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望海楼晚景(选一)》描写钱塘江潮诗篇_第1页
苏轼《望海楼晚景(选一)》描写钱塘江潮诗篇_第2页
苏轼《望海楼晚景(选一)》描写钱塘江潮诗篇_第3页
苏轼《望海楼晚景(选一)》描写钱塘江潮诗篇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下载后可编辑苏轼《望海楼晚景(选一)》描写钱塘江潮诗篇苏轼《望海楼晚景(选一)》描写钱塘江潮诗篇

海上涛头一线来,楼前指顾雪成堆②。从今潮上君须上,更看银山十二回③。

【解释】

①望海楼:又名望潮楼,即中和堂东楼,在杭州凤凰山上,能看到钱塘江潮,是杭州名胜之一。此诗共五首,这里选第一首。

②指顾:指点顾盼之间,形容时间极短。犹言顷刻、须臾。

③十二回:一作"二十回'。

【评析】

钱塘江大潮是举世闻名的海潮奇观。特别是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有时是十七日)那一天,海水由杭州湾涌入喇叭形的钱塘江口,与江水相激,形成高达35米的潮头,犹如万马奔腾,汹涌而来,发出震天动地的轰鸣声。潮头撞击在钱塘岸上,溅起数十米高的浪花,景象极其雄伟壮观,这就是著名的钱塘江大潮。古往今来,钱塘潮吸引了无数骚人墨客,激发了他们多少奇妙的艺术灵感,因而写下了许许多多歌咏钱塘潮的名篇佳作。苏轼的《望海楼晚景》(之一),就是其中有名的一篇。

《望海楼晚景》这一组诗共有五首绝句,是熙宁五年(1072)八月,苏轼在监考贡举时登临望海楼所作。他在《答范梦得书》中说:"某旬日来,被差本州监试,得闲二十余日,在中和堂望海楼闲坐,渐觉快适,有诗数首寄去,以发一笑。'即是指此。这里选的第一首,描写的正是钱塘江大潮。

此诗的第一句:"海上涛头一线来',写站在望海楼上,极目远眺海潮在天边初起的情景。南宋诗人周密在《武林旧事观潮》中曾记载:"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明末清初的张岱在《白洋潮》一文中,也有"立塘上,见潮头一线,从海宁而来'这样的话,可见在这里用"一线'来描写天边的潮头,是非常真实而准确的,

可是接下来,却并没有描写海潮"际天而来'的具体过程。并没有写它"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周密)的气势,也没有写它"海涌银为廓,江横玉系腰'(杨万里)的颜色,更没有写它"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潘阆)的轰响。而是将这些统统避开,用"楼前指顾雪成堆'一句,直接写出潮头扑到江岸,激起冲天浪花,喷珠溅玉、犹如雪堆的情景。也就是说,第一句写潮起,第二句已是写潮终了。

为什么这样写呢?是因为海潮从天边涌来的景象不值得写吗?当然不是;是写不出来吗?当然更不是。我们分析,这样写,可能出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因为前人描写潮涌的文字已经很多,即使变尽方法,刻意描摹,恐怕也很难自出机杼,超出前人的窠臼;二是因为写的毕竟只是一首七言绝句,在这样短小的篇幅中,即使句句写涌潮的景象,恐怕也难以说得十分详尽。所以干脆砍掉了这一过程的叙述,造成结构的大幅度的跳跃,把天边的一线潮头,一下子引到了读者的面前。

"指顾'二字似乎是说,在指点顾盼的刹那间,潮头已从天边扑到脚下,这自然是夸张的写法。因为尽管海潮涌来时速度可达每秒钟10米,但从天边的"涛头一线',到楼前的雪浪成堆,这中间也有一个过程,绝不会是转眼之间的事情。用"指顾'二字,显然是极言潮涌之速;他的目的,仅仅是为了造成一种强烈的印象,而不是去作具体的描写,这就给我们留下了广阔的想象余地:我们仿佛看到了海潮涌来时那汹涌澎湃、呼啸奔腾的情景,看到了那"涛似连山喷雪来'(李白)、"头高数丈触山回'(刘禹锡)的壁立的潮头,感到了大自然中那种排山倒海、令人心惊目眩的伟大力量。在这种自由的、创造性的想象中,我们大大丰富了提供给我们的画面,获得了更强的艺术感受而使读者做到这一点,应当说,正是这首诗取得的最大成功!

诗的后两句,"从今潮上君须上,更看银山十二回',已经不再是对钱塘江大潮的正面描写,而是由实写转向了虚写和烘托。他劝告同来的人们,要珍惜每一次观潮的机会,每当潮起,一定要登上望海楼,来观赏这壮美如画的奇景,千万不要错过,直到"更看银山十二回'!字里行间,流溢着对海潮美景的无比热爱和由衷赞叹,可谓意笃情深。这种虚处落笔的写法,不仅没有削弱全诗的形象性,反而扩大了诗的感情容量,进一步渲染了钱塘海潮之美,使此诗写得景动人、情亦动人,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这也是此诗成为脍炙人口的山水名篇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诗最后的"十二回'三字,有的本子作"二十回',对于究竟应该使用哪种写法,过去的解释似乎都不够充分。例如有的本子说:用"二十回'是"极言其多',可是,用三十回、四十回,岂不是更见其多吗?为什么偏用"二十回'呢?也有的本子说:"当以十二回为佳',但"佳'在何处,却没有作出说明,因而难以令人信服。

我们认为,诗中的"十二'应是一个实指的数字,即指一年中的十二个月,"银山十二回',即是指每个月一次的潮观。由于太阳、月亮与地球同在一条直线上形成的引潮力的作用,钱塘江每个月望日后的两三天都有一次较大的海潮,只不过没有八月十八日的秋潮那样壮观、那样举世闻名罢了。"更看银山十二回',实际上是说,每个月的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