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我国新闻立法一、本文概述新闻立法,作为新闻传播活动法治化的重要标志,对于维护新闻自由、保障公众知情权、促进新闻传播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旨在探讨我国新闻立法的现状、必要性、挑战及未来发展路径,以期为完善我国新闻法制建设提供有益参考。在概述部分,本文将首先界定新闻立法的内涵与外延,明确新闻立法的调整对象和基本原则。接着,文章将回顾我国新闻立法的发展历程,分析当前新闻立法所处的历史阶段和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阐述新闻立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包括维护新闻秩序、保障新闻自由、促进新闻传播事业健康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文章将提出完善我国新闻立法的建议,包括制定统一的新闻法、完善新闻监管机制、加强新闻伦理建设等方面,以期为我国新闻立法工作提供有益参考。通过本文的论述,我们期望能够加深对我国新闻立法现状和挑战的认识,为推动新闻立法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我们也期望通过完善新闻立法,为新闻传播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为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贡献力量。二、新闻立法的基本理论新闻立法作为一种法律实践,其基本理论主要涉及到新闻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等核心概念的界定与保障。新闻立法不仅是国家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公民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等民主权利的重要手段。新闻立法必须明确新闻自由的原则。新闻自由是民主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它保障了新闻机构和新闻从业人员在采集、报道、传播新闻过程中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新闻立法应确保新闻自由不受非法干涉,保护新闻工作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新闻业的健康发展。新闻立法应当尊重并保护言论自由。言论自由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新闻自由的基石。新闻立法应确保公民在通过新闻媒体发表言论时不受限制,同时要求新闻机构和新闻从业人员在行使言论自由时,遵守法律法规,尊重社会公德,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稳定。再次,新闻立法需要关注出版自由。出版自由是新闻自由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保障了出版物在内容、形式、发行等方面的自主性。新闻立法应确保出版自由不受非法限制,保障出版物的合法权益,促进出版业的繁荣与发展。新闻立法还应关注新闻真实性和公正性的问题。新闻立法应要求新闻机构和新闻从业人员在采集、报道、传播新闻时,坚持真实、公正、客观的原则,防止虚假新闻、不实报道的传播,维护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和社会形象。新闻立法的基本理论涵盖了新闻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以及新闻真实性和公正性等多个方面。在制定新闻立法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基本理论,确保新闻立法能够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利,促进新闻业的健康发展。三、我国新闻立法的发展历程我国新闻立法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历经数十年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现今相对完善的新闻法治体系。这一过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新闻事业在法制建设上起步较慢,新闻立法工作尚未全面展开。然而,随着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新闻立法逐渐受到重视。在这一阶段,我国制定了一系列与新闻事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出版管理条例》《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等,为新闻立法奠定了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立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新闻事业也逐步走向市场化、产业化。为适应这一形势,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新闻法律法规,如《著作权法》《广告法》等,进一步规范了新闻市场秩序,保护了新闻单位和新闻工作者的合法权益。进入21世纪,我国新闻立法迎来了更加快速的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新闻传播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我国加快了新闻立法的步伐,相继制定了《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网络安全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为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当前,我国新闻立法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在新闻法治建设方面,我国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新闻单位和新闻工作者的权益得到了更加充分的保障。