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食品化学辽宁水利职业学院生环系主讲:张金海FoodChemistry第二章酶与食品加工1.理解酶的定义、作用特点及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2.了解食品加工中内源酶和外源酶的作用;3.理解不同淀粉酶的作用特点、产物特点及应用;教学目的:4.撑握蛋白酶的分类、来源、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5.撑握果胶酶、多酚氧化酶及其它氧化还原酶类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6.了解固定化酶的特点,制备方法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教学重点:淀粉酶、蛋白酶、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的作用特点;植物蛋白酶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教学难点:酶的固定化。教学方法:注意知识应用:发酵工业中液化酶、糖化酶的应用,肉类的嫩化与啤酒澄清中酶的应用。作业布置:教材P101习题(1-6)
(1982年,在生物体内发现了一种具有催化功能的核酸分子即核酸酶)。第一节概述一、酶及酶的特性1、酶的定义:酶是生物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2、酶催化的特点:(1)催化效率高。(2)具有很高的专一性。(3)需比较温和的条件(如温度在25~50℃范围内,pH为中性左右)。因此,酶在食品科学中相当重要,通过酶的作用能引起食品原料的品质发生变化,也能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加工和改良食品。二、酶催化作用的影响因素:温度、pH、酶浓度、底物浓度;水分活度、一些离子,酶的抑制剂等因素对酶的催化活力也有很大的影响。(最适值)将酶按功能性质分为氧化还原酶类、转移酶类、水解酶类、裂合酶类、异构酶类和连接酶类等六大类,食品加工中比较重要的酶类是氧化还原酶类和水解酶类。与食品加工有关的酶,根据其来源可分为内源酶和外源酶两大类。三、酶的分类:国际酶学委员会(ENZYMECOMMISSION)第二节酶的活力及其测定方法酶活力大小就是指在一定条件所催化的某一化学反应速度的快慢,即酶催化的反应速度越快,酶活力越高,反之则表示该酶活力低。一、酶的活力和活力单位酶活力是酶促反应的能力。1、酶活力概念:但是,酶的定量并非对其蛋白质进行定量,而是对它的催化能力进行定量。所以,酶的定量就是测定酶的活力,也即测定酶促反应的速度。2.酶活力单位
酶活力大小即催化的某一化学反应速率的能力,用酶活力单位(U)表示。单位数目越大,表示酶的活力越高,即酶制品中酶的含量高,这样的酶量就可用U/mL或U/g。
酶活力单位的定义
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间内将一定量的底物转化为产物所需的酶量定为一个单位(1U)
(1)习惯单位这种单位简单方便,省去了许多计算;但只能进行酶活力的相对比较。酶习惯上或测定时使用的反应速度的单位定义为酶的活力单位。有的甚至直接用测得的物理量,如单位时间内消光值的变化(DA/t)表示酶活力单位。(自定义的活力单位)在酶制剂生产上根据不同的产品制定各自的酶活力单位,如:蛋白酶以1分钟内能水解酪蛋白产生1微克酪氨酸的酶量为1个蛋白酶单位;液化型淀粉酶以1小时内能液化1克淀粉为1克液化型淀粉的酶量为1个酶单位。各种酶的活力单位是不同的,就是同一种酶也有不同的活力单位。在特定条件下,在1min分钟内将1微摩尔(μmol)的底物转化为产物的酶量为1个酶活力单位(IU),称为酶的国际单位。特定条件是指:
25度、最适条件下。(2)国际单位(IU)国际生化委员会酶学委员会1964年规定:
(3)Katal(Kat)单位是由国际酶学委员会于1972年规定的一种新单位在最适条件下,酶每秒钟(1S)内可使1mol底物转化的酶量定为1个Kat;同理,可使1μmol
底物转化的酶量定为1个μKat单位,两种国际单位的换算关系如下:
1Kat=60×106IU1IU=1/60μKat=16.67nKat
