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浙南某校2021-2022学年高一年级上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浙江省浙南某校2021-2022学年高一年级上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浙江省浙南某校2021-2022学年高一年级上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浙江省浙南某校2021-2022学年高一年级上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浙江省浙南某校2021-2022学年高一年级上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南名校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四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9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题。

材料一:

十八世纪德国学者莱辛的《拉奥孔》是近代诗画理论文献中第一部重要著作。从前人们相信诗画同

质,直到莱辛才提出丰富的例证,用动人的雄辩,说明诗画并不同质。

据传说,希腊人为了夺回海伦,举兵围攻特洛伊城,十年不下。最后他们佯逃,留着一匹腹内埋伏

精兵的大木马在城外,特洛伊人看见木马,杷它移到城内。典祭官拉奥孔当时极力劝阻,说留下木马是

希腊人的诡计。他这番忠告激怒了偏心于希腊人的天神。当拉奥孔典祭时,河里就爬出两条大蛇,把拉

奥孔和他的两个儿子一齐绞死了。

这是罗马诗人维吉尔《伊尼特》第二卷里最有名的一段。十六世纪在罗马发现的拉奥孔雕像似以这

段史诗为蓝本。莱辛拿这段诗和雕像互较,发现几个重要的异点。因为要解释这些异点,他才提出诗画

异质说。

据史诗,拉奥孔在被捆时放声号叫;在雕像中他的面扎只表现一种轻微的叹息,具有希腊艺术所特

有的恬静与肃穆。为什么雕像的作者不表现诗人所描写的号啕呢?希腊人在诗中并不怕表现苦痛,而在

造型艺术中却永远避免痛感所产生的面孔筋肉挛曲的丑状。在表现痛感之中,他们仍求形象的完美。

其次,据史诗,那两条长蛇绕腰三圈,绕颈两圈,而在雕像中它们仅绕着两腿。因为作者要从全身

筋肉上表现出拉奥孔的苦痛,如果依史诗,筋肉方面所表现的苦痛就看不见了。同理,雕像的作者让拉

奥孔父子赤裸着身体,虽然在史诗中拉奥孔穿着典祭官的衣服。

莱辛推原这不同的理由,作这样一个结论:“图画和诗所用的模仿媒介或符号完全不同,图画用存

于空间的形色,诗用存于时间的声音。……全体或部分在空间中相并立的事物叫作‘物体',物体和它

们的看得见的属性是图画的特殊题材,全体或部分在时间上相承续的事物叫作'动作',动作是诗的特

殊题材”。

换句话说,画只宜于描写静物,诗只宜于叙述动作。静物各部分在空间中同时并存,这种静物不宜

于诗,因为诗的媒介是在时间上相承续的语言。比如说一张桌子,画家只需用寥寥数笔,使人一眼看到

就明白它是桌子。如果用语言来描写,你须从某一点说起,说它有多长多宽等等,说了一大篇,读者还

不一定马上就明白它是桌子。

诗只宜叙述动作,因为动作在时间上先后相承续,而诗所用的语言声音也是如此。这种动作不宜于

画,因为一幅画仅能表现时间上的某一点,而动作却是一条绵延的直线。比如说,“我弯下腰,拾一块

石头打狗,狗见着就跑了",用语言来叙述这事,多么容易,但是如果把这简单的故事画出来,画十幅、

二十幅,也不一定使观者一目了然。

但是谈到这里,我们不免有疑问;画绝对不能叙述动作,而诗绝对不能描写静物么?莱辛也谈到这

个问题,他说:“图画也可以模仿动作,但是只能间接地用物体模仿动作。……诗也能描绘物体,但是

也只能间接地用动作描绘物体。”

换句话说,图画叙述动作时,必化动为静,以一静面表现动作的全过程:诗描写静物时,亦必化静

为动,以时间上的承续暗示空间中的绵延。

(摘编自朱光潜《诗论》)

材料二:

《拉奥孔》所讲绘画或造型艺术和诗歌或文字艺术在功能上的区别,已成老生常谈了。它的主要论

点——绘画宜于表现“物体”或形态,而诗歌宜于表现“动作”或情事,中国古人也浮泛地讲过。晋代

陆机分划“丹青”和“雅颂”的界限,说:“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这里的“物”是“事”

