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思想情感分类1]
1、咏史怀古诗:
(1)表达物是人非的惆怅,昔盛今衰、沧海桑田的感慨。
(2)借古人的遭遇来类比自己的遭遇,抒写年华消逝、怀才不遇之叹,表达
壮志难酬、报国无门之悲。
(3)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4)忧国
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
命运。
(5)借古讽今,劝谏或批评当今统治者。
2、边塞征战诗:
(1)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或报效国家的激情,或保家卫国的决心。
(2)表达戌边将士的乡愁,或家中妻子的离恨。
(3)表现塞外环境的恶劣、生活的艰辛,或连年征战的残酷。
(4)表现对帝王穷兵霰武的不满,或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恨,或对战争的厌
恶。
(5)表现报国无门的怨愤,或归家无望的哀痛。
(6)表现塞外风光的奇丽壮阔。
3、山水田园诗:
(1)表现静谧美丽的自然环境,表现对自然山水的喜爱。
(2)表现对官场仕途的厌恶,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追求自由闲适生活。
4、思乡怀远诗:
(1)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2)表现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辛酸。
5、赠友送别诗:
(1)抒写离愁别恨或别后的孤独寂寞。
(2)借以一吐胸中块垒或表明心志。
(3)表达劝勉、鼓励、安慰之意。
6、思妇闺情诗:
(1)表达对丈夫的思念。
(2)表达对兵役和战争残酷的怨恨。
(3)表达对青春易逝的哀怨。
(4)表达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7、托物言志诗:
(1)感慨兴衰。
(2)寄托哀思。
(3)托古讽今。
8、谈禅说理诗:表达某种禅趣或哲理。
9、羁旅行役诗:
(1)表达漂泊在外的孤独、寂寞。
(2)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3)表达对安定幸福生活的期盼向往。
10、伤春惜别诗:
(1)抒发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2)表达对某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11、游仙悼亡诗:
(1)表达对亲人离去的哀怨和思念。
(2)借助仙境表达自己的远大抱负或在现实生活中的苦闷。
12、即事感怀诗:就某件事发表议论,抒发感慨。
【思想情感总结11
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
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
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怡乐、黑暗官场之苦闷、离别思
念之愁绪、贬官谪居之悲恨、韶光易逝之感慨
【思想情感分类2]
1.忧国伤时
(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的《过华清宫》.
(2)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的《春望》。
(3)同情人民的疾苦,如白居易的《卖炭翁》。
(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的《岁暮》。
2.建功报国
(1)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的《龟虽寿》、陆游的《书愤》.
(2)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的《从军行》.
(3)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的《示儿》。
(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6)揭露统治者穷兵薮武,如杜甫的《兵车行》.
(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的《涉江》。
3.思乡怀人
(1)羁旅愁思,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2)思亲念友,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闺中怀人,如王昌龄的《闺怨》。
4.生活杂感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的《山居秋暝》、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2)昔盛今衰的感慨,如姜夔的《扬州慢》、刘禹锡的《乌衣巷》。
(3)借古讽今的情怀,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5)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
(6)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5.长亭送别
(1)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的《雨霖铃》.