酶活力单位并不直接表示酶的绝对数量,它只不过是一种相对比较的依据。在实际应用中,除了使用每克(或每毫升)酶制剂含有多少活力单位来表示酶活力的大小外,有时还以每毫克酶蛋白含有多少酶活力单位来表示活力大小,称为比活力,有时也采用每(毫)升酶液或每克酶制剂的活力单位数表示酶的比活力。指每毫克酶蛋白所含的酶活力单位数比活力是酶制剂纯度的常用指标——比活力越大,表示酶越纯3.酶的比活力
纯化倍数
=每次比活力/第一次比活力产率(回收率)=每次总活力/第一次总活力×100%4.酶的纯度
二.酶活力的测定方法1、测定完成一定量反应所需时间测定酶活力时,用时间作为指标。酶活力的测定步骤①底物②反应条件③反应时间④底物或产物变化量选择底物配制底物溶液确定酶促反应条件:pH、温度等准确计时并终止反应运用各种检测技术,快速、简便、准确的测定变化量用这种子方式测定活力的酶并不多淀粉酶活力的测定淀粉碘+蓝淀粉酶小分子糊精蓝色消失测定时间蓝色消失例如,有1g淀粉酶制剂,溶解在1000mL水中,从中取出0.5mL,与20mL2%的淀粉溶液在30℃、PH6的条件下一起作用,10min后就与碘不起颜色反应,该酶制剂的活力单位按每小时分解1g淀粉为1个单位(1U)该淀粉酶制剂活力为:4800(U)2、测定一定时间内所起的化学反应量这是酶活力测定的主要方式以蛋白酶活力测定为例来说明:酶活力的测定步骤①底物②反应条件③反应时间产物酪氨酸酪蛋白溶液条件:pH=730℃准确计时10min酪氨酸与福林试剂生成蓝色物质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三氯醋酸从而计算出每克酶制剂在每分钟内可分解出多少微克的酪氨酸,即为含多少单位。测定底物转化为产物的方法2.分光光度法3.荧光法酶活力的测定方法4.同位素测定法5.电化学方法6.其他方法1.滴定法第三节食品加工中酶的作用内源酶是指作为食品加工原料的动植物体内所含有的各种酶类。内源酶是使这些食品原料在屠宰或采收后成熟或变质的重要原因,对食品的贮藏和加工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有些是有利的影响,可通过适当的条件来加强这些酶的作用;有些是不利的影响,需设法对酶的作用进行抑制或消除。含义:特点:一、内源酶的作用内源酶类对食品的风味、质构、色泽等感观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其作用有的是期望的,有的是不期望的。如动物屠宰后,水解酶类的作用使肉嫩化,改善肉食原料的风味和质构;水果成熟时,内源酶类综合作用的结果会使各种水果具有各自独特的色、香、味,但如果过度作用,水果会变得过熟和酥软,甚至失去食用价值。
例如,新鲜的肌肉必须是红色而不是紫色或褐色,肌肉的红色是由于它含有氧合肌红蛋白,当它脱氧转变成为肌红蛋白时肌肉呈紫红色;氧合肌红蛋白或肌红蛋中的Fe2+被氧化成时Fe3+
,生成高铁肌红蛋白肌肉呈褐色。1、色泽变化绿色是许多新鲜蔬菜和水果的质量指标,有些水果成熟时绿色减少,代之以红色,橘色、黄色紫黑色等色泽,这种色泽变化与酶的作用有关。植物的后熟就是果实离开母株后进行的成熟现象。果实的后熟作用是在各种酶的参与下进行的极其复杂的生理生化过程。酶的活动方向趋向于水解反应,各种成分都在进行着变化。如淀粉分解为糖,果实变甜;可溶性单宁凝固,果实涩味消失;原果胶水解为果胶,果实变软;同时果实色泽加深,香味增加。在这个过程中,还由于果实呼吸作用产生了酒精、乙醛和乙烯等产物,促进了后熟过程,这虽然影响了原料的贮存,但对加工来讲还是很重要的。脂肪氧合酶、叶绿素酶和多酚氧化酶脂肪氧合酶催化胡萝卜素降解而使面粉漂白,在蔬菜加工过程中则使胡萝卜素破坏而损失维生素A源;在一些用发酵方法加工的鱼制品中,由于鱼和细菌中的硫胺素酶的作用,使这些制品缺乏维生素B1;果蔬中的Vc氧化酶及其它氧化酶类是直接或间接导致果蔬在加工和贮存过程中维生素C氧化损失的重要原因之一。(1)脂肪氧合酶P教材83(2)叶绿素酶在植物衰老和储藏过程中,酶能引起叶绿素的分解破坏。这种酶促变化可分为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两类。叶绿素酶能够催化叶绿素水解为叶绿醇和叶绿酸在加工中由于组织内多酚氧化酶的作用,会发生酶促褐变,严重影响产品的外观和品质。所以,这类水果蔬菜在去皮切开后,必须尽快将其放入沸水或蒸汽中进行短时间的加热处理,以破坏酶的活力。或将其浸入稀酸中,以低pH抑制多酚氧化酶活力,也可以将其浸入亚硫酸盐溶液中抑制多酚氧化酶活力。