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第三方服务项目规章制度_第1页
生态环境第三方服务项目规章制度_第2页
生态环境第三方服务项目规章制度_第3页
生态环境第三方服务项目规章制度_第4页
生态环境第三方服务项目规章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管理制度的建立 2一、项目管理策划 2二、项目管理原则 3三、管理制度优化 5第二节环境监管工作制度 7一、监管人员管理制度 7二、现场环境监管巡查制度 8三、污染源现场巡视监管制度 9四、环境监管票据使用制度 9五、执法文书使用管理制度 10六、污染事故报告工作制度 10七、污染事故防范工作制度 11第三节环境监管工作程序 11一、污染源监管工作程序 12二、污染防治设施监管工作程序 13三、建设项目“三同时”监管巡查工程程序 14四、限期治理项目监管工作程序 16五、排污许可证监管工作程序 17六、现场处罚工作程序 18七、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调查和处理程序 19八、环境污染纠纷调查处理程序 20第四节环境监测工作制度 21一、环境监测工作制度 21二、监测安全管理制度 24三、仪器使用管理制度 26四、监测站5S管理制度 26五、废液、固体废物管理制度 27六、化学品使用、保管和样品采集管理制度 28七、剧毒品、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 29第五节档案管理制度 30一、档案人员岗位责任制 30二、员工档案建立与管理 32三、档案保管制度 32四、档案库房管理制度 33五、档案安全保密制度 34六、档案立卷归档制度 35七、档案利用制度 37八、环境监管档案管理制度 38第一节管理制度的建立一、项目管理策划项目管理策划是一种具有建设性、逻辑性思维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总的目的就是把所有可能影响决策的决定总结起来,对未来起到指导和控制作用,最终借以达到方案目标。它是一门新兴的策划学,以具体的项目活动为对象,体现一定的功利性、社会性、创造性、实效性和超前性特征的活动。项目管理策划是项目持续良性运行的总体纲要,是决策层在项目具体管理思路、管理目标实施前起到未雨绸缪的奠基石,并实施过程中起到定航引导的作用,可针对风险因素及早制定预防措施,开展纠偏工作,实施纠偏措施,使项目管理工作中导线始终保持正常轨道上。因此,我们将在全面执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制定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保证本次项目有条不紊地进行。二、项目管理原则(一)规范性原则管理制度的最大特点是规范性,呈现在稳定和动态变化相统一的过程中。对项目管理来说,长久不变的规范不一定是适应的规范,经常变化的规范也不一定是好规范,应该根据项目发展的需要而进行相对的稳定和动态的变化。在项目的发展过程中,管理制度应是具有相应的与项目生命周期对应的稳定周期与动态的时期,这种稳定周期与动态时期是受项目的行业性质、产业特征、团队人员素质、项目环境、项目负责人的个人因素等相关因素综合影响的。项目管理制度的规范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客观事工物、自然规律本身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二是特定管理活动所决定的规范性。(二)层次性原则管理是有层次性的,制订项目管理制度也要有层次性。通常的管理制度可以分为责权利制度、岗位职能制度和作业基础制度三个层次。各层次的管理制度包含不同的管理要素。前两个制度包含更多的管理哲学理念与管理艺术的要素,后一个属于操作和执行层面,强调执行,具有更多的科学和硬技术要素的内容。(三)适应性原则实行管理制度的目的是多、快、好、省地实现项目目标,是使项目团队和项目各个利益相关方尽量满意。不是为了制度而制订制度。制订制度要结合项目管理的实际,既要学习国际上先进的理论和技术,又要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四)有效性原则制定出的制度要对管理有效。要注意团队人员的认同感。在制订制度的时候,是上级定了下级无条件执行,还是在制订的时候大家一起参与讨论区别很大。制度的制订是为了项目管理的效率,而非简单地制约员工。