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模拟预测卷
第十一模拟
注意事项:
本试卷共12页,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
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
“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洗面的答案信
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
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
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高度重视考古工作,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可见考古学之于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文化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重视考古学由顺应时势发展所致。(重点句)哲学社会科学的特色、风格、气派,是文
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实力的象征和自信的体现。一个国家的哲学社会科学有没有自
身特色,归根到底要看有没有主体性、原创性。具体到考古学,情形亦然。考古工作是一项
重要的文化事业;新中国成立以来,考古学的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和前沿理论等方面有了长
足发展,特别是在中华文明起源问题上的创获,就像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所形容的那样:
(选项句)“一时,中华大地文明火花,真如满天星斗,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进入新
时代,我们要建设的只能是“中国的”——即代表中国特色、独具中国风格、展现中国气派
的考古学。
重视考古学为文明交流互鉴所重。|(选项句)长期以来,中华文明同世界其他文明互通
有无,向世界贡献了深刻的思想体系、丰富的科技文化艺术成果、独特的制度创造,深刻影
响了世界文明进程。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和国际话语权的
增强,亟须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考古学自有其得天独厚的特质,因此我们要善于提炼
标识性概念,比如在安阳殷墟、敦煌学等领城,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
新范畴、新表述,从而引导国际学术界展开研究和讨论,向国际社会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
明,讲清楚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和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使各国加深对当今中国的认知和
理解,营造良好国际典论氛围。
重视考古学是传承文化基困所系乂重点句)中华文明是数千年不曾断裂过的伟大文明,
之所以未遭毁灭,就在于人类遗传基因与国家文化基因两个方面的历史一直延续不断。也正
是在经年累月的积淀与创新下,中华民族形成了一系列无可磨灭的文化基因,如“中和”思
想。它包括两方面,一是“中”,二是“和”,二者辩证统一。就文化上而言,“多元一体”
的“一体”为“中”,“多元”为“和”,“一体”是核心;从政治文化层面来讲,“一体”
是国家认同、中华民族认同、中国历史文化认同。“中和”之“中”在政治上的大一统,与
“和”之有容乃大,成为中华5000年不断裂文明的核心文化基因之一。对于类似文化基因
的提炼,对理念体系的融汇,考古学自然不能缺席。
中国考古事业与增强文化自信密切相关,站在历史、当下与未来的时空轴线上,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的实现过程必定伴随着对文化自信久久不息的重寻、重拾与重塑。
(摘编自王学斌《以考古为依托涵育文化自信》)
1.【考点:内容理解】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建设代表中国特色、独具中国风格、展现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是考古学顺应时势发
展的要求。
B.长期以来,我们利用考古学重视文明交流互鉴的特质,实现了中华文明同世界其他
文明的互通。
C.作为中华文明核心文化基因之一的“中和”思想,是使中华文明的发展延续5000
年未曾断裂的原因之一。
D.高度重视考古工作,对中华民族文化自信久久不息的重寻、重拾与重塑,有着重要
的作用。
2.【考点:论证方法】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一段基于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表达了对中国考古事业的看法,提出了中心论
点。
晰。B.文章先总后分,从时势发展、文明交流互鉴和文化基因传承三个角度展开,脉络清
C.文章第二段引用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的话,论证了考古工作是一项重要文化事
业。
D.第三段列举了利用考古学来展现中华文明的事例,突出了考古学在文明交流中的作
用。
3.【考点:信息筛选】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考古学只有具备主体性和原创性,具有自身特色,才能更好发挥增强国家文化自信
的作用。
B.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在中华文明起源问题上创获颇丰,这全得益于考古学理论的长
足发展。
C.我国考古学的发展是文明进步的体现,这有助于我国国际话语权的增强和中华文化
