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有赠曾卓目录壹七月诗派贰作家生平及创作叁诗歌赏读七月诗派壹七月诗派:是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因胡风主编《七月》得名。代表诗人有艾青、田间和鲁藜、绿原、牛汉等。他们以《七月》、《希望》、《泥土》为阵地,强调诗歌中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历史与个人的融合,多写自由诗,其中又以政治抒情诗为主。他们出版过《七月诗丛》《七月文丛》等。该派在革命现实主义雄浑的总风格中,又显示出各诗人充满个性的特色。胡风的《为祖国而歌》,牛汉的《鄂而多斯草原》,鲁藜的《泥土》等是七月诗派的代表作。建国后,该诗派领导人胡风被批判,该诗派走向衰落。文革后,牛汉等编辑了诗集《白色花》,是著名的七月诗派重新引人注目,绿原、牛汉、曾卓等人在新时期的诗歌创作,特别是那些最感人的诗篇,大都记录了他们在建国后所经历的“苦难历程的心理内容。代表诗人:艾青胡风田间彭燕郊牛汉鲁藜绿原阿垅曾卓等作家生平及
创作贰曾卓,原名曾庆冠(1922-2002年)。笔名还有柳红、马莱、阿文、方宁、方萌、林薇等。原籍湖北黄陂,生于湖北武汉。1940年加入全国文协,组织诗垦地社,编辑出版《诗垦地丛刊》。1943年入重庆中央大学历史系学习。1944至1945年从事《诗文学》编辑工作。1947年毕业后回武汉为《大刚报》主编副刊。1950年任教湖北省教育学院和武汉大学中文系,1952年任《长江日报》副社长,当选武汉市文联、文协副主席。1955年受胡风案牵连,被捕入狱。1957年因病保外就医。1959年下放农村。1979年底平反,调回武汉市文联工作。出版的诗集有《门》、《悬崖边的树》、《白色花》(合集)、《老水手的歌》等,所著散文集有《痛苦与欢乐》、《美的寻求者》、《让火燃着》、《听笛人手记》等,其中《听笛人手记》获新时期全国优秀散文(集)奖。还有诗论集《诗人的两翼》、剧作集《处女的心》等。1955年至1976年间,他共写有46首诗、9篇文章。对于这个时期写的作品,他是情有独钟的,“以诗来说,我最贴心的还是最艰难的岁月中所写的东西,因为,在那样的处境中,能更为深切的感受生活,也更为全身心的在创作中去寻求慰藉和倾泻,在艺术与生活中找到一个血肉相联的契合点”“最能激发我感情的是在那二十多年中所写下的一些小诗,我将它们看作是闪耀在生命炼狱中的光点,开在生命炼狱边的小花”“它们是与我一生中最艰难的日子联系在一起,是更为赤裸地展露我内心和灵魂的,它们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开在生命炼狱边的小花诗歌赏读叁我是从感情的沙漠上来的旅客,我饥渴,劳累,困顿。我远远地就看到你窗前的光亮,它在招引我――我的生命的灯。我轻轻地叩门,如同心跳。你为我开门。你默默地凝望着我(那闪耀着的是泪光么?)你为我引路,掌着灯。我怀着不安的心情走进你洁净的小屋,我赤着脚走得很慢,很轻,但每一步还是留下了灰土和血印。有赠有赠你让我在舒适的靠椅上坐下,你微现慌张地为我倒茶、送水。我眯着眼,因为不能习惯光亮,也不能习惯你母亲般温存的眼睛。我的行囊很小,但我背负的东西却很重,很重,你看我的头发斑白了,我的背脊佝偻了,虽然我还年轻。一捧水就可以解救我的口渴,一口酒就使我醉了,一点温暖就使我全身灼热,那么,我有力量承担你如此的好意和温情么?有赠我全身颤栗,当你的手轻轻地握着我的,我忍不住啜泣,当你的眼泪滴在我的手背。你愿这样握着我的手走向人生的长途么?你敢这样握着我的手穿过蔑视的人群么?在一瞬间闪过了我的一生,这神圣的时刻是结束也是开始,一切过去的已经过去,终于过去了,你给了我力量、勇气和信心。你的含泪微笑着的眼睛是一座炼狱,你的晶莹的泪光焚冶着我的灵魂,我将在彩云般的烈焰中飞腾,口中喷出痛苦而又欢乐的歌声……1961年11月内容解读1959年,经受了两年牢狱之苦的曾卓因病保外就医,又两年后下放农村,直到1961年末才回到自己的家,家里一位平凡朴实的伟大女性一直在等待着他的归来。对于一个在孤寂的沙漠中长途跋涉的人来说,这样的重逢是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诗人这样回忆起那个场面:1961年11月,那个他去看她的晚上,六年多的不知彼此的消息,六年多的充满风暴泥泞的道路,六年多的阔别,使终于可以相见的心中充满了一份慌乱和期盼的复杂感情。“我的命运是在她的手中了”,“好容易才举起手轻轻叩门。我屏住呼吸等待着。没有反应,我又叩门,有等待了一会儿。门轻轻的开了,她默默地微笑着站在我的面前”“只有经历过巨大的悲痛和几乎是绝望心情的人,才能感受到这样巨大的幸福”。内容解读写作这首诗时的曾卓,正处于他一生中最艰难的时刻,他是一个被社会、被人民抛入地狱里的“犯人”,他此时的诗歌里充满了“空旷的田野”“荒凉的树枝”“失散的小船”“惊涛骇浪的齿痕”“狂风暴雨的黑夜”等意象,因此这首诗的开端,就是“我是从感情的沙漠上来的旅客,我饥渴、劳累、困顿”。
