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03第四章血液循环2【精品】03第四章血液循环2【精品】03第四章-血液循环2【精品】03第四章-血液循环24.交换血管真毛细血管,分布广、通透性高、与组织细胞的接触面积大—物质交换4.交换血管5.容量血管(Capacitancevessel)—静脉多、粗、薄、容量大—循环血量的60-70%容纳在静脉内—贮存库静脉的管壁有一定数量的平滑肌,其舒缩活动可使静脉容量发生明显变化,改变回心血量,从而影响心输出量。
6.短路血管指存在于一些血管床,如手指、足趾、耳廓等处的皮肤中的动静脉吻合支,小动脉内的血液可通过此短路而不经过毛细血管直接流入小静脉,与体温调节有关。5.容量血管(Capacitancevessel)—静脉二、血管系统中的血流动力学(一)血流量和血流速度1.血流量:单位时间内流过血管某一截面的血量(ml/min,L/min)在封闭的系统中,各截面的流量都相等,等于心输出量根据欧姆定律:Q=△P/RQ:血流量;
△P:血管两端的压力差;R:血流阻力
二、血管系统中的血流动力学(一)血流量和血流速度2.血流速度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直线速度,即一质点(例如一个红细胞)在血液前进的速度。各类血管的血流速度与总截面积成反比层流/湍流血流速度与心脏活动有关意义:判断心脏收缩功能血流方式
层流:在血流中,血液中各个质点流动的方向一致,与血管的长轴平行。
湍流:血流速度快到一定程度,使血流中各个质点流动的方向不一致。
2.血流速度(二)血流阻力(bloodflowresistance)。
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所遇到的阻力(以R表示)。来源于两方面:血液与血管间的摩擦力,与管径和长度有关;血液内部的摩擦力,与粘滞度有关
R=8ηL/πr4
r对R的影响很大小动脉及微动脉是产生外周阻力的主要部位。
(二)血流阻力(bloodflowresistan
(三)血压概念:血管内的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不流动时血液充盈所产生的侧压力称体循环平均压(充盈压),约为7mmHg;流动时的侧压力称血压(分为动脉血压、静脉血压)。数值:以高于大气压的数值来表示血压的高度单位:帕(Pa)=牛顿/米2(常用KPa)
1毫米汞柱(mmHg)=0.133KPa1厘米水柱=0.098KPa产生条件:
①前提——血管内血液的充盈②基本因素——心脏射血:
(三)血压(一)动脉血压
1.动脉血压及正常值
收缩压:心室收缩射血时,动脉血压升高达到的最高值。正常值:12.0~18.7kPa(90~140mmHg)舒张压:心室舒张时,动脉血压下降达到的最低值。正常值:8.0~12.0kPa(60~90mmHg)脉压: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差值称为脉压。正常值:4.0~5.3kPa(30~40mmHg)平均动脉压:整个心动周期中各瞬间动脉血压的平均值。正常值:13.3kPa(100mmHg)平均动脉压=舒张压+1/3脉压
三、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一)动脉血压三、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
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低血压:收缩压<90mmHg;舒张压<60mmHg生理性变动年龄、性别、运动、体重、能量代谢、情绪等因素。动脉血压的测量:•直接测量法:导管插入压力换能器生物电放大器•间接测量法:Korotkoff听诊法肱动脉血压
动脉血压的间接测量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动脉血压的测量:
2.动脉血压的形成循环系统内足够的血液充盈压+心脏射血+外周阻力+大动脉的弹性
心室舒张心室收缩射血入主A大A弹性回缩(势能释放)推动血液继续流动舒张压收缩压↓推血(1/3)流动+大A扩张(2/3)(动能消耗)(势能贮存)↓↓2.动脉血压的形成心室舒张心室收缩射血入主A大A弹性回缩动脉血压的形成:①血管内正常血量的充盈:产生充盈压→前提;②心脏射血:推动血流,大A扩张(能量的来源)→动力;③外周阻力:将血流的动能转化势能;④弹性贮器血管的作用:大动脉管壁的弹性→缓冲收缩压(势能贮存);维持舒张压(势能释放),推动血流持续流动。动脉血压的形成:③外周阻力:将血流的动能转化势能;(1)每搏出量↑→心缩期射入A血量↑→血压↑
