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的先进事迹有感【3篇】_第1页
袁隆平的先进事迹有感【3篇】_第2页
袁隆平的先进事迹有感【3篇】_第3页
袁隆平的先进事迹有感【3篇】_第4页
袁隆平的先进事迹有感【3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袁隆平的先进事迹有感【精选3篇】袁隆平的先进事迹有感【精选3篇】一

袁隆平用一粒种子转变世界而感动中国

袁隆平是江西省德安县人,无党派人士。1930年诞生,现任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暨湖南杂交水稻讨论中心主任,湖南席。闻名农业科学家。袁隆平是杂交水稻讨论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从1964年开头,他40多年如一日,全身心致力于杂交水稻的讨论,先后胜利研发出“三系法”杂交水稻、“两系法”杂交水稻、超级杂交稻一期、二期,使水稻产量从平均亩产300公斤左右先后提高到500公斤、700公斤、800公斤。现在,他领导讨论的超级杂交稻项目正朝着亩产900公斤的第三期目标顺当推动。与此同时,袁隆平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运用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用3亩地产出4亩地粮食,大幅度提高现有水稻单产和总产。20多年来,我国累计推广种植杂交稻56亿多亩,每年增产的稻谷可以养活7000多万人口,相当于全世界每年新诞生人口的总和。杂交水稻还被推广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种植面积达3000多万亩,他因此被海内外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荣获国家特等创造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平安保障奖等。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布满坎坷的讨论道路上奋力跋涉,把绿色的幻想书写在大地之上;在布满荆棘的试验丛林中踯躅前行,呕心沥血。历经很多次的挫折和失败,为生命中弥足宝贵的杂交水稻事业无怨无悔,倾其一生;历经数十载的不懈探究和困难实践,袁隆平最终胜利了!他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给人类带来了福音。他先后获得“国家特等创造奖”、“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多项国内奖项和联合国“科学奖”、“沃尔夫奖”、“世界粮食奖”等11项国际大奖,并在2022年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2022年4月,荣登“2022中国心灵富豪榜首富榜”。2022年9月14日,他作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受到中共中央全体常委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

在20世纪80年月,美国经济学家布朗曾提出一个严峻的问题——“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20年来,我国已通过杂交稻增产3500亿公斤,每年增产的稻谷可以多养活7000万人,这就是袁隆平的回答。因此,许多中国农夫说,吃饭靠“两平”——一靠,二靠袁隆平。其实,袁隆平的成果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西方国家称杂交稻是“东方魔稻”,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创造之后的第五大创造,誉为“其次次绿色革命”。2月初,网友、专家携手评比的“新四大创造”名单出炉,“杂交水稻”、“汉字激光照排”、“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复方蒿甲醚”最终入选。并且“杂交水稻”在评比中始终遥遥领先,占据第一的位置直到最终。

有人说袁隆平比那些富有起来的农夫更像农夫,瘦小的身子,高高的颧骨,背微驼,小平头,古铜色的脸庞爬上了些许老人斑,岁月风霜刻在了宽敞的额上,晒得乌黑的手臂被稻叶划上了一道道伤痕,穿着农村里常见的那种花纹短袖衬衣,一条灰裤,老式黑皮鞋上沾满泥巴,手上戴着一块黑色手表,特征很鲜亮。但就是这位看似很平常的老人,却在华盛顿正式就任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并且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的唯一当选者。世界闻名科学家、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国科学院院长西瑟罗纳先生在新当选院士就职典礼上介绍袁隆平院士的当选理由时说:袁隆平先生创造的杂交水稻技术,为世界粮食平安作出了杰出贡献,增产的粮食每年为世界解决了7000万人的吃饭问题。

袁隆平的先进事迹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充分确定与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2022年10月,在湖南考察时专程赴袁隆平主持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讨论中心,具体察看项目进展状况,充分确定了他们做出的重大贡献。30多个国家的总统、国王或部长会见了袁隆平院士。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丛书《走近袁隆平》所作序言中指出:“袁隆平同志等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就是我国科技工的杰出代表。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我国学问分子爱国主义的高尚情操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集中体现了我国人民剧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念和骄傲感,集中体现了我国科技工敢于创新、坚韧拼搏、为中华民族争气的宏大理想,集中体现了严谨治学、为人师表、平易近人、甘为人梯的崇高精神。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为我国科技事业的进展写下了美妙的篇章,用自己的勤奋和才智做出了无愧于祖国和时代的贡献。”2022年8月,总理在湖南考察时赞扬说:“袁隆平所做出的贡献,不仅有利中国,而且有利世界。”

袁隆平是我们党培育出来的当代科技工的杰出代表,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我国当代学问分子忧国忧民、造福人类的宏大理想,自强不息、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不畏艰辛、迎难而上的奋斗意志,淡泊名利、奉献社会的思想境界。作为科学家,袁隆平院士不仅贡献巨大,更是一位精神珍贵、品德高尚的人。他杰出的科技才能与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达到了完善结合和高度统一,赢得了社会的普遍敬重。他的人品、精神和作风,为我们身处教育战线的广阔学问分子树立了学习的典范。

感动中国颁奖词这样写到: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老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旧只是专注于田畴。淡薄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才智,收获富足。他毕生的幻想,就是让全部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袁隆平用一粒种子转变了世界,为让世界变得更美妙!如今,81岁高龄的袁隆平依旧为农夫多产粮而活跃在田间地头,为人类真正摆脱饥饿而奔跑在世界各地,直到生命最终的终点。

