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期末复习-选必二第五单元交通与社会变迁-知识串讲_第1页
组卷网期末复习-选必二第五单元交通与社会变迁-知识串讲_第2页
组卷网期末复习-选必二第五单元交通与社会变迁-知识串讲_第3页
组卷网期末复习-选必二第五单元交通与社会变迁-知识串讲_第4页
组卷网期末复习-选必二第五单元交通与社会变迁-知识串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交通与社会变迁核心知识一:水陆交通的变迁(一)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1.道路发展概况(1)原始人在自然界中习惯性的足迹就形成了“路”。(2)人类转向定居生活后,以住地为中心的交通进一步发展。(3)生产的发展推动了人工道路的铺设。2.世界古代的道路:罗马帝国的道路把罗马和各行省连接起来,形成“条条大路通罗马”的盛况3.中国古代的道路(1)秦朝:①修筑的驰道、直道和五尺道等,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②秦朝道路修建的意义:A.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B.提高了国家的行政效率;C.促进不同地区经贸往来,促进经济发展;D.促进了不同地区的文化交流;E.加重徭役负担,激化社会矛盾。(2)汉代:开通了连接亚、欧、北非的大通道—丝绸之路。(3)唐代:驿道以长安为中心向各方辐射。(4)元朝:构成了以大都为中心的驿路交通网。4.中国古代的运河(1)春秋时期:已有运河(2)秦朝:秦始皇开凿了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3)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沟通了中国南方和北方。(4)元朝:京杭大运河为世界之最。5.近代世界的运河(1)17世纪开通的法国米迪运河,是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新通道,是欧洲历史最悠久且目前仍在通航的运河之一。(2)17世纪荷兰阿姆斯特丹建立的运河系统,是荷兰经济和文化繁荣的重要体现。(二)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1.中国古代的海洋的探索(1)西汉时期:初步形成东、南两条航线,东线通向朝鲜半岛和日本,南线通向印度洋。(2)宋元时期:造船工艺和航海技术有了重大进步,磁罗盘、实用航海图和天文定位技术广泛应用,使中国海船能够持续航行。(3)明朝:郑和下西洋①时间:1405年到1433年。②概况:郑和七次下西洋,船队航行至东南亚、印度、波斯湾、阿拉伯半岛、红海和东非沿岸等地。2.世界古代对海洋的探索(1)波利尼西亚人很早就在太平洋诸岛活动。(2)腓尼基人首次横渡地中海。(3)维京人在北大西洋和北海地区探险。(4)阿拉伯人在印度洋开展繁忙的海上贸易。3.世界近代对海洋的探索及世界航路的建立(1)迪亚士从欧洲到达非洲南端好望角,达·伽马发现从欧洲绕过非洲到达东方的航线。(2)哥伦布到达美洲。(3)麦哲伦船队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完成环球航行。(4)欧洲人还开辟了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的海上航线。(5)1869年开通的苏伊士运河连接了红海和地中海,成为西欧和南亚、东亚之间最近、最直接的水上通道。(6)1914年巴拿马运河通航,极大地缩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行距离。(三)工业革命与交通的发展1.火车的发明对交通的推动(1)1814年,斯蒂芬森改进了蒸汽机车。19世纪上半期,在英国带动下,欧美各国纷纷修建铁路网,铁路成为陆路交通的主干,带动了机器制造业、钢铁业、建筑业等行业的大发展,人类步入铁路时代。2.近代中国铁路交通的发展(1)唐胥铁路:1881年建成,这是中国人在自己国土上修建的第一条实用铁路(2)京张铁路:1909年竣工,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由詹天佑主持修建。他设计的“人”字形路轨,解决了铁路的陡坡问题。到1911年,外国人控制的中国铁路占总里程的90%以上。3.轮船的发明对交通的推动(1)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汽船。(2)1812年英国人制造的汽船试航成功。(3)蒸汽机以及后来的内燃机逐渐成为驱动船舶的主要动力,吨位大、速度快、航距远的轮船出现了。4.近代中国航运业的发展(1)19世纪20年代,西方的轮船开到中国。(2)19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人建造的蒸汽动力轮船“黄鹄号”试航成功,揭开了中国近代造船工业的序幕。(3)1872年,官督商办的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正式成立,成为中国近代航运史上的里程碑。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发明了汽车。但在20世纪之前,汽车还不够普及。(四)交通与社会变迁1.交通的改进,加强了各地的沟通,促进了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秦朝“车同轨”政策和道路建设,提高了国家的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不同地区的经济往来,具有深远的影响。2.交通的改变影响了城市的发展。清江浦因京杭大运河的疏通而崛起,又因漕运路线的改变和津浦铁路的开通而衰落。京汉和陇海两大铁路开通后,郑州发展态势超越了洛阳与开封两大古都。美国的伊利运河将纽约与五大湖和中西部地区联系起来,推动纽约发展成为国际化商贸中心。通海运河的建成,使曼彻斯特迅速成为英国最重要的港口之一。3.交通的改善方便了物品传递和信息交流。中国古代的邮驿主要是为官方服务的;明朝出现了民间通信机构民信局;1878年,天津海关书信馆对公众开放邮寄业务;1897年创办的大清邮政官局,是近代中国国家邮政的开端;电报、也在晚清时传入中国。1.交通发展的小结(1)影响交通发展的因素①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人口分布、城市分布②军事需要:如满足对外征服、巩固边防等军事目的③政治需要:如巩固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加强民族联系等④技术⑤政策推动⑤地理环境因素:地形、河流、气候、土壤、能源矿产分布⑥外部因素:外来新式交通工具、技术⑦思想观念⑧原有的交通情况(2)分析交通发展影响的角度:①政治②经济③军事④文化⑤社会⑥沿线城市2.