的复兴。
D.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的形成离不开经年累月的积淀,国家文化基因的不断延续,离
不开创新。
1.B
2.C
3.B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重要内容的能力。
B.“我们利用考古学重视文明交流互鉴的特质”说法错误,原文为“重视考古学为文
明交流互鉴所重”,“重视文明交流互鉴”不是考古学的特质,“文明交流互鉴”是“重视
考古学”的原因之一。
故选Bo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C.“论证了考古工作是一项重要文化事业”说法错误,原文为“新中国成立以来,考
古学的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和前沿理论等方面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在中华文明起源问题上
的创获,就像著名考占学家苏秉琦先生所形容的那样”,论证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考古学发
展已成燎原之势。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这全得益于考古学理论的长足发展”强加因果,原文为“新中国成立以来,考古
学的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和前沿理论等方面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在中华文明起源问题上的
创获”,所以不是因果关系,而是递进关系。
故选Bo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不论在何处,树木之歌都源于生命间的关联。
亚马孙的植被多样性,是地球上任何地方都不可企及的。令我产生植物学上的目眩和兴
奋的,莫过于一棵吉贝。环绕树干底部走上一圈,大约二十九步。树干胸径三米,是支撑万
神庙的支柱的1.5倍。生态学家们估测这棵树的年龄在150岁至250岁之间。吉贝的高大并
不是因为久经岁月,它的树苗每年能蹿高两米,以牺牲木材强度和减少植物化学防御力为代
价而快速拔高。这棵吉贝的树冠在离地大约四十米处形成了一个宽阔的穹顶,比周围的树木
还要高出十米。
任何将吉贝隔离开来单独看待的尝试,都被雨声驳斥了。每一滴落下的雨水,都像是一
把小小的鼓槌,敲打着叶片的鼓皮。植物的多样性被“可听化”了,植物在鼓手的节奏下歌
唱着。每一物种,包括吉贝本身,以及生活在其巨大身影下的许多其他物种,它们的叶片都
会在雨中发出独特的声音,反映着丰富多样的物理性质。
在雨滴的撞击下,飞行的苔葬花子伸展出它们的叶片,发出滴答声。一片约手臂长度的
海芋叶子,呈现出细长的心脏形,在表面雨滴滚落之后,依旧突突作响,余音不绝。邻近的
植物有着盘子一样坚硬的叶子,它接住了雨滴,发出密集的啪嗒声,犹如金属火花四下飞溅。
香罗桐灌丛顶端萌发了一簇簇披针形叶子,每一片都在雨水冲击之下抽搐着。声音苍白、沉
闷,不像硬质的叶片那样强硬,亚马孙鳄梨树叶上的声音听起来低沉却澄净,有着撞击树木
般的质感。
这些声音来自吉贝的林下植物,它们植根于吉贝葱茏延伸的树枝之下,富含腐殖质的土
壤之中。滴落在林下的水滴先前已经穿过了树梢的层层树叶。树梢的叶子,大多表面光滑,
具有锋利的尖端或如同细丝般的叶尖。这些滴水叶尖,能汇集雨水,在叶尖形成大颗的“泪
珠”。每隔几秒,叶子就会释放“泪珠”。周而复始,叶片就这样洒落雨水,保持自身干燥,
以减缓那些喜爱潮湿的真菌和藻类的生长。这些森林上层的滴水叶尖,把原本就不小的雨滴
放大,并将雨滴传递到下层植物的皮肤上。下层的叶片能汇集更多的雨水,并使水滴更快地
下落。下层林间的雨声韵律,取决于上层吉贝叶片形状的多样性。林下叶片那五花八门的形
状、大小、厚度、质地和软硬,增添了声音的纹理。
在吉贝的树冠上,动物的叫声覆盖了植物的韵律。或是哀哀悲鸣,或是喃喃低语,或是
高声嚎叫,或是冲冠怒吼,每一种声音都有其代言人。一只叉尾妍蜂鸟的翅膀快速扇动着,
留下残影,发出鞭子破空一般的锋利咻咻声。寄生在吉贝枝干的上的凤梨长着厚实多肉的莲
座状叶片,在叶片之间,一只蛙咕咕地叫着。轻快的歌声唤醒了几十只藏匿在其他空中凤梨
灌丛之中的蛙。与滴水叶尖相反,凤梨科植物直立的叶片和花筒能储存雨水。每株凤梨的叶
基间隙可以容纳约四升水,由此成了雨蛙和其他数以百计物种的繁育地。每一公顷的森林半
空中所生长的凤梨科植物,可以储水五万升,而其中大多数存储量都集中在吉贝巨大的树干
和树枝中。因此,吉贝就是空中的湖泊。
把自身融入生命网络,吉贝和整个群落凭借这一点,在严酷的森林里生存下来。吉贝的
根和叶上是共生的真菌和细菌群落。在那里,成员之间的界限和身份变得模糊不清。凤梨植
物上,生活着上百种真菌、原生动物、海绵、甲壳动物和蠕虫,它们依靠青蛙在池塘里穿梭
旅行。在一个更小尺度上,真菌和细菌骑坐在纤毛虫上游荡。这些生物和飞行昆虫的幼虫,
在凤梨科植物上的积水中排泄,制造了氮等植物营养物质,凤梨因此拥有了自己的肥料场。
(摘编自戴维•乔治•哈斯凯尔《树木之歌》,朱诗逸译)
4.【考点:内容理解分析】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亚马孙,吉贝树的年龄、木质强度和化学防御力并不能与其高大的树形成正相关
关系,主要原因是树苗生长的速度较快。
B.下雨时,不同植物的叶子形状、大小、光滑度和软硬度等性状决定了雨声的不同特
性,同时反映着丰富多样的物理性质。
C.喜潮湿的真菌和藻类不易在上层树梢叶子上生长,因为这些叶子大多光滑尖细,比
下层叶子更快传递雨水,以保持自身干燥。
I).把自身融入生命网络,整个群落才得以在严酷的森林中生存下来,凤梨、青蛙、真
菌、细菌等生物之间的关系可证明这一点。
5.【考点:概括分析】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了突出亚马孙的生物多样性,文章第二段使用了列数据、作比较和打比方等方法,
语言既准确又生动形象,既有科学性又富有文学性。
B.雨打在吉贝下的各种树叶上的声音,吉贝树冠上各种动物鸣叫的声音都显示着生物
多样性的可听化,因此生物的多样性就是声音的多样性。
C.文章介绍了一个以吉贝为中心的繁杂生物群落,按照从上到下、从宏观到微观的顺
序,层层递进,充分说明了亚马孙生物多样性的特点.