此时,在诗人的面前,出现了一盏明亮的灯,它是那么温暖,“它在招引我━━我的生命的灯”,它来自于一个女性——那个六年都没有见面,一直在等待着“我”的女性。她站在“我”的面前,“掌着灯”“为我引路”。内容解读就是在这“山重水复疑无路”时,在“你”所赐予的力量和信心里,歌德《神曲》中的“永恒之女性”引领诗人上升的境界出现了,“你的含泪微笑着的眼睛是一座炼狱。你的晶莹的泪光焚冶着我的灵魂。”,诗人的精神灵魂获得了升华,“我将在彩云般的烈焰中飞腾,口中喷出痛苦而又欢乐的歌声。”爱情在这里是生死契阔,至情不渝的,而且彼此可以生命交换。这样的情感在平常岁月里都罕见,何况动乱年代;然而也正是动乱考验出了人的真情,这份感情在当时岁月被诗人--一个社会零余者或说边缘人得到了它,正是它使诗人感激,也正是它,撕破了围在仍是一个人的他的周边重重的黑幔,--他在她那里受到的是“人”的待遇,使他领略到那个时代几乎不可能但却奇迹般的在自己生活中发生了的诗意。诗因此写得矛盾、激情,也因之罩上一层宗教性。作品赏析《有赠》是赠给一位女性的诗。诗歌以饱含激情的语调,借对一位女性的深情倾诉,形象地抒写了对历尽苦难之后的人间温情的真切感受,赞美了给受难者带来巨大精神慰藉和生活勇气的宽容的理解、善良的同情,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人生劫难中真挚爱情的由衷的感激和歌颂。曾卓诗作赏读《悬崖边的树》不知道是什么奇异的风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平原的尽头临近深谷的悬崖上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它孤独地站在那里显得寂寞而又倔强它的弯曲的身体留下了风的形状它似乎即将倾跌进深谷里却又像是要展翅翔……曾卓诗作赏读《感激》在巨大的痛苦中我无言而你亲切的关怀常常使我含泪使我懂得什么是感激因而我知道我不必说出我的感激我在你关切的目光中大步向前即使道路坎坷,遍地荆棘即使在炼狱的烈火中,我也决不呻吟因为耳边响着你的一句话:我愿随你永不超生呵,不,我不要你因为我而受到一点损害如果那样,那就真正伤了我的心了我要的是——仅仅是你的一句不必兑现的诺言让它培润我有时枯萎的勇气
曾卓诗作赏读无题——阿垅不要踏着露水——因为有过人夜哭。……哦,我底人啊,我记得极清楚,在白鱼烛光里为你读过《雅歌》。但是不要这样为我祷告,不要!我无罪,我会赤裸着你这身体去见上帝。……
但是不要计算星和星间的空间吧。不要用光年;用万有引力,用相照的光。
要开做一枝白色花——因为我要这样宣告:我们无罪,然后我们凋谢。1944.9.9
蜗居感谢观看我所知道的康桥徐志摩目录壹作者介绍贰文本解读叁拓展阅读壹作者介绍作者介绍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新月派的代表作家。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1922年回国,先后在北京大学、光华大学等任教。1928年主编《新月》月刊,1931年因飞机失事去世。诗集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另有散文及小说等。作品:诗歌集著:《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共四集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共四集小说集:《轮盘》戏剧:《卞昆冈》日记:《爱眉小札》《志摩日记》等译著:《曼殊斐尔小说集》等。他的作品已编为《徐志摩文集》出版。贰文本解读(一)徐志摩的“康桥情节”在来到康桥之前,徐志摩曾在美国留学两年,后来受到英国哲学家罗素的吸引来到英国,不料罗素个人生活发生意外的变故,致使他不曾达到跟随罗素从学的夙愿,结果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里混了半年,正感着闷想换路走的时候,他结识了林长民及其女儿林徽因,并由于林长民介绍,认识了英国作家高斯华绥·狄更生。由于狄更生的介绍和推荐,徐志摩以特别生的资格进了康桥大学皇家学院学习政治。从1920年10月至1922年8月,两年的康桥生活凝结成了徐志摩一生中不可磨灭的“康桥情节”,诗人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康桥情结充分体现在徐志摩的作品中,1922年回国之前作《康桥再会吧》,1925年回到康桥,写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1928年重游英国,在回国的船上,作诗《再别康桥》。(二)内容简析三幅传神写意的中国水墨:淡泊悠远、田园情调的康河坝筑图堂皇典丽、气象高华的学院建筑群超凡脱俗,维妙维肖的克莱亚三环洞桥(二)内容简析第一幅:
拜伦潭——果子园——星光下的水声——近村晚钟声——河畔倦牛刍草声。