(3)多酚氧化酶多酚氧化酶又称为酪氨酸酶、多酚酶、酚酶、儿茶酚氧化酶、甲酚酶和儿茶酚酶。多酚氧化酶存在于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中。2、质构变化质构是决定食品品质的重要指标。水果和蔬菜等的质构主要取决于所含的碳水化合物,如纤维素、果胶物质、半纤维素、淀粉和非碳水化合物木质素等。果胶酶、纤维素酶、淀粉酶、蛋白酶3、风味变化在食品保藏期间,酶的作用会导致不良风味的形成。见教材P854、营养价值的变化见教材P85酶对食品感观功能的影响内源酶类对食品的风味、质构、色泽等感观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其作用有的是期望的,有的是不期望的。如动物屠宰后,水解酶类的作用使肉嫩化,改善肉食原料的风味和质构;水果成熟时,内源酶类综合作用的结果会使各种水果具有各自独特的色、香、味,但如果过度作用,水果会变得过熟和酥软,甚至失去食用价值。ATP酶又称为三磷酸腺苷酶,是一类能将三磷酸腺苷(ATP)催化水解为二磷酸腺苷(ADP)和磷酸根离子的酶,这是一个释放能量的反应。在大多数情况下,能量可以通过传递而被用于驱动另一个需要能量的化学反应。这一过程被所有已知的生命形式广泛利用。二、外源酶的作用外源酶有两个来源:一是来源于食品中存在的微生物;二是来源于人为添加的酶制剂。有些微生物分泌的各种酶可将食品中蛋白质水解成多肽和氨基酸,并能进一步将氨基酸分解生成氨、酮酸、胺、吲哚和硫化氢等物质,而引起食品的腐败变质。但是也有些微生物在食品或食品原料中生长繁殖,通过它们分泌的各种酶的作用以及代谢产物可以改善原有的营养成分、风味和质构。如发酵食品中所用的微生物。(一)微生物产生的外源酶与未发酵食品相比,发酵食品可提高食品原有的营养价值。有控制地进行的发酵,仍能保持大部分的能量,以供人体需要。在发酵中,微生物将复杂的物质分解为简单成分,把封闭在不易消化的物质结构和细胞内的营养素释放出来,从而增加了食品的营养价值。同时还合成了不少人体必需的维生素。发酵食品还能将人体不能消化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类似聚合物在微生物分泌的酶作用下,分解形成简单的糖类和糖的衍生物供人体利用。(二)酶制剂含义:采用适当的理化方法将酶从生物组织或细胞以及微生物发酵物中提取出来,加工成为具有一定纯度及活力标准的生化制剂,称为酶制剂。早期从动物脏器和高等植物种子、果实中提取。随着酶制剂应用范围的日益扩大,逐步转向以微生物开辟酶制剂的来源。微生物种类繁多,酶的品种齐全。现已知一切动植物细胞中存在的酶几乎都能够从微生物细胞中找到。微生物具有生长繁殖快,生活周期短,产量高,不受季节、地区的限制;微生物培养简单易行、生产规模可大可小;微生物容易变异,可采取遗传工程、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等技术进行菌种选育和代谢控制,来提高产酶量、培育新酶种等优点,目前已成为酶制剂的主要来源。来源:1.酶制剂应用于食品加工的特点酶的催化效率高,很少量的酶制剂就可以完成其他方法很难实现的加工要求。酶促反应有专一性,很少有副反应,不会引起食品成分发生不需要的变化。酶促反应可以在常温常压和接近中性的pH条件下完成,因而加工设备简单,节省能源而又有利于保存食品的营养成分和色香味。酶促反应的速度可以很容易地通过调节pH、温度和酶制剂加入量等条件加以调节。酶本质上是天然产生的蛋白质,作为食品加工材料,理论上是安全的。在酶制剂反应后,可以通过酶变性的简单处理方法使其失去活力而消除其影响。由于以上这些优越性,使酶制剂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越来越广,并逐步取代了一些原有的加工方法。如葡萄糖生产,过去一直沿用酸水解淀粉的方法。自从酶法制葡萄糖研究获得成功,投入工业生产后,使设备投资大大降低,工序简化,产品杂质含量低,得糖率接近100%,并可以直接利用喷雾干燥法来制葡萄糖粉。2.酶制剂的安全和卫生酶制剂来源于生物,一般要比化学合成物质安全。但是酶制剂通常不是纯净的化学物质,常混有残存的原材料、无机盐、稀释剂、防腐剂等物质。用微生物发酵的酶可能伴随带来某些生物毒素或残留抗生素。因此,生产食品加工用的酶制剂,应注意原料和提取工艺的选择,防止有害物质的污染。
