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予读震川文为女妇者,一往深情,每以一二细事见之,使人欲涕。盖古今事无巨细,惟此可歌可泣之精神,长留天壤。——黄宗羲项脊轩志【归有光】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0102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作者怀念祖母、母亲、妻子的深厚感情和三世变迁的感慨。(重点)03学习作者从日常琐碎事件中选取典型细节来抒发感情的写作技巧。(难点)学习目标走近作者归有光(1507—1571),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世称“震川先生”。汉族,苏州府太仓州昆山县(今江苏昆山)人。明朝中期散文家、官员。
归有光出生在昆山的一个大家族,祖上曾有过五世同堂的记录。这个家族在当地颇有声望,历代都有人入朝为官,权势很大,因而昆山一带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县官印不如归家信”。然而归有光的父亲归正没有取得过功名,只以读书耕田为务。归有光出生时,家族已经衰落。8岁时,母亲周氏去世;17岁时,奶奶夏氏去世;18岁时,写成《项脊轩志》前四段;20岁时,考中院试第一名,之后参加乡试五次落第;24岁时,娶了母亲生前为他定亲的女子魏氏;29岁时,发妻魏氏去世;32岁时,魏氏婢女寒花去世;33岁时,重新拿出《项脊轩志》,补写最后两段;35岁时,考中举人第二名,之后参加会试八次落第;43岁时,长子去世;44岁时,继室王氏去世。48岁时,倭寇作乱,归有光入城筹备守御,作《备倭事略》等;60岁时,考中三甲进士;及第后历官长兴知县、顺德通判、南京太仆寺丞等职,故被称为“归太仆”;64岁时,留掌内阁制敕房,参与编修《世宗实录》;65岁时,因劳累过度而抱恨病逝。人生经历(1506—1571)
归有光是明代“唐宋派”代表作家,被称为“今之欧阳修”,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与唐顺之、王慎中并称为“嘉靖三大家”,又与胡友信齐名,世称“归、胡”。著有《震川先生集》、《三吴水利录》等。
其散文感情真挚自然,语言朴素流畅,细节真实生动,有诗一般的意境,不是以重大的题材反映他所处的时代,而是通过记叙一些日常生活和家庭琐事,来表现母子、夫妻、兄弟之间的深情。代表作品有《项脊轩志》《先妣事略》《思子亭记》《寒花葬志》。文学成就写作背景
归家家族曾经一时兴旺,但是归有光的祖父和父亲都没有功名,做了一辈子平民百姓。母亲二十五岁时就丢下三子两女与世长辞,父亲是个穷县学生,家境急遽败落。也许就是这种困境,迫使年幼的归有光过早地懂得了人间忧难,开始奋发攻读。他追忆祖宗的荣耀,直面现实的惨淡,他不甘心家道中落,急切希望通过自己一人博取功名从而光宗耀祖,重振门庭。归有光久试不第,在家乡备受嘲讽与冷遇,使得他更加珍视家人的感情,但家族分崩离析。在这种隐痛之下,归有光创作了这篇散文。
《项脊轩志》分两次写成。前三段写于明世宗嘉靖三年(1524),当时归有光17岁,他通过所居项脊轩的变化和几件小事的描述,表达了对家人的怀念之情。在经历了结婚、妻死、不遇等人生变故后,作者于明世宗嘉靖十八年(1539),又为这篇散文增添了补记。整体感知第一章解
题项脊轩:书斋名,是作者家中一丈见方的斗室。追念祖先其远祖归道隆曾居住在太仓项脊泾。言其窄小如颈背之间,故名。志:“记”的意思,它散文的一种,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自号项脊生,寓意自己是归家的脊梁。读文正音渗(shèn)漉(lù)
修葺(qì)垣(yuán)墙
楯(shǔn)迨(dài)诸父
异爨(cuàn)老妪(yù)
先妣(bǐ)呱(gū)呱
阖(hé)门象笏(hù)
扃(jiōng)牖(yǒu)殆(dài)
姊(zǐ)一两三四间书斋种感情世变迁个女人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多可喜,亦多可悲祖辈,父母辈,自己先大母,妪,先妣,妻子五件事情修葺项脊轩;诸父异爨、老妪忆母、大母励志、回忆亡妻借一阁以寄三世之遗迹。——清·梅曾亮通读全文第二章第一段翻译
