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语文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复习试卷6(解析)_第1页
统编语文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复习试卷6(解析)_第2页
统编语文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复习试卷6(解析)_第3页
统编语文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复习试卷6(解析)_第4页
统编语文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复习试卷6(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统编语文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复习试卷6(解析)统编版语文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复习试卷6

一、书写(3分)

见字如面,一手好字令人赏心悦目,让我们一起在文字中徜徉吧!

本题根据卷面的书写情况评分,请你在答题时努力做到书写正确、规范、美观。

二、基础(26分)

小深同学所在的班级开展以“静与修身”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一起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古人在谈到人的修养时,十分重视一个“静”字。《黄帝内经》里说:“静则神藏,躁则消亡。”又说:“tián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①不要把生活节奏绷得太紧,尽量争取一些安静的时间,这对健康、对事业,都大有裨益。

提倡安静,不是让你与世隔绝,不问天下事,把一切大小事都(1)。古人所说的“静”,主要指人的心情要安静,要心平气和,即所谓“静以养生,俭以养性”。这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安静有利于消除疲劳,(2),恢复体力;一是“静”是思考问题的最佳时机。

②要做到安静,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摒除各种杂事。尽可能避开社会的喧xiāo,拒绝外来的诱惑,克服内心的焦躁,静下心来,就能做到“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踏踏实实地做人和做事。

1.请写出相应的拼音或汉字。

tián()淡裨()益摒()除喧xiāo()

2.请结合语境,将正确的词语选项填写到相应的横线上。

A.置之度外B.休养生息C.深思熟虑

(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

3.选文画横线的句子中有一句有语病,请选出来,并写出修改意见。

①不要把生活节奏绷得太紧,尽量争取一些安静时间,这对健康、对事业,都大有裨益。

②要做到安静,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摒除各种杂事。

第______句有语病,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古代文化真是博大精深,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古诗词的意象内涵丰富,如:“月亮”常代表思念,“鸿雁”可抒发乡愁,“梅花”有高洁之意。

B.《岳阳楼记》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代表作品之一。

C.《范文正公集》《柳河东集》《李太白全集》,这几部作品集的命名方式分别是谥号式、封号式、表字式。

D.“记”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这类文章大多数是游记,其次是些普通的叙事性散文或者“杂记”。我们学过的有《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

5.修身需要决心。下面是某学者对他的学生说的一段话,请你简要概括该学者的主要观点。

有人说:要做学问,既没有图书馆,又没有实验室,哪能做学问?我要对你们说:凡是要等到有了图书馆才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凡是要等到有了实验室方才做研究的,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你有了决心要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节衣缩食去买书,自然会想出法子来设置仪器。

6.其实,静是一种境界,考验的是胸怀。正值青春期的我们,思维活跃,善于探索,日渐睿智。请你阅读下面几则材料,把握文意,找出其共同点,写出结论。

材料一:

《晋书》有言:“人有不及,可以情恕。”

材料二: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材料三:

天空容留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无比;高山容留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故高山雄伟壮观。(佚名)

这些材料都告诉我们:

7.请在下面横线上填上相应的句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欲与天公试比高。(毛泽东《沁园春·雪》)

(2)“一切景语皆情语”,刘长卿在《长沙过贾谊宅》一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渲染出贾谊故宅萧条冷落之景,抒写出寂寞、怅惘、痛苦、无奈之情;杜甫《月夜忆舍弟》中,本处于美好的秋夜,诗人却听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全诗笼罩着悲凉的气氛。

(3)天地无言而深藏。面对茫茫雪夜,张岱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湖心亭看雪》)写尽天地的精妙之处;范仲淹则以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岳阳楼记》)道尽洞庭气象。

8.下列对古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A.首联写了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朝奏”与“夕贬”对比,让人感觉到诗人命运变化的急剧。

B.“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

C.尾联把侄孙探望之意归结为“好收吾骨”,显得沉痛而又凄凉。

D.全诗将议论、写景、抒情融一体,笔势纵横,极富表现力。

三、阅读(46分)

(一)(11分)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自余为僇人①,居是州,恒惴栗。……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②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③榛莽,焚茅茯,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④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⑤为类。……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节选自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①僇人:受刑戮的人,泛指罪人。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故自称“僇人”。②始:才。③斫:砍伐。④箕踞:坐时两腿伸直张开,形似簸箕。⑤培塿(pǒulǒu):小土丘。

9.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____________(2)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______

(3)恒惴栗____________(4)缘染溪____________

10.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2)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11.甲文中的“环滁皆山也”,在初稿中表述为下面链接材料的内容。请联系甲文第一段,分析修改的原因。

链接材料:环滁四面皆山,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

12.两个语段都选自酒气淋漓、醉意纵横的美文,请结合两个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分析欧阳修与柳宗元写“醉”的用意有何不同。

(二)(11分)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想起这些年的生活,最好的地方就是图书馆了”“虽万般不舍,然生活所迫,余生永不忘你,东莞图书馆”……近日,东莞图书馆一张署名为“湖北农民工”的离别留言图片刷屏了……

书籍是精神世界的入口。阅读或许不一定指向外在成功,但一定会带来内在丰盈。通过阅读,人们能获得知识、锻炼思维、开阔眼界,还能润泽心灵、涵养品格、塑造精神。人们所感动的,并不仅仅在于这位外出务工人员对阅读的热爱,更在于他在阅读中涵养了昂扬向上的精神品格。正如一位网友所言,“他用最朴实的文字道出了不凡的人生格局”。每个人在阅读中,都能遇见更好的世界,遇到更好的自己。

____________。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既需要个体自觉,也需要城市管理者努力:打造更多阅读空间,让城市书香氤氲,从而涵养全民阅读的土壤。

(节选自陈凌《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人民日报》2020年6月28日)

材料二:

阅读,不仅仅可以让人在听到他人出言必带经济、政治、哲学等领域的专业内容时,清楚其所指,心平气和,冷眼旁观,它更能使人在当下嘈杂的舆论环境中,不被坏逻辑、假理论、伪名言带节奏,通过阅读和思考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并加以阐释。阅读,也不仅仅能让人面对美景脱口而出“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且可以让人得以感知语言的背后,思想的深浅与灵魂的厚薄。识得乾坤之大,草木入眼方才青而有情。如果把阅读看成自我标榜的手段,那当然不是什么刚需,但要论及人格思想的塑造、眼界胸襟的开拓,则什么都无法取代阅读。

就算退一步,从功利的角度考量,世界上很多事情已经有前人经历过、思考过、解决过,如果能从有价的书中读到他人无价的经验教训或者思想成果作为借鉴,未免太过划算。而放大到整个舆论环境,如果人们都能够及时更新认知,至少通过阅读明白自己的无知,知道要尊重科学与常识,又怎么会动辄为浅显小事吵得一地鸡毛?