我国新闻立法也在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积极应对新媒体、自媒体等新兴业态的挑战,为新闻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我国新闻立法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适应时代发展、逐步完善的过程。在未来,随着新闻事业的不断发展和社会法治建设的深入推进,我国新闻立法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加光明的未来。四、我国新闻立法的现状与问题近年来,我国在新闻立法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从现状来看,我国新闻立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政府相关部门已经认识到新闻立法的重要性,开始着手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同时,新闻行业也在积极探索自律机制,加强行业内部管理,提高新闻传播的质量和公信力。这些努力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新闻行业的行为,保护了新闻工作者的权益,促进了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然而,我国新闻立法还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新闻立法体系尚不完善。虽然有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但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难以适应新闻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新闻立法执行力度不够。一些规定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导致新闻侵权行为频发,新闻工作者的权益得不到充分保障。新闻立法还存在一些争议和难点,如如何平衡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如何界定新闻侵权与舆论监督等,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针对以上问题,我国新闻立法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一是完善新闻立法体系,制定更加全面、系统的法律法规,明确新闻行业的行为规范和责任义务;二是加强新闻立法执行力度,建立健全新闻侵权赔偿机制,加大对新闻侵权行为的处罚力度;三是加强新闻行业自律机制建设,提高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素养和道德水平,促进新闻行业的健康发展;四是加强新闻法学研究,深入探讨新闻立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新闻立法提供科学支撑。我国新闻立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新闻立法体系、加强执行力度、加强自律机制建设、加强法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为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五、完善我国新闻立法的建议新闻立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一环,也是媒体行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针对当前我国新闻立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本文提出以下建议:明确立法目的和原则:新闻立法应明确保障新闻自由、维护公共利益、促进新闻业健康发展的立法目的。同时,应确立新闻立法的基本原则,包括新闻自由原则、新闻真实原则、新闻公正原则等,以指导新闻实践。完善新闻法律体系:应制定全面、系统的新闻法律法规,包括新闻法、广播电视法、网络传播法等,形成完善的新闻法律体系。同时,应注意各法律法规之间的协调性和衔接性,避免出现法律冲突和漏洞。强化新闻监管机制:应建立健全新闻监管机制,加强对新闻媒体的监管和管理。同时,应明确监管部门的职责和权限,避免监管过度或监管不足。保护新闻从业人员权益:应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保护新闻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包括采访权、报道权、发表权等。同时,应建立健全新闻从业人员职业保障制度,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加强新闻伦理建设:应重视新闻伦理建设,制定新闻伦理规范,引导新闻从业人员遵守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同时,应加强对新闻从业人员的伦理教育和培训,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的伦理意识和伦理素养。完善我国新闻立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支持。只有不断完善新闻法律体系、加强新闻监管机制、保护新闻从业人员权益、加强新闻伦理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才能推动我国新闻事业健康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出积极贡献。六、国内外新闻立法经验借鉴新闻立法是一个涉及言论自由、媒体责任和社会稳定的复杂议题。