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的食品添加剂专家联合委员会在1977年第21届大会上作出如下规定:凡从动植物可食部分的组织,或用食品加工传统使用菌种生产的酶制剂,可作为食品对待,不需进行毒理试验,只需建立有关酶化学和微生物学的说明。凡由非致病性一般食品污染微生物生产的酶,需作短期毒性试验。
对于非常见微生物制取的酶,要作广泛的毒性试验。用于生产食品酶制剂的工业菌种,必须是非致病性的,不产生毒素、抗生素和激素等生理活性物质,并经过各种安全性试验,证明安全可靠后,才能批准使用。发酵时利用的微生物为有益微生物。它们可以来自于大自然(自然发酵),也可以来自于人工培养的纯菌种(接种发酵)。发酵不仅为人类提供品种繁多的食品,还提高了食品的耐藏性。不少食品的最终发酵产物,特别是酸和酒精,有利于阻止腐败变质菌的生长,同时还能抑制混杂在食品中的一些病原菌的生长活动。
第四节食品加工中重要的酶食品酶在食品生产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增进与改善食品原料的结构,提高营养价值;还可以澄清饮料、除去杂质、防止褐变、提高食品感官质量及分解食品原料中的某些异味物质,改善食品的风味等。食品工业中应用的酶称做食品酶。食品酶的概念食品酶的作用(一)淀粉酶分类:按作用方式的不同,将淀粉酶分为四类:
-淀粉酶、
-淀粉酶、葡萄糖淀粉酶和脱支酶。一、水解酶类定义:凡催化淀粉水解的酶,称为淀粉酶。淀粉酶是糖苷水解酶中最重要的一类酶。1、
-淀粉酶存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在发芽的种子、人的唾液、动物的胰脏内含量甚多。现在工业上已经能利用枯草杆菌、米曲霉、黑曲霉等微生物制备高纯度的
-淀粉酶。结构特点:天然的
-淀粉酶分子中都含有一个结合得很牢固的Ca2+,Ca2+起着维持酶蛋白最适宜构象的作用,从而使酶具有高的稳定性和最大的活力。作用特点:
-淀粉酶是一种内切酶,随机水解
-1,4糖苷键,不能水解
-1,6糖苷键。水解直链淀粉时迅速使其降解成低聚糖,然后把低聚糖分解成最终产物麦芽糖和葡萄糖。水解支链淀粉时最终产物是葡萄糖、麦芽糖和一系列含有
-1,6糖苷键的极限糊精或异麦芽糖。由于
-淀粉酶能快速地降低淀粉溶液的黏度,使其流动性加强,故又称为液化酶。适宜条件:不同来源的
-淀粉酶有不同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最适温度一般在55~70℃,但也有少数细菌
-淀粉酶最适温度很高,达80℃以上。最适pH一般在4.5~7.0之间,细菌中
-淀粉酶的最适pH略低。
-淀粉酶的用途广泛.例子妯,在制造啤酒时,除去洒中由于残存淀粉所引起的雾状浑浊;把较低糖度的淀粉转变成高度可发酵的糖浆.
-淀粉酶还影响粮食的食用质量,陈米煮的饭不如新米好吃,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因为陈米中的
-淀粉酶丧失了活性.2、
-淀粉酶存在:高等植物的种子中,大麦芽内尤为丰富。少数细菌和霉菌中也含有此种酶。
作用特点:外切酶,只能水解
-1,4糖苷键。作用时从淀粉分子的非还原性末端开始,依次切下一个个麦芽糖单位,并将切下的
-麦芽糖转变成
-麦芽糖。
-淀粉酶在催化支链淀粉水解时,因为它不能断裂
-1,6糖苷键,也不能绕过支点继续作用于
-1,4糖苷键,因此,
-淀粉酶分解淀粉是不完全的。
-淀粉酶作用的最终产物是
-麦芽糖和分解不完全的极限糊精。适宜条件:
-淀粉酶的热稳定性普遍低于
-淀粉酶,但比较耐酸。
-淀粉酶主要用于面包、啤酒等工业,也常用于制造麦芽糖等。作用特点:外切酶,水解的
-1,4糖苷键,
-1,6糖苷键和
-1,3糖苷键,但对后两种键的水解速度较慢。作用时从非还原性末端开始逐次切下一个个葡萄糖单位,当作用于淀粉支点时,速度减慢,但可切割支点。因此,葡萄糖淀粉酶作用于直链淀粉或支链淀粉时,终产物均是葡萄糖。工业上用葡萄糖淀粉酶来生产葡萄糖。所以也称此酶为糖化酶。3、葡萄糖淀粉酶来源:微生物的根霉、曲霉等产生。适宜条件:最适pH为4~5,最适温度在50~60℃范围。葡萄糖淀粉酶广泛用于各酒、葡萄糖以及果葡糖浆的制造,可增加出酒率、节约粮食和降低成本。4、脱支酶存在:许多动植物和微生物中都有分布。作用特点:水解淀粉和糖原分子中