的同义字。邵雍有两首诗说得详细些:“史笔善记事,画笔善状物,状物与记事,二者各得一”;“画

笔善状物,长于运丹青。丹青入巧思,万物无遁形。诗笔善状物,长于运丹诚。丹诚入秀句,万物无遁

情”。

但是,莱辛的议论透彻深细得多,他不仅把“事”“情”和“物”“形”分开,还进一步把两者各

和时间与空间结合;作为空间艺术的绘画、雕塑只能表现最小限度的时间,所画出、塑出的不可能超过

一刹那内的物态和景象,绘画更是这一刹那内景物的一面观。我联想起唐代的传说:“客有以《按乐图》

示王维,维曰:'此《霓裳》第三叠第一拍也。'客未然,引工按曲,乃信。”宋代沈括《梦溪笔谈》

批驳了这个无稽之谈:“此好奇者之,凡画奏乐,止能画一声。”“止能画一声”五字也能帮助我们了

解一首唐诗。徐凝《观钓台画图》:“一水寂寥青霭合,两崖崔萃白云残。画人心到啼猿破,欲作三声

出树难。”画家挖空心思,终画不出“三声”连续的猿啼,四为他“止能画一声”。徐凝很可以写“欲

作悲鸣出树难”,那不过说图画只能绘形而不能“绘声”,他写“三声”,寓意精微,就是莱辛所谓绘

画只表达空间里的平列,不表达时间上的后继,所以画家画“一水”加“两崖”的排列易,画“一”而

“两”,“两”而“三”的连续“三声”难。

(摘编自钱锤书读《拉奥孔》)

1.下列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莱辛不一定是历史上质疑“诗画同质”观念的第一人,他的《拉奥孔》在近代诗画理论中产生

了广泛影响。

B.诗歌《拉奥孔》既呈现了拉奥孔被缠绞的表情,又不让这表情表现为丑态,体现了希腊艺术恬

静与肃穆的一面。

C.雕塑《拉奥孔》与史诗记载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三处:一是拉奥孔的表情,二是大蛇缠身的部位,

三是人物穿衣与否。

D.莱辛的《拉奥孔》认为,由于诗和画拥有不同的媒介和符号,所以形成了各擅胜场的题材范围。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于诗歌是时间的艺术,在描述一件事情时,即使是高明的绘画也不如诗歌来得生动和明白。

B.绘画虽是对所画对象某一瞬间的定格,但是也可以间接地用物体模仿动作。

C.“红杏枝头春意闹”“春风又绿江南岸”“两山排阚送青来”等诗句,化动为静,以动作来描

绘景致。

D.沈括质疑了唐代传说,从这个例子可判断,后人关于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说法其实

没有道理。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莱辛“诗画异质”观点的一项是()(3分)

A.诗以空灵,才为妙诗,可以入画之诗尚是眼中金屑也。

B.图画可以画爱神向一个人张弓瞄准,而诗歌则能写一个人怎样被爱神之箭射中。

C.诗和画的圆满结合,就是情和景的圆满结合,也就是所谓的“艺术意境”。

D.文者无形之画,画者有形之文,二者异迹而同趣。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证思路。(4分)

5.嵇康诗有“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一句,顾恺之说画“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请结合材料,

谈谈你对此的理解。(6分)

(二)现代文阅读11(本题共4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当痛苦大于力量的时候

王小鹰

1我认识他是在我们家附近的街心花园里,那时还没上小学。奶奶每星期从保育园接我回家,路过

那小小的三角花园,我指着他的雕像问:“他叫什么名字?"奶奶摇摇头,奶奶知道秦香莲和王宝钏,但

不知道这个有着卷曲鬓角的男人是谁。后来读书了,老师讲了老渔夫和小金鱼的故事,并带我们到那三

角花园,指着他说:“那个美丽的故事就是他写的,他叫普希金。”

2汽车愈来愈靠近米哈伊洛夫斯克村,我的心情从焦虑逐渐趋于宁静。刚到普斯科夫的时候,听导

游小姐说普希金父母的庄园不开放,我们全都急了起来,导游小姐多方努力,终于遂了我们的夙愿。

3穿过五彩斑斓的矮树林,满地的落叶在脚下咔嚓咔嚓作响,像是大地絮絮地向我们诉说一个古老

的故事。没有其他参观的人,雨雾横亘处传出间歇的碉啾鸟鸣。大家无意言谈,都静静地品尝着悠远的

诗意。我仿佛看见一个忧郁的白衣少女,正沿着落叶铺满的小路缓缓地走来,她就是达吉雅娜,我最钟

爱的女性。1824年普希金遭受当局的迫害,被押解到米哈伊洛夫斯克村流放,他在这里完成了《叶甫

盖尼•奥涅金》的重要章节。记得在大学中文系读书的时候,曾经为了书中的女主人公达吉雅娜与同学

们争论。有的同学不喜欢她,认为她拒绝奥涅金的求爱,是为了维护地贵妇人的名声与地位而压种本性:

我却以为她拒绝奥涅金,是因为她看透了奥涅金只是在追求围绕她贵妇人身份的显赫与虚荣,而那些正

是达吉雅娜所厌恶的。她的感情真挚、道德纯洁、性格坚忍,虽不合时宜却具有永久的魅力。

4一位年轻女子款款地走来,短发,着呢裙,碧篮的大眼。不是幻觉,也不是达吉雅娜,她是米哈

伊洛夫斯克村的讲解员,毕业于列宁格勒大学的高才生。她的气度与庄园的气氛很相配,她讲话很有条

理,娓娓动听,向我们介绍普希金在流放中的生活。

5普希金是一位伟大的俄罗斯民族诗人。在普斯科夫,我们与两位当地作家交谈时探讨过普希金的

性格发展,他出身贵族却具有火般的爱国热情与进步的自由思想,因此屡遭沙皇迫害。他的思想转变是

曲折而复杂的,他曾经写过几首支持沙皇进攻波兰的诗,作品中也一度出现怀疑和悲观,然而如今世界

上恐怕没有人会怀疑普希金的伟大了。普斯科夫的作家说,他们出了普希金的选集三卷本,收集了普希

金的最优秀的作品。而我以为应该为普希金出全集,让后人了解一个完整的、复杂的、真正的普希金。

6到米哈伊洛夫斯克村前我们先去圣山寺院拜谒普希金之墓,他与他的父母葬在一起,竖着一尊简

朴的锥形石碑,在小小纪念堂里,鲜花丛中有普希金的石膏面模,是从普希金的遗体上合下来的。四壁

挂着巨幅油画,描绘了风雪天他与丹特士决斗的情景以及临终前他不可名状的痛苦。普希金的死因从来

众说纷纭,有人说他仅为爱情而死,亦有人说丹特士其实是沙皇派的杀手。普希金的妻子是莫斯科公认

的第一美人,经常出入于上流社交场合。当他收到那些有关他妻子的匿名信时,他感到的不是妒忌,而

是人格上的侮辱。几年前沙皇为了让普希金的妻子能出入宫廷舞会,赠给普希金“宫延近待”的职务,

他说:“我宁愿做奴求,却永远不愿做弄臣!”普希金是为了维护人格的尊严而向丹特士挑战的。监视、

流放,政治上的迫害都没有像人格受侮辱这样不可忍受,于是他奋起反抗社会的舆论。他并不是去寻找

死亡,他是如战士那样视死如归。纪念堂里那福描绘普希金临终情景的油画下面,写着普希金的遗言:

“我的痛苦已经大于我的力量了!”这样巨大的痛苦显然不仅仅是来自妻子的不贞,还有人格上的、事

业上的种种,与其说诗人死于丹特士的子弹,不如说他是被当时沙皇统治下的压抑和黑暗窒息而死的。

普希金是被来自社会的巨大病苦吞噬的,因此他的死也不是属于个人的。

7细蒙蒙的雨一直似有似无地飘着,我们在米哈伊洛夫斯克村寻觅诗人的踪迹,心里沉淀着怀念、

景仰与惆怅。我想起古人有一句话:崂晚者易缺,皎皎者易污。天才能感受到庸人感觉不到的痛苦,故

而他们往往比庸人承担多得多的痛苦,故而他们的生命往往是那样的短暂而璀璨。人们是喜欢天才的命

运还是庸人的生活呢?彩色的落叶铺满的林荫道在雨雾中静悄悄地延伸,就像我遏止不住的思绪……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童年时代的一段记忆开头,既点出了作者与普希金结缘之早,也自然地引出下文对访问

普希金流放地的期待。

B.当地出版的普希金选集收集了他最优秀的作品,作者认为应该为普希金出全集,让人们了解完

整、复杂、真正的普希金。

C.作者写达吉雅娜,是为了衬托普希金的形象并下文写普希金不幸的命运作铺垫。

D.文章结尾,作者由普希金的痛苦和命运生发开去,将“喜欢天才的命运还是庸人的生活”这一

问题置于读者面前,启人深思。

7.本文有几处景物描写和《荷塘月色》的景物描写的作用有什么不同?(4分)

