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民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登录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民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3月月测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2022高一下·大理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慎独”是儒家之为儒家的一个重要思想符号。
“慎独”之“慎”,本义是“谨”,又有“诚”之义。而“独”则与群相对,意为孤处。“慎独”强调的是,即使在无人知晓、没有监督的“闲处”,亦即私密情境下,君子依然应怀有敬畏之心,严格自律,克己复礼。
生活中有群居与独处两种生存场景,这也就带来了两类伦理空间,前者是群处而公开的(人前),后者则是独处而隐秘的(人后)。群居空间的公共生活,因有礼法的外在制约,且处在“十目所视,十手所指"的严密监视下,加之曾子时代,社会充满“求闻”“求名”的冲动,奉法守礼、循规蹈矩之外,又或“巧言令色”,而刻意“著其善”;而“闲处”则大为不同了,礼法未及,"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又未达,这无异于一个无拘无束、可恣意妄为的“自由天地”,此时君子或会自律,而小人就恣肆了。曾子所倡导的“慎独”,以突出的“闲居”自持自守,使独处亦如群居一样,这就消解了私人之境的道德风险,从而化独入众,扬弃群、独之异,又超越两者之别,消融“群一独”的分裂与异化,弥合公、私伦理空间的冲突,从而实现“吾道一以贯之”的伦理圆融。
慎独之独,除了上述"闲居"的私处或说私人空间之意外,还指意念的隐秘之境。在此只有意念自感的隐微之境,曾子亦如“闲处”一样要求“慎独”,其意涵朱子有深切的阐释:“他人所不及知而己独知之者,故必谨之于此以审其几焉。”所谓“审其几”,即不能因己“独知”而忘乎所以,或着意伪饰,或刻意扭曲。相反,应戒惧审视,精诚其意,一念之际,即必须存诚而去伪,即如曾子所强调的“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追求真诚而纯粹,在灵魂深处“正心直内”。
在“独知”之境讲求“慎独”,仍然是很难的。因为如果说“闲居”已属私秘,而“独知”的“念虑”之际,则是更进一步的“独”,是隐之又隐的形而上秘境。它的难以言传,显然是外界不易窥知的,当然也是很难监察的。因此,这种情境下的“慎独”,相较于“闲居”就难上加难,因为它触及了他人无法感知的隐微。季札挂剑①之动人,正因为他坚决践行自己内心的许诺,是完全自愿、自觉而自由的,真正表现出绝对的诚信,充分显现了高度的精神自律和灵魂纯一。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以及他的绝对的“守约”,就反映并印证了这一精神自律。
(摘编自马爱菊《曾子的“慎独”》)
材料二:
“慎独”作为儒家对君子修身的道德要求,目的在于“求道”,服务于当时的体制和礼仪规范,带有时代局限性。而主体性道德人格同样具有时代的特色,并且肩负着时代的使命和责任。主体性道德人格具有彻底消解与根绝封建专制主义的历史责任……也担负着超越世俗化、商业文化、消费文化、大众文化的肤浅、平庸、单向度、感官刺激、对精神境界追求的缺失等的价值追求。“主体性道德人格”与“慎独”思想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⑴______
道德人格的主体性是人作为道德主体的规定性特征。其中,自觉性是主体性的首要要求,体现着道德个体在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以及道德行为方面的自主性。同样,“慎独”思想也蕴含着自觉性的要求。《礼记·中庸》说“莫见乎隐,莫显乎微”,即要求人在独处时要“慎隐”“慎微”,再隐蔽、再细微的地方也要“慎之又慎”“无处而不谨”,能够自觉按照道德要求审慎行事。
⑵______
成为一个自由的具有良好道德人格的主体,其前提是人作为独立个体而存在,不依附于任何外在事物。这种独立不仅表现在外显的行为,还可以表现为一种内隐的心理活动。道德人格的独立性指向,要求道德个体能够保持思想自由,能够独立判断,并为自身的道德选择负责。“慎独”思想亦是如此,无论是“独处”,还是“独知”,都强调了道德个体独立观察、独立审思自身行为和内心活动的要求。
⑶自省视角
主体性道德人格的培养需要道德主体能够自察自省,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自己,于外时刻反思自己的言行是否有悖于道德规范和道德要求,于内反省自己内心是否依然秉持人生价值理想。“慎独”思想强调“已之所不闻不睹”以及“人之所不闻不睹”两种情况,我们都要谨慎对待。
⑷自由目标
主体性道德人格和“慎独”思想的最终目标就是达到内心的真诚自由。当道德规范和要求不再单纯依靠外在的约束,而变成内化于心的人生理想和道德自觉,即道德行为的实践源于内心的真诚而不是外在的强制力量,才能够达到相对的道德自由。“慎独”思想要求人既要在独处时“慎其闲居之所为”,又要对“人所不知而已所独知之地”谨慎对待,时刻戒慎恐惧,以防止违道的意念和行为出现。
(摘编自李文丽、孙峰《“慎独”思想与道德人格主体性的培养》)
①季札挂剑:春秋时期,吴国公子季札出使北方,来到徐国拜访国君,国君对季札的佩剑赞不绝口,流露出喜爱之情。季札在心里暗自许诺,完成所有出访任务后,将宝剑赠给徐国国君。可是,当季札的出访行程结束时,徐国国君已经去世。季札来到徐国国君墓前祭奠,并解下佩剑,将它挂在墓旁的树上。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子的“慎独”主张,主要是针对在礼法未及、社会舆论监督又未能到达的“闲处”,此时存在小人恣肆妄为的风险。
B.季札挂剑的故事表现出季札在意念深处对修身的追求和对至善的企慕,显现出高度的精神白律和灵魂纯一,因而动人。
C.“慎独”是儒家的重要理念,它对君子修身提出具体要求,强调在闲居独处、无人监督时应自觉遵守道德准则。
D.当道德规范和要求不再依靠外在的约束,而是变成内化于心的人生理想和道德自觉时,人就能够达到内心的真诚自由。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独知”比“独处”更隐秘,更无法监督,对人的道德修养要求更高,因而在“独知”中“慎独”,是“慎独”的更高境界。
B.“慎独”反映了儒家的道德追求,虽然世殊时异,它仍有一定价值,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背景下仍具有积极意义。
C.当代人养成主体性道德人格,可以从朱熹“他人所不及知而己独知之者,故必谨之于此以审其几焉”的观点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D.主体性道德人格强调道德行为的实践源于内心的真诚,慎独强调心怀敬畏,严格自律,克己复礼,两者的本质是完全不同的。
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中关于“慎独”论述的一项是()
A.《后汉书》记载,有人给杨震送礼,杨震拒收。对方说:“暮夜无知者。”杨震答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
B.诸葛亮一生谨慎,可在任用马谡这件事上出现失误,导致街亭失守,给蜀汉的北伐大业带来了不利影响。
C.明代大学士徐溥自幼天资聪明,在私塾读书时,从来都不苟言笑;他性格沉稳,举止老成,在朝为官多年,政绩卓著。
D.鲁迅年少上学时,某日因故迟到,老师寿镜吾先生告诫他:“以后要早到!”鲁迅便在书桌上刻下一个“早”字来警醒自己。
4.请仿照材料二第(3)(4)处的小标题,给(1)(2)两处各拟一个小标题。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思路。
(2022高一下·大理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足球
史铁生
那支法国足球队来这儿比赛的时候,正是八月里最热的一天。离七点半还有两个多小时,山子和小刚就动身了,一人一辆手摇车,在太阳底下拼命地摇。体育场离他们住的地方太远,不这么早动身不行。
单从上半身看,两个小伙子长得都很健壮,胳膊都很粗。山子的车上挂了两支拐杖。小刚连拄拐也拄不了。两辆车一前一后,跑得相当快,有时甚至能超过一两辆自行车。有些骑车的人惊讶地望望他们,望望他们那萎缩得变了形的腿。
直到走了差不多一半路,小刚看了看表,两辆车的车速才慢了下来。
小刚用两个手指撑开上衣兜,看看那张票。
山子的目光立刻跟过去,说:“统共就一张票,你别再忘了带。”
小刚没回答,脸上的笑容慢慢变得僵硬,心想:什么叫“统共”?反正一张票不能你我都进去。不过又想:出来的时候说好了。山子不至于说话不算话。
“带着没有?”山子又问,很着急的样子。
小刚还是不回答,把票掏出来,托在手里看,心里有点后悔:这事真不该到处去瞎显摆,二华送来了票,自己就应该悄悄地走……小刚觉得这是个机会,得说句话了:“你真不如趁早上你姨家去呢,别把转播也耽误了。”
