄傲自满。从乙文中,我领悟到要想学会一项技能,就得踏踏实实地学习,认认真真地操练。【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3)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结合“吾亦无他,惟手熟尔”可知从甲文中,我懂得了熟能生巧的道理,并告诉我们人即使有什么长处也没必要骄傲自满。

参考译文:

【甲】

    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没有第二个,他凭借射箭的本领自夸。一次,他曾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一旁,斜着眼看他,很久也不离开。老翁见到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微微地点点头。

   陈尧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难道我射箭的技艺不精湛吗?”老翁说:“没有什么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气愤地说:“你怎么能够轻视我的射箭!”“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于是老翁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没有沾湿铜钱。接着老翁说:“我也没有什么其它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康肃公尴尬地笑着把老翁打发走了。

【乙】

    南方有很多能潜水的人,天天同水在一起生活,七岁就能趟水过河,十岁就能浮在水面游泳,十岁就能潜入水里了。潜水的人能长时间的潜入水里,哪能是马虎草率而能这样的呢?一定是对水的活动规律所领悟的。天天与水生活在一起,那么十五岁就能掌握它的规律。生来不识水性,那么即使到了壮年见了到了船就害怕它。所以北方的勇士,向南方的潜水的人询问来求得他们能潜入水里的技术,按照他们说的技术到河里试验它,没有不淹死的。所以凡是不老老实实地刻苦学习而一味强求道的,都是像北方的学潜水的一类的人。12.①句意: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一旁。释:放下;②句意:你怎么能够轻视我的射箭。安:怎么;

③句意:所以北方的勇士。者:……的人;

④句意:看见来船依然害怕。畏:害怕。13.①中重点词语有:但,只是。句意为:他每十箭射中八九箭,只是微微点了点头。②中重点词语有:吾,我;惟,只是。句意为: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14.结合“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可知从乙文中,我领悟到要想学会一项技能,就得踏踏实实地学习,认认真真地操练。15.【答案】【参考例文】那个身影令我至今难忘的,是父亲的身影。我转到杭州上学后,外婆因年纪大不便来照顾我,母亲又不擅长做饭,父亲就取代了外婆,成了我家的“大厨”。周五,我瞥了一眼手中的试卷,深吸一口气,推开了家门。一阵饭香扑鼻而来,我却一点儿也提不起兴致,沮丧地坐在餐桌前。本想写作业,提起笔来,心里又是一阵难过。靠在椅子上,我盯着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