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万卷)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作业 必修2-人教版高三必修2历史试题_第1页
(衡水万卷)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作业 必修2-人教版高三必修2历史试题_第2页
(衡水万卷)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作业 必修2-人教版高三必修2历史试题_第3页
(衡水万卷)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作业 必修2-人教版高三必修2历史试题_第4页
(衡水万卷)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作业 必修2-人教版高三必修2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二(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LISTNUMOutlineDefault\l3下表据《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相关内容编制。阅读该表,造成苏俄(联)农民年平均税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年份1920~19211921~19221922~19231923~1924平均税款(卢布)10.306.113.983.06A.余粮收集制的推行B.固定粮食税的实施C.实物配给制的废除D.农业集体化的实现LISTNUMOutlineDefault\l3列宁指出:“在经济战线上,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遭到了严重的失败。”此“严重的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苏维埃政权农业税过重 B.苏俄政策严重脱离现实C.分配领域的实物配给制 D.苏俄敌对势力十分强大LISTNUMOutlineDefault\l31928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 B.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 D.采用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LISTNUMOutlineDefault\l3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史实结论A宋代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宋代以后雕版印制技术基本不再使用B考古发现唐长安城中的坊建有坊墙唐代城市中普遍实行坊市制C19世纪中期,英国生活资料及生产原料进口占其进口总额的95%,约50%的工业产品销往国外英国已经成为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国家D1951~1955年,苏联对农业的投资由年均200亿卢布增长到409亿卢布苏联工农业发展失衡的局面得以改变LISTNUMOutlineDefault\l3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颁布法令,宣布一切土地为全民财产,禁止土地买卖.出租等。粮食税颁布后的1922年,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了《土地劳动使用法》,允许出租土地和使用雇佣劳动。该政策的出台和实施表明A.以往的土地法令被彻底废除B.农村个体经济的合法地位得到承认C.农业改革进一步发展D.商品经济的主导地位得到巩固LISTNUMOutlineDefault\l32003年,俄罗斯科学院一位院士说,“我们俄罗斯人以我们自己的沉痛灾难为代价,成为耶稣,悲壮地走上祭坛,向世人和历史宣告:苏联的‘民主化’.‘私有化’完全是一条绝路.死路”。这说明他把苏联解体的原因归结为()A.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B.苏联政局动荡C.西方的和平演变政策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LISTNUMOutlineDefault\l3有人把苏联比喻成一列因铁轨到尽头无法继续前进的火车。不同的领导人对该状况的处理方式各异,斯大林下令把司机枪毙;赫鲁晓夫为他平反;勃列日涅夫把窗帘拉上并命人左右摇摆,造成列车行进假象;戈尔巴乔夫把窗帘拉开,把身子探出窗外大喊“前面没有铁轨了!”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枪决”代表斯大林认为火车停止前进的责任在于司机B.“平凡”表明赫鲁晓夫反对斯大林模式C.“拉上窗帘派人摇动”代表其改革给国人带来经济发展的错觉D.“大喊”说明戈尔巴乔夫对苏联改革的无奈LISTNUMOutlineDefault\l3东欧剧变的实质是东欧各国A.放弃了社会主义原则B.实施“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C.共产党和政府忽视民主与法制D.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LISTNUMOutlineDefault\l3“1991年8月19日,在党和军队内甚至爆发了反改革的暴乱。他们绑架了戈尔巴乔夫,并在莫斯科周围集结了3500辆坦克。通过以俄罗斯总鲍里斯·叶利钦为首的民主派的果断行动,反叛力量遭到了失败。”对材料中的“反叛”①由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导致的②实际上是一些苏共领导人挽救苏联的最后一次尝试③改变了苏联国内政治力量的对比④标志着苏联的解体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LISTNUMOutlineDefault\l3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勃列日涅夫政府基本上只是试图作表面的改革,而不考虑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勃列日涅夫开创了苏联改革的先河B.勃列日涅夫把改革限制在政治方面C.勃列日涅夫不打算触动斯大林模式D.勃列日涅夫首次建立市场经济体制LISTNUMOutlineDefault\l3下面是美国人加里曼访问苏联时与当时的苏联重要领导人柯西金(1904年~1980年)的一段对话:“加里曼:在地方上我同企业领导和官方代表谈话时,我注意到,他们对不久前工业领导安排上进行的变动都感到满意。柯西金:是的,我们大家都对这次改革结果感到满意。加里曼:您是指最近进行的工业权力下放吗?柯西金:我们将加强发展国民经济委员会体系,这个体系使工业管理权力下放同国民经济中央计划相协调。……”这段对话针对的是A.新经济政策 B.斯大林模式 C.赫鲁晓夫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LISTNUMOutlineDefault\l3[美国]史密斯作品《俄国人》中有三段描述:“‘这里是工人的乐园,是世界上工人们混日子的最好地方,一个俄国青年……向我说:“‘他们不能把我们解雇’”.“即使在苏联本国生产的(某些)商品供应比较充裕时,俄国人也宁愿多出些钱购买进口货。”.“尽管排队是那样辛苦受罪,但是,一个俄国妇女一看到有人在那里站队,她的本能反应就是立即排了进去,甚至她不知道到底在卖什么!”