-1,6糖苷键的一类酶。淀粉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淀粉酶在食品工业上应用很广泛。淀粉酶制剂是最早实现工业化生产和产量最大的酶制剂品种,约占整个酶制剂总产量的50%以上,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发酵及其他工业中。如:淀粉酶用于酿酒、味精等发酵工业中水解淀粉;在面包制造中为酵母提供发酵糖,改进面包的质构;用于啤酒除去其中的淀粉浑浊;利用葡萄糖淀粉酶可直接将低黏度麦芽糊精转化成葡萄糖,然后再用葡萄糖异构酶将其转变成果糖,提高甜度等。目前商品淀粉酶制剂最重要的应用是用淀粉制备麦芽糊精、淀粉糖浆和果葡糖浆等。(二)蛋白酶来源: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都可以提取,也是食品工业中重要的一类酶。(1)以来源分类:动物蛋白酶、植物蛋白酶和微生物蛋白酶三大类。(2)以作用方式分:内肽酶和外肽酶两大类。(3)以最适pH的不同分:酸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蛋白酶分类:(4)*以其活性中心的化学性质不同分:丝氨酸蛋白酶(酶活性中心含有丝氨酸残基)、巯基蛋白酶(酶活性中心含有巯基)、金属蛋白酶(酶活性中心含金属离子)和酸性蛋白酶(酶活性中心含羧基)。(了解)1、植物蛋白酶主要类别:木瓜蛋白酶、无花果蛋白酶和菠萝蛋白酶(均已被大量应用于食品工业)。特点:都属巯基蛋白酶、内肽酶,对底物的特异性都较宽。木瓜蛋白酶(番木瓜胶乳中),在pH5时稳定性最好,pH<3、pH>11时,酶会很快失活。该酶的最适pH虽因底物不同而有不同,但一般在5~7之间。与其他蛋白酶相比,其热稳定性较高。无花果蛋白酶存在于无花果胶乳中,新鲜的无花果中含量可高达1%左右。在pH6~8时最稳定,但最适pH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底物。若以酪蛋白为底物,活力曲线在pH6.7和9.5两处有峰值;以弹性蛋白为底物时,最适pH为5.5;而对于明胶,最适pH则为7.5。菠萝汁中含有很强的菠萝蛋白酶,从果汁或粉碎的茎中都可提取得到,其最适pH值范围在6~8。应用:常用于肉的嫩化和啤酒的澄清。特别是木瓜蛋白酶的应用,很久以前民间就有用木瓜叶包肉,使肉更鲜嫩、更香的经验。现在这些植物蛋白酶除用于食品工业外,还用于医药上作助消化剂。2、动物蛋白酶存在:人和哺乳动物的消化道。如: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弹性蛋白酶和羧肽酶胃黏膜细胞分泌的胃蛋白酶,可将各种水溶性蛋白质分解成多肽;胰腺分泌的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弹性蛋白酶和羧肽酶等内肽酶和外肽酶,可将多肽链水解成寡肽和氨基酸;小肠黏膜能分泌氨肽酶、羧肽酶和二肽酶等,将小分子肽分解成氨基酸。人体摄取的蛋白质就是在消化道中这些酶的综合作用下被消化吸收的。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等先都分别以无活性前体的酶原形式存在,在消化道需经激活后才具有活性。在动物组织细胞的溶酶体中有组织蛋白酶,最适pH为5.5左右。当动物死亡之后,随组织的破坏和pH的降低,组织蛋白酶被激活,可将肌肉蛋白质水解成游离氨基酸,使肌肉产生优良的肉香风味。但从活细胞中提取和分离组织蛋白酶很困难,限制了它的应用。在哺乳期小牛的第四胃中还存在一种凝乳酶,是由凝乳酶原激活而成,pH5时可由已有活性的凝乳酶催化而激活,在pH2时主要由H+(胃酸)激活。随小牛长大,由摄取母乳改变成青草和谷物时,凝乳酶逐渐减少,而胃蛋白酶增加。凝乳酶也是内肽酶,能使牛奶中的酪蛋白凝聚,形成凝乳,用来制作奶酪等。特点:动物蛋白酶由于来源少,价格昂贵,所以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不甚广泛。胰蛋白酶主要应用于医药上。3、微生物蛋白酶产酶微生物:细菌、酵母菌、霉菌等微生物中都含有多种蛋白酶,是生产蛋白酶制剂的重要来源。生产用于食品和药物的微生物蛋白酶的菌种主要是枯草杆菌、黑曲霉、米曲霉三种。应用:随着酶科学和食品科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微生物蛋白酶在食品工业中的用途将越来越广泛。在肉类的嫩化,尤其是牛肉的嫩化上应用微生物蛋白酶代替价格较贵的木瓜蛋白酶,可达到更好的效果。微生物蛋白酶还被运用于啤酒制造以节约麦芽用量。但啤酒的澄清仍以木瓜蛋白酶较好,因为它有很高的耐热性,经巴氏杀菌后,酶活力仍还存在,可以继续作用于杀菌后形成的沉淀物,以保证啤酒的澄清。