(2)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
【思想情感总结2】
忧国忧民、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
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思、离愁别恨、杀
敌报国、建功立业、孤独惆怅、寂寞伤感、闲适愉悦、遭贬激愤、坚守节操、
表现哲理、感奋振作、激励友人等。
诗歌内容鉴赏口诀:
1.从题目认识对象
2.从字面读出感觉
3.从注释破解难点
4.从作者了解背景
5.从原作找到根据
6.从题干得到启示
7.从首联找到特点
8.从尾句参透主旨
9.从景物把握情感
10.从意境洞察心胸
我们都知道,以往高考古代诗歌鉴赏的范围多以唐宋诗词为主,体裁上以律诗绝句为主,
兼顾元明清代的诗歌。而在中学时期如李白、杜甫、苏轼等一线诗人我们已经相当熟悉
了,因此,我们在复习中要注意二三线诗人的作品。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一般包括三个方面:
L主旨内容的评价
2、思想感情的评价
3、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而常见的设疑方式有以下几点:
1、本首诗的主旨是什么?请结合全诗进行赏析。
2、这首诗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本诗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在答题思路上,同学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1、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的主旨:其中包括对文化常识、物象意象、
历史典故以及诗人的生活经历的关注。
2、区分情感类别:哀愁、激愤、忧郁、欢喜、向往、别离等。
而真正答题时,许多学生会因为考试的紧张气氛而无法思考的很全面,在这
里我教给大家一个一句话答题技巧:关注尾句、先总后分、联系原诗、知人
论世。
在绝句和律诗中,往往尾句和尾联是全诗情感主旨的集中体现,而除此之外,
在了解诗人生平后做答可以减少答案的偏差。比较熟悉的一线诗人的生平要
日常积累,仔细了解,但不熟悉的诗人可以通过题目所给的注释寻找蛛丝马
迹。
把握情感:找准路径,直抵诗心
I■内涵:忧国忧民,建功立业、思乡怀人、寄情山水、感时伤逝
,表达:情感单,型、情感丰富型、情感变化里、矛盾统•型
从语言入手:抓直接情语、抓隐性情语
从位置入手:标题、首尾、中间
途径•从方式入手:抓景如抓物讲、抓典语、抓“人”语
从辅助入手:看作并.看背景、看注释
〔从题材入手:边塞诗、味史诗、用汨诗、咏物诗.送别诗、粒旅诗、即事抒怀诗
「看是整体型还是为部型照体型要分成几个层次M部型要分析词、句.联、片,乃至全篇
j两申1,二看局部型(词、句、联、片)在诗词中的位理和内部层次
审题t•定:定题型,明确是概括型还是分析型
玄述规范:情由(产生原因)/情境(产生的境界)+感情星调
使用术语:惜别之情、关怀之情、亡国之愁、失意之愁、闲居之愁、乡愁等
您ad..J概括型:直接用规范公式答题
答题模式
分析型:①分析+概括;2概括+分析
准确:用术语
准确全面
全面:多角度、多层面
答好古诗思想情感题需要在读懂、审题、答题等方面全面努力,但对于解决
“会而不全""概括分析不准、不全”等问题,最主要的是找准分析概括的
具体路径,并走好它。
古诗是言情艺术,它总是或多或少、或显或隐地告诉你要表达的情感。作为
阅读者和考生,抓住诗中这些表明情感的词语至关重要,这是分析概括情感
的最准确最便捷的路径。虽说一轮书中已经讲过,但是在这里还是要强调几
点:
1.抓住两种“情语"
(1)直接找出显性"情语”
分析诗歌情感,首先要关注诗歌中直接表明情感的词语,如喜、乐、愁、怨
等。如2017年江苏卷陆游的《秋兴》"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
中的"愁"表明了作者的心绪。作者看到当年的战衣,想起了当年许下报国
的心愿,五更听到“画角"之声,更增烦恼。在此基础上,就不难理解尾联
表达隐逸愿望时饱含的无奈和苦闷。
(2)细心寻找隐性"情语”
隐性"情语”是指传达感情时较间接、含蓄的词语,如诗中出现一个"客"
字,已暗示了羁旅之愁、思家之切。另外,一些表情态、语气的虚词,如"但"
,,又""惟""空""可""岂"等,也是重要的隐性"情语"。
更重要的是,还要关注具有独特意义的表明时间、地点的词语。如春(常有伤
春之意)、秋(常有悲秋之意)、节日(常有向往团圆之意)、夜晚(常有夜不能寐
之意)等词语在鉴赏诗歌时需要关注。如塞外(常含建功立业或表明战争残酷、
环境艰苦之意)、他乡(常含颠沛流离之苦)、远离京城(常含仕途不顺之意)等
词语,需要引起注意。
2.知道"情语"出现的位置
像直接"情语",多出现在标题、开头、结尾处,在特殊情况下中间及小序
中也会出现。像隐性"情语"一般藏在写景叙事绘人的文字中和诗的中间位