管理制度必须在社会规范、国际标准、人性化尊重之间取得一个平衡。对于不合理的制度置若罔闻而我公司我素,这种危害远大于不合理制度存在所产生的危害,这将直接导致员工对整个制度的不重视,从而使得组织上下缺乏执行力,所以可以使用日事日清的计划管理模块,对管理问题合理合规的透明管理,提高反馈效率,增强沟通力度。(五)创新性原则项目管理制度的动态变化需要组织进行有效的创新,项目本身就是创新活动的载体,也只有创新才能保证项目管理制度具有适应项目的相对稳定性、规范性,合理、科学、把握好或利用好时机的创新是保持项目管理制度规范性的重要途径。项目管理制度是管理制度的规范性实施与创新活动的产物,一方面,项目管理制度的编制需按照一定的规范来编制,项目管理制度的编制在一定意义上讲,是项目管理制度的创新,项目管理制度创新过程就是项目管理制度的设计、编制,这种设计或创新是有其相应的规则或规范的。另一方面,项目管理制度的编制或创新是具有规则的,起码的规则就是结合项目实际,按照事物的演变过程依循事物发展过程中内在的本质规律,依据项目管理的基原理,实施创新的方法或原则,进行编制或创新,形成规范。三、管理制度优化(一)实现项目制度高效化管理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实现项目高效化管理,一个适合企业使用的项目管理系统是非常重要的,项目管理工具能够让项目管理清晰、高效、实时、精确,让项目管理者事半功倍,掌握项目的最新进度,管控项目进度及质量,并且通过项目管理工具的统一管理,可实现一个系统同时管控多个项目,实现项目群或者项目组合管理,有效提升项目管理效率。(二)强化项目基础管理,提高员工责任心,增强团队凝聚力,提高企业效益想要加强项目基础管理,最需要的是需要增加员工责任心与凝聚力。从企业的角度来说,良好的培训方式能够实现对员工的充分培训,只有员工获得了充分的培训,才能够提高人力资源的价值,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经调查显示,在我国大部分企业当中,受到培训的员工会对自己的本职工作有更深层次的理解,继而对企业产生深深的归属感与主人翁的责任感。由于对其工作目标有了更好地了解,也因此提高了员工对自身价值的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提升对工作的满意度,并对工作相关的技能更加富有兴趣。建立完善的培训课程体系要求企业应当综合员工的入职时间、培训岗位以及培训层次进行多维度的立体课程制定,员工可以依据自己所处的位置找到该阶段明确的培训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按照该多维体系进行培训,是提供员工职业发展所需的提高类培训最重要的手段。此外,应当将培训课程进行物化,形成产品,即模仿选修课的形式,以职员的需求为实际出发点,将职员的兴趣点与培训需求相结合,将培训打造的有收获,可选择,易理解,为员工们想要自我发展的想法畅通渠道,是提高企业效益的最好办法。(三)提高企业项目管理观念,增强企业创新意识在传统的企业管理理念当中,基础项目管理重要的是在意直接收益,而不是培训成果。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对管理的认识产生了较大的偏差,不少以利益为重的企业,出现了“管理无用”的观念,并不关注如何提高企业管理的想法。由于项目管理观念的滞后,许多企业选择的管理内容缺乏实用性,如当电子商务进行流行的时候,许多企业不从实际出发,盲目跟风进行电子商务的培训;在互联网+时代,又一味地进行互联网相关的管理,其自身的培训内容与企业自身的发展不相适应,形成了两张皮的情况,正是项目观念滞后的结果。第二节环境监管工作制度一、监管人员管理制度(一)监管人员工作守则1.认真学习掌握环保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环保专业知识。2.热爱本职工作,熟悉监管巡查业务,掌握监管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3.做到依法行政,执法必严,违法必究。4.正确行使职权,秉公执法,清正廉洁,遵守行为规范。5.查处迅速,及时报告监管工作情况。6.履行工作职责,恪守监管工作范围,严守被监管巡查单位技术业务秘密。(二)公开办事规则1.增加执法透明度,自觉接受各方监督。2.公开环境监管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序。3.公开环境监管巡查执法依据和结论。