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产业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规划样本_第1页
合肥产业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规划样本_第2页
合肥产业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规划样本_第3页
合肥产业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规划样本_第4页
合肥产业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规划样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引言可持续发展观是人类全面反思自己发展历程,对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在发展中互有关系重新结识,从而总结出一种全新发展观和发展战略思想。本世纪以来,随着着科技和生产力高速发展,人类获得了前所未有物质财富。但是与这一切伴生着是人口剧增、资源过渡消耗、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严重问题,成为全球性重大问题,影响社会、经济发展,阻碍和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由此,人类被迫重新审视和反省自己走过历程,于是可持续发展观应运而生。可持续发展战略,不只是谋求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并且是谋求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以实现经济和社会长期可持续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国内当代化建设必然规定,也是唯一对的战略选取。合肥与西方发达国家甚至国内沿海发达地区尚有相称差距,要尽快缩短差距,合肥绝不能重复工业化国家“先污染,后治理”老路,合肥必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20世纪90年代以来,合肥在经济持续迅速发展同步,未使环境污染继续恶化,并且局部地区环境质量尚有所改进。但是,咱们必要苏醒地看到,合肥在发展进程中依然面临着一系列突出问题,如人口数量、素质问题,能源构造及其运用率问题,水质、大气污染等问题。这些现实而严峻问题规定合肥必要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引合肥进一步发展。都市综合竞争力不但体当前都市经济实力上,同步体当前都市社会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上。改革开放与时俱进,以及国内加入WTO等大环境发生一系列变化,致使合肥不但要和国内都市展开竞争与合伙,同步也将和国外某些都市发生竞争与合伙。这也规定合肥必要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竞争力,以期在日益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第一章合肥可持续发展战略思路1.1合肥可持续发展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分析1.1.1合肥实行可持续发展有利条件建国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合肥步入迅速发展轨道,呈现蓬勃发展态势,从而为合肥持续健康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在经济领域,一是经济总量迅速增长。“九五”时期及至“十五”初期,合肥市经济社会保持较快发展,从1992年到1997年,GDP年均增长达到19.1%。,合肥市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国26个省会都市中由21位提高到18位。图1-11978-合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和波动状况二是经济运营质量不断提高。合肥市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63.4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长值38.1亿元,第二产业实现增长值176.4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长值148.9亿元。产业构造不断优化,合肥三次产业比例为10.5:48.5:41。图1-2合肥三次产业构造变化图三是都市功能实现了转换。近年来,合肥都市基本设施建设获得新成绩,都市整体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都市道路基本搭起了“二环九射”加方格网大框架。都市供水、排水、供电、绿化已基本构成完整体系,管道燃气供应也已初具规模。在社会领域,一是教诲事业获得较大进步。合肥作为国内重要科教基地,各级各类教诲事业获得较大发展,素质教诲得到注重。合肥不但提高了市民文化素质,并且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大批各级、各类人才。图1-31978-合肥市高等院校在校学生数增长和变动状况二是形成了一支水平较高科研队伍。当前,合肥共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大学、中科院合肥分院、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等十所科研院所和普通高等院校。合肥已经基本形成了基本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科技成果转化等多层次科研格局,建立了一支水平较高科研队伍。三是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已经基本由温饱跨入小康,并正向富裕迈进。体育、卫生保健事业也得到长足进步。在生态环境领域,一方面,环境污染物排放量增长开始得到遏制。合肥在生产持续大幅度增长状况下,环境污染物排放量增长开始得到遏制。大规模环境治理过程开始得到注重。另一方面,结合产业构造调节,合肥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就开始着手对重污染公司进行有筹划清理整顿。通过治理整顿,合肥将污染严重15家公司从市区迁出。合肥一贯注重都市生态系统建设,素有环境优美“绿色之城”之称,持续被评为全国绿化先进都市、园林都市、卫生都市、环境综合整治先进都市等。此外,合肥市淡水资源运用条件优越。由于合肥市气候湿润,因此水系丰富。在合肥水系上游修建了几十座大中型水库和数千口塘坝。这些水流构成水网,为合肥防洪、灌溉、供水、航运、养殖、旅游提供了有利条件。1.1.2制约因素合肥在实行可持续发展方面虽然有不少有利条件,但同步也存在如下某些制约因素。第一,在人力资源方面制约。虽然有十几所大中专院校在合肥落户,但是合肥对于这些院校特别是某些顶级大学和科研院所毕业生吸引力不够强。咱们在调查中发现,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大每年虽然有将近名毕业生,但是留在合肥就业和创业却寥寥无几。这充分暴露了合肥对于高校毕业生吸引力不够。第二,在产业构造与增长方式方面制约。合肥当前国有中小公司普遍不景气,面临着国内都市共同国有公司职工下岗、失业问题。同步,合肥高新技术发展势头虽好,但是总体看仍显薄弱。第三,在资源和能源方面制约。一方面,合肥当前耕地锐减,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另一方面,农用地又粗放经营,生产率低下。第四,在环境生态方面制约。合肥市某些化工、冶金、造纸等中小公司、乡镇公司排放污染物对都市导致了严重污染。合肥市环保局,《合肥市生态环境现状调查报告》,第61页,10月。