D.“令我产生植物学上的目眩和兴奋的”“轻快的歌声”“真菌和细菌骑坐在纤毛虫
上游荡”,这些语句透露出作者对生命的欣赏与赞美之情。
6.【考点:信息筛选】在吉贝的群落中,树木之歌来源于哪些生命间的关联?请结合
材料简要概括。(6分)
4.C
5.D
6.①“树木之歌”源于以吉贝为中心的各种植物之间的关联,这些植物生存在吉贝的
树冠下;②“树木之歌”源于植物与动物之间的关联,主要是以吉贝为中心的植物与树冠上
的鸟类、树枝上的雨蛙等动物之间的关联;③“树木之歌”源于动植物与各种真菌、细菌之
间的彼此关联。
【解析】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C.“叶子大多光滑尖细”曲解文意,原文为“具有锋利的尖端或如同细丝般的叶尖”,
而并非“叶子尖细”;“比下层叶子更快传递雨水”错误。根据文意,应是下层叶片更快速
传递雨水。
故选Co
5.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A.“为了突出亚马孙的生物多样性,文章第二段使用了列数据……”错误,写作方法与
目的不匹配,即第二段使用列数据等方法并非“为了突出亚马孙的生物多样性”,而是为了
突出吉贝的高大、生长快等特点;
B.“生物的多样性就是声音的多样性”错误,推断错误,并非所有生物都有声音;
C.“从上到下”“层层递进”错误,曲解文意,文中主要介了吉贝树冠下的植物、树冠
上的动物、根叶上的真菌和细菌群落三个方面的内容,三者并列,非层层递进,也并非从上
到下的顺序。
故选Do
6.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
由第三段“每一物种,包括吉贝本身,以及生活在其巨大身影下的许多其他物种,它们
的叶片都会在雨中发出独特的声音,反映着丰富多样的物理性质''第四段''在雨滴的撞击下,
飞行的苔群抱子伸展出它们的叶片,发出滴答声。一片约手臂长度的海芋叶子,呈现出细长
的心脏形,在表面雨滴滚落之后,依旧突突作响,余音不绝。邻近的植物有着盘子一样坚硬
的叶子,它接住了雨滴,发出密集的啪嗒声”第五段“这些声音来自吉贝的林下植物,它们
植根于吉贝葱茏延伸的树枝之下,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之中”可知,“树木之歌”源于植物之
间的关联,而这些植物都生存在吉贝的树冠之下。
由第六段“在吉贝的树冠上,动物的叫声覆盖了植物的韵律。或是哀哀悲鸣,或是喃喃
低语,或是高声嚎叫,或是冲冠怒吼,每一种声音都有其代言人。一只叉尾妍蜂鸟的翅膀快
速扇动着,留下残影,发出鞭子破空一般的锋利咻咻声。寄生在吉贝枝干的上的凤梨长着厚
实多肉的莲座状叶片,在叶片之间,一只蛙咕咕地叫着。轻快的歌声唤醒了几卜只藏匿在其
他空中凤梨灌丛之中的蛙”可知,“树木之歌”源于植物和动物之间的关联。
由第七段“吉贝的根和叶上是共生的真菌和细菌群落……凤梨植物上,生活着上百种真
菌、原生动物、海绵、甲壳动物和蠕虫……真菌和细菌骑坐在纤毛虫上游荡……”可知,“树
木之歌”源于动植物和各种真菌、细菌之间的关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方志敏最后的七个月
梁衡
方志敏本来是可以不死的。1935年1月,他本已冲出国民党重围。但他说,作为领导
人,我不能丢下后面的部队,便又返身回去。后队被敌打散后他又有一次生机,“本来我可
以到白区暂避一下,但念着已有部队回到赣东北,所以决心冒险转回。”这样,他终于被捕。
他知必死,为兔与敌啰嗦,遂索一纸,写下:“革命必能取得最后胜利,我愿牺牲一切,贡
献于革命。”敌押他示众,他戴镣铐,昂首立于台上,凛然不可撼。当时一美国记者曾写道:
“在场的人个个沉默不语,连蒋介石的军官也如此。这种沉默表示了对他毫无畏惧神色的尊
敬和同情。”
方志敏自1月29日被捕,到8月6日就义,在狱中共七个月。开始,他只求速死。但
敌人想诱降他,将他移至优待牢房。于是他便改变主意,尽量拖延时间,做两件事。一是争
取越狱;二是以笔代枪,写文章。他一人背水作战,去做狱吏和高级囚犯中国民党人的工作。
虽不能越狱,但这些人帮他传送出了珍贵的手稿。他在狱中写了《可爱的中国》《狱中纪实》
等12篇文章,共13.6万字。这期间他要不断应付敌人的提审,要做团结动员难友的工作,
做争取狱吏的工作。他戴着脚镣手铐,又有十多年的痔疮,流血化脓,不能平坐。每天平均
要完成一千多字,这是何等的意志力?