8.普希金的临终遗言“我的痛苦已经大于我的力量了!”对全文具有统摄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9、根据文章第6段的内容,运用第一单元“意象选择”和“语言锤炼”的手法,写一首纪念普希金的

小诗。行数不少于6行,不超过10行。(7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比耳,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关中自不呆叛,民

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

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轼日:“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日河

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锚以出,筑东南长

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

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徒知湖州,上表以谢。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御史李定等摭其表语,并

媒集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轼

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四年知杭州。杭本近海,地泉咸苦,居民稀少。唐则求李泌,始引西湖水作六井,民是于水。白居

易又浚西湖水入漕河,自河入田,所溉至千顷,民以殷富。湖水多蔚,自唐及钱氏,岁辄浚治,宋兴,

废之,蔚积为田,水无几矣。轼见茅山一河,专受江湖,盐桥一河,专受湖水,遂浚二河以通漕。复造

堰闸,以为湖水蓄泄之限,江湖不复入市。以余力复完六井。又取药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提

以通行者。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杭人名为苏公堤。轼二十年间,再莅杭,有德于民,

家有画像,饮食必祝。又作生芍以报。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

吾侪小人当效命

B.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

侪小人当效命

C.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日/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

侪小人当效命。

D.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

小人当效命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冠”又称“加冠”“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成年时举行加冠的礼仪。后代冠礼虽废,

但仍保留“加冠”“已冠”“弱冠”等说法。

B.“元昊”,党项族,西夏的开国皇帝,在位时对北宋作战,连续夺得胜利,扩展、确立了西夏的疆

域。

C.“刺史”在唐朝是指中央派去各州监察、审核的官员,属官有长史、司马等。

D.“生祠”是古代信仰民俗,指为活着的人建立祠庙,而加以奉祀。

12.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轼家教良好,学识广博。母亲程氏亲口把书上知识传授他,等到弱冠,博通经史,写文章每天可

以写数千字。

B.苏轼恪尽职守,不因循守旧。任职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时,百姓贫困差役繁重,衙吏相继破产。

苏轼访察其利弊所在,修订衙规,从此害处减少了一半。

C.苏轼虽受小人陷害,却随缘自适。苏轼遭受陷害,被捕入狱,但出狱被贬黄州后,却能与农夫老翁

融洽相处,并自号“东坡居士”。

1).苏轼一心为民,政绩卓著。在杭州首次任职时,苏轼就疏通茅山、盐桥二河来通航运,建造了坝堰

闸门,用来作为只积蓄湖水的枢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3分)

(2)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3分)

14.某同学在学习课文《赤壁赋》时,又找到了《宋史•苏轼传》进行比较阅读,发现两文在表达方式

上很大的不同,请你帮他概括出古代文赋和历史人物传记在表达方式上的不同。(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5~16题。

听蜀僧浚弹琴

(唐)李白

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②,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③,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①绿绮,古代著名的琴。②挥手,语出嵇康《琴赋》“伯牙挥手,钟期听声③流水,《列子•汤

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日:'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

钟子期曰:'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琴歌

(唐)李颁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

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深水后楚妃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清淮奉使千馀里,敢告云山从此始

【注释】①广陵客:这里指善弹琴的人。②《深水》、《楚妃》:琴曲名。③清淮:地名,地近淮水。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听蜀僧浚弹琴》首联“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说明这位琴师是从四川峨眉山下来的,简短的十

个字,把这位音乐家写得很有气派,表达了诗人对他的倾慕。

B.《听蜀僧浚弹琴》颔联侧面描写蜀僧弹琴。“为我”二字表明弹者与听者的友情。“挥手”是用典来

描摹弹琴的动作,语出嵇康《琴赋》'‘伯牙挥手,钟期听声

C.《琴歌》首句写友人饯别宴席,“欢”字渲染宾主推杯换盏、其乐融融的热闹气氛。

D.《琴歌》末联写作者听了琴曲后,想到自己将奉命出使千里之外的清淮,别宴上缕缕琴音不禁牵动他

无限的乡思与愁思,仕途之累使他深感厌倦,因此作者萌生了的归隐之情。

16.某同学在学习《琵琶行》时,觉得古代描写音乐的诗歌值得玩味,又搜集了《琴歌》《听蜀僧浚弹琴

两首描写音乐的诗歌进行群诗研读,并根据这三首歌,概括出了古代描写音乐的诗歌在内容情感和写作

手法的共同特点,尝试写一篇关于“古代写音乐的诗歌鉴赏”的论文,请帮助他完善写作的两个主要论

点。请分析三首诗在描写音乐上的共性,根据提示语境,在①一⑥处填写上关键词句。(6分,每空1

分)

