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对比阅读(中考真题版)_第1页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对比阅读(中考真题版)_第2页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对比阅读(中考真题版)_第3页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对比阅读(中考真题版)_第4页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对比阅读(中考真题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对比阅读(中考真题版)三峡·第1篇1.(2022•安顺)古代诗文阅读。【甲】ㅤㅤ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ㅤㅤ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乙】ㅤㅤ二十六日,发大溪口,入瞿塘峡。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仰视天如匹练然。水已落,峡中平如油盎①。过圣姥泉,盖石上一罅②。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晚至瞿塘关,唐故夔州,与白帝城相连。关西门正对滟滪堆③,碎石积成,出水数十丈。土人云:“方夏秋水涨时,水又高于堆数十丈。”(节选自陆游《入蜀记》)【注释】①油盎:油瓶。②罅:裂缝。③滟滪堆:在瞿塘峡口,是江心突出的巨石。(1)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B.仰视天如匹练然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欧阳修《醉翁亭记》)C.有时朝发白帝朝服衣冠,窥镜(《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D.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下列对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半夜时分从亭子里自然是看不见太阳和月亮的。B.虽然乘着马在风中奔跑,也没有走水路快。C.陆游一路行来,发现圣姥泉上面盖着一块有裂缝的石头。D.乙文中作者从大溪口出发,进入瞿塘峡,经过圣姥泉,到达瞿塘关。(3)甲文中用“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写出了山连绵不断的特点,请找出乙文中描写山的句子并概括其特点。三峡·第2篇2.(2022•宁夏)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甲】ㅤㅤ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ㅤㅤ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ㅤㅤ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ㅤㅤ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选自郦道元《三峡》)【乙】ㅤㅤ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①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节选自曾巩《醒心亭记》)注:①洒然:潇洒脱俗的样子。(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①略无阙处②素湍绿潭③良多趣味④草树众而泉石嘉(2)翻译下面的句子。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②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3)请用“/”符号给画线的句子断句。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4)【甲】【乙】两文都写了山,分别说说它们是如何表现山的特点的。记承天寺夜游·第1篇3.(2022•贺州)文言文阅读。[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①者如彼,而卒莫消②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③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节选自苏轼《前赤壁赋》)[注释]①盈虚:盈,指月圆;虚,指月缺。②消:消失。③造物者:自然界,原意指“天”。(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念无与为乐者念:考虑,想到。B.相与步于中庭相与:共同,一起。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但是。D.而卒莫消长也长:增长。(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惟江上之清风A.何陃之有《陋室铭》B.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说》)C.已而之细柳军(《周亚夫军细柳》)D.公与之乘(《曹刿论战》)(3)下列对文本的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如一篇短小的日记,有时间、地点、人物,先叙事,再写景,最后以议论点题。B.[甲]文苏轼夜深不寐,欲寻人赏月为乐,就到承天寺找张怀民。一个“遂”字点出了二人趣味相投。C.[乙]文的“逝者如斯”出自《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D.[甲][乙]两文记述的都是作者与友人于月夜沉浸在赤壁美好的景色之中,阐发一些人生体验,体现了作者对人生意义的思考。(4)请把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②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5)[甲][乙]两文都是苏轼写于贬官黄州时期,都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得到启示。记承天寺夜游·第2篇4.(2022•齐齐哈尔)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元本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子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庇采橡之居,背湖山之观而行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①,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予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变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邱、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完②之计。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③酒,瀹④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予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苏轼《超然台记》有删改)【注】①比:连续,连。