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中学等校高二下学期开学联考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_第1页
第一中学等校高二下学期开学联考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_第2页
第一中学等校高二下学期开学联考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_第3页
第一中学等校高二下学期开学联考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_第4页
第一中学等校高二下学期开学联考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中学等校高二下学期开学联考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2023—

2024学年度高二开年联考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日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1一5题。

材料一:

8000多年前,在中国大地上,农业有了初步发展,社会出现分化的端倪,开始了中华文明的

起源进程,正是中国农业生产方式的稳定性,保障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6000多年前,社会明

显分化,开始出现大型中心性聚落和规模较大的墓葬,中华文明加速发展。5000多年前,出现

了大型都邑性城址和权贵阶层的大墓,社会分化显著,形成了金字塔式的社会结构,中华文明从

此进入古国文明阶段。4000多年前,中原地区开始进入夏王朝时期,中华文明也从此进入以王

朝为引领的文明一体化的王朝文明阶段。夏朝之后的商朝,逐渐建立起王朝内部的各种政治和

礼仪制度,通过出土的青朝器具、甲骨文字以及后世的文献典籍,我们可以了解这些制度。周朝

在取代商朝之后,通过封邦建国的方式,将血缘纽带与地缘政治相结合,确立“周天子"对各诺侯

的“宗主”地位,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对京畿地区之外广大区域的控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

之滨,莫非王臣"的大一统理念开始确立,促进了中华文明的文化认同。这个文化认同,成为保

障中华文明连续性的强大特神力量。

秦并六国后,不但形成了一个地城更加辽阔的庞大国家,而且建立起一整套维护这个庞大

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标志着中国大一统历史的开始,并由两汉所继承和发展。大一统

保障着中华文明从未中断、坚不可控。公元3一6世纪的三国两音南北朝时期,也是中国统一多

民族国家、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时期。正是因为有了这个时期的民族大融合,到隋唐时期形成

融入了匈奴、鲜卑、羯、氐、羌各民族的大一统,这已经超越秦汉时期。中华文明也在民族大融合

中得到新的发展,更加具有生命力和凝聚力,文化认同达到新的高度。在此后的历史发展进程

中,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发展,中华文明也在大一统中得到持续发展。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还可以从许多方面得到说明。比如,今天我们使用的议字,同

甲骨文没有根本区别,这说明作为承载中华文明的基本载休的文字,其发展历程清晰连贫。又

如,浩若烟海、绵延不断的典籍文献,一直滋养着中华儿女的精神世界,诸如仁民爱物、天人合

一、一诺千金等道德信条,古人今人都深受其益。这些都是中华文明连续性的最好见证。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遭遇了文明难以嘹续的深重危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不

懈奋斗,成功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今天的中华民族向世界展现的是一派

第1页(共8页)2023一2024学年度高二开年联考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1.c

【解析】“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天下为公"“富而后教”“天人合一"“和合天下”等都是古代传统思想。

2B【解析】A项,文中并没有“原始文明"的说法。C项,“各个朝代都有土地买卖制度”错误,文中只是列举了两

个朝代。D项,“只要…就…"说法太绝对。

3.B【解析】B项证明的是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其他三项都是证明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

4.①“大一统”不仅指的是地域的统一,而且指的是国家在政治上的整齐划一,经济制度和文化制度上的高度集中。

②“这种上下一体的景象"指的是从唐代开始盛行的上自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不分地域、贫贱等,皆饮茶的饮

茶风气

(评分参考:每点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5.①材料一旨在从历史的角度论述为什么中华文明有连续性,从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从大一统

理念确立,大一统历史的开始、继承和发展,从汉字的发展历程和绵延不断的典籍文献的和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中

华文明从古代到现代的一脉相承的角度证明。②材料二旨在谈中华文明的连续性给予中国式现代化的启示,它

能够提供物质建设的智慧,即要做好中国传统物质建设思想的整理和研究工作。

(评分参考:每点3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6.C【解析】A项并不能说明他的绘画水平不高。B项文中并未说明肖天京不买画的原因,选项中的原因是不方

便索要的原因。D项梁方记将《百梅图》撕碎,主要是对肖天京遭遇的悲恸,以及对军阀的痛恨。

7B【解析】人物的对话多数较为简约、典雅,而非口语化。

8.①人物形象方面:通过柳百梅对梁方记的埋怨和怀疑衬托出肖天京对梁方记的认可与信任。②情节方面:柳百

梅心直口快地索要梅花图,推动了后续情节的发展。③主题方面:肖天京去世后柳百梅的所作所为进一步表现

了肖天京夫妇的重情重义,进而凸显了主题

(评分参考:答出一点得1分,两点得3分,三点得4分,意思对即)

9①受赠的对象姓名为“柳百梅”,所以特地画了一百朵梅花。②作画时较为用心,较为辛苦,梅花朵朵精致,作为

对夫妻二人的感谢。③重视双方的情谊。

(评分参考: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10.BDG

(评分参考:每处1分,共3分,三处以上不给分)

【解析】…者,非…,…也"是判断句,“夫”是句首语气词。“…于内"“…于外”两个句式一致。据此

断句。句意:作为君主,并不是故意要在宫中养虎成患,在朝堂之上疏远忠臣贤士,这是日积月累逐步发展而成

的,是形势发展使他自然而然地走人此途的。

11.D【解析】“厚币委质事楚"中的“质”,同“贽",见面礼。二者意思不同。

12.A【解析】错在“所以才打破了不能将国家大事寄托在宦官身上的规定”,文中没有依据。

13.(1)没有办法进内宫参加谋划,下达诏令,不超出皇后所居的地方,不得不任用宦官,把国家的命运寄托于宦官

身上。

(评分参考:“无由",没有办法:“制”,帝王的命令:“寄",寄托。关键点各1分,句意1分)》

(2)君主的安危,决定于这些人的喜怒,祸患就潜伏在他的内廷之中,于是从前认为可以依靠的人,正是现在为

患的根源。

(评分参考:“向”,从前:“恃",依靠:“者…也”判断句。关键点各1分,句意1分》

14.①材料一认为,宦官干政,朝臣阿谀宦官,即能荣耀三族:忤逆宦官,就会祸及五族,朝廷纲纪陷入混乱。②材料

二认为,宦官一旦获得君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