对此理解正确的有()①苏联是工人的乐园,工人生产积极性极高②苏联生产的产品质量较差③苏联的生活消费品缺乏④是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的结果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LISTNUMOutlineDefault\l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一书中说:“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虽然……伴有严厉的压制和民众的穷困,但实质上是成功的。……这种前所未有的成就具有国际性的影响,尤其是因为当时种种经济困难正使西方陷于困境”。该材料中“独特实验”指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有计划经济建设 D.赫鲁晓夫改革LISTNUMOutlineDefault\l3就苏联改革,有人评述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死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说“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的主要论据可能涉及戈尔巴乔夫()A.没有在经济领域进行消除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改革B.与美国进行激烈的军备竞赛加剧了国内的经济危机C.实行政治多元化和意识形态的多元化将改革引向了歧途D.缺乏丰富的从政经验.灵活的应对政策,个人独断专行LISTNUMOutlineDefault\l3口号是历史的浓缩,通过它们可以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下列口号出现在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是A.“废除余粮收集制,拥护固定粮食税”B.“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C.“开垦.开垦.再开垦”D.“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LISTNUMOutlineDefault\l31973年,由于中东战争,石油价格大涨。这令苏联这个富油国获得了一大笔财富。也正是从1973年开始,苏联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粮食净进口国,并且一发不可收拾,对粮食的进口依赖越来越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苏联丰富的石油储量使其外汇收入逐渐增加B.进口粮食消耗了大量的外汇,造成苏联农业萎缩.外汇短缺C.赫鲁晓夫执政,对斯大林模式进行调整未果D.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没有更好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贻误了苏联发展的最好时机LISTNUMOutlineDefault\l31852年,苏共领导人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上指出:"今年谷物的总收获量达到80亿普特,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总收获量比1940年增加了48%。以前认为是最尖锐.最严重的问题--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这一论断。A.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B.成为加快工业化的依据C.是对农业改革的肯定D.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LISTNUMOutlineDefault\l3读“1953—1983年苏联与世界实际GDP平均增长率对比示意图”,下列对1958.1963.1973.1978年GDP平均增长率对比的分析,正确的是A.1958年苏联GDP增长率高于世界是因为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B.1963年苏联GDP增长率低于世界是因为赫鲁晓夫改革的提前结束C.1973年苏联GDP增长率高于世界是因为勃列日涅夫改革的进行D.1978年苏联GDP增长率低于世界是因为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失败()A.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B.生产管理不善C.超越了生产力水平D.忽略自然地理条件LISTNUMOutlineDefault\l31964年到1982年期间,在苏联“完善”社会主义的提法逐渐取代“改革”的提法,随之出现的是()A.社会经济发展丧失活力B.破坏法制现象得到纠正C.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确立D.放松对东欧国家的控制LISTNUMOutlineDefault\l3有学者认为:“这个强大国家的命运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即苏联这座大厦是建立在不坚同和不稳定的基础之上的,其内部结构也有许多缺陷。如果基础被冲毁或削弱,如果承重结构被侵蚀和破坏,那么无论看起来多么坚实和宏伟的建筑都会倒塌,1991年正是发生了这样的剧变。”该学者认为苏联解体的原因是()A.经济体系尚不完善B.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C.过于倚重军事力量D.西方和平演变影响巨大LISTNUMOutlineDefault\l3斯大林时期的苏联经济体制的特点是()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B.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C.多种所有制并存D.扩大国营企业的自主权LISTNUMOutlineDefault\l3亚·尼·雅科夫列夫《一杯苦酒——俄罗斯的布尔什维主义和改革运动》中说:20世纪30年代以来“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类似‘这是必要的’说教,实际是谎言。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人力物力损失极其惨重,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材料揭示了斯大林模式A.有利于工业化迅速完成 B.违背了人文主义精神C.采取了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D.有利于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LISTNUMOutlineDefault\l3有学者认为:“斯大林模式”是一种不成熟的或不完善的社会主义模式,它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处于帝国主义包围的这样一种国际环境中,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的这样一种国度里,无社会主义建设先例的条件下形成的。“斯大林模式”不成熟或不完善,主要是因为其()A.基本上延续和发展了“新经济政策”B.是在特殊的国际环境下形成的体制C.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局部实际市场经济D.