古代描写音乐的诗歌共性研究

(1)从内容上看,这类诗歌都是从①和②两个角度进行描写的。

从情感上看,作者都在③O

(2)从写作手法上看,作者都采用了④和⑤相结合的描写手法。

从修辞手法上看作者在描写音乐时,大多采用了⑥的修辞手法,化抽象无形

为具体形象。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出自《劝学》中的“青出于蓝”一词,现在常比喻学生向老师学习又超过老师,韩愈《师说》中

的“,”两句意思与此相近。

(2)白居易《琵琶行》中用“,”来表现琵琶女内心的

怨愤,即使在演奏间歇仍能使读者感受至深。

(3)陶渊明《归园田居》中“,”两句化用《老子》“邻国相望,鸡犬之

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描绘心中的理想世界。

三、考点链接—寒假作业和整本书阅读(共16分)

(一)寒假作业检测(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8~20题。

邵晔,字月华,其先京兆人。唐末丧乱,曾祖岳挈族之荆南谒高季兴,不见礼,遂之湖南。晔幼嗜

学,耻从辟署。太平兴国八年,擢进士第,解褐,授邵阳主簿。……景德中,假光禄卿,克交阻安抚国

信使。会黎桓死,其子龙钱嗣立,兄龙全率兵劫库财而去,其弟龙廷杀钺自立,龙廷兄明护率扶兰岩兵

攻战。晔驻当冬,以事上闻,改命为缘海安抚使,许以便宜设方略。晔贻书安南.谕朝廷威德.俾速定

位。明护等即时听命.奉龙廷主军事。初,诏晔俟其事定,即以黎桓礼物改赐新帅。晔上言:“怀抚外

夷,当示诚信,不若俟龙廷贡奉,别加封爵而宠赐之。”真宗甚嘉纳。使还,改兵部员外郎,赐金紫。

初受使假官钱八十万市私觌物及为安抚已偿其半余皆诏除之尝上《宜州山川》等四图颇详控制之要。俄

判三可三勾院,坐所举季随犯赃,晔当削一官,上以其远使之勤,止令停任。……

(节选自《宋史•邵晔传》,有删改)

1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初受使假/官钱八十万/市私觌物/及为安抚/已偿其半/余皆诏除之/尝上《宜州山川》等四图/颇详控

制之要/

B.初受使/假官钱八十万/市私觌物/及为安抚/已偿其半余/皆诏除之/尝上《宜州山川》等四图/颇详控

制之要/

C.初受使/假官钱八十万/市私觌物/及为安抚/已偿其半/余皆诏除之/尝上《宜州山川》等/四图颇详控

制之要/

D.初受使/假官钱八十万/市私觌物/及为安抚/己偿其半/余皆诏除之/尝上《宜州山川》等四图/颇详控

制之要/

1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日华,邵晔的字。古人名与字在意义上形成关联,“晔”意思是光明灿烂,与日华相符。

B.岭表,岭,特指大庾岭等五岭;表,“外”的意思,指方位上的“南”,岭表就是岭南的意思。

C.三司,古代的官署制度,历代有所不同。宋代的“三司”是指盐铁司、度支司和户部司。

D.解褐,古代“褐”指古时贫贱的人或地位卑贱的人穿着的粗布短衣。意思是穿上平民所穿的衣服。

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晔贻书安南,谕朝廷威德,俾速定位。

(~)整本书阅读(本题共3小题,6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1~23题。

21.《红楼梦》第四回“护官符”的情节中,哪一句是形容薛家富贵滔天的?(2分)()

A.白玉为堂金作马

B.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C.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请来金陵王

D.珍珠如土金如铁

22.《红楼梦》第四回“护官符”的章节,与“金陵十二钗副钗”中的哪一个人物最相关联?(2分)

()

A.湘云B.宝钗C.香菱D.黛玉

23.结合《乡土中国》第五章《系维着私人的道德》的相关理论,解释下列现象。(2分)