1.2战略目的与思路1.2.1战略目的合肥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目的应当是: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互相协调和整体健康、持续发展,以逐渐实现自然统一、人与人和谐。详细来说,人口应规模适度、密度合理、素质良好;资源运用应当合理、高效。1.2.2战略思路第一,要坚持“三个公平”发展原则。所谓“三个公平”指是人与自然公平、人与人之间公平(也称代内公平)、当代人与后裔之间公平(也称代际公平)。第二,坚持三位一体系统发展思路。以往“以人类为中心”观念割裂了人类与环境共存和谐关系,最后对人类自身导致了伤害。人与自然关系真正解决,不但依赖于科技发展,并且依赖于人类价值观念调节和变化。因此这个思路规定合肥把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境建设作为发展三大目的,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为主线目,以发展为核心,实现三位一体高度和谐统一。第三,坚持以创新推动发展思路。这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内在规定。可持续发展规定将老式资源、环境不可承受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化为资源、环境可持续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这就规定进行全面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和观念创新,使得生产方式从高耗、高污染型转变为低耗、低污染型,消费方式从过渡消费型转变为适度消费型。第四,坚持加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制约合肥都市可持续发展因素不但体现于经济、社会、生态方面,同样体当前科技、体制、观念、素质等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世界发展经验表白,虽然资源环境条件先天不良,也能通过加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进行有效地转换。因而,合肥可持续发展应立足于加强能力建设,应通过体制能力提高、科技水平提高、素质水平提高以及思想观念转变,从主线上保证经济、社会、环境长期协调发展。第五,坚持全方位合伙和社会参加思路。合肥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需要合肥市内外、安徽省内外和国内外全方位合伙和全社会参加。一是要加强市内外协同,打破条块分割,加强市、区(县)两级政府及区县之间协同,强化综合决策和协调管理能力,同步加强政府与公司、公众之间协同,增进全社会共同参加和推动可持续发展。二是要加强安徽省内协同和合伙,在统一指引思想下,特别应当在公益性基本设施和环保方面,加强协同合伙力度。三是加强国内外协同与合伙,在全国都市乃至全球网络体系中占据一席之地,并且通过加强与国际间交往,吸取国际可持续发展经验、技术甚至资金和人才,增进合肥可持续发展。1.2.3战略重点合肥可持续发展应牢牢掌握如下战略重点。第一,优化产业构造和布局,重点发展污染少行业。合肥要加快城郊型农业发展,要按生态学和经济学原理以及系统工程办法合理组织和调节农业生产构造,建设一批集生产、观光、休闲为一体绿色农业基地。合肥依然处在工业化初级阶段,需要大力发展第二产业,但是第二产业发展要顺应当今知识经济发展最新趋势,其中要重点发展以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为重要载体知识产业,逐渐实现智力资源对物质资源代替。对老式加工制造业,要加大技术改造和升级换代力度,从主线上变化经济发展中资源运用和环保被动局面。要进一步加大金融、贸易、征询、信息、服务等无污染第三产业发展力度。在产业布局上,合肥要依照“市区体现繁华和繁华,郊区体现实力和水平”格局,在市中心重点发展第三产业和无污染都市型工业,第二产业向各大工业区转移,在形成规模效应同步,为都市进一步发展腾出宝贵土地和发展空间。第二,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减量化和废弃物资源化。循环经济变化了老式“自然资源->产品和用品->废物排放”这一线性流程构成开环式经济,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为“自然资源->产品和用品->再生资源”闭环式流程,从而使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影响控制在尽量低限度,实现经济活动生态化转向。合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要走循环经济之路,要注意从三个层次上构建产业体系:一是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和持续农业;二是大力发展生态工业链或生态产业园区;三是大力发展绿色消费市场和资源回收运用产业。第三,建立可持续发展消费模式。消费是整个社会经济活动出发点和归宿,消费模式合理与否对可持续发展有着不言而喻影响。合肥应依照国情和市情逐渐养成一种低能、低耗适度消费生活方式,最核心是要更新消费观念,将循环经济思想引入消费过程。一方面,要引导居民消费耗材少、节能、污染少绿色产品;另一方面,倡导少使用、不使用一次性产品,尽量使用可供重复使用产品;第三,对于报废用品要分类回收,化废为保,减少环境污染。第四,加快教诲产业发展步伐,提高市民素质。合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要加快教诲产业发展步伐,特别是要建立从学前教诲到高等教诲,从学历教诲到非学历教诲,从学校教诲到社会教诲一体化、开放性终身教诲体系,提高人口文化素质,使市民受教诲平均年限提高到10-,接近发达国家水平。1.3战略实行途径与对策办法1.3.1结合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动实行可持续发展要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注重资源节约和合理运用,从主线上变化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粗放型增长方式,提高资源运用集约化水平和经济效率,建立起集约型经济体系。宏观途径必要是通过深化改革,加快形成有助于节约资源、减少消耗、增长效益、保护环境公司经营机制;依托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建立起良好公司技术进步机制。1.3.2结合产业战略性调节推动可持续发展要按照可持续发展规定,继续推动合肥产业构造优化调节,减少经济发展对资源、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量。要重点发展金融服务、贸易流通、信息服务、都市旅游等第三产业,提高社会化服务限度,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要大力哺育和发展资源投入少、污染排放少、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高科技产业和都市型工业。同步还要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绿色农业基地建设,提高土地集约运用水平。1.3.3通过政府宏观调控推动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政府在可持续发展中综合决策和宏观调控作用非常重要。这里最有效手段就是建立可持续发展综合决策与调控体系目的模式,详细涉及: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建立集约型、效益型经济增长体系;建立崇尚节约、适合国情消费体系;建立效益优先、兼顾公平坦分派体系;建立少生优育人口再生产体系。1.3.4通过区域合伙与国际合伙推动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有些环境问题不是单独一种都市可以解决,同步由于“公共草地悲剧”这一博弈存在,都规定建立区域合伙网络,共同解决大范畴内环境问题。此外,可持续发展战略实行需要大量资金,建立可持续发展投融资体制是贯彻实行合肥可持续发展战略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证。