这些手稿到他死后五年才辍转送到重庆,叶剑英含泪读罢即赋诗道:“血染东南半壁江,
忍将奇迹作奇功。文山(文天祥)去后南朝月,又照秦淮一叶狼。”
重读他的狱中文稿,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他坦然面对死亡。“死是无疑的了,我们为革命
而生,更愿为革命而死。”他准备好了临刑前呼喊的口号,每天牢门一响,就准备敌人上来
打开脚镣,拉去枪毙。但是,没有想到敌之残忍,居然惭得开脚镣,推出枪毙后连镣同埋。
多年后,人们就是凭着脚镣上的号记,才确认了烈士的身份。
读狱中稿,我们明白了他在死亡面前,为什么这样从容。原来他是在为民族赎难,文稿
中有一大部分是揭示民族的苦难。”佃户向地主租田,一般都四六分,地主坐得六成。土地
日益集中在少数地主手里。佃户生活受饥挨冻,甚至不能生存。每到年关,被逼租逼债,卖
妻鬻子,吊颈投水一类的悲惨事不断发生。”
读狱中稿,我们还看到了他在狱中痛定思痛,细理根据地建设的经验教训。“这次因为
我们政治领导的错误和军事指挥的无能致红十军遭受怀玉山的失败,我亦因之被俘,囚禁于
法西斯蒂的军法处,在没有枪毙以前,我应将赣东北苏维埃的建设,写一整篇出来。”他在
临死前两个月写成了1.5万字的《赣东北苏维埃创立的历史》,为党史研究留下了珍贵的资
料。
读狱中稿最让人落泪的地方,是他自知生之无望,但对事业仍不改初心。在《可爱的中
国》结尾,他用诗一般的语言来写自己的身后事,充满了浪漫、憧憬,而无一丝的悲哀:“假
如我不能生存,死了,我流血的地方,或者我瘗骨的地方,或许会长出一朵可爱的花来。这
朵花你们就看作我的精神寄托吧!在微风的吹拂中,如果那朵花是上下点头,那就可视为我
对于为中国民族解放奋斗的爱国志士们,在致以热忱的敬礼;如果那朵花是左右摇摆,那就
可视为我在提劲唱着革命之歌,鼓励战士们前进啦!”
我们曾去苏区政府旧址,在枫林村的一座寺庙,见到了97岁的周桂兰。我们在台阶上
摆了几个小凳,听她谈80年前的往事。她印象最深的是方志敏的和蔼可亲,发动妇女剪发、
放开裹脚、扫盲识字。我问:“你现在怎么还记得这些事?”她说:“好人啊!我现在还供
着他的灵位呢,每天还给他念经上香。”这一句话把我们六七个人都惊呆了,不敢相信自己
的耳朵。座中有女士轻轻地问:“在哪里?能看一下吗?”“在三楼上。”于是我们扶着这
个近百岁的老人,打着手电,颤颤巍巍地爬上三层楼。这是一个小佛堂,墙上供着超度人的
名单。她每天念经超度,已50年。她,一直在为他招魂。80年了,也许在喧闹的都市里,
在匆忙的官场上,人们早已淡忘了一个叫方志敏的人。但是在赣东北的青山绿水间,在老区
人民的心里,还有人没有忘记他。
读方志敏的文稿,让人联想起许多狱中文章。这是在特殊年代、特定背景下的作品,是
时代、人格、事业、生命相撞击的火花。中国史上最有名的狱中文章是文天祥的《正气歌》
。共产党领袖中,有瞿秋白狱中《多余的话》,胸怀坦荡,明月清风;有彭德怀在“文革”
关押中,形成的《我的自述》,堂堂正正,掷地有声。
人类永在进行寻找文明的新长征,这些文稿是征途上一盏永不熄灭的灯。
(有删改)
7.【考点:内容、艺术特色鉴赏】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
确的一项是(3分)()
A.方志敏被示众时的凛然之姿,让蒋介石的军官也默然不语,美国记者捕捉的细节显
现了方志敏军人的气质。
B.叶剑英在悼怀诗中将方志敏比作文天祥,把握住了两人命运、精神、影响等方面的
相似之处,准确且精妙。
C.在狱中,方志敏一方面理性反思政治领导、军事指挥存在的问题,一方面对革命未
来有着积极乐观的展望。
D.革命老区中,有百姓依然记得方志敏,这让作者欣慰:而都市、官场里,人们淡忘
方志敏,这令作者遗憾。
8.【考点:人物形象】方志敏在人生最后阶段,表现出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请结合
全文概括分析。(6分)
9.【考点:艺术特色】作者在写作时使用了各类引述,请结合引述的类型分析其作用。
(6分)
7.D
8.①赤胆忠心。在本已安全的情况下,他不忘部队,重返险境。②从容无畏(宁死不
屈)。他被捕后,表现从容,不受诱降,不惧死亡。③积极应变。他以非凡的意志,多元的
方式,在狱中开展革命活动,为后人留下宝贵财富。
9.①方志敏自己的书稿文字。以烈士自身的经历、感受来直接表现其精神品质,增强
真实性与感染力;②旁人的侧面评价。以外国记者、党内领导人、大众百姓的多元视角来支
撑,增强说服力与震撼力;③联想到的同类狱稿。以历史上的同类文章和伟大人格来升华主
题,表现对文明长征中不灭精神的敬佩和赞赏。
【解析】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D.“而都市、官场里,人们淡忘方志敏”表述绝对化,原文为“也许在喧闹的都市里,
在匆忙的官场上,人们早已淡忘了一个叫方志敏的人”,选项忽略了“也许”。
故选Do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
“方志敏本来是可以不死的。1935年1月,他本已冲出国民党重围。但他说,作为领
导人,我不能丢下后面的部队,便又返身回去。后队被敌打散后他又有一次生机,'本来我
可以到白区暂避一下,但念着已有部队回到赣东北,所以决心冒险转回。’这样,他终于被
捕”,在本已安全的情况下,他不忘部队,重返险境,体现他赤胆忠心。
“他知必死,为免与敌啰嗦,遂索一纸,写下:'革命必能取得最后胜利,我愿牺牲一
切,贡献于革命。'敌押他示众,他戴镣铐,昂首立于台上,凛然不可撼”“重读他的狱中
文稿,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他坦然面对死亡”,他被捕后,表现从容,不受诱降,不惧死亡,
可见他从容无畏(宁死不屈)。
“开始,他只求速死。但敌人想诱降他,将他移至优待牢房。于是他便改变主意,尽量
拖延时间,做两件事。一是争取越狱;二是以笔代枪,写文章。他一人背水作战,去做狱吏
和高级囚犯中国民党人的工作。虽不能越狱,但这些人帮他传送出了珍贵的手稿”“这期间