在探讨我国新闻立法的过程中,借鉴国内外的新闻立法经验显得尤为重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新闻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早期的新闻审查制度到如今的互联网信息管理规定,体现了我国对新闻传播活动的严格把控和逐步规范化。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我国在网络新闻管理方面也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这些规定在保障新闻自由的同时,也明确了媒体和个人的法律责任。在新闻立法方面,许多西方国家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法律体系。例如,美国的《第一修正案》保护了言论和新闻自由,同时也明确了媒体在报道时应遵循的准则。英国的《报纸出版自由法》则确保了新闻媒体的独立性和公正性。这些国家的新闻立法经验表明,新闻自由并不是绝对的,它需要在保障言论自由的同时,也要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借鉴国内外新闻立法经验,我国在进行新闻立法时应考虑以下几点:要平衡好言论自由与社会稳定的关系,确保新闻立法既能保障媒体和个人的新闻自由,又能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要明确媒体和个人的法律责任,防止新闻失实和虚假报道;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不断完善新闻立法体系,以适应新的传播环境和挑战。新闻立法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我们在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和完善。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新闻事业在法治的轨道上健康发展,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七、结论新闻立法在我国新闻传播事业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新闻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在这一背景下,完善新闻立法,既是对新闻工作者权益的保障,也是对公众知情权和监督权的尊重。新闻立法对于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和公正性至关重要。新闻是社会的镜子,是公众了解世界的重要窗口。通过立法,可以明确新闻传播的规范和标准,确保新闻内容真实可信,避免虚假新闻和误导性信息的传播。同时,新闻立法还能促进新闻媒体的自律和规范化发展,提升新闻行业的整体形象和公信力。新闻立法有助于保护新闻工作者的合法权益。新闻工作者在采访、报道和评论过程中,可能会遭遇各种阻力和干扰。通过立法,可以为新闻工作者提供明确的法律保障,维护其合法权益,确保新闻自由和舆论监督的顺利进行。新闻立法还能推动新闻行业的创新发展。在信息化时代,新闻传播的渠道和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新闻立法应当适应这一趋势,为新闻行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法律支持。通过明确新闻作品的版权保护、规范网络新闻的传播秩序等措施,可以激发新闻行业的创造活力,推动新闻事业的繁荣发展。新闻立法在我国新闻传播事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新闻立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研究和实践,不断完善新闻立法体系,为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我们也应当积极倡导新闻行业的自律和规范化发展,提升新闻行业的整体形象和公信力,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参考资料:新闻作品,作为社会信息的传播媒介,在新闻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由于其特有的传播性和公共性,新闻作品的著作权保护一直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问题。在我国,著作权法对新闻作品的保护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依据,这对于维护新闻作品的原创性、促进新闻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著作权法明确规定,新闻作品是著作权保护的对象。这意味着,无论是文字、图片、音频还是视频形式的新闻作品,其作者都享有著作权法所赋予的各项权利,包括但不限于复制权、发行权、广播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等。著作权法还规定了相应的侵权行为和法律责任,为新闻作品的著作权保护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武器。强调原创性:我国著作权法对新闻作品的保护,首先强调的是原创性。只有具备原创性的新闻作品,才能获得著作权法的保护。这有利于鼓励新闻工作者积极创新,提高新闻作品的质量和社会影响力。重视传播价值:在保护原创性的基础上,我国著作权法还重视新闻作品的传播价值。通过赋予新闻作品著作权,可以鼓励更多的优秀新闻作品传播,为社会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平衡公共利益:考虑到新闻作品的公共性和传播性,我国著作权法在保护新闻作品的同时,也注重平衡公共利益。例如,对于时事新闻,著作权法规定公众可以自由传播而不构成侵权。维护新闻工作者的权益:通过著作权法的保护,新闻工作者对其创作的作品享有合法的著作权,这有助于维护他们的权益,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促进新闻业的发展:强有力的著作权保护能够鼓励更多的优秀新闻作品问世,促进新闻业的发展。同时,也有助于提升我国在国际新闻领域的竞争力和影响力。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在保障新闻作品原创性和著作权的同时,我国著作权法也兼顾了社会公共利益,实现了二者之间的平衡。