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检验工技能培训监督局_第1页
化学检验工技能培训监督局_第2页
化学检验工技能培训监督局_第3页
化学检验工技能培训监督局_第4页
化学检验工技能培训监督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化学检验工技能培训-监督局2024/3/30化学检验工技能培训监督局一、酸碱滴定二、配位滴定三、氧化还原滴定四、沉淀滴定五、重量分析法六、化学分离法目录化学检验工技能培训监督局一、酸碱滴定概述酸碱滴定法(中和滴定法):以酸碱反应(水溶液中的质子转移反应)为基础的定量分析法。

酸度:溶液中H+离子的活度,通常以pH值来表示。“酸度”决定各反应物的存在型体,影响物质在溶液中的分布和平衡。酸的浓度:指1L溶液中所含有的某种酸的物质的量,包含已离解和未离解的酸。化学检验工技能培训监督局2.酸碱质子理论

酸——溶液中凡能给出质子的物质碱——溶液中凡能接受质子的物质共轭性

相对性Ac-+H+HAc如:HCO3-既为酸,也为碱(两性)如:化学检验工技能培训监督局3.酸(碱)的离解(1)强酸、强碱溶液

强酸、强碱在水溶液中完全离解,因此一元强酸溶液的酸度等于其酸的浓度;一元强碱溶液的碱度等于其碱的浓度。(2)一元弱酸、弱碱

一元弱酸(碱)在水溶液中存在离解平衡,其酸(碱)度的大小取决于离解常数的大小,离解常数越大,酸(碱)度越大,反之越小。一元弱酸、弱碱的酸(碱)度小于酸(碱)的浓度。化学检验工技能培训监督局(3)多元弱酸、弱碱多元酸(碱)在水中逐级离解,强度逐级递减,因此多元酸(碱)的相对酸(碱)度通常由其第一级离解常数计算。其酸(碱)度同样小于酸(碱)的浓度。弱酸溶液中H+离子浓度:弱碱溶液中OH-离子浓度:化学检验工技能培训监督局缓冲溶液缓冲溶液是一种能对溶液的酸度起稳定作用的溶液。由弱酸及其共轭碱(HAc+NaAc)、弱碱及其共轭酸(NH3+NH4Cl)以及两性物质(Na2HPO4+NaH2PO4)组成。通常缓冲液的两组分浓度比控制在0.1~10之间,以保证缓冲液具有较好的缓冲容量。在总浓度一定的前提下,组分比等于1时,缓冲能力最好。化学检验工技能培训监督局缓冲液的缓冲范围即为缓冲液所控制的pH值范围,以pKa(pKb)双侧1个pH单位计。酸式缓冲溶液:碱式缓冲溶液:化学检验工技能培训监督局缓冲液组成pH配制方法H3PO4-柠檬酸盐2.5取Na2HPO4·12H2O113g溶于200mL水中,加入柠檬酸387g,溶解、过滤后定容至1L。邻苯二甲酸氢钾-HCl2.9取500g邻苯二甲酸氢钾溶于500mL水中,加浓HCl80mL,定容至1L。Tris-HCl8.2取25gTris试剂溶解于适量水中,加浓HCl8mL,定容至1L。补充常用缓冲液的配置化学检验工技能培训监督局酸碱指示剂(1)特点

a.弱的有机酸或有机碱

b.酸式体和碱式体颜色明显不同→指示终点

c.溶液pH变化→指示剂结构改变→指示终点变化(2)变色原理指示剂的酸式体、碱式体具有不同的颜色,在溶液pH变化时,由于得失质子使酸式体与碱式体发生转化,导致颜色的变化。化学检验工技能培训监督局常用酸碱指示剂的变色插图甲基橙(MO)(H3C)2