登:庄稼成熟。②苟完:大致完备。③秫(shú):黏黄米,可酿酒。泛指有黏性的谷物。④瀹(yuè):煮。(1)请用“/”标出下面语句的朗读停顿。(标注两处)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①念无与为乐者:②相与步于中庭:③狱讼充斥:④撷园蔬:(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②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4)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甲】文中哪些内容可以印证【乙】文中“乐哉!游乎!”这句话?(5)请谈谈对【甲】文中“闲人”和【乙】文中“超然”的理解。答谢中书书·第1篇5.(2010•济南)【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仆①去月谢病②,还觅薜萝③.梅溪④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⑤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⑥相杂,绵绵成韵。即素重幽居,遂葺宇⑦其上。幸富菊花,编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所乐⑧,岂徒⑨语哉?(吴均《与顾章书》)【注】①仆:自己的谦称。②谢病:托病辞官。③薜(bì)萝:这里指隐土。④梅溪:山名,在吴均的故乡故彰。⑤岫(xiù):山洞。⑥英英:象声词。这里用来形容虫鸟动物的鸣声。⑦葺宇:修建茅屋。⑧仁智所乐:《论语•雍也》“知者乐水,仁者乐山。”⑨徒:只,仅仅。(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①晓雾将歇()②蝉吟鹤唳()(2)下面各项句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①山谷所资,于斯已办②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B.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②复前行,欲穷其林C.①山川之美,古来共谈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①自康乐以来②扶苏以数谏故(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夕日欲颓,沉鳞竞跃。(4)从甲、乙两文中,分别找出描写静景、动景的句子,填入下面的表格。《答谢中书书》《与顾章书》静景动景(5)甲、乙两文的作者在写景的同时,都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答谢中书书·第2篇6.(2012•铁岭)【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乙文】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醉翁亭记》(1)解释加点字词。四时俱备若夫日出而林霏开野芳发而幽香颓然乎其间者(2)翻译下面的句子。①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3)写景方面,两文都注重时间变换,请分别举例说明。(4)两文都写到作者与山、水等自然景物的融合,但表达的感情却有所不同,试结合下面句子作一下分析。①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②醉能同其乐。与朱元思书·第1篇7.(2021•乐山)文言文阅读。【甲】与朱元思书(节选)吴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乙】钴鉧潭西小丘记柳宗元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鉧。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①,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②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③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注】①偃蹇(yǎnjiǎn):形容石头高耸的姿态。②嵚(qīn):形容山石突出。③瀯瀯(yíng):形容水回旋流动的声音。(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B.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C.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D.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2)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殆:几乎。B.余怜而售之怜:怜惜,喜爱。C.以效兹丘之下效:效仿。D.负势竞上,互相轩邈负:依仗。(3)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乙文中作者之所以要买下“唐氏之弃地”的小丘,最主要原因是山丘很小,而且价格便宜。B.乙文第三段描写了修整后的小丘美景尽显,作者置身其间则有心醉神迷的独特感受。C.两文都写到了山景,乙文写了山石的奇形怪状,栩栩如生;甲文写了山峰的高峻挺拔,树木繁茂。D.甲、乙两文都在写景中抒情,但所抒之情不同:甲文抒发了作者热爱山水美景以及鄙弃世俗名利之情,乙文抒发了作者发现并买到奇美小丘后欣喜、自得之情。(4)翻译下列句子。①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上文)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与朱元思书·第2篇8.(2018•德阳)【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吴均《与朱元思书》)【乙】五泄①水石俱奇绝,别后三日,梦中犹作飞涛声,但恨无青莲之诗、子瞻之文,描写其高古濆薄②之势,为缺典耳。石壁青削,似绿芙蕖,高百余仞,周回若城,石色如水浣净,插地而生,不容寸土。飞瀑从岩巅挂下,雷奔海立,声闻数里,大若十围之玉,宇宙间一大奇观也。因忆《会稽赋》有所谓“五泄争奇于雁荡③”者,果尔,雁荡之奇,当复如何哉?暮归,各得一诗。余诗先成,石篑次之,静虚、公望、子公又次之。所目既奇,诗亦变幻恍惚,牛鬼蛇神,不知是何等语。时夜已午,魈呼虎号之声,如在床几间。彼此谛观,须眉毛发,种种皆竖,俱若鬼矣。(袁宏道《袁中郎随笔•五泄二》【注】①五泄:位于浙江省诸暨市西北世。泄,瀑布。②濆(pēn)薄;濆薄,冲激,激荡。③雁荡:山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①泠泠作响②高百余仞(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①猛浪若奔②蝉则千转不穷③横柯上蔽④但恨无青莲之诗⑤为缺典耳⑥石色如水浣净(3)翻译下列句子。①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②雁荡之奇,当复如何哉?(4)两篇文章同为山水小品文,它们在主旨上有何异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第1篇9.(2021秋•仁怀市校级月考)阅读文字,回答问题。【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乙】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节选自《梁惠王上》)①梁惠王:魏惠王(前400﹣前319),惠是他的谥号。