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六下古诗词诵读 教学简案(pdf版)_第1页
统编版语文六下古诗词诵读 教学简案(pdf版)_第2页
统编版语文六下古诗词诵读 教学简案(pdf版)_第3页
统编版语文六下古诗词诵读 教学简案(pdf版)_第4页
统编版语文六下古诗词诵读 教学简案(pdf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六下古诗词诵读教学简案(pdf版)会的意义。行筹备,最后选

(2)回顾看过的各种联择合适的时间举

欢会有哪些内容。办活动。

(3)以小组为单位设计

本次毕业联欢会的主要流

程。

(4)针对某组的联欢会

流程进行评议和修改。

(5)确定联欢会的主要

流程。

3.以小组为单位撰写活

动策划书。

1.各小组相同的任务。教师引导学策划一台毕

(1)各组出二个以上节生讨论确定本次业联欢会,通过

目,各组撰写本单元节目的联欢会的意义,文艺表演的形

串联词。确定毕业联欢会式,表达对师友、

(2)设计一个全体同学的主题,以小组对母校的惜别之

都能参与的互动游戏节目,为单位设计本次情。

并撰写该节目游戏规则。毕业联欢会的主

2.根据联欢会整体设计要流程。针对某

环节二策划一台毕

的需要,各小组承担不同的组的联欢会流程

业联欢会

任务。进行评议和修

(1)根据联欢会整体设改。

计的需要,分成不同的任务,

并明确任务内容。(2)各组

根据本单元成员特点,申请

任务。

3.各小组制定计划,合理分

工,完成各自任务

四、板书设计

依依惜别

确定主题

举办毕业联欢会写策划书

小组分工

活动流程

古诗词诵读

学校:xx小学

适用年级:六年级

设计者:六年级备课组

152

课时:7课时

一、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标分析

“古诗词诵读"的十首诗词,都属于小学生必会古诗词的范围。通过阅读诗

歌,大体把握诗意,让学生背诵诗词。培养学生再造想象、创新思维的能力,激

发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喜欢与热爱。

2.教材分析

“古诗词诵读”的十首诗词,都属于小学生必会古诗词的范围。这些诗词或

表达爱国之情,或抒发诗人志向,或赞颂山水之美。选编十首古诗词的目的:一

是使学生受到古典诗词美的熏陶;二是要加强古诗词的积累。

3.学情分析

经过六年的学习之后,学生应当具备一定的诗歌自学能力和表现能力。师生

要以这十首古诗词的学习为契机,把小学必背古诗词进行整合、拓展,使学生的

古诗词知识有较大的提升。

二、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背诵诗词。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再造想象、创新思维的能力。

情感目标: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采薇》。背诵古诗。

2.领悟学习诗词的方法;理解诗词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深化对传统文化的喜欢与热爱。

二、评价任务

针对目标1:学生借助注释自由朗读,小组互助,多种方式读,熟读成诵。通过

师生交流感受中国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针对目标2:学生讨论交流,分组合作,抓住重点词句,准确把握人物情感。激

发对传统文化的喜欢与热爱。

针对目标3:通过师生交流感受中国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

珠,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喜欢与热爱。

三、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环节教学活动对应评价任务对应学习目标

活动一通过师生交流感受中国古典

环节一学生说一说学过的古诗。感受中国古典诗词是我国文

导入新课活动二诗词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

检查预习了解《诗经》的相关知识,交流搜集的资料。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

今天我们就一起欣赏《诗经·采薇》知道“薇"颗璀璨的明珠珠。

是什么吗(提示学生从偏旁猜)见过“薇”

吗图片,释题。

活动一学生借助注释有感情地朗读

环节二①学生自由读古诗。自由朗读,小《采薇》。背诵

153

初读古诗②正音。雨:多音字,按解释(下雨,落下:~组互助,多种古诗。

了解诗意雪。)应该读:[yù]方式读,熟读

③齐读。提示节奏。成诵。

④同桌或小组互读,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4.你能试着背一背吗指名试背。全班试背。