项脊轩,是过去的南阁楼。屋里只有一丈见方,可以容纳一个人居住。百年老屋,(屋顶墙上的)泥土(从上边)渗漏,(积聚的)雨水向下流淌;我每次动书桌,环视四周没有可以放置桌案的地方。屋子又朝北,不能照到阳光,时间过了中午就已经昏暗。我稍微给它加以修补,使它不再从上面漏雨。在屋前新开四扇窗户,围着庭院筑起围墙,用来对着南边射来的阳光,经日光反照,屋子里才明亮起来。在庭院我又混杂地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往日的栏杆,也就增加了光彩。借来的图书堆满了书架,我在这里生活悠然自得,有时长啸或吟唱,有时静悄悄地独自端坐着,自然界的各种声响都能清晰地听到;庭前、阶下却异常寂静,小鸟不时飞下来啄食,人到它面前也不离开。在农历每月十五日的夜晚,明亮的月光照在墙上。庭中桂树的影子疏疏密密,微风吹来,花影摇动,优美舒缓,美丽可爱。
“阁”:内室(旧时指女子的卧房)、小楼、收藏书籍或供佛的地方、藏物的小房间等等,其特点是矮而小,无疑不适合作为书斋。
原来项脊轩就是过去南边的阁子。按理说,一个封建大家庭,尤其是当地的名门望族,子孙辈读书不至于连一个像样的书房都没有,竟然要将一个空间狭小的阁子当作书房然而到了归有光一辈,这个封建大家庭开始分崩离析,家道衰落。第二段翻译
在此以前,庭院南北中间相通成为一体。等到伯父叔父们分了家,在室内外设置了许多小门和墙,到处都是。东家的狗向着西家叫,(分家后,狗把原住同一庭院的人当作陌生人),客人越过厨房去吃饭,鸡在厅堂里栖息。庭院中开始是篱笆隔开,不久又砌成了墙,一共变了两次。家中有个老婆婆,曾经在这里居住过。这个老婆婆,是我死去的祖母的婢女,给两代人喂过奶,先母对她很好。房子的西边和内室相连,先母曾经经常来。老婆婆常常对我说:“这个地方,你母亲曾经站在这儿。”老婆婆又说:“你姐姐在我怀中,呱呱地哭泣;你母亲用手指敲着房门说:‘孩子是冷呢?还是想吃东西呢?’我隔着门一一回答……”话还没有说完,我就哭起来,老婆婆也流下了眼泪。我从十五岁起就在轩内读书,有一天,祖母来看我,说:“我的孩子,好久没有见到你的身影了,为什么整天默默地呆在这里,真像个女孩子呀?”等到离开时,用手关上门,自言自语地说:“我们家读书人很久没有产生效果了,(我)孩子的成功,就指日可待了啊!”不一会,拿着一个象笏过来,说:“这是我祖父太常公宣德年间拿着去朝见皇帝用的,将来你应该(一定)会用到它!”瞻视回顾先人留下的旧物,就好像发生在昨天一样,真让人忍不住自己的情绪大声号哭。代表将甑放在灶上的双手。此字最早见于战国,古字形上部模拟双手拿着甑,中间是灶口,下部表示用双手将木柴推进灶口。本义指烧火做饭。代表甑,泛指锅镬一类炊具是灶口的象形下半部则是进柴烧火的缩影:双手(E)把一根根柴火(D)推进灶内一把“火”在下面熊熊燃烧着文化常识古臣僚上朝皆持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用以指画或记事。据《明史·舆服志》记载,一品到五品官员上朝用象牙做的手板。象笏材料补充
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①。冬月垆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室靡弃物,家无闲人。儿女大者攀【牵挽,抓住】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凉爽的样子】。遇僮奴有恩,虽至棰楚【木棒和荆杖。杖刑】,皆不忍有后言。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jiào)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牙齿不齐,上下不合。比喻抵触不合】,乃喜。孺人死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益念孺人,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余则茫然矣。世乃有无母之人,天乎!痛哉!——《先妣事略》
译文:若不谋夕:好像不能知道晚上会变成什么样子或发生什么情况,指好像形势危急,难以预料。母亲从不愁吃愁穿,却仍然辛苦劳作,好像朝不保夕似的。冬天,让婢女们把烧过的炉灰,再和成炭团,层层叠叠地放整齐,晒在台阶下面。屋里所有的东西都物尽其用,全家也看不见一个闲人。大孩子在身后牵着衣襟,怀里还抱着吃奶的孩子,即便如此,母亲手中还是不停地做针线活。家中打扫得窗明几净。对奴婢也宽厚有恩,他们哪怕挨了打,也都不忍心说怪话。我七岁时和堂兄有嘉一起进了学堂。每逢刮风下雨,堂兄总留下不走,我尽管心里恋恋不舍,却不能留在家中(不去上学)。母亲半夜醒来,就督促我默读《孝经》,如果能一字不差地背下来,母亲便十分高兴。母亲故去十六年,有光娶妻,也是母亲在世时订的亲。思母之情,愈加强烈。夜深人静时与爱妻谈及先母,两人忍不住相对而泣。追记母亲生平一点琐事,恍如昨日,其他的都已茫然若失了。世上竟有失去母亲的人,天哪,这有多么令人痛心啊!