这里,虽然政府投入对其她各种渠道资金投入起着导向性和基本性作用,但不能仅仅依托政府增长投入,必要同步吸纳国内外其她各种渠道资金,逐渐形成合肥可持续发展多渠道筹资与多元化投资机制。合肥应通过积极开展国际合伙,争取国际社会资金支持,通过广泛宣传和市场机制,动员公司、社会各类资金投入合肥可持续发展项目和关于活动。1.3.5推动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涉及科技、教诲、决策、管理、法制、公众参加等内容,它是一种国家或地区政府和人民通过观念、体制因素体现出来能力。加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是实行合肥可持续发展战略必要保证。第一,制定和完善可持续发展政策法规体系。要在国家既有法律法规基本上,制定地方经济发展政策和环保政策,保证经济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行、同步发展,环境建设与地方干部考核直接挂钩。第二,加强可持续发展培训教诲工作。合肥应将政府公和员、公司管理者、教师和社区干部作为重点培养对象。除了要确立她们可持续发展意识之外,还应与详细有针对性项目培训相结合,要通过培训,把可持续发展观念和意识融入工作。特别是要使学校成为宣传可持续发展战略重要基地,使青少年从小确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具备相应能力。第三,推动工商公司和公众参加可持续发展活动。公司参加可持续发展是合肥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主体。要使公司按照国际原则组织生产和经营活动,加强环境质量管理。要以科学普及和文化宣传为重要方式提高公众参加可持续发展意识和能力,开展经常性和持久性公众活动,来提高公众对可持续发展活动参加度。第四,建立合肥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体系。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急需制定科学合理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体系,以便于建立模型,对合肥可持续发展“度”进行衡量、评价和动态跟踪监控,及时采用必要相应办法。要逐渐建立一整套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涉及环保、人口、资源等可持续发展重点领域单项评估指标体系,以及如市级、区县级、街道乡镇级各层次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本上,以合肥测评数据与国内外都市或地区指标值进行水平比较研究,并不断采用针对性办法。第二章合肥发展资源潜力与限度2.1土地资源潜力及可持续运用 2.1.1合肥市土地资源运用现状和问题合肥总土地面积为7,497.66平方千米(含市辖湖泊水域)。地貌类型以岗地为主,其面积占土地总面积88.0%,平原占7%,丘陵占5%。其中,农用地面积572,572.5公顷,占土地面积76.4%,建设用地125847.8公顷,占16.8%,未运用土地51,345.6公顷,占6.8%。合肥市土地资源运用重要存在如下问题。第一,耕地锐减,人地矛盾突出。合肥从1949年到1996年47年间,全市净增人口234.2万人,而同步期全市耕地却净减少86,000.0公顷。此后,合肥市人口预计每年仍要增长4万多人,各项非农业建设每年也要占用大量耕地。第二,农用地粗放经营,生产率低。合肥市农用地运用仍以粗放式为主。耕地中中低产田共计占耕地总量75%。同步由于水利工程常年失修,疏于保养。既有林地、园地数量少,产量低。第三,建设用地中居民点用地面积大,布局乱,运用率低。建制镇用地布局乱,类型单一,加之基本设施差,无支柱产业,辐射效应和带动功能很低。农村居民点用地严重超标。都市建设用地布局上,不少工业用地、行政用地、公建用地集中于都市一环内,制约了土地资产价值实现。第四,市郊土地污染严重,乡镇公司用地不集约。合肥市某些化工、冶金等中小公司、乡镇公司排放污染物对都市导致了严重污染。生活垃圾堆场压占了超过100公顷耕地。合肥市辖三县一区以砖瓦窑生产为主乡镇公司就达400余家,占地数量多,损毁耕地严重。第五,土地运用宏观调控机制不健全。一是土地运用总体规划编制滞后,土地宏观调控机制尚未建立和完善。二是土地总体规划法律效力未完全发挥,对各类非农建设占用农用地难以起到控制和引导作用。三是旧土地管理体制、机制和法制无法有效调控土地供应总量,使得在保护耕地前提下发展各项事业难以实行,也使得土地资产管理力度不够,划拨土地以各种形式进入市场自发交易,国家土地资产大量流失。2.1.2土地资源可持续运用总体目的和方针合肥市土地运用战略目的是:坚持土地资源可持续运用,坚持资源与资产并重管理,统筹兼顾,全面规划,科学整顿,严格保护,严格控制都市和其她各类非农建设用地规模,不断提高土地运用限度、运用效益和集约化经营水平,合理配备土地资源和资产,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增进国民经济持续、迅速、健康发展。咱们借鉴其她省市、地区经验,确立合肥土地可持续发展运用方针:立足存量,抓好增量,对存量重要应做好构造、布局调节以及提高土地运用率和产出率。详细来说即是“保护、调节、平衡、优化”。保护就是保护基本农田和其她副食品以及菜篮子工程用地。调节就是调节构造和布局,从城乡一体化考虑,盘活中心城区存量土地,进行构造调节和布置。调节城乡工业布局和运用率低下各种土地,大力履行“三个集中”,即工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农民居住向集镇中心和中心村集中,农田向农场和种田大户集中。“平衡”就是平衡供求和总量,即通过控制都市规模、土地挖潜和开源节流,达到土地供求平衡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优化”就是优化土地运用效益,按照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对土地合理需求,集约、高效、科学地运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运用率和产出率。2.1.3土地资源可持续运用战略思路和对策为保证合肥土地运用总体目的实现,保持合肥土地资源可持续运用,合肥应从主线上转变供地模式、土地运用模式和建立新用地机制。详细说来,供地模式应从外延式、粗放型模式转变为内涵式、集约型模式,从构造调节中,从提高产出率中挖掘潜力,从存量中找出路,从集约运用中找出路。土地运用模式应从老式小农经济模式向规模经营模式、产业化经营模式转变。2.2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趋势2.2.1合肥水资源现状和问题合肥市域地面水体分属长江和淮河两大水系。总体来看,合肥市域内水网丰富,水资源补给来源多样,水资源重要由两大类、五大某些构成,即地表水资源长江流域水系径流量、淮河流域水系径流量、两大水系湖泊水量、人工水利工程水量以及属于地下水资源深层地下水。合肥水资源总量虽然比较充沛,但由于地表水体污染日趋严重以及合肥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对水质、水量导致负面影响,导致合肥淡水资源远不如表面所显示那么乐观。影响合肥水资源可持续运用重要问题第一是水污染。这是影响合肥水质核心因素。随着合肥经济发展,都市排出工业、生活污水日益增长,导致合肥地表水水质逐年下降。第二是水挥霍严重。随意挥霍现象反映在农业灌溉、工业用水乃至居民生活用水众多领域。其直接因素是水资源低代价使用和管理不到位。第三,水面积下降。由于经济利益、眼前利益、局部利益诱惑,合肥将某些水面、滩涂和湿地进行了填埋改造,变更为建设用地或农业用地。第四,现行管理体制亟待改革。国内水资源管理存在共性问题是管理上无序状态及多头管理问题,对水资源运用和管理缺少统筹考虑。此外,水价不到位,还没有建立起一套比较科学水价体系。2.2.2水资源保护和运用思路和对策第一是依托科技进步,调节用水构造。改进和调节农业用水、机构和技术;采用工业技术创新,运用高科技,实现工业用水再循环、再运用,将成为合肥水资源可持续发展重要途径。第二是节约用水,实行多次运用。在灌溉方式上积极采用和推广精准灌溉技术,自动监测等高科技,实现农田喷管化、果园微灌化、输水渠道防渗化、农田灌溉科学化、工程管理公司化,走向低耗、高效、优质环保当代化农业。第三是加强管理,提高水资源管理水平。