活动一学生讨论交领悟学习诗词

环节三①理解“杨柳依依"。怎样的“杨柳”会让流,分组合作,的方法;理解

创设情境人感到“依依"?柳树图片。这四个字会让抓住重点词诗词的含义;

加深感悟你想到什么样的画面(学生想象,进行口语句,准确把握体会诗人所表

感受美德表达。)人物情感。激达的思想感

②理解“昔我往矣”。诗中人是一位即将出发对传统文化情。

征的战士。在这如诗如画的景色中,“我"的喜欢与热

却要——(离开家乡)。家乡的一草一木都爱。

值得留恋,但出征的“我”眼中却只看到了

依依的杨柳。这是为什么

补充:“柳"与“留”谐音,既表示挽留之意,

又表达思乡之情。这哪里是依依的杨柳啊,

这分明是双依依挽留的手啊。但是“我"能

回家吗为什么本是两年的兵役却仿佛没有

尽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啊。终于盼到

了战争结束。引读“今我来思”。

③理解“雨雪霏霏"。要回去了,大雪纷飞,

天寒路滑,又饥又渴,“我”艰难地缓缓走

在归乡的路上。透过苍茫的大地,“我"仿

佛看到了(劫后余生、归家情急、近乡情怯

等复杂情感)。生读。

④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

哀!《采薇》中后四句,最能体现“我”此时

的心情。短短16字就讲述了一位远征战士归

来,在回乡途中抚今忆昔,描写了两幅画面

“杨柳依依"“雨雪霏霏”。我们从中感悟

到了他复杂的心境及沧桑心声。

活动二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

史和灿烂的文化。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

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已经有两千多年诗

歌的历史了。写一写你了解的描写守边战士

的生活的古诗。

四、板书设计

采薇(节选)

昔——杨柳依依

今——雨雪霏霏对家乡和亲人的热切思念,

行道迟迟——渴、饥对重归故里与亲人团聚的急切盼望。

我心——伤、悲

154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送元二使安西》《春夜喜雨》。背诵古诗。

2.领悟学习诗词的方法;理解诗词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深化对传统文化的喜欢与热爱。

二、评价任务

针对目标1:学生借助注释自由朗读,小组互助,多种方式读,熟读成诵。通过

师生交流感受中国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针对目标2:学生讨论交流,分组合作,抓住重点词句,准确把握人物情感。激

发对传统文化的喜欢与热爱。

针对目标3:通过拓展延伸,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喜欢与热爱。

三、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环节教学活动对应评价任务对应学习目标

环节一活动一通过师生交流激发深化对传

总结归纳1.读诗题,知作者。了解一下作者是谁,说感受中国古典统文化的喜欢

感悟学法一说。诗词是我国文与热爱

2.从整体入手,读通古诗词。化宝库中的一

3.解诗词、释诗意。结合注释,抓住对关键颗璀璨的明

字词的理解,达到对诗句、词句的理解,再珠,领悟学习

相互交流,达成共识。诗词的方法。

4.发挥想象,体会情感。

5.再读古诗。入境悟情,达到记忆背诵的目

的。

环节二活动一学生借助注释有感情地朗读

自学诗词借助工具书,读熟《送元二使安西》《春夜喜自由朗读,小《送元二使安

初步感知雨》。组互助,多种西》《春夜喜

活动二方式读,熟读雨》。背诵古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大致了解两首古诗词的成诵。诗。

意思。

活动三

背诵两首古诗词。

活动一学生讨论交理解诗词的含

同桌或小组展示背诵成果。流,分组合作,义;体会诗人

活动二抓住重点词所表达的思想

环节三全班交流两首古诗词的大意。教师相机检查句,准确把握感情。

交流展示学生对下面句子或词的理解。人物情感。

加深感悟(1)《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描写了什么场

景?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2)《春夜喜雨》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表