(节选自王梓佩《阅读仍是刚需》,《南方日报》2020年4月23日)

材料三:

生活在今天的读者无疑足够幸运。很多人还记得,改革开放之初,人们常为了买一本新书而在书店门口排起长队,为了留住一本心爱的名著而连续几夜不眠不休地抄书。今天,中国每年出版新书多达几十万种,纸质书、电子书等任人选择,即便足不出户也能畅享好书。从这个角度说,人们离书更近了。但随着方寸屏开始占据更多人的阅读时间,人们似乎又离书越来越远了。我们在朋友圈里点赞,在微博上查看热搜,在兴趣小组里寻找影评,手机跳出的弹窗将我们带往新奇丰富的网络世界。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人均年阅读量一直徘徊在5本以下。有人担忧,在数字化时代,阅读变得越来越短、越来越浅、越来越碎片化,人们越来越没有耐心阅读稍微厚一点的图书。

看到这样的倾向,有些人通过深度阅读改变碎片化的阅读习惯,也带动更多的人回归书本。如一所大学的图书馆特意精选了《四书章句集注》《乡土中国》《梦的解答》等电子书,通过微信公众号等途径推送给读者。这些严肃的经典著作再次引起读者的兴趣,目前已收到师生们的上百篇书评。当类似的阅读不断叠加,就能引领更多的人游向书海的深处。

(节选自张贺《在阅读中走向人生开阔处》,《人民日报》2020年6月10日,有改动)

材料四:

打开有声阅读软件,边“听书”边做家务;把书“装进”电子阅读器,闲暇之余也能品读经典;手机扫一扫书中的二维码,不仅有文字,还能互动……各种数字化产品,让阅读以多种方式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如果说,阅读的意义在于引导我们进入广博的精神世界,那“云阅读”的普及,则在不断拓宽进入阅读世界的大门。从“一卷在手”到“一屏万卷”,聚沧桑世代、万千人物于“云书房”,既丰富着大众的阅读体验,也涵养着人们的精神品格。

获取知识的渠道越便利,越应坚持深阅读。面对海量的信息,只有沉潜往复、含英咀华,才能让知识沉淀为精神养分;面对碎片化的阅读,只有化零为整、静心沉思,才能得到思维的训练,收获广博的视野。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不妨在“云阅读”中多些“深呼吸”,多些深阅读。

(史晓韵《在云阅读中坚持深阅读》,《人民日报》2020年6月8日)

13.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阅读也许不能带来外部的成功,可是一定会带来内在精神世界的丰盈。

B.对于人格思想的塑造、眼界胸襟的开拓而言,阅读仍然是精神上的刚需。

C.在数字化时代,人们容易得到书了,阅读却变得短、浅和碎片化了,这是无法改变的现状。

D.“云阅读”的普及,拓宽了进入阅读世界的大门,丰富着大众的阅读体验。

14.在材料一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语句,使之与上下文衔接合理。

15.阅读有哪些好处?请结合材料二内容加以概括。

16.材料一和二谈了关于阅读的一个话题,材料三和四谈了关于阅读的另一个话题,请概括这两个话题。

(三)(16分)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雨天的狂欢

李成

①我的家乡在长江北岸,那里雨水较多,尤其是每年的梅雨季节,常常是连月不开。

②总是下雨,当然令人讨厌,尤其是我们这些顽皮的小孩子喜欢“闹野”,一旦大雨倾盆,遍地泥泞,更不方便出去玩了,天地间阴阴惨惨,人又无所事事,心情自是很郁闷。我把家里的几本文学杂志都翻烂了,没有新的读物进来,那可真是百无聊赖啊!只好趴在窗户上看外面的行人如何撑着旧伞在雨中伶仃而行,或在泥泞里艰难跋涉,甚至一滑一跌,现出种种让人感到滑稽的怪相,也能开心一下,但稍久仍觉枯燥无趣。

③是不是雨天都这样单调苦闷呢?也不是的,也有许多开心的事儿只在雨天才有。比如夏天正暴雨如注,我们会冒雨出去,把奔流的溪水拦起来,用泥巴建一个“水坝”,还用瓦片做个闸门,水蓄积到一定时候提起闸来,看到一片“洪水”喷出老远,自是欢呼雀跃。但最热闹乃至可称为“狂欢”的并不是在夏季,因为夏日村里人常常都很忙,无暇顾及玩乐尤其是集会——而“狂欢”总是需要许多人聚集在一起才会有的。那么是什么时候呢?是寒冬或春初所谓“春寒料峭”的日子,田间农事已了,而天气已然或仍然寒冷,适合许多人聚集在一起取暖,欢乐地度过一天时光。

④这样的聚会一般是在村里的某间宽敞的公屋里进行。我们那间公屋是叫作“大厅”的,或许在旧时代正是某个“大户”的厅堂,实际上是聚居在一起的几家的过道,平时搁放一点杂物,一到下雨天,人们不自觉地走来闲谈。一开始或许只是几个妇女来此做针线,接着好热闹的孩子们来这里捉迷藏,追逐打闹,又有几个大人来寻孩子,便站下来袖手而观。于是人越聚越多,以致整个大厅里很快就挨挨挤挤,人群中不时爆发出响亮的笑声,从天井口直冲向云霄——布满雨云的天空。

⑤这时候不知不觉形成这样的局面:许多大人站在一边“观场”,而人丛中随时空出一块地儿便做了“舞台”,孩子们登场展现种种身段和能耐。那便有点类似杂技表演了:有的做空中翻,咫尺之地,竟能原地接连翻出十几二十个跟斗,最后还能稳稳地站立;有的表演倒立,甚至倒着用手行走;有的几个人或一个人踢毽子,那自己扎的羽毛毽子漫天飞舞,让人眼花缭乱,却总是不会落地。最不济的也想表演跳高或“飞檐走壁”,顺着根柱子爬到高处摸摸屋檐……总之是各尽其能,各施其技,以博得一声喝彩、一阵欢呼,而那些大人站在那里果然也看得兴致勃勃,频频点头,不时嬉笑,有时还加以指点议论。孩子们便玩得更来劲了,花样也更多,即使玩失败了,或差点出险,人们惊喊一声,接下去再让别人上场就是了……欢声笑语不断,仿佛正在欢度某个盛大的节日。

⑥不知不觉,我们就长成大孩子了,当然不好意思再过分玩闹,不好意思总表演滑稽可笑的动作,但又还不够格跟大人站在一旁观望。我们成了边缘人,很有点无聊了。忽然有一天,有一个大孩子招呼一声:我们换个地方玩吧!便从大厅里抽身出来,往村头上跑。越过村路,就是打谷场,跑进打谷场,斜插过去,就来到东头的几间队屋,这在冬天主要是生产队储藏农具的地方。哦,这是个好地方!