收缩压主要反映搏出量的多少(2)心率↑→心舒期缩短→心舒末期A血量↑→血压↑
3.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心舒末期A血量↑(不明显)→舒张压↑收缩压↑↑↓↓血流速度↑
↓↓舒张压↑↑→收缩压↑(不明显)↓回心血量↓↓→脉压↑→脉压↓血流↑流入外周↑搏出量↓↓(1)每搏出量↑→心缩期射入A血量↑→血压↑3.动脉血压(3)外周阻力↑→心舒期血流速度↓→心舒期A血量↑
收缩压↑
舒张压主要反映外周阻力。
高血压病人:阻力血管口径↓→外周阻力↑→舒张压↑↑(4)大动脉管壁弹性↓→缓冲收缩压↓维持舒张压↓
舒张压↑↑↓血压↑↓收缩压↑↑
舒张压↓→脉压↑↓↓↓一般同时伴有小动脉硬化,即外周阻力↑,故舒张压也可能增加(3)外周阻力↑→心舒期血流速度↓→心舒期A血量↑舒张压↑↑(5)循环血量/血管容积的比例改变
如:失血性休克→循环血量↓→血压↓
过敏性休克→血管扩张,血管容积↑→回心血量↓→血压↓体循环平均压↓
→血压(Bp)下降↓(5)循环血量/血管容积的比例改变体循环平均压↓→血压(小结: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收缩压舒张压脉压血压搏出量(明显)心率(明显)外周阻力(明显)循环血量(明显)大A弹性(明显)小结: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收缩压舒张压脉压血压搏出量心率外周阻(二)动脉脉搏动脉脉搏:随着心脏的舒缩活动,动脉内的血压发生周期性的波动,这种周期性的压力变化可以引起动脉血管发生搏动。
1.动脉脉搏的波形
(1)上升支在心室快速射血期,动脉血压迅速上升,管壁被扩张,形成上升支。较陡。受射血速度、心输出量及射血阻力、大动脉可扩张性的影响。(2)下降支下降支前段(减慢射血期)。降中峡,降中波(主动脉瓣关闭)。下降支后段(心室舒张期)。反映外周阻力的高低及主动脉瓣的功能状态。
(二)动脉脉搏(2)下降支下降支前段(减慢射血期)。降中小结:动脉脉搏波组成对应关系形成机理生理意义上升支快速射血期下降支前段减慢射血期动脉内压力↓
管壁回缩降中峡主A瓣关闭血液返流又回弹后段心室舒张期A内压力继续↓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反映心率、每搏输出量、射血速度、瓣膜状态、射血阻力等血压骤升动脉壁被动扩张小结:动脉脉搏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反映心率、每搏输出量、射血速【精品】03第四章-血液循环2四、微循环(microcirculation):微A:总闸门后微A:分闸门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分闸门真毛细血管:营养性血管通血毛细血管:直捷通路动-静脉吻合支:调节体热微静脉:后阻力血管微循环
微动脉和微静脉间的血液循环基本功能血液与组织之间的物质交换控制流经组织的血流量组织液的生成和回流在微循环处完成(一)微循环组成和血流通路四、微循环(microcirculation):微A:总闸2.微循环的血流通路与作用
名称血流通路血流特点作用迂回通路
微A→后微A→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血流缓慢物质交换
直捷通路微A→后微A→通血毛细血管血流速较快有利血液回流动-静脉短路微A→动-静脉吻合支→微静脉随温度变化调节体温→真毛细血管网→微静脉→微静脉2.微循环的血流通路与作用→真毛细血管网→微静脉→微静脉前阻力血管:微动脉(总闸门)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分闸门)后阻力血管:微静脉、小静脉(后闸门)小A、微A、微V、小V均受交感缩血管神经支配。毛细血管前括约肌主要受局部代谢产物的影响(局部体液调节)。真毛细血管轮流交替开放(二)微循环血流量的调节前阻力血管:(二)微循环血流量的调节扩散:直径小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间裂隙的物质,顺浓度差通过管壁,如气体,无机离子、葡萄糖等。吞饮:大分子物质,通过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吞饮作用进行交换,如血浆白质。滤过与重吸收:液体在毛细血管管壁内外压力差的作用下,通过管壁进入组织,称为滤过;与滤过方向相反的液体移动,称为重吸收。(三)血液与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扩散:直径小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间裂隙的物质,顺浓度差通过管壁五、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一)静脉血压1.外周静脉压和中心静脉压