袁隆平的先进事迹有感【精选3篇】二

袁隆平精神是一道永恒光线

能成为院士谈何简单?没有真本领和创业精神,以及吃苦和怎么面对逆境的毅力,想都不要想成为,科学界一颗闪烁之星。在袁隆平院士八十寿辰的时候,虽然完成了人生的全部要达到的境界,却还在老骥伏枥孜孜不倦追求。国家领导人的庆贺,既是对袁隆平院士的身体关怀,也是对学问分子的关怀,更是对科学学问的敬重。

袁隆平院士的才智和科研力量,我们无需置疑。但是我想袁院士身上,还有一层更闪光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那比全部的才华更重要。首先是袁隆平院士心怀祖国和人民,把人民的生活,看得比自己的身体还重要。也因此几十年如一日,矢志不渝,悄悄奉献。就是心底这种信念,支持他在科学路上不断超越。有人曾称赞他自找苦吃,何不轻松点。袁院士坦然说:“为了大家不饿肚子,我心甘情愿吃这个苦。”一句话,能让我们不从心底感动?其次,能承受失败打击,但信念不倒。刚开头讨论条件简陋,尤其滇南育种遭受大地震威逼,但上千次的失败,都动摇不了袁院士,讨论杂交水稻的决心,就是倒,也要倒在稻田里。第三,袁隆平院士注意实践,厌烦信口胡来。他有一句经典名言: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他始终坚信真正的权威来自实践,使他在第一线义无反顾的坚守,锻造出了战略性的眼光,科学的光线四处闪烁。第四,袁院士胸怀宽敞,甘当人梯。他重视培育杂交水稻科研人才,并深邃认为,团结协作是开启胜利之门的钥匙。他捐出奖金,设立科研基金。他将试验材料,毫无保留的分送全国一些科研单,位加速了“三系”杂交稻讨论的步伐。由此让我国杂交水稻界精英辈出,讨论成果层出不穷,三十多年来,始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而且,杂交水稻还被推广到,全球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袁院士只要哪里有需求,都亲自前往指导,并不在意自己是不是科学家。第五,老骥伏枥永不满意。尽管袁院士已是高龄,但是在有生之年,他还要实现两个愿望:一是争取九十岁时,水稻亩产达到一千公斤。其次把杂交水稻推广到全世界,并已做好预备,关心其他国家研发杂交水稻。

这都是袁院士才智以外,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自然他获得多少嘉奖,授予多少职位,都是应当的。没有他的新型杂交水稻研发,中国和世界都将为粮食增产伤透脑筋。袁院士的这些精神,不是他有意作秀给人看的,而是发自内心对国家和人民的爱。再回过头来看看我们自己,不要说具备袁院士的全部精神品质,就算能拥有其中一项,都算是经典人才了。我们常说没有国家没有人民,就没有我们自己。我们以有强大的国家、强盛的民族而骄傲,但是这种骄傲怎么来?就需要我们努力奉献,不讲条件,不讲酬劳,只要要信任国家这个大家庭,是会给你暖和的就行。让我们永久记住并学习,袁隆平院士深邃的对待国家和人民,对待事业的进取精神,马不停地、只争朝夕朝前奋斗,把国家建设的更强大!

袁隆平的先进事迹有感【精选3篇】三

该为袁隆平的豪情壮志感到担忧

近日,“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来到了湖南桃源县漆河镇种植超级稻的农户们的稻田,查看超级稻生长状况。站在长势喜人的超级稻稻田中,袁隆平亦是豪情满怀,表示:“到我90岁时,要争取实现超级稻亩产达1000公斤的目标。”

袁隆平院士目前科研的杂交水稻攻克目标是830公斤/亩,并向900公斤/亩进军,根据他的豪情壮志,90岁时达到1000公斤/亩,也就是在10年后完成这个目标,换言之就是要在10年内将我国的杂交水稻产量提高200公斤/亩,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当然我们诚心的盼望我国的杂交水稻科研项目成果能够像袁隆平院士猜测的那样,在其90岁时能真的攻克1000公斤/亩的目标,由于这将有助于确保我国的粮食平安,保障全国人民的粮食供应,同时也能够造福全人类,缓解亚非拉落后粮食的粮食危机和粮荒,削减落后国家和地区的人口由于缺少粮食导致饥饿而死。我们也应当对袁隆平院士这样的目标有信念,也应当对袁隆平院士的豪情感到快乐。

但是,我们更应当对袁隆平院士的豪情壮志感到担忧,应当为袁隆平院士豪情壮志背后的我国粮食平安感到担忧。袁隆平院士今年已经79岁了,已是80岁高龄的老人,不管是根据我国的传统,还是根据有关法律规定,袁隆平院士都应当在家中享受家庭的天伦之乐,而不是连续在外工作。然而,他依旧以80岁高龄坚持在农村的试验田里进行着杂交水稻的科研攻克工作,一方面体现了他深深的社会责任感,体现了他宏大人生价值观,但是另一方面更多的反映了当前我国杂交水稻科研事业后继无人,严峻缺乏杂交水稻科研工。这里就有一个重大的问题,袁隆平院士逝世以后,我国国家还有人连续进行杂交水稻的科研事业吗?我国有杂交水稻科研人才立即接上袁隆平院士的班吗?我们一般老百姓真的不知道,或许在我们这个13亿人口的国家里没几个人知道和了解。

虽然袁隆平院士要在90岁攻克1000公斤的方案,但是谁敢保证袁隆平院士就肯定能够活到90岁谁呢?究竟他是80岁高龄的老人,是很简单出事,当然在我的内心里诚心盼望和祝愿袁隆平院士能够长年百岁,但是人终将离去这是万世不行转变的自然规律。袁隆平院士迟早要离开其深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