对水资源要坚持开源节流和保护并举,同步理顺价格机制,发挥市场杠杆作用。对有关法律规章加大执法力度,努力摸索用水、治水、保水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实行水资源水环境可持续发展。第四是加强重要水源保护与治理。保证全市各重要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目的,禁止一切破坏水环境生态平衡废渣、都市垃圾、粪便及其她废弃物向水域倾倒;不得滥用化肥。2.3能源评估和预警2.3.1合肥能源运用构造现状和问题第一,能源消费构造不合理。合肥一次性能源消费构造中,煤气、液化气比例偏低,共计才有97.53万人运用这两种能源,仅占合肥总人口22.26%,民用气化率仅达34.6%。合肥是一种重要以煤炭和石油等使用后产生大量大气污染物为重要能源都市。第二,能源供应设施局限性。市域内供电存在着诸如电源局限性、设备陈旧老化等问题。第三,能源运用率低下。合肥市区既有各种锅炉251台,热效率普通都在55~60%左右,并且锅炉分散,烟囱低矮,污染环境。2.3.2能源可持续发展目的和办法合肥能源可持续发展目的应当是:单位GDP能耗和一次能源中煤炭所占地比例继续下降,能源运用率逐渐向世界先进水平靠拢。着眼当前,放眼将来,合肥要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向以电力和天然气为核心能源转变,大力优化能源构造,提高能源运用率,完善能源储备体系,逐渐建立起与经济发展和都市发展相适应环境良好能源体系及合理消费模式。所需要重要对策和办法是:第一,调节和优化合肥能源构造,形成煤、油、天然气、电合理比例能源构造体系。西气东输是一项伟大工程,合肥也应当参加到这个工程中来,引入分支管线,大力提高天然气比重,减少煤炭直接运用比例,向提高二次能源比重转变。同步加强锅炉整治与烟气解决。第二,加快能源供应设施建设。开辟能源来源,形成充分、高效、可靠、清洁能源系统,加快都市电力设施建设,新建和扩建一批重要燃气工程。第三,大力推动节能工作。通过调节产业构造和工业布局来减少能源消耗,采用社会节能、技术节能和构造节能来减少能源消耗,解决能源短缺问题。第四,开发运用清洁能源和再生能源。当前,上海、北京等一批大都市在LPG、CNG等清洁能源应用方面已经渐成规模,对于改进都市环境具备重大意义。合肥也可以在条件成熟时候引进LPG和CNG使用。此外,咱们以为政府可以通过税收、贷款以及宣传引导等手段积极勉励和推广合肥农村使用沼气。第三章合肥人口及就业可持续发展3.1人口对可持续发展意义人口是人类社会活动和社会行为主体,是社会生产力不可缺少前提和要素。在社会生产中,人与人之间必要要发生和建立一定联系,从而形成社会关系,因而,人口还是一定设施形态下生产关系载体。没有一定人口,就不也许有任何社会经济活动,就不会有人类社会存在。当一种社会人口发展处在转变过程时,这个社会基本特性和社会生活都将产生深刻变化。人口问题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有关。人口问题从本质上讲就是发展问题,一定数量、一定质量人口是经济、社会发展必要条件,但人口规模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又要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当前,合肥人口正处在稳定发展时期,而人口规模、构造、布局、质量与经济、社会之间协调发展尚有一定差距。因而,科学规划人口总量,合理调节人口布局,大力提高人口质量,是合肥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要任务。3.2合肥市人口规模发展趋势判断随着近年来合肥经济社会发展,合肥都市人口也有了较迅速度发展。图3-11978-合肥市都市人口数增长和变动状况咱们依照高低两种状况对合肥市将来一段时期人口规模做一发展趋势判断,成果如下表。3-1合肥市都市人口规模预测一览表都市总人口(万人)低增长135万人180220高增长1351902503.3人口流动与可持续发展3.3.1人口流动对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要意义一方面应当看到,人口迁移是当代化进程中一种自然和正常过程,有助于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对流入地来说,由于流动人口能带来技术和资本,以及新观念、新思想,并且流动人口盼望改进自己原有环境,对都市经济发展有能动性贡献,因此流动人口能为流入地带来经济效益,而非承担。流动人口对于流入地经济构造调节,实现生产要素优化组合,提高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具备积极效应。但是也应当看到,如果人口流动不受节制,则都市人口增长率将超过并继续超过都市就业机会增长率,流入劳动力将超过并继续超过都市工业和服务业部门对劳动力吸纳能力。从而,这将对社会发展导致直接冲击。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合肥外来暂住人口迅速增长,已经达到31.3万人,将近占市区常住人口1/3。合肥可持续发展必要对流动人口在社会治安、医疗卫生、教诲培训等方面问题高度注重。3.3.2在将来可持续发展中,合肥流动人口发展对策第一,要逐渐建立城乡经济平衡。为此目,应当综合开发农村,在农村哺育和引导适当产业活动。第二,恰当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初级产品加工业。由于农村进城人口普遍受教诲限度不够高,因此仍应适度发展小型、劳动密集型产业。通过这种办法可以使刚进城劳动力得到培训,从而为向更高层次产业转移做准备。第三,采用适当、劳动密集型生产技术。通过技术开发,逐渐提高流动人口生产技术,只有这样才干使低素质劳动力为向高素质劳动力逐渐转变。3.4人力资源与可持续发展3.4.1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家人力资源开发国际趋势一是政府对市场实行间接控制。重要放在强化立法约束和引导上采用一系列实行办法和税收或各种优惠政策,引导人才市场行情,沟通人才供需信息等。二是对人才实行分类管理。专业技术人才可以较多地依托市场机制进行调节;公司管理人才次之;行政领域政治人才流动普通不适当借助于市场调节机制。三是市场发展趋势。一方面是筹划指引与市场调节相统一。另一方面是人才使用社会化趋势。随着新技术革命发展,科技、教诲和产业一体化,打破了人才单位、领域、行业界线,使人才市场具备开放性、多元性、供需跟踪性。第三,海外人才流动方式各种各样,采用聘任制、兼职制、择任制、交流制、辞职制、借调制、竞选制、转任制、优惠制、转换制等。3.4.2合肥市人力资源开发与就业面临问题一方面,由于经济、社会正处在转型时期,在就业方面,合肥当前也面临着国内都市面临普通问题。一是产业升级换代,国企改革等因素导致职工下岗、失业。合肥记录失业人口为43千人。但是由于合肥经济总体规模相对偏小,辐射能力不强,相称一批老式产业逐渐失去竞争优势,发展后劲局限性;新兴产业处在起步阶段,支柱产业支撑能力不强;所有制构造不尽合理,民营经济规模不大两;对外开放步伐不快,进出口和外来投资规模偏小,对全市经济拉动力有限等问题,导致合肥经济对就业人口吸纳力不够强。另一方面,合肥新增适龄劳动力数量68千人。这些人口都需要就业。同步,合肥还面临着科教基地作用没有充分发挥,科技人才资源开发度不高,劳动力总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改进等问题。这是合肥人力资源开发和就业中面临重大问题。高失业率危险在国内始终存在。由于国内基本国情是人口占世界22%,并且以局限性世界4%资本资源创造占世界就业岗位26.3%。按世界平均数计算,国内只能提供6亿个就业岗位,比实际就业数少了1亿。完全充分就业在任何国家都没有先例。所谓充分就业,就是失业维持在自然失业率,它随着经济波动而变化。国内当前是5%左右。合肥当前人力资源开发问题要害重要还是构造性问题——农村人口问题。合肥当前有农村人口2,951千人,占总人口67.36%。整体人口素质不高,适龄人口中仅有小学、扫盲班教诲限度和完全未受过教诲人口占总人口54.0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此外,合肥65岁及以上人口为31.04万人,占常住人口6.95%。基本可以以为合肥已经进入了老龄化初期阶段。3.4.3人力资源开发与就业战略对策经济和商品竞争归根究竟是人竞争,即人技能、人科学知识、人管理水平、人信息容量、人决策竞争。