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论述文阅读之四大考点_第1页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论述文阅读之四大考点_第2页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论述文阅读之四大考点_第3页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论述文阅读之四大考点_第4页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论述文阅读之四大考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述文阅读一一四大考点

论述类文本是指研究各种社会科学的文章,这类文章涉及面广,包括学术论文、政论

文、时评、书评等等,所论多为社会所关注的热点。高考选材往往反映比较新或比较陌生

的知识,它包含了社会科学的研究动态和成果。从表达方式看,都是以议论为主,直接阐

述事物的道理,表明一定的见解和主张,具有观点鲜明、理论性强、逻辑性强、针对性强

的特色。

考点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所谓“重要概念”是指一般论述类文章中能反映客观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对

人们认识过程中感知的事物的本质特点加以概括归纳的词语。具体是指:①能反映文章主

要内容的概念;②体现作者观点、态度的概念;③表现文章主旨的概念等。所谓“文中”,

是就所提供的阅读文本本身的特定语境而言,一般指的“概念”是在文中的临时意义,离

开了具体语境,这一概念的意义也许就不复存在了。

【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资源”这一概念,可以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狭义的资源是指人类生产活动所需

要的、在自然界存在的物质(材料)和动力的天然来源。广义的资源,则是指人类用来帮助

从事一定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一切要素和有利条件的总和,简单地说,资源就是人类

活动所必需的一切东西。从形态上看,人类资源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可以贮存、节约的资

源,如资金、材料、能源等;另一类是不可贮存、节约的资源,如时间、注意力、记忆力、

思维能力等。在信息社会中,正确认知注意力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为什么说注意力是一种资源呢?人类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的定向性,即有意识、

有计划地达到一定的目的。人类活动的定向性,要求人在活动过程中,必须使自己的意志

服从这个过程的目标。人的定向活动是由提出的任何或某种活动计划来组织的,而要完成

这种组织活动,一个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就是注意力。所以,注意是人的活动的

基本特征,是人的有目的活动和定向探索活动的前提,是人的活动达到既定目标的必要条

件;注意力决定任务完成的效率和成果的质量,是人类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种要素,是一种

重要的资源。

人的心理过程的一个最基本特征是它的选择性和指向性。当我们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

中于一定事物时,就是注意。注意和认识过程分不开,它是一切认识过程的开端。虽然注

意不是一种独立的认识活动,但它表现在认识过程(知觉、记忆、思维等)的内部而与这些

过程不可分离,在人的一切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对人的各种心理过程和操作活动均

有调节作用。注意力表现了人的心理过程进行的动力特征,是人的个性品质和能力结构的

重要国素。没有高度发展的往意力,就不能有效地从事各种活动,就不能从事长时间的复

杂的思维活动。

下列表述,与本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资源包括材料、能源、时间、信息、注意力等,有狭义、广义之分,有的可以贮存、

节约,有的不能贮存、节约。

B.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一事物时就是注意,注意是认识过程的开端,对人的各种

心理过程和操作活动均有调节作用。

C.注意力决定任务完成的效率和成果的质量,体现了人的个性品质和能力结构,是一

种不可或缺的心理因素。

D.在情况多变、竞争激烈、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从事各种活动,尤其从事各种思维

活动,必须拥有高度发展的注意力。

答案:D

解析:

A项:原文:(第一段)“资源”这一概念,可以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如时间、注

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等。

分析:选项的表述包括“资源”的具体内容、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角度以及特征等,

涉及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与原文意思相符。

B项:原文:(第三段)当我们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一定事物时……它对人的各种

心理过程和操作活动均有调节作用。

分析:选项的表述包括“注意”的本质特点(”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一事物“)和

“注意”的具体意义及作用(”是认识过程的开端”“对人的各种心理过程和操作活动均有

调节作用与原文意思相符。

C项:原文:(第二段)注意力决定任务完成的效率和成果的质量,是人类活动不可缺

少的一种要素,是一种重要的资源。(第三段)注意力表现了人的心理过程进行的动力特征,

是人的个性品质和能力结构的重要因素。

分析:选项表述涉及注意力的本质(”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心理因素”)和具体作用(”决