•中心静脉压—右心房和腔静脉血压
影响因素:心脏射血能力
静脉回心血量
正常值:4~12cmH2O。临床作为控制补液的指标。偏低:输液量不足偏高:输液过快或心功能不全•外周静脉压—各器官静脉的血压血压低重力与体位对静脉血压的影响跨壁压五、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一)静脉血压2.重力对静脉压的影响血管系统内的血液因受地球重力场的影响,产生一定的静水压。人体各部分血管的静水压的高低取决于人体所取的体位:平卧时:各部分血管的静水压大致相同。直立时:心脏水平以下的血管内的血压比卧位时高,其增高的部分相当于从心脏水平以下的血管至心脏这样一段血柱高度形成的静水压,从足到心脏约12kPa(90mmHg)。心脏水平以上的部分比平卧时低。2.重力对静脉压的影响(二)静脉回流及其影响因素
静脉回流
单位时间内由静脉回流心脏的血量等于心输出量。
静脉回心血量取决于外周静脉压和中心静脉压之差以及静脉对血流的阻力。
(二)静脉回流及其影响因素静脉回心血量取决于外周静脉压和中心1.体循环平均压反映血液充盈程度的指标。平均充盈压↑→回心血量↑2.心肌收缩力心缩力↑→射血分数↑→心室舒张期室内压↓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静脉回流量↑←抽吸力↑1.体循环平均压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静脉回流量↑←抽吸力↑
3.体位:直立→下肢静脉回心血量↓(约多容纳500ml)卧位时下肢静脉回心血量>直立卧位迅速转为立位→静脉回心血量↓
3.体位:4.骨骼肌的挤压:肌肉收缩挤压静脉→静脉血向心脏方向回流+静脉瓣膜的防止倒流=肌肉泵。
例如:①长期站立+静脉瓣膜的损伤→下肢静脉曲张。②立正久站→下肢静脉回心量↓→水肿。
4.骨骼肌的挤压:
5.呼吸运动:静脉回心血量↑↓心房与静脉压差↑↓心房+大静脉扩张↓胸内负压↑↓胸廓扩大↑↓吸气5.呼吸运动:静脉回心血量↑↓心房与静脉压差↑↓心房+六、组织液
组织液(interstitialfluid)存在于组织和细胞间隙来自于血浆,蛋白浓度低于血浆毛细血管动脉端滤出,静脉端重吸收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动脉端+;静脉端-滤过动力: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滤过阻力:组织液静水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六、组织液组织液(interstitialfluid)(一)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1.有效滤过压
(毛细血管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
动脉端:(30+15)-(25+10)=10mmHg静脉端:(12+15)-(25+10)=-8mmHg
有效滤过压>0→组织液生成(动脉端)<0→组织液回流(静脉端)
(一)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
2.生成量(毛细血管通透性+滤过面积)×有效滤过压≈0.5%~2%流经毛细血管的血浆量→组织液
组织液回流:90%进入静脉,10%进入淋巴管2.生成量(二)影响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因素主要因素生成量回流量例症毛细血管压↑↑↓炎症、充血性心功不全等所致的水肿血浆胶体↑↓营养不良、肾炎等渗透压↓血浆蛋白↓所致水肿淋巴↑↓丝虫病、癌症等回流受阻使受阻部位远端水肿毛细血管↑↓过敏、细菌感染通透性↑所致的局部水肿(二)影响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因素(三)淋巴液
从毛细血管动脉端滤过而生成的组织液,约10%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液(lymph)。正常人在安静情况下每小时约有120ml淋巴液进入血液循环。以此推算,每天生成的淋巴液约2~4L。因此,淋巴系统是血液循环系统的辅助回流管道。