充分合理地开发运用特别是既有人力资源,是经济可持续发展前提,也是增进社会进步重要途径和进步内容。面对人口构造问题和就业压力,必要采用如下对策:(1)要恰当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不可盲目追求数量;(2)基本国情决定了合肥必要适度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扩大劳务输出,支持民营中小公司发展;(3)发展劳动力市场,引导劳动流动,但是不能对劳动力市场管理太严格,特别是对自谋生路者管理太严格,否则就业压力将更大,导致某些劳动力将有也许因缺少谋生门路而生活无着;(4)全面推动再就业工程,加强再就业培训,实行转岗分流,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失业保障体系;(5)调节增进就业政策取向,一是基本性经济发展政策,二是构造调节政策,重点勉励第三产业,三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服务政策。3.4.4农业剩余劳动力合理转移途径发展乡镇公司,建设小城乡和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内需结合起来,提高城乡化水平和强化都市功能,这是新经济增长点。据测算,乡镇公司每增长一种百分点,可吸纳25万人就业。并且,要将发展重点放在第三产业上,走“三二一”路子。这是劳动力转移突破口。另一方面是立足农村,就地消化。重要方式是向农业生产深度和广度发展;搞开发性农业、农田基本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等。此外还要走出农村,加快都市化进程。据测算,每增长一种都市人口可带动投资2.5万元。而合肥要想达到规划中286万都市人口(总人口520万人,城乡化水平55%),需要加快都市化进程。最重要是要进行政策扶持。在农业政策、优惠政策、非农产业政策、适度规模经营政策、户籍改革和社会保障政策等方面进行相应扶持。第四章合肥社会可持续发展4.1合肥社区发展4.1.1家庭规模与家庭价值观变迁随着合肥社会发展,合肥家庭规模和家庭价值观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第一,家庭规模小型化,户均人口数趋于下降。由于筹划生育政策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在合肥贯彻实行,使出生孩子数量减少,同步合肥城乡居住条件在一定限度上改进,都是使本来联合家庭分户现象大大增长因素。合肥城乡家庭每户平均人口数为3.21人,比1990年3.74人减少了0.52人。在短短时间,每户平均人口数发生了明显下降。第二,家庭类型呈现出核心家庭化趋势。核心家庭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是合肥市家庭类型主流。尽管其她类型家庭还具备一定比重,但是,只要独生子女政策持续实行,住房条件继续改进,许多主干家庭和联合家庭即会分裂开来成为若干个核心家庭。第三,代际关系发生明显变化。人口老龄化来临,合肥家庭在家庭构造、家庭观念、家庭角色等方面浮现新变化。一是家庭观念有所削弱,代际分离普遍,老代、中代、青代独立性一次增强,老式人们庭模式和观念正在逐渐变化,越来越多青年夫妇但愿独立居住。二是家庭关系中妇女角色和作用重新得到承认和定位。三是家庭中老年人数量增长,对老年人赡养和高龄老人护理承担加重。基于合肥家庭构造和代际关系发生变化,可以判断将来一段时期内合肥家庭规模和代际关系发展趋势呈现为:代际关系由于居住条件改进趋于松散;代际间生活互助重任将随着社区服务全面推动而有所缓和;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代际财产流动从单向流向子代变化为多向平衡。因而,合肥要注重完善老年人社会保障,老年人生活空间拓展等问题。这是由于随着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过渡,代际矛盾将直接转向社会,并将随着合肥人口老龄化加速而激化。4.1.2合肥社区发呈现状、问题与解决对策普通以为,社区是个人、家庭、非正式团队与组织、各种机构、不同经济和社会阶层以及单位之间组合,也指个人间和群体间有形和无形网络构成。当前,国内都市微型社区重要形式是居民委员会这一辖区共同体。在改革开放前20近年间,居委会重要开展了公共福利、治安保卫、调节纠纷、沟通居民与政府联系等项社区工作。社区服务重要是指在社区内为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所提供各种社会福利与社会服务,其目在于调解人际关系,缓和社会矛盾,创造一种和谐、良好社会环境。社区服务内核是服务模式及其运作过程,它是一种完整体系,涉及到关于法规、社会公共政策、社会构造和机制、运作方式、工作人员专业水平和社会参加限度等。合肥社区服务发展到当前,所面临问题重要有:(1)人们社区意识和社区精神还较薄弱盼望政府向自己提供毕生所有需要这种重大依赖思想依然广泛存在。重要是要增强个人自主意识,认清人人应成为参加和解决问题一员。(2)现行公共机制及公共政策社会参加局限性例如当前税务制度没有强大勉励机制勉励个人、社会组织和公司赞助和支持社会事务。必要对现行社会公共政策以及关于法规进行研究和调节,使之与增进社区发展更加协调。(3)缺少非政府组织和直接从事社会工作社会组织其后果是无法充分调动社区内公众参加社会工作与社区服务积极性,使许多应由社会分担事务都搁置到政府手中。(4)社会工作及社区服务人员素质较低其中许多人员是退休人员,未受过正规训练,虽有满腔热情,但精力和工作能力局限性。(5)社区服务社会化刚起步,经验局限性社区服务涉及建立敬老院、精神病院、康复所等,其中不应削弱都市家庭这一社会细胞作用和功能。家庭应成为社区服务基本目的和对象,这样才干建立真正健康社区。在实现合肥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发展合肥都市社区服务有四个方向性原则:第一是网络化。一是建立社区服务计算机网络,作为全市信息工程一种构成某些。相应软件配套则是社区服务人员良好素质和经验。第二是资源合理配备和有效运用原则。这种资源涉及硬件实行,更涉及社会一切机构、人员。第三是价值观和精神文明建设原则。社区服务倡导为别人服务,倡导对的家庭观念树立。第四是社区服务可持续发展原则。一方面是指社区服务自身谋求像西方社会当前公司参加社区经济发展类似模式,另一方面是指社区服务应融入社会可持续发展,由社区服务、社区经济、社区管理、社区精神文明(卫生、文化和安全)结合起来。4.2合肥都市文化建设对策4.2.1文化对于社会发展促动“经济背后是文化,反之文化动力在经济”。人类本性也许是相似,但它往往受文化影响。全球各地经济、市场都与各地在历史、社会构造、心理、宗教和政治状况方面独特性相适应,这些因素影响着人们工作、消费、投资、储蓄和冒险意愿。文化与经济之间确存在着一种互动关系,但并不单纯是一方适应另一方或一方带动另一方关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们需要有一种文化改造自觉,有与时俱进意识,使自己社会文化具备较强调适能力,使经济发展在不同阶段都能获得有效文化支撑。经济学家以为,日本保护主义、欧洲福利主义、法国小资产者社会构造以及美国强调个性和奋力进取文化特点是影响各自国家经济发展重要因素之一。