定任务完成的效率和成果的质量,体现了人的个性品质和能力结构与原文意思相符。

D项:原文:(第三段)没有高度发展的注意力,就不能有效地从事各种活动,就不能

从事长时间的复杂的思维活动。

分析:选项表述中“从事各种思维活动”扩大范围,原文是说“从事长时间的复杂的

思维活动”。

方法突破

(一)寻找文中有效区间

L首先,明确筛选区间,进而明确哪些语句、段落含有对概念的解释;接着,筛选、

提取出解释概念的本质特征的词句,并组合成“最准确”的解释。

2.锁定答题区间极为重要。一般而言,凡是该概念出现的地方,都可能是要点所在,

尤其是该概念最先出现的地方,往往信息量比较大。

(二)从四个“入手”理解句意

L从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入手。高考设置的“重要句子”多为揭示文章主旨、体现行文

思路、传达作者情感、蕴含丰富意味的语句。一般情况下,这些语句都有凸显其含义的一

个或几个关键性词语。抓住了关键词语,就等于拿到了开启句子含义之门的钥匙。有些句

子,只要把其中的重要词语的含义搞清楚,就可以推知整句的意思。

2.从分析句子的结构入手。针对结构复杂而含义较难理解的句子,我们先分析其结构,

将句子划分为若干层次,逐层理解其含义,然后辨析各层次之间的关系,明确作者的意图。

如果各层次间属于并列关系,则可以综合其内容,形成答题要点。

3.从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常需要查看它在文中的位置。

如果是统领句,那么解释句意时要从后面的语段中梳理内容层次;如果是过渡句,就要密

切关注上下文段的内容,准确理解它的内涵;如果是总结句类题目,此时就需上溯,寻找

相关信息,确定答案要点。这种方法的本质,就是分析相关的语境。不过,整体把握行文

思路是解题的前提条件。有一点必须牢记,那就是面对高考设置的理解统领句或总结句类

题目,必须慎而又慎地确定答案所在的区间范围,切不可疏忽大意,造成答案要点的遗漏。

4.从分析句子的修辞手法入手。对于运用修辞手法的语句,应从修辞本身的特点出发

来分析理解,如比喻的相似性、借代的相关性等。

考点2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筛选”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阅读者需要的新鲜的、重要的、关键的信息,排除次要的、

无用的信息。“整合”是把经筛选后获得的有用信息,根据题干的要求进行重新组合、概括、

加工。

【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

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的思想发展

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的思想提供理论之源。在此意义上,“照着讲”

是“接着讲”的出发点。然而,仅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

行,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就此而言,在“照着讲”之后,需要继之以“接着讲“接

着讲”的基本精神,是突破以往思想或推进以往思想,而新的思想系统的形成,则是其逻

辑结果。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广义上的诸子之学始于先秦,贯穿于此后中国思想史,也是当代思想的组成部分。

B.“照着讲”主要指对经典的整理和实证性研究,并发掘历史上思想家的思想内涵。

C.“接着讲”主要指接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在新条件下形成创造性的思想。

D.不同于以往诸子之学,“新子学”受西方思想影响,脱离了既有思想演进的过程。

答案:D

解析:

原文: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而新的思想系统的

形成,则是其逻辑结果。

分析:原文表达的意思是任何新思想的形成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那么“新

子学”也不例外。选项表述为“新子学”脱离了既有思想演进的过程,不合文意。

设题八大陷阱

1.无中生有

干扰项的内容在原文中根本找不到依据,或原文中并无此意,而凭空捏造出某种意思

或概念,纯属命题者故意提出来迷感考生的。

2.张冠李戴

命题者设置选项时,在表述对象上设置干扰,将此人表述成彼人,将此事物表述成彼

事物,将事物的此方面表述成彼方面,比如把某时间、地点说成是另一时间、地点。

3.武断绝对

命题者故意忽略程度、情态、条件、范围、分寸的细微差别,排除个例和特殊现象,

用同样的说法表述两种或多种事物,一概而论。找到选项所对应的内容,逐句比对,关注

表程度、情态、条件、范围、分寸的词句,注意选项中“全”“都”“一定”“就”“可以”