⑦门是简单地锁着的,我们很容易弄开就进去了。里面当然没有人,只有一屋子农具,一间堆得比较满,另两间空得多,正好做了新的游乐场。我们不想把在“大厅”上玩的那些一一搬演,想玩点新鲜的。这时,大孩子看着满地的农具,显然有了主意,便问:这些家伙什谁会使呀?有人说:我们开年就要拿它们种地干活了!于是各个都不自觉地拿起农具操练起来。这个扶起一张犁,模拟着插入土地,推着向前;那个拖来禾桶,拿着掉了柄的大扫帚当稻穗在桶沿掼起来;又有人摇起风车,扇出巨风;还有人挥起木锹扬谷,而我则和几个年龄小些的孩子趴到大水车上,踩着脚踏,车起水来……这一切仿佛都从未做过,多有趣呀,队屋里也腾起了一阵阵欢声笑语……

⑧这也可以说是一种狂欢,可是我们至多也就玩过两三次就不再玩了。因为我们毕竟长大了,属于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即将正式展开,生活的重担已经在等着我们去挑起,我们自觉不自觉地都要告别童年的一切。冬去春来,伙伴当中就有人再也不去上学了,他们跟从父辈到田野上学做农活,追随的也是与先辈一样的人生。事实上,当初在大厅上参加狂欢“派对”的时候,就有几个大孩子从热闹场上抽身出去,披上雨衣,戴上斗笠,消失在门外雨幕中,帮父辈放水、护苗去了。雨天的狂欢,童年的狂欢,是多么短暂啊。

(有删改)

17.雨天“我们”有哪些“开心的事儿”?请简要概括。

18.你是否同意将选文第②段画线句子删去?请说明理由。

19.联系上下文,揣摩句中加点词表情达意的效果。

(1)而那些大人站在那里果然也看得兴致勃勃,频频点头,不时嬉笑,有时还加以指点议论。(一般什么情况下说“果然”?“果然”用在这里,流露出“孩子们”什么样的心理?)

(2)于是各个都不自觉地拿起农具操练起来。(为什么是“不自觉地”?你如何理解?)

20.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文章标题中“狂欢”含义的理解。

21.读完全文,你认为文章表述了怎样情感?

(四)(8分)

名著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片段一:

昨天/我把自己关在/精神的牢房里/四面是灰色的高墙/没有声音/我沿着高墙/走着又走着/我的灵魂/不论白日和黑夜/永远的唱着/一曲人类命运的悲歌//昨天/我曾狂奔在/阴暗而低沉的天幕下的/没有太阳的原野/到山巅上去/伏倒在紫色的岩石上/流着温热的眼泪/哭泣我们的世纪//现在好了/一切都过去了

(节选自艾青《向太阳》)

片段二:

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艾青《礁石》)

22.请分析片段一中“太阳”这一意象的内涵,体会诗人要表述的情感。

23.片段二中“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这句表面写海浪,想一想,“海浪”象征了什么?“无休止”“扑”说明了什么?

四、写作(45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我们都有自己的校服。它或许很丑,看着它你会有说不清的复杂情绪;它或许很重,浸透了三年来肆意挥洒的汗水;它或许很脏,到处都是不经意间留下的斑驳墨痕……它陪伴我们朝朝暮暮,装点我们的少年时光,见证我们从幼稚走向成熟。

(1)请以“校服的故事”为题,写一篇作文。

(2)或许你对校服有自己的理解,有不一样的创意,请你展开想象,以“我想有一件这样的校服”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任选一个题目;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要鲜明;③不得抄袭或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⑤不少于600字。

统编版语文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复习试卷6

一、书写(3分)

见字如面,一手好字令人赏心悦目,让我们一起在文字中徜徉吧!

本题根据卷面的书写情况评分,请你在答题时努力做到书写正确、规范、美观。

二、基础(26分)

小深同学所在的班级开展以“静与修身”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一起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古人在谈到人的修养时,十分重视一个“静”字。《黄帝内经》里说:“静则神藏,躁则消亡。”又说:“tián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①不要把生活节奏绷得太紧,尽量争取一些安静的时间,这对健康、对事业,都大有裨益。

提倡安静,不是让你与世隔绝,不问天下事,把一切大小事都(1)。古人所说的“静”,主要指人的心情要安静,要心平气和,即所谓“静以养生,俭以养性”。这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安静有利于消除疲劳,(2),恢复体力;一是“静”是思考问题的最佳时机。

②要做到安静,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摒除各种杂事。尽可能避开社会的喧xiāo,拒绝外来的诱惑,克服内心的焦躁,静下心来,就能做到“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踏踏实实地做人和做事。

1.请写出相应的拼音或汉字。

tián()淡裨()益摒()除喧xiāo()

2.请结合语境,将正确的词语选项填写到相应的横线上。

A.置之度外B.休养生息C.深思熟虑

(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

3.选文画横线的句子中有一句有语病,请选出来,并写出修改意见。

①不要把生活节奏绷得太紧,尽量争取一些安静的时间,这对健康、对事业,都大有裨益。

②要做到安静,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摒除各种杂事。

第______句有语病,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

1.①.恬②.bì③.bǐng④.嚣

2.①.A②.B

3.①.②②.在“杂事”后添加“的干扰”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恬淡,tiándàn,不热衷于功名。

裨益,bìyì,益处。

摒除,bìngchú,除去;排除。

喧嚣,xuānxiāo,声音大而嘈杂。

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置之度外,形容不放在心上。

休养生息:指在战争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大动荡之后,所采取的安定社会秩序、恢复生产、增加人口的措施。

深思熟虑:深入地反复地考虑。

第一空:根据前面的“一切大小事”可知,应用:置之度外。故选A。

第二空:根据前面的“有利于消除疲劳”可知,应用:休养生息。故选B。

本题考查病句修改。

②句中的“就是要摒除各种杂事”成分残缺,在句末加“的干扰”。

4.我国古代文化真是博大精深,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古诗词的意象内涵丰富,如:“月亮”常代表思念,“鸿雁”可抒发乡愁,“梅花”有高洁之意。

B.《岳阳楼记》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代表作品之一。

C.《范文正公集》《柳河东集》《李太白全集》,这几部作品集的命名方式分别是谥号式、封号式、表字式。

D.“记”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这类文章大多数是游记,其次是些普通的叙事性散文或者“杂记”。我们学过的有《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

C

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C.《柳河东集》是籍贯式。故选C。

5.修身需要决心。下面是某学者对他的学生说的一段话,请你简要概括该学者的主要观点。

有人说:要做学问,既没有图书馆,又没有实验室,哪能做学问?我要对你们说:凡是要等到有了图书馆才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凡是要等到有了实验室方才做研究的,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你有了决心要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节衣缩食去买书,自然会想出法子来设置仪器。