第三段翻译
项脊轩的东边原来曾经是厨房,人们到那里去,(必须)从项脊轩前面经过。我关上窗户住在里面,时间长了,能够凭借脚步声辨别是谁。项脊轩一共遭过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焚毁,大概是有神灵在保护着吧。第四、五段翻译
我已经作了这篇文章,过了五年,我的妻子嫁到我家来,她时常来到轩中,向我问一些旧时的事情,有时伏在桌旁学写字。我妻子回娘家探亲,回来转述她的小妹妹们的话说:“听说姐姐家有个小阁楼,那么,什么叫小阁楼呢?”这以后六年,我的妻子去世,项脊轩破败没有整修。这之后两年,我很长时间生病卧床没有什么(精神上的)寄托,就派人再次修缮南阁子,格局跟过去稍有不同。然而从这之后我多在外边,不常住在这里居住。
庭院中有一棵枇杷树,是我妻子去世那年我?(妻子?)亲手种植的,现在已经高高挺立,(枝叶繁茂)像伞盖一样了。“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村上春树透过那郁郁葱葱的枇杷树就知道它承载了多少思念简单的几笔,就让“思念变得可数,让时间有了度量。”①暗示时光流逝。“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今已”表明时光在推移,静物发生了变化。②借物抒情,融情于景,抒发睹物思人,物是人非的感伤。作者看到树,自然想到种树之人,想到妻子的音容笑貌,如今物犹在,人已去。作者明写树,实则借物抒情,化无形的相思为有形之物,寄托了对亡妻深深的怀念之情。③以景结情。只说树在生长,不说人在思念,不言情而情无限,言有尽而意无穷。深入探究第三章
活动一:“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是本文的主旨句。你觉得可喜者为何而可悲者又为何?
活动二:本文写了读书轩中、诸父异爨、老妪忆母、追忆大母、吾妻来归几件事,请以小组为单位分析其中的细节描写及其妙处。活动三:家常琐事,人人可见;细节描写,大家熟知。为什么此文中的家常之语、极淡之笔却能如此动人心怀?妙笔到底妙在何处?任务清单活动一:“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是本文的主旨句。你觉得可喜者为何而可悲者又为何?
由喜而悲,转为怀旧。这句从文章结构上说,承上启下,是文眼,统领着全文。
喜——清贫之乐,诗意之心(轩中读书、俯啸仰歌、冥然兀坐,独享一份宁静、惬意、雅致)
悲——人事变迁、世事沧桑之慨异爨——家境没落之悲先妣关切,大母殷切希望——思亲之悲,伤逝之痛读书不效——自伤身世,始终不遇的愧疚怀念亡妻、儿女的深挚之情悲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分家)异爨——家境没落之悲语未毕,余泣,妪亦泣思亲之悲,伤逝之痛令人长号不自禁自伤身世,始终不遇的愧疚情感表达极有层次由内向转为外露由沉稳渐趋强烈从客观的记述中寄予深长的感叹情动于中,有泪无声,含蓄而有节制情如汹涌的潮水,直泻而出,完全失控人事变迁、世事沧桑之慨细节:泣——长号——(今已亭亭如盖矣)
活动二:本文写了读书轩中、诸父异爨、老妪忆母、追忆大母、吾妻来归几件事。
请以小组为单位分析其中的细节描写及其妙处。探究
读书轩中
在作者把狭窄、破旧、昏暗的书房修葺得明亮、优美、清幽之后,在轩中,或俯仰吟诵,或静默端坐,万籁有声,小鸟时来,明月半墙,风移影动,这几处细节描写,动与静、明与暗、有声与无声结合得十分巧妙。庭阶之寂与小鸟之动、墙之静与影之动、墙之坚实与风影之轻柔、月之明与影之暗形成对比,细致灵动地营造了清雅诗意的意境,流露出18岁少年悠然自得的读书之乐。探究
读书轩中
归有光“杂植兰桂竹木于庭”,使得往昔破旧的书斋旧貌换新颜,那么为何偏偏要种植“兰桂竹”呢?种植其他花卉不也同样可以美化环境吗?