+

NNHSO3-NH红色(醌式)NSO3-OH-H+(H3C)2NN黄色(偶氮式)pKa

=

3.4OHOHOH-H+pKa

=

9.1HOCOO-OO-COO-羟式(无色)醌式(红色)酚酞(PP)化学检验工技能培训监督局(3)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指示剂在溶液中的平衡反应:H++碱式体In-酸式体HIn讨论: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由[HIn]/[In-]的比值决定。化学检验工技能培训监督局1)[HIn]/[In-]≤1/10→

pH≥pKin+1→碱式色2)[HIn]/[In-]≥10→

pH≤pKin-1→酸式色3)1/10≤

[HIn]/[In-]≤10→

pKin-1≤pH≤pKin+1→酸碱式体混合色指示剂理论变色范围

pH=pKin±1指示剂理论变色点

pH=pKin

,[In-]=[HIn]化学检验工技能培训监督局

例:

pKa

理论范围

实际范围甲基橙3.42.4~4.43.1~4.4甲基红5.14.1~6.14.4~6.2酚酞9.18.1~10.18.0~10.0百里酚酞10.09.0~11.09.4~10.6实际与理论的变色范围有差别,深色比浅色灵敏;指示剂的变色范围越窄,指示变色越敏锐。化学检验工技能培训监督局(4)混合指示剂组成

1.指示剂+惰性染料

例:甲基橙+靛蓝(紫色→绿色)

2.两种指示剂混合而成

例:溴甲酚绿+甲基红(酒红色→绿色)

特点变色敏锐;变色范围窄化学检验工技能培训监督局(5)影响酸碱指示剂变色范围的因素1)指示剂的用量

尽量少加,否则终点不敏锐,增大滴定误差。例:50~100mL溶液中加入酚酞2~3滴,pH=9时变色;加入15~20滴,pH=8时变色2)温度温度影响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如加热,须冷却后滴定。例:甲基橙在18℃

时变色范围3.1~4.4;100℃时为2.5~3.7。3)滴定次序

无色→有色,浅色→深色。化学检验工技能培训监督局6.酸碱滴定反应(1)强酸强碱的滴定1)强碱滴定强酸NaOH(0.1000M)→HCL(0.1000M)滴定开始,强酸缓冲区,⊿pH微小随滴定进行,HCL↓,⊿pH渐↑SP前后0.1%,⊿pH↑↑,酸→碱

⊿pH=5.4继续滴NaOH,强碱缓冲区,⊿pH↓化学检验工技能培训监督局甲基橙(3.1~4.4)**3.45甲基红(4.4~6.2)**5.1酚酞(8.0~10.0)**9.11.0mol/LNaOH→1.0

mol/LHCLpH3.3~10.7选择甲基橙,甲基红,酚酞0.1mol/LNaOH→0.1mol/LHCLpH4.3~9.7选择甲基红,酚酞,甲基橙(差)0.01mol/LNaOH→0.01mol/LHCLpH5.3~8.7选择甲基红,酚酞(差)化学检验工技能培训监督局2)强酸滴定强碱滴定曲线形状类似强碱滴定强酸,pH变化相反滴定突跃范围取决于酸标液浓度及被测碱浓度指示剂的选择:甲基红,酚酞化学检验工技能培训监督局(2)一元弱酸(碱)的滴定1)强碱滴定弱酸NaOH(0.1000M)→HAc(0.1000M)滴定前,曲线起点高滴定开始,[Ac-]↓,⊿pH↑随滴加NaOH↑,缓冲能力↑,⊿pH微小滴定近SP,[HAc]↓,缓冲能力↓↓,⊿pH↑↑SP前后0.1%,酸度急剧变化,pH7.76~9.7SP后,⊿pH逐渐↓(同强碱滴强酸选碱性范围变色的酚酞、百里酚酞等。化学检验工技能培训监督局Ka↑,酸性↑,⊿pH↑Ka﹤10-9时无法准确滴定酸浓度↓,⊿pH↓,滴定准确性↓。化学检验工技能培训监督局2)强酸滴定弱碱pH6.34~4.30选甲基橙(3.1-4.4),甲基红(4.4-6.2)HCl(0.1000M)→NH3·H2O(0.1000M)并非所有酸碱都可利用酸碱滴定法直接测定,应满足如下条件:强碱滴定弱酸cKa≥10-8强酸滴定弱碱cKb≥10-8化学检验工技能培训监督局多元酸碱被准确分步滴定的判别式:Ca·Kai≥10-8或Cb

·Kbi≥10-8

可以被准确滴定Kai/Kai+1≥104或Kbi/Kbi+1≥104

可以被分步准确滴定(3)多元酸(碱)的滴定化学检验工技能培训监督局1)多元酸的滴定

NaOH(0.1000M)→H3PO4(0.1000M)