4.公开环境监管巡查举报电话和举报信箱。5.现场监管巡查必须有两名以上监管巡查人员参加。6.执行任务时佩戴统一执法标志,出示环境监管巡查证件。(三)培训管理制度1.环境监管人员均应接受岗位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2.环境监管巡查机构负责人,应取得国家生态环境局岗位培训合格证书,其他环境监管人员应取得国家生态环境局或省生态环境局岗位培训合格证书。3.新上岗或换岗的环境监管人员应经岗前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4.环境监管人员每工作五年至少应经一次业务培训,考核不合格者不得上岗。5.积极引导、鼓励环境监管人员学习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和环保专业知识。6.积极创造条件,组织环境监管人员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二、现场环境监管巡查制度1.对国控、省控重点污染源的现场监管巡查每月不少于4次,对市、区重点污染源及其污染防治设施的现场监管巡查每月不少于1次。2.对一般污染源及其污染治理设施的现场监管巡查每季不少于1次。3.对建设项目、限期治理项目现场监管巡查每月不少于1次。4.综合治理工程、烟尘控制区、噪声达标区现场监管巡查每季不少于1次。5.对群众举报的污染源,及时进行现场监管巡查。三、污染源现场巡视监管制度1.保证现场巡视监管巡查次数,提高巡视监管巡查质量。2.开展节、假日期间和夜间的值班巡视监管巡查。3.现场巡视监管巡查须带便携监测仪器和取证设备。4.认真询问,耐心回答有关问题。5.详细记录现场查访情况,认真填写《现场监管巡查记录》,经被监管巡查单位有关人员签字后,报监管巡查机构负责人阅批。6.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取证并按规定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四、环境监管票据使用制度1.排污收费票据和罚款票据由票据管理人员统一管理。2.领取票据时,应登记票据种类、号码、发放日期,使用人应履行签字手续。3.使用人应认真填写,出现填写错误须在票据上加盖“作废”章或注明“作废”字样,不得撕毁。4.如票据丢失,应及时向票据管理部门及有关部门报告并声明作废。5.票据使用完毕,需要新领取票据时,须把用完的票据存根如数交回,并由票据管理人员审核存档。6.对已开出的下落不明的票据,通过银行收款的,由排污费财务人员查找,直接送达缴款单位的,由送达人查找。7.排污收费应账据相符,超过三个月未入账的票据,由排污费财务人员负责追回。8.缴款单位将票据丢失要求补发的,应持单位正式介绍信,经监管巡查人员核对后方可补发,补发的票据应注明原票据号,并将介绍信附在新补票据存根上。五、执法文书使用管理制度1.执法文书由档案管理人员负责保管。2.领用执法文书,须经主管领导批准。3.填写执法文书,应按规定要求填写,内容规范准确。4.发送执法文书,须按管理权限经有关领导审核签发。5.送达执法文书,须办理执行单位签收手续。6.执法文书使用完毕,按一事一卷的原则立卷归档。六、污染事故报告工作制度1.辖区内发生环境污染事故或者其他突发事件,以及在环境受到或可能受到严重污染,威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紧急情况时,要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通报和报告有关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2.在环境污染事故发生的48小时内采取速报的形式,将有关事故的基本情况上报,尽量采用电话、电报、传真等现代化通信手段,必要时应派人直接报告。通过调查取证和监测分析在速报的基础上进行确报,将有关的确切数据,事故发生的原因,过程及采取的应急措施等基本情况进行上报。事故处理结束后必须进行处理结果报告。七、污染事故防范工作制度1.环境监管人员在接到环境污染事故的报告以后,应立即赶赴现场,对事故作出初步判断,立即向领导进行汇报。2.及时通知监测人员尽快赶到现场进行事故监测,开展事故调查、取证工作,并立即或会同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尽可能地帮助排污单位消除或减轻污染危害。3.及时准确地将有关情况向上级部门进行汇报。4.根据事实依法作出处理决定并将处理结果向上级部门汇报。