示例:做学问不仅需要图书馆和实验室,更重要的是要有决心。(意思相近即可)

本题考查提炼概括。

根据“有人说:要做学问,既没有图书馆,又没有实验室,哪能做学问”可知,做学问需要图书馆和实验室。

根据“你有了决心要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节衣缩食去买书,自然会想出法子来设置仪器”可知,认为做学问最重要的是要有决心。

据此可表述为:做学问不仅需要图书馆和实验室,更重要的是要有决心。(意思相近即可)

6.其实,静是一种境界,考验的是胸怀。正值青春期的我们,思维活跃,善于探索,日渐睿智。请你阅读下面几则材料,把握文意,找出其共同点,写出结论。

材料一:

《晋书》有言:“人有不及,可以情恕。”

材料二: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材料三:

天空容留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无比;高山容留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故高山雄伟壮观。(佚名)

这些材料都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

示例:人要学会包容。(意思相近即可)

本题考查提炼信息

材料一意为:《晋书》有一句话:每个人都有他做不到的事情,所以在情理上是可以宽恕的。强调了我们应宽容他人的缺点。

材料二意为:大海因为有宽广的度量才容纳了成百上千条河流;高山因为没有勾心斗角的凡世杂欲才如此的挺拔。由物及人,人也要如大海和高山一样宽容。

材料三强调了天空因为容留了每一片云彩才变得广阔无比。高山因为容留了每一岩石,才变得雄伟壮观。由物及人,人同样要宽容,才会成就自己的精彩。

由此可得结论:人要学会宽容。

7.请在下面横线上填上相应的句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欲与天公试比高。(毛泽东《沁园春·雪》)

(2)“一切景语皆情语”,刘长卿在《长沙过贾谊宅》一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渲染出贾谊故宅萧条冷落之景,抒写出寂寞、怅惘、痛苦、无奈之情;杜甫《月夜忆舍弟》中,本处于美好的秋夜,诗人却听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全诗笼罩着悲凉的气氛。

(3)天地无言而深藏。面对茫茫雪夜,张岱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湖心亭看雪》)写尽天地的精妙之处;范仲淹则以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岳阳楼记》)道尽洞庭气象。

①.山舞银蛇②.原驰蜡象③.秋草独寻人去后④.寒林空见日斜时⑤.戍鼓断人行⑥.边秋一雁声⑦.天与云与山与水⑧.上下一白⑨.朝晖夕阴⑩.气象万千

本题考查名篇背诵,注意:驰、蜡、戍鼓、雁、晖。

8.下列对古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A.首联写了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朝奏”与“夕贬”对比,让人感觉到诗人命运变化的急剧。

B.“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

C.尾联把侄孙探望之意归结为“好收吾骨”,显得沉痛而又凄凉。

D.全诗将议论、写景、抒情融为一体,笔势纵横,极富表现力。

D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D.《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在贬谪潮州途中创作的一首七律。此诗抒发了内心郁愤以及前途未卜的感伤情绪。首联写因“一封(书)”而获罪被贬,“朝夕”而已,可知龙颜已大怒,一贬便离京城八千里之遥;颔联直书“除弊事”,申述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颈联即景抒情,既悲且壮;尾联抒英雄之志,表骨肉之情,悲痛凄楚,溢于言表。全诗融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诗味浓郁,感情真切,对比鲜明,是韩诗七律中的精品,并没有议论。

故选D。

三、阅读(46分)

(一)(11分)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自余为僇人①,居是州,恒惴栗。……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②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③榛莽,焚茅茯,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④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⑤为类。……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节选自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①僇人:受刑戮人,泛指罪人。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故自称“僇人”。②始:才。③斫:砍伐。④箕踞:坐时两腿伸直张开,形似簸箕。⑤培塿(pǒulǒu):小土丘。

9.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______(2)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______

(3)恒惴栗______(4)缘染溪______

10.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2)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11.甲文中的“环滁皆山也”,在初稿中表述为下面链接材料的内容。请联系甲文第一段,分析修改的原因。

链接材料:环滁四面皆山,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

12.两个语段都选自酒气淋漓、醉意纵横的美文,请结合两个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分析欧阳修与柳宗元写“醉”的用意有何不同。

9.①.茂盛的样子②.以……为乐③.常常④.沿着

10.(1)要说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雾气散开了,云雾聚拢而山谷就显得昏暗了。

(2)游过西山之后才知我以前不曾真正游赏过,真正的游赏是从这里开始的。

11.甲文“环滁皆山也”一句言简义丰,已经写尽了滁州群山环抱的地理形势;链接材料中所写的另外几座山与甲文写的琅琊山无关,可以省去。

12.甲文中欧阳修的“醉”有陶醉于山水、沉醉于美酒之意,但这仅是醉的表象,“乐”才是其实质,用“醉”抒发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情怀;乙文中的“醉”既是陶醉于美景、沉醉于美酒之中,又是醉中有“忧”,借寄情山水排遣遭受贬谪的痛苦之情。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远望那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蔚然,茂盛的样子。

(2)句意:不知道太守把他们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乐,以……为乐。

(3)句意:就常常恐惧不安。恒,常常。

(4)句意:沿着染溪。缘,沿着。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苦夫,像那。而,表顺承。开,散开。归,聚拢。暝,昏暗。(2)然后,这样以后。向,从前。未,没有。于是,从此。始,开始。

本题考查语句赏析。

“环滁皆山也”意为: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简短的一句话就交代了滁州群山环抱的地理形势,语言简洁,表意准确。材料中的“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列举的几座山与琅琊山并没有关系,所以可以省去。

本题考查比较阅读。

本题考查的情感。甲文欧阳修醉在两处:一是陶醉于山水美景之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二是陶醉于与民同乐之中,“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他看到“滁人游”,是太平祥和的百姓游乐场景;宴席丰盛而充满野趣,众宾起坐喧哗,乐不可支,“众宾欢”,因此情不自禁地醉了。太守酒酣而醉,此醉是为山水之“乐”而醉,更为能与吏民同“乐”而醉,表现他在寄情山水之中随遇而安的心态。

乙文写景饱含着的感彩,表现了寂寞惆怅、孤标傲世的情怀。例如,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正是他孤寂性格的表现;写西山“特立”,正是他傲世蔑俗的写照。实际上,柳宗元所描写的西山一带,只是一般的丘陵,并非崇山峻岭。他不过是借景抒怀,在山水之间浇灌自己的情感,赋予山水以个人的情志。山川壮丽却无人赏识,如同士人之怀才不遇,从而借景抒情,醉中显“忧”,表述自己被贬的郁闷之情。

参考译文:

(甲)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城西南方向的各个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美丽,远望那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行走了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流水声,从两座山峰中间倾泻而下的,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坐落在泉水边上,这就是醉翁亭。修建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老僧智仙。给它起名字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太守和宾客来这里喝酒,喝一点就醉了,而年纪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名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欣赏山水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是领会在心里,而寄托在喝酒上的。

至于太阳升起,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

不久夕阳落山,人影纵横散乱,太守返回,宾客跟随。这时树林里浓荫遮蔽,鸟儿到处鸣叫,游人离开后禽鸟在快乐了。然而禽鸟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人的乐趣,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在享受自己的乐趣。喝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享受快乐,酒醒了能够用文章记述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人欧阳修。

(乙)我自从成为有罪的人,住在这个州里,就常常恐惧不安。……每日和那些同伴,上高山,入深林,走到曲折溪流的尽头,幽僻的泉水,奇异的山石,没有一处僻远的地方不曾到过。到了目的地就分开草而坐下,倒尽壶中酒,一醉方休。……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我因坐在法华寺西亭,眺望西山,才指点着觉得它奇特。于是命令仆人渡过湘江,沿着染溪,砍伐荆棘,焚烧乱草,一直到山顶才停下。(我们随后)攀援登上山顶随意坐下观赏,附近几个州的土地,就全在我们的坐席之下了。……(登上山顶)然后才知这座山的特别突出,与小土丘不一样。……(于是我们)拿起酒杯斟满酒,喝得东倒西歪地进入醉态,不知太阳下了山。灰暗的暮色,由远而至,直到看不见什么了还不想返回。(我只觉得)思想停止了,形体消散了,与自然界万物不知不觉地融为一体了。(游过西山)然后才知我以前不曾真正游赏过,真正的游赏是从这里开始的……

(二)(11分)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想起这些年的生活,最好的地方就是图书馆了”“虽万般不舍,然生活所迫,余生永不忘你,东莞图书馆”……近日,东莞图书馆一张署名为“湖北农民工”的离别留言图片刷屏了……

书籍是精神世界的入口。阅读或许不一定指向外在成功,但一定会带来内在丰盈。通过阅读,人们能获得知识、锻炼思维、开阔眼界,还能润泽心灵、涵养品格、塑造精神。人们所感动的,并不仅仅在于这位外出务工人员对阅读的热爱,更在于他在阅读中涵养了昂扬向上的精神品格。正如一位网友所言,“他用最朴实的文字道出了不凡的人生格局”。每个人在阅读中,都能遇见更好的世界,遇到更好的自己。

____________。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既需要个体自觉,也需要城市管理者努力:打造更多阅读空间,让城市书香氤氲,从而涵养全民阅读的土壤。

(节选自陈凌《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人民日报》2020年6月28日)

材料二:

阅读,不仅仅可以让人在听到他人出言必带经济、政治、哲学等领域的专业内容时,清楚其所指,心平气和,冷眼旁观,它更能使人在当下嘈杂的舆论环境中,不被坏逻辑、假理论、伪名言带节奏,通过阅读和思考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并加以阐释。阅读,也不仅仅能让人面对美景脱口而出“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且可以让人得以感知语言的背后,思想的深浅与灵魂的厚薄。识得乾坤之大,草木入眼方才青而有情。如果把阅读看成自我标榜的手段,那当然不是什么刚需,但要论及人格思想的塑造、眼界胸襟的开拓,则什么都无法取代阅读。

就算退一步,从功利的角度考量,世界上很多事情已经有前人经历过、思考过、解决过,如果能从有价的书中读到他人无价的经验教训或者思想成果作为借鉴,未免太过划算。而放大到整个舆论环境,如果人们都能够及时更新认知,至少通过阅读明白自己的无知,知道要尊重科学与常识,又怎么会动辄为浅显小事吵得一地鸡毛?

(节选自王梓佩《阅读仍是刚需》,《南方日报》2020年4月23日)

材料三:

生活在今天的读者无疑足够幸运。很多人还记得,改革开放之初,人们常为了买一本新书而在书店门口排起长队,为了留住一本心爱的名著而连续几夜不眠不休地抄书。今天,中国每年出版新书多达几十万种,纸质书、电子书等任人选择,即便足不出户也能畅享好书。从这个角度说,人们离书更近了。但随着方寸屏开始占据更多人的阅读时间,人们似乎又离书越来越远了。我们在朋友圈里点赞,在微博上查看热搜,在兴趣小组里寻找影评,手机跳出的弹窗将我们带往新奇丰富的网络世界。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人均年阅读量一直徘徊在5本以下。有人担忧,在数字化时代,阅读变得越来越短、越来越浅、越来越碎片化,人们越来越没有耐心阅读稍微厚一点的图书。

看到这样的倾向,有些人通过深度阅读改变碎片化的阅读习惯,也带动更多的人回归书本。如一所大学的图书馆特意精选了《四书章句集注》《乡土中国》《梦的解答》等电子书,通过微信公众号等途径推送给读者。这些严肃的经典著作再次引起读者的兴趣,目前已收到师生们的上百篇书评。当类似的阅读不断叠加,就能引领更多的人游向书海的深处。

(节选自张贺《在阅读中走向人生开阔处》,《人民日报》2020年6月10日,有改动)

材料四:

打开有声阅读软件,边“听书”边做家务;把书“装进”电子阅读器,闲暇之余也能品读经典;手机扫一扫书中的二维码,不仅有文字,还能互动……各种数字化产品,让阅读以多种方式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如果说,阅读的意义在于引导我们进入广博的精神世界,那“云阅读”的普及,则在不断拓宽进入阅读世界的大门。从“一卷在手”到“一屏万卷”,聚沧桑世代、万千人物于“云书房”,既丰富着大众的阅读体验,也涵养着人们的精神品格。

获取知识的渠道越便利,越应坚持深阅读。面对海量的信息,只有沉潜往复、含英咀华,才能让知识沉淀为精神养分;面对碎片化的阅读,只有化零为整、静心沉思,才能得到思维的训练,收获广博的视野。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不妨在“云阅读”中多些“深呼吸”,多些深阅读。

(史晓韵《在云阅读中坚持深阅读》,《人民日报》2020年6月8日)

13.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阅读也许不能带来外部的成功,可是一定会带来内在精神世界的丰盈。

B.对于人格思想的塑造、眼界胸襟的开拓而言,阅读仍然是精神上的刚需。

C.在数字化时代,人们容易得到书了,阅读却变得短、浅和碎片化了,这是无法改变的现状。

D.“云阅读”的普及,拓宽了进入阅读世界的大门,丰富着大众的阅读体验。

14.在材料一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语句,使之与上下文衔接合理。

15.阅读有哪些好处?请结合材料二的内容加以概括。

16.材料一和二谈了关于阅读的一个话题,材料三和四谈了关于阅读的另一个话题,请概括这两个话题。

13.C14.示例:阅读让精神世界闪光,书香使城市更有魅力。(意思相近即可)