等词语。

4.强加因果

原文中没有关系的两件事物,强行增加关系,强拉硬扯,常用词语:因此、所以等。

5.以偏概全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故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范围限制或表示程度轻重的词语干扰考生,

主要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或相反)等,从

而使考生做出错误的判断。

6.曲解文意

选项中的观点与原文不一致,错项故意更换个别关键字词或说法,造成字、一词之差

或说法相异,从而背离原文意思,重曲作者观点。

7.混淆时态

命题者故意把现实中未发生的事实(又称"未然")判断为已发生(又称"已然")或

把可能发生的(又称“或然”)表述为必然发生的(又称“必然”),以及前期与后期(前、

后,现在、将来)混淆。在辨析此项时,应注意时态类词语。重点关注:现在、目前、过

去、迄今为止、之后,到目前为止,现在所见;必然、一定、必将;也许、可能、估计、

尚未、如果、未必;等等。

8.偷换概念

命题者在解释概念或解释文意时,故意弄错对象,迷感考生,使考生误入歧途:或者

暗中将两个概念的内涵(如属性、作用、发展趋势等)进行了调换、改变或混淆,乍看与

原文的说法一样,但仔细推敲就会发现与原文意义上有区别。

方法突破

1.走好三步,解决问题

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对文章主要内容有个整体的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

会心中有数。

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明确题干要求后,就要回到文章上来,迅速找到

筛选区域,找准与试题的选项对应的原句。

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比对。选项信息与原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

的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

题干的选项。

2.整合信息,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1)同一信息:文章往往在表述同一内容时会变换不同的说法,但这些不同说法体现

的信息是一样的;或者命题人在设置选项时故意变换一种说法,其实这种说法和文本中的

说法是一个意思。判断信息是否同一是整合信息的一个难点。

(2)遥远信息:在一篇文章中,解说同一观点的材料可能不集中在同一段落或相邻的

段落,而是相距较远:或能支持某观点的句子、名言、例子相距较远,这些信息虽不聚在

一起,但解说的是同一观点。阅读时要善于寻找遥远的信息,并把它们拉近,使其聚在一

起。寻找遥远信息是阅读文章,特别是阅读论述类文本经常遇到的问题和难点,也是考查

筛选、整合信息的重点之一

(3)潜在信息:“潜在”或是言在此意在彼,或是有隐含的话,即有话外之音。如果

离开具体的语境,该句就不再是这个意思了。

(4)分散信息:有些重要的信息不一定集中在一个段落中,常常分散在文章的各个部

分。这些分散的信息组合在一起,恰恰说明某一个问题;或者这几个句子组合起来,说明

这个问题,那几个句子组合起来,说明那个问题。

考点3分析论点、论据与论证方法

1.论点

定义: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事件、现象、人物、观念等)所持的见解和主张。

形式:针对话题的带有明确的表态性的完整的判断句。

(1)论述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论述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分

论点是用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的,只要研究这些论点的关系,就可以分出主从。

(2)如何找中心论点。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

该是完整的句子。常见位置有:文章标题、文章开头、文章结尾、文章中间,有的则需要

读者概括。需要注意的是,反问句与比喻句不能作为论点。

2.论据

定义:论据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

(1)事实论据:事实在议论文中论据作用十分明显。要分析事实,看出道理,检验它

与文章论点在逻辑上是否一致(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

(2)道理论据:作为论据的道理应是读者比较熟悉的,或者是为社会普遍承认的,它

们是对大量事实抽象概括的结果。

3.论证方法

论述文的论证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1)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2)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