H3PO4H++H2PO4-

Ka1=10-2.13

H2PO4-

H++HPO42-

Ka2=10-7.20HPO42-

H++PO43-

Ka3=10-12.36Ca

•Ka1≥10-8且Ka1/Ka2>104

第一级能准确、分步滴定Ca

•Ka2≈10-8且Ka2/Ka3>104第二级能准确、分步滴定Ca

•Ka3<10-8第三级不能被准确滴定化学检验工技能培训监督局根据变色点pH选择指示剂第一变色点pH=4.66选甲基橙,甲基红溴甲酚绿+甲基橙

第二变色点pH=9.94选酚酞,百里酚酞酚酞+百里酚酞化学检验工技能培训监督局2)多元碱的滴定

HCl(0.1000M)→Na2CO3(0.1000M)CO32-+H+HCO3-Kb1=10-3.75HCO3

-+H+H2CO3Kb2=10-7.62Cb·Kb1≥10-8

且Kb1/Kb2≈104

第一级能被准确、分步滴定Cb·Kb2≈10-8

第二级能被准确滴定化学检验工技能培训监督局根据变色点pH选择指示剂第一变色点pH=8.37选酚酞

第二变色点pH=3.9选甲基橙1.由于Cb·Kb2≈10-8,因此第二计量点的pH突跃较小,终点变色不太明显;2.反应过程中产生得CO2易溶于水中形成过饱和酸性溶液,导致终点提前,因此滴定近终点时要剧烈摇动或加热,以除去CO2。化学检验工技能培训监督局常见酸碱溶液配制名称c/mol·L-1配制方法HCl183mL浓HCl+917mL水H2SO4155.4mL浓H2SO4缓慢加到800mL水中,冷却后定容至1L。HNO3163mL浓HNO3+937mL水HAc157mL冰HAc+943mL水NaOH140gNaOH溶于80mL水中,冷却后定容至1L。KOH2112gNaOH溶于100mL水中,冷却后定容至1L。NH3·H2O2143mL浓氨水+857mL水化学检验工技能培训监督局二、配位滴定

1.概述配位滴定法:又称络合滴定法

以生成配位化合物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滴定条件:

定量、完全、迅速、且有指示终点的方法。形成稳定的配合物、被测离子与配位体按固定比例形成恒定配合物、配合物溶于水。配位剂种类:

无机配位剂:形成分级络合物,简单、不稳定有机配位剂:形成低络合比的螯合物,复杂而稳定

常用有机氨羧配位剂——乙二胺四乙酸化学检验工技能培训监督局乙二胺四乙酸:

EDTA

水中溶解度小,难溶于酸和有机溶剂;通常使用的是其二钠盐Na2H2Y•2H2O,称EDTA或EDTA二钠盐。能和大多数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配合物。化学检验工技能培训监督局EDTA在水溶液中的六种离解平衡:各型体浓度取决于溶液pH值

pH<1强酸性溶液→H6Y2+

pH2.67~6.16→主要H2Y2-

pH>10.26碱性溶液→Y4-H6Y2+H++H5Y+

H5Y+ H++H4YH4Y

H++H3Y-

H3Y-H++H2Y2-

H2Y2-H++HY3-

HY3-H++Y4-化学检验工技能培训监督局

EDTA配合物特点:1.广泛配位性→五元环螯合物→稳定、完全、迅速;2.具有6个配位原子,与金属离子多形成1∶1配合物;3.与无色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无色,利于指示终点;与有色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颜色更深。化学检验工技能培训监督局3.配合物的离解平衡(1)配合物的稳定常数讨论:

具有相同配位数的配合物或配离子,KMY↑大,配合物稳定性↑高,配合反应↑完全

M+YMY化学检验工技能培训监督局(2)EDTA的酸效应由于H+存在使EDTA与金属离子配位反应能力降低的现象化学检验工技能培训监督局EDTA的酸效应系数注:[Y’]——EDTA所有未与M配位的七种型体总浓度[Y]——EDTA能与M配位的Y4-型体平衡浓度结论:

化学检验工技能培训监督局(3)共存离子效应由于其他金属离子存在使EDTA主反应配位能力降低的现象。共存离子(干扰离子)效应系数

结论:

化学检验工技能培训监督局(4)条件稳定常数表示在一定条件下金属络合物的实际稳定程度。pH越大,KMY´值就越大,配位反应就越完全,对配位滴定越有利。注意:

酸度对配位反应有影响,任何离子的配位滴定都必须控制在一定酸度范围内。化学检验工技能培训监督局4.金属离子指示剂

金属离子指示剂

配位滴定中,能与金属离子生成有色配合物从而指示滴定过程中金属离子浓度变化的显色剂(多为有机染料、弱酸)。变色实质

EDTA置换少量与指示剂配位的金属离子释放指示剂,从而引起溶液颜色的改变。化学检验工技能培训监督局终点前

M+In

MIn

显配合物颜色滴定过程

M+YMY终点

MIn+YMY+In

(置换)

显游离指示剂颜色化学检验工技能培训监督局指示剂应具备的条件1)MIn与In颜色明显不同,显色迅速,变色可逆性好;2)MIn的稳定性要适当:KMY/KMIn>102

a.KMIn太小→置换速度太快→终点提前b.KMIn>KMY→置换难以进行→终点拖后或无终点3)In本身性质稳定,便于储藏使用;4)MIn易溶于水,不应形成胶体或沉淀。化学检验工技能培训监督局5.配位滴定的基本原理化学检验工技能培训监督局(1)单一离子准确滴定的判定式(2)最高允许酸度(最小pH值)化学检验工技能培训监督局6.提高配位滴定的选择性前提:几种离子共存——M,N(干扰离子)控制酸度使用掩蔽剂化学检验工技能培训监督局(1)控制酸度控制酸度,使之只能满足某一种离子的最低pH值,可以与EDTA形成稳定的配合物,而其他离子不参与配合反应,从而避免干扰。(2)使用掩蔽剂化学检验工技能培训监督局1)配位掩蔽法:利用配位反应降低或消除干扰离子。例:EDTA测Ca2+、Mg2+,加入三乙醇胺掩蔽Fe2+和Al3+2)沉淀掩蔽法:加入沉淀剂,使干扰离子生成沉淀而被掩蔽,从而消除干扰。例:Ca2+,Mg2+时共存溶液,加入NaOH溶液,使pH>12,Mg2+→Mg(0H)2,从而消除Mg2+干扰。3)氧化还原掩蔽法:利用氧化还原反应改变干扰离子价态,以消除干扰。例:EDTA测Bi3+时,加入抗坏血酸将Fe3+→Fe2+化学检验工技能培训监督局EDTA标准液的配制与标定(1)配制称取定量EDTA,加热溶于1000mL水中,冷却、摇匀。

C(EDTA)/(mol/L)EDTA/g0.1400.028(2)标定[c(EDTA)=0.1mol/L]

称取0.25g于800℃干燥恒重的基准氧化锌,精确至0.0001g。少量水润湿,加2mL20%盐酸溶液溶解,加100mL水,用10%氨水调pH7~8,加10mL氨-氯化铵缓冲溶液(pH=10)、5滴铬黑T指示液,以配制的EDTA标准液滴定至紫色变为纯蓝色。化学检验工技能培训监督局三、氧化还原滴定概论氧化还原滴定法:以氧化还原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实质电子的转移化学检验工技能培训监督局电对的电极电位衡量氧化或还原能力的强弱:电对的电极电位越高,其氧化型的氧化能力越强(还原型的还原能力越弱)——氧化剂电对的电极电位越低,其还原型的还原能力越强(氧化型的氧化能力越弱)——还原剂2.氧化还原平衡(1)氧化还原电对与电极电位氧化还原电对:物质的氧化型和还原型所组成的体系,简称电对。电极电位:指电极与溶液接触界面存在双电层而产生的电位差。化学检验工技能培训监督局(2)标准电极电位常数,仅与电对本身性质和温度有关(3)条件电位一定条件下,氧化型和还原型的浓度都是1moL/L时的实际电位。与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及能与氧化还原电对发生副反应的物质有关。

实验条件一定,条件电位一定。化学检验工技能培训监督局氧化还原滴定以电位突跃指示反应的终点。化学检验工技能培训监督局(1)能否进行氧化还原滴定的判定化学检验工技能培训监督局(2)指示剂1)自身指示剂