15.让人在听到专业内容时,清楚地理解所说内容,并能保持清醒;让人在嘈杂的舆论环境中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不被带节奏;让人能感知语言、诗文背后所传达的思想内涵;阅读能塑造人的人格思想,开拓人的眼界胸襟;阅读能将前人的经验教训或者思想成果作为借鉴;阅读能使人明白自己的无知,知道要尊重科学与常识。

16.示例:阅读的重要性(阅读的意义);阅读的内容和方式多样化。

本题考查辨析信息。

C.根据材料三第二段中的“看到这样的倾向,有些人通过深度阅读改变碎片化的阅读习惯,也带动更多的人回归书本”“目前已收到师生们的上百篇书评。当类似的阅读不断叠加,就能引领更多的人游向书海的深处”可知,本项“这是无法改变的现状”有误。故选C。

本题考查补写句子。句子应能衔接上文和下文,起到承上启下过渡作用。

根据前段中的“通过阅读,人们能获得知识、锻炼思维、开阔眼界,还能润泽心灵、涵养品格、塑造精神”可知,本段强调了阅读对于个人的重要意义,阅读可以塑造人的精神。根据本段中的“打造更多阅读空间,让城市书香氤氲,从而涵养全民阅读的土壤”可知,本段强调了阅读可以让城市书香氤氲,更有魅力。据此可补写为:阅读让精神世界闪光,书香使城市更有魅力。意近即可。

本题考查提炼信息。

根据材料二第一段“阅读,不仅仅可以让人在听到他人出言必带经济、政治、哲学等领域的专业内容时,清楚其所指,心平气和,冷眼旁观”可得:让人在听到专业内容时,清楚地理解所说内容,并能保持清醒;

根据材料二第一段“更能使人在当下嘈杂的舆论环境中,不被坏逻辑、假理论、伪名言带节奏”可得:让人在嘈杂的舆论环境中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不被带节奏;

根据材料二第一段“而且可以让人得以感知语言的背后,思想的深浅与灵魂的厚薄。识得乾坤之大,草木入眼方才青而有情”可得:让人能感知语言、诗文背后所传达的思想内涵;

根据材料二第一段“但要论及人格思想的塑造、眼界胸襟的开拓,则什么都无法取代阅读”可得:阅读能塑造人的人格思想,开拓人的眼界胸襟;

根据材料二第二段“如果能从有价的书中读到他人无价的经验教训或者思想成果作为借鉴,未免太过划算”可得:阅读能将前人的经验教训或者思想成果作为借鉴;

根据材料二第二段“如果人们都能够及时更新认知,至少通过阅读明白自己的无知,知道要尊重科学与常识,又怎么会动辄为浅显小事吵得一地鸡毛”可得:阅读能使人明白自己的无知,知道要尊重科学与常识。

本题考查概括材料内容。

根据材料一第二段“过阅读,人们能获得知识、锻炼思维、开阔眼界,还能润泽心灵、涵养品格、塑造精神。人们所感动的,并不仅仅在于这位外出务工人员对阅读的热爱,更在于他在阅读中涵养了昂扬向上的精神品格”和“打造更多阅读空间,让城市书香氤氲,从而涵养全民阅读的土壤”,材料二第一段“阅读,不仅仅可以让人在听到他人出言必带经济、政治、哲学等领域的专业内容时,清楚其所指,心平气和,冷眼旁……但要论及人格思想的塑造、眼界胸襟的开拓,则什么都无法取代阅读”可知,这两则材料主要论述了阅读的重要意义。

根据材料三第一段“今天,中国每年出版新书多达几十万种,纸质书、电子书等任人选择,即便足不出户也能畅享好书。从这个角度说,人们离书更近了”和材料四第一段“各种数字化产品,让阅读以多种方式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可知,这两则材料论述了阅读和内容和方式多样化。

(三)(16分)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雨天的狂欢

李成

①我的家乡在长江北岸,那里雨水较多,尤其是每年的梅雨季节,常常是连月不开。

②总是下雨,当然令人讨厌,尤其是我们这些顽皮的小孩子喜欢“闹野”,一旦大雨倾盆,遍地泥泞,更不方便出去玩了,天地间阴阴惨惨,人又无所事事,心情自是很郁闷。我把家里的几本文学杂志都翻烂了,没有新的读物进来,那可真是百无聊赖啊!只好趴在窗户上看外面的行人如何撑着旧伞在雨中伶仃而行,或在泥泞里艰难跋涉,甚至一滑一跌,现出种种让人感到滑稽的怪相,也能开心一下,但稍久仍觉枯燥无趣。

③是不是雨天都这样单调苦闷呢?也不是的,也有许多开心的事儿只在雨天才有。比如夏天正暴雨如注,我们会冒雨出去,把奔流的溪水拦起来,用泥巴建一个“水坝”,还用瓦片做个闸门,水蓄积到一定时候提起闸来,看到一片“洪水”喷出老远,自是欢呼雀跃。但最热闹乃至可称为“狂欢”的并不是在夏季,因为夏日村里人常常都很忙,无暇顾及玩乐尤其是集会——而“狂欢”总是需要许多人聚集在一起才会有的。那么是什么时候呢?是寒冬或春初所谓“春寒料峭”的日子,田间农事已了,而天气已然或仍然寒冷,适合许多人聚集在一起取暖,欢乐地度过一天时光。

④这样的聚会一般是在村里的某间宽敞的公屋里进行。我们那间公屋是叫作“大厅”的,或许在旧时代正是某个“大户”的厅堂,实际上是聚居在一起的几家的过道,平时搁放一点杂物,一到下雨天,人们不自觉地走来闲谈。一开始或许只是几个妇女来此做针线,接着好热闹的孩子们来这里捉迷藏,追逐打闹,又有几个大人来寻孩子,便站下来袖手而观。于是人越聚越多,以致整个大厅里很快就挨挨挤挤,人群中不时爆发出响亮的笑声,从天井口直冲向云霄——布满雨云的天空。

⑤这时候不知不觉形成这样的局面:许多大人站在一边“观场”,而人丛中随时空出一块地儿便做了“舞台”,孩子们登场展现种种身段和能耐。那便有点类似杂技表演了:有的做空中翻,咫尺之地,竟能原地接连翻出十几二十个跟斗,最后还能稳稳地站立;有的表演倒立,甚至倒着用手行走;有的几个人或一个人踢毽子,那自己扎的羽毛毽子漫天飞舞,让人眼花缭乱,却总是不会落地。最不济的也想表演跳高或“飞檐走壁”,顺着根柱子爬到高处摸摸屋檐……总之是各尽其能,各施其技,以博得一声喝彩、一阵欢呼,而那些大人站在那里果然也看得兴致勃勃,频频点头,不时嬉笑,有时还加以指点议论。孩子们便玩得更来劲了,花样也更多,即使玩失败了,或差点出险,人们惊喊一声,接下去再让别人上场就是了……欢声笑语不断,仿佛正在欢度某个盛大的节日。

⑥不知不觉,我们就长成大孩子了,当然不好意思再过分玩闹,不好意思总表演滑稽可笑的动作,但又还不够格跟大人站在一旁观望。我们成了边缘人,很有点无聊了。忽然有一天,有一个大孩子招呼一声:我们换个地方玩吧!便从大厅里抽身出来,往村头上跑。越过村路,就是打谷场,跑进打谷场,斜插过去,就来到东头的几间队屋,这在冬天主要是生产队储藏农具的地方。哦,这是个好地方!