淋巴液的回流有以下作用:①可以回收组织液中的蛋白质②运输脂肪及其他营养物质③调节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液体平衡④清除组织中的红细胞、细菌及其他微粒⑤淋巴结尚可产生淋巴细胞,参与免疫反应。(三)淋巴液从毛细血管动脉端滤过而生成的组织液,约第六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一、神经调节(一)心脏的神经支配和作用1.心交感神经作用:①使心率加快;②使房室传导速度加快;③使心肌收缩力加强。2.心迷走神经作用:①使心率减慢;②使房室传导速度减慢;③使心房肌收缩力减弱。第六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一、神经调节(一)心脏的神1.心脏的神经支配
(1)心交感神经及其作用来源:脊髓胸段/节前神经纤维→星状N节或颈交感N节/节后神经纤维→心脏分布:
左侧N→房室结,心房肌、心室肌(加强心肌收缩力)右侧N→窦房结(加快心率)作用:末梢释放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心肌细胞膜上的β1受体结合→膜对Ca2+通透性提高→兴奋心脏(正性肌力作用,心率↑,心缩力↑,心输出量↑)。阻断剂:心得安1.心脏的神经支配作用机制:心率加快:Ca2+内流↑→窦房结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自律性↑——正性变时作用心缩力加强:AP2期Ca2+内流↑→心肌兴奋收缩偶联加强;NE促进糖原分解,提供能量。——正性变力作用房室交界处传导加快:慢反应细胞0期Ca2+内流加强加快→房室交界细胞AP0期上升速度和幅度↑→兴奋传导加快——正性变传导作用作用机制:(2)心迷走神经及其作用(cardiacvagusnerve)来源:延髓的迷走神经背核、疑核/节前纤维→心内N节/节后纤维→心脏分布:支配窦房结、心房肌、房室交界、房室束及分支,少量支配心室肌右侧N主要影响窦房结,左侧N主要影响房室传导。作用:末梢释放递质乙酰胆碱(Ach)→心肌细胞膜上的M受体结合→膜对K+通透性提高→抑制Ca2+内流→抑制心脏活动。阻断剂阿托品(2)心迷走神经及其作用(cardiacvagusner作用机制:心率减慢:窦房结复极3期K+外流↑→最大舒张电位↑→膜超极化;4期K+外流↑、Ca2+内流↓→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负性变时作用房室传导速度减慢:房室交界慢反应细胞Ca2+通道受抑制→AP0期Ca2+内流↓→0期去极化速度和幅度↓→兴奋传导减慢——负性变传导作用心房肌收缩力减弱:K+外流↑→心房肌3期复极化加速,2期缩短,Ca2+内流↓,兴奋收缩偶联减弱;Ach直接抑制Ca2+通道,Ca2+内流↓。
——负性变力作用多数情况下,心迷走N的作用占优势。作用机制:
心交感神经心迷走神经起源脊髓胸段T1~T5延髓的迷走神经侧角神经元背核和疑核分布右:窦房结、房、室肌前壁右:窦房结左:房室交界、束支、左:房室交界房、室肌后壁房、室肌少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乙酰胆碱(Ach)受体β1受体M受体阻断剂心得安阿托品作用使心脏活动加强使心脏活动抑制小结:心交感神经心迷走神经小2.血管的神经支配(1)交感缩血管神经
中枢:延髓的T1~L2~3侧角
分布:全身绝大多数血管
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
受体:α受体
作用:血管收缩
特点:①调节血压作用大②持续发放紧张性冲动:紧张性升高→血管收缩,紧张性下降→血管舒张2.血管的神经支配(2)交感舒血管神经
中枢:皮质运动区
分布:骨骼肌血管
递质:乙酰胆碱(Ach)
受体:M受体
作用:舒张血管
特点:①不参与血压调节②平时无紧张性活动③在情绪激动、运动时发挥作用(2)交感舒血管神经(3)副交感舒血管神经
中枢:脑干副交感核(面神经、迷走神经)S2~3外侧核链→副交感纤维
分布:软脑膜血管、肝血管、外生殖器血管
递质:乙酰胆碱(Ach)
受体:M受体
作用:舒张血管
特点:①不参与血压调节②只参与局部血流的调节(3)副交感舒血管神经(二)心血管中枢(cardiovascularcenter)定义: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与调节心血管活动有关的神经细胞群。它分布于中枢N.S.的各个部位。脊髓心血管N元:低级中枢,活动完全受延髓和延髓以上的心血管中枢的控制。1.延髓心血管中枢:——最基本中枢心迷走中枢心交感中枢紧张性活动(持续低频放电)交感缩血管中枢2.延髓以上心血管中枢:下丘脑、大脑皮层等心血管活动和机体其他功能活动之间复杂的整合。(二)心血管中枢(cardiovascularcenter(1)动脉压力感受器
部位:颈A窦和主A弓血管外膜下。