探究
诸父异爨“庭中通南北为一”庭中始为篱,已为墙。
用“南北”方位指称“庭院”,可见其阔大,并且“南北为一”,南北俱为一体,说明之前这是一个大家庭、大庭院,家族之大、人丁之盛由此可见一斑。
用篱笆分割空间还不够,于是用“墙”,亲人之间的矛盾日益激烈,乃至有老死不相往来之势,骨肉亲情荡然无存。探究
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门墙客观上意味着诸父之间生活的分离,但在情感上,却意味着彼此间的隔阂与淡漠。到处都是的门墙代表着兄弟之间的淡漠、隔阂与疏离。
“东犬西吠”透露出的是大家族人与人之间的陌生、矛盾。“客逾庖而宴”表现出家庭生活秩序的混乱。“鸡栖于厅”则暗示大家庭礼制的荒废。不过用了13个字,寥寥几笔,就把封建大家庭中分家后所产生的那衰败、混乱不堪的情状和盘托出。作者未着笔于人,却处处见人心,展现了一幅大家庭分崩离析的颓败衰落、混乱无序的场景图。探究
老妪之语
作者通过老妪之口,只用一个动作(以指叩门扉)、两句话(儿寒乎?欲食乎?),就再现了慈母关爱儿女、嘘寒问暖的情状,刻画出了一位温柔慈爱的母亲。探究
祖母三言
“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为何不说“他日汝可用之”,而说“他日汝当用之”?一字之别,效果何在?】探究
祖母三言
“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嗔怪中是心疼是欣慰;
“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自语中是赞许是期待;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自豪中是信任是鼓励。
寥寥三言,写尽了老祖母对于孙儿重振家业的厚望。探究
吾妻来归
一事:“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来归,为小轩带来了欢笑和甜蜜,问古事、学书,既是妻子对作者才学的倾心,又是夫妻间的琴瑟和鸣。
一语:“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诸小妹对于阁子之所以好奇那是因为姐姐的一再提及,而姐姐之所以一再提及是因为她的喜爱。
一树:“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时光流逝,犹记当年妻子种树的情景,如今却生死永隔;枇杷树已亭亭如盖,而种树的那个人却永远都不会回来了。以景结情,余韵无穷。斯人已去,独留此树,睹物思人,触目伤情,看见了树,就想起那亲爱的人儿,树已亭亭如盖,人却无处寻踪。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活动三:钱基博评《项脊轩志》:“睹物怀人,此意境人人所有”,然而,以“极淡之笔”写“极至之情”,“此妙笔人人所无”。
家常琐事,人人可见;细节描写,大家熟知。为什么此文中的家常之语、极淡之笔却能如此动人心怀?转述的效果“转述”是对回忆不能及的弥补,“转述”使记忆更丰富,更有延伸性,从而使所积聚的情感更为饱满。不直接写母亲的音容笑貌,而要通过老妪之口。①归有光8岁丧母,对于母亲的音容笑貌没有什么印象。只能从他人的只言片语中去拼凑母亲的点点滴滴,每一个小细节于他而言都如同至宝。从老妪的话中得知母亲那么温柔那么慈爱,但是这份来自母亲的关爱早已失却,这是生命中多么大的缺失啊!他选取这样的细节来写母亲,不仅写出母亲对子女的疼爱,更有对母爱的思念以及渴求母爱而不得的痛苦。“泣”,并非令人绝望的、呼天抢地的悲痛,而是一种带有温情的伤感。转述的效果不直接写母亲的音容笑貌,而要通过老妪之口。②对于一个日渐长大的孩子来说,想象和怀念母亲的感情一天比一天浓厚,乃至于成为一种阴影笼罩在心头。从老妪的角度写,会更真实。转述的效果
回忆祖母,她“持一象笏至”时,已变成了一个转述者,祖先的荣耀和现实的没落唤起了归有光振兴家族的担当感。作者通过“象笏”,可以还原一切有关家族曾经兴盛的想象,继而升华出自己崇高的责任感,而其又与现实的怀才不遇形成鲜明的对比,“令人长号不自禁”。这“长号”中到底有几层痛苦?这长号中既饱含着归有光仕途、人生失意的慨叹,光阴流逝之无奈,更包含他自觉有负祖母重托的悲恸,对祖母的思念愈深,愧疚之情愈烈。转述的效果
回忆妻子,也添加了转述:“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诸小妹怎么会问起“阁子”的事呢?无疑是“吾妻”经常在她们面前提起的缘故。那么“吾妻”为什么会经常提起“阁子”呢?上面“时至轩中……”那一句话就是答案。可以想见,“吾妻”经常在诸小妹面前提起的,不光是“阁子”,还有阁子中的人,他们在阁子中亲密无间的生活。因此,这一处描写,写出了作者与妻子之间相亲相爱、其乐融融的欢乐生活。细节的照应