第三节环境监管工作程序一、污染源监管工作程序(一)计划管理1.分列辖区内重点、一般污染源名录;2.按《污染源监管巡查制度》制定现场监管巡查计划。(二)现场监管巡查1.正常;2.异常;3.及时处理,必要时通知监测站采样分析。(三)工况调查1.查环保设施运行及管理情况;2.查生产及工艺状况;3.查现场技术资料与运行记录;4.访现场操作人员及有关管理人员;5.现场取证;6.记录现场查访情况。(四)视情处理1.正常;2.异常则征收排放污费,并依法作出相应处理:(1)对违章的,填发《责令整改违法行为决定书》;(2)对违法的,属现场处罚范围执行《现场处罚工作程序》。(五)定期复查对异常情况按规定期限进行复查。(六)总结归档1.按月总结监管巡查情况,注明发现问题和处理意见;2.所有记录、材料分类归档。二、污染防治设施监管工作程序(一)收集信息1.环保系统内部沟通;2.日常现场监管巡查信息;3.群众举报。(二)分类建档1.分列辖区内废水、废气、噪声、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设施目录;2.按台(套)建立设施档案。(三)目标管理1.每年每台(套)至少计划监管巡查一次,反映最佳处理效果;2.每年每台(套)至少随机监管巡查一次,反映日常管理水平和处理效果。(四)日常监管巡查执行《污染源监管巡查工程程序》。(五)视情处理1.正常;2.异常;(1)对超标排污的,按规定征收超标排污费;(2)对运行不正常的,责令恢复正常运行;(3)对擅自停运或拆除的,属现场处罚范围执行《现场处罚工作程序》,属环境监管巡查机构处罚范围执行《环境监管巡查行政处罚基本程序》,超过上述处罚范围填写《环境监管巡查行政处罚建议书》上报。(六)总结归档1.按年总结,注明其运行率、处理率、达标率;2.按规定向上级报告设施运行率、处理率、达标率;3.所有记录、材料分类归档。三、建设项目“三同时”监管巡查工程程序(一)收集信息1.环保系统内部沟通;2.日常现场监管巡查信息;3.群众举报。(二)现场监管巡查1.听取建设单位介绍;2.对有“环评”及“三同时”审批意见的建设项目:已投入生产或使用,检查污染防治设施与主体工程是否同时建成并投入运行;检查项目建设内容是否与环评文件和环评批复文件相符;文件要求整改的是否按期完成整改。未投入生产或使用的,检查污染防治设施与主体工程是否同时施工。3.对无“环评”及“三同时”审批意见的建设项目:报告有关主管部门并按规定进行处罚。4.认真填写《XX省建设项目“三同时”环境监管巡查记录表》《XX环境保护建设项目“三同时”现场监管巡查意见书》(市环保局审批项目)和《建设项目“三同时”现场监督检查报表》。(三)视情处理1.正常;2.异常:(1)对已投入生产或使用的,加倍征收排污费;(2)属现场处罚范围的执行《现场处罚工作程序》;属环境监管巡查机构处罚范围的执行《环境监管巡查行政处罚基本程序》,超过上述处罚范围填写《环境监管巡查行政处罚建议书》上报;(3)对未投入生产或使用的,报告有关主管部门并填写《环境监管巡查行政处罚建议书》上报。(四)定期复查对异常情况按规定进行复查。(五)总结归档1.按年总结,注明异常情况和处理结果;2.有关记录、材料按项目立卷归档。四、限期治理项目监管工作程序(一)收集信息1.环保系统内部沟通;2.日常现场监管巡查信息;(二)现场监管巡查按《污染源监管巡查制度》检查治理进度。(三)视情处理1.正常;2.异常:对逾期未完成的,加倍征收排污费并填写《环境监管巡查行政处罚建议书》上报。(四)总结归档1.按项目立卷归档,注明发现问题和处理意见;2.所有记录、材料分类归档。五、排污许可证监管工作程序(一)收集信息辖区内发放的正式或临时排污许可证的有关资料。(二)制定计划按《污染源监管巡查制度》制定监管巡查计划。(三)现场监管巡查1.是否持证排污;2.计量装置运行情况;3.是否超量排污。(四)视情处理1.正常;2.异常:(1)对无证排污的加倍征收排污费,并属现场处罚范围执行《现场处罚工作程序》,属监管巡查机构处罚范围执行《环境监管巡查行政处罚基本程序》,超过上述处罚范围填写《环境监管巡查行政处罚建议书》上报。(2)对计量装置运行异常的,责令限期恢复正常。(3)对持证超量排污的,加倍征收排污费并填写《环境监管巡查行政处罚建设书》上报。(五)总结归档1.按月总结监管巡查情况,注明发现问题和处理意见;2.所有记录、材料分类归档。六、现场处罚工作程序(一)及时取证对监管巡查中发生或发现的符合现场处罚条件的环境违法行为,及时取证,制作《询问、调查笔录》。(二)陈述1.违法事实及证据;2.处罚理由及法律依据。(三)现场处罚1.填写《当场行政处罚决定书》一式二联;2.