古代道路的小结(1)类型:陆路(驰道、直道、五尺道、新道、驿道)、栈道、水路、海路。(2)特点:①强烈的政治色彩、与战争有密切关系、与封建帝王的活动有关、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密切、结构上呈现辐射性。②内河运输是最古老、最具优势的的运输方式之一,陆上运输主要靠人力、畜力,而内河运输则主要靠风力和水流。内河运输成为最具优势的运输方式之一。1.隋朝修建京杭大运河,有力地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联系;唐代继承发展了隋朝的建设成果,使这一主干交通构成了“奉长安文化为中心、仰东南财富以存立”的唐王朝的生命线。这反映了隋唐时期()A.人工运河修建技术领先世界 B.水路运输成为主要交通形式C.经济重心南移产生重大影响 D.交通建设促进国家统一稳定【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唐时期(中国)。根据“这一主干交通构成了‘奉长安文化为中心、仰东南财富以存立’的唐王朝的生命线”可知,交通建设促进了国家的统一稳定,D项正确;题干内容无法说明当时中国的人工运河修建技术是否领先世界,排除A项;京杭大运河加强了南北沟通,但没有体现水路交通是否成为主要交通形式,所以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题干内容与经济重心南移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2.下面材料反映了元朝腹里及部分行省的驿站设置情况。这体现了当时驿站交通()腹里:陆站175处,水站21处,牛站2处。河南江北行省:陆站106处,水站90处。辽阳行省:陆站105处.江浙行省:马站134处,轿站35处,步站11处,水站82处。湖广行省:陆站100处,水站73处。云南行省:马站74处,水站4处。总计:全国站数约1400处,加上岭北、吐蕃等处,应在1500处以上。A.制度完善传递速度快 B.促进了对外贸易发展C.加快了中国经济转型 D.工具多样且水陆并用【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元朝设置陆站、水站等的数量和设置的范围可知,元朝形成了驿站水陆交通网络,交通工具多样,D项正确;“制度完善传递速度快”在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A项;元朝驿站制度主要涉及国内交通,与对外贸易发展关系不大,排除B项;元朝时中国的经济并未发生转型,排除C项。故选D项。3.1876年,淞沪铁路通车后,“华客即持照纷纷上车,并有妇女小孩”。1897年,京津铁路告成,“京城内外附近居民,威思(乘火车)到津一扩眼界,其中以旗人妇女为最多”。这表明()A.铁路是妇女解放的首要条件 B.中国近代化历程步履维艰C.新式交通推动社会观念更新 D.妇女在晚清时期率先觉醒【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洋务运动期间,淞沪铁路、京津铁路通车,吸引周边很多中国人特别是妇女乘车出行,便捷的交通工具打破了传统交通工具的不利,有利于社会经济思想的发展,从而推动了社会观念的更新,C项正确;材料涉及铁路的出现推动了妇女解放,没有涉及“首要条件”,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近代化历程步履维艰”、困难重重,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率先”的意思,排除D项。故选C项。4.下面两幅图分别为隋朝大运河和元朝大运河图。图中元朝大运河截弯取直的原因是()A.政治中心的转移 B.海上丝绸之路兴起C.中央集权的强化 D.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答案】A【解析】【详解】通过观察两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隋朝时以洛阳为中心,到元朝时截弯取直,大运河的变化主要是因为政治中心的东移,A项正确;海上丝绸之路兴起与大运河截弯取直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中央集权的强化并非大运河截弯取直的原因,排除C项;经济重心南移在南宋时期已完成,排除D项。故选A项。5.运河的开凿利用有时会影响某个国家的历史走向,或在某个地区或世界战略格局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下列对运河所产生的影响解读正确的是()A.京杭大运河——沟通中国境内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B.米迪运河——成功连接了红海和地中海两大海域C.巴拿马运河——缩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距D.苏伊士运河——成为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新通道【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巴拿马运河的开通缩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距,C项正确;大运河没有沟通珠江,排除A项;成功连接了红海和地中海两大海域是的苏伊士运河,排除B项;D项是米迪运河,排除D项。故选C项。核心知识二: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一)陆海交通的发展1.福特T型汽车(1)时间:1908年。(2)地位:是世界上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量产车,它的生产是当时先进的工业生产技术与管理的典范。(3)影响:汽车的设计越来越科学化、人性化和精细化。汽车逐步成为现代社会广泛使用的重要交通工具。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汽车工业(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汽车工业发展起来,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2)到2018年底,中国汽车保有量超过2.4亿辆。3.高速公路的发展(1)原因:汽车工业的发展推动着道路的建设。(2)概况:两次世界大战之间高速公路出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高速公路在各国广泛发展。