在酱油的酿制中添加微生物蛋白酶,既能提高产量,又可改善质量。除此之外,还常用微生物蛋白酶制造水解蛋白胨用于医药,以及制造蛋白胨、酵母浸膏、牛肉膏等。细菌性蛋白酶还常用于日化工业,添加到洗涤剂中,以增强去污效果,这种加酶洗涤剂对去除衣物上的奶斑、血斑等蛋白质类污迹的效果很好。(三)果胶酶果胶酶是能水解果胶类物质的一类酶的总称。它存在于高等植物和微生物中。果胶酶的分类及作用以作用底物的不同分:果胶酯酶、聚半乳糖醛酸酶和果胶裂解酶3种类型。1.果胶酯酶存在:存在于微生物(霉菌、细菌)和植物中。作用:催化果胶脱去甲酯基生成聚半乳糖醛酸链和甲醇的反应。适宜条件:不同来源最适pH不同,霉菌来源的果胶酯酶的最适pH在酸性范围;细菌来源的果胶酯酶在偏碱性范围;植物来源的果胶酯酶在中性附近。不同来源的果胶酯酶对热的稳定性也有差异,例如霉菌果胶酯酶在pH3.5时,50℃加热0.5h,酶活力无损失,当温度提高到62℃时,酶基本上全部失活。而蕃茄和柑橘果胶酯酶在pH6.1时,70℃加热1h,酶活力也只有50%的损失。对食品加工的影响:在一些果蔬的加工中,若果胶酯酶在环境因素下被激活,将导致大量的果胶脱去甲酯基,从而影响果蔬的质构。生成的甲醇也是一种对人体有毒害作用的物质,尤其对视神经特别敏感。在葡萄酒、苹果酒等果酒的酿造中,由于果胶酯酶的作用,可能会引起酒中甲醇的含量超标,因此,果酒的酿造,应先对水果进行预热处理,使果胶酯酶失活以控制酒中甲醇的含量。2.聚半乳糖醛酸酶作用:降解果胶酸的酶,分类:根据对底物作用方式不同可分两类:一类是随机地水解果胶酸(聚半乳糖醛酸)的苷键,这是聚半乳糖醛酸内切酶(多存在于高等植物、霉菌、细菌和一些酵母中);另一类是从果胶酸链的末端开始逐个切断苷键,这是聚半乳糖醛酸外切酶(多存在于高等植物和霉菌中,在某些细菌和昆虫中也有发现)。条件:聚半乳糖醛酸酶来源不同,它们的最适pH也稍有不同,大多数内切酶的最适pH在4.0~5.0范围以内,大多数外切酶最适pH在5.0左右。特点:聚半乳糖醛酸酶的外切酶与内切酶,由于作用方式不同,所以它们作用时对果蔬质构影响或果汁处理效果也有差别。例如同一浓度果胶液,内切酶作用时,只要3%~5%的果胶酸苷键断裂,黏度就下降;而外切酶作用时,则要10%~15%的苷键断裂才使黏度下降50%。内切聚半乳糖醛酸裂解酶、外切聚半乳糖醛酸裂解酶和内切聚甲基半乳糖醛酸裂解酶的总称。存在:以霉菌为主,在植物中尚无发现。作用:果胶裂解酶是催化果胶或果胶酸的半乳糖醛酸残基的C4~C5位上的氢进行反式消去作用,使糖苷键断裂,生成含不饱和键的半乳糖醛酸。(果胶转消化酶)3.果胶裂解酶果胶酶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在果汁的提取和澄清中应用:如在苹果汁的提取中,应用果胶酶处理方法生产的汁液具有澄清和淡棕色外观,如果用直接压榨法生产的苹果汁不经果胶酶处理,则表现为浑浊,感官性状差,商品价值受到较大影响;经果胶酶处理生产葡萄汁,不但感官质量好,而且能大大提高葡萄的出汁率;
柑橘汁的色泽和风味依赖于果汁中的混浊成分,混浊是由果胶、蛋白质构成的胶态不沉降的微小粒子的作用,若橘汁中果胶酶不失活,其作用结果会导致柑橘汁中的果胶分解,橘汁沉淀、分层、从而成为不受欢迎的饮料,因此,柑橘汁加工时必须先经热处理,使果胶酶失活。在蕃茄的生产中,用热打浆法可以很快破坏果胶酶的活性,有利于保持产品质地均匀。在水果罐头加工中,切开的果块先经热烫是一种钝酶措施,其中包括钝化果胶酶以防止果肉在罐藏中过度软化。在提取植物蛋白时,常使用果胶酶处理原料,以提高蛋白质的得率。总之,果胶酶在食品贮藏加工中的应用是越来越广。(一)多酚氧化酶存在:各种植物和微生物中。如马铃薯块茎,几乎所有的细胞结构中都有分布。二、氧化还原酶类
1、适宜条件:多酚氧化酶的最适pH常随酶的来源不同或底物之不同而有差别,但一般在pH4~7范围之内。不同来源的多酚氧化酶的最适温度也有不同,一般多在20~35℃之间。在大多数情况下从细胞中提取的多酚氧化酶在70~90℃下热处理短时就可发生不可逆变性。低温也影响多酚氧化酶活性。较低温度可使酶失活,但这种酶的失活是可逆的。
2、作用特点:多酚氧化酶是一种含铜的酶,主要在有氧的情况下催化酚类底物反应形成黑色素类物质。在果蔬加工中常常因此而产生不受欢迎的褐色或黑色,严重影响果蔬的感官质量。(1)酶促褐变的概念较浅色的水果、蔬菜在受到机械性损伤(削皮、切片、压伤、虫咬、磨浆、捣碎)及处于异常环境变化(受冻、受热等),在酶促(催化)下氧化而呈褐色,称为酶促褐变。(2)酶促反应条件酚类物质、酶、氧气(3)酶促反应机理