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环节四活动一通过拓展延体会诗人所表

拓展延伸讲述关于两首诗的轶闻趣事。如杜甫的故事伸,激发对传达的思想感

等。

有机联系

155

活动二统文化的喜欢情,激发深化

拓展阅读古诗词。如《春望》《春日偶成》。与热爱。对传统文化的

喜欢与热爱。

四、板书设计

送元二使安西春夜喜雨

清新含蓄及时好

情深义重润物喜

第三课时

一、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江上渔者》。背诵古诗。

2.理解诗词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深化对传统文化的喜欢与热爱。

二、评价任务

针对目标1:学生借助注释自由朗读,小组互助,多种方式读,熟读成诵。通过

师生交流感受中国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针对目标2:学生讨论交流,分组合作,抓住重点词句,准确把握人物情感。激

发对传统文化的喜欢与热爱。

针对目标3:通过拓展延伸,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喜欢与热爱。

三、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环节教学活动对应评价任务对应学习目标

环节一活动一学生借助注释有感情地朗读

自学诗词1.读诗题,知作者。了解一下作者是谁,并自由朗读,小《早春呈水部

初步感知说一说。组互助,多种张十八员外》

2.借助工具书,读熟《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方式读,熟读《江上渔者》。

外》《江上渔者》。成诵。背诵古诗。

活动二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大致了解两首古诗词的

意思。

活动三

背诵《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江上渔者》。

环节二活动一学生讨论交理解诗词的含

交流展示同桌或小组展示背诵成果。流,分组合作,义;体会诗人

加深感悟活动二抓住重点词所表达的思想

全班交流两首古诗词的大意。教师相机检查句,准确把握感情。

学生对下面句子或词的理解。人物情感。

(1)《《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写的是什么

季节的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江上渔者》描写了哪两幅画面?表达了

诗人怎样的感情?

环节三同学们,今天我们又学习了两首诗歌,我们通过拓展延激发深化对传

课堂小结

能感受诗歌形象,品味精彩的语言,领悟作伸,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喜欢

拓展延伸

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了自统文化的喜欢与热爱。

156

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希望在以后的生活中,与热爱。

我们能不断学习。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写诗也会吟。"有了量的积累,才会有

质的突变,热爱中华文化,就让我们从吟诵

古典诗文开始吧。

四、板书设计

江上渔者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泊船瓜洲》、《游园不值》,背诵古诗。

2.领悟学习诗词的方法;理解诗词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深化对传统文化的喜欢与热爱。

二、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一:认读诗句,交流容易出错的读音及字形,读写词语。

评价任务二:通过师生、生生对话交流,和借助个别读,齐读、范读、小组读等

形式,在交流中对学生进行评价。

三、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环节教学活动对应评价任务对应学习目标

环节一活动一通过师生、生生领悟学习诗词的

总结归纳1.读诗题,知作者。了解一对话交流,和借方法;理解诗词

感悟学法下作者是谁,说一说。助个别读,齐读、的含义;体会诗

2.从整体入手,读通古诗词。范读、小组读等人所表达的思想

3.解诗词、释诗意。结合注形式,在交流中感情。

释,抓住对关键字词的理解,对学生进行评

达到对诗句、词句的理解,价。

再相互交流,达成共识。

4.发挥想象,体会情感。

5.再读古诗。入境悟情,达

到记忆背诵的目的。

环节二活动一认读诗句,交流有感情地

自学诗词1.借助工具书,读熟《泊船容易出错的读音朗读《泊

初步感知瓜洲》《游园不值》。及字形,读写词船瓜洲》、

2.正音:泊(bó)、间(jiā语。《游园不

n)、数(shù)、重(chóng)、值》,背诵

还(huán)古诗。

活动二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大致了

解两首古诗词的意思。

157

活动三

背诵两首古诗词。

学生讨论交流,领悟学习诗词的

活动一

分组合作,抓住方法;理解诗词

同桌或小组展示背诵成果。重点词句,准确的含义;体会诗

把握人物情感。人所表达的思想

活动二

激发对传统文化感情。

全班交流两首古诗词的大的喜欢与热爱。

环节三

意。老师检查学生对下面句

交流展示

子或词的理解。

加深感悟

(1)《泊船瓜洲》这首诗描写

了什么场景?表达了诗人什

么思想感情?

