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高河中学2023-2024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_第1页
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高河中学2023-2024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_第2页
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高河中学2023-2024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_第3页
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高河中学2023-2024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_第4页
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高河中学2023-2024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春高河中学高二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48分)1.下列研究的问题属于种群水平的是()A.青藏高原上藏羚羊每年死亡的个体数 B.我国沿海红树林的范围和边界大小C.福建武夷山常绿阔叶林中的优势种 D.我国东北到海南的木本植物的丰富度2.数学模型常常用来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下列问题探讨错误的是()A.构建种群增长模型:Nt=N0λt,描述了种群数量无限增长的情况B.构建种群的增长曲线图,能直观地反映出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C.根据种群增长“S”型曲线,可解释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D.根据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可解释增长速率越来越小的原因3.下列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定时期内,锥形瓶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B.计数时,将培养液振荡摇匀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一定量的培养液C.增加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浓度,酵母菌的K值不会发生变化D.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数过多,难以计数,应进一步稀释4.其他条件一致且适宜情况下,用不同的培养方式培养酵母菌时,其种群数量的变化由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不同培养方式下,酵母菌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不同B.d组作为对照组,其培养方式是一直不更换培养液C.a组种群数量增长量快的原因之一是食物资源相对最丰富D.培养中后期,d组种群数量不再上升的原因只是酒精的积累5.下列调查活动中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A调查某公园中向日葵种群密度,因所选样方位置上有大石块,换个位置取样B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两次捕获期间部分被标记个体迁出调查区域C.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某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标记物过于明显,使得被标记个体更容易被捕获D.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将样方的四条边上的个体都进行了统计6.山东荣成天鹅湖是中国北方大天鹅最大越冬地,被誉为“东方天鹅王国”。生态学家连续数年对湖中天鹅与东方白鹳的数量进行了调查,并绘制了如图所示曲线(λ表示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东方白鹳的种群数量在t2时大于t1时B.天鹅的种群数量在调查期间一直在增大,t3时达到K值C.影响东方白鹳种群数量变化的决定性因素为出生率、死亡率D.在t3时以后天鹅的种群数量增长模型为“J”形曲线7.研究表明,捕食风险能诱导猎物进行防御反应,对猎物种群密度和繁殖力的影响远高于直接捕杀,研究者利用无人机(模拟猛禽类捕食者)作为捕食风险探究其对不同密度的某种鼠类种群增长率和繁殖力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高密度种群可有效降低捕食风险引起的繁殖抑制B.捕食风险加剧了高密度种群的种内斗争C.捕食风险减弱了低密度种群的种内斗争D.捕食风险导致低密度种群降低繁殖投入8.下表为某地人工柳树林中,林下集中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平均值,单位:m2)随林木郁闭度(林冠层遮蔽地面的程度)变化的调查数据。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郁闭度00.20.40.60.81.0一年蓬15.32.510.87.44.32.4加拿大一枝黄花10.49.56.15.63.01.2刺儿菜3.74.38.54.42.21.0A.郁闭度越大,三种植物对水和无机盐的竞争越大B.相同郁闭度下草本植物间的密度差异与自身特性有关C.除郁闭度外,气温、干旱等因素也会影响种群数量变化D.影响该地林下集中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9.植物存在明显的种群密度效应,其中存在两个法则:“最后产量衡值法则”,即植物种群在一定的密度范围内,其产量与密度无关,最后产量总是一样的;“-3/2自疏法则”,即在高密度的样方中,有些植株成为竞争的胜利者,获得足够的资源而继续生长发育,有些植株因不能获得足以维持生长发育的资源而死亡。根据以上概念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最后产量衡值法则”降低了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B.植物种群数量变化的各时期均符合“最后产量衡值法则”C.“-3/2自疏法则”表明竞争的胜利者可能存在有利变异D.高密度种植时,有些植株会死亡,不利于植物种群发展10.如图表示处于平衡状态的某生物种群因某些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时的四种情形,下列有关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分析中,错误的是()A.若图①所示为海洋生态系统中某鱼类的种群,则a点后的变化可能是大量放养该种鱼B.若图②所示为某发酵罐中酵母菌的数量,则b点后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减少了营养供应C.图③中c点后种群个体的数量变化反映出该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D.图④曲线可用于指导海洋渔业生产中的捕捞活动11.一个物种在没有竞争者和捕食者时所拥有的生态位称为基础生态位,在竞争者或捕食者存在时所拥有的生态位称为实际生态位。大草履虫和绿草履虫属于两个物种,如图分别为两者单独培养(图a、图b)以及混合培养时(图c)种群密度的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两者为种间竞争关系,单独培养时均在第8天左右达到最大增长速率B.大草履虫在混合培养时的实际生态位窄于其单独培养时的基础生态位C.图c的变化趋势是混合培养时两种生物自身繁殖等特点上的差异所致D.一个物种在群落中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等可以反映物种的生态位D.记名计算法用于调查物种的数量,需要按照多度等级来记录数量12.下列有关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决定群落结构的环境因素包括光照、温度、湿度等B.森林中鸟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这主要与光照的强度有关C.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D.利用不同作物对光照的要求不同,将两种高矮不同的作物套种能充分利用不同层次的光能13.