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43.040.60
T2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26134—202X
代替GB26134-2010
乘用车顶部抗压强度
Roofcrushresistanceofpassengercars
征求意见稿
本稿完成日期:20220408
在提交反馈意见时,请将您知道的相关专利连同支持性文件一并附上。
GB26134-202X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GB26134-2010《乘用车顶部抗压强度》,与GB26134-2010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
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天窗”的定义(见3.1);
——删除了“可更换车顶”(见2010年版的2.1)的定义,原因是可更换车顶与高顶定义有重叠,
高顶定义已涵盖可更换车顶。
——更改了车辆施加载荷限值(见第4章,2010年版的第3章);
——增加了头部模型受力限值(见第4章);
——增加了车辆定位时对车辆俯仰角的要求(见5.1);
——增加了车辆前排外部座椅的调整方法(见5.2);
——增加了头部模型的要求(见5.3);
——增加了车辆型式变更与扩展(见第6章);
——增加了实施日期(见第7章)。
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本文件于2010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II
GB26134-202X
乘用车顶部抗压强度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乘用车顶部抗压强度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M1类车辆,不适用于敞篷车。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11551汽车正面碰撞的乘员保护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天窗roofpanel
固定的或可活动的(滑动和/或角度开启)车顶盖板。
3.2
高顶raisedroof
车顶上突出的区域。
3.3
前排座椅区域上部车顶roofoverthefrontseatarea
前排外侧座椅处于最后位置时,座椅H点向后162mm的横向垂直平面前方的车顶部分。
注:包括风窗玻璃装饰条。
3.4
风窗玻璃装饰条windshieldtrim
风窗玻璃和车顶外表面间任何饰件。
4技术要求
1
GB26134-202X
按照第5章规定的试验方法,对于车身结构对称的车辆,随机选取一侧施加载荷(若车身结构不对
称,则选取车身结构较弱一侧施加载荷),施加载荷为车辆整备质量的3.0倍或45.0kN(取两者较小值)。
当载荷达到规定值时,加载装置下表面的移动量应不大于127mm,头部模型受力应不大于222N(g取9.8
N/kg)。
5试验方法
5.1支撑车辆使其轮胎离地,将车辆门槛梁下翻边和车架(如果适用)刚性固定在水平面上,在车辆
两侧门槛梁测量纵向俯仰角,车辆纵向俯仰角为0°±0.5°。测量水平面与车辆两侧门槛梁下表面基
准参考点的垂直距离,车辆两侧的垂直距离的差值应不大于10mm。关闭所有车窗,关闭并锁止所有车
门,关闭所有天窗和遮阳帘。拆除车顶行李架和其他非结构件。
5.2车辆前排外侧座椅按如下方法调整至规定位置:
a)座椅腰部支撑调节,使腰部支撑处于其最低的、完全缩回或收缩的位置;
b)座椅的其他可调节装置或座椅的其他支撑装置,使其处于最低或未展开的位置;将任何可调节
的头枕置于最高和最前位置;座椅靠背调节到制造厂规定的设计位置,如果没有指定位置,则
将座椅靠背调节到从铅垂面向后倾斜25°角的位置;
c)对于纵向可调节的前排外侧座椅,应使其位于行程的中间位置或者最接近于中间位置的向后位
置锁止。如果在垂直方向上可单独调节,应调整至制造厂规定的设计位置或中间位置。
5.3按照5.2的规定将车辆前排外侧座椅调整到规定位置,按照GB11551的规定安装三维H点装置,
三维H点装置的小腿长度调整到414mm,大腿长度调整到401mm。保持三维H点装置位置不变,左右
两侧的躯干配重块各卸下两个,并换成较大的头枕测量装置的躯干配重块,安装头枕测量装置到三维H
点装置上,调整头枕测量装置使其处于水平。测量和记录头枕测量装置顶部中心在车辆上的位置,从车
辆移出三维H点装置和头枕测量装置,拆除车辆前排外侧座椅和地毯。在前排外侧座椅位置车身地板上
安装头部模型,头部模型为直径165mm刚性半球,质心位置装有三轴向力传感器。调整头部模型固定
支架,使其顶部中心与头枕测量装置顶部中心位置重合。
5.4加载装置为刚性块,其下表面为1829mm×762mm的平整矩形表面。按图1所示定位加载装置,
使其纵轴前倾角为水平面向下5°±0.5°(侧视图),且平行于过车辆纵向中心线的垂直面;横轴外
倾角为水平面向下25°±0.5°(正视图)。
2
GB26134-202X
图1加载装置定位示意图
5.5调整加载装置至规定的位置:
a)向下调节加载装置,使其与车顶表面发生接触;
b)调整加载装置,使其下表面纵向中心线与车顶初始接触点或初始接触区域中心线处于不大于
10mm的范围内;加载装置下表面的前缘中点应位于车顶外表面最前点再向前254mm的横向
垂直平面不大于10mm的范围内,车顶外表面最前点包括位于穿过车辆纵向中心线的纵向垂直
平面上的风窗玻璃装饰条。
5.6如果试验车辆为高顶车辆,按照5.5的规定调整加载装置位置,若加载装置与车顶的接触点位于
前排座椅区域上部车顶后部的高顶上时,应调整加载装置位置使其下表面后缘的中点位于距前排座椅区
域上部车顶最后的横向垂直平面不大于10mm的范围内。
5.7使加载装置沿垂直于下表面的方向,向下直线移动,不应出现转动,加载速度不大于13mm/s,
直至达到第4章规定的载荷,试验应在120s内完成。
5.8测量加载装置下表面的移动量,该移动量是加载装置下表面开始加载的初始位置,与达到第4章
规定的施加载荷时对应位置之间的距离。
6车辆型式变更与扩展
在下列方面没有差异的某一类型车辆:
a)车身结构型式相同;
b)天窗数量和结构型式相同;
c)车身乘员舱内部尺寸相同或减小,骨架尺寸相同或加强;
d)整车整备质量相同或减小,或增大不超过5%;
e)车身骨架材料种类相同。
7标准实施过渡期
3
GB26134-202X
7.1对于新申请型式批准的车型,自本文件实施之日起开始执行;
7.2对于已获得型式批准的车型,自本文件实施之日起第13个月开始执行。
4
GB26134-202X
目次
前 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技术要求.............................................................................................................................................................1