②亦:这里是“只”的意思。③弑:下杀上,卑杀尊,臣杀君叫弑。④万乘,千乘,百乘:古代用四匹马拉的一辆兵车叫一乘,诸侯国的大小以兵车的多少来衡量。(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①委而去之委:②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③苟为后义而先利苟:④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遗:(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②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3)结合甲乙两文说说一个班集体如何才能发展壮大?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第2篇10.(2019秋•泸县期末)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邦,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城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成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选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乙]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①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②上犯禁,敢陵上犯禁③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选自《管子》)[注释]①奚:疑问代词,相当于何。②陵:侵犯,这里是违抗的意思。③犯禁:触犯禁令。(1)下列对乙文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B.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C.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D.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2)对下列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池非不深也池:护城河B.委而去之委:放弃C.凡治国之道道:道路D.是以善为国者是以:所以(3)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语句整齐、流畅,一气贯注,气势充沛,有说服力。B.[甲]文由“人和”进一步推演,指出“域民““固国”“威天下”不能只靠“封疆之界”“山溪之险”“兵革之利”,这就从正面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C.[乙]文提出了“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的政治主张,从老百姓的贫富角度来论述的。D.两段选文都论述了治国之道,都强调了以民为本,赢得民心的重要性。(4)下面是选文中画横线的语句,请用现代汉语翻译。①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②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富贵不能淫·第1篇11.(2021•衡阳)文言文阅读。【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节选自《孟子》)【乙】齐大饥①,黔敖②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③,贸贸然④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⑤而谢焉。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与,可去;其谢也,可食。”(节选自《礼记•檀弓》)【注】①饥:饥荒。②黔敖:齐国富商。③蒙袂(mèi)辑屦(jù):用袖子遮着脸,趿拉着鞋。④贸贸然:眼睛看不清而莽撞前行的样子。⑤从:跟着,追着。(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意项是A.必敬必戒(戒:谨慎)B.威武不能屈(屈:屈服。这里是使动用法)C.以待饿者而食之(食:食物)D.黔敖左奉食(奉:同“捧”,端着)(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以顺为正者②以至于斯也③往之女家④曾子闻之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相同C.①②不相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相同,③④不相同(3)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得志,与民由之。②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破中有立,孟子首先反驳了景春的观点,然后提出了“大丈夫”的具体标准。B.甲文中孟子的观点为人们广泛认同,后代无数仁人志士,都可视为这一观点的践行者。C.乙文中曾子认为,一个人如果到了快要饿死的地步,也可以吃“嗟来之食”。D.乙文中不食“嗟来之食”的故事,可以证明甲文中“贫贱不能移”的观点。富贵不能淫·第2篇12.(2021•抚顺)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选自《孟子•富贵不能淫》)【乙】崔杼谓晏子曰:“子变子言,则齐国吾与子共之;子不变子言,戟既①在脰②,剑既在心,维③子图之也。”晏子曰:“劫吾以刃而失其志,非勇也;回④吾以利而倍⑤其君,非义也。曲刃钩之直兵摧之婴不革⑥矣。”崔杼将杀之,或曰:“不可!子以子之君无道而杀之,今其臣有道之士也,又从而杀之,不可以为⑦教矣。”崔子遂舍之。(选自《晏子春秋》,有改动)【注释】①既:即。便。②脰(dòu):颈。③维:语气词,不译。④回:转变,改变。⑤倍:通“背”,背坂。⑥革:改变。⑦为:算作。算是。(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A.崔杼谓晏子曰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周敦颐《爱莲说》)B.子以子之君无道而杀之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诸葛亮《出师表》)C.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D.以顺为正者策之不以其道(韩愈《马说》)(2)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得志,与民由之。②劫吾以刃而失其志,非勇也。(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曲刃钩之直兵摧之婴不革矣(4)【乙】文中的晏子就是【甲】文孟了所说的“大丈夫”,请结合【乙】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概述理由。(5)【甲】文孟子用“”作类比,指出公孙衍和张仪的本质;【乙】文崔杼释放晏子的主要原因,是有人告诉他晏子是“”。(用文中原句回答)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1篇13.