他要不断应付敌人的提审,要做团结动员难友的工作,做争取狱吏的工作。他戴着脚镣手铐,
又有十多年的痔疮,流血化脓,不能平坐。每天平均要完成一千多字,这是何等的意志力”,
他以非凡的意志,多元的方式,在狱中开展革命活动,为后人留下宝贵财富,说明他积极应
变。
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本的艺术特色、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
“他知必死,为免与敌啰嗦,遂索一纸,写下:'革命必能取得最后胜利,我愿牺牲一
切,贡献于革命'”“死是无疑的了,我们为革命而生,更愿为革命而死”“假如我不能生
存,死了,我流血的地方,或者我瘗骨的地方,或许会长出一朵可爱的花来。这朵花你们就
看作我的精神寄托吧!在微风的吹拂中,如果那朵花是上下点头,那就可视为我对于为中国
民族解放奋斗的爱国志士们,在致以热忱的敬礼;如果那朵花是左右摇摆,那就可视为我在
提劲唱着革命之歌,鼓励战士们前进啦”等引用方志敏自己的书稿文字。以烈士自身的经历、
感受来直接表现其精神品质,增强真实性与感染力;
“当时一美国记者曾写道:'在场的人个个沉默不语,连蒋介石的军官也如此.这种沉
默表示了对他毫无畏惧神色的尊敬和同情好人啊!我现在还供着他的灵位呢,每天还
给他念经上香”“叶剑英含泪读罢即赋诗道:'血染东南半壁江,忍将奇迹作奇功。文山(文
天祥)去后南朝月,又照秦淮一叶枫'”,旁人的侧面评价。以外国记者、党内领导人、大
众百姓的多元视角来支撑,增强说服力与震撼力;
“中国史上最有名的狱中文章是文天祥的《正气歌》。共产党领袖中,有瞿秋白狱中
《余多的话》,胸怀坦荡,明月清风;有彭德怀在‘文革’关押中,形成的《我的自述》,堂堂
正正,掷地有声”,作者联想到的同类狱稿。以历史上的同类文章和伟大人格来升华主题,
表现对文明长征中不灭精神的敬佩和赞赏。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T3题。
朱异字彦和,吴郡钱唐人也。异年数岁,外祖顾欢抚之谓异祖昭之曰:“此儿非常器,
当成卿I1广。”既长从师,遍治《主号》,尤明《礼》《易》,涉猎文史,兼通杂艺,博弈
书算,皆其所长。年二十,诣都,尚书令沈约面试之,因戏异曰:“卿年少,何乃不廉?”
异逡巡未达其旨。约乃曰:“天下唯有文义棋书,卿一时将去,可谓不廉也。”其年,上书
言建康宜置狱司,比竺穹,敕付尚书详议,从之。旧制,年二十五方得释褐。时异适二十一,
特敕擢为扬州议曹从事史。寻有诏求异能之士,《五经》博士明山宾表荐异曰:“窃见钱唐
朱异,年时尚少,德备老成,在独无散逸之想处暗有对宾之色器宇弘深神表峰峻观其信行非
惟十室所稀若便负重逛途再有千里之用。”高祖召见,甚悦之,谓左右曰:“朱异实异。”
普通五年,大举北伐,魏徐州刺史元法僧遣使请举地内属,诏有司议其虚实。异曰:“自王
师北讨,克获相继,徐州地转削弱,成愿归罪法僧,法僧惧祸之至,其降必非伪也。”高祖
仍遣异报法僧,并敕众军应接,受异节度。既至,法僧遵承朝旨,如异策焉。中大通元年,
迁散骑常侍。自周舍卒后,异代掌机谋,与篌改换,朝仪国典,诏诰敕书,并兼掌之。每四
方表疏,当局簿领,珞询详断,填委于前,异属辞落纸,览事下议,纵横敏赡,顷刻之间,
诸事便了。侯景谋反.合州刺史鄱阳王范累有启闻,异以景孤立寄命,必不应尔,乃谓使者:
“鄱阳王遂不许国家有一客!”并抑而不奏,故朝廷不为之备。及寇至,城内文武威尤之。
异因惭愤,发病卒,时年六十七。
(节选自《梁书•朱异传》)
10.【考点:文言断句】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独无散逸之想/处暗有对宾之色/器宇弘深/神表峰峻/观其信行非/惟十室所稀若/
使负重遥途/
必有千里之用
B.在独无散逸之想处/暗有对宾之色/器宇弘深/神表峰峻/观其信行非/惟十室所稀/若
使负重遥途/
必有千里之用
C.在独无散逸之想处/暗有对宾之色/器宇弘深/神表峰峻/观其信行/非惟十室所稀若/
使负重遥途/
必有千里之用
I).在独无散逸之想/处暗有对宾之色/器宇弘深/神表峰峻/观其信行/非惟十室所稀/若
使负重遥途/
必有千里之用
11.【考点:文化常识】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门户,可指房屋庭院的出入处,也指要道、必经之地、途径,文中指门第、家庭的地
位等。
B.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其中《礼》初为《仪礼》,后指《礼
记》。
C.廷尉,秦汉时期国家的最高军事长官,掌管天下兵马军务,与丞相、御史大夫合称“三
公”。
D.方镇,指镇守一方的军政大员,如州牧、都督、将军等,也可指相应的机构或管理的
区域。
12.【考点:内容概括】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朱异机敏练达,准确研判军情。针对徐州刺史元法僧请降一事,他从当时形势及人心
等方面做出
准确分析,高祖下令众军接应,法僧遵承朝廷旨意。
B.朱异建言适切,受到破格擢升。他上书言建康宜设狱司,与廷尉品级相同,尚书详议
后同意其意
见;年仅二十一岁,即被破例擢为扬州议曹从事史。
C.朱异才艺卓著,被人赏识荐举。年仅数岁,被外祖称赞将成非常之才;长大后博览群
书,才华横
溢,得到尚书令沈约及《五经》博士明山宾的推荐。
D.朱异身兼数任,失察侯景反心。他代替周舍掌管朝廷机谋,并兼管朝仪国典以及诏诰
敕书的起草
等;针对朝廷应对侯景谋反之事防备不足负有责任。
13.【考点:文言翻译】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因戏异曰:“卿年少,何乃不廉?”异逡巡未达其旨。
(2)异属辞落纸,览事下议,纵横敏赠,顷刻之间,诸事便了。
10.D
11.C
12.C
13.(1)因而与他开玩笑说:“你年轻,为什么不廉洁?”朱异心中迟疑没有明白此话