植物中的酚类物质在酚酶或过氧化物酶的催化下氧化成醌,醌再进行非酶促反应生成褐色的色素。实例:土豆的褐变多酚氧化酶催化的褐变反应多数发生在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中,例如香蕉、苹果、梨、茄子、马铃薯等。当这些果蔬的组织碰伤、切开、遭受病害或处在不正常的环境中时,很容易发生褐变。这是因为当它们的组织暴露在空气中时,在酶的催化下多酚氧化为邻醌,再进一步氧化聚合而形成褐色素或称类黑素。(二)葡萄糖氧化酶来源:葡萄糖氧化酶最初从黑曲霉和灰绿曲霉中发现,米曲霉、青霉等多种霉菌都能产生葡萄糖氧化酶。但在高等动物和植物中,目前还没发现。作用特点:葡萄糖氧化酶是一种需氧脱氢酶,在有氧条件下催化葡萄糖的氧化。例如:葡萄糖氧化酶可用在食品生产中以除去葡萄糖而防止引起产品变色的美拉德反应,又可用它减少土豆片中的葡萄糖,从而使油炸土豆片产生金黄色而不是棕色。葡萄糖氧化酶还常用于除去封闭包装系统中的氧气以抑制脂肪的氧化和天然色素的降解。例如,螃蟹肉和虾肉浸渍在葡萄糖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混合溶液中可抑制其颜色从粉红色变成黄色。商品葡萄糖氧化酶试剂中常含有过氧化氢酶,在商品试剂的葡萄糖氧化酶
过氧化氢酶体系中,葡萄糖氧化酶能吸收氧而形成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而过氧化氢酶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成水和氧。
(三)过氧化氢酶来源:从微生物中提取,能分解过氧化氢。食品中过氧化氢的产生及危害:食品中葡萄糖氧化酶催化葡萄糖氧化时生成过氧化氢,也是食品中少数几种氧化反应的产物,还是一些食品中采用的冷杀菌试剂,所以是一种可能存在于食品中的成分。由于这种成分的强氧化性,它会导致食品的品质不稳定,而且会降低食品的食用安全性。所以,它在食品中的含量应当越低越好。应用:利用过氧化氢酶于食品的意义就在于降低它的含量。例如用过氧化氢可对牛乳进行巴氏消毒,经过处理的牛乳就比较稳定,而且对某些易受热破坏的干酪的制作过程也是合适的,其中过剩的过氧化氢可用过氧化氢酶消除。巴氏消毒法是法国人巴斯德(pastuer)于1865年发明,经后人改进,用于彻底杀灭啤酒、酒、牛奶、血清蛋白等液体中病原体的方法,也是现世界通用的一种牛奶消毒法。巴氏消毒最先用于牛奶的杀菌,其目的是杀死牛奶中可能存在的所有有害微生物(包括一切致病菌)。在巴氏消毒法发明前,欧洲因喝生牛奶或吃
微生物乳制品而染结核病的人不计其数。由于当时还未发明抗菌素,因此,因结核病而死的人也是不计其数,但自从巴氏消毒法广泛应用以后,因喝牛奶而染此病的人已很少见。但现在世界上也有一些地方的人喜欢喝生牛奶,比如我国的内蒙。据科学家调查,在内蒙牧民肺结核病人中,有10.6%的患者有喝生牛奶的习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巴氏消毒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将牛奶加热到62-65℃,保持30分钟。这种方法目前在广东较少使用。采用这一方法,可杀死牛奶中各种生长型致病菌,灭菌效率可达97.3%-99.9%,经消毒后残留的只是部分嗜热菌及耐热性菌以及芽孢等,但这些细菌占多数的是乳酸菌,乳酸菌不但对人无害反而有益健康。第二种方法将牛奶加热到75-90℃,保温15-16秒,其杀菌时间更短,工作效率更高。但杀菌的基本原则是,能将病原菌杀死即可,温度太高反而会有较多的营养损失。巴氏消毒的方法的温度为63-85℃(四)过氧化物酶存在:所有高等植物中,也存在牛奶中。特点:过氧化物酶通常含有一个血红素作为辅基,催化以下反应:
ROOH+AH2H2O+ROH+A当ROOH被还原时,AH2即被氧化。AH2可以是抗坏血酸盐、酚、胺类或其他还原性强的有机物。这些还原剂被氧化后大多能产生颜色,因此可以用比色法来测定过氧化物酶的活性。由于过氧化物酶具有很高的耐热性,可以作为考查热烫处理是否充分的指示酶。从营养和风味方面来看,过氧化物酶也是很重要的,如过氧化物酶能催化维生素C氧化而破坏其生理功能;能催化不饱和脂肪酸的过氧化物裂解,产生不良气味的羰基化合物,同时破坏食品中的许多其他成分;还能催化类胡萝卜素漂白和花青素脱色。三、异构酶异构酶亦称异构化酶,是催化生成异构体反应的酶之总称。是酶分类上的主要类别之一。葡萄糖异构酶能在适当条件下,催化葡萄糖生成果糖.工业上可用葡萄糖异构酶生产高果糖玉米糖浆.以淀粉为原料在工业上酶法生产葡萄糖的工艺流程图P96页第五节酶的固定化(1)酶的稳定性较差