(2022•柳州)阅读下文,完成问题。ㅤㅤ【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ㅤㅤ【乙】上①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犹宜将护。傥②遽③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选自《资治通鉴》)[注释]①上:皇上,指唐太宗。②傥:倘若。③遽(jù):迅速。(1)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行拂乱其所为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小石潭记》)B.曾益其所不能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核舟记》)C.犹宜将护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D.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孙权劝学》)(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于”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A.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穿井得一人》)B.力恶其不出于身也(《大道之行也》)C.欲报之于陛下也(《出师表))D.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3)下列对【甲】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B.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C.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D.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4)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A.【甲】文蕴含深刻道理,告诉我们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发展,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颓废死亡。B.【乙】文唐太宗虽然身处太平盛世,但他能时时保持小心谨慎,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希望能经常听到大臣的谏言。C.【甲】【乙】两文都谈及国家治理之道。【甲】文侧重议论,表达孟子鲜明的观点;【乙】文侧重描写,通过语言描写表达唐太宗的治国思想。D.【甲】文从国家到个人,论证经受磨炼的好处,最终提出中心论点;【乙】文从治病到治国,表明虽然国家强大了,但国君仍要居安思危。(5)【甲】【乙】两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人恒过,然后能改。②病复作,则不可救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2篇14.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题目。(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足下勤奉养乐朝夕惟恬安无事是望也。今乃有焚炀赫烈①之虞,以震骇左右,而脂膏滫瀡②之具,或以不给,吾是以始而骇也。凡人之言皆曰,盈虚倚伏③,去来之不可常。或将大有为也,乃始厄困震悸,于是有水火之孽,有群小之愠。劳苦变动,而后能光明,古之人皆然。斯道辽阔诞漫④,虽圣人不能以是必信,是故中而疑也。——选自柳宗元《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注释)①赫(hè)烈:炽烈;猛烈。②滫瀡(xiǔsuǐ):这里指淀粉一类烹调用的东西,泛指食物。滫,淘米水。瀡,古时把使菜肴柔滑的作料叫“滑”,齐国人称为“瀡”。③倚伏:出自《老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意为祸是福的依托之所,福又是祸的隐藏之所,祸福可以互相转化。④诞漫:奇怪,虚妄。(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傅说举于版筑之间()②行拂乱其所为()③有群小之愠()④吾是以始而骇也()(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衡于虑,而后作/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诸葛亮《出师表》)B.舜发于畎亩之中/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C.入则无法家拂士/思而不学则殆(《论语》)D.是故中而疑也/故自号曰醉翁也(欧阳修《醉翁亭记》)(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4)用“/”标出文中画波浪线句的两处停顿。足下勤奉养乐朝夕惟恬安无事是望也(5)回答问题。①(甲)文中孟子“如何造就人才”的观点是怎样的?请用自己的话概括。②(甲)(乙)两文在论述观点上是否有相同之处?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述。愚公移山·第1篇15.(2022•遂宁)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节选自《愚公移山》)【乙】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①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②饮酒者游,旬朔③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④,悔前所为;而聪明⑤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节选自秦观《<精骑集>序》)【注释】①暗疏:默写。②滑稽:诙谐戏谑。③旬朔:十天一月。④惩艾:惩戒。⑤聪明:听力和视力。⑥寻绎数终:从头到尾翻寻几次。(1)用“/”给乙文划波浪线句子断句,划两处。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2)勾连旧知,找出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A.面山而居而常废于善忘B.然负此自放至于负者歌于途C.予少时读书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故虽有勤劳之苦(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②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4)请结合愚公移山精神,对乙文中的人物进行劝勉。愚公移山·第2篇16.(2022•百色)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甲】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乙】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①,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②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③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注释】①辩斗:辩论,争论。