适宜刺激:血压改变时对血管壁的牵张。(2)传入神经①窦神经(加入舌咽神经)。②主动脉神经(加入迷走神经,家兔则游离较长称减压神经)。(3)延髓心血管中枢①交感缩血管中枢;②心交感中枢;③心迷走中枢。(三)心血管反射1.动脉压力感受器反射(1)动脉压力感受器(三)心血管反射1.动脉压力感受器反射血压↑颈动脉窦、主动脉弓感受器受到牵拉兴奋↑窦神经、主动脉神经孤束核缩血管中枢(-)心交感中枢(-)心迷走中枢(+)交感缩血管神经(-)心交感神经(-)心迷走神经(+)阻力血管舒张↓容量血管舒张心脏活动抑制外周阻力↓静脉回流量↓心输出量↓血压↓(4)反射过程血压↑颈动脉窦、主动脉弓感受器受到牵拉兴奋↑窦神经、主动脉神(5)反射特点
①是负反馈调节过程。
②在一定范围内,压力感受器的传入冲动频率与血管壁扩张程度成正比,并且对波动性的压力变化更为敏感。
生理意义:使动脉血压保持相对稳定;维持脑和心脏等重要脏器的正常血供。
(5)反射特点2.心肺容量感受器反射血压↑、循环血量↑(机械牵张刺激)↓心肺感受器兴奋↓迷走神经干交感紧张↓迷走紧张↑+延髓心血管中枢神经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ADH↓心率↓心输出量↓外周阻力↓肾脏对水的重吸收↓↓↓↓尿量↑血压↓↓↓↓下丘脑视上核↓循环血量↓2.心肺容量感受器反射血压↑、循环血量↑(机械牵张刺激)3.动脉化学感受器反射血液PO2↓[H+]↑PCO2↑↓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窦神经、主动脉神经孤束核延髓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心率↑心输出量↑心脏和脑血流量↑腹腔内脏和肾脏血流量↓
血压↑↓↓↓↓↓呼吸加深加快↓3.动脉化学感受器反射血液PO2↓[H+]↑PCO【精品】03第四章-血液循环2
化学感受性反射的特点:
①平时不起明显调节作用,当低氧、窒息、酸中毒、血压过低等应急状态时才起作用。②对呼吸的调节作用大于对血压的调节作用。③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是一种应急反应(即保证心、脑的血液供应)。
④颈动脉体反射对呼吸的影响较强,主动脉体反射对循环的影响较强。
化学感受性反射的特点:二、体液调节(一)全身性体液调节二、体液调节二、体液调节(humoralregulation)概念:血液、组织液中所含的化学物质对心脏和血管平滑肌活动的调节。广泛/局部分类:起加强作用:
起抑制作用: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肾素、血管紧张素血管升压素内皮素前列腺素组胺、激肽心房钠尿肽血管内皮舒张因子(NO)二、体液调节(humoralregulation)概念:血(一)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Ad与NE)
与β1结合:兴奋心脏,心输出量↑
Ad与α结合:皮肤、肾脏等血管收缩与β2结合:骨骼肌、肝脏等血管舒张HR↑,BP↑
与β1结合:兴奋心脏,心输出量↑NE与α结合:血管广泛收缩→
与β2结合能力弱总外周阻力基本不变外周阻力↑
→
BP↑↑
降压反射↓抑制心脏,掩盖β1效应HR↓,BP↑↓Ad—强心急救药;NE—升压药(一)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Ad与NE)
产生部位作用肾上腺素(多)肾上腺髓质心(β1),三加强去甲肾上腺素皮肤血管(α),收缩(大量)骨骼肌(β2),舒张(小量)肾素肾近球细胞交感缩血管紧张加强血管紧张素促进醛固酮分泌血管升压素下丘脑收缩血管;促进水重吸收组胺肥大细胞舒血管;增大血管通透性产生部位循环血量↓肾血流量↓等刺激(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循环血量↓(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1)刺激肾素分泌的因素循环血量↓肾动脉压↓入球小动脉牵张感受器致密斑感受器肾血流量↓肾近球细胞肾交感神经兴奋↑远曲小管Na+↓循环血量↓心房容量感受器动脉压力感受器肾素↑反射性+++++NE(1)刺激肾素分泌的因素循环血量↓入球小动脉致密斑感受器肾血肾上腺皮质球状带肾素(2)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血管紧张素原血管紧张素Ⅲ血管紧张素Ⅰ血管紧张素Ⅱ①(收缩微A→外周阻力↑)+(收缩静脉→回心血量↑)→血压↑;②作用于脑内神经元(Ⅳ脑室的后缘区)→交感缩血管活动↑→外周阻力↑→血压↑③刺激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合成与释放醛固酮;④刺激肾上腺髓质激素分泌;醛固酮肺脏的转换酶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