(3)中国高速公路的发展:1988年建成的上海沪嘉高速,是中国大陆第一条高速公路。到2018年底,中国高速公路总里程位居世界第一。4.高速铁路的发展(1)世界:1964年,日本的“东海道新干线”通车运营,这是世界上第一条商业运营高铁。后来,许多国家都修建了高铁。(2)中国:①2008年,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中国进入高铁时代。②中国高铁在核心技术上实现自主创新,整体技术领先世界。③中国高铁积极“走出去”,在众多国家开展高铁项目。5.航运的发展(1)世界航运的发展:①航运技术进一步提高:突出表现在航海雷达的使用和海事卫星通信系统的发展。②船舶制造呈现出大型化、专业化、高速化和自动化等多种趋势。③船舶制造技术发展:最大邮轮可搭载乘客和船员约9000人。④航运交通的发展:1994年开通的英法海底隧道,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和第二长的铁路隧道。(2)中国航运业的变化:1978年前主要是为国防建设服务,后逐渐融入市场。(二)航空的发展1概况(1)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设计的“飞行者1号”成功升空,飞机时代开始。(2)1914年:美国开通从旧金山到洛杉矶的航线,是世界上第一条空中航线。(3)1919年:定期的国际航班在欧洲开通。(4)20世纪70年代:宽体客机成为空中运输的主流。2.中国航空的发展(1)1950年,第一家航空公司——中苏民用航空股份公司成立,开通中苏国际航线和国内航线。(2)2018年,中国民用航空全年旅客吞吐量12.65亿人次,货邮吞吐量超过1674万吨。(三)现代交通与社会生活1.各种交通网络把整个世界联系成为息息相关的整体,世界成为了“地球村”。2.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人口的增长以及市区面积的扩大。3.交通的进步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4.大众旅游的潮流出现,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1.中国近现代交通事业发展的不同特征(1)近代: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呈现明显的半殖民地特征,发展困难。近代铁路主权被列强把持,便于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2)现代:中国交通运输业在国家独立、国力强盛的前提下迅速发展。铁路主权等掌握在人民政府手中,便于发展地区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2.近代以来中国交通工具发展变化的特征(1)动力:由人力、自然力向机械力发展。(2)技术:由从西方引进到中国自制自研。(3)地区发展差别:城市近代化进程显著,乡村缓慢。(4)对象:由权贵富绅向平民化、普及化发展。(5)进程:初期由于受到各种势力的阻挠,发展缓慢,后来进程日益加快。(6)种类:铁路、公路得到发展,海上和内河航运发展较快,航空事业有所进步。6.南京长江大桥于1960年启动设计、审批,1969年年初正式交付使用,是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有“争气桥”之称。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表明()A.苏联的经济援助助力中国经济建设 B.桥梁建设未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冲击C.桥梁工人发挥为国争光爱国精神 D.城市化进程加快助推基础设施完善【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新中国的交通建设。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由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南京长江大桥被称作“争气桥”,这说明在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过程中,参与桥梁建设的工人发挥了为国争光的爱国精神,C项正确;南京长江大桥是由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苏联没有给予援助,排除A项;材料无法说明当时的桥梁建设没有受到“文革”的冲击,排除B项;材料没有论及城市化进程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7.如表是建国初期到1992年国内交通发展情况表(部分),据如表可知,我国()建国初1992年公路里程铺有路面的39.5%87.7%铁路复线(双线铁路)率4%25.5%电气化铁路无占营运里程15.66%水深1米以上的内河航道32.9%56%A.已经建立起完善的运输体系 B.运网设施质量已大为改观C.已经形成贯通全国的交通网 D.交通运输布局已得到优化【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表格信息可知,到1992年,我国的公路里程,铁路,电气化铁路,以及内河航道,都有了较大的改观,体现了运网设施质量已大为改观,B项正确;我国的运输体系仍不完善,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出形成贯通全国的交通网,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是交通运输的质量改观,并不是布局优化,排除D项。故选B项。8.图中为全球高铁里程对比图。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A.中国高铁技术领先世界 B.“走出去”战略推动全球高铁发展C.海外高铁市场前景堪忧 D.中国高铁规模折射综合国力增强【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柱状图可以看出,中国高铁营运里程遥遥领先,这意味着中国高铁的规模较大,而高铁规模折射综合国力增强,D项正确;材料没有对中国高铁技术与其它国家的高铁技术进行对比,无法得出中国高铁技术领先世界,排除A项;材料主旨并未体现出“走出去”战略,排除B项;中国高铁的发展无法证明海外高铁市场的前景堪忧的结论,排除C项。故选D项。9.1950年,中国的铁路位于京广铁路以西的不到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