②盘:圆的盘子。③决:裁决,判断。(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如太行、王屋何闻水声,如鸣珮环B.帝感其诚臣诚知不如徐公美C.及其日中如探汤及其家穿井D.孰为汝多知乎人知从太守游而乐(2)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选自《列子•汤问》,题目是编者加的,“恐公”的“公”为敬称,相当于“老人家”。B.【乙】文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划分为“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C.【甲】文“夸娥氏”,神话中的大力神;【乙】文“孟”,古代一种装酒食的敞口器具。D.【甲】文的“甚矣,汝之不惠”为倒装句;【乙】文的“孔子不能决也”为被动句。(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愚公之妻“献疑”,智叟“笑而止之”,可见两个人都坚决反对愚公移山。B.【乙】文两小儿辩日,一个从视觉出发,另一个从触觉出发,表现他们善于独立思考。C.【甲】【乙】两文内容都与自然有关,前者侧重表现改造自然的坚强毅力;后者侧重对自然现象质疑。D.【甲】【乙】两文都是寓言,语言精辟凝练,结构简单却极富表现力,给人深刻启示。(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②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周亚夫军细柳·第1篇17.(2021•陕西)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甲】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节选自《周亚夫军细柳》)【乙】时命杜充①守建康,金人与成②合寇乌江,充闭门不出。飞泣谏请视师,充竞不出。会充已降金,诸将多行剽掠,惟飞军秋毫无所犯。三年春,召赴行在③。江西宣谕刘大中奏:“飞兵有纪律,人恃以安,今赴行在,恐盗复起。”不果行。秋,入见,帝手书“精忠岳飞”字,制旗以赐之。(节选自《宋史•岳飞列传》)【注释】①杜充:时任江淮宣抚使,留守建康。②成:李成,两次任南宋官职,后为金将。③行在:古代封建皇帝所在的地方。(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①改容式车②其将固可袭而虏也③飞泣谏请视师④人恃以安(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与”,和“金人与成合寇乌江”中“与”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B.君与家君期日中(《陈太丘与友期行》)C.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D.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②帝手书“精忠岳飞”字,制旗以赐之。(4)周亚夫和岳飞统领下的军队都纪律严明,这在【甲】【乙】两文中各有何表现?周亚夫军细柳·第2篇18.(2020•巴中)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周亚夫军细柳(节选)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刀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乙]戴胄犯颜①中执法上②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③荫④,赦令自首,不肯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⑤。”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⑥国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注]①犯颜:冒犯君主的威严。②上:指唐太宗。③资:资格。④荫: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封赏。⑤流:把犯人放逐到边远的地方服劳役。⑥布:昭示。(1)下列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A.已而/之/细柳军B.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C.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D.陛下/忿/选人之多诈(2)下列对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军士吏被甲:同“披”,穿着B.天子为动:被C.擢为大理少卿:提拔D.天下无冤狱:监狱(3)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②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4)[甲][乙]两文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从内容上简要概括。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对比阅读(中考真题版)·答案一.文言文阅读(共18小题)1.【解答】(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阙:同“缺”,空缺(或缺口)/阙,皇宫门前面两边的楼观;B.然:……的样子/然而;C.朝:早晨/早晨;D.则:就/如果。故选:C。(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有误,句中重点字词有:亭午,正午。夜分,半夜。句意为:如果不是正午或者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B.有误,句中重点字词有:虽,即使。奔,奔驰的快马。御,驾着,驾驶。不以,不如。句意为:即使骑乘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快。C.有误,句中重点字词有:油盎,油瓶。罅,裂缝。句意为:看起来犹如油盎。经过圣姥泉,发现大石上有一个豁口。D.正确。故选:D。(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看出山的绵延不绝、高大巍峨的特点。从“对耸”“上入霄汉”“平如削成”分析山高耸入云、陡峭的特点。答案:(1)C(2)D(3)“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这里写出了山高耸入云、陡峭的特点。2.【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①句意为: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阙:同“缺”,空隙、缺口。②句意为: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素:白色。③句意为:确实趣味无穷。良:甚,很。④句意为:花草树木茂盛,山泉岩石秀丽。嘉:美好。(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①重点词语有:虽,即使。奔,这里指飞奔的马。不以疾,没有这么快。句意为: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②重点词语有:醒,醒来。欲,想。归,回。句意为:那么他们的心也因惊奇而醒来,甚至久留而忘了回去。