星光、波光,钟声、水声,人烟气、生灵气,笔性和墨气浑然天成。(二)内容简析第二幅:志摩并不着意描绘学院建筑群,而以具有暗示性的墨意留白,提供给人想象的空间和回味不尽的“意趣”。
柯罗的田野画和肖邦的小夜曲
景、人、情交融,才成最美的画境(二)内容简析第三幅:克莱亚三环洞桥,在志摩笔下,美得不夸张也不尖锐。一个“怯怜怜”,有声有色有味,立时给一个平平凡凡的小桥注入了血脉与精气神儿。(三)作品评价
本篇是我国现代早期游记散文的代表作,徐志摩散文的巅峰之作。赏读这篇文章的过程会有一个错觉:读到的明明是一篇散文,实际上得到的却是一首好诗。即使不分行也读得出是诗,是诗化了的意境,是诗歌语言的魅力。每读一遍都有新鲜的感动。《我所知道的康桥》或许是一遍就可以读懂的,因为它——语近;但也是好多遍也读不懂的,因为它——情遥。把清代诗评家沈德潜的“语近情遥、含吐不露”移来此处,是否最为贴切。叁拓展阅读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再别康桥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感谢欣赏听听那冷雨余光中目录壹作家生平及创作贰作品品读叁余光中的“文化乡愁”壹作家生平及创作有一位诗人,在台北厦门街的小巷里,高吟乡愁。有一位散文家,时常举目望星天,作逍遥之游。有一位评论家,拿起锐利的笔,声称要剪掉散文的辫子。余光中(1928~),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母亲原籍江苏武进,故他也自称“江南人”。余光中被称为台湾现代派“十大诗人”之一,是中国文坛杰出的诗人与散文家。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1949年随父母去了香港,1950年迁居台湾,之后,就一直在台湾、香港和美国之间辗转漂泊。余光中曾经诙谐地把大陆称为母亲,台湾是妻子,香港是情人,欧洲是外遇。1974年,他到香港中文大学任教,并于同年写下了《听听那冷雨》这篇散文,1992年,终于得以回到他思念已久的大陆。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至今驰骋文坛已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著有诗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钟乳石》、《白玉苦瓜》,散文集《左手的掌纹》、《逍遥游》、《分水岭上》、《记忆像铁轨一样长》、《隔水呼渡》等。梁实秋先生曾这样评价“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贰作品品读《听听那冷雨》创作于1974年,其时正值大陆“文革”后期,海峡两岸的同胞不仅不能来往走动,而且连书信都不可通邮。余光中于1949年离开厦门去香港,1950年到台湾,离开大陆已经25年了。几十年来,他经历了离别家园的痛苦,浪迹天涯的辛酸,却始终在精神上与祖国血脉相连。他的作品,无论散文、诗歌,都充满浓郁的传统文化意识和乡土观念,抒发了浓浓的去国怀乡之感,强烈的思乡思亲之情。写作背景脉络整理
嗅雨
观雨
汉字寄情情思涌动走入历史回首人生
走入霏霏
伞下听雨
回归现实
故国之痛
回归现实(前后照应)
想入非非
听雨
大陆听雨古屋听雨公寓时代无雨可听
今——昔——今眼前——回忆联想——眼前
时间与空间,历史与现实,眼前与回忆,交融汇合。
现实——历史——现实作者运用直接引用与间接引用的修辞手法,将自己熟记的大量古诗名句嵌入行文之中,营造古典意境美的语言氛围。如“荡胸生层云”、“商略黄昏雨”、“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等,则是直接引用了杜甫、姜夔、王维的诗词,使古诗的意境与韵味荡溢文间。作者将原汁原味的唐宋诗歌组接在一起,引导读者自然地进入古典的情境,古典诗词的巧妙引用,既对文章的意境营造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也增加了文章的艺术底蕴。
意境特点叁余光中的“文化乡愁”乡愁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情感,因而,古往今来,人们对祖国、家乡的思念之情就成为文学作品中普遍而恒久的主题。余光中的乡愁所抒发的,不仅是他对故乡的思念,对祖国的热爱,对中国古典诗词和传统文化的痴情,更蕴涵着亿万中华儿女渴盼两岸统一、和谐团结的民族精神和历史责任感。