山子不言语了,山子的心情立刻有些沮丧。他本来就有点动摇,万一是自己记错了呢?体育场门前没有台阶,小刚坐在车上可以进去呢?自己白跑一趟倒没关系,问题是把电视转播也误了。问题是法国队!他这几天总想起十二届世界杯赛的场面;想起普拉蒂尼罚直接任意球时的样子;想起佐夫鱼跃扑球时的样子;还有鲁梅尼格,那小子真是浑身都长得漂亮,人要是长得漂亮也真是福气;马拉多纳不漂亮,可那小子跑起来真好看,摔倒了又蹿起来,永远也摔不坏似的,真长得结实,人要是长得结实也行,也漂亮……
见山子不言语,小刚又紧叮一句:“是你自己非要跑一趟不可的。咱们可有话在先,我要是进得去,你可就得乖乖滚回来。”他尽量使语气显得像是开玩笑。
“噢噢,那当然。”山子的灵魂这才从巴塞罗那的绿草坪上飞回来。“我是说,要是你的车进不去,这么难弄到的票别糟蹋了。”
山子又使劲回忆起来。他明明记得体育场门前有很高的台阶,至少有十几层。二华那小子整天迷迷糊糊的,没记清楚过什么事,不过,也许是自己记错了?他还是八年前腿没坏的时候去过。那时候他才二十岁,跟小刚现在一般大。他还记得自己跑上那些台阶时的情景:台阶不仅高,而且陡,他一步三级往上跑,那台阶大概并不止十几层,什么地方还种着一些冬青树……每次回忆都是到这儿就断了。也许那不是在体育场?也许是电影院?剧场?美术馆?每次回忆都是以清晰开始,以模糊告终。小刚叹了口气:“要是再有一张票就好了。”
小刚又叹了一口气说:“我好像还从来没到这边儿来过呢。”
山子心里忽悠一下子,忽然觉得自己心眼真够呛——小刚还从来没到体育场里看过足球呢!小刚的腿从小就坏了。
“什么时候能在中国举办一届世界杯赛啊?那还差不多!”山子忽然转过脸来说,带些笑容,在这之前他一直木然地望着很远的地方。
“净想好事儿!”小刚说。虽然这么说,却也觉得心里舒服了一点。
“那咱们拼了命也得买上票。”“拼了命你也未必买得上。”
“提前一个星期我就上售票处窗口底下坐着去!支个帐篷。”
小刚脸上也现出笑容:“亲眼看一回世界杯赛,这辈子也值了。”
“我老是梦见体育场。”小刚说。“梦?”“嗯。我老是梦见到了体育场,也看见了里面有人在踢球,可就是找不到门,进不去……”
山子心里“轰”的一下子,想起来了:那些台阶是在梦里见过,很高很陡,数不清有多少层,像一座山。自己往上跑,跑,一步三级,跑得好累呀,突然眼前豁然开朗,看见了一片绿色的草坪。不,不对,是一片辽阔的草原,他自己正在那儿踢足球。踢得可真不错,盘带,过人,连着过了几个后卫,又过了守门员,直接把球带进了大门。他笑着在草原上奔跑。他看见自己腿上结实的肌肉,心想这下子行了,不用再去摇那辆手摆车了。远处是冬青树,不对,是大森林,他向森林跑去,挥着拳头,林涛声像是欢呼……
车流、人流越来越稠密了,都朝那个方向涌去。望得见体育场了……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从小刚和山子宽阔的生活之流中截取看球这一个点。细微地开掘出了这一对残疾青年复杂的内心波澜。
B.小刚和山子一人一辆手摇车,跑得相当快,有时甚至能超过自行车,可见其对待生活有不服输的劲头。
C.小刚和山子虽有一张门票,但对自己能不能进场看球赛并没有十分的把握,当时抱有一种赌一把的心理。
D.小说的结尾两人是否如愿看到了球赛不得而知。开放性的结局留下悬念,也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7.关于文中两人梦到体育场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刚的梦境里透露出他的渴望,而找不到门则折射出他现实中遭遇了困境。
B.梦境中山子在草原上快乐地踢球,这一梦境是由他内心极度的渴望催生而成的。
C.山子梦境中的台阶来自他对体育场的记忆,这记忆因时间久远而变得模糊。
D.山子梦境中的自己腿上的肌肉结实,这和现实中的情形截然不同,令人心痛。
8.前往体育场的路途中,山子的思绪不断在发生变化。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当年这篇文章审稿的编辑认为:“此稿有史铁生的味儿,有些残疾人的凄凉感,但基调还是明朗的。”请结合文章内容对此进行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2022高一下·大理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孟子见梁惠王(节选)
材料一: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以刃与政,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壹洒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弟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日:‘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材料二: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问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
B.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
C.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
D.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寡人,即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只能指古代帝王对自己的尊称。
B.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始作俑者,指第一个用俑封杀活人的人,后泛指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C.地方,古代地理观念,谓地呈方形。这里是古今异义词,意思是土地方圆。
D.孝弟,孝,指还报父母的爱;弟,同“悌”,指敬爱兄长。谈孝悌,“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都是相对的,并不只是单方面的顺从、尊敬。
12.下列对这两篇文章的分析与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篇文章均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说理形象生动,说服力强,充分体现了孟子的论辩艺术和语言特色。
B.两篇文章均以谈话为主体,通过孟子与魏国两位国君的谈话,表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仁政爱民,就能得到人民的拥护;人民归顺,就能天下无敌。
C.孟子与梁惠王的对话,首先批评了梁惠王只图自己享乐,不管人民死活,不为战死者报仇雪恨,然后讲到行仁政能使国富民强、天下无敌。
D.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孟子一开始对梁襄王的印象并不好,说他没有国君的样子,但孟子仍耐着性子向他讲仁政爱民的思想。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②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2022高一下·大理月考)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小题。
寒食城东即事
王维
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绿蒲涵白芷。
溪上人家凡几家,落花半落东流水。
蹴鞠①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
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
晚春感事四首(其四)
陆游
少年骑马入咸阳,鹘似身轻蝶似狂。
蹴鞠场边万人看,秋千旗下一春忙。
风光流转浑如昨,志气低摧只自伤。
日永东斋淡无事,闭门扫地独焚香。
①蹴鞠,古代踢球的游戏。古时有在寒食蹴鞠的习俗。
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诗前两联流水桃花柔美宁静,溪流水草淡雅清新,一派安逸美好景象,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点。
B.陆诗首联写骑马少年,“如鹘似蝶”,生动形象,将一个身手灵活、意气风发的少年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C.同为春日的即事感怀,王维诗充满蓬勃的青春力量,渴望建功立业;陆游诗则蕴含壮志难酬的悲愤与不平。
D.“蹴鞠”“秋千”与“春日”“少年”俨然成为两位诗人笔下的固定搭配,可见当时年轻人对这两项运动的喜爱。
15.两首诗都写到了蹴鞠和秋千这两种体育运动,请结合诗句赏析对其所用表现手法的不同之处。