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3)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4)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此外,在驳论中,往往还采用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批驳方法和“归谬法在多数论述文中往往是综合运用的;

(5)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

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

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

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在论述文中,常见的错误论证方式主要有论据

与论点的论证关系错误和论证结构关系判断错误两大类。

【例】(2019全国卷1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

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一一那就是他的博大、均

衡与正常。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深

入到他所接触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华;另一方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

理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美而无所偏失。

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汲取之博与途径之

正。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

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我们看他《戏为六绝句》之论诗,以

及与当时诸大诗人,如李白、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酬赠怀念的诗篇中论诗的话,都

可看到杜甫采择与欣赏的方面之广;而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

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又如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

及“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就

诗歌内容方面而言,杜甫更是无论妍媚巨细,悲欢忧喜,宇宙的一切人物情态,都能随物赋形,

淋漓尽致地收罗笔下而无所不包,如写青莲居士之“飘然思不群”,写空谷佳人之“日暮倚

修竹”;写丑拙则“袖露两肘”,写工丽则“燕子风斜”;写玉华宫之荒寂,予人以一片沉哀

悲响;写洗兵马之欢忤,写出一片欣奋祝愿之情、其涵蕴之博与变化之多,都足以为其禀赋之

博大、均衡与正常的证明。

其次值得注意的,则是杜甫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我以为每一位诗人对于其所

面临的悲哀与艰苦,都各有其不同的反应态度,如渊明之任化,太白之腾跃,摩诘之禅解,子

厚之抑敛。东坡之旷观,六一之遣玩,都各因其才气性情而有所不同,然大别之,不过为对悲

苦之消融与逃避。其不然者,则如灵均之怀沙自沉,乃完全为悲苦所击败而毁命丧生,然而杜

甫却独能以其健全的才性,表现为面对悲苦的正视与担荷。所以天宝的乱离,在当时诗人中,

唯杜甫反映者为独多,这正因杜甫独具一份担荷的力量,所以才能使大时代的血泪,都成为

了他天才培育的浇灌,而使其有如此强大的担荷之力量的,则端赖他所有的一份幽默与欣赏

的余裕。他一方面有极主观的深入的感情,一方面又有极客观的从容的观赏,如著名的《北

征》诗,于饱写沿途之人烟萧瑟、所遇被伤、呻吟流血之余,却忽然笔锋一转,竟而写起青云

之高兴,幽事之可悦,山果之红如丹砂,黑如点漆,而于归家后,又复于饥寒凛冽之中,大写其

幼女晓妆一片娇痴之态。此外,杜甫虽终生过着艰苦的生活,而其诗体中却往往有“戏为'’”戏

赠”“戏作”等字样,凡此种种,都说明杜甫才性之健全,所以才能有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

之欣赏,相反而相成的两方面的表现。这种复杂的综合,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

的又一证明。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用先总论后分论的结构,论证健全才性是杜甫取得集大成成就的重要因素。

B.文章从体式风格和内容两方面,来论证杜甫诗歌创作的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

C.文章在论证诗人对待悲苦的态度时,将杜甫和陶渊明、屈原等诗人作了对比。

D.文章论证了杜甫所以对时代苦难有担荷力量,是因为他广泛汲取了前人传统。

答案:D

解析:

A项:考查文本的论证结构和中心论点。

文章第一段提出杜甫能有集大成之容量在于他难得的健全才性(总论),第二、三段分

别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证,一是健全才性对杜甫诗歌的体式风格、内容等方面的作用,二是

健全才性造就杜甫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选项表述正确。

B项:考查文本的论证结构。

文章第二段从两个方面论证杜甫诗歌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一是体式风格,二是诗歌

内容。选项表述正确。

C项:考查文本的论证方法。

文章第三段在探讨杜甫面临悲苦的态度时,列举了陶渊明、李白、王维等人的态度是

“对悲苦之消融与逃避”,屈原是"为悲苦所击败而毁命丧生”,而杜甫则是“正视与担荷”。

“消融与逃避"''毁命丧生”与杜甫的“正视与担荷”构成对比。选项表述正确。

D项:考查文本的分论点及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由文章第三段”而使其有如此强大的担荷之力量的,则端赖他所有的一份幽默与欣赏