雨大陆(故乡)诗人用大量的文化符号表明,华夏文明的根在中国大陆。正是因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强烈思慕,诗人才会在迷幻空蒙的雨中,怀着无尽的乡愁,苦苦追思故土。而凄凉雨中的对故土的回忆,又让诗人充满了温馨,获得感情上的慰藉。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一九七二年一月二十一日乡愁余光中谢谢观赏我与地坛史铁生作者介绍壹文章解读贰目录壹作者介绍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中国作家、散文家。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让历史铁一样地生着,借助蹒跚的脚印不断看那写作着的心魂。——史铁生地坛,又称方泽坛。建于明代嘉靖九年,即公元1530年,是明清两代帝王祭地的场所,也是我国最大且是唯一现存的祭地之坛。始建时,坛外辟有护坛一千四百七十六亩,坛内总面积六百四十亩。现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地坛的整个建筑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端庄、雄伟、别具一格。从整体到局部都遵照我国古代“天圆地方”、“天青地黄“天南地北”、“龙凤”、“乾坤”等传统观念和象征传说构思设计的。在人生最灿烂的时光里,命运给他带来了最沉重的打击——双腿残废。这对一个原本正常的人来说,是多么残酷的捉弄。他不能像我们一样想站就站,想坐就坐。当遭到这变故时,他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一个”。于是,地坛——这个在他家附近的荒芜冷落的古园,便成了他“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在这个园里,他浸泡了十五年,而写下的《我与地坛》,就是他在这里浸泡、思考后的结晶。贰文本解读(一)我与地坛被人遗弃的古园被社会遗弃的人同病相怜古旧荒芜失魂落魄地坛“我”宁静的去处荒芜但不衰败残废但不颓废精神家园(二)我与母亲“不知道”“知道”愧疚、悔恨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怎样活怎样面对苦难精神支柱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多少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三)品读结尾“车辙”是作者在地坛里走过的路,是作者心灵求索的轨迹,“脚印”是母亲伴随、找寻作者走过的路,是关爱理解的体现。车辙和脚印的交织,不仅说明作者的每一次精神跋涉,都不是独立完成的,其中都有母亲的精神支持;而且还象征了地坛和母亲的重合------地坛和母亲一样:厚重、博大、宽容。地坛是我重新获得生命信念的地方,也是感受母爱最深的地方;地坛完成了作者对生命的解读,对母爱的诠释。我母亲地坛
自然精神家园精神支柱亲情生命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一个不断超越自身局限的过程,这就是命运,任何人都是一样,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遭遇痛苦,超越局限,从而感受幸福。——史铁生感谢观看折剑雁门金庸目录010203金庸生平金庸作品《天龙八部》赏析金庸生平01金庸,原名查良镛,1924年生于浙江海宁,华人最知名的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香港最高荣衔“大紫荆勋章”获得者,华人作家首富。与古龙、梁羽生并称为中国武侠小说三大宗师。1924年出生在浙江海宁袁花镇。1939年,和同学一起编写了一本指导学生升初中的参考书《给投考初中者》1940年,因为写讽刺黑板报《阿丽丝漫游记》被开除(得校长张印通帮助改成退学)。1944年,考入重庆国立政治大学外文系,因对国民党职业学生不满投诉被勒令退学,一度进入中央图书馆工作,后转入苏州东吴大学(今苏州大学)学习国际法。抗战胜利后,回杭州,进《东南日报》做记者。1948年,在数千人参加的考试中脱颖而出,进入《大公报》,南下到香港。1955年,开写《书剑恩仇录》,在《大公报》与梁羽生、陈凡(百剑堂主)开设《三剑楼随笔》,成为专栏作家。1957年,进入长城电影公司,专职为编剧,写过《绝代佳人》、《兰花花》、《不要离开我》、《三恋》、《小鸽子姑娘》、《午夜琴声》等剧本,合导过《有女怀春》、《王老虎抢亲》(所用笔名为林欢)。1959年,离开长城电影公司,与中学同学沈宝新合资创办《明报》,任主编兼社长历35年。1972年,宣布封笔,之后对其以往的武侠作品开始修订工作。1981年,英国政府褒扬其对新闻事业及小说写作的贡献受其O.B.E勋衔。1985年,任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1986年,被任命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政治体制”小组港方负责人;获香港大学社会科学荣誉博士。1988年,任香港大学文学院中文系名誉教授;1989年,辞去基本法委员职务,卸任《明报》社长职务。1994年,辞去《明报》企业董事局主席职务。1994年10月25日,北京大学授予金庸名誉教授。1996年,剑桥大学荣誉院士。