置,有时也会出现在注释中。必须盯紧这些关键"部位”。
3.关注“情语”表达的特殊性
正常情况下,诗人用什么情语,就表达出什么情感,但有时会用隐晦、曲折、
反语的方式表达,如用了"喜"字,就不一定真的表达"喜悦"之情,可能
是反语。因此,不必将"情语"直接拿来就用,还要结合原文语境作准确的
理解。当然,这种"口是心非”的表达方式较为少见。
二、抓住具体抒情方式,领悟含蓄、隐晦的情感
古诗抒情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对于考试来说,最重要的莫
过于间接抒情,因为它表达的情感含蓄、隐晦,给情感的把握带来不小的难
度。在解题过程中须区分具体的间接方式,对症下药。
1.借景抒情:抓景语悟情语
借景抒情是古诗最常用的抒情方式,从景物描写中挖掘出思想情感是每一个
考生都必须具备的基本功。主要途径是通过细读,看看写了哪些景物,这些
景物的特征是什么,色调是什么(指冷色调与暖色调),它们又与情感有着怎样
的正关联或负关联。南朝诗人何逊的"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是写离别
的名句,前一句写室外:夜已深沉,一片寂静,唯有雨点滴落在台阶上,发
出单调的声响。诗中虽然没有写人的活动和情感,但是通过“夜雨滴阶”的
情景可以体察到离人心中的凄凉,冰冷的雨点仿佛滴在他们的心上。后一句
写室内:天将破晓,油灯将要燃尽,充满离愁的屋子显得一片昏暗。破晓之
际,屋子感觉上比较暗。从"夜雨"到"晓灯",暗示一个不眠之夜过去了,
"空阶"和"离室",则渲染离人心境的凄凉。就这样抓住"滴"与"暗"、
"夜"与"晓"、
"空"与"离"等词语,不难读出景物中的凄凉之情。
[边练边悟]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
[宋]苏轼
软草平莎①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②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③元是此中人。
注:①莎:莎草,多年生草本植物。②耦耕:两人各持一帮(si)(古时农具)并
肩而耕。③使君:词人自己。
全词表现了词中人物的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答案:(1)雨后置身于清新怡人环境之中的愉悦、惬意。一场雨后,"软草平
莎",油绿水灵,格外清新;路面上,净而无尘,词人纵马驰骋,自是十分
惬意。
(2)对农村田园生活的热爱。雨后桑麻蓬勃生长,蒿艾香气如薰,词人自然是
热爱这样的景色和生活的。最后一句又将这样的情感进一步深化。
2.托物言志:抓物语悟情志
借物抒情也是古诗常见的抒情方式。应抓住描写物象的语言,分析物象的外
在特征(形态、色彩、味道)和内在品性以及环境特点,并能深入其里,联系诗
人自身的经历和所处的社会环境,找准物与志的契合点。值得注意的是,这
时的情感一般是双层的,一关乎物之情,二关乎物后志。
[边练边悟]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梅
[唐]郑谷
江国正寒春信稳,岭头枝上雪飘飘。
何言落处堪惆怅,直是开时也寂寥。
素艳照尊桃莫比,孤香黏袖李须饶。
离人南去肠应断,片片随鞭过楚桥。
这首诗是如何借梅来抒写离情别绪的?请结合颈、尾联简要分析。
答案:作者不直言离人不忍离去,而是通过写梅花在酒杯中照影,粘在离人
的衣袖上,离人踏上行程,梅花又跟随过桥,表现梅花的多情和依依不舍使
离人断肠。作者写梅花的多情其实是写离人的多情,这样写显得委婉含蓄。
3.用典抒情:抓典语悟情感
用典是古诗的普遍现象,每一个典故都有作者独特的考虑,因此,要思考典
中情,首先要靠自己的积累及诗后注释,判断诗句是否用典以及用了什么典
故,再结合内容看看是如何使用典故的(正用或反用),从而挖掘其深层情感。
抓住典故中的主人公与作者的联系是理解的核心。值得注意的是,这时的情
感往往也是双层的,一关乎典故情感,二关乎作者情感。
[边练边悟]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别杜审言
[唐]宋之问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
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①,维舟吊屈平。
可惜龙泉剑②,流落在丰城。
注:①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年四
十始参镇东军事。②龙泉剑:《晋书•张华传》"斗牛之间,常有紫气。豫章
雷焕曰:‘宝剑之气,上彻于天。’华问在何郡?焕曰:’在豫章丰城。’
即补焕丰城令。焕到县掘狱基,入地四丈余,得一石函,光气非常。中有双
剑,并刻题,一日龙泉,一曰太阿。是夕斗牛间气不复见焉"。
这首诗后四句接连用典,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思想情感?