这有助于维护社会信息的公正传播,保障公众的知情权。我国著作权法对新闻作品的立法保护,既体现了对原创性的尊重和对新闻工作者的权益维护,又兼顾了新闻作品的公共性和传播性。这为我国新闻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有助于推动我国新闻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在未来的实践中,我们应继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强化执法力度,为我国的新闻事业保驾护航。新闻法,新闻活动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新闻法是指国家制定和颁布的、适用于各种新闻传播媒介(包括报纸、刊物、广播、电视、新闻电影等)的有关新闻采集、传播、交流的法令规章。作为法制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国家对新闻传播行为实施的法律规范,用以确定新闻机构的性质、任务和具体职责,明确新闻事业与政府、社会和公民个人的关系。新闻法为新闻自由提供了法律保障,同时也从法律上对新闻自由给予一定的制约,防止媒介权利滥用。世界上只有部分国家制定了专门的新闻法。多数国家则在宪法或普通法(民法、刑法)中作出有关的规定。宪法中关于言论自由、新闻自由的规定各国宪法(或基本法)一般都一方面保障公民的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保障新闻工作者在法律的范围内正常行使其采访、报道、出版、传播的职能。另一方面防止滥用言论自由或新闻自由而侵犯公民权利、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安全。有些国家的宪法则还保障公民获得情报和信息的权利。法国国民议会于1789年8月26日通过《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其11章规定:“思想与言论的自由交流乃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因此,任何公民均享有言论、写作和出版的自由,但在法律限制内须担负滥用此项自由的责任。”这是世界各国宪法中最早的关于新闻自由的表述,并成为后来世界多数国家宪法中关于新闻自由的表述的基本模式。瑞士联邦宪法(1874)第55条称:“出版自由应予保障之”,“但各州得依法规定必要的处分,以杜流弊,该项法律须经联邦议会之核准”,“联邦政府有权颁布关于利用言论自由权反对联邦政府及官员之惩戒条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1949)第5条规定:“人人有用口头、书面和绘画自由地表达和传播自己意见的权利,并有自由采访一般可允许报道的消息的权利。新闻出版、广播和电影报道的自由予以保护,不受检查。”第18条又规定:“凡以攻击自由、民主之基本秩序为目的而滥用自由表达的权利,特别是出版自由,教育自由,集会自由,结社自由,通信、邮政、电讯秘密权、财产权和避难权者,即丧失上述各种基本权利。联邦宪法法院将宣布剥夺此类权利,并确定剥夺的范围。”印度共和国宪法(1949)第19条第1款规定:“一切公民应有下列权利:甲、言论上表达之自由……”;第2款规定:“任何现行法律,凡规定诽谤(书面或口头),妨害名誉,藐视法庭或任何违反善良行为或道德,破坏国家之安全,或意图颠覆国家等事项者,则第1款甲项之规定,不影响各该法之施行,并不妨碍国家制定任何此类法律。”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宪法(1971)第47条:“保障公民个人意见的自由,和将这种意见用口语、写作、摄影或其他方法加以表达的权利。”第48条规定:“在紧急状态下或战时,在与公共安全有关的事情上或为了国家安全,可以依法对报纸、出版物及大众媒介施加有限的检查制度。”墨西哥联邦共和国宪法(1931)第6条规定:“思想之自由,除破坏道德、侵害第三者的权利、煽动罪恶及妨碍公共秩序外,概不受司法机关或行政机关之审查。”苏联宪法(1977)规定:“为了适合人民的利益以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保障苏联公民享有言论、出版、结社、集会、游行和示威自由。”“公民享受其权利和自由,不得危害社会和国家的利益,或侵犯其他公民的自由。”一些国家的宪法对公民的言论自由不加以任何限制。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1791)保证“国会将不通过……任何剥夺言论自由的法律。”由于这一表述过于空泛,各方对它的涵义理解不同,对宪法的解释不得不通过联邦最高法院的具体判例来加以补充,或由地方的宪法在国家宪法的基础上来对滥用自由加以限制。如纽约州的宪法规定:“每一公民对于任何问题均有写作、口述或出版其意见的自由,但须自负滥用此项权利的责任。政府不得制定法律以限制或废止言论及出版之自由。”在特殊情况下则通过制定特别法令来加以限制,如建国初期的《处置外侨法》和《取缔煽动法》,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危害治安取缔法》,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美国报纸战时管理法》等。一些国家的宪法,除保障公民的表达权外,强调公民的获知权(了解权)。南斯拉夫宪法(1974)第168条规定:“公民获得情报的权利应受到保障,包括有关他们生活和工作及所居住的乡镇的问题和国内的发展的情况。报刊、广播电台、电视台和其他情报媒介一定要真实客观地向公众报道。情报团体和组织要使与公众有关的意见公开化。”其他一些国家则制定特别法规以保障公民的了解权。芬兰的《文件公开法》(1951)、美国的《情报自由法》(1966)、日本的《情报公开权利宣言》(1981),都规定公民有权从政府机构或官员获得法律所许可的情报。有一些国家的宪法对新闻出版事业的权利与义务作出相当具体的规定。葡萄牙人民共和国宪法(1976)第37条关于“言论自由和获得情报自由”的表述中,提到“所有自然人和法人都可平等而有效地行使答辩权。”第38条关于“出版自由”的表述中,提到“电视业不得由私人所有。”土耳其共和国宪法(1967,1974修正)第22~27条,对出版自由的具体内容,包括报刊的出版、法律责任、设备处置、答辩权等,有详细的规定,实际上已包含了新闻法的内容。普通法(民法、刑法)中与新闻工作有关的立法一些没有成文宪法的国家如英国、加拿大,以及许多有宪法的国家所制定的普通法,包括民法和刑法,其许多规定也适用于新闻工作和新闻工作者。