《红楼梦》第四回,贾雨村攀附贾家后得以官复原职,在应天府任上审理薛蟠打死冯渊的命案,得

知薛蟠属于“护官符”上的四大家族,便胡乱判了此案。

这个现象表明了0

四、写作(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

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李大钊

学习之道,含义丰富。学习之道就是成长之道,青春之道。青春的价值,不在于成功,而在于通过

学习和实践而成长,在为未来的成功奠基,在为国家民族贡献力量。请综合上述材料,结合“青春的价

值”和“学习之道”的单元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

少于800字。

高一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3分)B

2.(3分)B

3.(3分)B

4.(4分)材料一围绕莱辛《拉奥孔》提出的“诗画异质”观,从缘由、推论到结论,纵向展开,引述

其观点,并结合作者个人的理解,以举例、引证的方法加以阐释;②材料二点出莱辛“诗画异质”的核

心观点后,以札记形式列举中国古人关于诗画关系的相关讨论,与莱辛观点形成照应。

5.(6分)①根据莱辛的观点,绘画宜于描写静物而诗歌宜于叙述动作,“手挥五弦”和“目送归鸿”

这两句诗都含有动作;②而作为空间艺术的绘画只能表现最小限度的时间;③与“手挥五弦”相比,“目

送归鸿”包含更长的时间先后承续的过程,所以更难以被转化为绘画。

6.(3分)C作者写达吉雅娜,是因为达吉雅娜是作者最钟爱的女性,她的个性虽不合时宜却具有永

久的魅力;她与作者的青春记忆有关。

7.(4分)①本文是记人为主的文章。本文的景物(环境)描写的作用渲染氛围,烘托情感。渲染氛

围,烘托寻访者的对普希金的怀念、景仰与惆怅之情。

②《荷塘月色》是写景为主的文章。《荷塘月色》景物描写的主要作用是描写景物,借景抒情。作者在

文中写了荷塘月色的美丽景象,又通过这些景象含蓄而委婉地抒发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对自由的

渴望,梦想超脱现实却又不能的复杂的思想感情。文中对荷塘月色的美丽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它的无限的

喜爱之情。

8.(6分)①临终遗言是理解普希全人生悲剧的线索,它将昔希金个人不幸与时代痛苦联系起来,揭

示出他人生悲剧的深层原因;②临终遇言是统摄全篇的“文眼”,文章的标题由此而来;作者的情感抒

发、思想表达也都与言临终遗言有密切关系。

9.诗歌(7分)评分标准:有标题、诗分行给1分。意象选择有诗意给2分。语言锤炼有韵律、有诗味

给2分。扣住第6段主要内容和纪念普希金的任务给2分。主要看语言,有诗意功底好的可打满分,一

般叙述重复材料的不超过3分。

诗歌参考示例:

写给普希金

高加索的铁链,锁不住你自由的心:

伏尔加河的波涛,是你澎湃的心音;

天寒地冻,封不住你热情的身;

面对压迫和污蔑的毒箭,你断然举起了枪,射向敌人。

你却倒下了,但从你冰冷的弹孔里流出了血色的黎明。

专制和金钱的鬼魅有时还在今天的世纪里行走,

我们依然呼唤你锋利的剑,桀鹫的魂!

10.(3分)C

11.(3分)C(C项,唐朝刺史是州最高行政长官,而非中央派去各州监察、审核官员,汉代才是。)

12.(3分)D(D项,”在杭州首次任职时”表述错误,从“再莅杭”可以看出。”用来作为只积蓄

湖水的枢纽”表述错误,原文“以为湖水蓄泄之限”可知,还可以用来排泄湖水。)

13.(1)(3分)苏轼住在堤上,路过家门也不进去,派官吏分段防守,最终保全了这座城。

(庐:名词用作动词,建房居住。堵:五版为一堵,可以译为段。卒:最终。全:保全。)

(2)(3分)不断流逝的就像这江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但是最终并没有增

加或减少。

14、(5分)①《宋史•苏轼传》是人物传记,是史书,讲究客观真实,所以,以叙事为主1分。在叙

事中刻画人物。作者没有发表看法,但也流露出作者对苏轼的赞赏的情感1分。(2分)

②《赤壁赋》是文赋。以文为赋,骈(整)散结合,采用主客对话1分的结构方式,将写景(描写是抒

情、议论(说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1分,表达了作者由虽身处逆境却仍然热爱生活的积极乐观的人生

态度1分。(3分)

15.(3分)B.《听蜀僧浚弹琴》颔联正面描写蜀僧弹琴。

16、(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