有些滴定剂或被测物有颜色,滴定产物无色或颜色很浅,则滴定时无须再滴加指示剂,本身的颜色变化起着指示剂的作用,称~。紫色

无色

深棕色

无色滴定浅色或无色还原剂时,不需另加指示剂!例:化学检验工技能培训监督局2)特殊指示剂有些物质本身不具有氧化还原性,但可以同氧化还原电对形成有色配合物,因而可以指示终点。例:淀粉+I3-——深蓝色配合物特点:反应可逆,专属性较强。化学检验工技能培训监督局3)氧化还原指示剂具氧化或还原性,其氧化型和还原型的颜色不同,氧化还原滴定中由于电位的改变而发生颜色改变,从而指示终点。

In(Ox)

+neIn(Red)化学检验工技能培训监督局讨论

化学检验工技能培训监督局指示剂的选择原则:指示剂变色范围部分或全部落在滴定突跃范围内指示剂的条件电位尽量与化学计量点电位相一致化学检验工技能培训监督局四、沉淀滴定1.概述(1)沉淀滴定法

以沉淀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2)沉淀滴定法的条件

1)沉淀的溶解度必须很小;2)反应迅速、定量;3)有适当的指示终点的方法;4)沉淀的吸附现象不能影响终点的确定。化学检验工技能培训监督局2.银量法

Ag++X-AgX↓化学检验工技能培训监督局指示终点的方法铬酸钾指示剂法——Mohr法,莫尔法

环境:pH=6.5~10.5

适用范围:可测Cl-,Br-,Ag+;不可测I-,SCN-且选择性差。铁铵钒指示剂法——Volhard法,佛尔哈德法直接法:环境:0.1~1.0mol/LHNO3溶液适用范围:酸溶液中直接测定Ag+

。间接法:环境:稀HNO3溶液适用范围:Cl-,Br-,I-,SCN-化学检验工技能培训监督局吸附指示剂法——Fayans法,法扬司法利用沉淀对有机染料吸附而改变颜色来指示终点的方法。适用范围:可直接测定Cl-,Br-,I-,SCN-和Ag+。滴定条件及注意事项:

a)控制溶液酸度,如:荧光黄——选pH7~10;曙红——选pH>2;二氯荧光黄——选pH4~10

b)加入糊精,防止沉淀凝聚;化学检验工技能培训监督局c)避免阳光直射;d)被测物浓度应足够大;e)卤化银胶体对指示剂的吸附能力<对被测离子的吸附能力;

吸附顺序:I->SCN->Br->曙红>Cl->荧光黄例:测Cl-→荧光黄;测Br-→曙红

f)被测阴离子→阳离子指示剂被测阳离子→阴离子指示剂化学检验工技能培训监督局1.概述重量分析法:

通过称量被测组分的质量来确定被测组分百分含量的分析方法。分类:1)沉淀重量法2)挥发法3)其他五、重量分析法化学检验工技能培训监督局2.沉淀重量法利用沉淀反应将待测组分以难溶化合物形式沉淀下来,经过滤、洗涤、烘干、灼烧后,转化成具有确定组成的称量形式,称量并计算被测组分含量的分析方法。(1)分析过程

过滤烘干试样溶液+沉淀剂沉淀形式↓称量形式

洗涤灼烧化学检验工技能培训监督局(2)沉淀条件的选择1)晶形沉淀

特点:颗粒大,易过滤洗涤;结构紧密,表面积小,吸附杂质少条件:

a.稀溶液——降低过饱和度,减少均相成核

b.热溶液——增大溶解度,减少杂质吸附

c.充分搅拌下慢慢滴加沉淀剂——防止局部过饱和

d.加热陈化——生成大颗粒纯净晶体样品量在0.2~0.5g为宜。化学检验工技能培训监督局2)无定形沉淀

特点:溶解度小,颗粒小,难以过滤洗涤;结构疏松,表面积大,易吸附杂质条件:a.浓溶液——降低水化程度,使沉淀颗粒结构紧密b.热溶液——促进沉淀微粒凝聚,减小杂质吸附c.搅拌下较快加入沉淀剂——加快沉淀聚集速度

d.不需要陈化——趁热过滤、洗涤,防止杂质包裹e.适当加入电解质——防止胶溶样品量在0.1~0.3g为宜。化学检验工技能培训监督局(3)沉淀的过滤、洗涤、烘干或灼烧1)过滤:将沉淀与母液中其他组分分离滤器的选择滤纸的选择过滤方法:倾泻法2)洗涤:洗去杂质和母液选择洗涤液原则:

溶解度小,不易生成胶体的沉淀→蒸馏水溶解度较大的沉淀→沉淀剂稀溶液(母液)易发生胶溶的无定形沉淀→易挥发电解质溶液

洗涤方法:少量多次3)烘干或灼烧:除去沉淀中吸留水分和洗涤液中挥发性物质,将沉淀形式定量转变为称量形式。化学检验工技能培训监督局3.挥发法

借助加热或蒸馏等方法,使被测物气化,根据挥发失去的重量计算被测组分的含量。也可根据吸收剂吸收挥发出的气体后,质量的增加量来计算被测组分含量其他如萃取法、电解法等。化学检验工技能培训监督局六、化学分离法1.概述(1)分离在定量分析中的作用1)将被测组分从复杂体系中分离出来后测定;2)把对测定有干扰的组分分离除去;3)将性质相近的组分相互分开;4)把微量或痕量的待测组分通过分离达到富集的目的。化学检验工技能培训监督局(2)定量分析对分离的要求:1)分离要完全;2)待测组分A在分离过程中的损失要小,即回收完全;3)干扰组分B的残留量小;4)步入新的干扰组分;5)操作简单快速。化学检验工技能培训监督局2.常用分离方法(1)沉淀分离法传统分离方法,采用沉淀剂;液-固分离。1)无机沉淀剂沉淀分离法

要求所生成的沉淀溶解度小、纯度高、稳定。

a.氢氧化物沉淀分离法

沉淀剂:NaOH,NH4OH影响因素:溶液pH,共沉淀b.硫化物沉淀分离法沉淀剂:H2S影响因素:溶液pH化学检验工技能培训监督局2)有机试剂沉淀分离法

特点:高选择性、高灵敏度;应用普遍。a.螯合物沉淀

8-羟基喹啉与Mg2+生成六元环结构的螯合物沉淀;在氨缓冲溶液中,可实现镁与碱金属及碱土金属的分离;b.缔合物沉淀

四苯基硼化物与K+的反应产物。c.三元配合物沉淀

如HF溶液中,硼与F-和二氨替比林甲烷及其衍生物形成三元离子缔合物。化学检验工技能培训监督局3)盐析法在溶液中加入中性盐使溶质生成沉淀析出的方法。优缺点:

易产生共沉淀,选择性差;成本低,简便。例:

蛋白质的分离——对其生物活性有稳定作用。常用的中性盐:

硫酸盐、磷酸盐、氯化物等;在蛋白质的分离中硫酸铵、硫酸钠应用较多。化学检验工技能培训监督局(2)溶剂萃取分离法1)萃取分离的原理与特点

定义:被分离物质由一液相转入互不相溶另一液相的过程称为萃取。特点:萃取分离体系由互不相溶的两液相组成。

原理:被分离组分在两液相中的溶解度具有较大的差异。化学检验工技能培训监督局2)分配系数与分配比

分配系数

在恒温、恒压、较稀浓度下,溶质在两相中达到平衡时,溶质在两相中的浓度比值为一常数,称为分配系数。c1、c2分配平衡后,溶质在上、下层液相中的浓度。分配比

分配系数用于描述溶质为单一形式存在的情况,如果有多种存在形式,则引入分配比:当溶质以为单一形式存在时,K=D化学检验工技能培训监督局3)溶剂选择的一般规律

(1)选择一种对被分离物质溶解度大而对杂质溶解度小的溶剂,使被分离物质从混合组分中有选择性地分离;(2)选择一对被分离物质溶解度小而对杂质溶解度大的溶剂,使杂质分离;(3)溶剂的选择原则:“相似相溶”;常见溶剂的极性大小顺序:

饱和烃类>全氯代烃类>不饱和烃类>醚类>未全氯代烃类>酯类>芳胺类>酚类>酮类>醇类化学检验工技能培训监督局(3)离子交换分离法

通过带电荷溶质与固体(或液体)离子交换剂中可交换的离子进行反复多次交换而达到分离目的。分配过程是一离子交换反应过程。分离过程:

离子交换反应是一可逆反应,被交换离子随淋洗液pH不同而在分离柱中移动,由于不同离子与离子交换树脂之间的作用力不同,流出分离柱的时间不同而被分离。

一般使用的离子交换树脂的粒度为50-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