《当场行政处罚决定书》第一联交被处罚单位有关人员签收,第二联环境监管巡查机构存档。(四)报告情况将《当场行政处罚决定书》第二联、证据材料及《询问、调查笔录》呈报领导审阅。(五)强制执行对超过起诉和复议期间不履行处罚决定的,填写《强制执行申请书》,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六)结案归档填写《结案审批表》,按一案一卷归档。七、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调查和处理程序(一)现场处理1.采取应急措施,控制污染;2.必要时通报或疏散周围单位和群众;3.其他应变事宜。(二)现场调查和报告1.勘察现场,了解情况;2.调查取证;3.事故速报;4.事故确报。(二)依法处理1.讨论、研究、决定事故处理意见;2.下达处理决定并提出赔偿意见;3.落实处理意见。(三)结案归档填写《结案审批表》,按一案一卷归档。八、环境污染纠纷调查处理程序(一)登记立案1.当事人书面或口头申请;2.申请审查并立案登记;3.调查准备。(二)调查核实1.现场调查核实污染事实;2.取证、鉴定等。(三)调解处理1.召开当事人参加的协调会;2.制作会议纪要;3.制发《环境污染纠纷处理意见书》;4.书写处理结果报告并上报。(四)结案归档按一案一卷归档。第四节环境监测工作制度一、环境监测工作制度为加强监测过程控制、规范监测工作秩序,确保监测结果科学、公正、准确、及时制定本制度。(一)监测程序1.监测业务受理(1)采样监测业务受理;(2)“竣工验收”和“三同时”项目受理;(3)大型监测业务和其他委托的受理;(4)外委监测样品由样品管理员按《样品管理程序》统一接收;(5)对需采样的监测业务,由现场监测室组织相关人员按《采样管理程序》进行采样。2.监测任务下达(1)一般采样监测任务由样品管理员受理后马上下达至各监测人员,各监测人员根据监测委托单开展监测工作,无特殊情况各监测人员需在项目保存期内完成监测任务。(2)“竣工验收”和“三同时”项目由综合室受理后,结合监测站监测采样情况在两周内下达;大型监测业务及其他委托任务由站办公会议统一下达。3.样品的标识由样品管理员按《样品管理程序》进行样品唯一性标识。(二)监测前准备1.分析室应在监测前对监测方法作出确认,当使用非标准方法时,应经技术负责人确认并征得委托方同意后执行。监测结束后,所有非标方法的来源、审批及方法等资料应连同原始记录一并存档。2.监测人员到样品室领取监测样品。(三)监测过程1.监测人员按《样品管理程序》进行样品有效性检查,并记录检查结果。2.检查仪器设备是否正常完好,其校准状态标识是否有效,并做好相关的记录。3.检查环境条件是否符合要求,如监测项目对环境条件有控制要求,应做好环境监控记录。4.监测人员应持证上岗,并按标准或作业指导书所规定的程序进行监测。5.监测人员应正确操作仪器设备,如实记录监测原始数据或现象。监测数据须由校对人员进行校对,校对人员应具备相应项目的上岗资格。6.监测过程中发生下述情况属异常情况:(1)样品丢失或损坏;(2)仪器设备意外损坏、过载或误操作;(3)突然发生停电、停水等情况;(4)监测环境条件发生较大变化;(5)监测结果出现明显不合理现象等。7.当发生异常情况时,按《监测过程中发生异常情况处理程序》处理,及时在原始记录中记录发生的异常情况,并报告室主任。当监测无效时,应报技术负责人,由技术负责人决定处理方法。8.对于造成人员伤亡或设备、样品损坏等情况应按《事故处理程序》处理。(四)报告编制、审核与批准1.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原始记录收集、校对后交综合室。2.监测报告的编制、校核,授权签字人审核签发。无特殊情况,需24小时内完成监测的项目,原始记录在5个工作日内交科室主任;3.含生化需氧量或重金属项目,原始记录在7个工作日内交科室主任。科室主任在监测委托单中所有项目的原始记录收齐校对后当天交综合室。4.收到监测委托单和原始记录后在2个工作日内完成监测报告的编制工作。5.对于项目验收委托监测,编制监测方案一般在3天内完成。接到批准的监测方案,一般在7日内安排监测,1个月内完成监测报告编制,重大项目在2个月内完成监测报告编制。对于环境案件取证样品,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监测报告(生化样品除外)。6.监测报告的管理按《监测报告管理程序》进行。(五)报告的发送及保存1.经批准的报告,由综合室负责发放。委托方凭客户委托监测回执单领取监测报告。需寄发的报告由综合室统一挂号寄发,并保存寄发记录和凭证。2.监测原始记录和报告副本第一年由综合室负责存档,后归办公室存档,存档期限为5年。