林窗是指森林群落中老龄树木死亡或因各种干扰因素导致优势树木死亡(包括折断、枯立、树倒等),从而在林冠层造成空隙的现象;人为砍伐树木也可形成林窗。研究者调查了某森林中林窗与林下的土壤动物群落,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利用标志重捕法可以调查土壤动物丰富度B.光照影响土壤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不影响水平结构C.林窗下和林下土壤动物种类均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D.林窗下和林下不同层次的土壤动物的种群密度不同14.图a和图b表示3个物种的资源利用状况(曲线高度表示相应资源利用量)。两图是某地群落演化过程的不同时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b中的种间竞争可能比图a中的种间竞争激烈B.在群落演化中,各物种生态位变化与遗传变异叠加C.图b时期可利用资源总量可能较图a时期更加丰富D.群落变化趋势为图a向图b演化,伴有生态位分化15.吹绵蚧是一种严重危害果园生产的害虫,澳洲瓢虫以吹绵蚧为食,可以有效抑制该害虫的数量。科学家研究了吹绵蚧种群数量与被捕食率、补充率的关系模型,其中补充率代表没有被捕食的情况下吹绵蚧增长的比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吹绵蚧种群补充率反映了物种繁殖能力与资源紧张程度等因素B.澳洲瓢虫种群数量与吹绵蚧种群数量将呈现同步周期性变化C.当吹绵蚧种群数量介于m-n点之间时,种群数量会逐渐稳定在n点D.当吹绵蚧种群数量介于n-p点之间时,种群数量会逐渐稳定在n点16.根据某生态系统中蝗虫与其天敌的种群数量的变化关系,某生物兴趣小组构建如图所示模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d→a段蝗虫种群及其天敌种群均为衰退型年龄结构B.该蝗虫种群及其天敌种群的K值可能分别为N2、P2C.蝗虫天敌种群在a→b→c的变化过程中保持稳定的增长速率D.蝗虫种群数量在b→c→d的变化主要是迁出率大幅提高导致二、非选择题(4小题,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52分)17(12分).某野外调查小组在我国东部地区对东部群落进行深入调查,获得下面有关信息资料,请分析回答:(1)调查获得了树林中物种数与面积的关系图(如图1)上图显示,调查该地区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_________。群落中生物的种群密度会随其他生物的数量变化而不断变化,但是很少会消亡,从进化的角度解释群落物种组成相对稳定的原因是________。(2)上图2东部群落空间结构形成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上图3是调查小组同学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分析该种群在30年中种群数量最少开始于第__________年,第15—20年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是___________,第20~30间种群的增长率为____________。(4)不同群落的丰富度往往差异较大,同一群落的丰富度也不断地动态变化,影响群落丰富度的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分类列举2点)18(14分).茶树害虫是影响茶叶产量及品质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者调查了管理方式相同的林下茶园(茶树与高6~8米的乔木马尾松间作)和常规茶园(无树木遮阴)中的害虫叶蝉及其天敌蜘蛛,结果如表所示。茶园类型叶蝉总数(只)蜘蛛总数(只)游猎型蜘蛛丰富度结网型蜘蛛丰富度蜘蛛多样性林下茶园692154214122.8常规茶5(1)与常规茶园相比,林下茶园改变了群落的____________结构,游猎型蜘蛛和结网型蜘蛛属于_____________关系,要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从环境容纳量(K值)的角度来看,应使叶蝉数量控制在____________水平。(2)林下茶园高大的乔木吸引了某种捕食性鸟类到来。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动物也有类似的分层现象。(3)林下茶园中叶蝉数量只有常规茶园的1/2左右,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4)如图表示某群落中的A、B两种生物数量随着时间变化的情况,其中A为______。调查该群落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常用取样器取样法,是因为许多土壤小动物有_______的特点。19(12分).酵母菌生长的最适宜温度在18~30℃之间,能在pH为3~7.5的范围内生长,在氧气充足的环境中主要以出芽生殖的方式快速增殖。大约每1.5~2小时增殖一代。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据此探究酵母菌种群在不同的培养液浓度和温度条件下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操作步骤如下:第一步:配制无菌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和活化酵母菌液。第二步:利用相同多套装置,按下表步骤操作。装置编号ABCD装置容器内的溶液无菌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ml101055无菌水/ml——55活化酵母菌液/ml0.10.10.10.1温度/℃525525第三步: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装置中起始酵母菌数目,做好记录。第四步:将各装置放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第五步:连续7天,每天随机抽时间取样计数,做好记录。回答下列问题:(1)改正实验操作步骤中的一处错误_____。(2)酵母菌的代谢类型_____。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3)某同学第5天在使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做法如下:①振荡摇匀试管,取1mL培养液并适当稀释(稀释样液的无菌水中加入了几滴台盼蓝染液)。②先将_____放在血细胞计数板的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稀释后的培养液滴于其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吸水纸吸去,制作好临时装片。③显微镜下观察计数:在观察计数时只记_____(填“被”或“不被”)染成蓝色的酵母菌。④该小组同学在一次实验中取样液后,并稀释10倍,用图1所示的血细胞计数板(1mm×1mm×0.1mm,400个小方格)计数。若用图2的计数结果作为每个中方格的平均值(·代表酵母菌),则此样液中酵母菌的密度是_____个/mL。20(14分).在自然界中,竞争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竞争排斥原理是指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但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不能长期共存在一起。为了验证竞争排斥原理,某同学选用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为材料进行实验,选择动物所遵循的原则是形态和习性上____________(填“接近”或“不接近”)。先将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分别单独培养在试管中,两种草履虫都能出现典型____________增长;然后把两种数量相等的草履虫放在资源____________(填“有限的”或“无限的”)环境中混合培养,当实验出现_____________的结果时即可证实竞争排斥原理。(2)研究发现,以同一棵树上的种子为食物的两种雀科鸟原来存在竞争关系,经进化后通过分别取食大小不同的种子而能长期共存,这种现象叫做____________,从而降低两个物种的竞争强度而达到____________。若仅从取食的角度分析,两种鸟除了因取食的种子大小不同而共存,还可因取食的___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不同而共存。高二月考生物答案单选题(每题3分,共46分)1.【答案】A【详解】A、青藏高原上藏羚羊每年死亡的个体数为研究死亡率,为种群水平研究的问题,A正确;