林纾曾言:“琐琐屑屑,均家常之语,乃至百读不厌,斯亦奇矣。”但哪有仅凭琐屑之语就能堆积出一篇奇文的。细节的选择其实是作者的苦心经营。细节的照应此文细节的前后勾连照应极为严谨,浑然天成。从开头修缮的无穷乐趣到妻子死后的“室坏不修”,18岁的少年心境与30多岁的中年颓唐令人潸然。“室坏不修”可以体会到作者在妻子死后生活的百无聊赖、生活境遇的不佳和心情的惨淡,与前文夫妻生活的甜蜜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作者对亡妻的真挚感情和深切的怀念。细节的照应“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与后文的“余扃牖而居”照应,少年勤勉苦读立志振兴家业与祖母所言亦一一照应。“百年老屋”历史悠远,可见归家曾经显赫,与后文的“诸父异爨”“吾家读书久不效”相对应,从中可看到归家的没落。正因为家族的没落,祖母才对孙儿寄予厚望,孙儿也立志凭一己之才华重振家声;但是18岁作文时没有实现,30多岁补记时仍然没有实现,令人唏嘘。
《项脊轩志》是归有光两个时期所写,前三段写于18岁的时候,后一部分写于32岁或更晚的时候。这样的时间跨度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时间的流转变化、人生的跌宕沉浮,而在不同的时间点所看到的同一件事也就带上了不同的感情色彩。
整篇文章情感较为复杂,悲中有喜,喜中有悲,悲喜交织。如何理解?再次品味“悲”与“喜”这间“百年老屋”在百年风雨的侵蚀下,阴暗、潮湿,明显不适合作为优雅的读书场所,但它最终肩负起成为书斋的使命,其中包含着归有光的无奈和辛酸。于年轻的归有光来说,一个名门望族的大家庭竟然败落到用“阁子”当作书斋的境地,这是天大的耻辱,亦是万般的不甘,更是激励自我刻苦攻读以求改变的现实原因。悲喜交织作者读书轩中悠然自得,那是18岁的昂扬欢喜;而32岁仍屡次不第,那么多年固守书斋的勤勉苦读又是多么的辛酸!祖母的怜惜夸赞是值得骄傲的事,是喜;但多年之后亦未能实现祖母的期望,又是多么悲哀!妻子早逝,是悲;但轩中相伴,言笑晏晏,又是多年之后都难以忘怀的甜蜜啊!文中的感情线索不是泾渭分明的,作者的情感悲喜交织,曲折变化,因为生命本身就是如此。悲喜交织作者借项脊轩的兴废抒写了少年奋发苦读重振家业的志向,但家族分崩的
、至亲逝去的
、屡试不第的
、重振家业的
,是归有光难以掌控的人世无常。任世事无常,生命短暂,那年少的志气、那母亲的慈爱、那祖母的厚望、那爱情的甜蜜,那一片深情,永恒存在!悲喜交织,深情永在总结
一篇文章,两度书写,三代亲人。十余年的时间距离却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房地产股权置换与项目合作开发协议3篇
- 2025年度网络营销推广与效果监测合同3篇
- 专业高炮广告牌制作施工协议样本版B版
- 2024黄豆购销详细条款合同版B版
- 个人贷款协议规范样本(2024年)版B版
- 老人与海读后感以及收获
- 专业钢筋施工承揽合同书2024版样本一
- 心理健康教育与学习环境优化策略
- 2024离婚赡养费用的确定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防火涂料施工、技术支持及培训合同3篇
-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同步练习
- 202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专业技术人员招聘3人历年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DFMEA-第五版标准表格
- 2024年软件资格考试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员(初级)(基础知识、应用技术)合卷试卷及解答参考
- 第8课《列夫-托尔斯泰》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职业咖啡比赛方案策划书
- 人教版2024-2025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计算题专项训专题09运用运算律简便运算(计算题专项训练)(学生版+解析)
- 2023年二轮复习解答题专题十七:二次函数的应用(销售利润问题)(原卷版+解析)
- 《ISO56001-2024创新管理体系 - 要求》之26:“9绩效评价-9.3管理评审”解读和应用指导材料(雷泽佳编制-2024)
- GB 26134-2024乘用车顶部抗压强度
- 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必修第二册学习笔记第3章 本章知识网络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