(3)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这个句子的大意是: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据此断句为: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4)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依据甲文“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出了山的连绵不断;而“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则写出山的高大雄伟。“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是正面描写山的高大,“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是侧面写出山的高大。乙文“群山之相环”写出群山环绕的样子;“泉石嘉”直接写出山的秀丽。答案:(1)①同“缺”,空隙、缺口②白色③甚,很④美好(2)①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②于是心胸潇洒脱俗而清醒通明,更加想要长久地留在此地,忘记了回去。(3)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4)甲文写出了山的连绵不断,高大雄伟,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乙文写出了群山环绕的样子,直接写出了山的特点。3.【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文字词解释。ABD.正确;C.有误,“但”这里的意思是只是。故选:C。(2)本题考查文言文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例句“之”是结构助词,解释为“的”。A.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B.结构助词,的;C.动词,到;D.代词。故选:B。(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BC.正确;D.有误,甲文不是赤壁,是承天寺。故选:D。(4)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①重要词语有:庭下,庭院中;如,像;空明,澄澈透明;交横,交错纵横;盖,大概是。整句的意思是: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②重要词语有:是,这是;造物者,大自然;藏,宝藏;子,你;共适,共同享受。整句的意思是:这是自然界的无穷无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的东西。(5)本题考查比较性阅读。甲文通过对月夜景色的美妙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苏轼)被贬黄州的一个生活片段,也体现了他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与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同时表达了他壮志难酬的苦闷及自我排遣,表现了他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乙文记叙了作者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伤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脱的达观。给我们的启示则要从积极乐观的面对人生,敢于直面困难角度去解答。答案:(1)C(2)B(3)D(4)①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②这是自然界的无穷无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的东西。(5)表现了作者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启示:我们应学习作者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敢于面对困,和挫折,乐观生活,积极进取。4.【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这个句子的大意是:我的弟弟子由恰好在济南做官,听说了这件事,写了一篇赋。据此断句为: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2)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①句意为: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念:考虑,想到。②句意为: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相与:共同,一起。③句意为:案件也多不胜数。狱:诉讼事件(案件)。④句意为:我们采摘园子里的蔬菜。撷:采摘(摘取)。(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①中重点词语有:空明,形容水的澄澈。盖,原来是。句意为: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②中重点词语有:因,靠着。葺,整修。句意为:在园子的北面,靠着城墙筑起的高台己经很旧了,稍加整修,让它焕然一新。(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乙】文中“乐哉!游乎”的意思是:“多么快活的游乐啊!由【甲】文“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可知,苏轼夜晚与友人张怀民一同在庭院中散步,排遣心中的愁绪而感到快乐。由【甲】文“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可知,在苏轼看来,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横错杂,这样的夜色美景让人感到快乐。据此回答即可。(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甲】文“闲人”一词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蕴含着被贬谪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的。作者直言自己是“闲人”(贬谪之人),先对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透露出作者在贬谪中虽感慨幽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表达了作者对月光的爱慕,抒发了作者自解、自矜、自嘲,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欣赏,和用与“闲人”相对的“忙人”(朝廷官员小人)的鄙夷与讽刺,表现了作者旷达的心胸。由【乙】文“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日‘超然’”可知,一方面“超然”是指弟弟子由为苏轼游玩之地取名“超然台”。由“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末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日:‘乐哉!游乎!’”