的余裕。他一方面有极主观的深入的感情,一方面又有极客观的从容的观赏可知,杜甫的

“担荷力量”来自自身感性和理性两个方面,不是汲取前人传统。选项强加因果。

常见设错方式

1.对论点(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概述错误。选项往往将文本中的分论点概述为中心论

点或将文本的中心论点当作分论点来概述。

2.论点与论据的对应关系错误。论点出现的位置可能在论据前,也可能在论据后。命

题人在命题时,选项中经常会出现“引用……论证了……的观点”“从……等方面论证

了……”考生在解题时,要找准论据所对应的论点。

3.论证方法分析错误。选项中常见的表示论证方法的词语有对比、引用等,考生要根

据文章的具体内容判断选项所提及的论证方法是否正确。

4.论证结构分析错误。常见错误方式有:①添加或减少某一论证环节;②混淆并列式

论证与层递式论证;③错置论证前提,选项中有两个或多个并列论述的内容时,往往将某

一论述内容强制设置为分析其他内容的前提。

5.关注选项中出现的一些特殊词语。如辩证、多角度论证、兼顾现实与历史等。

考点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文章思想内容的核心,也就是文章的意旨。分析概括作者

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具体包括四层含义:①对作者明确表现出了自己的观点杰度的文章,

要能准确地从中找出这种观点态度(或赞成什么,或反对什么,或喜爱什么,或厌恶什么,

或提倡什么,或否定什么),②对蕴藏着包括作者观点杰度在内的多种不同观点态度的文章,

要能够通过辨别筛选,提取作者的观点态度。③对于没有明显表现出作者观点态度较复杂

较含蓄的文章,要能够通过分析归纳,较准确地概括出作者的观点和态度。④准确地叙述

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传统表演艺术与普通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其表演通常具有群体性特征:无论侗族大歌还

是壮族山歌,人人都可展示歌喉;无论汉族的秧歌,还是藏民的锅庄,民众欢乐起舞的场面都

蔚为大观。对这类非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就坚持其生活性、群体性。而不应仅局限于艺术团

体或演出队等小范围内。广大民众为庆贺丰收、祭祖敬神、禳灾祈福而载歌载舞的即兴表

演,寄托着他们深沉的精神追求和丰富情感。使传统表演艺术“雅化”,固然能彰显各类民

族民间艺术的特色,但也弱化了传统表演艺术的民俗文化内涵。

当然,各类民间表演艺术经过充分提炼和艺术升华,进而搬上舞台,其成功之作对此类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起到促进作用。如春晚舞台上,藏族舞蹈《飞弦路春》、蒙古族舞蹈

《吉祥颂》等都曾大放异彩,然而,在对民间表演艺术进行再创作的过程中,有些实施者没有

坚持本真性的原则,将一些传统艺术改编得面目全非。比如,有些人在改造民乐时套用画方

音乐编排方式,被改编的作品便失了自身的魂魄。因此,对民族民间艺术进行“二度创作”,

应既不失其本真的艺术特性,又科学地融入现代元素,适应民众新的审美需求。要做到这一

点,就需要编导们深谙民间表演艺术的特性,并能进行实地调研、采风,挖掘出民间艺术的基

本元素与本质精神。

各种传统表演艺术都是在特定的时空中呈现的,靠其演出行为形成艺术作品,实现艺术

价值。这类非物质文化产的特性决定了应对其实施活杰传承与保护、使之以鲜活形态生存

于民间,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实施中,有些地区视保存为保护,重视硬件设施,各类场

馆及专题博物馆建设颇具规模,民间收集来的各种乐器、道具、面具、服装等都得到妥善收

藏,这种博物馆式的展示与收藏,虽然能较好地保存民间表演艺术的物质载体,但变活态传

承为固态展示,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传统表演艺术的生存发展问题。有人认为通过录音、录像