的意思。(2)朱异挥笔行文,览事决议,才华奔放,机敏多智,顷刻之间,诸事便办妥了。
【解析】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Do解析:原文标点:在独无散逸之想,处暗有对宾之色,器宇弘深,神表峰峻。观其
信行,非惟十室所稀,若使负重遥途,必有千里之用。从语义和结构理解,采取“排同、聚
异、破难”方法,逐项排除,容易断句,“在独无散逸之想”“处暗有对宾之色”“器宇
弘深”“神表峰峻”结构相似,最后选出正确答案。
故选Do
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
C«解析:廷尉:古代中央最高司法审判机构长官,汇总全国断狱数,主管诏狱和修订
律令等事宜。秦汉时期国家的最高军事长官,掌管天下兵马军务,与丞相、御史大夫合称“三
公”的是太尉。
故选Co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尚书令沈约的推荐说法不当,文中没有说沈约推荐他。推荐他的是“《五经》博士明山
宾”,此项属于“张冠李戴”或“于文无据”错误。
故选Co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注意落实得分点:(1)“戏”“逡巡”“旨”。(2)“属辞”“纵横”“敏赡”。(每
题5分,每点1分,句子大意2分)
【参考译文】
朱异字彦和,是吴郡钱唐人。朱异年龄几岁时,外祖父顾欢抚摸着朱异对他祖父朱昭之
说:“此儿不是平常的人,当会成就您家门户。”长大后从师学习,遍学《五经》,尤其明
晓《礼》《易》,涉猎文史,兼通杂艺,博戏、围棋、书法、算术,都是其所擅长的。年二
十岁,至京城,尚书令沈约面试他,因而与他开玩笑说:“你年轻,为什么不廉洁?”朱异
心中迟疑没有明白此话的意思。沈约于是说:”天下唯有文史经义围棋书法这些技艺,你一
时都拿了过去,可称作不廉洁呀。”这年,(朱异)上书言建康宜设狱司,与廷尉品级相同,
诏令交于尚书详议,同意了他的意见。按照旧的制度,年二十五岁才能做官。此时朱异恰好
二十一岁,朝廷破例下令提拔他任扬州议曹从事史。不久有诏令寻求有特殊才能的人士,《五
经》博士明山宾上表推荐朱异说:“我见到钱唐人朱异,年纪尚轻,但品德完备办事精明练
达,在独处时没有散逸的想法,在没有人看见自己的时候仍然神色恭敬有如面对宾客,胸怀
博大深沉,神态仪表高拔不凡。观察他诚信的品行,不只十户人家所稀有,如果让他负重驰
骋于远道,必有千里马的功用。”高祖召见他,极为高兴,对左右的人说:“朱异确实特异。”
普通五年,大举北伐,北魏徐州刺史元法僧遣使者请求带着土地百姓归附,诏令有司商议此
事虚实。朱异说:“自从王师北讨,不断取得胜利,徐州地方势力转而削弱,都想归罪法僧,
法僧惧祸将至,他的投降必不会是假的。”高祖便派遣朱异报告法僧,并敕令众军应接,均
受朱异指挥。到达后,法僧遵承朝廷旨意,正如朱异所预测的。中大通元年,迁任散骑常侍。
自从周舍去世后,朱异代替他掌管朝廷机谋,军事长官的改换,朝仪国典,诏诰敕书起草,
他一并兼管。每当四方进呈表疏,本管职司的文簿,咨询详断,全都堆积在他面前,朱异挥
笔行文,览事决议,才华奔放,机敏多智,顷刻之间,诸事便办妥了。侯景阴谋反叛,合州
刺史鄱阳王萧范多次奏报,朱异认为侯景孤身寄命梁朝,必不会那样做,便对使者说:“部
阳王就是不允许国家有一客人!”并压下启奏不上报,所以朝廷没有对此事做防备。等到侯
景来侵犯时,城内文武官员都责怪他。朱异因此惭愧气愤,发病死去,时年六十七岁。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T5题。
春寒叹
萧立之
一月春寒缩牛马①,束桂薪刍不当价②。
去年霜早谷蕃熟,雨烂秧青无日晒。
深山处处人夷齐③,锄荒饭蕨填朝饥。
干戈满地此乐土,不谓乃有凶荒时。
今年有田谁力种?恃牛为命牛亦冻。
君不见邻翁八十不得死,昨夜哭牛如哭子。
【注】①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马毛缩如猬”;杜甫《前苦寒行》:"牛马毛
寒缩如猬”。牛马被冻得把毛蜷铜起来,像刺猬一样。②意思是“桂”还抵不上“薪”的价
钱。③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采薇充饥,饿死首阳山。
14.【考点:内容赏析】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即扣题,点出春寒降临、酷冷难耐的天气;“缩牛马”渲染春寒严酷。
B.“去年霜早谷蕃熟,雨烂秧青无日晒”进一步追述“束桂薪刍不当价”的原因。
C.“干戈满地此乐土,不谓乃有凶荒时”两句借景抒情,写深山人家遭遇凶荒。
D.耕牛被冻死,邻家老翁恸哭失声,就像死了儿子般,字字血泪,感人至深。
15.【考点: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诗人“叹”什么。(6分)
14.C
15.①叹百姓遭受天寒地冻的自然灾害,春寒薪贵。②叹百姓身处“干戈满地”的动乱
之秋。③叹百姓被迫深山避难,食薇蕨,依旧遭遇“凶荒”。④叹农人赖以耕作的牛被冻死,
农人遭遇凄惨。
【解析】
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及分析概括诗人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借景抒情”错误,应是以叙事寄感慨,为下文的抒情蓄势。在“干戈满地”的动
乱之秋,江南广大地区又遭受着多雨烂秧和天寒地冻的严重自然灾害。这首诗以高度的概括,
深刻的同情,展现出真实的社会生活画面,情调沉郁苍凉。
故选C。
15.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在“干戈满地”的动乱之秋,江南广大地区又遭受着多雨烂秧和天寒地冻的严重自然灾
害。叹百姓身处“干戈满地”的动乱之秋。
“一月春寒缩牛马”,首句即扣题,点出春寒降临、酷冷难耐的天气,泡染春寒严酷的