16.(2022高一下·大理月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荀子·劝学》中“”“”两句分别指出不积累跬步和不聚集细流的后果,从反面设喻强调了积累的重要性。
(2)白居易《琵琶行》中“,”两句,通过描写琵琶女一系列动作和表情,表现她演奏结束后,整理情绪,决定讲述自己的不幸身世。
(3)古人喜欢在诗词歌赋中赋予英雄人物以儒将的形象,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周瑜“”,《赤壁赋》中曹操“”,都表现了英雄风流儒雅、踌躇满志的风采。
(4)《静女》中,运用移情于物手法,与爱屋及乌表述的情感相似的两句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4小题,20分)
(2022高一下·大理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按照学问体系上的划分,一说起“经史子集”,就在学术意义上涵盖了中国文化的全部内容,中国传统文化可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类。
经,专指儒家文化。因为自汉武帝时期以来,儒家文化超越其他诸子学说,成为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主流意识形态,此后的历朝历代,儒家思想都被看作社会发展中的纲常伦理,被认为是思想文化界的________。史,便是史书。中国历史上的“正史”,从汉代的《史记》开始,到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史书《清史稿》,总称为“二十六史”。子部,就是指人们常说的“诸子百家”。百家之长与儒家之尊共同盛放于中国文化的百花园中,才使得中国文化________、鲜活有力。集部,泛指一切文化艺术,包括诗词文赋、戏曲小说等。
综合来看,如果我们将国学比喻为一座________的文化大厦,那么:经,是这座大厦的钢筋结构,有了儒家经典,就立起了中国主流思想;史,是大厦的水泥浇筑,水泥的巍然填充与钢筋的昂然挺立,就构筑起了中国文化的坚实外形;(),所以,子部的百家思想,就如同为这座大厦开了一扇扇的门窗,正因为有门窗的参与,才使得空气流通、阳光照耀;集部,像是大厦里一切装潢与内饰,丰富多样,精彩纷呈。是“经史子集”四个部分,全面支撑起了中国文化这座________的殿堂。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按照学问体系上的划分,中国传统文化可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类,一说起“经史子集”,就在学术意义上涵盖了中国文化的全部内容。
B.按照学问体系上的划分,中国传统文化可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类,而“经史子集”就在学术意义上涵盖了中国文化的全部内容。
C.按照学问体系上的划分,“经史子集”在学术意义上涵盖了中国文化的全部内容,中国传统文化可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类。
D.“经史子集”在学术意义上涵盖了中国文化的全部内容,按照学问体系上的划分,中国传统文化可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类。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中流砥柱栩栩如生富丽堂皇古色古香
B.定海神针生生不息富丽堂皇美轮美奂
C.中流砥柱生生不息高耸入云美轮美奂
D.定海神针栩栩如生高耸入云古色古香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钢筋水泥建起的这座楼宇既非常庞大,也密不透风、缺乏生机
B.虽然用钢筋水泥建起了一座庞然大楼,这座楼宇也密不透风、缺乏生机
C.水泥钢筋建起的这座楼宇缺乏生机、密不透风,虽然它是一座庞然大楼
D.而钢筋水泥虽然建起了一座庞然大楼,却也使得这座楼宇密不透风、缺乏生机
(2022高一下·大理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大量信息,这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周围世界,但有时也会给我们带来误导和烦恼。①__________,特别是网络上发布的信息常常会有讹误。《吕氏春秋·察传》有言“闻而不审,不若无闻矣”。因此,有辨识信息的自觉与能力,能够分辨各种媒介信息的真伪,就成为当代人必须具备的媒介素养。
传播过程中信息失真的具体情况比较复杂:有时,信息本身真实,但在传播过程中产生了损耗和扭曲;有时,真实的信息被传播者夸大、隐瞒、剪裁和篡改,以达到某种目的;有时,信息本身就是假的,以讹传讹……你碰到过这几种情况吗?
要辨识媒介信息,②__________。例如,要了解公共政策、国内外大事,就应将电视、广播、党报党刊、政府官网作为首选的信息来源。
除了辨识信息真伪,③__________。有些信息本身是真实的,但导向不正或格调不高,对此类信息,要有明确的认识,恰当应对。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学习,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拥有健康向上的思想和情感,从根本上提高辨识媒介信息的能力。
20.下列句子中的“你”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你”,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上次区里开会的时候,我非常荣幸认识了你校王老师。
B.小朋友们玩着相互追逐的游戏,你追我赶,满头大汗。
C.高中三年,他渊博的才学让同桌的你佩服得五体投地。
D.当你大笑时,神经会产生相应的激素,引发一连串消除压力的反应。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四、写作
22.(2022高一下·大理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大理,各县都有自己的地方名片。如:大理的三道茶、洱源的雕梅、鹤庆的银器、剑川的木雕、永平的黄焖鸡、漾濞的核桃、巍山的小吃、南涧的跳菜……这些产品,有的已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受各族人民群众的喜爱。
“大胡子”出生于云南巍山,巍山古城有着“中国名小吃之乡”的美誉。他几十年如一日研究一碗汤、一碗饵丝,“每当把一根根平常无奇的饵丝,变成顾客嘴中一口口鲜香丝滑的美味时,就感觉内心得到巨大的满足,有一种莫名的成就感、幸福感”。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在当下,工匠情怀值得大力弘扬。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析解答部分
1.D
2.D
3.A
4.①自觉要求②独立指向
5.①首先明确“慎独”的内涵;②然后将“群居”与“闲处”进行对比,阐述慎独的意义;③接着更进一层,把“闲处”拓展到“独知”,论证“独知”之境中慎独的价值。
社会科学类;理解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
⑴本题考查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在文中找到对应的句段,仔细辨别原文内容与选项内容的细微之处。尤其要注意一些表示时间、频率、范围的副词,以及某些代词的指代对象。理清选项中的内容在原文中的逻辑关系,审查是否有增删词语的现象。
⑵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推断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⑶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与论证关系的能力。解答本题,先理解材料二中关于“慎独”论述是什么,再逐个分析选项,判断正误。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相关内容,归纳概括材料相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读懂文本,概括总论点和分论点,再根据文本内容拟写小标题。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证思路、行文脉络的能力。首先需要学生认真阅读原文,结合文章内容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思路。在划分层次时重点关注观点句、总结句。其次记住答题格式,使用连词:首先……,接着……,然后……,最后……,做到层次思路要表述清楚。
1.D.“不再依靠外在的约束”说法过于绝对。由材料二“当道德规范和要求不再单纯依靠外在的约束,而变成内化于心的人生理想和道德自觉,即道德行为的实践源于内心的真诚而不是外在的强制力量,才能够达到相对的道德自由”可知,原文说的是“不再单纯依靠”外在的约束,而不是“不再依靠”。故解析为:D。