⑦门是简单地锁着的,我们很容易弄开就进去了。里面当然没有人,只有一屋子农具,一间堆得比较满,另两间空得多,正好做了新的游乐场。我们不想把在“大厅”上玩的那些一一搬演,想玩点新鲜的。这时,大孩子看着满地的农具,显然有了主意,便问:这些家伙什谁会使呀?有人说:我们开年就要拿它们种地干活了!于是各个都不自觉地拿起农具操练起来。这个扶起一张犁,模拟着插入土地,推着向前;那个拖来禾桶,拿着掉了柄的大扫帚当稻穗在桶沿掼起来;又有人摇起风车,扇出巨风;还有人挥起木锹扬谷,而我则和几个年龄小些的孩子趴到大水车上,踩着脚踏,车起水来……这一切仿佛都从未做过,多有趣呀,队屋里也腾起了一阵阵欢声笑语……

⑧这也可以说是一种狂欢,可是我们至多也就玩过两三次就不再玩了。因为我们毕竟长大了,属于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即将正式展开,生活的重担已经在等着我们去挑起,我们自觉不自觉地都要告别童年的一切。冬去春来,伙伴当中就有人再也不去上学了,他们跟从父辈到田野上学做农活,追随的也是与先辈一样的人生。事实上,当初在大厅上参加狂欢“派对”的时候,就有几个大孩子从热闹场上抽身出去,披上雨衣,戴上斗笠,消失在门外雨幕中,帮父辈放水、护苗去了。雨天的狂欢,童年的狂欢,是多么短暂啊。

(有删改)

17.雨天“我们”有哪些“开心的事儿”?请简要概括。

18.你是否同意将选文第②段画线句子删去?请说明理由。

19.联系上下文,揣摩句中加点词表情达意的效果。

(1)而那些大人站在那里果然也看得兴致勃勃,频频点头,不时嬉笑,有时还加以指点议论。(一般什么情况下说“果然”?“果然”用在这里,流露出“孩子们”什么样的心理?)

(2)于是各个都不自觉地拿起农具操练起来。(为什么是“不自觉地”?你如何理解?)

20.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文章标题中“狂欢”含义的理解。

21.读完全文,你认为文章表述了怎样的情感?

17.夏天,孩子们拦水建“坝”,提“闸”泄“洪”;寒冬或春初时,在“大厅”给大人展现种种身段和能耐;长成大孩子后,在队屋拿起农具操练“种地干活”。

18.示例:不同意删去。选文画线处写“我”在家里百无聊赖,其实是在为后文写“许多开心的事儿”作铺垫,为写“狂欢”蓄势。

19.(1)在实际情况与预料的情况相符时说“果然”。这里表明孩子们期待自己的展示能够博得大人们的喝彩、欢呼,以及这种愿望实现后的幸福和满足的心理。

(2)“不自觉地”写出了孩子们下意识的反应,表现出孩子们在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养成了懂事、勤快和准备着挑起生活重担的优秀品质。

20.无忧无虑的孩子们雨天聚集在“大厅”和队屋,纵情欢乐,好玩的天性得到充分释放;农闲时的大人们雨天聚集在“大厅”,围观孩子们表演,纵情欢愉,单调沉闷的情绪得到充分释放。

21.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对家乡及农村生活的思念;对生命成熟后的淡淡的失落情怀。

本题考查概括事件。

根据第③段中“我们会冒雨出去,把奔流的溪水拦起来,用泥巴建一个’水坝‘,还用瓦片做个闸门,水蓄积到一定时候提起闸来,看到一片’洪水‘喷出老远,自是欢呼雀跃”可得:夏天,孩子们拦水建“坝”,提“闸”泄“洪”;

根据第③段中的“是寒冬或春初所谓’春寒料峭‘的日子”和后段中的“孩子们登场展现种种身段和能耐。那便有点类似杂技表演了”可得:寒冬或春初时,在“大厅”给大人展现种种身段和能耐;

根据第⑦段中的“有人说:我们开年就要拿它们种地干活了!于是各个都不自觉地拿起农具操练起来”可得:长成大孩子后,在队屋拿起农具操练“种地干活”。

本题考查句段作用。

联系句中的“那可真是百无聊赖啊”可知,画线句表现了我在家里时的百无聊赖。联系后段中的“是不是雨天都这样单调苦闷呢?也不是的,也有许多开心的事儿只在雨天才有”可知,写此时的百无聊赖,是为了引出后文对“很多开心的事儿”的记叙,所以画线句为后文写“许多开心的事儿”作铺垫。联系后文孩子们雨天里“狂欢”的情节可知,此处的百无聊赖为后文写“狂欢”蓄势。

本题考查语句赏析。

(1)果然:果真是这样。实际情况与自己事先预想的情况相同。联系前句“总之是各尽其能,各施其技,以博得一声喝彩、一阵欢呼”可知,表现了孩子们期待着自己的表演能得到大人们的喝彩与欢呼。联系后句“孩子们便玩得更来劲了,花样也更多”可知,还表现了孩子们这种愿望实现后的幸福与满足的心理。

(2)“不自觉地”说明孩子们“拿起农具操练起来”的行为是一种下意识的反应。联系前句“人说:我们开年就要拿它们种地干活了”和后面中的“因为我们毕竟长大了,属于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即将正式展开,生活的重担已经在等着我们去挑起,我们自觉不自觉地都要告别童年的一切”可知,“不自觉地”表现了孩子们在勤劳的父母的影响下,养成了懂事、勤快和准备着挑起生活重担的优秀品质。

本题考查赏析题目。

联系第⑤段中的“孩子们登场展现种种身段和能耐。那便有点类似杂技表演了:有的做空中翻,咫尺之地,竟能原地接连翻出十几二十个跟斗,最后还能稳稳地站立;有的表演倒立,甚至倒着用手行走;有的几个人或一个人踢毽子,那自己扎的羽毛毽子漫天飞舞,让人眼花缭乱,却总是不会落地。最不济的也想表演跳高或’飞檐走壁‘,顺着根柱子爬到高处摸摸屋檐”可知,“狂欢”指的是孩子们雨天聚集在“大厅”为大们尽情展示自己的身段与能耐。