如今,文化底蕴更被赋予了新时代内容。越来越多人结识到文化对经济影响。例如浙江在发展中从来强调“文化力”这一概念,总是争取将经济与文化贯串起来,典型有宁波依托“奉帮裁缝”老式技艺,大力发展服装产业;绍兴借“日出华舍万丈绸”老式经济,建成了闻名全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轻纺城;永康运用“百工之乡”优势,发展成了专事小五金生产公司群体;义乌发扬“鸡毛换糖”货郎担精神,演进成全国最大小商品贸易集群;温州更是运用“其货纤靡、其人善贾”特点,逐渐形成了皮鞋、低压电器、打火机、眼镜等鲜明特色产业群。这些区域特色明显经济发展方式被称作“第三意大利”克隆版。4.2.2合肥文化发展历史与现状合肥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有着源远流长历史文化老式。尽管劫难深重旧社会给合肥人民带来不幸,合肥人民从来就没有屈服过,而是坚持不懈地拼搏、努力、奋斗、抗争。在经济发展上,合肥人民不甘于落后,积极创新,包产到户就是合肥人民首创。历史轨迹阐明,昔日合肥,作为古城,历史悠久;作为重镇,地位重要;作为大邑,人杰地灵。然而合肥文化特色是什么呢?依照一项调查,有将近50%合肥市民以为合肥都市特色不突出合肥民情民意,关于对合肥市都市特色和风格评价民意调查,第2页,第29期,4月22日。合肥民情民意,关于对合肥市都市特色和风格评价民意调查,第2页,第29期,4月22日。4.2.3合肥文化建设构想一方面要强化已有优势。合肥此后发展要继续在市民、在世人头脑中强化已有“园林城”、“科教城”概念和形象,要让这两个概念走出合肥,走入国人头脑。这对于合肥发展需要招商引资、吸引旅游者具备重大推动作用。同步,一方面要将自身老式,如“包公”牌、历史牌打好,呈现出合肥历史积淀;另一方面要挖掘出合肥发挥辐射功能,将科技之城形象真正转变为提高科技竞争力推动力量。合肥在发展中要注重追求以人全面发展为目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观。合肥发展应极力避免陷入西方文明社会那种极端物质享有社会,这是一种以物质为中心物发展排斥人发展社会。这种极端物质享有不但侵蚀着人力精神健康发展,并且也破坏了人类自然生态。陷入这种误区导致中华人民共和国决策失误之一,就是对教诲投入局限性。到当前为止,这种见物不见人、单纯追求经济观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仍有较大市场。无论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情出发,还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制度性质规定出发,当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战略,都必要回到以人全面发展为目的,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上来。以人为中心观念,在经济积累中既要注重货币资本积累,更要注重人力资本哺育和积累。一国可持续发展只有建立在高素质人基本上,才干有一种坚实发展基本。一种健康社会应当是物质与精神、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社会,只有这样社会才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社会。此外,随着社会发展,应当引导社会承认物质、环境、知识与文化多元价值新财富观。在当代商品经济社会,物质存在只有转化为商品价值时,才干被社会承认,因此对价值追求,就成为工业社会原动力。但是对商品物质追求遇到了来自环境污染、生态恶化、资源短缺挑战。人们对商品价值过度追求使自然生态浮现了负价值。正是由于人们意识到必要付出价值才干重新获得良好环境,环境也就具备了价值意义和财富意义。对当代社会财富观念冲击,尚有来自高科技创新推动浮现以知识资源为基本、以信息为主导知识经济。随着知识经济发展,当代社会以物质价值衡量社会财富构造发生了巨大变化,以技术形态、文化形态形成价值所占份额越来越大。知识与文化商品化,不但变化了整个人类经济形态,并且在深层次上变化着整个社会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总之,21世纪人类将生活在一种物质、环境、知识与文化多元价值共存经济社会中。以物质、环境、知识与文化多元价值论、财富观,结识当前,设计将来,对于21世纪人类走向可持续发展社会是非常重要。4.3社会保障体系完善 合肥当前需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稳固社会可持续发展基本。一方面要切实解决都市低收入和贫困人群发展与保障问题。保障最低收入是保持社会稳定基本需要,当前特别是要注重都市低收入和贫困人群以及困难职工救济与保障。要把理顺收入分派关系与建立全社会保障体系有机结合起来,与“实行再就业工程”有机结合起来,逐渐实现收入分派良性循环,体现公平原则,增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健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另一方面是建立适应可持续发展需要养老保障制度。在可持续发展进程中,代际供养关系将迅速向社会化转变,这就需要通过建立社会化养老保障体系来实现合肥将来可持续发展。合肥建立养老保障体系应遵循社会化原则,即要把养老保险逐渐覆盖到全社会劳动者,由各部门分散管理转变为社会化集中管理;多渠道多层次筹集资金原则,养老基金要由国家、单位和个人三方共同承担;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原则,详细体当前养老待遇既要保证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又要勉励职工在职时勤奋工作多做贡献,养老金额度与职工毕生贡献挂钩;法制化原则,养老保险各项制度要通过立法强制执行,养老保险基金征集、管理、使用都要依法进行;平稳过渡原则,确立改革目的之后,要分步实行,解决好新老制度衔接和转换。4.4合肥科教集群发展战略4.4.1社会环境变化对于发展科教事业新规定国门打开后来,国墙越来越矮,每个地区、每个公司均有也许直接面对国际竞争,区域和都市发展重要性愈来愈突出。在知识经济这个大背景下,基于国内国情,“都市发展不但要依托国际上技术和知识,并且要发展本地创新网络”这个论断是清晰。知识经济本质在于知识创新,传播和技术性转化成为经济发展重要动力。创新能力成为社会发展主线动力。因此,如何有效地培养人们创新能力是当前社会环境对科教事业提出新规定。4.4.2满足合肥高新技术发展科教集群发展战略研究表白,一种地区创新网络重要节点是本地大学。对于合肥来说,最重要是技术转化,当前这个问题是合肥发展中当务之急。而技术转化普通来说不需要由最顶尖研发性大学和科研机构来进行。最顶级研发性大学和科研机构功能应当是原发性创新研究。美国等知识经济发达国家经验表白,对于顶级研发性大学和科研机构研究出来基本性理论成果进行技术转化工作,由普通理工类大学来操作效果更好。合肥具备构建符合创新网络需求科教集群优势。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大和中科院分院是国内顶级研发性机构,应当将重点放在从事原发性研究上。而安徽大学、合肥工大优势是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大和中科院分院进行分工合伙,将重点放在技术转化方面。固然,两者界限并非是壁垒分明。此外,合肥还要依照“十五”筹划中政策导向,大力发展基本教诲、素质教诲和成人教诲。从而从分工构造上构成一种完整“金字塔”形科教体系。合随着教诲事业发展,安徽大学、合肥工大等一批地方性高等院校必然影响扩大规模压力需要,都市规划并应为各学校在新址发展预留足够空间。第五章合肥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5.1合肥生态环境现状与问题5.1.1水资源运用不佳,污染严重巢湖及其支流均不能满足相应功能区水域原则,巢湖西半湖严重富营养化使其失去饮用水水源地功能。作为合肥市当前唯一优质饮用水源董铺水库水体有明显富营养化趋势,已经恶化到中营养型。董铺水库重要地位规定必要高度注重其富营养化加剧问题。节水不力,水资源挥霍严重。农业灌溉和工业用水不科学、粗放、低效率,导致大量宝贵水资源被挥霍,同步又导致高污染排放。据调查,巢湖富营养化65.94%总氮,55.71总磷均来自农业面方污染合肥市环保局,《合肥市生态环境现状调查报告》,10月。合肥市环保局,《合肥市生态环境现状调查报告》,10月。1999年农村畜禽养殖粪尿产量为598.7万吨,综合运用率为70%,解决率仅为10%,每年100万吨左右粪尿未经解决和运用直接排入环境,直接污染农田面积50公顷。5.1.2局部水土流失加剧乱砍乱伐、乱开矿山,导致局部地区遭受严重生态破坏和水土流失。1986年,合肥市水土流失面积占总土地面积比例为9.8%,重要分布于江淮分水岭地区和山地地区。这些地区多为无植被秃山,一遇暴雨则泥沙俱下,淤积河流、水库,危害甚大。5.1.3森林生态系统功能脆弱合肥林地面积17,589公顷,占全市总面积2.4%,是安徽省平均水平(30.3%)十三分之一,安徽省人均森林面积占有量0.05公顷,合肥市仅0.003公顷。合肥人均活木储积量为0.51立方米,仅为安徽省(1.77立方米)28.8%。从森林覆盖率来看,合肥市为11.8%,仅为安徽省平均水平43%。此外,合肥还存在用材林比例大,防护林、特用林、经济林比例小,等问题,导致森林生态功能脆弱,森林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功能没有完全发挥出来。