等数字化手段便可记录、存储、呈现表演艺术的成果和过程,达到抢救性保护的效果,但是,

这只是对文化遗产的部分信息进行了保存,人在进行艺术表演时涉及的很多现象难以精确

量化,其中不少信息是无法获取和记录的。对传统表演艺术的保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活态

保护,才特合其自身的传承发展规律。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表演艺术源自生活,使其“雅化”意味着脱离原生的环境,很难获得成功。

B.民间各种自发的载歌载舞活动都是传统表演艺术的一部分,有很强的民俗色彩。

C.传统表演艺术依赖动态展示以呈现艺术内蕴,将其物质载体作固态展示则没有价值。

D.活态保护致力于保护传统表演艺术的活力,看重人的因素在项目传承中的作用。

答案:D

解析: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

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

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

A项,“使其'雅化'意味着脱离原生的环境,很难获得成功”说法错误,原文只是说“使

传统表演艺术“雅化”,固然能彰显各类民族民间艺术的特色,但也弱化了传统表演艺术的

民俗文化内涵”,对能否获得成功,并未有明确的说明。B项,“民间各种自发的载歌载舞活

动都是传统表演艺术的一部分“说法缺少根据,文章中只是说“广大民众为庆贺丰收、祭祖

敬神、禳灾祈福而载歌载舞的即兴表演”是传统表演艺术的一部分,有很强的民俗色彩。并

非所有的自发的载歌载舞活动。C项,“将其物质载体作固态展示则没有价值”说法错误,

原文说这样“能较好地保存民间表演艺术的物质载体故选D。

准确判断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L把握文本思想内涵。文本的思想内涵体现在文本论证的观点和作者的情感、观点、

态度上,把握文本的思想内涵,可以从段落入手,根据各段落论证的观点来确定。

2.分析作者观点态度。作者的观点杰度除了体现在具体的论点上,也体现在论据上,

所以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可以从论据入手,根据论据体现的意思来确定作者的思想等。

3.合理推断思想观点。能够体现文本思想内涵的作者观点态度是明确的,但依照文本

内容进行适当延展的思想观点,就需要考生对文本中体现的观点态度进行推断后得出,这

就要注重整体把握文本内容,从是否绝对化、是否符合文本的整体思想等角度进行分析。

【变式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当前,以智能制造、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开启全新变革,引领全球经济发展。而

无论是智能制造还是人工智能都离不开数据分析,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大数据时代,数据

到底该怎么用呢?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数据隐私是一项基本权利,未经同意,任何人不应该将他人的搜索

行为、购买行为、行程等数据用于牟利。就如一些互联网媒体在未经本人同意的前提下抓

取消费者的搜索记录,并投放广告,这等于未经授权将个人隐私数据变现来赚取收入,某种

程度上已侵犯了用户的数据隐私权。

日前,脸书董事长扎克伯格在问询听证会上承认,除了将注册用户的数据供第三方使用,

脸书还收集未注册用户的数据,令数据“泄密门”进一步发酵。而国内消费者反映,在手机

百度上搜索吸尘器后,频繁收到百度、京东、网易新闻等AP推送的吸尘器广告。百度利用

搜索记录定向推送吸尘器广告尚可理解,为何京东、网易新闻也有此类推送呢?他们又是如

何得知该消费者关注吸尘器呢?数据隐私状况令人担忧。

变式训练

同时,数据分享又是十分必要的。以人工智能医生为例,仅在影像诊断方面,人工智能就

需要学习大量的影像病例,以达到较高的准确率。此类数据分享和汇总分析最终将给人们带

来各种各样的好处,提高社会的总体福利。

数据隐私与数据分享界限如何划分?关键在于规则的建立。脸书数据“泄密门”后,苹

果、百度、腾讯等企业纷纷表示自己是绝对保护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