作用。“束桂薪刍不当价”,这是化用“米珠薪桂”的成语。薪虽贵于桂,但是为了免于冻
死,只得不计高价,忍痛购买,由此愈可见春寒之烈给人们带来的苦痛。
“去年霜早谷蕃熟,雨烂秧青无II晒”。从章法上看,这两句是进一步追述“束桂薪刍
不当价”的原因。“雨烂”、“霜早”引起庄稼歉收,薪刍自当昂贵。饥荒又加春寒,升斗
小民将何以度日呢。
自“深山处处人夷齐”,至“不谓乃有凶荒时”,大意是说伯夷、叔齐为表明气节,不
食周粟,采薇度饥,终至饿死首阳山。那些避难深山的遗民,原来以为兵荒马乱、干戈满地
之际,所居之地尚属世外桃源,岂料到秧烂田中,颗粒未收,连采食薇蕨也不可能了。
最后四句,突然收束到眼前现实中来,作者的感情迸发而出,直抒胸臆:农人以耕田为
命,耕牛被冻死以后,纵使有田,又如何去耕种呢?邻家的八十老翁,遭此惨祸,恸哭失声,
就像死了儿子一般,真正是字字血泪,感人至深。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陶渊明《饮酒》(其五)中,体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意境的两句是“,
(2)李白的《行路难》中通过“,”两句的动作细节刻
画,形象地揭示了他内心的苦闷抑郁。
(3)白居易《琵琶行》中“,”两句由琵琶演奏的声音
联想到珠玉落玉盘的声音,是声音的类比联想。
16.(1)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2)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3)嘈
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背诵和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有:“辨”“投箸”“剑”“嘈”“弹”。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我国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绝非而是有着翔实的数据支撑。根据
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超过6亿多人,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
第二一《中国学生近视高发亟待干预》提到的一组数据也令人:据不完全统计,小
学生近视率约为30%,初中生约为60%,高中生约为80%,大学生约为90%。学生近视呈现高
发、低龄化趋势,原因诸多,电子产品的伤害,学习负担过重,缺少户外运动……防控孩子
近视,已不容丝毫延宕。其中,家长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据调查,孩子近视,
一些家长,认为只要成绩好即可,显然,这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眼睛是心灵的窗
户”,()。
当然,不独防治近视,让孩子身心健康,茁壮成长,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不同以往的
是,相关制度已提出将儿童青少年近视率纳入政府考核指标。只要这一制度发力发威,我们
就有理由相信,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一定能够得到遏制。
17.【考点:成语辨析】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骇人听闻触目惊心刻不容缓不以为然
B.耸人听闻触目惊心刻不容缓不以为意
C.耸人听闻惊心动魄间不容发不以为然
D.骇人听闻惊心动魄间不容发不以为意
18.【考点:辨析修改病句】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超过6亿人,青少年近
视率居世界第一。
B.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至少6亿多人,青少年
近视率居世界第一。
C.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超过6亿人,青少年近视率
居世界第一。
D.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至少6亿多人,青少年近视
率居世界第一。
19.【考点:语言连贯】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如果心灵的窗户被“关”上了,或者蒙了尘,这些近视的学生,不仅无法更好地拥
有出彩人生,也看不清美丽未来
B.如果心灵的窗户被“关”上了,甚至蒙了尘,这些近视的学生,不仅无法更好地拥
有出彩人生,也看不清美丽未来
C.如果心灵的窗户被“关”上了,甚至蒙了尘,这些近视的学生,不仅看不清美丽未
来,也无法更好地拥有出彩人生
D.如果心灵的窗户被“关”上了,或者蒙了尘,这些近视的学生,不仅看不清美丽未
来,也无法更好地拥有出彩人生
17.B
18.C
19.D
【解析】
17.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耸人听闻:指故意
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后感到震惊。结合后文“有着翔实的数据支撑”分析,“绝非”后
应选用“耸人听闻",排除AD。
第二空,触目惊心:看到某种严重的情况引起内心的震动。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
深,震动很大。结合“《中国学生近视高发亟待干预》提到的一组数据”分析,应选用“触
目惊心",排除C。