5.2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重点和思路5.2.1战略重点第一,加强水环境治理。加大合肥河道治理投资力度,加快都市污水截流和完善都市下水道系统,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水直排河道。运用高新技术来治理合肥水环境。改造既有自来水厂,分期分批建设一批城乡污水解决厂,引入市场机制进行管理。加强对农村禽畜粪尿管理,制止其直接排入河道,大力发展有机肥。第二,变化能源构造,提高都市气化率,严格控制工业用煤含硫量,加强锅炉整治与烟气解决,净化汽车尾气。第三,加强产业政策扶持,加大对环保产业扶植和资金投入。要以多元化、多渠道形式推动环保产业发展,将环保与市场紧密结合,使环保公益性与经济性紧密结合,从而形成环保产业良性循环。5.2.2战略思路第一,将整个都市作为一种生态系统来发展。纵观某些发达国家大都市发展历史,可以发现,由于在发展中一开始未能科学地将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紧密结合,成果遭遇了“过度化都市病”。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遵循生态发展规律。依照合肥发展地区自然条件、地区功能区划和环境质量目的等规定,合理安排工业发展布局,化工、机械等污染较大工业严格控制在都市东部地带。合肥二环路生态绿化圈是非常有特色都市绿化空间,对于改进都市生态环境,营造社区域、小流域气候有非常良好作用。此后合肥发展仍应强化都市园林绿化工作,开展植树造林,提高都市绿地面积,净化、美化都市环境。工业和民用建设项目,要把绿化作为建设内容之一,切实搞好绿化工作。第二,依照环境承载能力,合理调节产业构造,优化生产力布局。合肥当前正处在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应当加大第二产业发展力度和扶持力度,但是要竭力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老路子,把重点放在技术改造,推广清洁生产技术上;更新落后老设备,裁减落后工艺;加大重点污染行业环保投入;依照水环境承载能力,逐渐按污水类型相对集中原则进行生产力布局优化。第三,确立与都市环境质量密切有关基本设施优先发展地位。合肥市政基本设施建设要把重点放在污水解决厂建设和下水道普及上。合肥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为8423.50万吨,但是通过解决仅有2646.54万吨,两者差距巨大。因此应加大污水解决厂建设力度。同步,合肥排水管道长度达到了828公里,但基本覆盖面是市区范畴,而城乡污水解决、下水管道等生态环境工程基本处在空白。为此,合肥必要加速区域污水系统规划与建设,特别是要在水源地发展和完善下水道和污水解决系统。第四,大力宣传和树立适应可持续发展新思想、新道德、新观念。要真正实现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必要大力宣传和树立适应当代经济与社会发展新观念。一方面是树立起环境道德观念,就是要把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维护人类生存基本作为人类环境道德准则。另一方面要加强全民涉及领导决策层环境意识宣传,使公众感受到保护环境是全社会利益所在,结识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以强烈社会责任感,自觉地去维护良好生态环境。5.3最优环保投资对策5.3.1合肥最优环保估算国内当前正处在转型时期,因此关于环保投资范畴界定尚无定论,依照合肥实际状况,并借鉴国外关于资料,咱们以为,合肥环保投资重要涉及:工业污染和破坏防治投资、都市基本设施中环保投资、农业生态环保和改进投资、自然生态环保和改进投资、环境管理等方面投资。依照张文尝等人提出中部地区最优环保投资模型估算,对合肥环保投资以及将来最优投资进行计算,成果列于表5-1。同步,咱们将预测最优环保投资中投资界定作分项估算,列于表5-2。表5-1合肥环保投资现状及最优估算年份GDP(亿元)环保投资(亿元)环保投资/GDP(%)324.733.7341.15522.986.7991.30842.2712.6341.50表5-2合肥最优环保投资分项估算项目投资额(亿元)占环保总投资(%)投资额(亿元)占环保总投资(%)投资额(亿元)占环保总投资(%)工业污染和破坏防治投资1.867502.380353.15925都市基本设施中环保投资0.29980.884132.52720农业生态环保和改进投资0.745201.700253.15925自然生态环保和改进投资0.448121.020151.90015环境管理方面投资0.373100.816121.90015总投资3.7341006.79910012.6341005.3.2环保投资资金筹集方略与手段环保筹资渠道重要涉及:(1)排污收费获得资金,涉及正实行超标排污费和正在履行排污水费、二氧化硫排污费等;(2)都市三项费用和都市下水设施有偿使用收费用于都市环境综合整治资金;(3)公司更新改造资金和利润留成用于环保工程资金;(4)国家预算内拨款和贷款;(5)地方、公司与部门自筹;(6)发行环保公益事业建设债券;(7)运用外资,争取国际金融组织和国外政府关于环保低息贷款或赠款。积极有效地运用外国政府贷款和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贷款是运用外资重要途径。运用此类外资,贷款普通比较优惠,成本较低;并且由于这些机构对贷款和资助管理严格,普通来说资助项目成功率高,经济效益好。5.3.3环保投资资金管理对策由于环保投资与其她投资相比,其经济效益往往不是十分明显,因此依托单纯市场调节不够,必须由政府建立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环保投资管理体系。政府宏观调控重要应涉及制定环保投资发展目的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和战略、环保投资总量调节和投资构造调节。对于环保投资应当放开限制。无论是国际资本还是国内资本投资,都会直接考虑投资回报率,资本回收期和资本回收权益保障,不论投资是采用国际BOT模式,还是其她方式,都要对财政有所规定,这也是合肥引进环保投资重大障碍。合肥当前仍存在着观念落后所带来理念与行为障碍,缺少市场意识、时间观念和环保观念,尚未建立经营都市机制,对市政、电力、供水、环卫等公共设施依然是垄断性管理。合肥经济体制改革滞后也导致了环保投资障碍,这种滞后集中体当前非国有,特别是非公有经济所占比重依然太小,政府对经济活动干预依然较多,整体国民经济活力与浙江、江苏等省市相比仍显相对局限性。加大经济体制改革,把都市建设与环保建设结合起来,建立适应市场市政建设体制、投融资体制、招投标体制,实现都市资产由公益资产到可经营性资产转变,将都市现行环保基本设施以买断、承包、租赁、股份经营赠与等方式来经营,既可实现都市环保基本设施与再投资环保基本设施,不再成为财政“包袱”,又可吸引大量环保资本流入。通过加强环境优化、美化和法制化建设,有效拉动都市经济发展。从主线上变化“先发展,后治理”思想,按照“行业管,社会办”和“谁投资,谁收益”原则,引入竞争机制,吸纳各种资金涉及社会资金参加市政建设、环保基本设施建设,增强环保基本设施自我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5.4巢湖污染与治理对策作为国内五大淡水湖之一巢湖,本来是合肥市第二大饮用水源,近年来虽然采用了一系列治理办法,但是中污染状况,以及富营养化趋势并没能得到有效控制。在夏秋季(7-11月)严重营养化,水面浮现“水华”,严重异味。因而,在1999年终,合肥市建成水联系网管工程,停止把巢湖塘西作为饮用水源使用。巢湖周边地区作为合肥远期也许发展方向之一,必要彻底变化当前这种污染状况,这对于合肥市都市发展、旅游产业发展均有莫大意义。对于巢湖治理,重要应采用如下办法:(1)在巢湖周边坚决关闭、停产和禁止新建那些污染严重且无治理价值排污单位,特别是小造纸厂和制革、化工、印染、电镀、酿造等“五小”型公司。(2)尽快着手建设都市污水解决厂,对向巢湖排放生产生活产生废水、污水实行集中控制和解决。(3)对于仍未建成治污设施单位,或者已建成治污设施公司,要坚决进行查处和监督。(4)在巢湖流域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示范区,减少农药、化肥投放量,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制剂,提供批量绿色食品。