(六)监测后样品处理监测后需留样保存的样品退回样品管理间,由样品管理员根据《样品管理程序》处理。(七)责任追究环境监测人员在监测过程中,发现如下情况的,予以责任追究,视情节轻重,对直接责任人给予警告或通报批评等处理。1.不能及时完成监测任务及监测报告。2.在采样和监测过程中弄虚作假或擅自更改数据。二、监测安全管理制度1.必须安装配备各种必备的安全设施、防护器具(通风橱、防尘罩、试剂柜、防毒面具、消防灭火器材等),并加强维护保养始终保持完好状态。2.对消防灭火器材指定专人定期检查,定置管理,用后回归原位,不能任意挪用,保证随时可取用。经常对环境监测站人员进行安全防火教育,保证环境监测站人员都能正确使用所备的各种消防灭火器材。3.各种仪器设备都应按照工艺要求进行定置管理,不得任意移动。各种标签要保证清晰完整,避免拿错用错造成事故。4.操作人员必须培训合格上岗,使用任何一种仪器设备必须严格遵守安全使用规则和操作规程,认真填写使用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汇报。5.用电、用气、用火时,必须按有关规定操作以保证安全。6.必须制定科学的应急预案,并每半年组织一次预案演练,发生意外安全事故时,应迅速切断电源或气源,立即采取措施及时处理。7.每天出入监测站人员必须认真填写出入登记簿,离开环境监测站或下班时,应检查门、窗、水、电、气、报警器等,避免因疏忽大意造成损失。8.不准吸烟、吃食物、存放与化验无关的物品。9.外来人员获准进站后,听从监测站陪同人员安排,不得随意走动、不得擅自接触仪器、设备和试验药品、样品。10.外来人员进入监测站必须遵守安全制度、保密制度,不得拍照、摄像。三、仪器使用管理制度1.精密仪器及贵重器皿需有专人保管,并做好相关记录。2.精密仪器的安装、调试和保养维修,均应严格遵照仪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上机人员上岗前应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机操作。3.使用仪器前,要先检查仪器是否正常。仪器发生故障时,要查清原因,排除故障后方可继续使用。决不允许仪器带病运行。4.仪器用完后,要摆放到所要求的位置,做好清洁工作,盖好防尘罩。5.计量仪器要定期校验、标定,以保证测量值的准确度。6.对环境监测站内的仪器设备要妥善保管,经常检查,及时维修保养,使之随时处于完好状态。7.各类设备、仪器必须按照产品说明书编制操作规程,严格按操作规程使用,杜绝违规操作。8.违规操作设备、仪器,造成设备、仪器损坏的,按实际损失进行赔偿,属于故意破坏的另按公司相关规定进行处罚。四、监测站5S管理制度1.环境监测站内应保持清洁、整齐、明亮。2.各组成员每天清除本组各个岗位的工作台、实验台、仪器设备及器皿上的灰尘,保持清洁。室内窗户、墙壁自觉擦拭,保持清洁。3.分析检测人员在分析结束后将仪器、器皿等排列整齐,清洗干净,一切废物要倒入纸篓或废物箱内,并及时处理。4.环境监测站卫生划分卫生分担区,实行责任承包到人。对于分担区的卫生要每天清扫,不得留死角。遇大检查时卫生由当日值日人员负责。5.环境监测站工作人员上检测岗时,要穿戴好工作服、帽,更换拖鞋或使用一次性鞋套,保证分析室洁净度达标。6.将不定期进行卫生检查,检查不合格的,应马上清扫。7.监测站设备仪器、办公用品实行定置管理,标识清楚,责任到人。8.建设整洁、文明、安全、优美环境监测站。五、废液、固体废物管理制度1.环境监测站的废液、固体废物不得随意倾倒,必须按规定处理或收集后统一处理。2.环境监测站废液或固体废物处理时,需配备消防器材,防止发生化学火灾。3.废液储存容器场所应能够保证废物不受自然力和人为破坏。4.储存容器必须维持密封状态,不泄漏且与废物相容。5.废液应分类存放,不相容废液不得混合储存,且废物容器上须有明显之标识。6.特殊废物如高温易燃爆或易腐败之废物应在低温下储存。7.对于某些废酸废碱要经过中和后在进行排放处理。对汞液的处理要撒上硫粉,形成硫化汞再进行处理掉。8.对于废弃培养基要高温灭活处理后方可按生活垃圾处理。六、化学品使用、保管和样品采集管理制度1.根据环境监测工作需要,编制各类分析、试验使用的化学品采购计划上报采购部门采购,入库化学品必须及时登记,建立台账管理。2.化学品必须有专人保管,分类存放,并定期检查使用及保管情况,防止过期变质和流失。3.加强对剧毒、易燃、易爆物品、放射源及贵重物品的管理将其放在远离实验室的阴凉通风处。凡属危险品必须专人保管。4.剧毒药品应存储于保险柜中。要严格领用手续,随用随领,严格控制领用量,并做好使用记录,不准在化验室内任意存放。