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积累 提炼方法_第1页
注重积累 提炼方法_第2页
注重积累 提炼方法_第3页
注重积累 提炼方法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下载后可编辑注重积累提炼方法愁眉苦脸、抓耳挠腮、叫苦连天……笔者觉得用这些词语来形容小学生面对作文时的表现并不过分。学生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以后,终于写出文章来了,当我们读后却惊奇地发现所写的内容相似,所用的手法雷同。学生写的内容大多数都是“路上捡到皮夹子,红绿灯下扶瞎子,上桥帮人推车子,公交车上让位子,放学后留在教室里擦桌子”,有教师称之为“五子登科”。那么,教师如何才能让学生的作文写出新意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作文教学经验谈一点看法。

一、生活的素材是习作“新”意的源泉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是一个形象的说法。这其中的“米”就应该是学生习作的素材。学生没有新的素材,就如没有新鲜的血液,出现“五子登科”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猴子掰棒子”的故事很多人都听过:棒子成熟了,小猴子去掰棒子,左手摘一个放在右臂下,右手摘一个放在左臂下,掰了一下午,结果手上还只是两个棒子。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很深刻,我们的学生不正在犯着同样的错误吗?当代社会,学生日常生活信息的摄入量是相当大的,只是他们像故事中的小猴子一样不会积累而已,所以,积累素材才是学生作文能写出新意的必要途径。如何积累更多的“米”呢?笔者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教学生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多去观察,多去倾听,在生活中得到更多的新鲜有趣的故事。

二、语言积累,补充“新”的血液

郭沫若说:“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学生如果积累了大量的词汇、大量的句式和大量的段篇,下笔时就能妙笔生花、游刃有余了。

1.教材中的积累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们在教学中万不可“以本为本”地教,这样就偏离了教材设计的本意。我们要注重对教材中语言文字的积累运用,久而久之学生就能把教材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并运用到文章之中。在教学中,笔者就做了类似的尝试,学生一边看一边说,很自然地既理解了文本,也积累了语言。这样的教学活动就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素养。

2.背诵积累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小学语文课本中选材内容丰富,优美的散文、有趣的故事、富于韵律的诗歌等,都是学生学习写作的优秀范文。教材也明确地为我们做了要求,哪些适合于学生背诵,那些不需背诵,教师明确了,学生也明确了。在不加重负担的前提下,学生还可以自己加量,这样积累多了,写起文章来就有据可依,也不会觉得无从下手了。如教学《太阳是大家的》一课,这是一首诗歌,在理解文本后,笔者认为应该让学生背诵,学生很快就背会了。这样,学生在写作诗歌时,就有法可依了,文章也会水到渠成。叶圣陶说过:“日积月累,方能生语。”当学生下笔作文时,因有了丰富的积累,就能妙笔生花。

3.走出文本的积累

从教材中获得语言材料的积累自然是主要的方法,但学生还需有大量的课外阅读,学校图书室的开放、班级图书角的建设和家庭图书的累积都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阅读信息。这样,学生在丰富的文山字海中自由地徜徉,就能积累大量的好词佳句,写作时就容易多了。

三、指导方法,推陈出“新”

有了新素材也不一定写出有新意的文章,关键是如何运用素材。教师如果只给学生一个要求,而对内容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学生就不知道如何下手。因此,教师在给学生布置作文时,一定要有明确的要求。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打个腹稿或列个提纲,再不然就自己口头说一说,做这些工作的同时也就选好了素材。这些方法都是简单而且有效的。另外,教师要告诉学生,写作时思路要清晰,切入点可以独特。好的文章,不仅内容丰富,而且角度新颖,有一定的深度。笔者读过一篇学生的文章,同样写“妈妈的爱”,别人都在介绍妈妈,截取几个实例,这没错。而这个学生则用较多的笔墨去写卫生间里的一把破雨伞,是这把雨伞陪“我”度过了那么多的时光,妈妈对我的爱也跃然纸上了。

四、修改推敲,彰显“新”意

好的作文不是教师批改出来的,而是学生写出来的。但是有效的批改方法,也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个方面。一种方法是让学生自己修改自己的作文。笔者在教学中把大量的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修改自己的作文,使他们再一次明确自己所选用的素材是否符合题目要求,是否具有典型性,结构是否合理,中心是否突出,这些如果没问题了,就再对文章中的字、词、句、标点的运用加以推敲,进行修改。第二个方法是学生之间互改作文,在互改文章的过程中集思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