2008年9月,受聘成为吉林大学名誉教授。2009年3月,获得“2008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2009年9月,被聘请为中国作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名誉副主席。2010年4月24日,获2010大本钟奖个人奖之终生成就奖。2010年4月27日,获“2009香港艺术发展奖”的“终身成就奖”。2010年9月,86岁高龄的金庸先生顺利完成博士论文答辩,以「唐代盛世继承皇位制度」的博士论文获得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金庸作品02飞─《飞狐外传》雪─《雪山飞狐》连─《连城诀》天─《天龙八部》射─《射雕英雄传》白─《白马啸西风》鹿─《鹿鼎记》笑─《笑傲江湖》书─《书剑恩仇录》神─《神雕侠侣》侠─《侠客行》倚─《倚天屠龙记》碧─《碧血剑》鸳─《鸳鸯刀》小说《越女剑》《三剑楼随笔》(与梁羽生、百剑堂主合著)
《袁崇焕评传》(文化普及性作品)
《三十三剑客图》(又名《卅三剑客图》)
《金庸散文集》
《月云》(带有自传性质的短篇小说)约两万篇社论,如《宁要裤子,不要核弹》、《巨大的痛苦和不幸》、《自来皇帝不喜太子》等,在大陆未结集出版。《香港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诸多文学评论、散文、及由他人整理的演讲稿。如《韦小宝这小家伙》、《一国两制和自由人权》《献给给投考初中者》其它作品金庸武侠作品年表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1955-1956),在《香港商报》上连载。《碧血剑》(1956-1957)《雪山飞狐》(57-58)《射雕英雄传》(58-59)《神雕侠侣》(59-61)《飞狐外传》(60-61)《白马啸西风》(60)《鸳鸯刀》(61)《倚天屠龙记》(61-63)《连城诀》(63)《天龙八部》(63-66)《侠客行》(65)《越女剑》(68)《笑傲江湖》(67-69)《鹿鼎记》(69-72)《天龙八部》赏析03《天龙八部》以宋哲宗时代为背景,通过宋、辽、大理、西夏、吐蕃及女真等王国之间的武林恩怨和民族矛盾,从哲学的高度对人生和社会进行审视和描写,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生活画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河南省商丘市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一套
- 2025年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5年海南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及答案一套
- 科技背景下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适应力及情商水平
- 2025年福州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1套
- 2025年湖南三一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及答案一套
- 2025年福州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及答案一套
- 2025年河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完美版
- 2025年菏泽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审定版
- 2025年甘肃省兰州市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汇编
- 某住宅小区物业服务投标书范本
- 2024-2030年中国高空外墙清洗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报告
- 2024年辽宁省中考生物试卷(含答案与解析)
- 医院殡葬服务管理制度
- 煤矿自救互救知识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外科学绪论 课件
- 患者搬运操作并发症的预防
- 云南省红河州市级名校2024年中考联考数学试题含解析
- JBT 3135-2024 镀银圆铜线(正式版)
- 否定副词“不”和“没有”比较研究
- 售楼部销售礼仪培训内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