NaCl重吸收↑循环血量↑细胞外液量↑肝脏肾上腺皮质球状带肾素(2)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血管紧张素原血管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来源肾上腺髓质
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对心脏的作用与β1受体结合心率↑心缩力↑心输出量↑与β1受体结合心缩力↑心输出量↑但在整体通过反射使心率↓对血管的作用与α、β2受体结合皮肤、内脏血管收缩骨骼肌血管舒张血流重新分配与α受体结合除冠脉外全身各器官血管收缩外周阻力↑、血压↑临床应用强心剂升压药2.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来源肾上腺髓质肾上腺髓质
3.血管升压素(VP)又称抗利尿素(ADH)下丘脑视上核血浆晶渗压↑血容量↓血压↓渗透压感受器+容量感受器-压力感受器-血管升压素(VP)↑下丘脑--垂体束VP在垂体后叶释放入血↑抗利尿效应尿量减少血管收缩血压升高适宜刺激:3.血管升压素(VP)又称抗利尿素(ADH)下丘脑视上核血(三)血管升压素(Vasopressin)1.产生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神经垂体贮存↓释放入血2.释放•体液渗透压改变•血压改变•低氧、伤害性刺激3.作用•血管平滑肌收缩(正常时不起VP作用)•抗利尿作用(抗利尿激素,ADH)(三)血管升压素(Vasopressin)2.释放(四)其他体液因素
血管内皮生成的血管活性物质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心房钠尿肽前列腺素阿片肽组胺(四)其他体液因素4.心房钠尿肽(ANP)适宜刺激:
来源:
作用:
心血管活动↓心率↓、每搏出量↓血管舒张、外周阻力↓水、盐重吸收↓→细胞外液量↓抑制ADH的释放抑制肾近球细胞释放肾素抑制集合管对NaCl的重吸收抑制肾上腺皮质球状带释放醛固酮血压↓血容量↑、内皮素心房肌合成释放心房钠尿肽利钠排尿作用4.心房钠尿肽(ANP)适宜刺激:心血管活动↓水、盐重吸(二)局部性体液调节
1.激肽2.组胺3.组织代谢产物
(二)局部性体液调节第五节心、肺和脑的血液循环★
冠脉循环(coronarycirculation)(一)解剖特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暖通工程保险合同
- 课题申报参考:明清时期俄人旅华游记中的中国形象研究
- 课题申报参考:面向大学生情绪调节的人工智能眼动交互音乐生成系统设计研究
- 二零二五年度模具行业创新项目合作合同2篇
- 2025版选矿厂矿山地质勘查承包合同样本3篇
- 2025年度个人汽车租赁与停车服务合同4篇
- 2025版宁夏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库智能化升级合同3篇
- 2025年度牛粪处理设施融资租赁合同范本4篇
- 2025版农副业科技成果转化承包合同书二份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砖厂生产线承包租赁合同3篇
- 2024年银行考试-兴业银行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
- 泵站运行管理现状改善措施
- 2024届武汉市部分学校中考一模数学试题含解析
- SYT 0447-2014《 埋地钢制管道环氧煤沥青防腐层技术标准》
- 第19章 一次函数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 学情分析指导 】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全册课件
- 弧度制及弧度制与角度制的换算
- 瓦楞纸箱计算公式测量方法
- 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商务营销类(营销方向)技能考试测试题
- DB32-T 4004-2021水质 17种全氟化合物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高清现行)
- DB15T 2724-2022 羊粪污收集处理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