(2)《游园不值》这首诗描写

了哪些景物,表达了诗人怎

样的情感?

四、板书设计

第四课时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第五课时

一、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背诵古诗。

2.领悟学习诗词的方法;理解诗词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深化对传统文化的喜欢与热爱。

二、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一:认读诗句,交流容易出错的读音及字形,读写词语。

评价任务二:通过师生、生生对话交流,和借助个别读,齐读、范读、小组读等

158

形式,在交流中对学生进行评价。

三、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环节教学活动对应评价任务对应学习目标

环节一活动一通过师生交流感激发深化对传统

自学诗词1.读诗题,知作者。了解一受中国古典诗词文化的喜欢与热

初步感知下作者是谁,并说一说。是我国文化宝库爱

2.借助工具书,读熟《卜算中的一颗璀璨的

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明珠,领悟学习

活动二诗词的方法。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大致了

解这首古诗词的意思。

活动三

背诵《卜算子·送鲍浩然之

浙东》。

活动一有感情地朗读

环节二

同桌或小组展示背诵成果。认读诗句,交流《卜算子·送鲍

活动二容易出错的读音浩然之浙东》,背

初读诗,通词句

全班交流两首古诗词的大及字形,读写词诵古诗。

意。教师随机检查学生对下语。

面句子或词的理解。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表

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同学们,今天我们又学习了通过拓展延伸,体会诗人所表达

一首诗歌,我们能感受诗歌激发对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激

形象,品味精彩的语言,领的喜欢与热爱。发深化对传统文

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化的喜欢与热

环节三

艺术表现力,有了自己的情爱。

课堂小结

感体验和思考。希望在以后

拓展延伸

的生活中,我们能不断学习。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写诗也会吟。”有了量

的积累,才会有质的突变,

热爱中华文化,就让我们从

吟诵古典诗文开始吧。

四、板书设计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159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第六课时

一、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浣溪沙》,背诵古诗。

2.领悟学习诗词的方法;理解诗词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深化对传统文化的喜欢与热爱。

二、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一:认读诗句,交流容易出错的读音及字形,读写词语。

评价任务二:通过师生、生生对话交流,和借助个别读,齐读、范读、小组读等

形式,在交流中对学生进行评价。

三、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环节教学活动对应评价任务对应学习目标

环节一活动一通过师生交流感激发深化对传统

总结归纳1.读诗题,知作者。了解一受中国古典诗词文化的喜欢与热

感悟学法下作者是谁,说一说。是我国文化宝库爱

2.从整体入手,读通古诗词。中的一颗璀璨的

3.解诗词、释诗意。结合注明珠,领悟学习

释,抓住对关键字词的理解,诗词的方法

达到对诗句、词句的理解,

再相互交流,达成共识。

4.发挥想象,体会情感。

5.再读古诗。入境悟情,达

到记忆背诵的目的。

活动一学生借助注释自有感情地朗读

借助工具书,读熟《浣溪沙》。由朗读,小组互《浣溪沙》,背诵

环节二活动二助,多种方式读,古诗。

自学诗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大致了熟读成诵。

初步感知解这首古诗词的意思。

活动三

背诵这首古诗词。

环节三活动一通过师生、生生体会诗人所表达

交流展示同桌或小组展示背诵成果。

对话交流,和借的思想感情,激

加深感悟活动二

160

全班交流两首古诗词的大助个别读,齐读、发深化对传统文

意。教师相机检查学生对下

范读、小组读等化的喜欢与热

面句子或词的理解。

《浣溪沙》这首诗描写了什形式,在交流中爱。

么场景?表达了诗人什么思对学生进行评

想感情?价。

四、板书设计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宋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