2.D.“两者的本质是完全不同的”有误。由原文材料二第一段“主体性道德人格与‘慎独’思想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可知,两者具有高度的契合性,说明两者本质应该有相同之处。故解析为:D。
3.材料二中“慎独”思想也蕴含着自觉性的要求;“慎独”思想无论是“独处”,还是“独知”,都强调了道德个体独立观察、独立审思自身行为和内心活动的要求;“慎独”思想强调“已之所不闻不睹”以及“人之所不闻不睹”两种情况,我们都要谨慎对待;“慎独”思想要求人既要在独处时“慎其闲居之所为”,又要对“人所不知而已所独知之地”谨慎对待,时刻戒慎恐惧,以防止违道的意念和行为出现。A.“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符合对“人所不知而已所独知之地”谨慎对待,时刻戒慎恐惧,以防止违道的意念和行为出现的观点。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中关于“慎独”论述。
B.谈的是用人失误。不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中关于“慎独”论述。
C.是总体介绍明代大学士徐溥的。不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中关于“慎独”论述。
D.说的是鲁迅接受老师批评,坚决改正缺点。不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中关于“慎独”论述。
故解析为:A。
4.由材料“其中,自觉性是主体性的首要要求,体现着道德个体在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以及道德行为方面的自主性。同样,‘慎独’思想也蕴含着自觉性的要求”可知,此段是在讲主体性和“慎独”的“自觉性的要求”,所以此处的小标题为“自觉要求”。由材料“成为一个自由的具有良好道德人格的主体,其前提是人作为独立个体而存在,不依附于任何外在事物”和“‘慎独’思想亦是如此,无论是‘独处’,还是‘独知’,都强调了道德个体独立观察、独立审思自身行为和内心活动的要求”可知,此段是在讲主体性和“慎独”的“独立指向”,所以此处的小标题为“独立指向”。
此外,本题作答时要注意题目特殊要求“四字短语”。
5.材料一共五段,第一段关键句“‘慎独’是儒家之为儒家的一个重要思想符号”和第二段关键句“‘慎独’之‘慎’,本义是‘谨’,又有‘诚’之义。而‘独’则与群相对,意为孤处”可知,第一、二两段可以划分为第一部分,明确“慎独”的内涵。第三段关键句“生活中有群居与独处两种生存场景,这也就带来了两类伦理空间,前者是群处而公开的(人前),后者则是独处而隐秘的(人后)”“且处在‘十目所视,十手所指’的严密监视下,……而‘闲处’则大为不同了,礼法未及,……此时君子或会自律,而小人就恣肆了”,第四段关键句“慎独之独,除了上述‘闲居’的私处或说私人空间之意外,还指意念的隐秘之境”可知,第三四两段可以划分为第二部分,将“群居”与“闲处”进行对比,阐述慎独的意义。
第五段关键句“在‘独知’之境讲求‘慎独’,仍然是很难的。因为如果说‘闲居’已属私秘,而‘独知’的‘念虑’之际,则是更进一步的‘独’,是隐之又隐的形而上秘境”可知,第五段划分为第三部分,在第二部分的基础上更进一层,把“闲处”拓展到“独知”,论证“独知”之境中慎独的价值。
具体作答时,根据以上对材料一的结构分析,再用能体现行文脉络的词“首先……,然后……,最后(接着)……”把各部分的主要内容连缀起来即可。
6.B
7.C
8.①对不知道小刚是否带票的担心;②对小刚坐车可以进体育场而自己将看不到比赛的沮丧;③对体育场是否有台阶的恍惚;④对小刚从小残疾,没有来过体育场的心疼;⑤对想要中国举办一届世界杯赛的期待;⑥对自己能够在绿茵场上踢足球的幻想。
9.①史铁生年轻时因病瘫痪,从此与轮椅相伴。但这种生活磨难没有打垮他,他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情;②小说中,小刚和山子双腿萎缩变形,生活受限,更无法享受踢足球的快乐,有些残疾人的凄凉感;③但两人虽双腿残疾,却依然保有对足球的热爱,充满着对生活的希望。
分析作品的结构,概括作品的主题;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赏析作品的内涵;欣赏作品的形象;小说
(1)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然后结合题目回到文中对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寻找细微的差别,得出正确结论。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人物心理的能力。人物的心理是随着情节发展而变化的,所以应该先梳理情节发展过程,再分析随着情节变化人物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注意文中直接描写人物心理的词语。
(4)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本题,通过阅读文本理解“凄凉感”和“明朗”这两个关键词,再结合对文本的理解进行解释。
6.B.“可见其对待生活有不服输的劲头”说法错误。根据原文“体育场离他们住的地方太远,不这么早动身不行”,可见此处是两人为准点到达体育场而快速前进。故解析为:B。
7.C.“山子梦境中的台阶来自他对体育场的记忆”说法错误,根据原文“山子心里‘轰’的一下子,想起来了:那些台阶是在梦里见过”,可见山子对体育场的记忆来自他的梦境。故解析为:C。
8.从“统共就一张票,你别再忘了带”可知,开始山子对不知道小刚是否带票时的担心。从“山子不言语了,山子的心情立刻有些沮丧。他本来就有点动摇:万一是自己记错了呢?体育场门前没有台阶,小刚坐在车上可以进去呢?自己白跑一趟倒没美系,问题是把电视转播也误了”可知,山子对小刚坐车可以进体育场而自己将看不到比赛的沮丧。
从“山子又使劲回忆起来。他明明记得体育场门前有很高的台阶……也许是电影院?剧场?美术馆?每次回忆都是以清晰开始,以模糊告终”可知,山子对体育场是否有台阶的恍惚。
从“山子心里忽悠一下子,忽然觉得自己心眼真够呛——小刚还从来没到体育场里看过足球呢!小刚的腿从小就坏了”可知,山子对小刚从小残疾,没有来过体育场的心疼。
从“什么时候能在中国举办一届世界杯赛啊?那还差不多!”可知,山子对想要中国举办一届世界杯赛的期待。
从“想起来了:那些台阶是在梦里见过,很高很陡……他自己正在那儿踢足球。踢得可真不错,盘带,过人,连着过了几个后卫,又过了中门员,直接把球带进了大门。他笑着在草原上奔跑”可知,山子对自己能够在绿茵场上踢足球的幻想。
9.关于“此稿有史铁生的味儿”,史铁生在年轻时期双腿瘫痪但这种生活磨难没有打垮他,他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情,创作的小说主要取材于残疾人生活,但其题旨、意境又总是超出了这个题材本身。虽然身陷现实困境,却拥有强大的灵魂,没有被不幸击中而一蹶不振。史铁生用文字,将自己的命运与创作结合在一起,创造出积极而又激荡的思想,他自身体验的是生命的苦难,描写出来的却是欢快与光明,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照亮了一方新的天地,成为青年人的精神偶像。关于“有些残疾人的凄凉感”,从小说中“山子和小刚就动身了,一人一辆手摇车,在太阳底下拼命地摇”“体育场门前没有台阶,小刚坐在车上可以进去呢?自己白跑一趟倒没美系,问题是把电视转播也误了”“小刚还从来没到体育场里看过足球呢!小刚的腿从小就坏了”“我老是梦见体育场”“嗯。我老是梦见到了体育场,也看见了里面有人在踢球,可就是找不到门,进不去……”,两位腿部残疾人足球爱好者,因为身体残疾去体育馆看一场球赛都异常艰难,尽情踢球只能在梦里实现了,所以,小刚和山子双腿萎缩变形,生活受限,更无法享受踢足球的快乐,有些残疾人的凄凉感。
关于“但基调还是明朗的”,从“两辆车一前一后。跑得相当快,有时甚至能超过一两辆自行车。有些骑车的人惊讶地望望他们”“山子的灵魂这才从巴塞罗那的绿草坪上飞回来”“他还记得自己跑上那些台阶时的情景;台阶不仅高,而且陡,他一步三级往上跑,那台阶大概并不止十几层”“那咱们拼了命也得买上票”“他看见自己腿上结实的肌肉,心想这下子行了,不用再去摇那辆手摇车了。远处是冬青树,不对,是大森林,他向森林跑去,挥着拳头,林涛声像是欢呼……”,尽管残疾给他们带来了很多不便和困境,但他们并未走向沉沦,对所热爱的事物依旧极度渴望。
10.C
11.A
12.C
13.①(现在您的)厨房里有肥美的肉,(您的)马厩里有健壮的马,可是老百姓却面带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人,这等于是在上位的人率领着野兽来吃人啊。
②如果有一个不喜欢杀人的(国君)那么普天下的老百姓都会伸长脖子期待着他了。
翻译;断句;概括分析;文化常识