5试验方法.............................................................................................................................................................2
6车辆型式变更与扩展.........................................................................................................................................3
7标准实施过渡期.................................................................................................................................................3
I
《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通用要求》(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图1汽车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标准体系
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国家标准体系见下表3。
表3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国家标准体系
序号类别标准编号标准名称进展状态
1GB/T34013-2017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产品规格尺寸已发布
汽车动力蓄电池编码规则已发布
2通用要求GB/T34014-2017
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通用要求(2021
320213562-T-339制定中
下达计划)
GB/T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理规范第1
4已发布
38698.1-2020部分包装运输规范
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理规范第2
520205114-T-339报批
部分回收服务网点
管理规范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理规范第3
6/待制定
GB/T38698部分综合利用信息管理
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理规范第4
7/待制定
部分装卸搬运规范
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理规范第5
8/待制定
部分存储规范
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梯次利用第1
9GB/T34015-2017已发布
部分余能检测
GB/T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梯次利用第2
10已发布
34015.2-2020部分拆卸要求
梯次利用GB/T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梯次利用第3
11已发布
GB/T3401534015.3-2021部分梯次利用要求
GB/T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梯次利用第4
12已发布
34015.4-2021部分梯次利用产品标识
GB/T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梯次利用第5
13制定中
34015.5-XXXX部分可梯次利用设计指南(2022立项)
19
QC/TXXXXX—XXXX
附录F
(资料性)
耐久性试验计算模型
F.1在汽车上安装位置的典型温度模型
F.1.1在汽车安装位置的平均温升
终端在汽车上不同安装位置的平均温升如表F.1所示。
表F.1不同安装位置的温度模型和平均温升
汽车上的安装位置位置温度模型位置平均温升(△T)
无特殊的要求136K
乘客舱内太阳直射处246K
F.1.2在不同温区的占比
终端的位置温度模型1见表F.2,位置温度模型2见表F.3。
表F.2位置温度模型1
温度(T.i)温度占比(Pi)
℃%
-406
2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猪姜片吸虫病》课件
- 地理(内蒙古)-【八省联考】河南、山西、陕西、内蒙古、四川、云南、宁夏、青海八省2025年高考综合改革适应性演练联考试题和答案
- 《知识大考验》课件
- 小学一年级10以内连加连减口算练习题
- 出凝血疾病的实验诊断学思路-2019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
- 作业姿势的分类分析及抗疲劳方案
- 2019工程伦理慕课答案(2019秋)习题及期末答案
- 2022年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单招面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加减法练习题
- 物流运输客服工作经验
- 江苏省苏州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统编版期末考试((上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供应链年终总结报告
- 体育训练服务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 肝性脑病的护理课件-
- 2024年丢失物品索偿协议书模板
- 2025年八省联考新高考 语文试卷
- 建筑物拆除场地清理垃圾外运施工方案
- 内部调查与举报制度
- ISO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培训资料
- 《卖火柴的小女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共两课时)
- 山东省东营市(2024年-2025年小学四年级语文)统编版期末考试(上学期)试卷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