5.取用化学品的器皿应洗涤干净,分开使用。倒出的液态化学品不准倒回,以免破坏其品质。6.使用易燃、易爆和剧毒化学试剂要先了解其物理性质,再遵守有关规定进行操作。7.配制各种试液和标准溶液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配完后立即贴上标签,以免拿错用错,不得使用过期试剂。8.挥发性强的试剂必须在通风橱内取用。使用挥发性强的有机溶剂时要注意避免与明火接触。9.纯度不符合要求的试剂,必须经提纯后再用。10.根据不同需要采集的样品(大气、土壤、水、固废、废液)必须及时粘贴正确标识,进行登记验收分别保存,发现不符合要求的样品不能验收。11.过期、变质化学品、各种分析试验后废液、多余样品不得随意丢弃,必须分类收集,科学处理,危险废物交给具备资质的机构处理,防止污染环境。七、剧毒品、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1.剧毒品、危险化学品采取分类保管,严格按相应特殊环境要求设置保管库。2.需要采购危险化学品时,根据检测工作需要,每年度提出采购申请,紧急情况时可追加计划,统一按采购程序购买。3.环境监测站负责人、技术员、材料员、保管员负责对危险化学物品的验收。4.环境监测站存放的危险化学品,不宜过多,满足日常分析使用需要即可。分析人员要充分了解所用危险化学品的特性,按要求使用。5.挥发性强的试剂必须在通风橱内取用。使用挥发性强的有机溶剂时要注意避免明火,决不可以用明火加热。6.危险化学品的存放和使用场所应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7.危险化学品的存放库房由专人负责,加强管理,经常检查门、窗,做好防盗、防火工作。危险化学品管理实行两人负责制,即到货验收、发放必须两人同时在场,建立台账。8.剧毒品的使用必须经审核批准,公司保卫科到场监督才能发放,并履行签字手续。第五节档案管理制度一、档案人员岗位责任制(一)努力学习政治理论和专业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技能和管理水平。忠于职守,遵守纪律,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档案业务培训,并经考核取得岗位资格证书。(二)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其《XX省档案工作条例》,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及公园有关档案工作的法规和规章,认真履行本公司各项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对造成档案损毁、丢失、泄密、擅自复制等渎职行为的,要及时向领导报告,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有关规定,追究当事人和直接领导人的行政责任或刑事责任。(三)熟悉本公司和公园业务工作,了解本公司各类文件材料的形成过程,掌握分类方法、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四)切实做好档案的收集、分类、整理、编目工作,保证档案的齐全完整,提高案卷质量,力争达到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逐步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五)同鉴定小组其他人员一同定期对室藏档案进行鉴定,对已到保管期限的档案资料认真鉴定分析,对已失去保存价值的档案提出销毁意见,造具销毁清册,写出鉴定分析报告,经领导批准后,和有关人员一起进行认真负责地销毁。(六)保持库房的整洁卫生,档案案卷排列有序。认真做好档案“八防”工作,坚持做好温湿度记录及湿度调控工作。定期检查档案保管情况,经常核对档案资料,做好记录,及时处理档案保管、保护方面的事故,保证档案的完整与安全,最大限度地延长档案寿命。(七)编制科学的检索工具,全面熟悉室藏情况,积极主动地提供档案资料,做好咨询服务工作和档案利用工作,严格执行保密制度,坚持做好查借阅登记和利用效果登记,注意搜集利用效果和信息反馈,编制利用效果实例和档案信息。(八)积极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利用室藏档案编写一些有价值的档案资料,以满足各项业务工作的需要。