受特殊的国情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影响LISTNUMOutlineDefault\l3针对曾把农民出售粮食和其它农产品视为投机倒把并予以惩办的做法,某国领导人指出:“投机倒把活动,如果从政治意义上来理解,那它和‘正当‘贸易九区分不开来。”体现该领导人这一观点的措施是A.允许农民进行商品交换 B.推行农业集体化C.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 D.实行余粮征集制、材料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50分)LISTNUMOutlineDefault\l3今年是苏德战争爆发70周年,苏联解体2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大事年表1939年81939年91941年6月221942年11942年7月-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保卫战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1945年41945年81988年6—7月苏共第19次代表会议,首次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公开性.民主化和社会主义意见的多元化”1989—1990年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中14个发生民族骚乱和流血冲突1990年1月戈尔巴乔夫声称:“实行多党制……符合社会的需要。”1991年12月苏联正式解体材料二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1991年(1)根据大事年表提到的历史事件,分析苏联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联系所学知识,概括学术界是怎样评价“美苏冷战”的。(3)从思想.社会和政党政治三个方面,分析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是如何导致苏联解体的。LISTNUMOutlineDefault\l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苏联国民收入.工业总产值增长率简表时间1956—1960年1961—1965年1966—1970年1971—1975年1976—1980年1981—1985年1986—1990年国民收入8.7%6.1%7.7%5.7%3.7%3.2%1.3%工业总产值10.4%8.5%8.4%7.4%4.5%3.7%2.5%——《苏联兴亡史》《苏联政治经济体制七十年》材料二1971年9月,赫鲁晓夫逝世,其遗体安葬在莫斯科的新圣母公墓。赫鲁晓夫的墓碑是由雕刻家恩斯特·涅伊兹维斯特内设计的,用黑白两种颜色的大理石搭配而成,极具特色。涅伊兹维斯特内在评价自己的这件特殊作品时说,墓碑上半黑半白的对比之中“包含永恒的矛盾,光明的.进步的因素同反动的因素之间的斗争”。——张建华著《俄国史》(1)(2)(6分)(3)结合所学回答,你如何理解材料二中“(赫鲁晓夫)墓碑上半黑半白的对比之中‘包含着永恒的矛盾,光明的.进步的因素同反动的因素之间的斗争’”这句话的含义?(11分)

LISTNUMOutlineDefault\l3\s0必修二(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答案解析、选择题LISTNUMOutlineDefault\l3BLISTNUMOutlineDefault\l3B【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严重地侵犯了农民的利益,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超越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排斥商品货币关系,导致苏俄在1921年出现了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B项正确。农业税是新经济政策,A项错误,CD不符合题意。【难度】一般LISTNUMOutlineDefault\l3D【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解题思路】由题干中“1928年”“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在工业化初期引进外资用于社会主义工业化,这与新经济政策在工业方面的措施相似,故D项正确。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否缺少技术基础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涉及,故A项与材料不符。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形成于1936年,这与题干中“1928年”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只是提供了一个个案,其并不能代表整个苏联重工业,故C项与材料不符。LISTNUMOutlineDefault\l3CLISTNUMOutlineDefault\l3CLISTNUMOutlineDefault\l3DLISTNUMOutlineDefault\l3CLISTNUMOutlineDefault\l3DLISTNUMOutlineDefault\l3DLISTNUMOutlineDefault\l3CLISTNUMOutlineDefault\l3CLISTNUMOutlineDefault\l3DLISTNUMOutlineDefault\l3CLISTNUMOutlineDefault\l3C本题考查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的关系。由于实行政治多元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戈尔巴乔夫改革最终使苏联解体。LISTNUMOutlineDefault\l3CLISTNUMOutlineDefault\l3DLISTNUMOutlineDefault\l3CLISTNUMOutlineDefault\l3C从材料信息和教材知识中,可以看到种玉米运动失败的原因在于其经济体制和自然条件,以当时苏联的国力和工业发展水平,如果没有上述制约因素,这些是完全能够做到的。LISTNUMOutlineDefault\l3A勃列日涅夫改革先快后慢其执政后期思想僵化.专断作风明显,从而使苏联经济陷入困境,根据时间可得,此时为其改革初期,答案为A.LISTNUMOutlineDefault\l3BLISTNUMOutlineDefault\l3ALISTNUMOutlineDefault\l3BLISTNUMOutlineDefault\l3DLISTNUMOutlineDefault\l3【答案】C【命题透析】本题以农民出售粮食和其他农产品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思路点拨】由材料中的“它和‘正当’贸易就区分不开来”可知,该国领导人批判“把农民出售粮食和其他农产品视为投机倒把并予以惩办”的做法,认为农民出售粮食和其他农产品属于正当贸易,即允许农民进行商品交换,故选C。A项与材料相悖,排除;B.D两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阅读LISTNUMOutlineDefault\l3命题立意:全面评价苏联在世界史上的历史作用;反对法西斯侵略战争,倡导维护世界和平;汲取苏联解体的教训。【答案】(1)《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客观上加速二战的爆发;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