(5)对巢湖小流域内南淝河、派河等入湖河流上游,接近江淮分水岭地带,进行水土保持、农田林网、水净化工程,防治水土流失,改进生态环境。第六章合肥可持续发展制度与政策摸索6.1制度要素对于可持续发展意义6.1.1市场经济对政府功能转变提出规定在老式筹划经济体制下,政府是无所不能。由于这不符合社会和经济发展规律,因此国内进行了一系列伟大改革,确立了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的经济体制改革目的。直至当前,这个过程仍在继续。显而易见,市场经济对于政府功能规定必然不同于筹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功能。但是这个关于市场经济下政府职能问题,虽然在市场经济发达西方国家也是通过了长时间发展才得以明确。从亚当·斯密开始古典经济学家以为社会经济中一切问题纯粹依托“无形手”即可解决,政府仅仅充当“守夜人”角色即可。但是经历了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之后,西方国家普遍结识到由于市场固有自身无法克服弊病,必要有政府管理参加到社会经济生活之中。于是,凯恩斯主义横空出世。在凯恩斯主义指引下,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对社会经济进行了进一步而广泛干预。然而在20世纪60年代“黄金时期”之后,西方国家却全面遭受了70年代“滞胀”。通过漫长发展演化,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和学者反思市场经济发展历程,在20世纪90年代,人们终于结识到经济“混合性”,即市场以其优势而获得资源配备基本地位,但是其固有弊病却必要由政府宏观调控加以解决。市场无力解决或者“市场失灵”地方就应当是政府发挥作用之处。至于市场配备与政府调控两者之间详细比例则决定于许多因素,例如一种国家文化老式、经济发展水平等。6.1.2“公用地悲剧”及其解决“公用地悲剧”是源出于知名社会科学家哈丁《公共草地背景》。哈丁在其文章中描述了这样一种情形:有一种对所有人开放公共牧场,每个理性放牧者都想在公共牧场放养尽量多牲口,由于每个放牧者从其牲口那里获得直接利益,而只承担由于过度放牧所产生成本一某些。当每个人都这样做时,牧场由于过度放牧导致退化劫难就会发生。哈丁总结:在信奉公用地自由化社会中,每个人都是各自利益最大化追求者。今天,由于“公用地”普遍意义,“公用地悲剧”已经被用于描述诸如污染问题、资源管理、国际合伙、饥荒问题等。“公用地”概念可以涉及大气、海洋、自然循环、食物链等,而放牧者可以是一种公司、跨国公司或一种国家象征。在互相联系愈来愈紧密世界里,局部利己行为集合或追求短期利益经济繁华,也许导致人类长期可持续发展能力损害。许多学者对解决和解决“公用地悲剧”进行了探讨。详细说来,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综合运用三种办法可以解决“公用地悲剧”:(1)明确公用地或公共资源产权,获运用领地划分办法使个体或组织对公共产权权利清晰可见;(2)通过建立权威或提供一定制度安排来进行资源合理分派合使用;(3)运用信息或制定规则等手段变化对策构造,提高信息传播效率,增长群体中个体合伙。据此,合肥一方面要加大改革力度,在由于废物、废气、废水堆放和排放导致污染和环境破坏地区明确产权,由产权人监督自己“领地”内生态环境变化。另一方面,合肥加强环保执法力度,建立环保一票否决权制度。最后,合肥市政府应通过互联网络、广播、电视、公益广告等方式和手段使有关政策和法规透明化,引导居民参加到环保运动中来。6.1.3“都市经营”理念对于都市可持续发展意义所谓“经营都市”,就是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将都市中可以用来经营某些存量资产和生产要素推向市场进行集聚、重组、优化配备和营运,从中获得收益,再将这某些收入投入到都市建设新项目,走以城养城、以城建城城建市场化之路,实现都市滚动发展。“经营都市”目是将都市可以用来经营各种资源资产化,实现资源配备在容量、构造和秩序上最大化和最优化,以提高都市价值,实现都市有形和无形资产保值增值。“经营都市”强调在政策引导下用经济杠杆调控都市,这一理念提出正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对都市建设与发展内在运营机制更高规定。“经营都市”规定要善于整合都市各种资源,认清自身优势,塑造都市核心竞争力,并通过各种渠道、方式和手段宣传和促销都市,从而增强都市对国内外各种资源吸引力,增进和实现都市可持续发展。咱们以为,当前合肥在探讨如何形成自己都市风格和文化氛围这个问题上,可以充分运用经营都市这个概念,挖掘、保护、运用、保存合肥都市历史文化,树立合肥品牌效应。6.2国际上对可持续发展政策摸索6.2.1基本概况自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来,国际社会合许多国家都开展了多方面努力,以图在政策制定和实践上体现可持续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原则。这些努力大体可以提成如下几种方面:(1)国际社会共同制定关于公约或宣言等通过制定公约和宣言使保护环境和资源关于办法成为国际社会共同行为准则,并形成明确行动筹划和大纲。(2)研究使资源和环境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通过这种办法使人们可以更加直接地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对经济活动成果进行评价。(3)建立健全环境管理系统以此增进公司生产活动和居民消费生活向减少环境负荷方向转变。世界原则化组织建立了ISO14000原则体系,该体系规定公司设立自身环境政策和目的,控制在生产和服务中对环境影响。(4)国际组织和开发援助构造重点扶持这些有关国际构造和组织都把环保和支持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作为提供开发援助重点领域。作为对可持续发展战略一种摸索,有研究者把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分为如图表6-1所示四种类型。图表6-1对发展可持续性分类可持续性状态注重可持续性强调持续性经济类型资源开发型;纯经济增长型;有受约束市场经济,反对绿色经济。资源节约型;管理型;绿色经济;受经济调控手段指引绿色市场。资源保护型;深度绿色经济;受宏观环境原则调控辅以经济手段稳态经济。极端资源保护型;高深度绿色经济;为了消费至少资源而对经济活动加以调控。管理战略(重要经济政策目的)1、经济增长最大化(追求国民生产总值最大化);2、以为技术进步可以保证资源无限可代替性。1、有调节经济(增长用调节绿色会计来衡量国民生产总值);2、不以为资源存在无限代替性。1、经济零增长,人口零增长;2、把整个生态系统健康发展作为主题。缩小经济发展规模与人口规模。支持当前道德观:关怀当代人权利与利益。延伸道德观:关怀别人——关怀当代人与人之间平等。道德观进一步延伸:集体利益超过个人利益;注重生态系统价值。接受生物道德观,即道德、权利、利益也合用于非人类物种。6.2.2世界银行提出政策工具矩阵世界银行于1997年6月提出了一份题为《里约之后五年——环境政策创新》报告,该报告对以资源管理和污染控制为目政策工具,按照“运用市场”、“应用环境规章”、“动员公众”等政策出发点进行分类,形成了如图表6-2所示政策工具矩阵。图表6-2世界银行提出可持续发展政策工具矩阵议题运用市场创造市场应用环境规章动员公众资源管理与污染控制减少补贴环境税使用者付费押金返还制度补贴产权/分权管理化可交易排污允许证国际补偿系统原则禁令允许证和定额公众参加信息公开(1)运用市场运用市场和价格信号来实现资源合理配备是最为有效环境管理政策工具。取消或减少在资源运用上价格补贴可以减少资源价格扭曲。环境税可以用来反映外部成本。对使用者收费可以减少对环境资源过度使用。押金返还制度有助于环保,旨在增进环保和节约资源方面科研和技术普及专门补贴有助于环保和节约资源目的实现。(2)创造市场环境资源不能自动通过市场来进行有效配备是可持续发展一种重要不利因素。对此,可以通过人为努力创造市场来求得问题解决。明确产权,推动分权化,实行开交易排污允许证、建立国际补偿系统等等都是创立市场例子。(3)运用环境规章规章是最惯用解决环境问题办法。决策者别的还擅长使用“原则”、“禁令”、“允许”和“配额”等。(4)动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