(九)积极参加本公司组织的科研课题鉴定会、公司项目验收会、初步竣工验收会、竣工验收会等活动,认真接收上述活动形成的应该归档的文件材料,并整理归档。(十)做好档案的统计工作,建立统计台账,及时、准确地向档案管理部门填报机关档案工作统计年报及其他调查统计表。(十一)在做好公司内部档案管理的同时,还要对公司内部各科室和所属公司的档案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二、员工档案建立与管理(一)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我公司为外派员工建立并托管劳动档案。公司从用工单位收取、整理外派员工花名册,并从其原档案管理的提取档案,审核后按照本公司档案管理制度为员工建立档案,妥善进行保管,并把员工的奖惩、考核和晋升情况及时入档。(二)具体操作流程1.用工配为合公司项目经理我收集、整理外派员工花名册,注明员工的基本情况及档案所在地等相关信息;2.公司档案管理员接收员工档案,审核相关资料并予以补充和完善,进行立卷归档;3.建立并托管外派员工劳动档案(为至今仍无档案的员工按规定新建立劳动档案);4.对档案进行妥善管理,并根据外派员工的工作表现把其奖惩、考核、考评及晋升等情况及时归档;5.与员工终止劳动关系后将其档案转交有关部门。三、档案保管制度(一)收进、移出档案和资料,必须认真清点,严格履行交接手续。(二)热保管档案和资料,必须使用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的卷皮和卷盒,并排列有序,便于查找。(三)档案资料库房必须坚固,必须装备铁门、铁窗和其他防盗、防水、防潮、防霉、防虫、防尘、防鼠、防太阳光直射、防有害气体等“十防”设施。(四)随着气候变化,做好库房密闭、通风、温湿度调节,并适时进行除湿或除尘工作,以防档案霉变。(五)档案资料库房必须与档案工作人员的办公室、阅览室分开,但要相对集中,便于管理。(六)库房专管人员进出库房,应随手关门上锁,非专管人员,不得随意进入库房。(七)必须定期检查、清点库藏档案和资料。发现档案霉烂、褪色、破损或账务不符时,必须及时追查、处理和修复。因失职而损毁、丢失档案资料者,按档案法规严肃处理。(八)档案管理人员工作变动时,必须将所保管的档案和资料清点移交,否则不予办理调离手续。四、档案库房管理制度为了加强档案库房管理,做好档案的保管和保护工作,确保档案的完整与安全,特制定本制度。(一)保持库房内清洁卫生,整齐美观,坚持不定期查库,并认真做好记载。(二)注意库房安全。库内严禁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及杂物。进出库房随时关门上锁,不允许非库房管理人员进入库内。(三)定时测量记录库内温度。要求库内温度控制在14—24℃,相对湿度控制在45—60%范围内,并注意做好空调机和去湿机的定时开关工作。(四)搞好库内防盗、防火、防尘、防潮、防磁、防高温、防虫、防鼠、防有害气体等“十防”工作。(五)遇有特殊情况,及时向分管领导和职能部门报告,保护现场不受破坏。五、档案安全保密制度为保护档案的安全,做好管理人员的保密工作,应制定规范的档案安全保密制度。(一)档案人员应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遵守公司的保密规定,维护档案安全。(二)档案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各项程序。(三)全公司档案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对机密、绝密档案应实行全程有效监控,在接收、登记时应注明机密、绝密字样,和普通文件分开立卷,单独存放,特殊管理。(四)各类档案一般不准借出,对确实需要借出的,须经有关领导批准,严格履行借阅手续。对机密、绝密档案的科技档案,要严格把握审批程序,不经有关部门批准,不得借阅、抄录、复印和描绘。经批准抄录、复印的材料应及时销毁,严防遗失。借出档案应在规定时间内归还,妥善保管,严禁转借他人。(五)档案工作人员要增强保密意识,遵守保密纪律,不传不说不问机密档案的内容,不随身携带机密档案材料。(六)未经允许任何人不得私自销毁档案。(七)加强档案室的安全保护工作,档案室应自成区域。室区及库房设施应符合档案管理规定。档案库房及办公室钥匙应妥善保管,不得转借他人,发现丢失,应立即采取措施。节假日前应做好以下工作:彻底清点档案并进行登记;催还借出的档案;将所有档案材料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