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教案第八单元《天工开物》两则-1_第1页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教案第八单元《天工开物》两则-1_第2页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教案第八单元《天工开物》两则-1_第3页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教案第八单元《天工开物》两则-1_第4页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教案第八单元《天工开物》两则-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工开物》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及对策:本文两篇文章《稻》和《冶铁》从体裁方面来说都是科技说明文,学生对课文所涉及到的农业和手工业知识了解有限,许多学生可以说是“不识稼穑,不辨黍麦”,不了解水稻经历了怎样复杂繁琐的种植过程才被端上饭桌的,更不要说冶铁技术了。生活中学生缺少观察实践的机会,书中所讲与学生生活相距甚远。针对这种情况,我策略有三:1、细读原文,吃透文章。2、图表梳理,化繁为简。3、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有更直观的理解。教学目标:1、预习环节引导学生掌握重要文言词语,疏通文意。2、通过对文段的细致解读,明晰《稻》一文所介绍的稻种类别、种植步骤、收获成熟周期以及一些特殊品种等知识点。3、引导学生运用图表法归纳总结《冶铁》一文的知识点。4、了解封建时代文人冲破科举考试的束缚,转而关注民生问题,献身科技事业的伟大精神,认识中国古代科技曾经有过的辉煌成就,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比较归类,指导学生运用图表分析文本内容。2、引导学生明白作者重农、惜农、敬农的意识。教学过程:一、导入由诗歌《悯农》导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同学们知道我们碗中的颗颗米粒是怎么来的吗?古人又是怎么记载水稻的呢?二、分析文本1、知人论世,总体了解《天工开物》依次:ppt2单元总览ppt34介绍《天工开物》ppt5介绍作者宋应星ppt6两课生字词带读(字、词、文意在预习时已作布置)边播边讲,依次推进。2、分析文本《稻》凡稻种最多。不粘者,禾曰秔,米曰粳。粘者,禾曰稌,米曰糯(南方无粘黍,酒皆糯米所为)。质本粳而晚收带粘(俗名婺源光之类),不可为酒,只可为粥者,又一种性也。凡稻谷形有长芒、短芒(江南名长芒者曰浏阳早,短芒者曰吉安早)、长粒、尖粒、圆顶、扁面不一。其中米色有雪白、牙黄、大赤、半紫、杂黑不一。引导学生注意不同颜色的关键字,学着用提取关键词的方法迅速梳理信息。教师带着学生边分析边归纳整理,形成板书:禾—秔a不粘米—粳禾—稌 b粘 横米—糯向对c特例:婺源光比造酒稻种类别功用稻种类别做粥(食用)长芒短长粒形状粒尖粒圆顶扁面色泽雪白牙黄大赤半紫杂黑总结:经过这样的介绍,同学们对稻的种类、形态、功用都有了明晰的认识。ppt出示第2段湿种之期,最早者春分以前,名为社种(遇天寒有冻死不生者),最迟者后于清明。凡播种,先以稻麦稿包浸数日,俟其生芽,撒于田中,生出寸许,其名曰秧。秧生三十日即拔起分栽。若田亩逢旱干、水溢,不可插秧。秧过期,老而长节,即栽于亩中,生谷数粒,结果而已。凡秧田一亩所生秧,供移栽二十五亩。点拨:顺着时间先后顺序纵向梳理(红色标注动词,绿色标注表示时间先后的词)方法钥匙:1、时间先后(可根据时间顺序梳理步骤)2、一句话概括本段:育种分秧的过程3、用三到四个关键词概括本段所讲内容。此环节可以设计学生活动参考:三步法:湿种——生芽播种——育秧——拔起分栽评:详尽清晰或四步法:湿种——播种——分栽评:简明扼要第一二两段大表格总体梳理:出示ppt,对前两段说明的对象,说明内容,说明方法一一梳理总结:第3段谈收获和成熟期ppt出示:1凡秧既分栽后,早者七十日即收获(粳有救公饥、喉下急,糯有金包银之类,方语百千,不可殚述),最迟者历夏及冬二百日方收获。2其冬季播种、仲夏即收者,则广南之稻,地无霜雪故也。(举例子)3凡稻旬日失水,即愁旱干。4夏种秋收之谷,必山间源水不绝之亩,其谷种亦耐久,其土脉亦寒,不催苗也。5、6湖滨之田,待夏潦已过,六月方栽者。其秧立夏播种,撒藏高亩之上,以待时也。