⑴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⑵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解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⑶本题考查概括归纳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②放回原文,概括信息。特别是在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
⑷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材料一)梁惠王说:“我乐于听取您的指教。”孟子回答说:“用木棍打死人跟用刀杀死人,(性质)有什么不同吗?”梁惠王说:“没有什么不同。”(孟子又说:)“用刀子杀死人跟用苛政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梁惠王说:“没有什么不同。”孟子说:“(现在您的)厨房里有肥美的肉,(您的)马厩里有健壮的马,可是老百姓却面带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人,这等于是在上位的人率领着野兽来吃人啊。野兽自相残食,人们见了尚且厌恶,而身为百姓的父母官,施行政事却不免于率领野兽来吃人,这又怎能算是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说过:‘最初造出陪葬用的木偶土偶的人,大概会没有后代吧?’这是因为木偶土偶像人的样子却用来殉葬。(用木偶土偶殉葬尚且不可,)那又怎么能让百姓们饥饿而死呢!梁惠王说:“魏国,以前天下没有哪个国家比它更强大的了,这是老先生您所知道的。(可是,三国分晋之后的魏国)传到我手中,东边败给了齐国,我的长子也牺牲了;西边又丢失给秦国七百里的地方;南边被楚国欺侮。对此我深感耻辱,想要为死难者洗恨雪耻。怎么办才好呢?”孟子回答说:“方圆百里的小国也能够取得天下。大王如果对百姓施行仁政,少用刑罚,减轻赋税,(提倡)深耕细作、勤除杂草,让年轻人在耕种之余学习孝亲、敬兄、忠诚、守信的道理,在家侍奉父兄,在外敬重尊长,(这样,)可以让他们拿起木棍打赢身披坚硬盔甲、手执锐利刀枪的秦楚两国的军队了。他们(秦、楚)常年夺占百姓的农时,使百姓不能耕作来奉养父母,父母受冻挨饿,兄弟妻儿各自逃散。他们使自己的百姓陷入了痛苦之中,(如果)大王前去讨伐他们,谁能跟大王对抗呢?所以(古语)说:‘施行仁政的人天下无敌。’大王请不要怀疑这个道理了。”(材料二)孟子拜见梁襄王。出来后,对人们说:“(梁襄王)远远看上去不像个国君的样子,走近他也看不到有什么使人敬畏的地方。(见了我后)突然问道:‘天下要怎样才能安定呢?’我回答说:‘天下安定在于统一。’(又问)‘谁能统一呢?’我对他说:‘不喜欢杀人的国君能统一。’(大王又问)‘谁会归附他呢?’我又回答:天下没有不归附他的。大王您知道禾苗生长的情况吗?当七八月间一发生干旱,禾苗就要枯萎了。一旦天上乌云密布,下起大雨,那么禾苗就长得茂盛了。像这样的话,谁能阻止它呢?而现在天下的国君,没有一个不嗜好杀人的。如果有一个不喜欢杀人的(国君),那么普天下的老百姓都会伸长脖子期待着他了。如果其能这样,人民归顺他,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谁又能够阻止得了呢?’”
10.句意:晋国,以前天下没有哪个国家比它更强大的了,这是老先生您所知道的。(可是,三国分晋之后的魏国)传到我手中,东边败给了齐国,我的长子也牺牲了;西边又丢失给秦国七百里的地方;南边被楚国欺侮。根据四面受敌的情况,确定要在方位词“东”“西”“南”前面断开,排除A、B两项;
根据“叟之所知也”中的“之”的用法(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可知“之”字后面不能断开,排除D项。
故解析为:C。
11.A.“只能指古代帝王对自己的尊称”错误,“寡人,即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寡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寡人”这个称号是在秦始皇之前的君主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常用。而在其后,皇帝一般都以“朕”自称。各代体制习惯各有不同,一般被封诸侯王者也可自称“寡人”。故解析为:A。
12.C.“为战死者报仇雪恨”错误,由“愿比死者壹洒之”可知,这句话不是孟子的意思,而是梁惠王的话,张冠李戴。故解析为:C。
13.得分点:
(1)“庖”,与后面的“厩”相对,厨房;“率”,率领;“此率兽而食人也”,判断句。(2)“嗜”,喜欢;“引领”,古今异义词,伸长脖子(远望),形容急切盼望。
14.C
15.①王诗以点代面(细节描写),聚焦不时飞上高空的皮球与秋千,直接表现游戏的激烈;而陆诗着眼于场面,写蹴鞠活动吸引了万人观看,绣旗下的秋千一春天都不得空闲,写出游乐场面声势之浩大,热闹欢快。②王诗是实写,写的就是王维所见唐代繁荣时期青少年男女游春的习俗盛况,写出了少年男女沉湎于游乐中的活力与快乐。陆诗用虚写,诗人回忆自己年轻时骑马入咸阳时所见的万人空巷的热闹场面,跟诗人现在的颓唐、落寞形成对比。
表述技巧类题目;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
(1)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鉴赏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题材、结构、情感的鉴赏。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注意了解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表述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解析。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要做好此题首先要了解常用的手法分为两类:表现手法与修辞方法。表现手法有衬托,包括正衬与反衬,有象征,用典,虚写,有托物言志,有写景状物,有直抒胸臆,有借景抒情,有情景交融等等。这些手法是你在理解内容、体味意境时所感受到的,比较宽泛,比较虚,了解和掌握起来难度较大。修辞手法有常见的对偶,包括正对、反对、流水对、自为对、错综对等,有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反复、设问、反问等。解答本题,要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14.C.“渴望建功立业”错误。王诗尾联意谓青春年少之人,应该每天无忧无虑地开心玩乐,不用非得等到清明和上巳这样的节日。没有表述渴望建功立业的志向。故解析为:C。
15.“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是说“踢出的皮球屡屡高出飞鸟上,荡起的秋千争相飞出绿杨林”。王诗是实写,以点代面(细节描写),通过“过”“出”二字,聚焦不时飞上高空的皮球与秋千,直接表现游戏的激烈,写出了少年男女游玩时的热烈气氛,使人感受到年轻人沉湎于游乐中的景象。从后文“风光流转浑如昨,志气低摧只自伤”可知,“蹴鞠场边万人看,秋千旗下一春忙”,陆诗用了虚写,诗人回忆了自己当年入咸阳时所见的热闹场面,当时的蹴鞠活动吸引了万人观看,绣旗下的秋千一春天都不得空闲。陆诗通过写当年的蹴鞠活动吸引了万人观看,呐喊助威声惊天动地,写出游乐场面声势之浩大,热闹欢快,同时,曾经的热闹欢快跟诗人现在的颓唐、落寞形成对比,蕴含了诗人的壮志难酬的悲愤与不平。
16.(1)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
(2)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3)羽扇纶巾;横槊赋诗
(4)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名句;名篇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至”“敛”“纶”“槊”“贻”。
故解析为:⑴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
⑵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⑶羽扇纶巾;横槊赋诗
⑷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考查名篇背诵,分为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和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
17.B
18.C
19.D
语言表述简明、准确、鲜明、生动;成语的使用;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
(1)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