(2)酶的一次性使用
(3)产物的分离纯化较困难酶催化的缺陷1、定义:将酶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固定在不溶于水的载体上,形成一种可以重复使用的酶,叫固定化酶。2、特点:固定化酶既保持了酶的催化特性,又克服了游离酶的不稳定性,具有可反复或连续使用、易与反应产物分离等显著优点,广泛应用于医药、轻工、食品等行业。固定化酶是通过吸附、截流、交联、吸附与交联和包埋等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把酶连接到某种载体上,做成仍具有酶催化活性的水不溶性酶。一、固定化酶的概念113——酶的固定化方法很多,但对任何酶都适用的方法是没有的。二、固定化酶的制备方法1、固定化酶的制备方法有包埋法、吸附法、共价偶联法,以及交联法等(1)包埋法:将酶或含酶菌体包埋在多孔载体中,使酶固定化。有凝胶包埋法和微胶囊包埋法。
凝胶包埋法是将酶和含酶菌体包埋在各种凝胶内部的微孔中,制成一定形状的固定化酶的方法。最常用的凝胶有琼脂、琼脂糖、海藻酸钙、聚丙烯酰胺等。微胶囊包埋法是将酶包埋在高分子半透膜中,制成微胶囊固定化酶的方法。常用的半透膜有尼龙膜、醋酸纤维膜等。(2)吸附法:利用各种固体吸附剂将酶或含酶菌体吸附在其表面而使酶固定化。常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氧化铝、硅藻土、多孔陶瓷、多孔玻璃、硅胶等。特点:吸附法制备固定化酶,操作简便、条件温和,不会引起酶的变性失活,载体价廉易得,而且可反复使用。但由于是靠物理吸附作用,结合力较弱,酶与载体结合不太牢固而易脱落。(3)共价连接法:利用酶活性中心外的非必需基团与固相载体上的基团共价结合而制成固定化酶,也叫共价结合法。特点:优点是酶与载体牢固,制得的固定化酶稳定性好。缺点是制备过程中反应条件较为强烈,难以控制,易使酶变性失活。共价连联法常用的载体有纤维素、葡聚糖、琼脂糖、甲壳素等。(4)交联法:交联法是采用双功能试剂使酶分子之间或酶分子与固相载体之间发生交联作用而制成固定化酶的方法。常用的双功能试剂有:戊二醛、己二胺、顺丁烯二酸酐、双偶氮苯等。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戊二醛。特点:用交联法制备的固定化酶结合牢固,可长时使用。但由于交联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青年友谊圆舞曲》的音乐课件
-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精卫填海》精美课件
- 《丛林故事》练习题(含答案)
- 2024年武汉驾驶员客运资格证模拟考试题及答案详解
- 2024年江西客运证考什么
- 2024年山西客运考试模拟题及答案
- 2024年广州客运从业资格证仿真考试题
- 2024年芜湖客运从业资格摸拟考试
- 专练21人口60题-2024年高考地理总复习高频考点提分必刷题(原卷版)
-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朱德的扁担》精美课件
- JBT 14615-2024 内燃机 活塞运动组件 清洁度限值及测定方法(正式版)
- 2024年保密知识测试试题库(综合题)
- 《做个加法表》名师课件
- 个人与公司签订的销售提成协议
-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安全管理核查表
- 2024年纪检监察综合业务知识题库含答案(研优卷)
- 第8课《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做作主》第2框《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课件 2023-2024学年 中职高教版(202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手术切口感染PDCA案例
- 小学大思政课实施方案设计
- 2024年入团积极分子结业考试试题
- 供应室消防应急预案演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