B、我国沿海红树林的范围和边界大小为研究群落的边界,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B错误;

C、福建武夷山常绿阔叶林中的优势种,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C错误;

D、我国东北到海南的木本植物的丰富度,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D错误。2.【答案】D【详解】A、种群指数增长的公式为Nt=N0λt,理想条件下种群无限增长,A正确;B、曲线图能直观地反映出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有S型和J型两种常见的曲线图,B正确;C、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是在自然条件下一种增长方式,可解释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C正确;D、“J”型曲线中增长速率越来越大,D错误。3.【答案】C【详解】A、由于锥形瓶中的空间和营养物质有限,一定时期内,锥形瓶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A正确;B、由于是从试管中随机抽取样液进行计数,因此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以便酵母菌分布均匀,B正确;C、增加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浓度,其营养物质增加,酵母菌的K值可能会增大,C错误;D、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计数,应对培养液稀释处理,D正确。4.【答案】D【详解】A、从图中可以看出酵母菌在不同培养方式下,酵母菌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不同,说明在特定空间的环境容纳量是可以改变的,A正确;B、实验组更换培养液,d组作为对照组,其培养方式是一直不更换培养液,最终会因为营养缺乏导致酵母菌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甚至下降,B正确;C、a曲线的酵母菌培养液更换的时间间隔最短,食物资源相对最丰富,所以其所示的种群数量增长最快,C正确;D、曲线d为对照组,应该不换培养液;培养一段时间后种群数量不再增加,其限制因素是营养物质的消耗、有害代谢产物如酒精的积累等,D错误。5.【答案】C【详解】A、调查某公园中向日葵的种群密度,若因所选样方位置上有大石块,换个位置取样,则会导致换位置后的取样结果比原来偏大,A错误;B、标记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若两次捕获期间部分标记个体迁出调查区域,则会导致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偏小,最终导致实验所得到数值比实际数值大,B错误;C、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某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若标记物过于明显,使得被标记个体更容易被捕获,则会导致第二次捕获中的标记数多于正常值,分母增大,最终导致实验所得到数值比实际数值偏小,C正确;D、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对于边界线上的个体,要计相邻两条边及夹角中的数目,样方线上的个体都被统计在内所得到数值会比实际数值偏大,D错误。6.【答案】D【详解】A、东方白鹳的种群数量在t1~t2之间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减少,无法判断种群数量在t2时是否比t1时大,A错误;B、天鹅的种群数量在调查期间先减少后增加,B错误;C、天鹅湖是东方白鹳的越冬地,影响东方白鹳种群数量变化的决定性因素为迁入率和迁出率,C错误;D、在t3时以后天鹅的曲线对应的λ值大于1且恒定,种群数量增长模型为“J”形曲线,D正确。7.【答案】B【详解】A、由分析可知,低密度组捕食风险明显降低了种群增长率和繁殖力,而高密度组捕食风险对种群增长率和繁殖力的影响不大,说明高密度种群可有效降低捕食风险引起的繁殖抑制,A正确;B、捕食风险对高密度组的种群增长率和繁殖力影响不明显,不会加剧其种内斗争,B错误;C、捕食风险可明显降低低密度组的种群增长率和繁殖力,进而减弱低密度种群的种内斗争,C正确;D、捕食风险导致低密度种群降低繁殖投入,故与对照组相比,低密度种群捕食风险组的种群增长率和繁殖力降低,D正确。8.【答案】A【详解】AD、林木郁闭度是指林冠层遮蔽地面的程度,因此,影响该地林木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最主要非生物因素为光照强度。