(2)本题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一定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3)此题考查语言表述连贯准确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把握语段的内容要点,要明确所选的语句是对上文的延伸,然后根据由近及远的层次步步深入,其次要做到所选句式能使语句表述连贯通畅,第三要注意句式之间的疏密关系。要善于比较各选项的异同,密切结合语境要求和表述需要来寻找最佳解析。
17.画线句子存在两处语病:一是成分残缺,“就在学术意义上涵盖了中国文化的全部内容”缺少主语,从句意上分析,应将“一说起”“就”删去,让“经史子集”作其主语;二是语序不当,应是先说“中国传统文化可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类”,再讨论“经史子集”的意义。
故解析为:B。
18.“中流砥柱”:比喻坚强的、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就像立在黄河激流中的砥柱山(在三门峡)一样。“定海神针”:原是《西游记》中孙悟空使用的兵器,又称如意金箍棒,现比喻起关键作用的人或事物,更多地强调事物抵御风浪、化解风险、保持定力的作用。语境强调儒家思想在思想文化界中的地位超越其他诸子,成为主流意识形态,用“中流砥柱”更合适。“栩栩如生”:形容非常逼真,像活的一样。“生生不息”:指变化和新生事物的发生。语境中强调中国文化的生命力旺盛,故应选“生生不息”。“富丽堂皇”:多形容建筑物宏伟华丽或场面盛大、豪华,也形容文章辞藻华丽。“高耸入云”:形容山峰、建筑物等高峻挺拔。语境中强调国学这座文化大厦的高峻坚实,并没有富丽华美之意,故应选“高耸入云”。“古色古香”:形容富于古雅的色彩或情调。“美轮美奂”: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语境中说的是中国文化这座殿堂高大漂亮,故应选“美轮美奂”。
故解析为:C。
19.根据括号后的句子“为这座大厦开了一扇扇的门窗”“使得空气流通、阳光照耀”,那么括号内句子的句末强调“密不透风、缺乏生机”与后文语意更连贯,据此排除C。从上下文的意思来看,此处先肯定钢筋水泥建起了大厦,然后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在表述上存在转折关系,据此排除A。对比BD,B关联词搭配错误,D以“钢筋水泥”作主语,和前文衔接联系更紧密。
故解析为:D。
20.D
21.我们获取的信息并不都是真实的;就要选择能获取真实信息的信息源;我们还要学习分辨信息的良莠(好坏)
语言表述简明、准确、鲜明、生动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词语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本题,先结合语境分析画线句子中“你”的含义,再逐个分析选项中词语的含义,再选出相同的一项。
(2)本题考查补写句子能力。这类题目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于文本。具体说,所补写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要综合起来,这样解析就呼之欲出,而且解析几乎是唯一的。
20.文中画横线处的“你”泛指任何一个人。A.特指说话对象;
B.“你”跟“我”配合,表示许多人一起参加,共同活动;
C.特指说话对象;
D.“你”泛指任何一个人。
故解析为:D。
21.①处,根据前后文“但有时也会给我们带来误导和烦恼”“特别是网络上发布的信息常常会有讹误”可知,虽然信息可以带来对世界的认识与了解,但是这些信息中也会给我们带来误导,甚至会有讹误,故此处应填写“我们获取的信息并不都是真实的”;②处,根据后文“例如,要了解公共政策、国内外大事,就应将电视、广播、党报党刊、政府官网作为首选的信息来源”可知,“要辨识媒介信息”,首先要注意信息来源,故此处应填写“就要选择能获取真实信息的信息源”;
③处,根据后文“有些信息本身是真实的,但导向不正或格调不高,对此类信息,要有明确的认识,恰当应对”可知,除了辨析信息的真伪,还应学会辨析信息的格调高低,故此处应填写“我们还要学习分辨信息的良莠(好坏)”。
22.略
材料作文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由三部分组成,第一段写在大理各县都有自己的地方名片,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有的甚至已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此段意在表明中国有数不尽的民间瑰宝,它们共同构成了灿烂的中国文化,我们理应去重视、保护、传承。第二、三段通过列举“大胡子”几十年如一日地研究一碗汤、一碗饵丝的事例,以及引用““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的名言,论说了工匠精神的意义,其能使人收获幸福、满足、成功,从中实现人生价值。
材料围绕着“民族特色文化”“工匠精神”展开,意在启示我们应继承并发扬工匠精神,在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理念中实现人生价值,保护传承民族特色文化。
写作时,可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从“工匠精神”的内涵,为何要发扬“工匠精神”,该如何践行“工匠精神”等角度展开具体论证。在论证为何要发扬“工匠精神”时,可从个人、社会、国家民族等角度层层递进,论证“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在论说该如何践行“工匠精神”时,可采用并列式的结构,从不同的角度展开论证,如践行“工匠精神”需要脚踏实地、默默深耕;需要不忘初心、守正出新;需要甘于寂寞、淡泊名利等。
行文过程中,可以综合采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如可以列举樊锦诗扎根大漠数十年,致力于敦煌的研究与保护;单霁翔担任故宫博物院院长,上任五个月,走完故宫9000多间房屋,磨破布鞋20多双的事例,以此论证工匠精神的内涵。也可以立足于当下社会,将践行“工匠精神”的意义与粗制滥造、得过且过等行为的危害形成对比,从而论证践行“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使论证更为严密。
立意:
1.传承工匠精神,锻造精彩人生。
2.扬工匠精神,筑复兴之路。
3.举匠人精魂,铸时代华章。
4.择一事,终一生。
此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要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再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材料中的侧重点一定要抓准。材料作文的开头,最好能够联系材料,运用材料中的事例或者名言,可以保证自己的观点的确源于材料,不会脱离材料,且能够明确地体现从材料中提炼自己的中心论点的过程。
在线组卷平台(zujuan.)自动生成1/1登录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民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3月月测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2022高一下·大理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慎独”是儒家之为儒家的一个重要思想符号。
“慎独”之“慎”,本义是“谨”,又有“诚”之义。而“独”则与群相对,意为孤处。“慎独”强调的是,即使在无人知晓、没有监督的“闲处”,亦即私密情境下,君子依然应怀有敬畏之心,严格自律,克己复礼。
生活中有群居与独处两种生存场景,这也就带来了两类伦理空间,前者是群处而公开的(人前),后者则是独处而隐秘的(人后)。群居空间的公共生活,因有礼法的外在制约,且处在“十目所视,十手所指"的严密监视下,加之曾子时代,社会充满“求闻”“求名”的冲动,奉法守礼、循规蹈矩之外,又或“巧言令色”,而刻意“著其善”;而“闲处”则大为不同了,礼法未及,"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又未达,这无异于一个无拘无束、可恣意妄为的“自由天地”,此时君子或会自律,而小人就恣肆了。曾子所倡导的“慎独”,以突出的“闲居”自持自守,使独处亦如群居一样,这就消解了私人之境的道德风险,从而化独入众,扬弃群、独之异,又超越两者之别,消融“群一独”的分裂与异化,弥合公、私伦理空间的冲突,从而实现“吾道一以贯之”的伦理圆融。