答案:①以孙楚、屈原的身世遭遇,喻友人才学之高超,仕途之坎坷,以及
世道之不平,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同情和惋惜。②龙泉剑被埋没的故事,表
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才不遇的怅惘、感伤。③龙泉剑最终被有识之士发现,
重见光明,喻友人最终也定能脱颖而出,再得起用,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深
情抚慰与热切期望。
三、抓住时空转换,领悟变化的情感
诗人的情感在诗中有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富于变化的,如何把握这变化
的情感呢?其中一个重要路径就是抓住诗中时间、空间的变化。从时间上讲,
诗人的情感有过去、现在与将来的变化,如回忆过去,感到很美好;驻足现
在,觉得伤感;展望将来(想象),充满期待。读诗要善于分出不同的时间段,
找出不同的情感。像离别诗,一般分成离别时和离别后两个时间段写,离别
时自然要痛苦,离别后自然是思念之苦、重逢之盼。从空间上讲,空间不同,
情感自然也就不同。如在家中,家人聚在一起,很温暖;在外乡的路上,颇
有羁旅之苦。空间不同,实际上是不同景物对象的转换,读时如能抓住不同
空间里的不同描写对象,自然就能捕捉到因空间变化而产生的情感变化。
[边练边悟]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高阳台•除夜
[宋]韩暧
频听银签①,重燃绛蜡②,年华衮衮惊心。饯旧迎新,能消几刻光阴?老来可
惯通宵饮?待不眠、还怕寒侵。掩青尊、多谢梅花,伴我微吟。
邻娃已试春妆了,更蜂腰簇翠,燕股横金。勾引东风,也知芳思难禁。朱颜
那有年年好,逞艳游、赢取如今。恣③登临、残雪楼台,迟日园林。
注:①银签:更漏,计时工具。②绛蜡:红蜡烛。③恣:随意,无拘束。
这首词中作者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试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答案:除夜守岁,引发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年老体衰的伤感,"饯旧迎新,
能消几刻光阴"便是明证;"多谢梅花,伴我微吟",初开的梅花给了作者
些许安慰;"邻娃已试春妆了"引发了作者对春天的向往,作者认识到应当
趁精力未曾全衰,去感受大好春光的昂扬情感,正是"朱颜那有年年好,逞
艳游、赢取如今"。
四.抓住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学前教育音乐开学第一课:乘着音乐的翅膀
- 剃须刀包装设计核心要素
- 2025订购电动车合同模板
- 病毒的作用与防治课件
- 2025居民房屋租赁合同
- 创意绘画《献给祖国妈妈的花篮》课件
- 幼儿园全民安全日教育教案
- 2025城乡劳动者短期务工合同范本下载
- 2024-2025春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7 我们有新玩法》说课稿(二篇)
- 儿童护理培训
- 5G-Advanced通感融合仿真评估方法研究报告
- DB33 860-2012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管理规范
- 隐蔽工程影像资料采集要求和拍摄方法(网络版)
- DB37T 1913-2011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特种作业人员配置
- 2025年日历(日程安排-可直接打印)
- 大单元教学学历案4 《现代诗二首》(略读实践课)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 3.1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看《种地吧》思考 课件 高一下学期 地理 人教版(2019)必修二
- 《保护板培训教材》课件
- 绿色医疗器械设计
- 用电协议书范文双方简单一致
- DB11T 2155-2023 建设工程消防验收现场检查评定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