郁闭度越大,三种草本植物间对阳光的竞争越大,但对于水和无机盐的竞争与郁闭度无直接关系,A错误,D正确;B、表中数据说明不同种植物对光照条件的适应性是有差异的,换言之,三个种群密度变化的差异主要是不同植物对光照条件的适应性不同所致,因此,相同郁闭度下草本植物间的密度差异与自身特性有关,B正确;C、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除了除郁闭度外,气温、干旱等因素也会综合影响种群数量变化,C正确。故选A。9.【答案】C【详解】A、环境条件未改变,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就不会改变,A错误;B、大于或小于一定的密度范围时,植物种群数量的变化不符合“最后产量衡值法则”,B错误;C、“-3/2自疏法则”,即在高密度的样方中,有些植株成为竞争的胜利者,获得足够的资源而继续生长发育,有可能存在有利变异更加适应环境,C正确;D、高密度种植时,有些植株会死亡,从而降低种群密度,有利于植物种群发展,D错误。10.【答案】B【详解】A、若图①所示曲线为海洋生态系统中某鱼类的种群,则a点后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大量放养了该种鱼类,导致该种鱼类的环境容纳量下降,A正确;B、图②所示曲线表明该种群数量增加并且达到新的平衡,且K值增加,可能是由于外界环境变化,如增加营养、空间等,环境条件变得更加优越,B错误;C、图③曲线中,c点后种群数量减少,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正确;D、当种群数量维持在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所以图④曲线可用于指导海洋鱼类捕捞,保护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发展,D正确。11.【答案】C【解析】【分析】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详解】A、二者混合培养时的它们各自的环境容纳量都低于单独培养时的各自环境容纳量,说明二者为种间竞争关系,二者单独培养时呈S形曲线增长,在第8天左右达到K/2,此时增长速率最大,A正确;B、高斯实验中,混合培养若干天达到稳定时,大草履虫消失,只有双小核草履虫继续存活,因此大草履虫没有实际生态位,B正确;C、混合培养的两种生物由于种间竞争,会出现生态位的改变,因此其实际生态位上存在的差异造成了图c中两种草履虫的变化趋势,C错误;D、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群落中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一个物种的生态位不仅决定于它占据的空间位置,而且决定于它与食物、天敌和其它生物的关系,D正确。故选C。12.【答案】B【详解】A、决定群落结构的环境因素是光照,其次还与温度、湿度等多种环境因素有关,A正确;B、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与光照有关,鸟类的分层现象与食物和栖息场所有关,B错误;C、植物群落的分层现象能够使植物充分利用阳光,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C正确;D、利用不同作物对光照的要求不同,将两种高矮不同的作物套种能充分利用不同层次的光能,这样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D正确。13.C【详解】A、调查土壤动物丰富度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方法,A错误;B、随着枯落物层的深度的增加,土壤动物种类数逐渐减少,由此可知光照明显影响了土壤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据图无法判断土壤动物群落的水平结构,B错误;C、由图可知,林窗和林下土壤动物种类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C正确;D、由图可知,林窗下和林下不同层次的土壤动物的种类数不同,D错误。14.答案】D【详解】A、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在图a中物种1自身单独能利用的资源比较多,与物种2共用资源部分比较少;同样,物种3自身单独能利用的资源比较多,与物种2共用资源比较少,因此在图a中种间竞争比较弱,A正确;B、在群落演化中,各物种生态位会发生变化与也会有遗传变异发生,两者发生叠加,B正确;C、由图可看出图

b

时期可利用资源总量可能较图

a

时期更多,更加丰富,C正确;D、种间竞争导致生态位分化,所以群落变化趋势为图

b

向图a

演化,伴有生态位分化,D错误。15.【答案】A【详解】A、吹绵蚧种群补充率与物种繁殖能力及资源紧张程度等有关,繁殖能力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