“以见予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可知,苏轼在被调任的地方,与朋友采摘园子里的蔬菜,钓取池塘里的游鱼,酿高粱酒,煮糙米,一起过着自由快乐的生活,体现了他超出世俗生活之外,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答案:(1)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2)①考虑,想到;②共同,一起;③诉讼事件(案件);④采摘(摘取)。(3)①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②在园子的北面,靠着城墙筑起的高台己经很旧了,稍加整修,让它焕然一新。(4)苏轼受到贬谪,在承天寺与友人一起漫步闲庭,愁绪得到排遣,感受到快乐。在苏轼的眼中,欣赏月色(竹柏影)的美好,是快乐的。(5)闲人:贬谪之人,无职无权,清闲无比;夜游赏月,悠游自如,富有闲情雅趣;含有自嘲自慰之意。超然:一方面指弟弟为他游玩之地取名为“超然台”;另一方面指苏轼被调任之后,还能修整花园,打扫庭院,与朋友一起过着快乐的生活,是因为他有着乐观豁达、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超然台”;另一方面指苏轼被调任之后,还能修整花园,打扫庭院,与朋友一起过着快乐的生活,是因为他有着乐观豁达、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5.【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①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歇:消散②蝉鸣鹤叫。唳:鸣叫(鹤叫、鸟鸣)(2)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的含义,进行比较,得出答案即可。A: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比死亡更可怕的。于:在/比;B: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其:①②解释与用法相同,代词,这。C: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之:助词,的/结构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D: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扶苏因为屡次上谏的原因。以:以来/因为。故选:B(3)本题考查翻译句子。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句中重点词语有:颓:落下;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句意为: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4)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进行解答。静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动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5)本题是对文章主旨的考查。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解答。甲乙两文都是借景抒情,都对山水进行了赞美,因而表达了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感(或:对山水的喜爱与赞美之情)。答案:(1)①消散②鸣叫(鹤叫、鸟鸣)(2)B(3)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4)静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动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5)表达了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感(或:对山水的喜爱与赞美之情)。6.【解答】(1)查对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①句意为:四季常存。时:季,季节。②句意为:像那太阳的升起。若夫:像那。③句意为:野花开了。发:开。④句意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乎:在。(2)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①中重点词语有交辉,指交相辉映;句意为: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激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②中重点词语有乐①其乐②: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乐①:意动用法,以…为乐。乐②:快乐;之:代词,指这里景色无人欣赏;句意为: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而欢乐。但是不知道太守自有他的乐趣。(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即可。甲乙两文都是从早上写到晚上,示例:【甲】晓雾将歌,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乙】日出而材霏开,云归而岩穴螟。(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的语句,分析其含义即可。】【甲】文主要写谢灵运自身发现的乐趣,【乙】文强调的是和大家共同的快乐。示例: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盛。带有自象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2)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答案:(1)①季,季节;②像那;③开;④在(2)①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激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②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而欢乐。但是不知道太守自有他的乐趣。(3)示例:日出而材霏开,云归而岩穴螟。晓雾将歌,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4)①示例: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盛。带有自象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②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7.【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本句句意是:我们就轮流拿起镰刀、锄头,铲去杂草,砍掉那些乱七八糟的树,点起一把大火把它们烧掉。断句为: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故选:B。(2)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ABD.正确。C.有误,句意:全都自然融洽地呈巧献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