活动:逐句抠出关键词早熟70天1、收获周期晚熟200天2、气温3、对水的依赖4、水、地温(稻种生成期长,地温又低)5、6潦(虽未提水,但“潦“指的就是夏天的雨水)结论:1水资源多寡影响播种收获时间;2气温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3种植水稻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第4段谈南方两季稻的栽种,以及水稻的一些特殊品种南方平原,田多一岁两栽两获者。其再栽秧,俗名晚糯,非粳类也。六月刈初禾,耕治老稿田,插再生秧。其秧清明时已偕早秧撒布。早秧一日无水即死,此秧历四五两月,任从烈日旱干无忧,此一异也。凡再植稻遇秋多晴,则汲灌与稻相终始。农家勤苦,为春酒之需也。凡稻旬日失水则死期至,幻出早稻一种,粳而不粘者,即高山可插,又一异也。香稻一种,取其芳气以供贵人,收实甚少,滋益全无,不足尚也。分析:早稻1、对比晚稻抗旱(优势)(一奇)2、又一奇:“高山可插”的旱稻-更耐旱3、“香稻”专贵人,产量低,营养少,故不取。有崇尚食用、贬抑奢华之意。联系本文出自《乃粒》,乃粒二字出自《尚书》,“烝民乃粒,万邦作乂”,百姓有粮食吃,天下才能天平。可窥见作者的重农惜农思想。ppt19、ppt20总结回顾全文内容ppt21总结技法:1本文涉及到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作引用2解析课文主要运用的方法分类别列图表方法总结:图表反映了比较和归类的思维治铁(活动课)任务:比较、归类,运用图表梳理《治铁》内容(要求:分段分组)活动设想:以《稻》的解析为例,把《治铁》的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每小组讨论后,把结果整理在大张白纸上,上台展示,并由小组内一同学作进一步解说。学生活动预测示例第一组学生展示图表:熟铁(毛)治铁原料劳铁学生展示结束,教师ppt总结:第一段原料熟铁(毛铁)影响成本劳铁第二段用炭煤炭铁炭火性内攻焰不虚腾炊炭木炭火更炽烈第三段锻铁工艺逐节粘合黄泥淬火坚韧中西方铸成国际视野锻成作业布置:体会小字夹注的妙用。全文在正文之间辅以夹注,既对正文作了补充说明,又传达出更为深广的社会生活内容,且语言生动有趣,有舒缓叙事节奏、调节阅读气氛的作用。试对文中六处夹注一一分析。=1\*GB3①南方无粘黍,酒皆糯米所为=2\*GB3②俗名婺源光之类=3\*GB3③江南名长芒者曰浏阳早,短芒者曰吉安早=4\*GB3④遇天寒有冻死不生者=5\*GB3⑤粳有救公饥、喉下急,糯有金包银之类,方语百千,不可殚述=6\*GB3⑥俗名火矢,扬烧不闭穴火古代科技成就回顾:(1)先秦:商朝有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和月食记录。春秋鲁国天文学家留下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战国甘德、石申的《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2)秦汉:编写于前1世纪的《周髀算经》比西方早500年提出勾股定理的特例。西汉《九章算术》有些内容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张衡的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比欧洲早1700多年。(3)三国两晋南北朝: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准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数,比欧洲早1100多年。(4)隋唐:赵州桥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僧一行在世界上第一次测量子午线。唐太宗时办了分科较细的医学校,比西方早200年。《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定和颁布的药典,比欧洲早800年。《金刚经》卷子是现存世界上最早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5)宋元: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00年。指南针用于航海。唐宋时发明了火药和火药武器。沈括的“十二气历”比英国早800年。郭守敬的《授时历》比现行公历确立早300年。

2017科技成就回顾歼20入列、“复兴号”运营首艘国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