慎独之独,除了上述"闲居"的私处或说私人空间之意外,还指意念的隐秘之境。在此只有意念自感的隐微之境,曾子亦如“闲处”一样要求“慎独”,其意涵朱子有深切的阐释:“他人所不及知而己独知之者,故必谨之于此以审其几焉。”所谓“审其几”,即不能因己“独知”而忘乎所以,或着意伪饰,或刻意扭曲。相反,应戒惧审视,精诚其意,一念之际,即必须存诚而去伪,即如曾子所强调的“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追求真诚而纯粹,在灵魂深处“正心直内”。
在“独知”之境讲求“慎独”,仍然是很难的。因为如果说“闲居”已属私秘,而“独知”的“念虑”之际,则是更进一步的“独”,是隐之又隐的形而上秘境。它的难以言传,显然是外界不易窥知的,当然也是很难监察的。因此,这种情境下的“慎独”,相较于“闲居”就难上加难,因为它触及了他人无法感知的隐微。季札挂剑①之动人,正因为他坚决践行自己内心的许诺,是完全自愿、自觉而自由的,真正表现出绝对的诚信,充分显现了高度的精神自律和灵魂纯一。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以及他的绝对的“守约”,就反映并印证了这一精神自律。
(摘编自马爱菊《曾子的“慎独”》)
材料二:
“慎独”作为儒家对君子修身的道德要求,目的在于“求道”,服务于当时的体制和礼仪规范,带有时代局限性。而主体性道德人格同样具有时代的特色,并且肩负着时代的使命和责任。主体性道德人格具有彻底消解与根绝封建专制主义的历史责任……也担负着超越世俗化、商业文化、消费文化、大众文化的肤浅、平庸、单向度、感官刺激、对精神境界追求的缺失等的价值追求。“主体性道德人格”与“慎独”思想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⑴______
道德人格的主体性是人作为道德主体的规定性特征。其中,自觉性是主体性的首要要求,体现着道德个体在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以及道德行为方面的自主性。同样,“慎独”思想也蕴含着自觉性的要求。《礼记·中庸》说“莫见乎隐,莫显乎微”,即要求人在独处时要“慎隐”“慎微”,再隐蔽、再细微的地方也要“慎之又慎”“无处而不谨”,能够自觉按照道德要求审慎行事。
⑵______
成为一个自由的具有良好道德人格的主体,其前提是人作为独立个体而存在,不依附于任何外在事物。这种独立不仅表现在外显的行为,还可以表现为一种内隐的心理活动。道德人格的独立性指向,要求道德个体能够保持思想自由,能够独立判断,并为自身的道德选择负责。“慎独”思想亦是如此,无论是“独处”,还是“独知”,都强调了道德个体独立观察、独立审思自身行为和内心活动的要求。
⑶自省视角
主体性道德人格的培养需要道德主体能够自察自省,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自己,于外时刻反思自己的言行是否有悖于道德规范和道德要求,于内反省自己内心是否依然秉持人生价值理想。“慎独”思想强调“已之所不闻不睹”以及“人之所不闻不睹”两种情况,我们都要谨慎对待。
⑷自由目标
主体性道德人格和“慎独”思想的最终目标就是达到内心的真诚自由。当道德规范和要求不再单纯依靠外在的约束,而变成内化于心的人生理想和道德自觉,即道德行为的实践源于内心的真诚而不是外在的强制力量,才能够达到相对的道德自由。“慎独”思想要求人既要在独处时“慎其闲居之所为”,又要对“人所不知而已所独知之地”谨慎对待,时刻戒慎恐惧,以防止违道的意念和行为出现。
(摘编自李文丽、孙峰《“慎独”思想与道德人格主体性的培养》)
①季札挂剑:春秋时期,吴国公子季札出使北方,来到徐国拜访国君,国君对季札的佩剑赞不绝口,流露出喜爱之情。季札在心里暗自许诺,完成所有出访任务后,将宝剑赠给徐国国君。可是,当季札的出访行程结束时,徐国国君已经去世。季札来到徐国国君墓前祭奠,并解下佩剑,将它挂在墓旁的树上。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子的“慎独”主张,主要是针对在礼法未及、社会舆论监督又未能到达的“闲处”,此时存在小人恣肆妄为的风险。
B.季札挂剑的故事表现出季札在意念深处对修身的追求和对至善的企慕,显现出高度的精神白律和灵魂纯一,因而动人。
C.“慎独”是儒家的重要理念,它对君子修身提出具体要求,强调在闲居独处、无人监督时应自觉遵守道德准则。
D.当道德规范和要求不再依靠外在的约束,而是变成内化于心的人生理想和道德自觉时,人就能够达到内心的真诚自由。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独知”比“独处”更隐秘,更无法监督,对人的道德修养要求更高,因而在“独知”中“慎独”,是“慎独”的更高境界。
B.“慎独”反映了儒家的道德追求,虽然世殊时异,它仍有一定价值,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背景下仍具有积极意义。
C.当代人养成主体性道德人格,可以从朱熹“他人所不及知而己独知之者,故必谨之于此以审其几焉”的观点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D.主体性道德人格强调道德行为的实践源于内心的真诚,慎独强调心怀敬畏,严格自律,克己复礼,两者的本质是完全不同的。
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中关于“慎独”论述的一项是()
A.《后汉书》记载,有人给杨震送礼,杨震拒收。对方说:“暮夜无知者。”杨震答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
B.诸葛亮一生谨慎,可在任用马谡这件事上出现失误,导致街亭失守,给蜀汉的北伐大业带来了不利影响。
C.明代大学士徐溥自幼天资聪明,在私塾读书时,从来都不苟言笑;他性格沉稳,举止老成,在朝为官多年,政绩卓著。
D.鲁迅年少上学时,某日因故迟到,老师寿镜吾先生告诫他:“以后要早到!”鲁迅便在书桌上刻下一个“早”字来警醒自己。
4.请仿照材料二第(3)(4)处的小标题,给(1)(2)两处各拟一个小标题。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思路。
1.D
2.D
3.A
4.①自觉要求②独立指向
5.①首先明确“慎独”的内涵;②然后将“群居”与“闲处”进行对比,阐述慎独的意义;③接着更进一层,把“闲处”拓展到“独知”,论证“独知”之境中慎独的价值。
社会科学类;理解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
⑴本题考查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在文中找到对应的句段,仔细辨别原文内容与选项内容的细微之处。尤其要注意一些表示时间、频率、范围的副词,以及某些代词的指代对象。理清选项中的内容在原文中的逻辑关系,审查是否有增删词语的现象。
⑵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推断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⑶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与论证关系的能力。解答本题,先理解材料二中关于“慎独”论述是什么,再逐个分析选项,判断正误。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相关内容,归纳概括材料相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读懂文本,概括总论点和分论点,再根据文本内容拟写小标题。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证思路、行文脉络的能力。首先需要学生认真阅读原文,结合文章内容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思路。在划分层次时重点关注观点句、总结句。其次记住答题格式,使用连词:首先……,接着……,然后……,最后……,做到层次思路要表述清楚。
1.D.“不再依靠外在的约束”说法过于绝对。由材料二“当道德规范和要求不再单纯依靠外在的约束,而变成内化于心的人生理想和道德自觉,即道德行为的实践源于内心的真诚而不是外在的强制力量,才能够达到相对的道德自由”可知,原文说的是“不再单纯依靠”外在的约束,而不是“不再依靠”。故解析为:D。
2.D.“两者的本质是完全不同的”有误。由原文材料二第一段“主体性道德人格与‘慎独’思想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可知,两者具有高度的契合性,说明两者本质应该有相同之处。故解析为:D。
3.材料二中“慎独”思想也蕴含着自觉性的要求;“慎独”思想无论是“独处”,还是“独知”,都强调了道德个体独立观察、独立审思自身行为和内心活动的要求;“慎独”思想强调“已之所不闻不睹”以及“人之所不闻不睹”两种情况,我们都要谨慎对待;“慎独”思想要求人既要在独处时“慎其闲居之所为”,又要对“人所不知而已所独知之地”谨慎对待,时刻戒慎恐惧,以防止违道的意念和行为出现。A.“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符合对“人所不知而已所独知之地”谨慎对待,时刻戒慎恐惧,以防止违道的意念和行为出现的观点。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中关于“慎独”论述。