这主要是普通法中对于诽谤、煽动、淫秽等罪行进行惩戒的规定。对于侵犯隐私、泄露机密、诋毁别国元首或国家声誉、危害国家安全等,不同国家也在法律上有不同的规定。英国法制中的“藐视法庭罪”也适用于新闻报道,包括应负民事责任的故意不遵守法庭秩序或不履行法庭所赋予的法律责任(如不接受传票),以及应负刑事责任的评论审判员、法官或审讯过程,从而可能有损公众对司法当局的信任或造成干预司法秩序。一些国家还有一些不成文法,适用于新闻工作和新闻工作者。一种是判例法,即以对某一案例所作的判决,作为对新闻界的法律规范。如1964年美国最高法院对政府官员L.B.沙利文控告<纽约时报>诽谤案的裁定说,根据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应保护报纸进行不受约束的、大胆和完全公开的辩论。政府官员只有证明对他本人的批评报道不仅失实、而且确属出于恶意时,才能提出诽谤拆讼。这一判例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成为判断美国某一报纸的新闻报道是否犯有诽谤罪的法律规范。另外一种不成文法是某些国家的新闻界根据本国情况对某些问题共同心照不宣地避免予以报道。一些有国王的国家,其新闻界一般都不批评王室。专门新闻法规全世界有为数不多的一些国家制定了适用于新闻事业和新闻工作者的专门法规。埃及、丹麦、罗马尼亚、波兰、匈牙利、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黎巴嫩、葡萄牙称为《新闻法》,瑞典、荷兰、芬兰称为《新闻自由法》,捷克斯洛伐克称为《定期刊物和其他宣传工具法》,塞内加尔称为《新闻刊物和记者职业法》,英国称为《出版自由准则》,孟加拉国称为《报纸出版法》,哥伦比亚称为《记者法》,加纳称为《报纸登记法》,危地马拉称为《思想表达法》,圭亚那称为《出版物与报纸法》,肯尼亚称为《书籍与报纸法》,马来西亚称为《印刷报纸法》,新西兰称为《报纸及印刷人法》,新加坡称为《报纸及印刷物法》等。瑞典议会于1776年以作为宪法的一部分通过的《报纸自由法》,是世界最早的一部关于新闻的法规。其现行的《报纸自由法》系于1949年修订后执行。一些国家在国家或联邦一级并无新闻法,而由地方(省、州、共和国等)一级根据国家宪法(基本法)的有关规定,制定各自的新闻法。南斯拉夫、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情况就是如此。一些国家并无统一的完整的新闻法,而有若干单项的法规构成一个类似新闻法的法律体系。如尼日利亚适用于新闻事业的法规主要有《联邦报纸法令》(1917)、《出版法令》、《报纸(修正)法》(1964)、《煽动法》(1964)、《尼日利亚刑法》。印度适用于新闻界的法律有:《报纸(价格与页数)法》(1956)、《报纸(价格控制)法》(1972)、《报纸及书籍登记法》(1867)、《现任记者(确定工资等级)法》(1958)、《现任记者(服务条件)法》(1974)、《议会程序(保护出版)法》(1977)、《阻止应予反对的事物出版法》(1976;1977重申)等。①新闻媒介的职责与权利。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各州的新闻法都规定“报纸服务于自由民主体制”。波兰新闻法规定新闻的三大职能是:为发展社会主义的社会关系服务;贯彻执行公共生活公开化、社会监督和揭露与批评不良现象的原则;为公民共同参与国家的重大问题和其他公共事务的决策提供条件。为了保障新闻工作者执行其任务,一些国家的新闻法规定:除法律另有规定者外,记者有权接触政府档案和从政府官员获得情报;有权不透露消息来源;有在采访和报道中获得便利、其人身安全获得保障之权;禁止警察为寻找非新闻记者的罪证而搜查报纸编辑部,除非警察持有传票并事先通知新闻采访人,使其有时间就当局是否有权搜查向法院提出控拆;禁止关闭报纸或迫使报纸停刊等。这种保障的程度,因国家情况的不同,有很大的差异。②新闻媒介的义务。许多国家的新闻法规定:必须保证新闻的真实性;新闻媒介和新闻工作者应同普通公民一样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保护新闻来源;保守国家机密;不得侵犯个人隐私;遵守职业道德;不得以不正当手段获得新闻或取得非法利益;不得妨碍司法程序等。为事先预防或事后惩戒新闻工作者的违法行为,各国常采取作出单项法规或特别通知的形式。美国的《情报自由法》(1966)规定:国家安全、保密性的外交资料,政府雇员个人档案和健康登记表属于保密范围。英国政府以《D通知》(D-Notice)知照新闻机构某些方面的消息不得发表,其中包括防务计划、核武器、英国情报局、密码与通信等。③新闻事业的管理。许多国家的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桥梁栏杆采购合同模板6篇
- 2025年度口腔诊所投资合作与风险分担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材料采购合同补充协议:技术创新共享2篇
- 二零二五版抵押借款合同与借款合同签订流程与风险防范3篇
- 二零二五版国有房产出售合同(智慧社区共建协议)3篇
- 2025年度餐饮业中央厨房租赁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35KV变电站电气设备技术改造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房地产项目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开发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班组分包道路养护合同3篇
- 2025版金融产品股权及债权转让与风险管理合同3篇
- 公务员考试工信部面试真题及解析
- GB/T 15593-2020输血(液)器具用聚氯乙烯塑料
- 2023年上海英语高考卷及答案完整版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高等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 金红叶纸业简介-2 -纸品及产品知识
- 《连锁经营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 《毕淑敏文集》电子书
- 颈椎JOA评分 表格
- 员工岗位能力评价标准
- 定量分析方法-课件
- 朱曦编著设计形态知识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