第三空,刻不容缓:片刻也不能拖延,形容形势紧迫。间不容发: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
或情势危急到极点。结合”不容丝毫延宕”分析,不能拖延,应选用“刻不容缓”。
第四空,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不以为意:不把它放
在心匕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结合后文“认为只要成绩好即可”,可知家长对孩子近
视不重视,应选用“不以为意”。
故选Bo
18.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横线的句子共有两处语病:
一是结构混乱,”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句式杂糅,“根据”“显示”
删去其一,排除AB;
二是成分赘余,“超过6亿多”成分赘余,删去“多”,排除I)。
故选Co
19.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
“‘关'上”与“蒙了尘”两者是选择关系,“甚至”表递进关系,排除BC;“看不
清”和眼睛近视直接相关,所以“看不清美丽未来”应放在前面,排除A。
故选D。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
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抓住绿色转型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
建立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心系民众对
美好生活的向往,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护和促进人权,增强各国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
全感:以国际法为基础,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坚持通过制度和规则来协调规范各国关系。
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主席着眼应对全球性挑战
、促进共同发展繁荣,明确提出了以上四点关于开启人类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的主张。自然是
生命之母、文明之根基,开启人类高质量发展新征程,需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摆脱“守着绿色银行没钱花”的窘迫,真正做到尊
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决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
20.【考点:情境补写】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1.1考点:筛选整合信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体现了可持续发
展观。请结合现实,谈谈你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解。要求:观点明确,条理
清晰。(5分)
20(1)如何开启人类高质量发展新征程;(2)以绿色转型为驱动;(3)以人民福祉
为中心
21.观点:这一思想,深刻阐明保护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不矛盾,饱含谋求人与自然和
谐发展的理念。(意思相近即可2分)现实:如浙江省通过10年的时间对破坏的环境进行
广泛整治,重塑绿水青山的美丽景象。绿水青山,不仅是展示今H浙江的“金名片”,也成
为可持续发展的“聚宝盆”。(3分)
【解析】
20.本题考查学生语蕾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根据“明确提出了以上四点关于开启人类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的主张”以及“?”,
可以推出填:如何开启人类高质量发展特征程?
第二空,“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以国际法为基础”,可以推出句式为“以……为……”:
根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家具销售合同样本
- 景观工程合同的履行期限
- 工程总价固定合同格式
- 2024年购销合同大米
- 房地产分销代理合同
- 2024个人与公司合作协议书
- 工程维护居间合同格式
- 2024年婚前财产协议书示例
- 城市房屋拆迁流程指南
- 合作经营协议书范本经典案例
-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搭配二教案
- TMF自智网络白皮书4.0
- 电视剧《国家孩子》观影分享会PPT三千孤儿入内蒙一段流淌着民族大爱的共和国往事PPT课件(带内容)
- 所水力除焦设备介绍
- 改革开放英语介绍-课件
- pet考试历届真题和答案
- 《企业员工薪酬激励问题研究10000字(论文)》
- 大学英语三级B真题2023年06月
- GB/T 7909-2017造纸木片
- GB/T 25217.6-2019冲击地压测定、监测与防治方法第6部分:钻屑监测方法
- 中医学课件 治则与治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