B.谈的是用人失误。不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中关于“慎独”论述。
C.是总体介绍明代大学士徐溥的。不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中关于“慎独”论述。
D.说的是鲁迅接受老师批评,坚决改正缺点。不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中关于“慎独”论述。
故解析为:A。
4.由材料“其中,自觉性是主体性的首要要求,体现着道德个体在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以及道德行为方面的自主性。同样,‘慎独’思想也蕴含着自觉性的要求”可知,此段是在讲主体性和“慎独”的“自觉性的要求”,所以此处的小标题为“自觉要求”。由材料“成为一个自由的具有良好道德人格的主体,其前提是人作为独立个体而存在,不依附于任何外在事物”和“‘慎独’思想亦是如此,无论是‘独处’,还是‘独知’,都强调了道德个体独立观察、独立审思自身行为和内心活动的要求”可知,此段是在讲主体性和“慎独”的“独立指向”,所以此处的小标题为“独立指向”。
此外,本题作答时要注意题目特殊要求“四字短语”。
5.材料一共五段,第一段关键句“‘慎独’是儒家之为儒家的一个重要思想符号”和第二段关键句“‘慎独’之‘慎’,本义是‘谨’,又有‘诚’之义。而‘独’则与群相对,意为孤处”可知,第一、二两段可以划分为第一部分,明确“慎独”的内涵。第三段关键句“生活中有群居与独处两种生存场景,这也就带来了两类伦理空间,前者是群处而公开的(人前),后者则是独处而隐秘的(人后)”“且处在‘十目所视,十手所指’的严密监视下,……而‘闲处’则大为不同了,礼法未及,……此时君子或会自律,而小人就恣肆了”,第四段关键句“慎独之独,除了上述‘闲居’的私处或说私人空间之意外,还指意念的隐秘之境”可知,第三四两段可以划分为第二部分,将“群居”与“闲处”进行对比,阐述慎独的意义。
第五段关键句“在‘独知’之境讲求‘慎独’,仍然是很难的。因为如果说‘闲居’已属私秘,而‘独知’的‘念虑’之际,则是更进一步的‘独’,是隐之又隐的形而上秘境”可知,第五段划分为第三部分,在第二部分的基础上更进一层,把“闲处”拓展到“独知”,论证“独知”之境中慎独的价值。
具体作答时,根据以上对材料一的结构分析,再用能体现行文脉络的词“首先……,然后……,最后(接着)……”把各部分的主要内容连缀起来即可。
(2022高一下·大理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足球
史铁生
那支法国足球队来这儿比赛的时候,正是八月里最热的一天。离七点半还有两个多小时,山子和小刚就动身了,一人一辆手摇车,在太阳底下拼命地摇。体育场离他们住的地方太远,不这么早动身不行。
单从上半身看,两个小伙子长得都很健壮,胳膊都很粗。山子的车上挂了两支拐杖。小刚连拄拐也拄不了。两辆车一前一后,跑得相当快,有时甚至能超过一两辆自行车。有些骑车的人惊讶地望望他们,望望他们那萎缩得变了形的腿。
直到走了差不多一半路,小刚看了看表,两辆车的车速才慢了下来。
小刚用两个手指撑开上衣兜,看看那张票。
山子的目光立刻跟过去,说:“统共就一张票,你别再忘了带。”
小刚没回答,脸上的笑容慢慢变得僵硬,心想:什么叫“统共”?反正一张票不能你我都进去。不过又想:出来的时候说好了。山子不至于说话不算话。
“带着没有?”山子又问,很着急的样子。
小刚还是不回答,把票掏出来,托在手里看,心里有点后悔:这事真不该到处去瞎显摆,二华送来了票,自己就应该悄悄地走……小刚觉得这是个机会,得说句话了:“你真不如趁早上你姨家去呢,别把转播也耽误了。”
山子不言语了,山子的心情立刻有些沮丧。他本来就有点动摇,万一是自己记错了呢?体育场门前没有台阶,小刚坐在车上可以进去呢?自己白跑一趟倒没关系,问题是把电视转播也误了。问题是法国队!他这几天总想起十二届世界杯赛的场面;想起普拉蒂尼罚直接任意球时的样子;想起佐夫鱼跃扑球时的样子;还有鲁梅尼格,那小子真是浑身都长得漂亮,人要是长得漂亮也真是福气;马拉多纳不漂亮,可那小子跑起来真好看,摔倒了又蹿起来,永远也摔不坏似的,真长得结实,人要是长得结实也行,也漂亮……
见山子不言语,小刚又紧叮一句:“是你自己非要跑一趟不可的。咱们可有话在先,我要是进得去,你可就得乖乖滚回来。”他尽量使语气显得像是开玩笑。
“噢噢,那当然。”山子的灵魂这才从巴塞罗那的绿草坪上飞回来。“我是说,要是你的车进不去,这么难弄到的票别糟蹋了。”
山子又使劲回忆起来。他明明记得体育场门前有很高的台阶,至少有十几层。二华那小子整天迷迷糊糊的,没记清楚过什么事,不过,也许是自己记错了?他还是八年前腿没坏的时候去过。那时候他才二十岁,跟小刚现在一般大。他还记得自己跑上那些台阶时的情景:台阶不仅高,而且陡,他一步三级往上跑,那台阶大概并不止十几层,什么地方还种着一些冬青树……每次回忆都是到这儿就断了。也许那不是在体育场?也许是电影院?剧场?美术馆?每次回忆都是以清晰开始,以模糊告终。小刚叹了口气:“要是再有一张票就好了。”
小刚又叹了一口气说:“我好像还从来没到这边儿来过呢。”
山子心里忽悠一下子,忽然觉得自己心眼真够呛——小刚还从来没到体育场里看过足球呢!小刚的腿从小就坏了。
“什么时候能在中国举办一届世界杯赛啊?那还差不多!”山子忽然转过脸来说,带些笑容,在这之前他一直木然地望着很远的地方。
“净想好事儿!”小刚说。虽然这么说,却也觉得心里舒服了一点。
“那咱们拼了命也得买上票。”“拼了命你也未必买得上。”
“提前一个星期我就上售票处窗口底下坐着去!支个帐篷。”
小刚脸上也现出笑容:“亲眼看一回世界杯赛,这辈子也值了。”
“我老是梦见体育场。”小刚说。“梦?”“嗯。我老是梦见到了体育场,也看见了里面有人在踢球,可就是找不到门,进不去……”
山子心里“轰”的一下子,想起来了:那些台阶是在梦里见过,很高很陡,数不清有多少层,像一座山。自己往上跑,跑,一步三级,跑得好累呀,突然眼前豁然开朗,看见了一片绿色的草坪。不,不对,是一片辽阔的草原,他自己正在那儿踢足球。踢得可真不错,盘带,过人,连着过了几个后卫,又过了守门员,直接把球带进了大门。他笑着在草原上奔跑。他看见自己腿上结实的肌肉,心想这下子行了,不用再去摇那辆手摆车了。远处是冬青树,不对,是大森林,他向森林跑去,挥着拳头,林涛声像是欢呼……
车流、人流越来越稠密了,都朝那个方向涌去。望得见体育场了……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从小刚和山子宽阔的生活之流中截取看球这一个点。细微地开掘出了这一对残疾青年复杂的内心波澜。
B.小刚和山子一人一辆手摇车,跑得相当快,有时甚至能超过自行车,可见其对待生活有不服输的劲头。
C.小刚和山子虽有一张门票,但对自己能不能进场看球赛并没有十分的把握,当时抱有一种赌一把的心理。
D.小说的结尾两人是否如愿看到了球赛不得而知。开放性的结局留下悬念,也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7.关于文中两人梦到体育场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刚的梦境里透露出他的渴望,而找不到门则折射出他现实中遭遇了困境。
B.梦境中山子在草原上快乐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班柳树姑娘听评课记录
- 2018听课评课记录
- 2013年造价课程设计
- 泉州市金门县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土建计量》预测试卷含解析
- 《助产士的沟通技巧》课件
- 《豪威MT平台操作》课件
- 《数据通信网》课件
- 理学成果答辩报告模板
- 和田专业水池防腐施工方案
- 吉林锅炉烟囱维修施工方案
- 2023年冷柜行业专题研究报告
- 德育工作会议记录-5
- 名词单复数题目60道小学
- Unit10You'resupposedtoshakehandsSectionA(3a-4c)大单元教学课时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英语全册
- 国家开放大学《财政与金融(农)》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
- 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第一课时课件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
- 水稻栽培学完整版
- 中国特色的关键就在于两个结合PPT两个结合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PPT课件(带内容)
- 计算机教室(微机室)学生上机使用记录
- 2-1-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
- 部编本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材解读-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