联系第⑦段中的“于是各个都不自觉地拿起农具操练起来。这个扶起一张犁,模拟着插入土地,推着向前;那个拖来禾桶,拿着掉了柄的大扫帚当稻穗在桶沿掼起来;又有人摇起风车,扇出巨风;还有人挥起木锹扬谷,而我则和几个年龄小些的孩子趴到大水车上,踩着脚踏,车起水来……这一切仿佛都从未做过,多有趣呀,队屋里也腾起了一阵阵欢声笑语……”可知,“狂欢”指的是孩子在队屋里操练各种农具。

从这个场景当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好玩的天性在雨天得到了释放。这是孩子们的狂欢。

根据第④段中的“又有几个大人来寻孩子,便站下来袖手而观。于是人越聚越多,以致整个大厅里很快就挨挨挤挤,人群中不时爆发出响亮的笑声,从天井口直冲向云霄——布满雨云的天空”可知,大人们在农闲时聚集在大厅里,看孩子们表演,时不时爆发出响亮的笑声。他们单调沉闷的情绪得到充分释放,这是大人们的狂欢。

本题考查赏析情感。

联系第⑥段中的“不知不觉,我们就长成大孩子了,当然不好意思再过分玩闹,不好意思总表演滑稽可笑的动作,但又还不够格跟大人站在一旁观望。我们成了边缘人,很有点无聊了”和末段中的“因为我们毕竟长大了,属于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即将正式展开,生活的重担已经在等着我们去挑起,我们自觉不自觉地都要告别童年的一切”可得:对生命成熟后的淡淡的失落情怀。

根据末段中的“雨天的狂欢,童年的狂欢,是多么短暂啊”可得:对童年生活的眷恋。

联系首段中的“我的家乡在长江北岸,那里雨水较多,尤其是每年的梅雨季节,常常是连月不开”和末段中的“就有几个大孩子从热闹场上抽身出去,披上雨衣,戴上斗笠,消失在门外雨幕中,帮父辈放水、护苗去了”可得:对家乡及农村生活的思念。

(四)(8分)

名著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片段一:

昨天/我把自己关在/精神的牢房里/四面是灰色的高墙/没有声音/我沿着高墙/走着又走着/我的灵魂/不论白日和黑夜/永远的唱着/一曲人类命运的悲歌//昨天/我曾狂奔在/阴暗而低沉的天幕下的/没有太阳的原野/到山巅上去/伏倒在紫色的岩石上/流着温热的眼泪/哭泣我们的世纪//现在好了/一切都过去了

(节选自艾青《向太阳》)

片段二:

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艾青《礁石》)

22.请分析片段一中“太阳”这一意象的内涵,体会诗人要表述的情感。

23.片段二中“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这句表面写海浪,想一想,“海浪”象征了什么?“无休止”“扑”说明了什么?

22.太阳象征光明,诗人赞美了太阳的纯洁、美好、博大,表述了对美好光明的向往和追求。

23.海浪象征了一切旧势力,“无休止”“扑”这两个词是说反动势力力量的强大及冷酷无情;也反衬出礁石的勇敢、无畏、坚韧、顽强,为后文揭示礁石的象征意义做了形象化的铺垫。

本题赏析诗中意象。

《向太阳》长四百余行,是三十年代艾青最长的一首诗,由九个各自独立又前后呼应的章节组成。1938年4月,艾青从战火蔓延的北方回到武汉不久,以激越而丰厚的情感创作了长诗《向太阳》。由于这首诗所显示的对人生和艺术不断探求的精神,以及它达到的宽广的审美境界,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现代文学史和文学评论家一致把它誉为抗日战争时期重要的优秀诗篇。因为它不仅标志着艾青的创作道路迈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而且对我国诗歌创作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选自《向太阳》第三章《昨天》第三部分,诗人又一次回顾了他的艰难的人生历程和自己祖国的悲惨的历史。诗人的心情是诚实的。他的沉部的回忆正说明了一个被帝国主义宰割、遭受了多年屈辱的民族的觉醒和奋起战斗绝非是轻易的事情。“没有太阳的原野”,艾青写的太阳,象征着光明,此时的太阳还没有在中国冉冉升起,但在延安看到了民族的希望,“现在好了/一切都过去了”表述了太阳将会升起,光明即将到来的愿望。

本题考查赏析诗中意象。

在艾青诗作《礁石》中,礁石是诗人坚忍不拔的自我精神的真实写照,也可以看成是那些敢于反抗压迫、抵制逆流的英雄形象的象征,还可以把“礁石”视作一切被压迫民族、一切被压迫人民抗击旧世界、旧势力的力量象征。相对应的,不停冲击礁石的“海浪”就象征一切的旧势力与反动势力。

从“无休止”“扑”中可以看出反动势力地强大和冷酷无情,它们集中全部的力量,试图击垮“礁石”,即那些敢于反抗压迫、抵制逆流的英雄形象。

然而,“礁石”依然“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从中可以看出礁石的勇敢、无畏、坚韧、顽强,为诗作后文揭示礁石的象征意义做了形象化的铺垫。

四、写作(45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我们都有自己的校服。它或许很丑,看着它你会有说不清的复杂情绪;它或许很重,浸透了三年来肆意挥洒的汗水;它或许很脏,到处都是不经意间留下的斑驳墨痕……它陪伴我们朝朝暮暮,装点我们的少年时光,见证我们从幼稚走向成熟。

(1)请以“校服的故事”为题,写一篇作文。

(2)或许你对校服有自己的理解,有不一样的创意,请你展开想象,以“我想有一件这样的校服”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任选一个题目;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要鲜明;③不得抄袭或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⑤不少于600字。

例文一:

校服的故事

周末的早晨,阳光温暖。我把穿了几天的校服换下来,拿给妈妈洗。

要洗的衣服不多,又是夏天,妈妈就用手洗。妈妈先把校服浸在水里。校服的质量不好,很容易褪色,水被染成了蓝色。把校服拧干,校服就变成了一大坨,全部皱在一起。妈妈照她的经验在水里放了一点盐,又浸泡了一会儿。

过了半个早上,妈妈终于把校服洗好了,太阳开始变得炙热,只见妈妈的头上已经冒出了汗珠,衣服也被水溅湿了,她并没有在意这些,而是把校服端到四楼晾晒。

晒衣服的架子是用木头做的,没想到把衣服搭上去会染色,我的校服上有一块白色的地方被染成了黄色,穿起来显得有些难看,也让人觉得有点儿别扭。妈妈见了,心里很不安,老是念叨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